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四十三岁》是一本由[美]肯恩·格林伍德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个男人四十三岁》读后感(一):假如生命可以重来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全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人生感悟。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一样,每个人在生命的尽头也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感悟或者悔恨。
生命在人生的半百之年猝然结束,又将在生命最美好的花季雨季开始。假如生命可以重来,你会选择怎么样度过一生或者几生?
故事的主人公杰夫·温斯顿,就有了这样的一个经历。做为一名广播电台的新闻总监,生活过的不好不坏,跟普通的人一样,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满意。在43岁的某天,杰夫急性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杰夫醒了,不是在美好的天堂,也不是在邪恶的地狱,而是重生在他的大学宿舍,在搞清楚现状后,杰夫利用他对未来世界的了解,全资下注赛马,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去拉斯维加斯潇洒,认识了性感貌美又放荡的夏拉,成立自己的未来投资公司,投资股票,影视等等各种他确定会发生的事情,建立了自己的商业金钱帝国,赢取白富美,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公主,人生如果一直这发展下去,将会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是生命又在43岁那年结束了,又回到了18岁,赚了很多钱,跟大学女朋友朱迪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然后again and again,不断的重生,不断的轮回。
如果生命中一些东西注定是要失去的,活着还有生命意义?金钱,事业,权利,家庭,女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辛辛苦苦一辈子得到的东西,却又注定要失去,“如果他最大的努力不可避免地被证明是无用功,那为什么还要开始?”。吸毒,滥交,乱交,美国80年代,破灭、迷失的一代经历的事情,杰夫都经历了,生又何欢,死有何惧,反正有大把的金钱,反正还有来生。
在经历飞机险些失事后,杰夫过去了隐居的生活,而开始认识了,跟他一样的重生人----帕梅拉,漫长的岁月,发了一遍又一遍的事情,内心的孤独、苦闷、苦闷,终于找到了一个同病相怜的人,一个灵魂可以产生共鸣的人,“人海之中找到了你,一切变得有意义”。
跟一个你喜欢的人,且又喜欢你的人在一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尤其这个人爱过你的爱,哭过你的苦。“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解决问题,我们有这么大把的时间”,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因为有下一次,因为有来生。所以不懂得珍惜。
如果有生命可以重来,只是用来这样度过,生命又有什么意义?!
生命的轮回不是无限次,而是有偏差,每次重生的时间都比上一次推迟,重生的次数越多,推迟的时间越久,而生命终结的时间是固定的。在经历最后一次无数的死亡重生后,杰夫和帕梅拉发现,他们这一世延续着他们第一次死的时候一切。
“时间停止过吗?也许他是心脏病发作了,但只是一次很轻微的发作,只是把他推向了幻觉”,也许这一切都只是幻觉。“大脑可以创造出惊人的幻觉,将时间压缩或者扩张,特别是在性命攸关的简要关头”,。这一切真的都是幻觉吗,和自己经历了几世轮回的帕梅拉,也仅仅是一个幻觉吗?看到这里的时候,莫名的心塞,难道真的只是幻觉,不会吧,这么悲剧?后来帕梅拉的来电,证明了一切都是真的。
生命只有这一次了,不会再有来生,未来发生的一切一切都将在不确定,必须认真的把握。
“他的人生他做主,而且只有他”,“杰夫知道,他有无穷的可能性”。《这个男人四十三岁》读后感(二):生命诚可期
“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遍,你会如何做出选择?”面对生命的过程中的种种抉择和过往,我们常常会问这个问题,但如果真的重来一遍,一切就都会变得更好吗?没有人会得到答案,但在肯恩·格林伍德的《这个男人四十三岁》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关于重新开始的故事,似乎可以找到一直想要的答案。
