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然后是冬》是一本由(日)歌野晶午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直以为歌野晶午这个笔名的作家一定是个女性,没想到是个大叔。光看书名就知道这一定是一个悲伤,无奈的故事。读的时候会感觉到作者的文笔非常有特点。对于细节的描写很详尽,但是某些地方的表达又很吝啬,总体给人非常冷峻,平淡的感觉,就像在喝凉白开。
不得不说,本书的阅读体验似乎没那么畅快。毕竟前面将近200页的铺垫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应该是感到厌烦,甚至可能有的读者草草读完前面的200页,然后剩下的几十页也会迅速看完,惊愕了一下真相,然后就评论说:“这本书没啥意思,就结局有点出人意料。”对于这类读者,我真的无话可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我并不能知道,但我认为当你认真看了前面的铺垫,并且带有自己的思考,在你读剩下的几十页时,你应该不仅仅是大张着嘴感到惊愕,而是会涌现非常焦躁、不甘、无奈的感情。
个人认为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和情节设计并不是特别优秀,而且情节的转折都非常的突兀(当然这可能是作者本意。),但我很久没有读到这么引人深思的题材了。对于公诉期,我虽然之前就知道(以前看电影杀人回忆时知道了公诉期),但是对于公诉期并没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当我在本书中读到公诉期时,我突然发现,对于书中的平田家的遭遇来说,这个公诉期是多么残忍和无情。撞死自己女儿的凶手还没有找到,毫无头绪的警察早早收手,事情的真相石沉大海,没有女儿这个世界依然正常运转,只有平田的家庭被时间残忍地抛弃,永远地停留在女儿死亡后的状态。在公诉期之后,就算是凶手自己自首都不会再受到惩罚,就好像自己的女儿命就该绝,平田和妻子就该受到折磨,没有人会为此受到惩罚,没人会对此负责。带着这种绝望的心情,我百度了一下法律中的“公诉期”,希望能解开我心中的疙瘩。可笑的是,当我看完百度结果,我心中的绝望却加深了。
【【 刑法为什么要规定追诉时效?
关于时效,在刑法理论上一般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规定,可以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已经超过刑法规定的这个有效期限,就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超过时效而已经被追究了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行刑时效即刑罚执行时效,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分子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如果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已经超过法律所规定的执行期限,那么所判决的刑罚不再执行。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行刑时效,只规定了追诉时效。
为什么刑法要对犯罪行为的追究要规定一个期限?这样规定是不是会导致放纵罪犯,从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呢?当然,这种思考和疑问是正常的,有相当合理的一面。不过,法律规定了追究时效,并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是对利弊经过全面深入的权衡结果。刑法明确规定追诉时效对于司法机关及时打击犯罪分子,教育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真正目的。刑罚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实行报复主义,为了惩办而惩办,而是为了通过惩罚犯罪分子,使其得到教育改造,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有害为无害,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如果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受到追诉,也没有再犯罪,至少可以说这个犯罪分子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他过着与其他人一样的正常生活,对社会已经是无害了。如果在这时候再对他进行追诉并处以刑罚,不仅对于他本人来说是不必要的,起不到刑罚的特殊预防作用,而且会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收不到通过惩罚犯罪来教育群众的一般预防效果,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2.有利于及时打击现行犯罪活动。现行的各种犯罪活动,直接危害着社会的治安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对社会的安定影响最大。因此,对司法机关来说,打击现行犯罪活动是头等重要的任务。那些多年以前发生的刑事案件,经过的时间越长,越难以调查取证,甚至已经根本无法取到证据,在此情况下,如果拖着陈年老账不放,势必牵涉大量警力、物力,影响司法机关集中力量打击现行犯罪活动。因此,规定追诉时效,可以使犯罪分子能够在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内受到应有惩罚,也会促使司法机关加强工作力度,提高办案效率,及时侦破案件,追究罪犯。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许多案件在经过较长时间以后,被害人的伤心与仇恨情绪已经逐渐平复或淡忘,有的甚至已经与犯罪分子之间和睦相处,彼此过着融洽的生活,刑法规定追诉时效制度可以起到维护和稳定这种正常关系的作用。如果此时再进行追诉,会使这种关系重新紧张起来,也使那些曾经犯罪的人终身惶惶不安,不能安心于工作、生产和生活,甚至会有“破罐破摔”的念头,引发新的犯罪动机,从两方面来说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由此可见,刑法中规定追诉时效不是损害法律的严肃性,而是从另一角度体现法律的严肃性。追诉时效决不会成为犯罪分子的“护身符”,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实现刑法的任务。从我国刑法对诉讼时效的各项规定来看,这项制度对于维护国家法制,保障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安定,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
可能我一直错怪法律刑罚了。教育为目的,使消极变积极???谁不是为了复仇,使加害者受到制裁呢???
