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16 05:0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的读后感10篇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是一本由蔡璐璐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3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读后感(一):逝去已久的梦

  逝去已久的梦

  偷爱警/文

  旅行,渐渐发现,那个被抛弃的自己,那个怀揣梦想和希望的自己。旅行,不过是寻找一个久违的影子依稀可见,触手可及。

  璐璐毕业,没有四处奔波工作,没有找个好男人把自己嫁掉。而是去了咖啡馆打工,用打工攒下的4万块大洋,背起行囊去旅行。勇气可佳,单说这根逆反的神经,就够奇葩的。

  惯性思维考虑女孩子找个安稳的工作,找个善待自己老公,组建一个幸福的小家,是女孩毕业,需要考虑的生活计划。璐璐不按常理出牌,偏偏走另类路线朋友咖啡调侃她,她自己不以为然。我觉得,她心里还是有触动的,只是女孩子,不愿意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有她自己的空间和忍让,任何言语行为可能触动一根神经的转弯。璐璐选择旅行,无非是想,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何尝不是每个年轻人问题繁华都市喧嚣门庭熙熙攘攘中,每个人如同悬浮空气里的尘埃,甚是渺小。找到自己的梦,找到自己的原点,给自己树一个清晰的航标,旅行可以吧帮助内心,找到最纯洁的好望角。

  璐璐的旅行没有规律,不像吴苏媚的游记那样,针对性很强,路线很清晰。需要熟悉旅行中需要带什么,不该带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尽可能的缩减开销,有什么原则是万万不能触碰的规矩。璐璐完全没有概念,也不能怪他,她不是背包客、沙发客,她只是头脑发热,想要旅行的一位小姑娘目的非常明确,不需要太多准备和考虑。看过吴苏媚的七国之旅,对璐璐来讲,花销有点多,有很多技巧璐璐还需要学习学习。如:泰姬陵之旅,作为背包客如何已低廉的票价,混进去。去签证官邸,运用什么技巧,使签证官盖上印章。住旅馆,既要砍价、挑房间、挑环境,还要有免费wifi。吴苏媚做到了,璐璐没做到。璐璐不了解旅行中,这么多技巧和门道。

  旅行中,什么事儿都有可能发生疾病是个挠头的问题,璐璐体质不好,吃了各国的药还是没好,当遇到一个陌生人,施以援手的解药,到底是信任还是拒绝。只能凭借直觉来辨别人性朴实的真。旅行是一场考验,考验人品的最好方式,修订一个人性格理想方式。璐璐回国后,遭遇车祸,给文章末尾,增添一点烦心的痛。痛也是一种恩赐,痛让璐璐记住这段旅行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儿,每一次选择。痛让她记住雪域高原的救治和纯洁的友情

  如果累了,就去旅行吧,让旅行中的空气,疏通内心的烦闷苦痛。旅行,寻找逝去很久很久的梦。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读后感(二):实用总结参考——其中各国货币景点

  【【泰国】】

  【货币】:泰铢 1人民币~5泰铢(2014.5);

  【景点】:北碧府——二战盟军墓地铁路,桂河大桥

  【【缅甸】】

  【货币】:

  1.美元要求极度的新钞) 1RMB~150缅元 ;

  2.基普 1RMB~ 1250 基普

  【景点】:仰光——淳朴当地人

  【【印度】】

  【货币】:卢比 1RMB ~ 9卢比

  【景点】:

  1.加尔各答——垂死者之家,义工

  2.瑞诗凯诗的恒河

  3.泰姬陵

  【【尼泊尔】】

  【货币】:尼泊尔卢比 1RMB ~ 11尼泊尔卢比

  【景点】:

  1.韩国寺,中华寺

  2.徒步行

  3.加德满都——内观禅修中心

  【【黎巴嫩】】

  【货币】:黎巴嫩镑 1RMB ~ 242黎巴嫩镑 (当地物价高)

