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明察》是一本由(日)冲方丁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地明察》读后感(一):“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
熊猫在自己的25岁生日之前看完了这本《天地明察》。合上书页,我仿佛当机了一般陷入沉思。比起人物情节所带给我的感动,书中的自我追问使太过年轻的我迷失在25岁无法回答的问题中。
关于冲方丁和他的《天地明察》
《天地明察》是日本作家冲方丁于2009年发行的历史小说。一贯在SF(科幻)小说、轻小说等领域见长的冲方丁挑战了一个自己没有尝试过的全新题材。而这次挑战的成果则是第31届吉川英吉新人赏、第7届本屋大赏和第143届直木赏候补等奖项的“杀到”。《天地明察》不仅描绘了宏大历史背景下人物的命运起伏,更对“匠人精神”、“自我完成”等主题进行细腻的刻画,使其得以升华。
亘古不变的星(shu)辰(xue)与难以捉摸的上(ming)天(yun)
故事简单到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江户时代前期,出身围棋世家的棋士涩川春海完成大和历,成为日本第一位天文历学家的故事。”
时值战国时代终结、江户时代伊始。百姓终于迎来了和平岁月,但以武力被人所认知的武士阶层却面临崩溃。不再需要武力的时代,失去立身之本的武士们开始追捧各种艺术技艺,其中便包含了“算术”。主角涩川春海虽并非武士,但也为“算术”所痴迷。
出生于围棋世家的安井算哲继承了父亲的围棋天赋,却对当时按照棋谱刻板对棋的氛围心生厌倦。生性喜爱自由的他爱上了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算术”。在围棋之外的世界,不想继承家业的他开始以“涩川春海”自称。对算术废寝忘食的热情最终让一份特殊的使命降临在他头上。热爱算术的他被赐予佩刀(武士的象征),接受命令前往日本各地进行“北极出地(即通过确认各地北极星的位置来计算此地纬度的研究)”。然而,在这个看似寻常的研究背后,却隐藏着改变他、甚至改变整个日本的伟大计划……
主角涩川从22岁开始“北极出地”到44岁成功“触碰到了天”(写就大和历),这二十二年中他遇到了无数的人。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脚踏实地的坚持着梦想。作为历史小说,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都有史实可考。作者冲方丁这种“不谈刀剑”的写法在日本历史小说中算是相当创新的。而他浪漫化的把情感要素以“匠人精神”的方式体现在每一个角色身上,不论是“围棋天才”本因坊道策还是“下马将军”酒井忠清,所有人都因对所爱之物,所信之念的执着而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历史人物,而成为我们了解和熟知的“人”。
《天地明察》前半段在描绘了江户时代的生活百态之余,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向我们展现了当时日本的政治样貌。对涩川至关重要的“历法”则在后半段中成为了人们掌握自己命运的“钥匙”。对有些人来说,日历似乎不是那么了不起的存在,但书中不仅从民生的角度,更从政府权威的确立等诸多方面诠释了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日本,拥有一部正确的历法是多么的重要。而不存在暧昧的“算术”则成了立于大地之上的涩川春海查明星辰之谜的坚实武器。这个他深爱的学科叫他体验挫折,感受情感,最终完成自我。
关于自我的明察
熊猫本人是一个对于数学很迟钝的人,甚至曾一度到厌恶的程度。对于这类学科,世上也存在很多诸如“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的讥讽之声。但有这样一番话点醒了曾经的我
