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催眠师2》是一本由周浩晖著作,海峡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邪恶催眠师2》读后感(一):《邪恶催眠师》带来的七段文字
壹
夜渐渐深了。电台里你喜欢的那个声音已经跟你道了晚安。你关上电脑,锁好办公室,回到宿舍,打开电视,在各个频道热热闹闹的节目中享受你自己的孤独。
人渐渐静了。你关上电视,钻进被窝,翻开枕边一本已经放了很久都没读完的书,继续享受更加静默的时光。睡意在跟你捉迷藏。你觉得看到它的影子了,悄悄合上书,轻轻闭上眼的瞬间,睡意嗖的一下又跑远了。
你仍然闭着眼睛。倾听夜的声音。
你听到暖瓶里的水蒸气顶着瓶盖吐泡泡的声音,忍了又忍,想了又想,猜了又猜。甚至,你以为,暖瓶和瓶盖也像冬日里取暖的刺猬,远了怕冷,近了怕扎。于是,你一次次爬起来帮瓶盖和水瓶琢磨它们最适合的距离。
你听到老鼠跑来跑去的声音。同样昼伏夜出的作息规律让你无法容忍它的存在。你一次次找到它,它安静的看着你,然后在你想出下一步动作之前快速离开你的房屋。同事帮你找来老鼠夹。它趁你白天上班大摇大摆去把夹子上的肉吃掉饭吃掉自己却安然无事。然后,你们仿佛达成了平安相处的共识,你给它提供食物,它保持安静。后来,它又一次闹得厉害,自投罗网跑进一个手提袋。你提着手提袋找到同事,请同事帮你执行它的死刑。你以为这便是结束。
第二天,你带着如释重负又愧疚不安的心情通知了同事们它的死讯。晚上,你又听到老鼠跑来跑去的声音。你以为是幻觉。你担心是它的父母来找你报仇。你又爬起来寻觅。你又看到一只差不多大小的老鼠,它安静的看着你,然后在你想出下一步动作之前快速离开你的房屋。你差点晕倒。询问同事是否头一天将老鼠无罪释放。无论怎样,问题仍没有解决。好心的同事又帮你找来毒药,拌在葵花籽中,洒落在宿舍的各个角落。
是夜,你如愿听到它嗑瓜子的声音。你又不忍心,想提醒它瓜子有毒。爬起来,目送它离开。门底下沾上三层双面胶。老鼠再不能不请自来。
你回到被窝。继续倾听夜的声音。
那么静。你甚至听到,时光老人轻巧挪移的脚步声。沙沙响,嗡嗡响。你不敢去看时间。只是,你暗暗猜想,家乡的窗外,该已慢慢亮了起来。
一夜一夜,周而复始。于是,你开始着急,埋怨周公这么多年对你的冷落。你想,如果,有个催眠师在身边该多好。哪怕,是邪恶催眠师。
贰
看见和心理和催眠有关的书,便想纳为己有。缘分那么多,一次次遇见。缘分那么少,一次次错过。感谢读客图书的各种赠书活动,《邪恶催眠师》终于乖乖跟我回家。
书带回来几天,拆开包装在床头放了几天,不敢开始阅读。仿佛回到从未爱过的旧时光,忐忑着不敢开始一段情。
朋友发了一条微博:赖床,是对周末最起码的尊重。而在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熬夜,许是对周末最起码的尊重。所以,某个周末,午夜过后,忽略掉对封面的恐惧,我终于翻开书的第一页,想着只是读上那么一段,想着可以一晚一晚赴它的约会。却不料,读到了开始,便急切的要知道结局。一页一页读下去,直到,一段故事的结束,直到,天又渐亮。
合上书,关上灯,盖上被,闭上眼。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些害怕。虽然,我无法说清,到底是什么,让我害怕。
这该不是一本恐怖小说。几个催眠师虽有些邪恶,但并不算恶毒,甚至,那几个看上去不够善良的催眠师也有很多让人可怜的地方。原谅我,就像没有原则一般,对所谓邪恶催眠师有心疼有同情,竟没有多少仇恨。
可是,藏起书,闭着眼,在我一向沉迷的黑暗中,我还是,有些怕。
叁
你自小生物钟便跟众人不一样。越夜越清醒,天一亮便觉得睁不开眼睛。小学早自习常常迟到,可每次考试你照样拿学区第一名,初中时纪律严明你不得不早起学习成绩反下滑甚至连重点高中都没考上。终于混进大学后,上午四节课你几乎没有出现过,临考试前熬两个通宵奖学金便顺利拿到手。