  【景点】:贝鲁特——巴尔贝克神庙

  【【叙利亚】】

  【货币】:叙利亚镑 1RMB ~ 24叙利亚镑

  【景点】:大马士革

  【【约旦】】

  【货币】:第纳尔 10RMB ~ 1.13第纳尔

  【景点】:安曼——佩特拉古城

  【【耶路撒冷】】

  【货币】:新谢克尔(以色列货币) 100RMB~56新谢克尔

  【景点】:哭墙

  【【以色列】】

  【货币】:新谢克尔 100RMB~56新谢克尔

  【景点】:特拉维夫

  【【埃及】】

  【货币】:埃及镑 100RMB~114埃及镑

  【景点】:

  1.宰海卜——海景房,低物价

  2.开罗——金字塔

  3.阿斯旺——阿布辛拜勒神庙,漂亮木乃伊,尼罗河

  【【土耳其】】

  【货币】:新里拉 100RMB~28新里拉

  【景点】: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浴

  【【格鲁吉亚】】

  【货币】:拉里(不是土耳其里拉) 100RMB~28拉里

  【景点】:第比利斯——酒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读后感(三):忘我方能见真我

  这几年,间隔年的概念日趋流行大小白领在加班间隙,心生苦闷,常怀抱这样的想法老子/老娘不干了,到外面的世界玩上一两年再说。宏愿过后,无非是日常工作的接续。间隔年成了忙碌逼仄的现实里,最甜蜜的致幻剂。

  但间隔年哪里是轻松惬意就能概括。如果说短期旅行是遁世之余浅尝世界的美好,间隔年无非是换个地方生活。个中酸甜苦辣,不过悲欣交集

  蔡璐璐把13个月内的12国游历记录下来,集纳成《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看上去很美,其实也是冷暖自知。譬如在印度做义工期间,因为食物中毒导致腹泻,睡梦中就拉在了裤子上,同屋侣伴外出时还反锁了房门。于是一个身无分文的女孩,在异乡穿着带屎的裤子,“心里无比绝望”。

  对背包客而言,穷游是有段位的。如果为了游览一个景点,屈从于当地为外国人专设的高价门票,在圈内是很失“节操”的事。蔡璐璐在书里也写到,因为一些国家物价高企,为节省餐饮成本,时常要备一些干粮在身上。如果能吃上泡面,简直要感谢粮食谷物之神的加持。

  也因为克俭,间隔年里还要忍受其他的艰苦。在机场和衣而卧是家常便饭经验丰富的甚至能写一篇机场睡眠指南。蔡璐璐在泰国的旅社洗澡时,“总要死死地盯住墙上的蜈蚣,以防它们爬到衣服上”。

  说起这些,怕是许多对长时段旅行痴迷的高帅富、玛丽苏,难免心生退意。但穷游间隔年,其实也有过人的逸趣。

  因为始终维持着节制、艰苦的旅行作风,蔡璐璐走到哪里,都能遇见世界各地的“同类”。无论是途中相互扶持,或者遭遇意外求婚,沿途的人,大概都是最美的风景所到之处,尽是故事,待到年华老去,对着绕膝的后辈,说起年轻时的那份潇洒,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或许也充满自得

  由蔡璐璐的经历想到,对平日奔波忙碌的人,得空旅行,毕竟是休闲。而走在间隔年路上的人,除却挥金如土的那些,大都要具备忘我的特质。真正的旅行者,在路上是无暇瞻前顾后的。他们的初衷单纯,原则明确,心态也始终开放

  这些忘我,本质上是为了纾解与现实的紧张关系,要到更广阔天地里破解一时一地难解的局限。用蔡璐璐的话说,“我困惑于是否每个人都应该这样生活,我总觉得应该还有别的方式,就像每个人都在低头走路,我却一直抬头望着星空,我的困惑使我非走不可。”

  间隔年不是想象中那般有趣惊险,更多时候,它是一种惯性作祟,一种忘我使然。

  就像旅行,不是为了标榜阅历丰沛、行止独特。它是认路,以自然造化人类文明波澜壮阔为镜,照见自身的强大和局限。

  旅行也不是逃离,它只是认清自己之后,和世界和解的方式之一。也因为这样,唯其忘我,真我才能渐次浮现。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读后感(四):间隔年

