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宅笔记》是一本由贰十三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之前在网上看小说,所有都是等完结才看,因为没觉得我猛然断开有什么不妥,而且断片儿了之后再接上也不觉得漏掉了什么细节需要重新补。凶宅算是第一次跟帖看文。
我这人看书极快,小说根本不喜欢记人名,只看情节是否离奇出新。凶宅笔记一开始也不叫这个名字,“我这几年炒房专门买凶宅”这个话都没说完的句子让当时刚看的时候好多人都信以为真,还有人在下面说我家附近也有闹鬼的房子云云。人名不多,故事内容多变,又参杂了很多半真半假的方术,就让人灰常好奇。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和凶宅的区别在于前两个所描述的场景虽然都非常具有神秘感,但是人还是会当故事来看。而凶宅由于由非常多小故事组成,再加上房子这个与人密切贴合的生活场所,更容易让人有代入感。当然如果你真是看了睡不着,我还是觉得你胆儿有点小,毕竟书中很多故事还没有到非常惊悚的地步。
作者描写人一般着力不多,酝酿气氛倒是很好。而种种方术解释总会让人有“又学一招”和“古人真有才”这种神奇的代入错觉。
出书之前213给众人挖了好大一坑,这期间我看他时而在微博来一句,时而在贴吧道歉解释说明,就觉得作者还真是挺诚恳。
不过目前第二本总觉得和第一本有了差距,一方面前方一人看不到脸,之后是秦一恒这个梗用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是觉得没意思。在一方面老宅子那一条线扯到后面谁还记得那么清楚,要么就一部一条主线若干故事,之后换一条。要么就不要颠三倒四,倒叙插叙是技巧不假,但用的多了就让人云里雾里。再一个相比而言后期越写废话越多……嗯怎么好像我评价成后一本书了……
(⊙_⊙)说完了
《凶宅笔记》读后感(二):本来买来书是想填坑
看完发现是个更大的坑!!!!!!!!
坑啊!!!!!!!!!!!!!!!!
买来兴冲冲的一天就看完了啊!!!!!
完全不是涉猎啊!!!!!!!!!!!
逐字逐句的看的啊!!!!!!!!!!
看到最后就瞎了啊!!!!!!!!!!
为啥结尾会问你是江烁啊!!!!!!!
明明前面都强调过很多次自己是江烁啊!
好突兀啊!!!!!!!!!!!!!!
会不会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突兀啊!!!!
讲故事的背景也好突兀啊!!!!!!!
难道这个也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突兀吗!!
其实只是蛛丝马迹没有改动啊!!!!!
还是好还念贴吧跟帖的日子啊!!!!!
听闻要在超好看上连载二啊!!!!!!
难道又要买杂志看了啊!!!!!!!!
还是不停的追啊!!!!!!!!!!!
到几会完结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凶宅笔记》读后感(三):这种评论形散神更散怎么能起得出标题
两个月前,在作者停止连载小半年之后,我在一个午夜一口气爬完了帝吧的连载楼。故事的题材很吸引人,虽然挂着惊悚悬疑的标签,但在若干毅丝坚持不懈地连环吐槽下,气氛也算轻松愉快。
于是继续关注故事的后续发展,得知作者决定出版实体书的消息之后小兴奋了一下(实在不喜欢在屏幕上阅读),并第一时间参与了预购(淘宝很多店20块钱出头全国包邮看起来很划算的样子,亚马逊得凑够29)。
接下来终于到了今天也就是4月16号,我在中午拿到在本地书店预定的书,马上回到寝室开始阅读,读着读着就不高兴了。
书中的新章节的份额严重不足。我的预期目标是看到故事的新进展和结局,而在267页的正文中,新章节只有45页不说,所谓的结局也是不存在的。MD让大家等了这么久裤子都脱好了你就拿出这么点新玩意?看来作者也许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写个凶笔1234567了。
扯了不少都是没用的,最后说下对本书的个人评价:除了题材对我来说很新颖外,本书在其它方面毫不出彩甚至有些差劲。不过既然作者是新手,我还是期望他在以后有更好的表现。另外实体书的印装质量尚可,价格也完全可以接受。总之,作为闲暇时间消遣和拓展视野的读物,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自古以来,关于凶宅的传说层出不穷。美国畅销小说《凶宅》,古典名著《聊斋志异》等等都对凶宅的话题有着深入的探讨。有人可能对此一笑了之;有人可能对其深信不疑。究其是否属实,自当“信其则有,不信则无。”但是假若有人可以以此为线索创作出相关题材的作品来,那相必有其特有的魅力。宅子各有不同,凶字定语有讲头。
