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年轻,我们伤得起》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04 05:5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年轻,我们伤得起》的读后感10篇

  《年轻,我们伤得起》是一本由葛一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一):如果女人是花,铜锣湾是片好绿叶吗?

  听说是在西祠上的帖子后来编辑成书的,羡慕作者坚持写作毅力文章两条线并行,爱情事业两不误。从低分女到销售精英,从花痴到“骑驴观马”。可以说,作者的成长成熟,是每一个在都市里闯荡的女孩都要经历过程。所以,能给很多人以共鸣

  我个人想把这些比做一朵花慢慢开放的过程。花蕾期,是学生时代,就像葛一的学生时代一样,一方面同学中间的小社会发现形成自己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吸足了养分准备开放;含苞期,刚步入社会的女孩,在公司里,重新洗礼,有时候也会因为外界原因延缓开放时间,含苞不开会痛苦,会失落,但是千万不能枯萎;顺利的话就到开放期,这是最美好也最艰辛一段时间,美好是因为花朵终于开放,散发香气,女孩在这个时期开始有所成就,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上亦逐渐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香气袭人。艰辛是因为,花朵开放地越大,越诱人,就越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于此同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来抵御外界干扰,还要寻求自己的所需,否则,同样会走向不归路。花开是好事,但是花朵非得要有绿叶配才更完美,于是葛一从大学时的含苞期就开始为自己物色一片可靠的绿叶,直到辗转到了南京,还在痛苦的爱情中徘徊,看来工作上的成就要比既要爱情又要婚姻感情要来得快,来得容易些。

  读完了文章,我有一个非常大的疑惑,就是,文章里的铜锣湾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不负责任,非常神秘,耍酷十足的男人。作者的叙事也告诉我们她很难把握住这个男人,很难说清楚这个男人的全貌。从一开始初恋,到后来的厦门之旅,再到后来为了铜锣湾,杀回江苏。作者应该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菇凉,可是一到面对铜锣湾的时候就没有理性可言了,难道这就是爱情吗?后来铜锣湾干的事情简直是个女的都不再想做他女朋友了!竟然带着其他女人在我面前搞“恩爱”,这让“老娘”我如果受得了!而且每次葛一闹起来,他都用苦肉计。另一方面,铜锣湾他父母到底是哪路货色,也太不把“老娘”放在眼里了吧,简直无常识,无教养,无同情心啊!读到这里的时候真替葛一不值。

  女人遇到的最大对手应该就是一个不合适却深爱的男人吧,即使负面受敌,即使十面埋伏,即使除了自己谁谁都反对,她都要在不断的吵闹与纠结当中选择坚持。其实女人的要求简单不过了。有时候,当我们两面地看待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理解。比如,当一个闺蜜决定和不能给她将来的男人结婚的时候,我们除了愤慨之外,是不是应该多一些其他的眼光,为了爱情的女人不伟大吗?

  所以,结论应该是这样吗?葛一确实是多朵好花,铜锣湾是不是片好绿叶要看葛一怎么“调教”了。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二):伤不起真的伤不起

  一直觉青春就如席慕容写的那样,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流着泪一读再读。然后再痛苦的成长之后去回味那痛并快乐的事情。因为年轻,可以等待;因为年轻,可以肆无忌惮;也因为年轻,我们才有资本去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

  初看这样一本小说的时候,我一度以为这是一本青春励志的小说。年轻,我们伤的起,看介绍也是穷屌丝变成白富美的典型事实证明原来是看书的读者伤不起,这是完全的一本自传体的小说。里面有着N多的炮灰同事出现外加介绍,工作的调动和机遇也完全有着瞎猫碰到死耗子运气,那有那简介中的爱情,内心挣扎后的死磕,完全就是一场莫名恋爱,一场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奋斗。女主角一而再再而三的因为喜欢男人的外貌而爱上别人,简直奉献了一场华丽的花痴大会。从未见过有这样的小说,这样的故事不像故事,人物传记不像人物传记的小说,我只能说三个字:伤不起!