  杰克·凯鲁亚克在《荒凉天使》一书中说,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矛盾。所有满怀梦想的年轻人都是一样,他们需要一个出口来宣泄青春压抑。青春就像一个虚无的瓶子,你看不见它,但是你知道生命在它里面,它盛装着你平静灵魂同时又缠绕着你的渴望

  我在旅途中,曾不止一次的遇到单身上路的女孩,你只需要几句简单的交谈,就能知道是否属于一路人。世界上有那么一种人,他富于激情,却又羞怯内敛;他勇敢高傲,却又谦卑平凡。他经历丰富,但却屡屡遭遇“危险”,并一再撞向南墙。蔡璐璐所著的《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是一本与青春、梦想有关的旅行记,是充满激情与“风险”的旅行记录。

  她说,她想要的,是如何在庸常不变的朝九晚五中寻找到人生乐趣价值,如何不在房子车子信用卡三座大山重压之下日渐麻木,将年少时的所有梦想抛诸脑后。

  大多数人,沦陷于现实的可怕泥沼中。幼儿时期,被赋予“成龙”、“成凤”的期望,学钢琴、学画画、学游泳、学击剑、学跳舞……;小学时,被要求要各门功课优秀,各种活动表现突出,以便进入更好的中学;中学时代则被要求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便考上名牌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则还要努力考研,或者考公务员,或者出国,或者进跨国公司……这些都还是预期,现实所紧闭的则是买房子,结婚,生孩子……什么时候,一个人可以活在不被逼迫的环境里,做回自己?什么时候,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去做一件事?大多数人,是被现实裹挟着的,儿时、青年时的梦想早已淡忘,最多是午夜梦回时的一丝惆怅。在社会世俗导向之下,网络上一再澎湃着这样的思维:男孩只要娶个富婆,就算成功了;女孩只要傍个大款,就算幸运了。至于通过个人的奋斗来获得完满的人生,见鬼去吧,老子(姑奶奶)至少少奋斗二十年。一切似乎被浮躁急功近利主宰,至于“我”,也许不过是一具空壳,早已没有灵魂停驻。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似乎是在对这一切进行反抗,这个勇敢的女孩毕业后不以找工作为要务,似乎也不急着谈恋爱,她只是想在青春时代留下点什么。她有四万块钱,却不打算投资,也不打算去做小本生意,她只想把这些钱花的不世俗。她曾在咖啡馆端盘子,也曾背着一堆扇子去国外摆摊……这些做法同样不是为了钱,咖啡馆挣得薪水花在一次性的请朋友吃饭上了,背到国外的扇子送给了前台……她如此任性,但却又如此洒脱。最终,她决定拿着那一笔钱去旅行,结果她行走了13个月,体验了12个国家的风物。她实现了什么?她实现了一个青春的梦想。人生本该如此,也许你没有她那样的物质基础,也做不到他那样洒脱,但至少有一次,你接触过自己的梦想。有人想当画家,有人想当作家,有人想当设计师,有人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有人想奖励自己一个特别礼物……你可曾去努力过?至少是去尝试,也会很珍贵的。

  一个女孩,背着行囊走在路上,这本身就已经够浪漫。然而,蔡璐璐却去过那么多美好的地方,在泰国散步于桂河大桥,在缅甸看蒲甘的落日,在印度人的婚礼上蹭饭,在尼泊尔加入“国际纵队”,在黎巴嫩、在叙利亚,在土耳其、在以色列……我好像看到一个蒙着红色面纱的东方女子,落日熔金,倩影悠长银色沙漠像一幅幕布,充满写意诗句。你想到了什么?枪炮与玫瑰铁骨柔情,冷月与秋水微笑温情——这是现实,同时也是对生命的幻想

  在生命之路上,至少是在人生的某一段,人应该拥有未来梦幻。而这本书,它的文字很浅,它的情愫也很单纯,但它是一种倾诉,是对幻想的一个比照。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读后感(五):让人羡慕嫉妒的“间隔年”

  跟着璐璐去旅行,这个女孩不简单!