一部围绕凶宅的小说故事《凶宅笔记》就此横空问世了。围绕着凶险无比的凶宅之旅,渲染着闻所未闻的风水异术,隐藏着匪夷所思的巨大阴谋,其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如此充斥着独特的诡异经历。耐人不寒而栗,引人刮目相看。
针对这部悬疑小说,我觉得作者很是巧妙地拿捏着读者的阅读心态,前后突击地逐一讲述着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倒卖凶宅经历。面对时下房产炒卖的风起云涌,此等的话题展述着实让人震撼了一把。不仅仅因为小说内容中讲述的凶宅恐怖匪夷所思,更因为小说之中的氛围渲染超常惊人。在这样的一种整体意境把握之下,全书的故事自然是相当引人瞩目的。个人很是喜欢这种类型的惊悚悬疑类书作。凶宅本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大话题。但是可以通过创作形式的发挥转化为引人的文字的确是一个很值得下工夫的环节。而在本小说之中,作者很是巧妙地借助一个深夜将故事的引子,信手拈来般将众多截然不同的凶宅故事串联到了一起。既确保了每个凶宅的独立故事讲述,又同样让全书的整体把握布局自然流畅。通过书中第一人称的“我”和另外一懂得破解凶宅的秦一恒的合作,《凶宅笔记》就此在他们的倒卖过程中带领着书外的读者深入各个不同的凶宅剧情之内。哪怕就是在整个故事的结尾,主人公的”我”在结束故事讲述的同时却更是抛砖引玉地设置了悬念。午夜讲述凶宅故事并拍照的缘由尚未明朗,全书的有关凶宅的话题必定还有着进一步深入的下文。话里有话的伏笔确保着后续的进一步内容展开。这里的凶宅既有着现代的凶杀现场,也有着古代的民宅遗留,更有着由宅子引发的诡异事件。千变万化,万变皆因凶宅起,恐怖悬疑练胆量。
宅门凶险,胆小勿入。读《凶宅笔记》,见识了众多不同的诡异事件,更是让我领略到了惊悚背后的那份刺激和神秘。
《凶宅笔记》读后感(五):新时代的聊斋
之前盗墓笔记看了不少,一时间盗墓题材的书籍蜂拥而上,真的让人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也领略了国人的盗墓文笔和奇巧构思。
此次有幸读到这本围绕家庭住宅的小说,只不过本来好好的住宅却因为先前住户遇到了些不幸事件或者无源的灾难,使得好好的一套房子出现了幽灵鬼叟,如此的住宅也就成为了凶宅。
而当下又正值房价居高不下,不论国五条怎样的出台,房产依然是大家谈论的话题,房产仍然继续稳步提升,而这本书的出炉,可谓是震撼啊。看完这本书,实在对二手房的购买有些忌惮,在0%的个税缴纳下的压力下,本来就是对二手房的买卖是一次打压,有点抬高一手房的嫌疑,因此,二手房的购买者一定要仔细盘算一下。可是这本书的出现,不知对二手房的购买者的心里又会有什么影响呢?想想万一买到一套像小说中写到的凶宅一样,当情何以堪啊。
有关凶宅的故事先前都是围绕着老房子或者古时的房产,最经典的必然是聊斋了,聊斋的鬼有冤鬼,也有凶鬼。可是本书借助一些巧合,将孤魂的鬼与住宅联系起来,并且将宅子的鬼都放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出现,这就更增加了本书的惊悚性。而全书并不是一个故事组成,是有多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是相对独立的,通过开始寻找二手的住宅,慢慢发现这个宅子背后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的悲喜交加,最重要的是每次通过第一人称的“我”和一个懂得破解凶宅的秦一恒的精彩合作,揭秘了这些凶宅背后“凶”的原因,更给出了化解的办法。里面有“我”的被逼无奈的大胆,和秦一恒的精彩驱鬼行为,在领略凶险之余,更给小说增加了一些驱鬼“常识”。小说借用伏笔保证了小说故事的连续性,为未来的继续写作做了足够的铺垫。小说中描述的凶宅有着凶杀现场,也有古时民居,不论什么住宅都有着诡异的事件在发生,千变万化皆天机。
凶宅自有凶险处,可是为什么没人写写福宅呢?凶宅打压二手房,福宅不是可以进一步助涨么?凶宅让人后怕,福宅不是可以可以缓解一下大家紧张的情绪,也可以看看国内作家用什么样的思绪来描写福宅呢?究竟福祉在哪里呢?
