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拖有术》是一本由杰弗瑞•考姆斯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拖有术》读后感(一):拖延拖延,拖着拖着你的人生就延迟
拖延症这个概念最早我是在学时间管理的时候知道的,那时我就对拖延症有深切的体会和深恶痛绝,但是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还是很难把握。直至《拖延心理学》的出现,把我雷的里焦外嫩,仿佛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实在是面颊发热。但比起能够改掉我这个毛病,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顺着拖延症,我找到了战拖会高地清风,然后就是自己不断的磨练。自己首先是采用邹鑫的游戏化战拖,奖励自己,扇贝每连续二十天就给自己奖励一顿大餐,还有其他若干,还煞有其事写了一些计划。真真是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计划修改了N次,还是被遗弃了。真的是可怕的拖延症。正所谓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敌人太狡猾。
如是几次,我的心已经被磨练成百战不屈,继续向拖延症开启炮火。比如今天我就在我们那里举行关于时间管理的讲座,其中就借鉴了高地清风的一些话语和想法,甚至包括前几天高地清风发的一个因遗忘婚期而分开的报纸启事(笑,希望别介意)。而现在又偶然碰见今天的试读,实在是幸运。期待能够得到他本人签名的这本书。
《战拖有术》读后感(二):你患有哪种拖延症?
从《终结拖延症》到《拖延心理学》再到《拖延心理学2》,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到底患了哪种拖延症?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更好的战托,或者说减轻拖延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各种问题。
在《战托有术》的试读章节中,我看到“你患有哪种拖延症?”的章节时,立马点进去试读,一条条症状对比下来,发现自己是典型的“太过关注他人的需求,无法对他人说‘不’”。作为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自己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本来应该是统筹整个部门的工作,然后做好合理的安排并分派给部门中的其他同事,并做好跟踪协调工作。但是,实际情况是,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帮着部门里的同事处理一些本不该我来处理的问题。而部门的整体工作规划却成了自己的附带工作。每当我坐下来开始做部门工作计划的时候,总是会有同事过来求助,而我每次都无法拒绝。。。说“不”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情的改观大概是在一年之前,我接触到战托会,接触到国内的一些GTD的博客,开始关注时间管理和拖延症的一些知识。我开始分析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最后发现我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帮着别人解决问题。当我意识到自己的真正问题后,我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说“不”的习惯。有同事请帮忙,如果我知道有参考资料,我会提供给他/她,让他/她自己去研究。如果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我会建议他/她去网上找解决方案,实在解决不了了,再找我一起讨论。如果确实是他/她无法处理的,我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给他/她一个时间,告诉他/她到那个时间再过来找我讨论。
一开始确实有些困难,但大概半年下来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工作状态有很大的改观。而那些被我说了“不”的同事找我的机会也少了很多,他们也养成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所以,先分析一下自己拖延的种类,然后有针对性的寻找解决方案会有更好的战托效果:)
《战拖有术》读后感(三):你知道自己是拖延症患者吗?
我想肯定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拖延症患者,虽然他们做决定时痛苦万分、犹犹豫豫;经常“忘记”缴纳水电煤气费而被催缴;明知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却还老是想再逛一会儿淘宝;办公桌上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们痛苦纠结,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知道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词:拖延症,我豁然开朗,原来我病了。
后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拖延症的种种,发现自己只属于微恙,治疗起来应该比较简单。于是开始寻觅网站、书,从而寻求帮助……
在战拖会网站上看到了《战拖有术》广告的时候,已经是下班时间,我本来打算逛逛淘宝等会儿就去健身的(我知道如果我开始逛的话,健身我肯定是要迟到的)。我看了一下,一共有100个免费赠书的名额,我应该是比较早看到这条信息的人,就是说我还是有可能会获得赠书的。参加还是不参加?斗争了一秒钟后我想,这不就是一次战拖吗?想那么多干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赶紧去豆瓣看书吧!
