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力》是一本由【英】罗布.杨(Rob Yeung)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305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信力》读后感(一):非书评,充其量是:读书笔记+读后感。
5天,06/15-19/2014
在经历一场电话面试后,对方数人对我的评价都是“极不自信”,可偏偏内心偶尔还是觉得自己其实还不错,无奈每次面试的紧张表现 + 白天乐呵呵晚上却屡屡失眠,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并非真正乐观,而是习惯性地假装开朗?恢复了阅读后,渐渐养成了有什么疑惑先去看书的习惯,原想读众人推荐的《反脆弱》,却凑巧在广州图书馆看到它,翻看第一章就多次中枪,下面仅是我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地方的总结。
一、 自测
1.希望在哪些领域获得自信?:
思考:
*认知一致性(Congruence)原则:一旦我们做出了某种承诺(哪怕只是对自己的承诺),我们就不想对自己撒谎,所以更有可能按承诺做事。
2.直面不自信的问题,思考自己的处境如何?哪些因素束缚了自己?
家境?童年?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分量?家人不支持?积蓄不够?身体欠佳?
*恐惧这种感觉并非现实,你的烦恼也许被无端放大了,这种烦恼本身只是大脑在你身上施加的鬼把戏而已。而且值得庆幸的是,如今世界上大部分让我们畏惧的事都不是致命的,实际发生的最坏结果也很少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a. 你经历过的最可怕的事是什么?
. 结果怎样?
3.不自信背后的心理定势
自信意味着要采取行动、勇于控制。具体而言,需要控制的是——你的所为、所思、所感。
人的所为、所思、所感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处在一个动态的循环中。
文中例子:一个人在为独自参加聚会而感到紧张(所感),于是他就会选择留在家里(所为),而这样做会使他认为自己将一直孤独下去(所思),从而感到痛苦万分(所感),并且对将来的聚会也失去信心。
4.建立自信6部分
a.思维习惯和信念——自信的人都有着积极的信念,能乐观地看待各种情景。不自信的人则常因为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折磨自己。
.行为——我们的所为、所思、所感之间的循环关系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行为上表现出自信,那么我们在思想上就会更加自信,并更有自信的感觉。
c.目标——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容易得过且过,任由外在环境削弱他们的自信心。
d.资源——自信的人善于利用他人、环境和仪式的支持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
e.心理弹性——能从挫折、拒绝、逆境和批评中迅速恢复过来。即使你无法阻挡这些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但你依然可以自由选择应对它们的方式。
f.坚持——提升自信力的过程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短跑比赛。
1.想法无论好与坏都会成真
一个在大量研究中均得到了证实的结论:你认为自己是怎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别再“唠叨”自己了
Q2.这些信息大部分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Q3.你更愿意向自己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3.用CATs(Capability-Affirming Thoughts) 积极确认或者有益的自我对话来替代ANTs(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
当你认为自己愚蠢、荒谬、失败的时候,你就会开始通过感受和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4.揭开想法的真面目:将想法和情绪分离开,从而找回那个自信十足的自己。
a. 首先写下你当下的情绪,比如生气、绝望、焦虑、嫉妒、害羞、尴尬等,然后根据每种情绪的强度对其打分(从0到10)。
. 写下你的行为在情绪的影响下有何改变。因为情绪,你无法完成什么事情?或者你的情绪在催促你去做些什么事情?
c. 接下来,请描述一下让你产生这种情绪的情境。这些情境可能已经过去,可能正在发生,也可能是在你看来将要发生的。它们可能是一件事、别人的一种行为甚至可以是头脑中的某种想象或者记忆。
d. 请写下你的头脑中不断冒出来的想法和观念,注意其中有关你自己的消极观念、批评言论和评价。
e. 最后,寻找这些观念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针对你的每一个ANTs进行打分,以0都10的分值来描述你对这些观念的信任程度。然后寻找挑战这些消极观念的方法。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朋友有这种消极想法,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你可以用哪些有建设性的、合乎情理的观念替换它们。
具体为:
Q2.你还有哪些经历可以为当前的处境提供另一种解释?