惊悚小说历来都有一种介质,依靠它来营造一种恐怖的氛围。《盗墓笔记》、《鬼吹灯》皆是如此,常常会有一些让人感到恐惧的地方,如坟地、殡仪馆,现今包括恐怖小说在内的惊悚题材影视作品,甚至将这种介质延伸到了厕所、电梯、走廊、楼道等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大有一种恐怖无处不在的势头。
凶宅自然也是这种恐怖蔓延的最好去处,从惊悚片或是恐怖游戏开始以来,一栋非常阴森的年久失修的别墅总是最好的前提和基础,让人总能联想到很多的东西。《凶宅笔记》在这方面说实话,做的还真不赖。凶宅是什么?本身就是让人感觉到不舒服,或是恐惧的房子,这样的地方总是让人浑身不自在,因为它身上必然发生过一些恐怖的事情,譬如死过人而且是非正常的死亡。在非无神论者看来它们始终在那,它们就是所谓的灵魂或者说是鬼怪,甚至或可说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贰十三在创作的过程中很明显是在淡化主人公在整个笔记中的形象,以至于我在看完整本书后忘记了主人公的名字,尽管这个名字在书中还出现过几次,而秦一恒则不同犹如一位挥之不去的幽灵,因为他的出现就意味着凶宅的出现,但是他又犹如一位道行高深的师傅,因为他的出现就意味着主人公大难脱险。
凶宅的问题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同时也是一种人类心理复杂反应的表现。要说谁能够完全不在乎所谓“凶宅”的影响似乎很难,不要说宅子里的人是死于非命,单单是生老病死都会给一些人带来心理上的阴霾。这就是人心理的复杂反应,对于死亡的敬畏,更加对无法了解的所谓灵魂的恐惧,如果再加上一些离奇、古怪事情的发生,不论这些事情是否具有合理的解释,都难以说服当事人。当主人公决定以做凶宅的房产生意后,就屡次碰到真实版的凶宅,也让他彻底的对所谓的实实在在的世界有了一个另一面的认识。秦一恒以其广博的鬼神知识让主人公一次次的脱险,也更让他对自己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依赖,在接一单生意时必须要询问过秦一恒才行,这也是一种对未知前景的担心。在最初的时候,每一单凶宅必然有一桩惨剧,用书里的话说就是有怨气始终存在,房子里有东西不肯离开,这是贰十三写作的一种技巧,先是用这些惨剧捕捉到大多数人的兴趣点,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有那样的房子才会是真正的凶宅,才会真正的让后来的人感受的真切的恐惧。后半部分,所谓的“凶宅”大多没有发生过什么惨剧,相反以风水局的形式让后来的人深陷其中,“凶猛”程度甚至超过了前者,让人不得不感到一种神秘莫测感,但我相信如果将本书的前后部分对调,可能就不会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原因就在于,惨剧的主角是人,而风水的主角是物。
《凶宅笔记》的纪实性很强,它已经以另一个视角在反映民间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和解决的途径,多多少少也会有民间信仰的问题。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本书仍旧有一个问题,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过渡显得有些生硬,加之还缺乏新意,作为文学作品还是有待于加深功底。
《凶宅笔记》读后感(七):风水是个很玄的东西,让人欲罢不能!
