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是一本由[日]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放学后》读后感(一):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带着12号箭
作为读过十几本东野的读者,对于前期抽丝剥茧般的分析,真相揭晓前的紧张期盼,和剧情的最后翻转已经习惯。不得不说,虽然是早期的作品,行文风格已经打上了东野的烙印。
我有一点想不明白,前面提到:“我们俩开始用力撞门。撞了五六下,门上端发出断裂的声响,整扇门向屋内倒下,随着一声巨响,尘土飞扬。我俩站立不稳,惠子箭筒里的箭矢也掉了出来”
后来的分析:“用来顶门的是12号箭,3号箭自然在你身边,尸体就要被发现时,你把3号箭放回我的弓箭盒,破门而入的一刹那,你捡起12号箭放进自己的箭放到自己的箭筒。你本该把两支箭缓过来,但你没换,大概是没想到我会记得箭的号码。后来加奈江也说要幸运箭,选的恰好正是3号”
我没想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带着3号箭,等门撞开的时候,趁机把地上的12号箭捡起来,放到箭筒里,就没事了啊?就算平时的箭筒没有带着12号箭,会有人注意到吗,或者说箭在箭筒里,外面能开出来吗?
《放学后》读后感(二):新年开篇~
也猜到了主人公妻子外遇的情节:打零工开始变得开始打扮,接电话后没放回原位、接电话声音太小。
其实主人公可能也隐约猜到了,只是疲于学校的事情,没有心思,也不想去想这件事。
没想到却因此殒命...
只有事实!
就是自己曾付出努力这个事实,相信自己平时舍弃娱乐时间拼命训练,一定会有要的结果。
还有一句话,看的时候还想着要记下来,看完之后想不起来具体在什么位置看到过了...看来还是印象不够深刻。
看放学后——的谋杀
2018/08/04 20/48
喜欢。不知道为什么要说杀人的动机难以理解。或许正值这个年纪,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想要守护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获得奖项,实至名归。
小说当中,进行报复行动的有三个人:杀害看到学生自慰的惠美和惠子,试图污蔑教导主任性骚扰的高原阳子,杀害主角(丈夫)的妻子裕美子。
因为那么一点点事情,谋划着杀人,或许看上去漫不经心,中二,难以理解。那是因为,你走出了你的小时候,曾经因为被老师罚站而耿耿于怀……而是仅仅的友情,纯粹。这样的复仇毫无畏惧。十七岁的少女值得有自己的花季雨季,老师也应该是社会的向导,人生路上的指路人,惠子为了朋友谋划了精密的计划,惠美为了坚守实行了义无反顾的犯罪。
少年的动机是守护自己的纯粹,而妻子的行凶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出轨。几位老师的身亡因为少女们青春时代的玻璃心,而他们终将走向社会,惠子变成裕美子……作者的离世却是家庭的悲剧,他对妻子的缺少关心,对任何事物的漫不经心。上课,家庭。
看起来都合乎情理。
教导主任和老师的死亡不是偶然和碰巧,是少女精心策划的murder,被当做掩护的前岛最终死于妻子的手中。一切都像是环环相扣,错得正好。一切的策划成全了妻子的背叛,所有的真相都被掩盖。
1.裕美子去超市打零工,没有因此而疲惫,反而气色更好(与超市四十岁男人的出轨),提早回家发现电话的慌乱和妻子的异常(埋下伏笔)
2.前岛认为自己被追杀,这个想法被用来杀了竹井,而他认为自己被利用之后,这个想法又被利用来杀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