“像数学这样的学问,不是用来谋取衣食的稻梁之谋,而是一种崇高的智慧,有一种本体上的价值”(出自《我的兄弟王小波》)
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也曾被“无用论”所蒙蔽而放弃了喜爱的事物?仅仅因为多数人觉得它“没有意义”,我们便选择了妥协或逃避。这是大多数人的做法,是很现实的做法,却说不上是一个正确的做法。涩川春海热爱算术,爱到痴狂。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下着一局又一局枯燥无味的棋。这不是和我们所厌恶的“机械式的工作”一样吗?可涩川总是挤出所有时间,去进行他的算术,从未停止。我想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吧!身而为人,我们需要生存,但活着的意义绝不止于此。我常说“没有梦想活着和咸鱼没有两样”,然而对很多人来说,活着已然令人疲累,哪里还有力气追求自己所爱的事物。
我也有些渐渐的迷茫了起来,是否我能坚持到现在仅仅因为幸运的生在了一个家庭才能如此“任性”?《天地明察》告诉我,不是的,人活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涩川春海是一位天才,不止是技艺上,而是作为人。但身为凡人的我,至今对自己一无所知。我能做到的只是不断的对自己所爱为何抱有好奇并坚持下去。
《天地明察》读后感(二):只要自信而执著地前行,阳光会毗邻美好的梦
《天地明察》是一本和电影联袂互动的书,是日本著名作家冲方丁的代表作。作品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江户时代的真实历史:出身棋士名门的涩川春海,从小热爱数学和天文。当时日本仍采用传统的中国历法,出现差错也不能改动,这常常已对生活尤其是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机缘巧合下,春海不甘坐享富贵,矢志创造一部全新的历法。他从一个莽撞的青年,逐渐成长为幕府首位负责历法的“天文方”,成为日本唯一可与德川家康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
小说《天地明察》是一部用生命织成的感天动地的小说,又是一部励志作品,咀嚼涩川春海的成长过程、所历坎坷和命运的悲欢离合,无不震撼感动,唏嘘不已。
小说《天地明察》选择的角度,是天文、立法以及数学甚至围棋。这使剧情本来显得一般的励志作品一下子提升了一个层次,还有书中独具的异域风情,加之取材的纪实性质,都使作品增加了可读性。
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是一个常讲常新的命题。在人生的路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清醒地把握住方向,有的时候,也迷茫,也徘徊,就需要不断地思索、修善、升腾。
人生需要励志,励志需要付出,付出需要执著。小说《天地明察》的主人公涩川春海从22岁开始追逐梦幻,走上天测的道路,直到45岁,天皇才承认并改历法。从22岁到45岁,近24年,近9000天,只为了一个梦想,只为了一个梦幻……“走过七月流火,走过数九寒天,走不出的是一种信仰,走不出的是一种永恒的誓言……”
其实,一个人,活在社会上,要有责任和担当。“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担当就是付出,就是履行“责任感”。一个人,无论个体有多么渺小,但他的行为只要和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他就是不自私的。只要和国家的荣辱联系起来,就是正能量的。
在中国,如此。在外国,也如此。在小说《天地明察》里,更是如此。