  伤不起真的伤不起,就算低分就算生活家庭不合也不会让一个人有着将一切都怪罪外界因素想法。未来是自己的,也靠自己去把握创造。低分不代表低能,家庭不好不代表你会永远的活在过去,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会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即便高富帅也只是起点高多了罢了,作为一般的群众,还有什么能阻止自己去奋斗的。世界500强的公司也不是什么奇葩公司,术业有专攻而已,人总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不仅仅是工作,爱情也是如此。

  小说的进行中,铜锣烧这样一个脑子问题(有东西压迫神经而导致),身体又不好的男生真的不是人们理想中的对象。从读书生涯到工作,作者的爱情都会影响到她的工作。用她的话说,就是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了。对自己家庭的不满导致了她对爱情的分外渴望,也让她决定拿出找工作的劲头去,面对忽远忽近的爱,和铜锣烧死磕到底。虽是一直的追随又是分分合合的爱情,终于也修成了正果。小说的最后,并没有对故事有一个好的收尾,只能让读者在小说的细节中透露出以后生活的选择和道路。

  一本好的小说会给读者一种好的享受,一场青春的盛宴应该是在人们心中被不舍的奠基。舍不得的青春,回不去的过往刻画日记本中的记忆的定格,而不是一场记账性质苍白描述。如果说在为读者修成正果高兴的同时还有什么话,我只想说这本书伤了所有对青春有美丽回忆读者的心。我们真的伤不起……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三):谢谢你让我明白这点伤不算什么!

  刚开始以为这又是一本“说教类”、“议论性”的书,教我们怎样怎样可以成功。不过很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本书的作者诸葛一用她诙谐生动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她不算快乐的童年,她的青春趣事以及她踏入社会的种种经历!

  其实葛一童年的不愉快多是由于她家庭的原因。首先她的出生就很让人惊心动魄了,而在她出生之后,那时候重男轻女观念也让她得不到爷爷奶奶一点的疼爱。当读到她为给妈妈打抱不平而当众顶撞爷爷奶奶时,我心里其实是在“暗爽”的!也许顶撞长辈是真的不对的,但有这样的长辈却让我着实敬重不起来!

  葛一的性格是大大咧咧的,但哪个女生爱美?哪个女生没有羞涩的时候?青春,教会暗恋是什么、喜欢是什么、爱情是什么!青春也教会她亲情是什么、责任是什么!青春更教会她即使跌倒受伤,站起来,拍拍灰尘,继续向前!我很感谢葛一让我明白我自己所谓的“伤痛”都不过是被我夸大的伤口而已,更何况和葛一比起来,我所经历的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想对还处于奋斗期的朋友们说:不要再用放大镜将自己的伤口放大了,青春,我们受点伤又如何?这是我们最好的磨练时期,为什么不咬咬牙挺过去呢?你要记着,过了这个槛,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四):骚年青

  骚年青春

  偷爱警/文

  走出校门十年有余,有很多回忆和伤感的东西,不约而同排着队,不时地蹦到我的面前。跟回忆打声招呼,跟青春打声招呼。跟未来打声招呼。

  年轻就是资本,年轻无敌,青春不朽。校园里的少男少女,痴男怨女成就悲剧经典爱情故事学习不咋地的闷骚男,如坐针毡的腐女。能耐寂寞的人,不是斗战胜佛,就是准备度化成仙的圣人。多数普通学生,都会沉浸在七情六欲当中,翻滚煎熬。校园历练一个人的成长,使一个人懵懂孩子,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思维习惯个性人。