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受到追诉,也没有再犯罪,至少可以说这个犯罪分子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你敢肯定吗?万一他早就再犯罪了,但是警察还是不知道他就是犯人呢?
简直他妈胡说八道,丝毫不负责任。这怎么可能成为国家的法律中的规定呢?
就算为了警察的效率而设置一定期限过后不再关注这个案子,但是不管过了多久,这个犯人自首或者是因为别的罪行被抓而坦白了以前的罪行,难道他不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吗?对于一直自行忍受伤痛的受害者家庭,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不负责任吗?再者对于公诉期后自首的罪人,难道他就失去了赎罪的资格吗?这简直就是对加害者和被害者双方面的不负责任!
假设说书中的末永真澄就是肇事逃逸的犯人,对于她这种本性并不坏的人,自我寻求救赎的人来说,难道不应该让她获得救赎吗?
但如果没有公诉期,末永真澄就不能为了报恩,为了让平田不再责备自己对女儿管教不严,而设计一个故事假装自己就是肇事逃逸犯了。因为如果没有公诉期,平田在误以为末永真澄是犯人的情况下一定会报警,而报警就会查出末永真澄不是犯人,并不是犯人假冒的现场,这就失去了报恩的意义。从此可以看出作者环绕公诉期所设计出的情节的巧妙。
但最终末永真澄小看了平田诚心中的绝望和悲伤,还有在没有家人的情况下患癌症的人心中的孤独。因为此时的平田并不能理智地对待突如其来的“真相”。并不能发现“17岁的未成年人在撞了人后还能冷静地布置受害者也有过错的现场,还有这种被盗车辆警方不可能不调查,然后以此为线索找到凶手等等。”这种明显的疑点。就算是写出来能让自己轻松一点,手机信箱里写那么多文字,就像是想让别人发现一样,而且那么巧手机落在那里,而且还不回来取,这些平田丝毫都不曾怀疑,我想,更多是他自己也不想去怀疑吧。他也并没有心情去证实自己所发现的到底是不是真相。从这也能看出平田是多么想获得解脱啊!他的心早就受不了更多一分一秒的煎熬了。平田的双眼已经被渴望获得解脱蒙蔽了。虽然我并不知道他在杀了末永真澄之后的心情是否获得了哪怕丝毫的轻松,我只知道他这次终于没有理由再活下去了,而是开始期盼早一点和妻子和女儿团聚。个人觉得末永真澄的死亡结局很符合末永真澄善良,迟钝,愚笨,不计后果的人物个性。
作者在《秋天》当中对故事来龙去脉做了个整理,可以看出作者很细心,也很贴心。说实话,个人感觉其实最后的整理可以再少一点,让读者自己思考的更多一些。可能为了一些不爱去思考的读者,担心他们理解不全面而写得详细些更保险吧。
末永真澄在向小濑木坦白之后,小濑木并没有告诉平田,毕竟这种事情作为局外人说了也不一定信,而且也不应该由小濑木来说。最后小濑木并没有把自己调查到的真相告诉平田诚。难以想像如果平田知道了他杀死的并非真正的犯人,而是一个为了报答他的关爱的和她女儿同岁的善良女孩时,他会怎样。他还会纠结于女儿春夏在出事时到底有没有戴耳机,玩手机,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管教不严导致了女儿的死亡吗?我想,他可能不会了。因为作为一个心理正常的人,他会感受到比以往更加痛苦的感情——罪恶感。
从阅读中,我能感觉到作者对于公诉期这个规定,显然是存在着看法的。但是对于法律究竟是充当复仇还是教育的角色,我想作者并没有给出自己明确的看法。毕竟平田杀死了自己认为的破坏他家庭的凶手,并且他心中的真相是春夏在出车祸时并没有过错,也就是自己并没有教育孩子上的过失。这显然会让他得到一些解脱。但是对于小濑木这种知道真相的旁观者(与读者)而言,这显然是又一个悲剧。
对于书名《春,夏,然后是冬》,缺少了秋这个过渡到冬天的季节。除了和书中的每个章的关于气候的题目对应以外,我理解是跟文章在情节发展转折中给人缺少过渡,似乎从炎热的夏天直接跳到了寒冷的冬天的感觉一样吧。或者是暗喻在平田的家庭在失去春夏后没有过渡的秋,而直接变成寒冷的冬天的状态。
不得不说,在你经过思考之后,你会体会到这本书中情节设计的巧妙,不仅如此,作者还带给你关于救赎和公诉期的社会性思考。我可以肯定说,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且在读者的思考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的一本好书。
书用羽毛作为封面,而且书中曾提到过两次,平田思考为什么羽绒无完好的情况下会出现跑毛的现象。这和本书有什么关联呢?