忽然想起了汪国真的诗歌《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青春要找到一种风采,无论黎明或是夜晚;生命要找到一种辉煌,无论瞬间还是永远,只为一个心愿,只为一个欣慰,只为一个奉献……”其实桎梏自己前行的,往往不是脚下的路,而是路上的脚和心情。别再焦虑,别再浮躁,别再质疑,别再迷惘,带上自己的理想,带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一起去升起明天的太阳,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前行。
《天地明察》读后感(三):天时地利人和
读《天地明察》,第一遍日文原版,古词晦涩,很吃力,并不觉得有友人推荐的好。第二遍,读了徐旻钰的译版,每天上班坐车去downtown的清晨,动情处,总是忍不住的为书里的情节眼泛泪光。真是一本好书啊!想写点东西记录心里的感动,却又无从下笔,怕写出来的东西凌乱,称不上书评。
也罢,就寥寥记下自己此刻所想吧。
那个幕府的时代,算术家,棋士,谋士,将军,家臣,神道家,庄严的一丝不苟又有着陈腐制度的京都和江户。春海,凭着自己对算数的兴趣,找到了开启天地的钥匙。在这条改历的路途上,他肩负着将军谋臣,家族,和一路考察的伙伴的希望,他花了二十三年,终于让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废弃了几百年象征天皇权威的旧历,实行了他们一行人所创的大和历。
日文词汇中,“明察”即我们答题时老师对正确答案的勾,正解。春海从对仅对算术答题的兴趣,到对北极星的天测,到制作地球仪,到对地球的地侧,最终他做到了天,地明察,成功改历。这改历的成功,正是在对决中,儒学提倡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春海由一个不经事的只对算术感兴趣的少年,成长为肩负着一代将军,死去同伴的希望的深谙儒学的棋士武士。
最先离开的是启蒙春海天测的同伴建部,他死在从极地测量回程的途中,临死他希望能抱着制作的圆球。接着是默默支持春海的第一任妻子,几代将军幕后的谋臣,交付改历重任给春海的正之,同伴伊藤,神道教老师暗齋,大老酒井。。。每个对春海改历事业都鞠躬尽瘁,春海的每一次对决的失败,所有在他背后的力量,都保持着“残心”的姿势,不肯放松,如同骄傲的武士,虽败犹荣。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痛彻心扉的失败中,春海得到了人心,此为人和。
另外不得不对作者称赞的是,对朱子学研究的深入,让作为中国人的我,很是惭愧。在故事幕府改历以后的时代里,春海所学的朱子学进而被统治阶级所使用,在日本达到鼎盛时期,朱子修身齐家的理论,与神道教相结合,开启了近代日本文化的“和”思想。
实在是很喜欢这个故事,特意找到以前在日本淘到的昭和初期的六株算板。希望我在自己兴趣的道路上,也如春海一样,成功与失败,在对决面前,都能有“残心”的姿势。Never Give Up!
佐藤芳子书
《天地明察》读后感(四):讲个有趣的故事
要讲一个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古代,横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代,故事里充满了只有了解特定时代、特定历史文化的人才看得懂的名词,故事里的人的名字有点长,官职更长。
更要命的是,这个故事讲的还是想想就要让人睡着的事情——数学计算。
要找到跨越时间、跨越文化,能让一无所知的现代人也引起共鸣的东西。
这样一来,就很讨巧地把冗长的故事拆分成了一个个的小试炼,如同把源氏公子的情史拆分成一个个美女,各有各的情致,各有各的男二号女二号来捣乱,于是才活色生香,不再无趣。
于是故事被梳理得很清楚:
一个热爱数学、但是无法堂堂正正以数学为业的人,到处找题目难题来解。如果解出正确答案,就得到“明察”二字,意思是“算对了”。
这样一来,对数学有兴趣的人自然移不开视线,跃跃欲试地跟着一起解题。
小学就熟悉的勾股定理,在这里以古文的方式呈现。原本无聊的数学题,一下子就有了意趣。
主人公很呆萌,身边慢慢聚集狂人天才、糙汉和刁蛮萝莉,组队打怪。
果然是一场好戏。
虽然看完了,也没记住到底看了什么。反正就是把题目做出来了,把历法改正确了。
《天地明察》读后感(五):地器天心,春海必至