看了目录觉得这应该是我想要的,很适合对拖延症了解不多但又很希望能有所知的人。我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怎么了是非常重要的,于是首先读了“你患了哪种拖延症”,初步的结论是我应该是“神经质完美主义”、“习惯性担忧型”、“叛逆型”和“愤怒的给与型”的混合体。哈哈!当然,都只是略有感染而已。
今年我的读书计划和个人提升计划里“战胜拖延症”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很期待能看到这本书的全本,能对自己有帮助。
《战拖有术》读后感(四):战拖者
对于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拖延着老说,没有什么东西是足够完美的,这种想法就给了他们一个理由,可以为自己经常不作出承诺二开脱。许多拖延者都相信,他们需要截止时间前最后一分钟的压力来为自己的拖拉作辩解。他们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会说:“如果早些开始的话,我就会做得很完美。”这样的辩解掩饰的是一颗自卑的心,这种自卑是构成拖延者焦虑表现的关键成分,反过来,他也是造成最初拖延现象的根本所在。
这段话真的写出了我的心声啊.....真的好痛苦
《战拖有术》读后感(五):我是战拖行动派
从发邮件申请赠书过去了快两周,几乎在我就要放弃的时候,昨天下午收到了寄来的《战拖有术》,居然还有高地清风的签名,简直要惊喜了。不拖延,就是有好的回报啊!
书不是很厚,装帧纸张啥的都挺好的,看起来质感不错。不过排版松散,所以内容也不算多。我一使劲,晚上就看完了——其实总共也就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吧!
今天下班后开始着手写书评。
目录还是比较吸引人的,定义了拖延症,对拖延症进行了分类,最后给出了一些操作方面的方法。附录还有一些测试和案例之类。基本满足了我对拖延症的学习需求。仔细看了内容以后,也许是期待太高,有些许失望,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首先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习惯。我感觉务实不够,很多地方蜻蜓点水,只是带到一笔,没有深入的分析,不能让人理解。比如第85页,作者提出要“活在当下”,但是如何活在当下呢?作者写道“是不是已经是时候步入那个称为‘当下’的空间了呢?要想放下拖延,你就要活在当下,要想摆脱习惯性的担忧,你就需要活在当下。……当我们活在当下的时候,路障会被推倒而变为桥梁。……在当下,我们可以忘却所有的评头论足,解放自我,子偶生活,像个贪婪的孩子一样,永远都不会满足。”说实话,看完这段话,我还是没明白怎么“活在当下”。(能看出作者在灵修方面也是有些研究和学习的,比如书中有很多地方提及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当下”、“放下”等概念也出现过很多次,但都没有很好的解释。有点遗憾。)
还有就是“心灵鸡汤”和“积极励志”的语式充斥整本书,虚伪苍白,我个人非常不喜欢(仅代表个人观点)。比如第8页“你聪明闪耀、至臻完美;你的灵魂承载着全部的人类经验;你超凡脱俗、独一无二;你拥有应该拥有的一切,例如勇气,例如活力。亲爱的,人生的这场游戏仅在你的掌握之中。……”第103页“你可以开始放下愤怒,可以开始爱你自己。如果不爱自己,你又怎么能收获爱呢?”这样的句子看起来充满感情,热热闹闹,可是稍微转念一想,什么启发也没得到。
虽然知道拖延症的概念已经很久了,但几乎是从今年才开始尝试了解拖延症。对拖延症的分类一直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也是这本书的重点之一(占全书一半的篇幅)。作者把拖延症分为七类,分类的线索似乎有性格学方面的影子,这块我没啥研究不敢妄下评论。不过这种分类我个人还比较能够接受,因为对照下来,我自己属于习惯性担忧者和神经质完美主义者,于是这部分我重点看了相应的第二章和第四章——而其中关于“习惯性担忧者”的部分也是这本书对我最有用的地方。书中关于习惯性担忧者的症状描述、特点介绍、原因探究等应该来说还是比较到位的(至少跟我自己的剖析很“对的上”)。比如作者提到的“被认同感所束缚”、“容易陷入‘分析性瘫痪’中”、“原因往往就是他们生活圈里无法取悦的一个神经质的人(可能就是父母)”等等,应该说还是比较切中要害的。在治疗方面,书中提供了如放松肌肉、摆脱孤立、尝试脆弱、活在当下等方法,这些都是我自己在践行的,的确也是比较有效的。如果这部分内容作者能分析的再透彻一点,我想就更好了。
最后再说说关于“术”的部分。按理说,这本书应该归类为“实操型的工具书”,也就是告诉读者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读者学习并运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分有点弱了。除了在拖延症的分类部分零星的提到一些“方法”外,书的第三部分集中介绍了“七个习惯”,因为我已经在践行自我治疗拖延症和学习时间管理,所以这七个习惯对我来说没什么新意,具体执行操作也没有新的启发,感触不大。不过初步尝试与拖延症斗争的朋友可能会有一些启发。
另外书中提到的“多巴胺”、“肾上腺素”、“血清素”等概念引发了我的兴趣(前阵子看《快速阅读》分析人脑对刺激的一些反应时也提到了这些概念,将“感觉”层面的东西向“科学”层面找解释,很有趣),我想我会再找些材料来看看的。还有关于“左脑”、“右脑”的内容,虽然提到的不多,但是也让我想到我正在看到一本书《全新思维》,就是讲右脑思维的,也给了我新的启发和思考。
附录有个拖延小测验,做完了发现我拖延的症状不是很明显,呵呵,也许是自己觉悟比较高,自疗的效果比较好吧!另外,附录的十篇战拖日记看起来有点单薄了,看了没啥触动。有点鸡肋。