有一次,不小心听到苏打绿的《无眠》,整夜翻来覆去得听。直到,你相信,在看不见的地方,有很多人跟你一样,“每根头发都失眠”。
而其实,你从不觉得自己是失眠。如同,暗恋的那个男子有了与你无关的幸福,那并不叫失恋。暗恋,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本就无需第二个人知道。两情相悦,才有失恋的资格。而周公,仿佛素来跟你交情清淡。你只是在很深的夜仍然让自己醒着,你只是,无眠。
有一次,不是生物钟的问题,凌晨三点四点五点过后,你仍毫无睡意,你知道那次真的叫做失眠。你恨不得群发邮件,告诉全世界你华丽丽的失眠了。有小伙伴告诉你,失眠是拉长了你的人生。于是,顿觉释然。
有没有人相信,你爱极了一个人的生活。你更愿意,夜夜夜夜,有书为伴。
肆
周浩晖的书以前从未接触,如果不是对催眠二字近乎病态的迷恋,也许便与他的字永远没有交集。写字的人那么多,写出的字那么多,想写的字那么多,而自己的时间,又那么少。更多的书,这一辈子,终究,连相遇的机会都没有。
瞧,我又开始铺垫又铺垫,直到自己都忘记,也许原本,我只是想说一句,周浩晖,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我喜欢他讲的故事。
《邪恶催眠师》有一个很诱人很抓人的开头。第一个案件,啃脸僵尸案。危言耸听。骇人听闻。语不惊人死不休。我甚至都以为我是打开了一本热烈却又寡淡的科幻小说。
可是,不是科幻,是活生生的现实,热腾腾的生活。早市,电影院,福利彩票,怕老的妻子,闹离婚的家庭……小说描述的一切离我们那么近,我们更容易被吸引被带入。
或者,就是带入。
周浩晖带我走入一个迷宫。他设计好种种标志留下了种种印记,仿佛要一路引领我走出去。我一次次看到光亮,以为那便是出口,转过去,却又是黑暗。他让我们产生种种疑问提出种种设想,好像我就在他身边与他同行不断商讨。我一次次以为自己猜到答案,继续走,却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我慌乱又急切了。
伍
你开始慌乱又急切,当你一夜一夜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
你已年岁渐长,听到的早睡早起的忠告越来越多,白天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你渐渐羡慕正常人的生活。可是,生物钟已经那样运行二十多年,如何早一点进入睡眠,已经成为你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
有一次,偶遇一心理医生,据说擅长催眠。你立刻两眼放光。恨不得不管不顾不识好歹不知死活的扑上去让他教你如何与周公达成和解。也许,那是所谓的钟情幻想。也许,你吓着他了。
幸好,那不是邪恶催眠师,否则,你一定心甘情愿任他摆布。
陆
絮絮叨叨叙说因一本书引发的种种思绪时,我一直在听莫文蔚的《电台情歌》。只是因为那句歌词:我们一直忘了要搭一座挢,到对方的心底瞧一瞧。如果,每个人都愿意用爱搭一座桥,到对方心底瞧一瞧,这个世界,会不会更加美好。
据说,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叫《心穴》。据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穴。据说,有的催眠师会帮你的心穴搭上一座桥,让你遗忘一时或一世。有的催眠师会放上一堆炸药,让它毁灭,或者重生。我不知道自己的心穴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如果知道我的心穴,我会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或者,讳疾忌医,将心穴深深隐藏。