想着这数日,每每打开书页,都会不由自主地被书中的世界吸引,看着故事接近胜利的终点,越来越多的不舍和敬意化作了无言的静默。
这是一段遥远而令人向往的时光,在书中遇见一个坚持真我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核心是曾经的安井算哲,而后选择了自己名字的涩川春海。
《天地明察》全文用一句话即可概括:讲述出身棋士名门的安井算哲在机缘之下,以涩川春海的身份经历二十余年创造了日本第一部历法,成为幕府首代“天文方”的故事。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带给我久违的感动。如同海边看似无规律的潮汐,其实是在天地的牵引下伺机而动。我的情绪也是受春海的一举一动牵动,进而被名为震撼的浪花层层拍打至心悦诚服。
作为一位在日本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天地人物”,但是对我而言,无论是安井算哲还是涩川春海,都只是一个陌生的少年,一名拥有天才却令人无比亲切的榜样。虽然小说的开篇他已经四十五岁,却一点不妨碍我跟随冲方丁的笔触见证春海人生中的数个重要时刻,看到他获得人生最可贵的幸福,心中满溢着祝福与喜悦。序章写得无比漂亮,充满镜头感,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春海无上的幸福,拉开了改历的大幕,以为是结局却在随后峰回路转,推向最终的高潮。
在找寻的路上,春海的迷茫是真实而叫人动容的,他听从内心的声音,没有失去真实的自我。身为棋士,却无法在围棋中获得安宁,反倒是在拨动算盘沉浸在算术中才能得到救赎,通过大段大段的文字可以感受到春海前期内心的挣扎。当在神社的绘马初遇“一瞥即解”的武士关孝和时,春海找到了一生的对手和终身的挚友,哪怕第一次见面经历数年姗姗来迟,所幸没有变成耗尽期待的终结,丝毫不妨碍两位天才为彼此真诚鼓掌,共同为改历,为完成各自的使命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而另一名天才,同为春海一生对手和友人的本因坊道策,同样以天龙降临的气势为春海旷日持久的对决提供了别样成长的土壤。
春海的生命可以看作一场“天地明察”的对决,同时是一段抵达春天海边的旅途。围棋、算术、天文是构成他人生的基石,饶是他对围棋怀抱一辈子不讨厌但感无趣的心情,但是在他的对决中,他本能地发挥了身为棋士的思维方式,让这场对决悬念迭生,宛如一盘与天地对阵的棋局,他的背后是全部的日本民众,而他从年少莽撞忐忑的少年,在漫长的对局中沉淀蜕变。从接过大名手中的棋子,到自己找寻需要的棋,一手超越一手的精妙,最后为大和历摆出“天、地、人,和”的棋谱。凭着天性中的坦率与对天地定石的坚定探寻,他赢得了赌上一生的对决,找到了只属于他的幸福。这时我正听五月天的歌,歌词与春海的心愿惊人的吻合:
“想要征服的世界,始终都没有改变
那地上无声蒸发我泪
黑暗中期待光线,生命有一种绝对
等待我,请等待我
直到约定融化成笑颜”
是的,笑颜代表幸福,而幸福的笑颜却不只属于自己一个人。因为幸福是没有办法靠一己之力可以获得的,春海的幸福也不例外。在抵达属于他的人生海岸的路上,他得到了众人的协助,可是一切都源于他在最初选择走出上天已安排完美的位置,听从心灵的指引,登上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亲手完成了世上只有他能做到的事情:
以地器,凭天心,春天的海边,必至!
补:
《天地明察》里透过对诸多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出江户走向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的风貌。明知其中混合着演绎,但却对酒井忠清、建部昌明、伊藤重孝、安藤有益、保科正之、水户光国、山崎暗斋等人物的再现由衷地认可,情愿相信历史上的他们就是这样有血有肉有性情地存在过:喜欢用独有的轻描淡写口吻说出改变春海人生的那句“你想要一场不会无趣的对决吗?”的酒井,喜欢说着“努力吧,努力吧”和“交给你了喔。”鼓励春海的建部和伊藤,喜欢为春海调整好刀与腰带位置而说“我不知道您在说什么”的安藤。喜欢创造“会津无饥民”的传奇土津公正之,特别喜欢粗鲁好奇心强烈的水户,这位大名对春海说的大部分话语都融合着称赞和不甘,如“狂妄的家伙。你就重重地在历史上留名吧。水户会支援你的。”“你真的做出来了。星星狂。我拿去献给将军。”是个光明磊落的真武士,同时一句“对水户而言,天皇是最重要的。”也顷刻间将威严霸气外露,表达出家族立场。还有也喜欢拿着春海误问等待数载的阿延,她与春海相识于初相携至终的轨迹亦叫人羡慕。
