文章吧手机版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5 03:2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10篇

  《0-6岁A+育儿法》是一本由陈鲁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2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一):很不错的书,新手爸妈应该人手一本

  这本书也没看完,这么说吧,这本书作者长期在国外生活,其育儿理念国际化,父母只有从理念上深刻认识到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有可能细节上做到科学育儿。另外力微博育儿专家 陈禾 和作者类似,我觉得都有一种沉稳气质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二):这本书太棒了

  这是对我最有启发的育儿的书籍,太棒了。

  没有说教,有的只是严谨观察结果中肯建议。陈鲁教授母亲心理学教授、朋友不同角色自如地切换,围绕一个个观点,用不同的角度特别是孩子和父母双向的角度,做出最客观分析

  至少,读完后,我看到了我孩子和我自己影子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三):她培养了五星的女儿,但这个妈妈我只给三星

  我理解也赞同拼搏的价值,无限风光险峰有钱资源才有更大的自由享受更好的生活。但养活自己并不难,如果有一颗轻松快乐的心,平淡的生活有平淡的趣味,而走上人生巅峰的人也会有他的烦恼。何必push孩子“成为幸福快乐的世界人才”(本书宣传语)呢?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四):感觉一般般

  作者号称是心理学博士,在美国生活,书中有一些心理结合育儿实践的阐述。也有一些站到小孩立场的分析,但总体感觉有点干巴巴,一直想寻找一本可以解决我所有疑惑的育儿书籍。看来目前还没有找到,问题关键是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自己面临的真真问题是什么?

  该书在看到刘未鹏微博推荐后购买,不甚理想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五):青岛活动:陈鲁博士《0~6岁A+育儿法》新书发布会暨大型讲座

  美国纽约大学儿童心理学教授陈鲁博士《0~6岁A+育儿法》新书发布会暨大型讲座

  讲座主题:0~6岁儿童常见问题心理解析及科学应对

  主讲人:陈鲁(美国儿童心理学博士)

  时间:2012年8月19日下午1:30

  地点:青岛书城5层多功能厅(青岛市香港中路67号)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不听话无理取闹注意力差,不爱看书?……把孩子养大容易教好难,你想让孩子听话,但他总不要按你说的做;你觉得是为了孩子好,可他偏偏不领你的情。一切根源在于你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0-6岁A+育儿法》作者——美国儿童心理学博士陈鲁,结合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以及与同为心理学家丈夫的亲身育儿经历,为您科学剖析育儿中让人挠头的问题,让您明明白白做个好家长

  每位参加读者均可随机获赠《爱心阅读指导手册

  现场购书前20名读者可获赠《父母必读》杂志8月刊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六):知难行易,由微见著

  心理学博士写的育儿书,听起来有点唬人的味道。其实作者详实的记录了和女儿互动点点滴滴具体小事,由微见著吧。也因为作者是心理学博士,所以没停留在絮絮叨叨的妈妈经上,而是提纲性的又有一些理论性的提炼。

  育儿的过程,点点滴滴每件都是小事情,但又都不是小事情。在每件小事情上父母采取的态度沟通方式,解决的办法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的未来的心理性格。这话说的有点让当爹妈的生怕自己那个不小心都要为孩子未来的心理问题负责人似的。作者又说其实没有那么沉重,只要树立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实施起来还是很容易很自然的事情。

  读这本书的收益不仅仅局限在育儿,其实那些心理人格对于成年人仍然适用,比如自我意识、自律、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效的沟通、怎么解决冲突。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人一生都要不断的自省检查的过程。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她的研究样本不大,没有比较性的研究,呵呵。相较之下西尔斯老先生的Big Family 就提供了更多样性解释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七):如果你是希望孩子心灵健康而对其他要求不高,这将是很好的一本书

  如题。

  从BB出生前,做了很多功课。可是,当孩子降临那一刻,顿时觉得所有的知识都是空谈。在医院等候出院的日子,就开始研究婴儿心理学。我的心愿很小,只要孩子能够有健康的心灵,其他我没有任何的要求。从那之后,我的育儿路线,都是以健康孩子心灵为主。至于市面铺天盖地的早教对我来说,可以用视而不见来形容。

  我希望有健康的心灵,让我的孩子有一个只有“玩”的童年

  写了很多,做了铺垫事实在孩子2个月的时候,我在西西弗找到了这本书。当然,我最后选择一如既往的亚马逊买了这本书。非常受用,虽然我不像作者一样,是以为自身就很优秀的母亲,而我觉得她在育儿上面对孩子心灵健康的维系,以及对童年“玩”的观点和我有较多的一致。而且书中很多观点都是我认同的。我没有被这本书洗脑,而是因为我与它在之前就有相似追求