据说,催眠术早被用于各行各业,除了我崇拜仰慕的心理医生用来治病救人,广告商用来贩卖商品,受众不知不觉原来被催眠,江湖术士用来坑蒙拐骗,有了愿意被催眠的人们,那么多大师才有市场。经常看见某大妈被骗光家产的新闻,或者也有邪恶催眠师的功劳。
据说,意志薄弱的人、欲望强烈的人、过度防范的人,都极易被催眠术操控。催眠师找准了催眠对象的心理弱点,利用人的恐惧、贪念、防备,潜入对方的精神世界,进而操控他们。我又头涔涔了。我是忽而意志薄弱忽而过度防范的人,我是很容易相信的人,我是有很多心理弱点的人,我是,我是,日日夜夜对催眠师朝思暮想的人。
冷汗阵阵。看完《邪恶催眠师》,突然觉得,自己对催眠师的感情,也许,不过是叶公好龙罢了。
柒
夜又深了。电台里你喜欢的那个声音已经跟你道了晚安。你本该关上电脑,锁好办公室,回到宿舍,打开电视,在各个频道热热闹闹的节目中享受你的孤独。
而此刻,你却依然精神抖擞,敲打着一堆杂乱的文字,诉说你对催眠师和《邪恶催眠师》的种种思绪和心绪。
而你觉得,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
关于,醒着。
2014年1月于新疆木垒
《邪恶催眠师2》读后感(二):邪恶催眠师2
初读周浩晖从《邪恶催眠师》开始。
《邪恶催眠师2》以模仿七宗罪杀人为主线,七个人先后因自己的欲望被杀。暗线在七个人的相继死亡中浮出水面,就是货车司机涂连生被逼给狗下跪,不堪受辱后自杀。当主暗线交织在一起时,两条线的交点便是真凶,也就是萧席枫,有动机—与涂自小好友,有能力—会催眠,如果此时结尾,萧作为真凶,自愿伏法,也顺理成章。但在结尾,笔锋一转,一个始终未出现的幕后人物涂小猫横空出世,过于突兀(也许前面埋有伏笔,看时不注意),这可以解释以前被操纵的凶手为何每次出现时都背着登山包(以前只是以为是假扮快递员的伪装),对门的妇女出门为何推着婴儿车。本书环环相扣,情节紧张,不错的一本书。
《邪恶催眠师2》读后感(三):愿所有善良的人安好
凌晨三点看完本书,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一个打扮整洁得体的小女孩独自站在街头,她实在太可爱了,时不时会有人过来关注和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
镜头切换。这次是一个衣着破烂浑身脏兮兮的小女孩,同样也是站在街头。没有人愿意接近她,大家看到她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实际上,这两个小女孩是同一个人。视频里小女孩伤心的哭了,她不知道为什么换了一身打扮人们的态度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谁能告诉她为什么?
我们都以为自己礼貌善良,对老幼病残都能够一视同仁。但实际上,我们潜意识里都喜欢高富帅和白富美,都厌恶矮矬穷和土肥圆。有些人即使温柔善良,这个世界依然会抛弃他们。我们口口声声说,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在于他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他的社会地位,更不是他的外貌。然而真正言行如一的人又有几个?在有些自诩高贵的人的心中,甚至人不如狗。
但是,不管再卑微、再弱小的人,他都会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尊严,当这些宝贵的东西被肆意践踏的时候,他终有一天也要发出愤怒的呐喊,而整个世界都会在这样的喊声中颤抖。你听到过这样的呐喊吗?