《春,夏,然后是冬》读后感(二):“上当”并快乐着
最初,我是把这本书当做推理小说来读的,人家毕竟是直木赏的候选之作。读完后我发现,这是披着推理外衣的文艺作品,而且是触及人性的、笑中带泪的作品。它让我怀念星爷。
以前有个评论,质疑书名是不是欠抽(秋)。没错,可惜话说得味儿不对。对于主人公平田的一生,他有播种的春季---寒窗苦、求职路、结婚生子;有耕耘的夏季---工作敬业、任劳任怨、对爱女呵护有加。然而,一场车祸夺去了十七岁爱女的生命,紧接着,各种不行接踵而至:妻子精神失常,最终自杀;平田自己患上绝症......也就是说,平田的一生唯独缺少了收获的秋季。
书中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但我想,这是作者的刻意为之,她想表达的就是书中人的不幸与悲苦,你我皆有可能遇上。
只有有了些生活阅历的人,才会懂得,一切都会失去,才能体会失去的痛苦。
夜里读完这本书,我感到满心的悲凉,又因为这一切幸好只发生在书中,又感觉到庆幸与宽慰。
有一种书,可以让我们在远离不幸的地方有了不幸的体验,而又不伤及自己,犹如隔岸观火。
不管它算不算阴暗,这就是人性。
当然,图好玩的人还是算了吧;希望看到千军万马的人还是算了吧;仅以玩味精妙、复杂的推理过程的人还是算了吧,不看也罢。
如果你关注的是你阅读乐趣,不妨一读。
匆匆而就、沥沥啦啦,有劳各位慧眼,对不住了!
《春,夏,然后是冬》读后感(三):始于春夏,终于秋冬
最初是因为silence(http://book.douban.com/review/5670404/)和哈拉(http://book.douban.com/review/5680846/)两人的激烈争议而关注了这本书,不禁有些好奇究竟是怎样一本书能让两个人产生如此天渊之别的评价。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也明白了两人争端的缘由,其实关键在于你对这本书的定位和期待值是什么。
作为一本推理小说,这本书完全是不合格的,不,或者说我认为这本书甚至根本不应该划分为推理小说类别当中。推理小说必要的基本要素:侦探或解密者、谜团和诡计、逻辑和推理,这些基本没有或非常少。不要说以解谜至上的本格和新本格了,即使站在社会派的角度来看,这本书都远远达不到标准,因此silence心中有千万只草泥马跑过自然毫不为奇。
但是,假如撇除歌野晶午过往推理作家的身份,把本书单纯作为一本带有悬念故事的纯文学来看,或许会更合适。无论是作者流畅的文笔,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对人性的刻画,以及关于感恩与救赎的主题思考,本书都是成功的。男女主角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人,我们身边并不乏像女主角那种没有能力又没有胆量,被欺负又不敢反抗,唯唯诺诺只得依靠于他人的社会底层小人物。虽然处在这个特殊事件中他们都做出了异常的行为,但是其思维逻辑依然是大致真实合理的。
这本书没有推理作品常见的血腥场景,取而代之一个凑佳苗式的清新感人故事,个人觉得比较适合门槛较低的女性读者作为入门阅读,而且也很适合改编成电影。个人评价整体可打三星半。
《春,夏,然后是冬》读后感(四):于我来说 是惊喜之作
鉴于已经有人介绍具体情节,就不再赘述, 就说说自己看书的感受。 本人没有读过很多推理小说, 大热的东野圭吾, 只看过解忧杂货店 。总觉得这种推理小说会比较吓人 一直拒绝, 会读这本书, 只是因为在图书馆看到,觉得名字好听特别 。 不太熟悉推理小说的套路, 所以其中的环环相扣很让我惊喜 。
故事情节方面:原本看了简介以为是平田诚想在临死前救助和女儿一样的那个女人, 谁知却被欺骗的故事。当时还想这还值得推理吗?读书过程中, 果然有这样的情节, 当时整个人气炸: 为平田的善良不值, 为社会人性的黑暗悲哀 。心中默默感慨: 为什么好人没好报?