  毕业后选择一个咖啡馆工作,追求简简单单,物欲横流的世界,能如此淡泊,很有意思的女孩!

  接着辞职,自己一个人游历20多个国家,包里只有4万RMB,开始了“间隔年”之旅!有想法,有魄力的女孩!

  一路上遭遇各种窘境“签证被拒,没饭吃,睡机场,病的拉裤子”;

  遇到有意思的人“同行背包客,给买票的外国人,“忍着”精神的日本人”;

  诡异的事儿“泰国桂河大桥照片事件”;

  当然还有各种感动“印度精神、第一个导师、特蕾莎修女、陪着闯入战区的驴友表白求婚的过客、送她东西的路人……”

  很有意思的旅行,一年间,如此有价值,如此丰富,一年间已经比许多人一辈子更有深度,更有意义

  我们总是规规矩矩的活着,到岁数上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然后忙着求职工恋爱结婚,之后变得世俗,为了票子、车子、房子努力奋斗!忙的迷失自己, 没时间父母,没时间与朋友聚会,时间都被各种加班、培训讲座商务抢占!

  璐璐的间隔年,让我反思同为80后的我,是否曾幻想过间隔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

  最近几年开始喜欢旅游,从开始的国内到国外,从跟团到自由行,总是在不停的寻找,寻找那片真正与我心灵契合的地方,我知道它一直等待着与我的会合,我会继续寻寻觅觅,找寻“我”,认识“我”~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读后感(六):读了一半就放弃的书

  这本书开始读的时候还觉得挺逗的,但越读心中的疑惑越多,越读感觉越乏味。

  作者开始说她英语不是很好,在泰国时连“签证费”这个词都听不懂,而之后同旅行所到之处的本地人也好,和遇到的各国旅行者也好都自如的用英语谈天说地,连别人吵架的内容都能很自然的听懂。而且,所有国家的人都英语交流无障碍,还几乎都是一见如故,特别的热情友好,让人感觉有点太理想化了。

  还有她在尼泊尔同几个日本人一起徒步登大雪山,每天7个人每顿饭只吃两包泡面。如果说只是某一顿饭吃这么少还可信,如果在如此低温的环境,持续如此高强度的运动的情况下,每顿饭还只吃2/7包泡面的话,无论如何我都不能相信,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毕竟是有极限的。

  这本书越往后看越觉得没劲,无论到哪都是遇见了什么人,怎么聊天,怎么友好,关于旅行地几乎没什么描写,感觉无论到哪都是这一套,虽然我有点强迫症,如果开始看一本书,就要把它看完,但对一本内容真实性心怀质疑的书我一边读一边觉得是在浪费时间,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了。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读后感(七):生活在别处

  现在市面上关于旅行的书有很多,图文并茂的也不在少数,但是璐璐这本书除了前几页彩图,剩下的只是在每个章节前附有黑白图片,如果不看内容只是翻看一下,这图文比例,可能是旅行游记里照片最少的书了。可是,转折来了,这是第一本我觉得没有照片也一样生动形象的书,仿佛照片都不能描绘出璐璐所经历的一切。是的,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任何图片都是多余的,只有璐璐活泼的笑脸才是最真实的。

  “没有什么能伤害你多过你自己狂躁不安的心,没有什么能帮助你多过你自己平稳平衡的心。不要回忆过去,不要幻想未来,只停留在当下一刻。”--《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这本书写得很朴实,没有刻意渲染旅行的肆意,反而是用平和的语气来诉说旅行过程中的琐碎与不如意,挺好。