Q4.如果你的朋友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5.人类大脑天生就对损失更敏感,更关注消极的事物,也更愿意回避风险而不是抓住机会。但研究表明,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世界观。
乐观主义(P54-55)
乐观主义者通常喜欢追寻美好的食物,将成就归因于自己而不是归因于外在环境,他们把精力集中在追求成就上。
悲观主义者则更关注事物不好的一面,将自己的成就归因于运气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并将心思集中在避免失败上。
有些人认为对生活持有消极的看法可以保护自己,因为通过设想最坏的情况,他们就不会失望。但其实悲观主义不是保护了他们,而是将他们孤立了起来。
反思自己:
Q1.你的生活观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Q2.你的信念中有哪些是拜你的生活观所赐?
Q3.如果你的生活观较为消极,那么你认为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有哪些劣势?
——训练自己去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开始注意到生活中有更多积极正面的事情和美好瞬间,你的情绪和自信力水平都会得到持续性的提高。
7.把人生想象成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具体到即将到来的面试或演讲等)
——发挥积极想象的作用是建立强大信念的另一种方式,利用强有力的想象来克服焦虑感,为应对充满挑战的情境做好准备。
8.人的大脑愿意相信那些与信念一致的行为方式。所以一旦你开始像自信的人那样行动,大脑就会强迫你相信自己是一个自信的人,进而解释你的行为。
更有趣的是,自信是可以传染的。当你看起来很自信的时候,别人也能感受到你的自信,他们相信你会表现得很好。而且你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优异表现上,而不是盯着自己的失误不放。
9.找出一些你认识的或者你曾注意到的自信的人,也包括在电视上看到的人。请回想一下,他们的样子如何?谈吐如何?
Q1.他们是如何展示自己的?
Q2.他们的手势是怎样的?
Q3.你可以从他们脸上看到什么表情?
Q4.当他们说话时,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a.练习腹式呼吸——人的心理和身体是相互影响的。当我们承受压力时,呼吸频率就会加快,属浅式呼吸,空气只充满肺部顶端部分,我们便开始喘息。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呼吸方式来使大脑产生自信的感受。
.轻声笑——实验发现,露出牙齿强迫自己微笑真的可以让人的心情好起来,即使你主观上不想让自己的情绪好转,这样做也依然奏效。
c.做一些积极的事
d.昂首挺胸,让自己看起来很自信。
11.观察自己的脚正在做什么,特别是坐着的时候。不自信的人比充满自信的人更喜欢跺脚或者交叉双腿。
三、 构建愿景
1.收集你崇拜的那些人的心路历程,他们可以是朋友、同事、公众人物,甚至是历史人物或者小说中的人物。想一想你崇拜他们什么地方。从他们身上,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吗?
Q1.你想让自己的墓碑上刻着什么样的墓志铭?请用不多于10个单词来描述。
Q2.你所选择的这些单词是如何体现你的目标的?又是如何体现你希望在人们心目中树立的形象的?
2.构建远景要植根于现实。
自信的人知道自己需要凭借自己的优势来获得认可,而不是为自己的弱势浪费时间。
发掘自己的优势(每个句子至少写10次):
我擅长…
我喜欢…
问周围的人,“你们觉得我擅长什么?”
3.回忆过往,让自己的记忆倒退到开始记事的那一年。(坚持做几天或几周的时间)
a.列出那一年大致发生了什么事。粗略记下一些要点来提醒自己住在哪儿,和谁一起玩,在做些什么。老照片可能对唤起会议非常有帮助。
.列出那一年的个人大事件。写下你经历的每一件大事或者取得的成就,同时确保你对成功的定义足够广泛,包括你完成的、承担责任的、克服的、让你自豪的或者给你带来乐趣的每件事情,不管大事小事,都记下来。
c.然后重复前两步,描述接下来的每一年,直到今年为止。
d.找出你最喜欢的时刻。对于那些曾经带给你最多欢乐的事或成就,写一段话来描述你是怎么做到的。以第一人称来描述(“我做了……”),就像你在给朋友讲故事那样。重点描述你采取的行动和做出的决定,正是这些行动和决定才让整个场景变成了令人难忘的一刻。
e.注意故事里面自己的一言一行。仔细观察你做出的决定和采取的行动,你是利用了哪些天赋才取得每一个成就的?任何事都可能是你的长处。比如,你作为一个倾听者的时候,让他人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时候,分析问题的时候,制定计划或者充满正义感的时候等都会觉得浑身是劲。
3.一个有效的目标,它的实现与否应该是能被旁人判断出来的。除非你能量化自己的目标,否则你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需要为实现目标而快马加鞭。
想拖延的时候,写下以下问题的答案。
Q1.现在就开始行动的好处是什么?