愿所有善良的人安好。
《邪恶催眠师2》读后感(四):大概可以算是背景设定的推理小说吧
周浩晖写催眠,用催眠手法写推理,就像一个大街边的算命师傅说要用科学实验辟邪卜算一样怪异。但同样,如果一个街头算命的说他说的是有科学依据的,大多人还是能猜到是骗子的,就算是科学,也能整出一套骗钱的说法来,既然周浩晖写催眠,那必然还是推理为主的,只不过有些神神叨叨的。
如果像是科幻小说一样,有着明晰的背景设定,所有的逻辑推理是依据于此的,那么推理破案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可是微妙的是,一来《邪恶催眠师》并没有把背景比较清楚完备的交代,而是在案件发生之后,一一由主角解释,二来,作者给读者的影响,包括主角罗飞,都是认真严肃的形象,说起抽象的催眠,不免有些怪异。尤其是第一本中,什么都往催眠上说,极度生硬。第二部还算少了些,更多的线索不再纠结在催眠上。
在最后的时候,横插一脚的凶手,深深地被坑了的感觉,自然也不是说不能自圆其说,只是在神神叨叨了一整本之后,再来一个常见于日本推理的怪人存在,顿时方寸大乱。
同时,这本书的社会事件的影射和讨论,比第一本有过之而不及,背景设定本来就需要篇幅和时间给读者理解,同时还有社会问题要思考,比起《死亡通知单》,这本融合的不算好。
《邪恶催眠师2》读后感(五):邪恶催眠师1、2一起比较
综合来看两部《邪恶催眠师》,第二部阅读体验上好于第一部。主要表现在:故事的走向是叙事的重点,七宗欲的设计和谜底的逐步揭开很有可读性;女性角色的少,算是周浩晖的扬长避短吧;结尾的反转关于对恶徒私刑的思考,这种惩罚恶徒的母题在《死亡通知单》系列中有极其重要的存在,此外对于当下的某国社会确实也很能激发每个人内心的正义感。
相较之下,第一部便逊色不少。其一,第一部对于催眠师培养和催眠术的应用过于夸张的表现,以及为此耗费了太多的笔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该以案件走向为核心的叙事,不过也正是有了第一部的铺垫,读者在阅读第二部时对于催眠术有了足够的认识(在小说描绘的世界中)节省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催眠。其二,则是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上,第一部几个女性角色的刻画太单调统一乏味了,长发大眼美女,这。。。。我几次想到的是《聊斋志异》中那些女鬼,而夏梦瑶的善良的描写给我的感觉特别的怪异,阅读体验很不好。在第二部中,第一位受害人同样也是长发美女,性格上的描写不够突出,后面没有记得住的女性角色了。
我是因为《死亡通知单》认识周浩晖的,毫无疑问那是巅峰之作,他对于犯罪动机在“惩治恶徒”的探索我觉得很不错了,不知道以后是继续以此为主继续描写罗飞的正义思辨之旅,还是调整方向重新出发。
======第一部============
第一部,情节还蛮复杂的,三方势力的斗争结果是渔翁得利。不得不说,周浩晖在情节设置上做的确实很出彩,三番五次的事件反转吊足了胃口,解释的也还行。——但是,这种解释在故事中所存在的根源——催眠,在本书中被夸大的有点过分了。
我本人是认可催眠的作用的,但是本书中催眠两方面的表述实在是难以令我信服。一是催眠功效:让人自杀,闹市中给人下心锚让人自杀,十几分钟看透了人最隐私的秘密(罗飞被催眠),催眠反催眠……拜托,哥哥,心理医生都可以滚蛋了。而是催眠师的培养,这方面不是很懂,但是夏梦瑶的成长也太迅速了吧,乱七八糟的机构整整,受高人指点一二都可以反催眠了?可以闹市催眠了?这。。。。。人长得漂亮,也不能这么用啊。
另外就是,女性角色的描写,太单调统一了。当然这也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通病,基本上都是花瓶,很漂亮,很多人喜欢她们,然而她们中了邪似的喜欢书里男主们。《聊斋志异》的精神源远流长啊。
=======第二部========
第二部比第一部好一些,胜在两点:一、是案件的发展,对于七宗罪改写相当到位此外催眠的描写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二、结尾的逆转确实有点让人蛮不是滋味的,虽然犯罪动机还是关于对“恶徒”的私刑,但至少本书罗飞的态度让我想起了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波洛。另外很赞的地方在于将七宗罪的“罪”很实际的改成了“欲”很符合当下某国的风气啊。不过Eumenides怎么出现了呐。