  普通女孩的青春,没有什么炫耀的东西,父母都是普通人,没有太多奢望的东西,可以索取,唯一能选择的,就是乖巧听话。而父母的吵架、离婚,使得年少的女孩,看上去并不合群,更多了几份沉重心理负担,家还是那个家,却在日渐疏远,少了一些家的温暖。女孩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喜欢挑衅滋事,不务正业,还好,女孩的心思比较缜密,没有在沉沦和颓废中,破罐子破摔。步入大学阶段,女孩完美转身,为将来人生打下一个很好的转折。

  职场入门,前所未有压力。女孩只是大专学历,面对如朝海般的人群,想要的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比选驸马还要着急上火。事情还是要循序渐进解决。从职场菜鸟,到职场后生的前辈。女孩走过的路,既像一首青春的舞曲,又像一道美丽的彩虹。疾风骤雨之下的坚挺,是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硬件,有骨气的雄起,才是人生最好的风景

  年轻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青春的羁绊中,找打自己的坐标,即使没有坐标,也要仅仅握住心底原则,不要轻易放弃,对未来朝夕的渴望与期待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五):青春需要能量

  《年轻,我们伤得起》这本厚度中等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诸葛一的平凡女生如何凭着努力和坚持使得工作和爱情两得意的美好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原型,恰是作者葛一的亲身经历。小说开头用了美美插图,还用了小丸子的一句话作为开始:“活着就会遇到好事情。”还别说,女主人公诸葛一的童年和中学时光,真和小丸子有几分相像家境普通,长相普通,学习成绩差。可她有个优点:不认输。上学不受女老师待见,在家不受重男轻女的爷爷奶奶待见,还时不时被老爸一顿痛扁,有人说,“上帝之所以创造指纹,是因为,他想让人们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伤痕。”我想诸葛一的伤,一定比别的同龄女孩多吧。可就算遇到了这些不幸,诸葛一却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一路向前,甚至考进了前十名。

  读着诸葛一的故事,就像在回味我自己的青春岁月。没有花容月貌,没有富爸爸,没有名校学历,有的只是对幸福人生锲而不舍追求。就像葛一所说: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逆风的方向,适合飞翔。不怕万千阻挡,怕的是自己投降!”

  记得上初中时候,我也是因为学习不好,被老师安排坐在了靠窗的位置,一个学期下来,左眼视力严重下降。到现在想起来,我还会对这个老师恨难平。从小我性子有些男孩子气,一言不合就跟男生打架,当然最终吃亏的是自己。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我这个丫头片子怎么也得不到他们的宠爱。如此等等,说多了都是泪啊。

  再然后,走过中学,迈入大学,从小镇子里走出来的我,乍跨入城市和大学,竟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看什么都新鲜时髦,周围城里的同学打扮光鲜亮丽,我兜里没钱,只能买三四十元一件的廉价衣服。然后谈了一段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的懵懂爱情,就到了纷纷攘攘的毕业季了。至今还记得为了赶全国各地的招聘会,只能厚着脸皮找家里要路费,买火车票办法在学生证上做文章,买半价票,但也被列车员逮到过几次,补交了全款。还有,和诸葛一遇到的一样,用人单位里不乏皮包公司、骗子公司,好在我囊中羞涩,没钱可骗,这才一路有惊无险安然度过。就在我弹尽粮绝的时候终于迎来转机,被一家还算专业对口的民办学校录用。虽然这份工作只做了半年我就跳槽了,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工作,让我在招聘市场上有了底气——我是有工作经验的人啦!之后,我虽然又换了几次工作,但每次都是我事业上一个新的起点,凭着努力和坚持,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再说诸葛一,不仅在面对就业、工作压力时不懈去战斗对待感情,她也是如此。女主的这一点正是让我最最钦佩的地方。诸葛一工作搞定后,桃花跟着也开了。中学时候暗恋的帅哥铜锣湾突然打来了电话。就在诸葛一准备和他谈一场正经的恋爱时,这小子突然又渐渐地淡出了她的生活。诸葛一一盘算,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啊,于是后来又有了和网友豆腐怦然心动却早夭的初吻,有了和嘴甜似蜜的寺人轰轰烈烈却最终遭背叛的爱情。当这一切烟消云散,诸葛一也最终明白了,自己心里仍然有铜锣湾的影子。怎么办?主动出击!面子值钱,不争取,天上不会掉幸福