  上面这段话是我刚开始看这本书时的感想。

  其实看了好多游记,有的人洒脱,有的人享受,有的人无奈,有的人痛并快乐着,而璐璐的旅行,可以说是极其特别的,有种草根倔强、无坚不摧的韧劲儿。她就是打着穷游的旗子去环游的,旅途中的不如意,在她的调侃下,都变成了黑色幽默,让人忍俊不禁。我是在地铁上看完这本书的,有好几次我都在地铁上笑成朵花儿,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让你放松,让你想笑,让你不断想象璐璐当时的表情和眉眼有多可爱。

  其中有个情节,璐璐在印度生病了,她这章节的题目是“穿着带屎的裤子被牛追”,看得我直乐,忍不住去想象这样的场景,那叫一个无语啊,所以我说这本书很有画面感。

  土耳其物价高,璐璐就提前买了好多方便面和饼干,然后拿电热水杯煮着吃,她说她就是为了省钱,穷游嘛,就要有穷游的态度。她不自卑,也不势利,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不如意,有时甚至是把不如意转变成某种笑料,让你看了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最后璐璐在西藏出了车祸,在眉上留了一个伤疤,但是她说,活着真好。

  旅行总是充满了不确定,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旅行多变而刺激。很多人想去旅行,想改变当前一成不变的状态,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可是人的心态很难因为环境而改变。如果你有一颗充满活力的心,那你不管到那儿,都会觉得自由而慵懒。并不是说你去过世界每一个景点就可以变得坚强果敢坚毅。性格心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璐璐就是因为她坚毅的性格,所以不管到哪儿都能淡然面对一切,想来她在国内也是一样处理问题的。

  生活在别处,心态依旧在。

  总之我很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很有趣的。我也喜欢璐璐这样果敢的性格,敢想敢做,毫不犹豫。向她学习!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读后感(八):至少有一次,你接触过自己的梦想

  杰克·凯鲁亚克在《荒凉天使》一书中说,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所有满怀梦想的年轻人都是一样,他们需要一个出口来宣泄青春的压抑。青春就像一个虚无的瓶子,你看不见它,但是你知道生命在它里面,它盛装着你平静的灵魂,同时又缠绕着你的渴望。

  我在旅途中,曾不止一次的遇到单身上路的女孩,你只需要几句简单的交谈,就能知道是否属于一路人。世界上有那么一种人,他富于激情,却又羞怯内敛;他勇敢高傲,却又谦卑平凡。他经历丰富,但却屡屡遭遇“危险”,并一再撞向南墙。蔡璐璐所著的《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是一本与青春、梦想有关的旅行记,是充满激情与“风险”的旅行记录。

  她说,她想要的,是如何在庸常不变的朝九晚五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与价值,如何不在房子,车子,信用卡三座大山重压之下日渐麻木,将年少时的所有梦想抛诸脑后。

  大多数人,沦陷于现实的可怕泥沼中。幼儿时期,被赋予“成龙”、“成凤”的期望,学钢琴、学画画、学游泳、学击剑、学跳舞……;小学时,被要求要各门功课优秀,各种活动表现突出,以便进入更好的中学;中学时代则被要求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便考上名牌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则还要努力考研,或者考公务员,或者出国,或者进跨国公司……这些都还是预期,现实所紧闭的则是买房子,结婚,生孩子……什么时候,一个人可以活在不被逼迫的环境里,做回自己?什么时候,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去做一件事?大多数人,是被现实裹挟着的,儿时、青年时的梦想早已淡忘,最多是午夜梦回时的一丝惆怅。在社会世俗的导向之下,网络上一再澎湃着这样的思维:男孩只要娶个富婆,就算成功了;女孩只要傍个大款,就算幸运了。至于通过个人的奋斗来获得完满的人生,见鬼去吧,老子(姑奶奶)至少少奋斗二十年。一切似乎被浮躁、急功近利所主宰,至于“我”,也许不过是一具空壳,早已没有灵魂停驻。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似乎是在对这一切进行反抗,这个勇敢的女孩毕业后不以找工作为要务,似乎也不急着谈恋爱,她只是想在青春时代留下点什么。她有四万块钱,却不打算去投资,也不打算去做小本生意,她只想把这些钱花的不世俗。她曾在咖啡馆端盘子,也曾背着一堆扇子去国外摆摊……这些做法同样不是为了钱,咖啡馆挣得薪水花在一次性的请朋友吃饭上了,背到国外的扇子送给了前台……她如此任性,但却又如此洒脱。最终,她决定拿着那一笔钱去旅行,结果她行走了13个月,体验了12个国家的风物。她实现了什么?她实现了一个青春的梦想。人生本该如此,也许你没有她那样的物质基础,也做不到他那样洒脱,但至少有一次,你接触过自己的梦想。有人想当画家,有人想当作家,有人想当设计师,有人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有人想奖励自己一个特别的礼物……你可曾去努力过?至少是去尝试,也会很珍贵的。