《邪恶催眠师2》读后感(六):七宗欲望,七种死法
每次听到"狗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怎么能这样对待好朋友呢?"这种虚伪的话,我都感到特别滑稽,想到了之前网络争论很大的:玉林狗肉节。"不能吃狗肉,不是还有猪肉羊肉牛肉可以吃嘛"听到这些话从那些自诩有爱心人士的口中说出,就觉得特别讽刺。狗是人类的朋友,那人类怎么来区分朋友和敌人呢?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就是好朋友,没有利用价值的就是敌人。一切只不过是从人类自身的利益出发,说白了就是一种自私的占有。
第二部由一次众多自诩爱狗人士栏下一车将被卖的狗展开,引出了七宗欲望,导致七种死亡。被卑微丑陋,社会最底层的涂连生和他同样的丑陋的卑微的患有早衰症的孩子涂小猫所感触,在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们眼中,他们却不如狗,但涂连生却是了不起的人,他那么宽厚善良,虽热遭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对待,但他却从未心生怨恨,从这一点来看,他是最了不起的人。最终"人不如狗",却也是导致涂连生自杀的心理根源。也是涂小猫杀人的开始,结尾第一次看到一直坚持法律原则的罗飞最终还是被情感战胜,的确,站在涂小猫的面前,我们根本没资格问他有什么资格杀死那么多人,有什么资格来审判这个世界,因为并不是他背叛了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抛弃了他。
《邪恶催眠师2》读后感(七):为什么站街的是高级动物
催眠师2精彩的读罢了怎么也不想放下,这大概是一本好书的魔力吧。 一开始死亡的主人公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关系,抽丝剥茧比连环追凶更让人玩味的是背后杀机的心理。 七个在不同宗罪里死去的人,死于欲望,死于偏执,死于自己坚信的神。 作者的精妙之处在于他把每个人物都写的很丰满,善的反面不一定是恶,于是行凶的人看起来也十分值得被原谅。卷入谋杀案的死者都在为之前自己犯下的过错买单。贩狗事件中,渔翁得利的是带头声张正义的狗粮店老板,通过炒作的方式让自己的小店火起来。相关者却毫不知情。裹挟在这个事件里最深的受害者,除了后来鲜有问津的二百多条流浪狗,就是那个被逼着给死狗下跪的司机。这个生下来就因为丑陋而被世界一直残酷对待的人,始终选择以原谅的方式。但这件事带来的伤痛,他是无力的,苍茫的。当他结束自己的生命后,他收养的小儿子在幕后策划了这场复仇连环杀人记。其实如果在此之前他能多得到些阳光,正义得以声张,是不是罪恶就不会萌芽。 整个案件没有血腥的杀人手法,只是看似淡淡的攻破心理防线。一切就和幕后人策划的那样,本该死去的再怎么躲依然逃不过。毕竟欲望,它能让人生,也能让人灭。当你知道那个人最大的软肋,也就握紧了他的死穴。 虽然故事没有赤裸裸的死亡描述,恐怖的效果却一点没少。那个前面义无反顾救爱犬让自己陷入绝境的人,却因为狗狗和它五天没吃饭,怕狗吃了自己,先动手的吃了这个曾经拿生命保护的狗;为了升官不惜吃了狗屎救人,得势起来面目可憎反杀警察最终被处决的人……细品起来就觉得无限大的扭曲和恐怖。 但我们一样能读到细碎的温暖和美好,为了怕凶手杀害罗飞,舍身用肋骨夹断刀片的警察小刘;悉心照顾抱养孩子的涂连生;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时始终奔走在一线的罗飞……我们慢慢认识故事中人,读懂他们的死亡、爱憎、痛苦、别离,也读懂了自己的挣扎无奈得意伤感。 就像《高级动物》的歌词一样——矛盾 虚伪 贪婪 欺骗 幻想 疑惑 简单 善变 好强 无奈 孤独 脆弱 忍让 气愤 复杂 讨厌 嫉妒 阴险 争夺 埋怨 自私 无聊 变态 冒险 好色 善良 博爱 诡辩 能说 空虚 真诚 金钱 噢~~我的天,高级动物 地狱,天堂,皆在人间!伟大 渺小 中庸 可怜 欢乐 痛苦 战争 平安 辉煌 暗淡 得意 伤感 怀恨 报复 专横 责难 幸福在哪里? 噢 幸福在哪里?