补充说明:(摘自百度百科)
《天地明察》是日本著名作家冲方丁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以绝对优势获日本书店大奖第1名,并包揽诸多奖项:第31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第4届大学读书人大奖、入围第143届直木奖、《达文西》年度小说第2名。日本历史上可以说有两个人被后人尊为“天地人物”,一个是凭武功谋略统一日本的德川家康,另一个就是因创造日本第一部历法而成为农事之神的涩川春海。对于主人公涩川春海,冲方丁表示:“涩川春海是个在挫折中抓住幸福的人。他不怨恨别人,直率地接受别人的帮助与想法,忠于自己的幸福。”因《入殓师》而享誉世界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导演泷田洋二郎于2012年将《天地明察》搬上荧幕。这是泷田导演在获奖后的首部作品,引起多方关注,具有重要意义。
.S感兴趣的豆友可以去观影。不过听了久石让作的配乐,觉得比起之前的同样改编自小说的《恶人》有颇大距离,加之对导演和选角无甚爱,决定只看小说就够了。
《天地明察》读后感(六):作者的人生楷模,我的理想男神
如果是资深的言情阅读者,是不是任何类型的书到了她的手上,都会成为言情小说?这是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不得不问自己的问题。
分明是一个作为天才围棋手的儿子出生的涩川春海饱含雄心壮志花费一生心血于事业的奋斗史,且在奋斗的过程中运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棋手的智慧,一步一步设下坚实的“局面”迫使当时的德川幕府认同新历,借此成为了幕府时代历史上第一个天文官的历史正剧,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被我看成了一部言情剧呢。
主要比起对我而言极其陌生的围棋,算术还有天地义理等主人公春海一生的两段感情史更让人羡慕。
春海钦慕武家女儿阿延,只是当时自己并没察觉,出走极地途中明白,但极地出走费时四百多天,当春海回到江户时心爱之人已嫁做他人妇。迫于政治环境,在义兄的建议及谋划下,他娶了阿琴。那时候谈亲事首重门当户对,家中安康,女方的容貌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第一见到阿琴便在洞房花烛夜,这和我们中国古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倒是极为相似的。阿琴一直心存畏惧,让人的感觉有些紧张,但是婚礼结束一个多月后才开始露出柔软的微笑,之后开始频繁的展开笑颜,阿琴在春海婚后第一次离家时看着他的背影说“阿琴真的很幸福。”其实并非因为爱情而结合,但是妻子阿琴一直觉得很幸福,因身体孱弱临死之前阿琴对春海至死为她所祈的愿、送她的礼物、信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务一一道谢,说出她的喜悦。“阿琴真的很幸福。”她一直重复这一句话,一直到临死前,她也是在留下这句话和虚弱的微笑后才闭上双眼。
也许,谈到这里,大家会明白我为什么会把一部奋斗史或者说一部正剧历史读成了一部言情小说。
妻子死后多年,他居然有幸与初恋情人阿延结为连理。不能不说上天对他极其厚待。
春海二十八岁娶了十九岁的阿琴,三十三岁他失去了阿琴,三十八岁那年娶了阿延。他在新婚之夜拜托阿延一件事,“不要比我先死。”阿延没有答应这样的荒唐决定,因为人的寿命又怎么会由自己决定呢?