一本书好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论,我想,只要能对自己有启发,就算是有价值的了。因此《战拖有术》算得上有价值的一本书。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再深入精读、体会和践行的。
《战拖有术》读后感(六):白书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战拖有术》的作者是一个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的美国人Jeffery Combs,所以这本书的潜在读者是公司的销售人员和管理者。但其中很多观点是普适性的,对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甚至是学生都很有用处。
汉语中“拖延症”一词起源于豆瓣上的一个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它是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有的毛病。在中国,随着大学扩招和大学文化的进化,大学生群体成了拖延症的高发人群。事实上,这一病症从古就有,只不过在如今,它被单独拿出来研究、讨论、解释、说明。
书中作者首先从“什么是拖延症”谈起,从一些实例入手深入挖掘拖延现象的本质。拖延症说到底是心理问题,所以心病还需心药治,吃下这味心药不能依靠别人,只能依靠自己。而药方,作者已经开出。改变拖延症的现状,首先需要正视这一问题,确定自己拖延问题严重,并有改正的迫切性(像减肥一样,不是口头上的迫切,是真正的迫切)。正视问题并有意愿改正,你就成功了一半,下面只剩技术问题了。
拖延症分为六大类,分类方式是基于你的拖延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平日里的表现,治疗之前你要知道你是属于哪一类。所以,首先要找到拖延症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确实自己的拖延症类型,这样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药到而病除。拖延症有神经质完美主义者、大买卖追逐者、习惯性担忧者、叛逆型拖延者、戏剧性上瘾者和愤怒的给予者六类。但是你的身上可能会出现其中若干类拖延者的特征,这很正常,因为人是复杂的动物,而理论往往需要阐述清楚,需要界限鲜明。
不管是哪一类还是哪几类,改进的时候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有长期规划。拖延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而习惯往往决定性格,我们想改变我们的性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博士四年才使我的性格明显改变),所以要“生命不息,战拖不止”。
改进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最大的困难还是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拖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回避问题,逃避现实;但不拖延就需要有某种动力了。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比造成拖延现状大得多的目标,或是一个梦想,让它激励着我们前行。在举步维艰的时候,我们想想这个目标或梦想,就会觉得现有的困难都不叫事儿。深吸一口气,我们继续享受前进带来的快乐就行了。
让自己改变有六个关键:摆脱上瘾、拒绝杂乱、开创事业、健康生活、珍惜感情和追逐灵魂。说得很好。很多的心理问题都是有关联的,想明白这六个关键,可能你不光解决了自己的拖延问题,还解决了自己的其他心理问题,从此生活明媚而灿烂。
《战拖有术》读后感(七):找准拖延类型,治愈拖延顽疾
4月初收到了豆瓣同城活动的赠书,很是幸运,目录排版较为清晰且具条理性,于是分2次将此书看完。
通读全篇,个人认为本书最大的闪光点是将患有拖延症人群进行了6种不同的类型分析:即神经质完美主义者,大买卖追逐者,习惯性担忧者,叛逆性拖延者,戏剧性上瘾者及愤怒的给予者。并且每个人不只是特定的一种拖延类型,有可能是几种拖延类型的交集,正如作者所言:世界上没有不拖拉的人,每个人多多少少在某件事中因拖延症所困扰。通过本书,你可以迅速找到自己的类型与解决方式。
以自己来说,神经质完美主义者与习惯性担忧者类型均有体会。有时自己会陷入书中提到的“分析性瘫痪”中:“他们会不停地分析事态,导致自己如同石化般地停在原地,白白错过那些能够帮助他们进步与高升的机遇与贵人。”个人经常会计划性的做事情,用极为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安排,试图掌控一切,比如计划去某地,明明那趟列车的上座率不高,等到现场去买票也来得及登上列车,但总会有一种担忧或恐慌的心情在里面,往往这种情绪会一直伴随去买票的过程中,从而导致焦虑以及无谓的担心情绪,直到车票买到手之后才解除担忧,而那段时间除了产生负面情绪,消耗了过多的精力以外,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哪怕只是去欣赏来时道路上的优美风景。
书中给出的建议也很有针对性:放弃过于理性的思考,随心而动。现在,我已开始学会让理性思维过于沉重的左脑释放出来,慢慢走向治愈的道路,活在当下。
也希望通过此书了解你的类型,战胜拖延的顽疾。
《战拖有术》读后感(八):名为“时间”的馈赠:每一天,86400秒,1440分钟!