关于穿越小说、重生小说近几年层出不穷,《这个男人四十三岁》是1987年在欧美出版上市,1988年荣获“世界奇幻小说奖”最佳作品奖,现在距离首次出版20年后,今天读来仍然十分经典,而且发人深省。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杰夫广播电台的新闻总监,43岁时死于一次心脏病,醒来后竟然发现自己回到了18岁那一年,他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什么,想要彻底的改变过去的人生,虽然不能改变重大的历史事件,但他利用已知的未来积攒了很大的财富,可到了43岁的那一天他还是面临了同样的死亡,又开启了同样的重生之旅。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重生,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他重生的事件也在渐渐缩短,这样的变故让他对重生有了更新的认识,生命的走向最终如何,是这本书给我们的又一惊喜。
在第一次的重生里,杰夫就发现了对于历史大走向的无可奈何,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选择,毕竟他自身的境遇因为事先的预知有了很大的改善,除了婚姻不如意,一切都很美好,但43岁时的再次死亡,让重生变得很可笑也毫无意义,一次次的选择都没办法改变既定的死亡,当他放弃一切选择远离尘世隐居的时候,另一个重生人的出现给了他希望,两个人从最初的不信任到彼此依靠,经历的许多次轮回和重生,让一次又一次的生命之旅变得有了意义,他们也在一次又一次的重生了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最初他们希望改变历史,但没有人相信这一切,让他们的故事看起来很可惜,于是他们寄希望于科学,但他们成为了政权的工具,让世界陷入了更大的混乱,最终他们总算在有限的生命里选择了为自己活一次,虽然短暂却是那么世里较为幸福的一次,看着他们的故事,才发现重生有时并不是件美好的事情。
随着重生的时间越来越短,对于这次梦幻般旅行的目的变得越来越迷茫,生命重来一次是否就更美好?书中给出答案是否定,那么对我们来说珍惜现在才是,做好当下才是最好的选择。就如同书中所说:“他学会了怀抱着收获大于失去的希望,接受可能出现的损失。他知道,唯一确定的失败和最大的悲哀,就是从不敢去冒险。”
生命只有一次,结局除了死亡我们无法预测更多,但生命中的每个瞬间都是无可替代的,即使重来一遍一个微小抉择都可能改变所有的结果,那么每一次的生命就是都是全新,所以每一个选择都是值得被认真对待的,当下是应该被重视的,时间不容被辜负,生命值得被期待。
《这个男人四十三岁》读后感(三):是重生还是循环
是重生还是循环
这是一部三十年前的再版经典作品,我看出了《土拨鼠之日》、《忌日快乐》、《恐怖游轮》的感觉,近些年来也的确有很多小说、电影作品的灵感是源于这本书。但是相比之下,这本书离我们现在所在年代有一点远,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虽然听说过,毕竟不是记忆中发生过的事,想必没有当年初看这本惊人之作的人们那么喜悦了。现在大家对穿越和时空循环的文艺作品已经相当熟悉了,故而一定是失去了那样的一份惊喜,其中也包括我。
再回到这个故事本身。杰夫是个四十三岁的男人,有着一般的家庭和一般的工作。在与妻子打电话时突发心脏病,却又突然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二十五年前的大学宿舍里。所有记忆还在,心理还是四十三岁的中年男人,可身体却回到了二十岁不到的状态。其实在我看来这不能说是重生,真正的重生是不应该保留着之前的记忆的,这样的穿越在我看来更应该用循环来形容。他大致记得世界上所有会发生的大事件,还有经济的走势,而赛马会的比赛结果为他的再次人生提供了第一桶金,他变成富豪,利用自己的记忆享受了曾经幻想过很多次的奢华生活,他也有了从未想过的疯狂经历,可是到了四十三岁的那特定的某天,他又会回到二十五年前的起点,再来一遍。
有趣的一点是,他碰到了和自己一样的“重生”人帕姆拉,这是之后类似作品中很少设置的剧情。他们成为知己,他们相爱,他们彼此知道对方对于这样的遭遇的感受,杰夫在再次回去后会主动寻找她,他们是真正相互理解的。可是经过了一次次的循环人生之后,他们明白即使拥有重来的机会,他们依旧是改变不了什么,依旧还是会有那么多遗憾,而有时曾经留下过的美好记忆却不能复原,更是增添了许多痛苦。还有一位和他们一样的“重生”人在这样的不停的循环中萌发了内心最可怕的恶,他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样可怕的事情全都是外星人来操控的,他们这些需要的做的是表演,尽量演得刺激又有趣,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杀人狂,最后住在了精神病院里。在重复的人生里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都有迷失的时刻,关键是会不会找回正确的路。