  读书也好、工作也好,谈恋爱也好,葛一都充分发扬了打不败的“小强精神”,虽然遍体鳞伤,但最终挺胸抬头,让这个世界再也无法小觑自己。在这个好工作和好男人都属稀缺资源的时代,诸葛一的精神值得每个平凡的女生学习。特别喜欢书封底的一句话:“因为年轻,我们伤得起;因为只有奋斗过,才叫青春。”以此与大家共勉。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六):只因为年轻

  这本书之所以会引起我的阅读兴趣是因为正切合我的内心,相信也更会印在大批读者的心坎上。在这个拼爹,屌丝,高富帅等标签词语盛行的年代,又正是国民经济发展缓和大学生扩招造成的双层压力叠加,这使得年轻一代的压力越来越大,曾经在学校觉得自己是钢筋铁骨,到了社会上马上发现自己伤不起。那么坐着葛一的经历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对于广大为自己的发展头痛朋友可能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

  客观的说,这本书作者的文笔十分一般,语言口语化,缺少对文字的修饰。从她的经历可以看出,在文化的基础上还是比较差的,毕竟只是一个大专生毕业,本身并没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是她非常的适应社会,从对社会懵懵懂懂的学生出来后盲打误撞的也成为了一名销售精英,并且她和我还是同年的,其实让我也感到十分惭愧。但是书中对于职场的着墨并不多,从书中的描述来看她的职场经历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作者明显是一个感情至上者,为了感情几次换工作,风风火火闯九州,房子装修都自己搞定并且还获得了成功,这样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不由让人感到敬佩。但是作者更大的篇幅放在了对于感情的思考上。书中的几个男人兜兜转转,主人公出人意料的的并没有在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最后选择了一个她从最开始就爱上的人。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说了一句话让笔者感受深刻:女孩子和男孩子的思想成熟时间总是不一致,这是最大的悲哀,这也是笔者的最大感受。女孩子要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还要完成从一个学生到为人妻为人母的转变,在中国社会严苛的社会规范下,个人的转圜空间可以说是十分小的。这么快的速度可以用电光幻影来形容,但我们的一生不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正因为年轻,可以经受的起失败。每个人的人生路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所以也没必要羡慕作者,只需要就是在面临一些巨大考研的时候努力的去追求就好了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七):平凡的精彩

  小时候所有人都曾经听到一个声音在耳边低吟过,低吟对未来的憧憬和期许,我想要漂亮的裙子,我想被人崇拜,我想成为大公司的CEO,我想当科学家。那是我们心中最懵懂的和幼小的欲望。然而我们大多数的人在步入了社会之后,就忘记自己当初心中燃烧的那团欲望之火,或者那团火烧灼的并不是前进的动力而只是怨天尤人的情绪和嫉妒自卑的心理,然后把余烬化为对那些欲望强烈的人们的讽刺。

  没有人认为一个大专的女生可以成为500强的销售经理,这太不切实际,太违反常理,太….太是我们想做而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就像我们摸着自己兜里的几千块钱存款,想想自己曾经做过的福布斯的梦想,然后告诉自己:洗洗睡吧,别做梦了。

  我们的社会从来就不是一个鼓励幻想和努力的社会,所以当看到葛一为了自己的梦想,那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而努力的时候,我简直可以想象她收获过多少冷眼与嘲笑,有多少人说过她不切实际有多少人说过她异想天开。