我第一次接触“风水”这个词,还是在小时候,大人们总是用一种戏谑轻佻的口吻说道“好一个风水大师”——其实是想表达此人故弄玄虚,招摇撞骗。成年后加入四大,公司最高级别的合伙人都是香港人,他们对风水简直顶礼膜拜,但凡由重要的事情一定会请风水大师从香港飞来办公室测算一下,不但机票酒店全包,更是好吃好喝好待遇,我暗自觉得好笑,但老员工说,可别不信这些风水大师,他们的档期可满了而且灵得很。还给我举了个例子:
1. 风水大师给某位总监测过运势,说他还会升职,总监苦笑说,大师有所不知,这个职级体系最高就到总监,没有更高的职位了。大师给了他一个幅,说放在抽屉里。果然几年以后这位总监升到了合伙人,之后全球这个岗位再也没有人升到合伙人。
2. 有位运气特差的合伙人,老是不签单,大师给他换了办公间和房间摆设,结果销售额真的好起来了。
反正我是一下子改观了对风水师的看法,真是术业有专攻啊!每次风水大师来到办公室,都是马不停蹄的测算办公室的风水,然后还要被当成“贡品”去伺候我们的客户,就是给我们客户的豪宅测风水,按平米收费,每次赚得盆满钵满,但也累得上车就睡,好打起精神伺候下一家客户。
《凶宅笔记》写的就是找凶宅卖下家的事儿,凶宅就是里面横死过人,很难出手,很低的价格可以收到,但肯定要把“脏东西”清理干净了才能高价卖出,中间商赚差价。主人公是个命硬的风水门外汉,肯定要拉个懂行的一起看看风水,很像《盗墓笔记》里面的吴邪+闷油瓶模式。是由一个个凶宅的故事连起来的,整体思路是:找到了个凶宅➡️和卖房的了解情况➡️发现必须在夜晚来一次找到并处理“脏东西”➡️贱买,当然夜晚来是必须的套路,因为“脏东西”怕太阳嘛。这中间就有个来历不明的卖房中介,六指和刘瘸子,他们三个的作用是将整个故事穿起来,形成悬疑,为写续集做准备。因为他们暗害了男主——头上扎黑针;引得有“址薄”的老人猝死以及在祠堂发现毒咒等。这些无不和风水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虽想不透为何要用扫帚倒挂门前吸引小鬼,以及镜子挂窗前辟邪,但是这类故事有种莫名的吸引,恐怖小说吸引人就在于营造了一种在熟悉环境中的诡异事件,普通人无解的事儿但是风水能帮你解决以及风水的更高界别,以及隔着十万八千里都能害人的本事。就像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必须每个步骤都是对的,才不会日后生祸端,一旦在风水上做了布局,外行的就很被动了,因为风水大师可以通过“址薄”来远程遥控房子的风水,比如某方位用个相冲的物件陈列或者部个局。想想挺瘆人,搞不好就像中了蛊一样家破人亡。
这本书适合好奇心重,不追求风水体系知识只求阅读快感,以及胆子比较小的人读,因为胆子大的会觉得没意思。非常适合打法时间,提神醒脑!
《凶宅笔记》读后感(八):再害怕也爱看的鬼故事因为好有趣
记得那时候豆瓣的手机福利党小组甚火爆,因为帝吧最著名的的两个帖子就是凶宅和表姐帖在那里无水直播啊。(可是我只记得表姐帖在帝吧不记得凶宅也在那里了……现在想起来了o(* ̄▽ ̄*)o )
记得那时候高三,我每晚都追啊,好多人都在看啊,基友们都在看啊,那时候凶宅的名字还叫那个什么我这几年炒房专门买凶宅啊,听起来好一般但是点进去就收不住了啊喂,超激动人心,其实我主要是喜欢那些玄学……觉得甚是有趣……
话说我一直喜欢看这种玄学的东西但是有时候会害怕……(羞射(*/ω\*)[脸红掩面] )但是还是很喜欢,他写的好真啊,感觉都是真事儿,我还关注他微博来着,他给别人解说平时发生的东西也蛮有趣啊,我超喜欢看!!!