  一个女孩,背着行囊走在路上,这本身就已经够浪漫。然而,蔡璐璐却去过那么多美好的地方,在泰国散步于桂河大桥,在缅甸看蒲甘的落日,在印度人的婚礼上蹭饭,在尼泊尔加入“国际纵队”,在黎巴嫩、在叙利亚,在土耳其、在以色列……我好像看到一个蒙着红色面纱的东方女子,落日熔金,倩影悠长,银色的沙漠像一幅幕布,充满写意的诗句。你想到了什么?枪炮与玫瑰,铁骨与柔情,冷月与秋水,微笑与温情——这是现实,同时也是对生命的幻想。

  在生命之路上,至少是在人生的某一段,人应该拥有对未来的梦幻。而这本书,它的文字很浅,它的情愫也很单纯,但它是一种倾诉,是对幻想的一个比照。

  此文刊载于2013年4月14日《黔中早报 阅读周刊》 B04版

  链接:http://epaper.qbnews.cn/HTML/2013-4-14/33071_58762.html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读后感(九):每个“坏女孩”心底里都有一张世界地图

  对一个女性来说,旅行可以是有钱有闲就能做的一件事,但“间隔年”绝对是一种生存能力和生活态度,因为我们需要克服比男性更多的先天不足。

  这几年总能听到一些相似的口号“世界很大,只要你足够勇敢”,随着LONELY PLANET中文版的引进,越来越多的中国背包客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每每听到“间隔年”这样的词汇都会为之热血沸腾。

  在读完蔡璐璐的这本书之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旅行书籍无一例外都是男性作者的,孙东纯、小鹏、吴非、七色地图、风同学等等一长串闪亮的名字,无论是间隔年的身体力行者,还是职业旅行家,好似为了梦想而走四方只能是男孩子的专利,而这本《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或许从某种意义上宣告着中国女性间隔年时代的到来。

  我们一直活在一个规则清楚的世界里,小学上完念中学,中学念完上大学,60分及格59分挂掉;大学毕业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房子车子票子好像就是评判成功的唯一标准了,对女孩子来说,嫁一个好老公,生可爱的孩子,家庭美满衣食无忧好像就是幸福的唯一模版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就这样默默收起自己的翅膀,隐忍着一个个年少时的梦想,在现实的逼迫下咬牙坚持,奋力地追逐着我们关于物质的一切需求,追逐着所谓的“成功”和“幸福”,一切就像是设定的程序一样,精致又按部就班。

  如果世界都一样那就太不好玩了,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还会不会快乐?于是总会有另外一些人会不断叩问内心,去挣脱现实束缚,用自己的双手去扣击世界的大门。他们是朋友眼中的异类或者疯子,只因为他们追求的并不是“物质需求”,他们或许会相聚于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当一群疯子在一起的时候别人就不会认为你是疯子了。