当时的平田女儿和妻子都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相继离世、 身患癌症、 又被阿信威胁, 很有可能在死亡之前身败名裂。 同情心泛滥,根本无暇去思考后面的情节。 哪知道平田一直在隐藏实力: 利用阿信爱财的心理 来安抚他 ,同时又向女主提出要求 ,以此来帮助她离开吃她肉、喝她血 还打她的男友 读到这里 不禁想说一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平田的表现对我来说, 简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果然女主被他说动, 这是惊喜之一。 惊喜之二在于: 女主的杀人忏悔短信其实是她为了激起平田的求生欲望故意伪造的。 这里让我感受到人性里的善。 只是她没想到平田会选择复仇, 她低估了女儿的车祸对平台的影响力。 伪造短信这件事由平田的同学及主治医师娓娓道出, 合情合理, 同时也为结尾做铺垫 。
惊喜之三在于结尾: 同学向平田隐瞒了伪造短信的事实——让他好好地走吧! 因为女儿的车祸离世, 他已经遭受身心折磨这么多年 ,为什么要在他即将离世的时候告诉他: 你冤枉了一个好人?个人认为,体现出作者对平田这样不幸的人的一种善意。 当然这对女主是不公平的。 但是在我看来, 即使告知真相, 也于事无补 ,倒不如就让他这样轻松地离去。
叙事风格上:刚刚看到有人说前半部分过于平淡 ,可能是阅读习惯 ,自己倒觉得还好 。 从整体来看 ,作者以平田和女主的交涉为主线, 将平田身上的不幸一步步道出, 然后再回到现实。 至于具体的写法上 ,阅读时, 有些跳脱, 但不至于影响阅读, 也容易连贯起来 。
人物形象上:平田是最让我惊喜的人物。当我为他捏把汗的时候,他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还有女主, 没想到一向懦弱、呆滞的她, 竟下定了离开男友的心, 并想出伪造短信这个办法 。虽然她终究还是错算了。
书名:在我看来,一方面与叙事时间一致,由春到夏,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然后平田选择复仇,一下子进入冬——一切都尘埃落定;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平田不幸的一生: 春夏,是平田女儿的名字,车祸身亡的女儿让平田的生活一下子进入冬天,毫无转机可言。
通过与自己读过的一些日本书籍比较,个人觉得,作者其实是在表达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人性观:虽然一开始有欺骗,可是最后还是愿意想办法来刺激平田求生。以及最后向平田隐瞒真相的处理。(相比罗生门 一类对人性恶描绘到极点,让人如何也逃不开)
因为自己的阅读习惯不太好,这种外国小说,一般很难记住人物名字,昨天刚看的,女主从头到尾,名字根本没记住。半夜里睡不着,就鸡血地写下这篇。文笔渣,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感恩)
《春,夏,然后是冬》读后感(五):文艺有风险,推理需谨慎
一读完书,我立刻上豆瓣读书找到相关的书评,评分果然是意料之中的低,很多人表示书的内容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书名。当初会在万千推理小说中相中这本,也是因为这个书名文艺的完全不像推理小说,封面也是米白色的浮雕花纹,对比我另一只手拿着的京极夏彦的《不如去死》,深绿色的背景棱角分明的正楷标题占了三分之二,它作为推理悬疑小说实在是小清新过头,反而勾起了我一窥究竟的欲望。
事实上,这确实算不上一本推理作品,本格自不用说,连归入社会派都有些勉强,唯一沾得上边的就是结局的出人意料,两次连续反转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这是只存在在结局中的推理小说。
整体来说,小说的故事还是相当动人的,中年痛失爱女的父亲,面对日渐崩坏的家庭和事业,饱受着教育失职和无法为女儿昭雪的精神压力,依然坚强的、以家庭顶梁柱的姿态乐观生活,至少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积极的、心灵强大的善良男人,在罹患癌症之时,仍愿意无偿资助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子,仅仅因为她和故去的女儿同年。男主角周身贴满了不幸与悲剧的标签,如果照着小说前半部分的走向,就以为是男主角在弥留之际拯救失足少女的故事的话,就中了作者伪温情的圈套了。不过,也正是其中刻意营造的种种温情,才让结尾的转折有了直击心灵的力量。“未来总会到来,现在总会过去。懂得这一点,人生也就长了。”谁也没想能说出这番话的平田在发现自己的人生并不再长的时候,所有的郁结、压抑和愤怒能只凭一封短信点燃,末永真澄高估了人性,低估了一个频死之人对于世界的恶意。
每个人的结局都在意料之外,这一点算是本书最大的惊喜。很多人批评书背上的简介不可信,其实简介没有说错,只是和我们预想的对象不一样,施救的人是末永真澄,以一个善意的谎言救赎了平田,只是她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自己始料未及的,而本来是龙套角色的医生却在最后充当了为读者查明真相的侦探角色。故事也许本身并不是悲剧,结局虽然残酷,甚至我们还能冷冷的说一声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但是我们没人忍心嘲笑这份善意,而是对这伟大的自我牺牲肃然起敬。“并不是每个生命都可以承受有这样的救赎;或者说,不是每个生命都可以对这样的救赎予以等量的感恩。”读罢此书才明白,这句话不是对不良少女,而是对平田说的。救赎,的确是做到了,只是不那么温暖而已,没人意识到它的存在,没人心存感恩。相较《嫌疑人X的献身》,这种程度的遗憾就显得轻多了,至少还有一个平田的精神得以解脱,故事以另一人的不圆满走向了他的圆满。