Q2.把这件事留到以后再做的弊端是什么?
Q3.现在你不想做这件事的借口是什么?
Q4.你会因此失去什么呢?
Q5.现在就开始行动可以给你带来什么回报?
四、 寻找自信的源泉
1.思考力量的来源(某些方法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况下能给你力量,尽管具体地记录下来,越具体,就越有能力在自己状态不佳时进行自我调节),如:
d.与人相聚
e.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f.去某些特殊的地方
2.分类朋友
思考:当你举步维艰、心灰意冷的时候,谁会提醒你要念及己任、重新奋进?
有些人总是会趁你倾诉的时候告诉你到底哪里做错了,然后指出你应该怎样做。不要像这类人寻求帮助,要找那些愿意倾听你的故事,并帮你做出决定的人。这是因为当你正在努力建立自信的时,需要的是他人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为你做决定,为你的决定负责,最后让你依赖他们。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一群人总是在一起讨论自己的问题和烦恼,他们更容易变得抑郁和焦虑。因此,经常和能给你支持和鼓励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受他们的感染,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按照下面的规则,将朋友的名字分别填到“A”“B”“C”三类中去:
A.最积极、给你最多支持和鼓励的朋友。这些朋友总是对你的生活、近况和感受很感兴趣。每次见到他们都会让你感到非常开心。如果你过得好,他们会由衷地为你感到高兴;如果你过得不好,他们就会很真切地关心你。他们知道你最喜欢什么、最在意什么。他们在讲到自己的时候,也是积极乐观的。你也许不会经常见到他们,但是每次见到他们都会让你感到如沐春风。
.对你的生活比较感兴趣,能给你一些支持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介于A类和C类朋友之间。
C.很少支持你的人。这些人也许经常和你见面,有时候也能让你很开心。但是,你内心深处知道他们并不是你最需要的朋友。他们述说自己的时间多于倾听的时间,对你的生活也很少提出疑问。他们也可能总是在你面前抱怨别人,表达消极悲观的想法。当你的自信心比较脆弱的时候,还是离他们远一点比较好。
3.正念疗法,清除杂念
——感到紧张也许是因为你太过于注意自己脑子里想的事情了,转移注意力。利用正念疗法,不去思考或是评价,只是去感受当下的体验。
如果你怡然自得,就一定会吸引他人的注意。但如果你很害羞或者焦虑,那么人们就不想接近你了。
人们在注意到你的服装、发型之前就能注意到你的面部表情,而且会被微笑吸引,即使是一个月大的婴儿也能记住一张微笑的面孔,并对微笑做出积极的回应。
人们是通过发现彼此的共同点来与人们建立关系的。
《自信力》读后感(二):我们可以缺钱、甚至可以缺心眼,却唯独不能缺少自信力。自信力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马克吐温说:勇敢不是没有畏惧,而是直面恐惧,掌控全局。
很多时候,我么没有勇气去直面一些东西,不是我们不够勇敢,而是我们没有自信。
比如,在开会的时候,因为自己的胆怯害羞,迟迟不敢在大家面前演讲;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却没有信心去改变,不能勇敢的追求更适合自己的工作;面对自自身的困惑,时常的反省自己,下了很多决心,过不了多久,一切还是如初。这些问题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导致上述问题迟迟不能改变的根源是自己缺乏自信力。
俞敏洪老师也讲过:“自信,哪怕是盲目的自信,比懦弱和考虑周到要强一百倍”。
既然,自信力如此的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克服恐惧、自卑,去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挫折,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纷呈?