他们一生拥有一子二女,儿子在年仅三十二岁猝死,两个女儿各有良缘。春海和后妻阿延在同一天过世。被留下的家人说,他们到死都是恩爱的夫妻。家人们并没有把此事当做不幸,反而把它说成是一个应该庆贺的结局。
百度搜寻资料是发现该小说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且有漫画版,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获有极高的赞誉。
对于主人公涩川春海,作者冲方丁表示:“涩川春海是个在挫折中抓住幸福的人。他不怨恨别人,直率地接受别人的帮助与想法,忠于自己的幸福。他是我人生的楷模。”其实,主人公不仅是作者的人生楷模,也是我的理想男神。
《天地明察》读后感(七):明察天地,明察我心
涩川春海,一个被赋予重大使命的年轻人,在整整二十二年中,经历种种挫折磨难,为国家制定出准确无误的大和历。在漫长的制定历法过程中,围在春海身边的师长和朋友,像一颗颗星辰,把自己的光芒无私地聚到春海身上,让他如太阳,发光发亮,最终抵达成功。
历是天地间从政者、人与人之间欲在暗默间立下的约定。而春海耗时二十二年制定出大和历,则是用生命来奔赴一场他和众多师友许下的约定。支撑春海一直走下去的,更多的并不是所谓的民族大义,而是身边师友的期待、嘱托和帮助。如孤独的数学天才关孝和,将毕生的研究成果给了春海,却不求扬名于世。这种将自己的一生完全托付于他人的无私和信任,也是书中多次打动我的地方。
这个故事框架听起来颇像《西游记》,但不同的是,《天地明察》中的“取经人”都是普通人,尽管有出众的天赋,但依旧会陷入自我怀疑之境。得知建部大人去世的消息后,悲伤不能自抑的春海对伊藤说:“正如您所见,我的技巧尚未纯熟。可是,可是,我一定会让您看见我的努力。我会努力,有一天一定要,一定要亲手解开上天的所有谜团,并将这份学问发扬光大,让它来证明我对建部大人和伊藤大人的感谢。” 所以也可以说,冲方丁写的不仅仅是涩川春海一人,而是一群有着明察天地之热望的人,他们共同的悲喜,共同的命运。
冲方丁将主人公春海塑造得非常成功。他并不是那种司空见惯的单一型天才,而是一个将暧昧的立场当做自由来享受的,心性高度成熟的复杂性天才。尽管很多时候他看起来呆呆傻傻的,看到关孝和的演算手稿激动得几乎陷入迷狂;发现自己出的题竟是无解之题时,羞愧难当,乃至拔出刀来要在雪地上切腹。然而,对读者构成更大吸引力的则是他身上自由浪漫的一面。
他最初以围棋闻名,却早已厌倦了围棋,因为在其看来那是无聊的胜负,而他一心想要的是一场“不无聊的胜负”。他的骨子里是不羁的,不屈服于现实,“出生在这个世上后,他觉得自己似乎一直在进行同一场对决。” 而他也真的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对决。他说他要努力将存于某处的真正的自己,呈现在这个世界上。或许,明察天地也是明察自我,明察内心。
书中多次写到春海的自我质疑,他的绝望,他的迷惘,他的悲伤,而这些,和他那年复一年的努力一般,深深地打动着我们。那些如亡骸般的日子,那些耗尽精力和耐性的日子,那些充满梦幻音色的日子,牢牢凝聚在一起,最终化作书本开头的第一句话:“这是幸福。”
而春海对天文的探索,是出于对真识的追求,更是源自对自由的热爱,对自我的超越。因为他最想要的,依然只是触摸那位于遥远彼岸的,只属于自己的春天的海边。
《天地明察》读后感(八):用一輩子的時間完成一件事
主人公澀川春海直到四十五歲,才使得天皇改曆法。他從二十二歲開始踏上天測的道路,歷時二十三年。在這條路上,他一次次地被委以重任,懵懂的少年一次次接受前人的寄望與成果。自我懷疑,被人懷疑,他都堅持走下去。
哪怕是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等待幕府接受自己的成果,我都將甘之如飴。改歷的道路艱難而曲折,我都將堅定自己的信念。
最初,年少的春海到江戶,只是想看繪馬,就是解析幾何。日本引進和吸收了大量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數學,天文學,側地,黃曆,程朱理學等等。跟春海懷抱同樣理想的之士,乃是沿用了八百多年的宣明歷有誤,誤農時。作為民間學者,如果想要發動一場自下而上的改革,就必須拿出讓幕府信服的證據。
在江戶春海鑽研繪馬,他遇到了陪著他走到人生盡頭的阿延。埋頭專注于解題,留著可笑的少年頭,口齒笨拙,渾身上下沒有任何發光的特質,卻是個厲害的棋手。春海的父親是享譽盛名的棋手,他完全可以稱自己是“安井算哲二世”,但他沒有。他有很強的鍥而不捨的精神。關孝和“一瞥即解”繪馬,讓春海既羡慕又恨,恨關超越自己一大截,卻是與自己同齡。關孝和卻是促成春海事業的關鍵人物之一。