本书的得分如此惨不忍睹,在我看来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春,夏,然后是冬》,缺失的秋出现在全书末尾,这一安排喻示了末永真澄的谎言最终被永远隐藏,那么问题就来了,直到现在,我也仍不清楚作者执着于季节的深意,从各个章节名到主角女儿的名字,季节固然是充满诗意,文艺感十足,但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被生硬的贯穿于小说中有些意义不明。另外,本书在叙述上温吞拖沓,结构也过于散乱,也许作为一本走温情线路的书需要缓慢的节奏以及大量生活、心理的细致细节来酝酿感情,但对于循着诡谲刺激而来的推理小说读者而言,这种叙事方式是无法忍受的;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双线本来就很难掌握好转换的时间点,没有精心的布局与对整体情节的细致把握,很容易陷入混乱让人读的烦躁,本书虽然在时间点的把握上没有出大的纰漏,读起来也还顺畅,但是回忆出现的毫无征兆,与前后文衔接不够,虽然不影响理解,却显得有些随意,让人忍不住频频出戏,对于这种双线叙事处理较好的例子有最近大热的东野圭吴的《解忧杂货铺》,那当中对于时空的把握不仅不会显得凌乱无章法,反而成为全书最为津津乐道的亮点。总体来说,就是无法牢牢抓住读者的心,不能勾起读者一口气读完的欲望的通俗小说,除非你是经典文学,不然很难让人在睡前的困顿时刻第二次翻开。(关于时间描写的这一点仅为个人看法,也许是我的要求过高,但并非这么惨不忍睹,从“青岚”这一章开始,我就很喜欢这种架构,这种恰到好处的倒叙真正有了推理小说的味道)
这类走文艺清新风的类推理小说,如果走的不是变态暗黑线,那就打的是悲伤感情牌。暗黑线印象较深的是道尾秀介的《向日葵不开的夏天》,感情线的是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这两部书的推理部分都很薄弱,应该说这是社会派一个普遍的共性,但是全书非常的吸引人,重点就在于它们把悬疑融入了书中日常的细枝末节中,读者在阅读时始终保持着读一本推理悬疑小说所期待的紧张感,而这正是本书所欠缺的。虽然文艺的标题更容易拨动文青的心弦,但是作为推理小说,除非重口味,选择普通的清新风格还是要慎之又慎。
《春,夏,然后是冬》读后感(六):好人到最后抵不过杀人,纠结七年的心结最终只是个人的救赎
这不是一本推理小说,而是一本关于人性救赎和绝望的考验。
的确如豆瓣上的读者所言,书本的80%篇幅过于累赘,没有惊喜可言,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叙事描写还是不错。尤其是两夫妻痛失爱女,妻子在商场幻想爱女的场景,的确揪心。
对于真澄被男友家暴的描写,没有到描写到细节处,给人感觉就是这个男友很坏,但是没有到让人咬牙发指的地步,对于真澄想要离开男友自己独立的心理描写欠缺,如何复仇如何制造机会慢慢为自己的独立计划欠缺,剧情只是一下子从真澄要离开男友跳到要为劝服平田接受治疗
当然,最后短短几十页,剧情跌宕起伏,一下是真澄为了让平田心理放下负责包袱而谎称自己是凶手,一下又是给当时的好闺蜜天国的邮件说自己把500万拿走后就消失
平田在真澄有意或者无意中知道是真或者假的凶手消息,把真澄干掉了,平田知道自己活不久所以心情很舒坦
全文的配角,小濑本医生不知道哪里来的证据推测真澄的用心良苦,最后留下悬念给大家觉得人的行为本来就充满嘲讽,所有人的一生莫过如此
《春,夏,然后是冬》读后感(七):一场爱的救赎
题外话,上大学之后读书的习惯就中断了,四年之后,决心想要捡起这个习惯,发现没那么容易。刚开始想要找一本自己能读进的书,刚好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本书,因为评论说结局很出乎意料,我就想知道究竟怎么出乎意料。
说真的,前面描述的真的好平淡,可能是道行太浅,我觉得除了描述对妻子女儿回忆的部分,其他都挺没意思的。另外,一边看我还一边脑洞结局。确实,结局让人意想不到,但没觉得是一本正经的推理小说。
这本书我把它分为两个部分来看,一部分是爱,另一部分是救赎。爱是当我看到平田和妻子失去女儿后的打击、悔恨、崩溃,我就有些泪目了,父母对孩子的爱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看到英理子失去理智以及平田的改变,我似乎能体会到那种爱到痛不欲生又无法挽回的感受。同时又联想到我们的父母与我们的生命也是紧紧拴在一起的更是想哭。另一方面是救赎,平田和末永真澄的救赎。关于这一点我的想法很模糊,明明是一场救赎,为什么我觉得主人公都跌进了深渊。还有就是这么做值不值得,书中给我了答案,书上写着“不是每个生命都可以承受这样的救赎,不是每个生命都可以对这样的救赎予以等量的感恩”,可如果是以这样的方式救赎以这样的方式感恩,那代价未免也太过沉重了。还有,人性不是想当然,爱的越深,想要救赎就越不容易。但是,我还是在平田和末永真澄身上,看到了人性柔软的一面,即使这样的救赎不显的那么完美,也许我眼里的深渊,对平田和末永真澄来说是一种解脱与回归。这场爱的救赎,很彻底很“特别”。
这是我最简单直接的感受,我理解不深,甚至模糊不清,但好歹也算看出来点儿啥,毕竟我现在不求看通透,只希望自己能坚持读下去!