【感谢@含章行文图书@战拖会-挑战拖延症@高地清风】
果然最后一晚交书评....
————————————
相信我,这不是书,只是个随身小册子,宽大的字,柔和的绿。看着很舒服,但每章内容都张弛有度,也并非让你全部记忆,清晰的条理让读者看的轻松,懂的轻易。
个人建议阅读顺序:
1.序言,前言,第一章:
读2~N遍,直到你被(作者/自己)说服为止【精读】
2.附录II |你患了哪种拖延症?:
秒一眼,看一遍,大概就能晓得自己是哪种拖延症患者(共6种,不会太极端,一般人会中枪2~4种拖延症)【精读】
3.第二章 6种拖延症的具体症状及优势,还有真人实例:
作者当真好口才!不做园艺家当真亏了,把6种拖延症当做缺陷的植物般分析透彻,(一般作者都参与到这些事例中,更容易说服我),然后果断砍掉不足,让你眼前一亮:原来拖延症也可以很有才,不过被隐藏了而已,咱们只要按作者说的改,都有可能是天才!【泛读】
4.第三部分:改变你的生活
提供很多小技巧,小提问,作者自问自答,可他问的都是你想知道的,答的也是你需要的。不必读完,抽空儿看看就成,这,只是个小册子嘛【多读】
————————————
【上面是赠品,下面是“书评”】:
书很好!别以为你能1天看完,放心,看完你也记不住。作者做了十多年的拖延症患者,因此相当有说服力。看完头几页,你就会明确知道战胜拖延绝非瞬息可成功的神功。需要一个方法,一个过程。好在作者已经铺好了一条漫长的捷径。嗯,还用各种小技巧来点缀,让路看上去没那么遥远。瞧,不知觉中,我们已经迈步走在路上了。
喜欢作者提出的“收拾卫生,从一个角落开始”重要的是:“我在做”!行动远胜口号,这样就可以蚕食你的邋遢。然后,今晚我已经开始收拾电脑桌了,果然没想象的麻烦。
作者认为,我们在战胜拖延的路途中,不该想:离开起点多久了,而该看:距离终点差多久!
清晰明确可以是小范围的目标对自己的影响远超你想象!空口大话的人其实也是一种拖延症,剧透可耻,自己看书吧。
书中重复了N遍“时间的馈赠”(见标题),让我对时间的概念不知觉的重视起来。这对“战拖”很有效。起码能督促我记得完成这篇书评(笑)。书中的一句话似曾相识又印象深刻,摘抄如下【消除拖延,你必须活在当下!活在现在!】瞧,我之前总幻想未来,夸大许多未知,可见这句话对我印象多深刻。
别低估荷尔蒙的作用!人体会分泌何种荷尔蒙,主导权其实还是你自己!只要你想,“战拖”必然成功!好在书中的批注详细到位,省去自己查找的烦恼,赞一个!
作者也很提倡“耐心”,因为它至关重要。假若除了“耐心”,你还拥有勇气!那么,加上行动之后的你将无人能敌→起码我是这么理解的
——————————————————
总结:
终于凑够500字了,其实我只认真看到165页 ;附录基本没看。测试留着未来做。还是要感谢置顶3位。因为《战拖有术》这个小册子确实有用!
————————————————
:以下是赠品,免费:
******************ORZ*******************
26,你无法管理时间。
28,反叛到没有计划的地步就相当于计划一场失败。
29,每个人都有迅速转变的能力。
46,成功是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获得的,所以关键就在于你每一天都做了什么。
59,如果你发现7月的时候还在拖拖拉拉,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求重复上一年。
60,成功是一个过程。
134,是时候停下来,闻一闻玫瑰花香了。
148,为消除拖延,你必须活在当下,活在现在。
165,耐心买不到,也借不来。
《战拖有术》读后感(九):很好的书
这是一本适合于每一个人的书,因为我们都有过拖延的经历,甚至现在都还处于拖延的泥沼之中。停止浪费时间和生命吧,翻开这本书,重新掌控你的人生!