  切实的说,这本书里面,还是有不足。但是,我觉得它给我带来的契合和启示,已经足够让我对这本书表示赞同。所以,作为一个非专业评论者,如果有宝妈宝爸和我观点一致,可以将这本书作为一本不错的育儿参考书。记住哦,我说的叫——参考书。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八):受益终生的好书

  几个月前,有幸听过陈鲁老师在北京的讲座,讲座上,陈老师用有趣例子提出了她的六个学龄前需要具备的健康心理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记忆中的陈老师,仪态大方眼神温柔坚定回答观众提问的时候,考虑认真,回答周详,一点都没有某些专家喜欢的,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坏习惯。她的风度让我深深折服。

  现在这本《A+育儿法》终于出来了,我马上买了一本。里面的行文正如陈老师本人讲座时一样,从容、坚定,在健康的常识,在纷繁的育儿现象有条不紊地寻找出规律来。

  在书中,她提出“心理孕期”,跟我从前读到的华德福的0-7岁的心理成长观点相近,让我十分惊喜!而心理孕期的目标

  1.健康的自主意

  2.对自己、家人、生活环境感觉良好,充满安全感

  3.对所有的生命充满爱心和同情心

  4.有浓厚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5.初步的情绪、行为的自调能力注意

  6.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则让我汗颜。不说就我所见,很多的孩子不具备这样的超级健康的心理,就我本人而言,还得一再反省、学习。

  对我来说,这本书真的值得好好读一读,还应做笔记应用生活中去。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九):育儿中的理念与教条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得益于作者的多重身份:心理学家、孩子的母亲、从中国农村多级跃迁到美国中产。作者喜欢结合自己孩子的例子来谈心理学原理,所以看起来不累,就像和一个孩子的妈妈聊天一样轻松,作者是一个跨文化生活的人,所以书中很多地方讨论了中国传统育儿和美国育儿理念上的差异,尽管作者是推崇美国育儿理念的,但是这种推崇相当小心翼翼,而是基于历史条件来谈育儿理念的合理性,我认为这是这本书中最难的的一点。

  无论做什么事情,理念都非常重要,育儿也是如此,所有的方法论首先要在理念上认同才会真的有效果,然而,育儿的理念很容易就会变成一种教条。要不要穿纸尿裤,要不要喂饭,要不要分床睡,能不能大声训斥孩子,其实很多问题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家庭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

  如果说没有什么教条需要去遵守,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学习育儿理念呢?因为还是有很多普遍性的原则和规律的,育儿本质上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学,是父母和孩子打交道的方法,孩子首先是人,所以他们会有普遍的人性,希望独立、自由、得到尊重,其次他们毕竟还很不成熟,在力量、思想等各个方面都不如成人,需要家长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适应社会。

  育儿也像武侠小说中的剑法,如果只是模仿个一招半式,是下乘的,要想成为高手必然不能拘泥于教条,而是要深刻理解剑法的原理,身为家长,多看一些好书,多思考,都是在滋养自己,而真正面对孩子时,可能不需要想如何去符合某些理念,而是跟从自己的内心根据孩子的表现反应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和所有的人际关系一样,育儿也是相互的,育儿即育己,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十):近“道”而非“术”

  刘未鹏最近在微博上(又)推荐了这本书,我就买了一本。花了几个晚上把这本书读完了。整体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更偏重于科普,即让从未接触过其它育儿方式的人拓展一下视野。但整个行文风格内容和副标题贴切,是一位母亲对自己十几年的育儿经历娓娓道来,而不是一套系统的方法,同时大多数例子和经验都是个性化的,虽然带有一些普遍性,但没有相应的实例数据支撑,所谓的“A+”的含义本身也是很含糊的。

  当然,作者叙述亲身经历显然在某种程度上更符合人的沟通习惯——大多数人不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而是多数凭借自身经验和近距离接触的人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的(这一点在刘未鹏的博客中有相当大的篇幅在解释)。这决定了这本书对普通人影响力肯定能超过充满数字和图表的同类论文报告。在家长名头上再冠以心理学家,显然又增强了说服力

  相比较刘未鹏推荐的另一本书(《父母效能训练》)来说,这本书讲述的更多的偏重于“道”而非“术”。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培育六种心理能力作为育儿的高一级目标(基本目标是身体健康),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各种实现这一高级目标的途径和基本原则。在叙述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经历经验作为点缀和填充,从而形成了这本书。

  通读完全书,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给家里人统一思想,让他们了解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又一个怎样的童年。因为本书语言平实,讲道理、配故事、说心得,容易让人接受。从技术上讲,可能干货不是很多。在有些地方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在188页的那段对话,硬性重复孩子的话而不是理解之后的反馈,这一点在《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作者明确指出这其实是一种错误,如果孩子足够敏感的话,会造成反效果。不过好在书毕竟是书,生活毕竟是生活,我们不需要每时每刻都必须按照书上的方式生活。初为父母的我们,也是在学习中成长,不断犯错——修正自己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0-6岁A+育儿法》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