《邪恶催眠师2》读后感(八):从一本推理小说看到的情怀
很久没有这么一气呵成地熬夜看完一本小说了,故事情节通达,没有故布疑阵和故弄玄虚。作为一个没有逻辑思维的文科生,面对这样一本由清华工科大神写就的小说,只能默默地献出膝盖。
在第一部《邪恶催眠师》中,作者似乎想要表达一种情怀,纯粹的良善容易误入歧途成为一种纯粹的恶(在这里,请允许我不要脸打一下书评广告http://www.talicai.com/post/425043?location=my_post);然而却有一种结尾过于强调反转而草草收场的感觉。无论是前文的铺垫,还是幕后boss的转换,都略显生硬,结构上两条线都比较松散。
而《邪恶催眠师2》却是一部阅读体验相当好的小说,整个过程情节紧凑,作者借用了《七宗罪》的故事架构,但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于欲望的理解,并在最后实现了故事的升华。故事开篇颇为诡谲,让人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但是读完读者并没有太多被吓到的感觉,而是感受到了一种对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小人物的深深悲悯,也是对芸芸众生,即便是那些侮辱与损害他人并因此付出生命代价的受害者也忍不住产生共情。而无论故事如何递进铺陈,始终围绕着对于“人性与欲望”的探讨和反思。
作者试图通过七种欲望来探讨人性的复杂。在书中,无论是凶手还是受害人,他们都是我们普罗大众中的一员,有欲望,屈从于欲望,毁灭于被放大的欲望。在这里,催眠术即使仍被描述得神乎其神,也不再喧宾夺主,而是仅仅作为一种“技术”的中性存在。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每个人都在自己欲望驱使下努力生活,有些人也许过得卑微,有些人过得跋扈,但似乎每个人都有从其自身立场而言的顺理成章的选择。而催眠术通过放大人的欲望,并经过一系列算无遗策的巧妙安排,使得欲望泛滥成为洪水猛兽并导致完全的失控。是的,完全的失控。凶手在面对罗飞的时候,也表示了歉意,催眠一旦开始,很多事情就不由得催眠师掌控了,为此,一直努力破解真相的罗飞的助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罗飞本人也险些罹难。故事的结尾,作为被这个五光十色社会遗忘的弱者,涂小猫在催眠师和罗飞的帮助下,用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这似乎,是对这个社会的一种救赎。
在这个故事里,刑警罗飞没有保全住任何一个受害者,没有保全住凶手,甚至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可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有着一股异样的暖流,这样的暖流来自于卡西莫多式的涂连生在饱尝人间冷暖之后仍延绵不绝信任和爱(虽然这样的信任与爱被最后一棵稻草压弯而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这样的暖流来自于罗飞在小刘牺牲后酩酊大醉,醒来却习惯性地拨出小刘的手机号码的兄弟情谊;这样的暖流来自于失去孩子的离婚女人对于涂小猫那混沌的母爱(虽然这样的母爱在真相揭开时是那样的残忍,但是我依然记得孤独的涂小猫坐在门口,对着女人伸出手喊“妈妈”的温情画面)。
在这里,恕我很难用“邪恶”来形容故事里的催眠师。是的,这样的故事,合卷只有一个词在心头萦绕——“悲悯”。
《邪恶催眠师2》读后感(九):“罪”与“罚”
从《死亡通知单》开始,周浩晖每一本书所作的事情似乎就是在解答两个问题。1、是什么是“罪”;2、怎样去“罚”!读完《邪2》后,作者对“罪”与“罚”的观念似乎已经完全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本书的名字很恶俗,模式烂大街,主题更是老生常谈,但是本书又是一本国内侦探类小说中不能不读的佳作!