《春,夏,然后是冬》读后感(八):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救赎
樱抽之后就对歌野桑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有一定的信任,加之“春から夏、やがて冬”的名字颇有几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味道,而淡雅的封面在新星一众不堪的装帧中又显得是那么鹤立鸡群,于是毫不犹豫的收了本书,阅毕也果然不负所望,十分庆幸没有因为低分而错过,读书口味果然是很私人的事情。
虽然歌野桑往往被贴上新本格的标签,但本书不折不扣是一部社会派风,没有任何新本格那一套诡计与解密,全靠人性震撼人心,乃至于全文行至五分之四处时除了一起旧时交通肇事案外尚无一丝一毫推理的色彩,如不是位列午夜文库,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日系通俗文学中无比盛行的温暖治愈系:
七年前,平田家的独生女春夏不幸于交通事故中丧生,痛失爱女的平田因肇事凶手逃逸,痛苦无法宣泄,只能纠结在自己是否教养尽责的内疚中备受煎熬。不堪忍受的妻子精神崩溃患病,将全副希望投入在抓捕逃逸凶手上,最终在时效期满后绝望自杀。
幸福美满的家庭、蒸蒸日上的事业转瞬间分崩离析,却不能阻止悲剧再次降临,久违的一次体检后平田发现自己竟罹患肺癌,心无可恋的平田决定放弃治疗,安然等待死神的降临。
唯一能够让平田已然陷入虚无的心灵受到触动的只有与女儿同年出生的女子。于是从平田看到末永的出生日期那一刻起,就已经对这个衣着寒酸,举止异常的食品小偷凭白生出几分天然的亲近。
一直都是孤家寡人的末永缺爱到宁愿忍受着贫穷暴力也要抓住那个好逸恶劳的DV男友一瞬的关怀不愿放手,她敏锐又迟钝的感受到了平田隐约释放出的好意,开始有意无意的与平田接触。
接下来的故事就与大路货治愈系小说的脉络走向毫无二致,平田一面死意已决,视钱财为身外物,一面对末永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希望助末永开始新生活已给自己的残生一些安慰;而末永一面决意摆脱不堪的过去,一面对平田的好意感恩戴德,试图让平田重新燃起生的渴望,至少,也要让平田无悔无憾。两个寂寞痛苦绝望的心灵伴随着五百万的“交易”开始了一场自我救赎与相互救赎。
但与一般治愈系小说不同的是,歌野桑并没有试图用一层柔和舒缓、平淡清新的所谓治愈去温暖读者渴望得到安慰的悲伤,而是残酷又现实的告诉人们,自以为是的救赎不但得不到安慰,反而可能使自己陷入更巨大的漩涡与更可怕的毁灭。
末永或许果真如自己所言“不太聪明”,或许是太过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曾为人父母的她低估了一个父亲对独生爱女的爱恋和对杀女凶手的憎恨。她对平田的恩德无以为报,便故作手脚,自认为贼,想要解开困扰平田多年的心结,她天真的以为平日里善良如斯、可亲如斯的平田不但不会有什么过激的举动,还能得到永恒的宁静,直到自己的脖子被愤怒烧红了眼的平田用电线绕了几圈之后,这个可怜人除了害怕与惊愕仍不明白正是自己自做聪明的告白葬送了她即将迎来新生的性命。
平田预料到自己不曾过多费心捏造的动机,在好事者眼中是不堪的、一目了然的、不需过多调查的真相,却不曾想到他早有蓄势又犹豫不决的谋杀,竟是对末永满心满意的感恩的误读;他隐匿了真实的投案,不但回避了别人对自己可能的同情,也断绝了揭穿末永漏洞百出的告白的机会;他能够了然无牵挂的放下后宁静的等死,不过是小濑木恐其悔恨、悲凉、绝望而不忍诉之真实的惘然若失…
而正是最后的五分之一的内容令本书从众多治愈系小说中脱颖而出,别树一帜,而本书的章节名也很有意思,除了”英理子”和”末永真澄”两章残酷的真实与虚假的告白是以人名命名外,其余章节都与季节有关(当然春夏之死的“春夏”一章有些例外,既是显而易见的两季交替,也是饱含着父母爱意的苦思冥想),从平田与末永在晚冬并不美好的相遇,到在初春一步步加强的接触,到山岸像春季阴天时空中的阴气一般笼罩在末永的人生上,再到末永之死如蒙了一层初夏时青色的山霭般看不到真相,最后到小濑木在只见萧瑟枯寂不见丰收硕果的秋中几近恍惚的哀伤,四季更迭,诸事无常,天上人间。
《春,夏,然后是冬》读后感(九):看此评论足矣,千万别买书!看过后有千万只草泥马跑过有木有!!!