  像有本书名说的那样,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呆在家相夫教子的是” 好女孩”,那走四方的就必定是“坏女孩”了。蔡璐璐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女孩”,她不仅走四方,还一走就走了13个月12个国家,有时候她那种“少一根筋似的大条”和“冷幽默式的搞笑”会让你觉得这一路的旅行似乎很好玩很轻松,但这表象的背后她不知道付出多大的勇气和坚毅,一路上几乎靠电热水杯煮泡面和各种大饼过活,睡廉价的睡位和跳蚤共枕成了家常便饭,随身只带3件T恤1件薄外套多次得到路上友人的捐赠才没有挨冻。间隔年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如果说孙东纯《迟到的间隔年》为我们揭开了“间隔年”的神秘面纱,又用一段美丽童话式的爱情收尾带给我们无数期待和遐想。那么蔡璐璐这本《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就是恬淡中的真实,无关乎什么炫丽的爱情,也不涉及多么宏大的人生意义,她就是出走了,把兜里的钱用完又回来了,好像还有个带着傻劲式结尾“额头一道疤,活着真好”!但是谁又能不喜欢上这个女孩:在泰国,梦想着异国摆摊最终却以1把扇子的惨淡交易额收尾;在印度,穿着带屎的裤子还和疯牛赛跑;在尼泊尔,七个人两碗面明明饿得要死还要在日本友人面前展现谦让精神;在叙利亚,靠“卖萌”智斗边境长官顺利入关;在土耳其,为了省上洗手间的钱不顾形象地冲进麦当劳插队……她的坦率直接带给我们太多的欢乐和惊喜,以至于像吴苏湄这样资深的背包客都在她笔下被描绘成一个懒人。

  每个家庭里都会有一只blacksheep, 每个“坏女孩”心底里都有一张世界地图,就算你不能策马飞奔地去敲击世界的大门,也请不要放弃追逐心底的梦想!

  最后也多么希望我的母亲,我们的父辈们也能理解我们这些“blacksheep”们,或许有一天他们也能对我们说“Enjoy your trip, to 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from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读后感(十):有洁癖的人没法生活在路上

  知道葱婶是从吴苏媚那里,知道是个浙江姑娘,好像还是个富家女,但是却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跑去旅行了。于是,当得知她将这些经历写成书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向凤凰联动申请试读,感谢得到了这机会。因为,我好想知道,她的旅途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旅馆房间的跳蚤太多,不得不喷杀虫剂;一条裤子穿一个月才有机会洗;旅馆床单脏到无法入睡——这是我看完葱婶的游记之后印象最深的。虽然两次被人求婚很浪漫,虽然遇上人体炸弹很惊险,虽然车祸很惊心,可是,让我对葱婶最为佩服的却是她能够忍受旅行路上的脏。

  先前我以为那种富家女子应该是很娇生惯养的,但是,看完她的游记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例外哟。

  她在加尔各答当义工,照顾那些濒临死亡的人,任凭那些人的口水往自己身上流;她在脏脏的旅馆和跳蚤还有其他的生物战斗……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想要生活在路上和原先过着怎样的生活,无论贫穷还是富庶,都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这个人有没有洁癖,能不能忍受异地的脏乱差。

  我想我是真的不行啊,没法生活在路上啊,除了因为被固定在了某个点还认床之外,就是我那让我自己都讨厌的洁癖啊。

  每次躺床上前,我都要把在外面的衣服换掉,因为我觉得在外面一天了,肯定沾染上了不少灰尘不少细菌,我要是这么上了床,我的床得有多脏啊。

  有一次,有个老奶奶在我床上坐了坐(当时我因为急性肠胃炎在床上躺着,我娘都跟她说我病了还要来找我诉个苦,我娘给她搬凳子坐,她觉得坐凳子上太客气,坐你床上才显得熟络),于是在她离开之后,我拖着虚弱的身体起床,把床单换了。

  你看你看,我连这点都没法忍受,更何况生活在路上有时候意为着要躺在一张又厚又硬又脏的床单上。

  还有,有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要培训去住酒店,我必须带毛巾、纸巾、杯子……恨不得把床单和被套都带去,而且每次都是要在第二天早上起来再洗一遍澡,因为我觉得酒店好脏。

  其实,我也好讨厌我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注意。但是,我就是没法改掉。像我这样的人,注定是没法生活在路上啊。

  如果想生活在路上,先把这洁癖克服掉,不然,踏不出最初的那一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