最后的最后,杰夫再次醒来,这一次他依然四十三岁,他明白要如何面对未知的生活,如何对待他谁也无法代替的妻子,他爱自己的人生。
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的某个时刻,每个人大概都有想改变的事情,可如果一遍遍重复,付出的努力功亏一篑,才会明白,遗憾是注定的,要紧的是眼前的人生,努力有用的也是眼前的人生。我们看着这些循环故事里主人公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也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吧
《这个男人四十三岁》读后感(四):这本书满足了我对穿越小说的所有想象
肯恩·格林伍德在国内或许没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但是在欧美文学界是与斯蒂芬·金齐名的奇幻科幻小说大师,是被誉为“穿越文学的鼻祖”,他的小说大多融合了科幻、轮回、悬疑的元素,伴随着惊奇和出人意料的结局。
《这个男人四十三岁》是他最为知名的小说,它的文学意义在于它在文学史上首开先例描写“时空旅行者”的故事,《出版人周刊》曾这样评价:“格林伍德凭借他细微的观察、写作能力和原创的故事超越了时代。”开创性的构思和创作使得这本书成为一众穿越类电影的灵感源头。在后来出现的很多影视剧如《蝴蝶效应》《时间旅行者的妻子》《重返十七岁》……中,都能看到本书的影子。
在《这个男人四十三岁》这本书中,43岁的主人公杰夫在一开始就突然死亡,这样的开端让读者措手不及,然而作者妙笔一转,让杰夫穿越时空回到了自己18岁那年,人生似乎可以重新开始,再加上杰夫死前是广播电台的新闻总监,手中掌握了大量资讯,他清楚地知道未来25年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一切似乎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杰夫利用自己所知道的“未来”信息过上了完美的一生,他成为千万富翁,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组成幸福的家庭,完成生前的愿望,这一切看起来如此完美,直到——他又一次死于43岁,再次面对熟悉的一切。接下来,他一次次地死于43岁,又一次次地醒来,他掉入了时间的轮回之中。
作为读者,我们像是站在高处注视着所发生的一切,看着这个男人跌宕起伏的不同人生,他的兴奋,他的震惊,他的迷惑,他的无奈,而命运又将会把他牵向何处。可贵的是这本书并不套路,并不是数次穿越的堆叠,而是对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这一命题作出了非常深入的探讨。
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想对过去的某一段时间进行修正,是挽回一段感情?选择人生的另一条路?抑或是说一句没有机会说出的话。
在这个故事背后,其实作者一直在向读者提问:“如果让你再活一次,你会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你能活得更好吗?你能否把生活修正得完美无缺?”而再进一步,“如果这一生是不可避免的失去,那这一生又有什么意义?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这短暂的一生?”这一层意义与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概念极为契合。
书中,杰夫和帕梅拉对于自己为什么能不断地重生而耿耿于怀:或许是时间扭曲;或许上帝发了狂;或许世界末日即将到来,而所有曾经活在这个世上的男男女女的集体心灵意志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来避免人类的灭绝。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某种救世主,是某种程度上的先知。他们做了那么多次猜测,还是无法探索出重生背后的原因,而令人动容的是,他们两个却因此互相吸引,成为彼此的精神伴侣,在好几次重生中依然找到对方,相爱相伴。
本以为杰夫会不断地轮回重生,没想到格林伍德引入了时间偏离的概念,这一设定使得剧情再一次紧张起来。而一直到结尾处,在重生的尽头,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他与帕梅拉的爱极为让人感动,直到看完最后一页,让人大呼过瘾。
流畅的语言,峰回路转的情节,一口气读下来,酣畅淋漓又耐人寻味。格林伍德高超的情节布局让人叹服,对于每个点都有非常精妙的把控,合上书良久,还依然沉浸在这个奇幻的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