  我要500强的工作,我要高薪,我要爱情,我要家庭美满,我什么都不想放弃。然后我还要写本书告诉那些曾经嘲笑过和挖苦我的人知道,老娘有了500强的工作,每个月领着一张挺肥的工资单,有了爱情,也有了美满的家庭。想想曾经嘲笑过她的人们看到读到听说到这本书的表情,其实简直就是一件让人能笑出声音来的事情。一巴掌打在那些自己不行还在抱怨时运不济的人的脸上啊,打脸从来都是快乐的。只是遗憾如果葛一这本书能够晚两年再写,那记耳光一定能抽的更响。

  顺便再说一句前面提到的那个怀揣几千块,梦想福布斯的事儿,真的有人做到了,拿着兜里的4000块钱孤身北上,最后成了中国首富,两次。那个人叫黄光裕。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八):青春需要正能量

  夏日炎炎,一个人逛书店,享受着冷气和安静怡人的舒适气氛,很偶然地被一本叫做《年轻,我们伤得起》的书名所吸引。

  这本厚度中等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诸葛一的平凡女生如何凭着努力和坚持使得工作和爱情两得意的美好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原型,恰是作者葛一的亲身经历。小说开头用了美美的插图,还用了小丸子的一句话作为开始:“活着就会遇到好事情。”还别说,女主人公诸葛一的童年和中学时光,真和小丸子有几分相像:家境普通,长相普通,学习成绩差。可她有个优点:不认输。上学不受女老师待见,在家不受重男轻女的爷爷奶奶待见,还时不时被老爸一顿痛扁,有人说,“上帝之所以创造指纹,是因为,他想让人们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伤痕。”我想诸葛一的伤,一定比别的同龄女孩多吧。可就算遇到了这些不幸,诸葛一却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一路向前,甚至考进了前十名。

  读着诸葛一的故事,就像在回味我自己的青春岁月。没有花容月貌,没有富爸爸,没有名校学历,有的只是对幸福人生锲而不舍的追求。就像葛一所说: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逆风的方向,适合飞翔。不怕万千阻挡,怕的是自己投降!”

  记得上初中时候,我也是因为学习不好,被老师安排坐在了靠窗的位置,一个学期下来,左眼视力严重下降。到现在想起来,我还会对这个老师恨难平。从小我性子有些男孩子气,一言不合就跟男生打架,当然最终吃亏的是自己。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我这个丫头片子怎么也得不到他们的宠爱。如此等等,说多了都是泪啊。

  再然后,走过中学,迈入大学,从小镇子里走出来的我,乍跨入城市和大学,竟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看什么都新鲜时髦,周围城里的同学打扮光鲜亮丽,我兜里没钱,只能买三四十元一件的廉价衣服。然后谈了一段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的懵懂爱情,就到了纷纷攘攘的毕业季了。至今还记得为了赶全国各地的招聘会,只能厚着脸皮找家里要路费,买火车票想办法在学生证上做文章,买半价票,但也被列车员逮到过几次,补交了全款。还有,和诸葛一遇到的一样,用人单位里不乏皮包公司、骗子公司,好在我囊中羞涩,没钱可骗,这才一路有惊无险安然度过。就在我弹尽粮绝的时候终于迎来转机,被一家还算专业对口的民办学校录用。虽然这份工作只做了半年我就跳槽了,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工作,让我在招聘市场上有了底气——我是有工作经验的人啦!之后,我虽然又换了几次工作,但每次都是我事业上一个新的起点,凭着努力和坚持,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再说诸葛一,不仅在面对就业、工作压力时不懈去战斗,对待感情,她也是如此。女主的这一点正是让我最最钦佩的地方。诸葛一工作搞定后,桃花跟着也开了。中学时候暗恋的帅哥铜锣湾突然打来了电话。就在诸葛一准备和他谈一场正经的恋爱时,这小子突然又渐渐地淡出了她的生活。诸葛一一盘算,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啊,于是后来又有了和网友豆腐花怦然心动却早夭的初吻,有了和嘴甜似蜜的寺人轰轰烈烈却最终遭背叛的爱情。当这一切烟消云散,诸葛一也最终明白了,自己心里仍然有铜锣湾的影子。怎么办?主动出击!面子不值钱,不争取,天上不会掉幸福。