真的很令人失望的一本直木奖入围作品,絮絮叨叨的99%让人看的十分的不耐烦,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把它当做一本推理小说,那么真是抱歉,你会大失所望,以下有所谓的“关键情节透露:没看过的,有期待心的,就请打住。其实我想说的是,看了以下的精简版就足够了,不要再像我一样傻X似的买书来看。
~~~~~~~~~~~~
这书主要讲的是爱女被车所撞,撞人者逃,警察无用没能找出肇事者,就这么过了七年的时效,而大叔什么也不能做就这么行尸走肉的活着,期间老婆自杀,自己也得了癌,好像天大的不幸都在这一个苦逼人的身上,就这样他给了另一个,绝对不相干的,和自己女儿一样大的女孩(这人女孩是个典型性受虐狂人格)关爱,用钱,是的没错,就是给钱,给好多钱,并告诉女孩,我要钱没用了,我放弃治疗了,钱都白给你!女孩觉得这人这么善良,但又放弃活下去的希望,这可不成,我不能让这么好的一个人带着遗憾死不瞑目,于是就自己编了一大篇的谎言,说自己是肇事者,让大叔一怒之下把自己杀了(看看,多么的受虐狂,狂到自己的命都不要了),亲手给女儿报了仇,可以安心死在看守所里。当然这一切是主治医生(一共出场没几个字儿)想出来后求正的结果。最后在纠结要不要告诉大叔杀错人的真相,想到这女孩真乃圣母也,还是不要说了,让大叔带着复了仇的快感死在看守所里吧,就这样结束了。
这是多么。。。。的一本书呀。
我都无法形容这个剧情。
看过后有千万只草泥马跑过有木有!!!
别提什么人性呀,救赎呀,这些高尚的词与本书不沾边儿的!
反映了社会冷漠呀,人性呀,真的不相干!!
看我的评论觉得有够烂吧,别怀疑,书加个‘更’字儿!!~
坑爹啊~~~还我二十四块~~~
《春,夏,然后是冬》读后感(十):充满了人性色彩的社会派作品(完全剧透)
之前某位朋友评论过此书,对剧情作了简单的介绍。但我认为,那位朋友对剧情的叙述有一些违背原作本意的地方,有些地方写得过于主观了,极可能让大家发生误会。
这本书是一部以描写人性、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的社会派作品,讲了一个很温暖但又很悲伤的故事。诡计并非这本书的主题。某些朋友看了此书觉得失望,极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是抱着对推理和诡计的期待来看的。如果你只爱本格推理,对社会派推理毫无兴趣,那请慎重考虑阅读此书。如果你喜欢充满人性和温情的故事,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下简要概述了本书的主要情节。这是写给那些对这本书剧情有一定了解,但又极可能存在严重误解的朋友看的。如果对此书抱有期待、有考虑看原书的朋友,请不要看下面的剧透。
我在叙述时没有完全按照原书的叙事顺序,大致介绍了主要情节,省略了一些支线情节,仅供大家参考。
以下剧透。
安保大叔平田抓住了一个正在行窃的女人。那个女人衣着寒酸,满脸疲态,看上去有三四十岁。然而,平田通过她的驾照得知,这个女人其实和自己已经去世的女儿同岁。平田心生怜悯,看她认错态度诚恳,就放了她,并了解到她叫末永真澄。
此后,末永真澄几次和平田在公园里相遇,她对平田没有报警非常感激。她不断找平田搭话,起先平田还有所戒备,后来两个人慢慢熟悉起来。闲聊中,平田得知这个女人现在无业,和一个小混混男友同居,生活窘迫。
一次,平田前往医院例行检查,又遇到了末永真澄。她受伤来看病,却没有钱,和收费员发生纠纷。平田替末永真澄垫付了医药费。末永真澄非常惊讶,连问他为什么。然后,平田对她说起了自己的往事。他的女儿七年前因车祸去世了,肇事者至今未知。此后,他只要见到和自己女儿同岁的女孩子就会有亲切感。同时,平田得知末永是因为被男友打至骨折才来医院的。这才知道末永真澄不仅经济困难,还经常被男友暴力殴打。她的男友也是个无业游民,脾气暴躁,天天就会找她要钱,不给钱就打。她每天不停地找工作。但经济不景气,她自身条件也不好,找工作非常困难。平田心里对她更加同情,给了她食物,告诉她不必急着还钱,欠的钱多少年后还都行。
平田和末永真澄的接触引起了平田所在单位的同事们的注意。有好事者开始造谣称平田以末永偷过东西一事要挟她和自己发生关系。过了一阵子,末永真澄的男友得知了平田的存在,也气势汹汹地找到了平田,声称平田对末永怀有不轨之心。他事先逼迫末永真澄配合他偷拍了两人在一起的照片,拿这些照片作为“证据”要挟平田给他钱。