《自信力》一书便是自己遇到的一部提升自信,让自己对自己更有信心的好书。作者罗布•杨博士是顶尖的商业演讲家,心理学权威人士,业内领先的咨询公司——创意空间总裁。从商业领袖、体育明星,到媒体明星和音乐家,都接受过他的专业培训,得益于他的指导。另外,他还是CNN、ITN、BBC《老大哥》、《工作午餐》等超高收视率电视节目的特约专家,著有国际畅销书《你是一只黑天鹅:人格优势决定成败之路线图》(Personality)和《额外的百分之一:小的改变造就杰出人才》等。现如今的罗布•杨在我们眼中虽然是一个成功人士,但他也曾是位因缺乏自信而饱受折磨的人,可喜的是他走出了恐惧和自卑,取得了现如今的成就。
并且根据最前沿的心理学知识,运用精湛的心理培训技巧,从缺乏自信的人的需求出发,结合自己的成经历写成了这本书。
《自信力》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讲如何建立受用一生的自信力;第二个部分,作者通过8个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来帮助更多人克服常见的恐惧和困惑,有针对性的提升自信力。
我们想要建立自信,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是那些消极的想法、观念、意识,阻碍了我们走向自信。有时候我们并不能客观的区分这些因素,那些属于事实和,那些属于幻想,那些属于感受。作者罗布•杨在书中讲到了FACADe法,帮助我们我们梳理事实、幻想和感受,达到解决我们烦恼的目的。
1. 感受(Feeling):我们要写下当下的情绪,比如生气、绝望、焦虑、害羞等等。根据自己写出的情绪,然后给每一个情绪打分,0—10分,给每个情绪打出合理的分数。
2. 行动(Action):写下行为在情绪的影响下会有何改变。比如,因为恐惧,自己无法完成某件事情;因为绝望,失去了做某件事的信心;因为害羞,不敢去追求心仪的女孩(男孩)。
3. 情形(Cicumstance):用文字描述一下让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情景。这些情景可以是过去的,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也可以是未来要发生的。这些因素可能是某一件事,可以是他人的行为,或者是自己头脑中某个想象和记忆。
4. ANTs(Automatic negtive thoughts):写下头脑中不断涌现的想法、观念,这些想法和观念可能是积极的,也会是消极的,不要去管这些,只要把这些想法和观念真实的写出来就好。
5. 漏洞(Defects):在自己写出的这些观念和想法中,寻找不足漏洞,然后对每一个ANTs进行打分(0—10分)。再去寻找战胜这些消极观念和想法的方法,假如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家人有了这种想法和观念,我们该对他们说什么,如何开导他们?以及可以提出那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帮助他们战胜消极的观念和想法。
这个方法不只是让我们动脑思考,还需要我们动手来写,因为书写的方式更容易让我们直面我们的内心,最终将想法与情绪分离,最终建立起自信。
作者罗布•杨在书中讲了一个他自己创造出来的GROAN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在奋斗的路上时刻了解到自己的表现。我们的每一个行为是离目标越来越近,还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如果遇到了挫折和障碍,我们又该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让自己走向正轨,最终成功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1. 目标(Gouls):时刻提醒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达成目标的意义何在,如果完不成目标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2. 结果(Resuits):问问自己现阶段已经取得了多少进步,取得了多少成果,真诚的面对这个问题,要做到不自欺。不论是完成了百分之十,还是完成了百分之五十,都要诚实的回答。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坚持所感动,却忽略了结果的重要性。结果是对坚持最有意义的证明。
3. 选择(Options):想一下自己做出的选择,那些可以缩短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即便是自己现在的方向是正确的,也要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还可以更加努力一点。我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我们以前选择的结果,为了我们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对每一个选择务必认真。
4. 预期(Anticipation):要学会预见不远的将来。这个预见不只是结果,同时也要对自己未来路上遇见的挫折和困难做一个预见。自己在遇到这些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该如何去回避,该如何应对。查理芒格在一次演讲中讲到“要是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了,这样我永远都不会去那个地方”,说的也是我们如果在什么情况下失败,应该避开或者是提前准备好面对失败时的方法。
5. 下一步计划(Next steps):确保自己已经决定接下来要做那些事情。未来的计划设置的越具体越好,未来的几周或者时几天里,都要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完成?每天这件事需要耗费的时间是多少?