與春海一同去天測的大名,大多先于春海而去。他們窮一生之力也沒能見證改歷,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不占。能夠擔當並且承擔正確的曆法的改革,同時改歷並需讓高層和百姓信服,需要天時:宣明歷有誤,需要地利:百姓誤了農時,需要人和:百姓支持。春海佔據了這三樣。
小說的語言讀來樸實無華,多次埋下伏筆,多次湧動出改變的高潮,但都沒有直接揭示,暗藏著故事的發展會如主人公的一生,見到每個對自己的人生有影響的人,一次次推動改歷的決心,但離時機成熟尚早。
第一章結尾,酒井得到春海想要一場不會無趣的對決的肯定答復后,他沉默,“酒井的沉默竟然暗藏著要賭上澀川春海一生的對決”。到了第二章,春海使出渾身解數給關孝和出題,他積累的數理知識為日後的測算打下了基礎。這一章結尾處暗示,“二十二歲的春海并不知道,一場遠遠淩駕與此之上的巨大對決正等待著他。”他即將出發北極進行天測。到了第三章,第一次被問說“今天其實是後天”的話,是因為宣明歷有誤。“春海完全沒想到這個問題不久后會成為阻擋自己去路的終極難題,并創造出讓他必須投入一生的對決。”他也立下了自己要接受挑戰,投入的到真正的鑽研中。
圍繞在春海人生的大名中,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保科正之。他在春海的人生中只出現了一場下圍棋的時間,但他的話卻是最振聾發聵的。保科正之拿出孫子兵法,否定豐臣秀吉的持久戰,無法實現戰爭的結束。接著他拋出天下太平之後,主君少了褒賞,民眾少了生意,眾人就會把兵士丟到國外。國內武力橫行,糧食將被掏空。大量收集黃金致使奢侈和冗費。鼓勵朱子學使得民眾不敢以下克上。保科正之希望推行以文治國,他希望有正確的曆法指導民眾。心懷百姓深諳民貴君輕的思想的保科正之,一步步把心聲向春海透露,“安井算哲啊,余要你以天為對手,全心全意一決勝負”。
堅定了信念,走下去吧。
《天地明察》读后感(九):执着耐心赢得幸福的凡人
日本书店大奖的评选,有时在表面上真的很出人意料。题材看似晦涩无趣的《天地明察》和《编舟》,都能成为书店店员心目中的至高杰作,登上畅销榜单。但是一旦读了便知,这样的选择毫无问题,或者说得更正面一些,是准确无误。
《天地明察》选择的角度,实在是冷门中的冷门。天文、历法、数学、围棋,哪一个看起来都不是能博得大众眼球的桥段。可是冲方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有了别样的反应。
《天地明察》讲述的,是老生常谈的梦想二字。所谓励志小说,大多即是如此。但《天地明察》用天文、用数学励你的志,水平就不一般了。
生于围棋名门的涩川春海,生来就注定要继承家业,只要没有战争动乱,就可以度过安逸富裕的一生。但春海对这样的道路敬而远之,他不是不喜欢围棋,只是有别的东西更吸引他,那就是数学。对数学的热爱与才能让他获得了难得一遇的机会,踏上了“北极出地”之旅,即到日本各地进行天测。自此,天文这一要素在小说中登场。也许电影中夸张滑稽的步测场景更能体现出这场长途天测最单纯有趣的一面,脱离了江户城内纠葛的春海,开始跟着两位孩童般的长辈享受起数学和天文的乐趣,从而找到了为之倾尽一生的事业——历法。
简单来说,《天地明察》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春海善良、直率,年轻时行事毛糙,一遇到喜欢的事物就激动得难以自控,常常不分场合。但他内心十分懂得礼数,真诚勤奋,运气颇佳,一路上遇到无数贵人相助,终成大业。
春海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人物,功绩卓著,冲方丁并未在这方面有所夸张,春海一生中的师长亲友也都确有其人。当然,这些人物的相关描写究竟与真实有多少距离,既是冲方丁自己的想象,也需要靠每一个读者去揣测。不过这并不会成为阅读的障碍。历史类的小说本就如此,人物不能改变,但情感可以动人。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天地明察》的故事过于天真。春海的一举一动都与幕府和朝廷的政治较量密切相关,怎么可能让他那么轻易获得事业与情感的全部幸福?但冲方丁就是选择了这样的角度。《天地明察》要强调的不是如何突破环境的艰难,而是如何突破个人的障碍。