很多人说他留了一手赚钱啊,他在微博也解释了说他也不是圣人有钱为毛不赚,人家说的对啊,我要是这么火有人找我签我也签对吧~
虽然坑没填完挺坑的……Σ(  ̄д ̄;) !!!
但是也能理解吧……反正出书了,也恭喜恭喜吧。
犹记得那时候高三不好好学习晚上追这个啊,白天还给我班同学讲,给一个男生吓得晚上2点不敢睡觉啊!!!!
那时候还用小诺基亚呢,多亏了豆瓣手机福音党小组!!!!我才能无忧无虑的看……在此表示感谢!!!!!
然后顺便讲下那个表姐帖,真的越到后来越没劲啊……不过开始真吓人,我还是勉强追了。
记得那时候还有个微博树洞讲我的会玄学的同学那个帖子,也蛮有趣的,这要是真的就巨好玩了!!!可是那个人不知道为什么默默给树洞投稿不出书可惜了啊喂!!!
好吧……在此纪念下去年大家一起快乐疯狂的日子,最后恭喜恭喜。
《凶宅笔记》读后感(九):别买,此书没刊登完。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别买,此书没刊登完。去磨铁看全部的吧
《凶宅笔记》读后感(十):都市新聊斋一定会火!
说老实话,咋看书名时我下意识地把之归类为跟风之作的垃圾,尤其是腰封上南派三叔的推荐更让我如此认为,试想南三连自己的书都让人代笔,遑论这厮对别家书的不负责不严肃态度啦。
但是读过几页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认识,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作为通俗读物,这一点是最基本却也是现今大陆出版界难能可贵的。作为类型小说的一种,自(鬼吹灯)横空出世以来,至今已出版了不下百种的盗墓类小说,泥沙俱下是不争的事实,真正让读者印象深刻而又叫好叫座的又有几部呢?(鬼吹灯)是开山立派的作品,地位自不待言,南三的(盗墓笔记)可说是集大成之作。霸唱与南三双星闪耀过后,是盗墓类题材走入死胡同的窘态。
作为类型小说,盗墓题材走到今天要想推陈出新毕竟太难,首先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但凡有点名气的坟头墓室都已经在小说中被我们伟大而勤劳的摸金校尉与土夫子们刨了个溜够,我看过一本里边连孙大圣的墓这帮瘪三都没放过!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机关与多么丧心病狂三观尽毁的粽子都见过了,读者已然没有了期待感与新鲜感,在这种状态下,作者们也纷纷开始了变格。鬼吹灯后期胡八一早演变成夺宝奇兵里的印第安纳琼斯,而南三也力推心理悬疑与惊悚的路线,但是更多的作者找到了一条新路,那就是神怪惊奇,我更愿称之为都市新聊斋。毕竟作为读者群的划分,此一类必然与喜看盗墓的读者有重叠,最早尝试这一变格且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是大力金刚掌的(茅山后裔),遗憾的是限于才思与笔力,茅山并没有能更进一步取得突破,霸唱的早期作品(鬼打墙)其实已经很成样子了,但霸唱陷于吹灯的光环,没有下大力气润色,十分可惜。最近他出版的(死亡循环门岭怪谈)就很明显能看出向都市新聊斋方向努力的样子。值得一提的还有丁十七的(注册阴阳师),在茅山后裔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故事更合理,情节也更生动,可惜的是在主线情节上设计欠妥,难免给人虎头蛇尾,江郎才尽的感觉。至于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在这个节点上,(凶宅笔记)来了,作者找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都市谈鬼说怪的切入点(凶宅),而且作者拥有很好的文字驾驭感,懂得张弛收放,这一点很难得,南派三叔文字最吸引人之处即在于此。虽然贰十三模仿南三的痕迹还很重,但他本身具有很好的思路与笔力,无数类型小说大师都是从模仿开始,南派三叔也是从模仿鬼吹灯开始的,包括盗墓笔记里的人气角色胖子很明显也是从鬼吹里借来的。好的模仿就是成功的一半,从模仿中找出自己的特色,继而走出自己的全新风格。
都市新聊斋是一个好题材,作为从盗墓小说中分出的一支变格,一定可以成长地像盗墓类一样巍然可观,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拭目以待天才作家与作品出现了,加油,作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