——露易丝·海
如果你已深受拖延的毒害,那你最好现在就开始阅读这本极具洞察力和启发性的书。它能教你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照顾自己,还能帮你养成一些简单,却能完全改变你人生的习惯!
——安东尼·罗宾
这是本让人印象深刻的书,能帮助读者作出真正的改变,只有当你认识到自己为什么总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时,你才能踏出战拖的第一步。
——《时代周刊》
杰弗瑞·考姆斯向我们指出了拖延不是原因,而是一种结果,是人们想要消除或者逃避潜在痛苦而作出尝试的结果。所以只有挖出这种潜在的痛苦,斩绝引发痛苦的缘由,才能避免拖延这种结果的产生。
——《纽约时报》
《战拖有术》读后感(十):读《战拖有术》本身就是战拖的一个过程
首先感谢战拖会组织的这次活动,有幸能参与到其中,能够在不需要支付任何现金货币(包括快递费)的情况下,获得这本书,体验了很好的阅读的过程,这期间有好奇,有惊喜,有羁绊,有斗争,也有困惑和挣扎,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为在阅读本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想法的梳理和记录。
首先从阅读的周期上看,我从得到这本书,在已经至少过去了差不多10-15天时,也就看了150页,一个是总会有各种琐事烦扰,一个是本身就是有拖延症的人,要不也不会苦逼的非想看这本书,一个是可能本身就不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相反是兴趣广泛思维跳跃,注意力极易发散的人,这是自身的原因,从书的角度,大抵得了好处总要说几句好话的,难免就有失公允,反而可能对事物本身的价值有所偏离,所以在这里我愿意将自己的切身真实感受,和大家分享。
我觉得评价一本书可以从几个方面吧
思想性7分
条理性7分
趣味性6分
如果说《引爆点》和《异类》都能打9分的话,那么本书应该可以打6.7分吧,接近7分但还差一点,有一定思想性,条理性也不错,但从趣味性上,要差一些,说白了不是那种能深深吸引你,让你能手不释卷读完的,我到后来几乎是强迫自己读完的,因为承诺要读完要提交书评,当然这可能跟我本身就是神经质拖延者有关,我本身就有病,作者将拖延者分成6个典型类型,逐一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介绍和解释,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类型分类比较清晰,具有一定的区分价值,但在提供的改造策略方面,老实说我觉得还是比较苍白,也许对于我这种积年累月冰冻三尺的拖延症老患者,确实比较困难,经常在痛苦绝望的边缘挣扎和妥协像习得性无助一样习惯性放弃
针对这本书我做了约7000字的文字笔记,把我认为比较重要和比较有价值的文字记录下来,可这似乎和怎么能克服掉拖延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我需要的是行动行为的改变,所以可能光有书是没用的,只是一个辅助,一个指导,最终一定还是要怎样落实到你的行为,你的日常行为的改变,
所以这里给出的书评或者是建议是,如果你是像我一样的老患者,你大可不必自掏腰包购买,可到图书馆或从朋友那里借来阅读一下,把里面一些核心的内容把握住就行了,这里借用股市的场景比喻描述一下,对老患者的建议是可短线关注,不建议持有,如果你是近几年或者最近才发现你开始有拖延的毛病,并且有愈来愈烈的趋势,相当于新患者,那么强烈建议你买一本作为长线持有,并且严格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来进行自我改造治疗,不要让情况进一步恶化。
这里用一个隐喻来作为收尾吧,也许我还要感谢拖延,就像头脑中经常激烈斗争的两个各自代表(勤奋努力和懒惰拖延)的两个小人场景一样,有时候想一想,如果我真像我理想完美自我的那种性格个性,可能我不知道多早(上高中),不知道多少次(绝对应超过100次)会因为无法容忍自己的无能无效不作为妥协退缩逃避苟且。。。,已经把自己彻底完全的杀死,终结掉,结束掉,OVER掉,毁灭掉,。。。。也许正因为现在在我头脑中的权利制衡体系里仍然是懒惰拖延会在多数实况下占据主导,所以我还拖延着没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去杀死自己,去把这一切结束掉,还在这里一步三颤苟延残喘地活着,还能有机会看这本书,能有机会把我对这本书的想法和大家分享出来。。。。。。
所以,从整个生命历程的角度我们想尽办法尽量拖延着让自己能多活一会,让自己活的好一点,让终将不得不面对的死亡来的越晚越好,而在具体生活现实角度我们必须努力克服拖延去行动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去创造一个个充满神秘瑰丽未知的经历让我们的生命丰富,否则即便你能长生不老也还是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