正因为这点,才让人特别喜欢。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义务责任和个人选择是相互矛盾的,甚至是人生最大的矛盾。对春海来说,原本也是如此,可是他没有向矛盾妥协。这一点不是冲方丁的描写,而是春海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选择。看看百科条目中对他的介绍,就会一清二楚。他深知自己肩负安井家的围棋荣誉,按时完成所有的对弈,并不逃避例行公务。同时,他抓住一切空隙时间研究数学,用最纯粹的热情投入他热爱的观星事业。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他获得了与幕府上层密切往来的机会,而正是他督促自己完成的这些义务,为他打开了通往梦想的大门,最终让他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
为了获得选择的权利,就必须面对眼前的责任。这不是痛苦。只要这责任本身不是坏事,就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可以选择的一天。
在《天地明察》中,冲方丁讲述的无非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触碰到天的那一刻,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正是因为春海的不逃避。春海没有选择直接反抗,而是柔性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不是抛弃一切遍体鳞伤的英雄,而是执着耐心赢得幸福的凡人。
尤其喜欢北极出地的整个过程,没有那些情绪激昂、踏实稳重的步伐,没有那些天真浪漫、一丝不苟的伙伴,就没有春海后来慢慢放晴的命运。但其实也可以说,如果春海不是这样的人,那么无论有多少真诚和坚韧,都不会带来可以选择的人生。
《天地明察》读后感(十):《天地明察》(冲方丁)
“你想要一场不无聊的对决吗?” 有阵子没看小说了,这次选了这本。算是本时代小说,或者说历史小说,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生平进行加工撰写。 题材本身其实比较枯燥,围棋、算数和天文学,随便哪个都是让人容易昏昏欲睡的元素,最后写出来结果虽然说不上非常完美,倒也值得一读。看的时候很容易想起另一部题材相似的作品,三浦紫苑的《编舟记》,同样都是讲述主人公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浩如烟海的伟大事业中的故事。比之那本,《天地明察》在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上耗费了更多笔墨,会显得细碎,但优势之处是占比上控制得较为合理,并不会有过于意识流的感觉。 除主人公涩川春海外,冲方还扶植了两位同样占比较重的人物,同时也是两位在各自领域窥知天命的领军人——本因坊道策和关孝和。无论是在围棋领域还是算数领域,春海能遇上这两个人都是极其幸运的,而对于难以被普通人所理解的天才二人,春海的存在也是一种慰藉。道策当年那句“我恨那颗星星”和关孝和在看见春海留下的无解题时露出的微笑,大概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相同的意味。 经由三位角色,小说得以将三种不同题材穿插起来,同时也融入许多别的人物。就像作者自己所写,“在面对死亡时,他们可以回头相互确认彼此一起走来的路程,能有这种人陪伴,才是真的幸福。”应该说对于在这条通向天地明察之路上的所有人来说,能彼此相伴本身就是最好的报答。能跟志向相投的伙伴一起,为心系的事业奋斗终身,人生足矣。 最后一点是,这本在塑造女性角色和感情线上弱了些。阿延作为武家之女直率的性格原本是给人印象很深的一个点,但最后读完的感觉总有点不上不下,春海的第一任妻子阿琴更是完全没有存在感,如果能再适当进行修饰大概会更好一些。 “这些星星可是被称作让人困惑的星星啊。这不过是因为人误测了天,以错误的方式理解天的道理。只要能正确认清目标,理解天的道理,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这就是天地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