  读书也好、工作也好,谈恋爱也好,葛一都充分发扬了打不败的“小强精神”,虽然遍体鳞伤,但最终挺胸抬头,让这个世界再也无法小觑自己。在这个好工作和好男人都属稀缺资源的时代,诸葛一的精神值得每个平凡的女生学习。特别喜欢书封底的一句话:“因为年轻,我们伤得起;因为只有奋斗过,才叫青春。”以此与大家共勉。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九):诸葛一成功经验分析

  这里所说的“成功”当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身居要职、世界500强、薪资傲人、妻贤子孝、家庭和睦……这些都只是手段而已,真正的成功是自己能感得幸福,对自己的生活满意。有多少满足上述省略号前面的条件的人却整天愁眉苦脸,怨天尤人的,这样的人我可不认为他们成功。而诸葛一虽然只是一个大专毕业生、白领阶层,却能知足常乐,还把自己的奋斗经历写成了小说,从这本书的诞生就可以看出她的成功。

  我这人看书一向对人的兴趣比对故事的兴趣大,于是斗胆炮制了一份诸葛一成功经验分析报告,对不对的,也就图一乐。

  【二】

  “二”是我总结的诸葛一的第一个特点。

  大凡女孩子大概都不喜欢被人说二,不过在我看来“二”却是一个难得的好品质。林妹妹能梨花带雨、多愁善感是因为有个疼她的宝哥哥,而且虽说是寄人篱下,到底衣食无忧,不用为生计奔波,所以细腻多情一点比较可爱。而平凡女子没有林妹妹那样的命,还是不要有她那样娇嫩的神经比较好。

  诸葛一就是这样,在书中她给人一种傻人憨福的感觉,不计小节,活得比谁都认真都一本正经,可是神经比谁都粗壮,都经得起折腾。

  小时候经常被父母男女混合双打,也没见打出个叛逆的“问题少女”来,反而在初三的时候小宇宙爆发,一门心思扎进了学习;工作第一年拿年终奖的时候,被老板摆了一道,虽说当时挺愤怒的,可过后还是该加班加班,该卖命卖命,也没见伺机报复什么的;关系好的都叫她“狗子”,你说要不是“二”,哪个女孩子会让这么一个外号跟着自己那么多年?我认真看了下,跟她关系好点的人多为男性,书中有详细介绍的大学同学除了好友“丽丽”全是男生,后来遇到感情问题,她的军师也是男的,是这样了,像她这样有点二的美女,就是异性缘比较好。

  就是因为“二”,因为神经粗壮,她小时候做差生挨打挨批没有自暴自弃,总得来说没有让人生跑偏儿;找实习的时候认认真真跑遍几个城市的招聘市场,结果成为班上最早找到工作的人;要求迁户口的时候,一点不顾领导的面子,大闹办公室,结果还真就让她把户口问题给解决了;刚开始做销售的时候,一家家去跑企业,虽然效率低,但却有了意外收获……

  她就是那么二着二着就二到别人前面去的。

  女孩子,要靠自己养家糊口的,要靠自己双手打拼的,别端着,还是“二”一点比较快活。

  【真】

  诸葛一眼中的职场没有杜拉拉所要面对的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同事在她眼中都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她第一次换工作最舍不得的就是那些旧同事。第一次入职500强企业云科的时候,她因为失恋而状态不好,一直有点自我封闭,可是半年后,就把同事们变成了朋友,在被迫离职之后,也没有迁怒于公司,反而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心存感激。就连最难对付的代理商,她也只是在被陷害之后发了几句牢骚。

  我相信这不是她刻意美化的结果,因为她笔下也有讨厌的娟子、吴总。而之所以大背景是暖色的,大概是因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吧,她身边的人都真诚待她,自然是因为她能真诚待别人。