平田深感这个男人的无赖,决定帮末永真澄从这个小混混身边解放出来。他将末永约出,告诉她自己决定资助她五百万元,她可以利用这些钱躲到一个男友找不到的地方开始新生活。末永真澄吓坏了,根本不敢相信。平田告诉她,自己得了肺癌,已经活不长了。而且他的家人都已去世,与其将自己的遗产上缴国家,不如拿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可是,即使是癌症,也是有可能治愈的。末永真澄鼓励平田接受治疗,努力活下去。可是平田拒绝接受治疗。他说明了理由。
首先,治疗癌症非常困难,而且成功率不高。最重要的,女儿七年前车祸死亡,妻子两年前也自杀了,他孤独一人,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另外,撞死女儿后逃逸的肇事者一直逍遥法外,已经过了追诉期(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公诉期是五年),犯人永远不可能抓住了。事实上,妻子当初也是因为这件事绝望自杀的。而且,这么多年来,他的良心一直备受煎熬。他总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尽到父母责任让女儿死亡的。女儿是骑自行车时遇车祸死亡的。她死时手上拿着手机,还戴着耳机,说明她可能是因为当时正在打电话听耳机,分散了注意力才出车祸的。平田早就注意到女儿骑自行车打手机的不良习惯,却没有严厉阻止。平田一直为此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悔恨。
末永真澄还想努力劝平田接受治疗,努力活下去,可是平田心意已决。
心急如焚的末永真澄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平田一直那么照顾她,甚至肯为她拿出五百万元,她无论如何也要报恩。她找到了平田的主治医生小濑木,跪下来不停地求他救救平田。小濑木以“必须尊重患者意愿”为由拒绝了她。
无可奈何的末永真澄无论如何都想为平田做点什么。她想到,平田一直为自己没能阻止女儿不良习惯导致车祸非常悔恨,如果能让他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安然走完剩下的人生,不是很好吗。她想到,可以让自己来当肇事者的角色。她可以告诉平田,他女儿死时身边的手机和耳机是她和同伙为了把现场伪装成意外故意放在那儿的。也就是说,他女儿没有任何过错,当然他自己也没有教育不周,一切都是肇事者的错。这样一来,他就不会为此自责和悔恨了。
而且,现在已经过了公诉期,就算自己成了肇事者也不会受法律追究。虽然平田会因此恨她,自己会受委屈,但这跟自己受到的恩惠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于是,她照着这个想法写了一封所谓的“告白书”给所谓的“同伙”,故意放在手机里,又故意遗落手机让平田看到。
然而,她太天真了。她以为平田这么好的人,得知“真相”后虽然会愤怒,但绝不会对自己拳脚相向。她太低估了平田内心的愤怒。而且她还忽略了,平田已经死期将至,家人都不在了,名誉什么的早已不会在意,他已经没有任何顾忌,根本不会在意因杀人被判个十几二十年。
平田得知“真相”后,气血上涌。想到死去的女儿,想到因此自杀的妻子,想到自己多年来为之自责的事情原来只是犯人布下的伪装,他怒不可遏。而且,时效早就到期,肇事者已经不可能受到法律追究了。在妻子女儿的遗像面前,他下定了决心,终于将末永真澄约到自己家中杀害。
法庭上,法官根据警方对平田同事以及受害人男友的走访调查,认定平田是因为强迫和末永小姐发生关系未遂而痛下杀手。
得知平田杀人事实的主治医生小濑木发现被害者就是曾经求过自己的那个女人。小濑木认为警方的结论有误。他经过一番调查,认为末永真澄是为了救平田才说了谎,平田错杀了好人。然而,一切只是推测,并没有证据。而且,如果告诉平田自己杀错了人,他又会重新回到绝望中。末永真澄搭上性命才为平田换来的片刻安宁就会瞬间土崩瓦解。想到这里,小濑木选择了沉默。
我想强调一点,这篇评论不针对任何人。我只想让某些看了一篇评论就标“已读”还丢个差评的人了解清楚,这本书质量到底如何。一个人的评论只能反映个人喜好。看了一篇评论就人云亦云标上“已读”,实在太不负责任了。
如果你没有读过原书,还是把“已读”撤了吧。没读过就是没读过。评论不能百分百代表原书,一本书到底喜不喜欢,只有看过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