本书描述了一个样貌奇丑内心却极善良的男人悲惨的一生。而在他死后,一连串的报复行为悄然展开。美女面带微笑的坐在充满二氧化硫的浴缸里;富二代与一个下体被改造成刀片的充气娃娃疯狂ML而死;淘宝店家全身是伤却面带微笑的死在一地的rmb上……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谋杀现场让罗飞脑中蹦出了“催眠”二字。而同时,一个冒充成快递员的男人如同幽灵一般出现在警方眼里……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那些受害者没有感到一丝的怜悯。看到他们向那位“丑男人”所作的事情,我心里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这些人怎么不去死?”然后我发现自己完全站在了凶手一边。但一直到凶手正式出现,我才发现他甚至比那些受害人更该死!但结局的时候,又感到深深的悲伤……这种一波三折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了周浩晖在本书的布局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对某件事下结论,否则你一定会被骗的。
接下来看看我之前给出的三个“贬义词”!
名字恶俗——之前评论《邪1》的时候我就说过,之所以买了那么久才开始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名字实在让我提不起兴趣。而且说实话,《邪恶催眠师》和书的内容完全不相符。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这个系列至少至今为止,我都没有看到任何一个“邪恶催眠师”!所以我还是很喜欢原来那个名字《心穴》
布局烂大街——“七宗罪”这样的连环模拟杀人模式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凶手按照死者本身的欲望为死者量身定做死亡方式”这种早已被写烂的东西在本书中却被写的十分精彩。每一个死法是怎样利用催眠手段实行的,是本书在布局环节非常吸引人的部分。同时作者也通过罗飞之嘴,向大家阐述了本书所用到的催眠技巧与理论(本书里罗飞已经变成一个绝对的催眠理论达人了!)。
主题老生常谈——这也是本篇书评的主题,也就是开篇我说的那两个问题。说其老生常谈,主要是从《死亡》开始作者就一直围绕这个话题大做文章,《死亡》三部曲且不说了,本书依旧是这样。受害者没有一个值得同情的,而凶手的作法看似痛快淋漓,但深思起来却又明显觉得是错误的。最为纠结的是,你又说不出来为什么错……
所谓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到底是对是错?该出手时就出手到底是对是错?如果是对,为什么不被法律允许?如果是错,却又为什么被大众津津乐道?《离别曲》中罗飞似乎给出了一个答案,可那真的是最好的答案吗?面对本次的凶手,罗飞的所作所为又会如何?Eumenides再次出现在本书最后又意味着什么?这些大概都要在《邪3》里给出答案了,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邪恶催眠师2》读后感(十):后天养成的先天
终于到了新鲜热乎的。
周浩晖被誉为“中国的东野圭吾”,他的小说,在于合情合理。虽然不会太出乎意料,但至少会让人觉得作者还是有底子,花了功夫在里面。而不是像蔡骏的小说,前面描写的恢弘壮大,后面却非常干瘪,拿出来的凶手就是很普通的玄幻色彩。这叫什么推理小说啊我请问。
从《七宗罪》的启发想到了《七宗欲》,每个人都会趋向死亡,这个故事讲得还不错。最后对伤残人的关怀与不忍也是情理取舍,令人佩服惋惜。
“隐形人”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是因为害怕来自这个世界的恶意。观点挺独特的。不是畏惧死亡,而是害怕不怀好意。
不是工具,不是利用。只是希望给死去的人一点点安慰,给践踏别人尊严的人一点点惩罚。
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