  对爱情,她的一颗真心天可明鉴,两次换工作都是为了爱情。当结果不尽如人意时,她也伤心欲绝,甚至两度试图跳楼,可是惟独没有抱怨,没有后悔。她不是做个姿态给谁看,而是真的因为不想失去。

  书中还写到她在和铜锣湾交往时还在心里给身边适合交往的男性排序,看得我直乐。这姑娘可真实诚,这都写,也不怕被人骂。

  【幸运】

  诸葛一无疑是一个幸运的人。

  中考的时候人品爆发,出人意料地考上了高中;高中的时候,顶撞老师,却因为有个拐了八道弯的教育局干部亲戚,不仅免于惩罚,反而受到老师关照;大专时找了个好的实习单位,连毕业设计都不大需要自己操心;第一份工作就遇到一群好同事;一个大专生顺顺当当就进了世界500强公司,而且还遇到两个好上司;去福建,人生地不熟的,结果就能有拐弯抹角的关系帮忙把住处先给解决了;初做销售,去企业常规跑单,就能电梯偶遇公司老大,成功拿下一个大客户;去部队联系客户,结果就那么好巧不巧的和团长是老乡……

  作者在书中也坦承自己的幸运。女人们都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幸运,章子怡每次接受采访时都会说自己能走到今天是因为“幸运”,闾丘露薇在自己的书中也多次剖析自己的“幸运”。

  事实上她们也确实够幸运,不是出门遇贵人,就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可是西谚也说了“上帝只助自助者”,幸运也是要靠自己把握的。

  就说诸葛一,因为是女孩,不受家中长辈待见,母亲也因此心理不平衡;在棍棒底下长大;父母动不动就吵架甚至打架,动不动就要离婚,一吵就要麻烦她这个女儿;因为是大专生,迁个户口都要受欺负……和她一比,很多人都算是幸运的,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幸运并把它兑换成成功。我觉得幸运的人是因为她们值得那样的幸运。

  【知足】

  实习的时候没有工资,除了包吃包住,只有每月300元的补助,她高兴地点头如捣蒜;转正之后,每个月工资一千元,她说:“对于这个工资,我很满足很满足”;铜锣湾只不过是要去福建看她,她都能从梦里笑醒;本来一直在纠结铜锣湾态度不明朗的问题,可是和朋友的老公一对比,她就开始庆幸自己找对了人;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她没有任何抱怨,只是平平稳稳地朝着一早制定好的目标进发,有的多是感激和满足。

  要不怎么说“知足常乐”呢?要不我怎么说她“成功”呢?成功最主要是自己对自己满意,从这一点来说,知足是最重要的。

  -----------------------------------------------------------------------------------

  最后说说这本书,这名字改得太次了,好端端一本小说,非要贴上励志的标签,还安上这么一个烂俗的名儿,不知吓走了多少人。我倒觉得封底上的上架建议“长篇小说,青春言情”更贴切。每章的导言中那些文艺到泛酸又言之无物的句子我猜也不是作者自己写的,而是编辑加上去的。其实真没这必要,整这些虚的干啥呢?小说好不好,还是看内容的嘛。

  《年轻,我们伤得起》读后感(十):拿到书一口气就看完了

  拿到书一口气就看完了,很不错,很丰富的人生经历,很精彩的人生,羡慕嫉妒恨啊。看了书后真正体会到一句话很有道理,你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佩服作者的勇气,敢于放弃,敢于尝试,勇往直前。

  拿到书一口气就看完了,很不错,很丰富的人生经历,很精彩的人生,羡慕嫉妒恨啊。看了书后真正体会到一句话很有道理,你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佩服作者的勇气,敢于放弃,敢于尝试,勇往直前。

  拿到书一口气就看完了,很不错,很丰富的人生经历,很精彩的人生,羡慕嫉妒恨啊。看了书后真正体会到一句话很有道理,你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佩服作者的勇气,敢于放弃,敢于尝试,勇往直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年轻,我们伤得起》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