最好将自己的计划都转换成数值,这样自己在执行的时候,可以更直观的去看,同时也更容易去衡量我们完成的情况。我们习惯了将目标文字化,而数值化却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更加具体,更加的真实可见。
这本书的封面中写到:“我们可以缺钱、甚至可以缺心眼,却唯独不能缺少自信力。自信力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我们很多时候,意识不到是什么让我们没有自信,而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科学的方法,帮助我们找到缺乏自信的根源,进而帮助我们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信。
书中的方式方法非常好即便再好,我们自己没有去运用实践,那也只是属于作者的思想。把书中讲到的方式方法,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计划,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力,用点滴的成长积累成大的进步,这样我们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自信力》读后感(三):提升魅力的法宝-自信
说到魅力,大家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空姐这个形象,那么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我们觉得空姐这么有魅力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她们长得漂亮,恐怕不全是这个原因吧。
空姐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她们总是以自信的姿态示人,懂得展现自信的魅力,走起路来昂首挺胸,面对顾客时总是主动微笑,说话时轻声细语,与人面对时注视着对方的眼睛等。
虽然我们中大部分人可能没有空姐长得漂亮,但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自信来吸引别人或者成为更好的自己。
正如我们所说的“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你还有什么不努力的借口呢”,我们没有空姐的资质,但是可以和空姐一样拥有自信。
《自信力》读后感(四):行动才能自信
“自信”这个话题老生常谈,也听过不少获得自信的方法,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书中的两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有点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一个观点是说“人的所思,所感,所为相互影响”。你用自信的话语和肢体语言,你会感到有自信,当你感到自信,你做的事情效果就不会差,做事有好的效果,反过来你会变得更加自信。
第二个观点,只有行动起来才能变得自信。自信不是你呆坐着冥思苦想就能拥有的,你只有在不断做事的过程中才会变得自信。
作者也说,关键是要把他的方法运用于实践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还是那句话:行动才能自信!
《自信力》读后感(五):容易陷入消极情绪的人应该看的一本书
最近科研压力很大,感觉自己严重缺乏自信,所以看到亚马逊上推荐此书便买来以求安慰。
全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自信力及其如何培养;第二部分是自信力在生活中8个方面的应用。全书的主要精华在于第一部分,详细地给出了各种培养自信力的措施和方法;相比之下第二部分就显得很单薄,只是将第一部分的各种措施穿插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类似于一个情景下给了几个小TIP,但是每个TIP之间又没有什么逻辑关联性,也没有详细分析各个情景的特点,感觉有凑字数之嫌。但不管怎么说,有了第一部分的内容,这本书也还算是比较有价值,而且后来看了作者的博客,作者有意再出此书的第三版,那看来这本书在国外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本人历来对于那种给出固定准则的生活建议类书籍和讲座嗤之以鼻,因为在我看来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如此不同,岂能和解数学题一样每次都套用同一套公式就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因此对于该书第一部分给出的一些准则如ABCD法,FACADe五步法这类东西总是耻于一试。但是后来有天受到刺激以至于严重失眠,心中不断地浮现出所有以往让我倍感失望的事情来,心情极为糟糕。第二天我意识到人的消极情绪往往就像洪水决堤,一旦开了口就很难收住,以至于整个人陷入颓废。而类似这本书提出的应对准则就像黑夜中的一盏灯,虽然不能告诉你灯所处的位置就是你想要的归宿,但是它起码告诉你应该前进的方向,不让你原地打转。所以在我们陷入失望痛苦的境地时,不妨马上照着这些准则做一做,尽快摆脱消极的循环,这也是我读这本书得到的最大的启发吧。
这本书把第一部分的内容和准则总结成了一张思维导图,就附增在了书中。这点很好,精华都浓缩在了一张纸上,以后想使用直接看这张导图就可以了。我还想下载这张导图的电子版好多打印几张,方便查看,不过百度了一圈没有找到,看来只好有空闲时间的时候自己照着做一张了,或者哪位有时间帮忙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