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都什么时候了》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08 05: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都什么时候了》读后感10篇

  《都什么时候了》是一本由林夕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6.00,页数:28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都什么时候了》读后感(一):这个只是签售会讲话记录.....精校版

  夕爷萌萌哒!~~

  视频在此 共 5 parts: http://i.youku.com/u/UNTI2Njk4NzAw

  废话版全纪录: http://tieba.baidu.com/p/3120156313

  讲话及提问部分大概持续了半个小时,录的不全,竭尽所能记忆补充了。晚上9点回到学校以后就舍不得睡,怕睡了一觉就忘了,连夜把记得的全都打下来了,打到电脑电用光为止,早上起来接着打。有在现场的朋友欢迎来补全啊~

  ———————————————————————————

  以下是讲话部分的文字记录

  林嘻嘻出现了,白衬衫,(欢呼掌声

  上台时绊倒差点摔一跤(哄笑)

  ...........

  被问对北京的感觉出租车什么的吧

  (此处开始有视频)

  林夕: ...正好,在北京来说,我什么城市都不得罪啊

  主持人

  他还比较厚道,要是我我最后一句我就不说了。我到上海再说北京吧(林嘻嘻一直在嘻嘻)。

  大家可以看到港版的序言,都什么时候了。林先生在书里也说了,如果有人问你是什么时候了,是一种状态。如果没有人问,自己事儿问一下都什么时候了,是一种大智慧。都什么时候了,我们有请宋先生blah~..、

  宋先生致辞(大意是中华书局很重视中国古典文化书籍,我们看到林先生的书里也很有中国古典的元素,于是就引进了)

  主持人:林夕先生呢,经常有话要说,就看他的书有一种什么感觉,很大一个特点就是绵密,就是一层一层一层一层的。

  林夕:

  我为什么有话要说,就是因为我心里有话,因为我心有林夕,(爆笑),有了Er...这个“林夕”以后,呵呵,就有了说话的,那个...Er..动机

  主持人:这本书《都什么时候了》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林夕: 这本书《都什么时候了》,我还是站起来

  主持人:是因为我站着吗?

  林夕 :

  对,因为你站着说话不腰疼,(爆笑)我坐着听你说话我不礼貌,然后还有一个原因:我很少有穿新衣服的时候(起哄)

  这个书呢,咳,这个书,(四处找书),它的名字叫...(递上来一本没有书封的),这个书呢现在看不到它的书名,这个书呢叫《都什么时候了》,这五个字,不,这六个字(哄笑!),这六个字,我想说明这个书的港版序言里说的,一个硬道理,就是我们常要问一下,“都什么时候了”

  比方说,你的前任都结婚了,你还在纠结什么,都什么时候了,你都该找新的吧。当我需要写一个大陆版的序言的时候,我就尝试垫付一下这个概念。因为颠覆过去的是我最喜欢玩的游戏。 .我就会觉得啊,我就会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个童年阴影,之一。就是我娘,我的娘(哄笑!)常常会问都什么时候、她用广东话问,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去洗澡啊。那我那个时候呢,就在想,凭什么我们洗澡的时候需要按照一个、Er、一个一个固定的时候去洗澡。后来我慢慢明白,这是因为,洗澡以后我们可能比较放松,那然后就去睡觉。可是我们睡觉的时间,我们睡觉的时候,也没有必要根据这个任何人的一个定下的规矩。因为我在想啊,如果我们不能够捍卫我们洗澡的一个时候,或者是洗头的时候,或者是一个洗手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捍卫自己,一个自由心灵

  比方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现在是看世界杯的时候,可是如果你从来没有看过世界杯,或者是你对足球不感到兴趣,只是你为了周围的朋友在看,不用勉强自己去熬这个通宵去看这个世界杯,那么我觉得这个世界太可悲了。

  再比方说,有时候,有时候(念起了歌词,笑翻)有时候有时候,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会留意一下这个朋友圈。朋友圈发生什么,我们在看什么,我们就被困在朋友圈所能够发生的事情的世界里了。那让我想到一个事情就是,我们可能通过这个朋友圈,能够得到可能的某种的朋友的关系,可是更上来说,我们也被这个关系,所俘虏了,我们变成这个关系的一个,Er,一个什么呢?太严重了吧,我们变成朋友关系的奴隶差不多,对,朋友做什么,我们也赶着做什么。从一句话就是,如果我们不能够保持,或者说捍卫自己的最忠实想法,我们怎么能够捍卫自己,能够在想哭的时候就哭,不管它什么时候,刚才我说的那种感受啊,如果你们还觉得有点趣味,或者是对你们有一点启发的话,请....(拿书,台下笑)翻开这本书,里面其实都是畅脱的那种,走入我自己最真实生活里边看到的东西。然后你希望可以,超越了生活的本身,嗯(点头,放下书,吐舌头).....(台下沉默鼓掌,笑),(茫然抬头)er,没有啊,因为我希望可以多留一点时间,进行这个交流。就...差不多了。

  ————————————————————————

  ————————————————————————

  ——————————————————————

  提问环节,先把最搞笑的放上来(没录好可惜

  提问:张国荣的《路过蜻蜓》和陈奕迅的《失忆蝴蝶》有什么联系

  林夕:

  这个么....都是动物全场笑翻!!)

  张国荣的《路过蜻蜓》呢,是一首比较悲惨的歌.....(想不起来说什么了555)

  ————————————————-

  提问:

  几乎不可能开演唱会之类的作品展,是因为最想邀请的两个嘉宾已经不可能了,所以您说开自己的作品展会比较困难,然后我想问一下,您会不会有再把您心里重要的作品,做成其他性质纪念活动

  林夕:

  刚才她的问题你们听到了哦,证明这个世界很容易充满各式各样误解的。我记得我回答这个问题永远有一个标准答案,就是我开这个个人作品展的机会很低,低到尘埃里面去(台下笑),我记得上次签书会的时候这样回答,然后有人就不满足,就追问,问什么呢?然后我就勉强想一个理由,(没听懂一句...)可能性也是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面,每这个时候我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所以就别太认真(说不出话,笑)

  主持人:他的意思就是,他就这么一说,你们就这么一听(大笑)

  林夕: 我随便一说,你随便一听,没有,世事难料我的心态常在改变,这样子才(傲然),也没必要把话说死。

  ——————————————————————————

  提问:就是给古巨基的《啦啦》有多少稿费

  林夕: 古巨基的..(他都忘记了吧,台下笑).有多少稿费? 本来呢,我是擅长无聊的问题回答的很有智慧。可是这个问题吧,哪首歌有多少的稿费,它都是天数命定的也没什么好回答。都是统一价钱。你的这个问题,你的笑容里带着瞧不起的...神情

  提问人:不不不!

  林夕 你以为写一个歌好不好,在于它有多少个字

  提问者:NO!

  林夕: no,yes!you can say it both way(好像是这样一句)

  提问者:I CAN SPEAK ENGLISH

  林夕:‘

  我知道你在开玩笑,我也跟你在开玩笑,你没有(xxx听不清)啊。我很想说这个事情,就是很多人对这个作品啊,一个屏障,就是好像这个人这个作品啊,看得出这个作者在背后下了多少的苦功,然后他拿了多少个夜晚。这个,字数很多,然后一些很复杂的东西在里面,其实啊,最难写的就是一个简单的东西。

  这个啦啦啦啦啦啦啦,我这个不是在为自己开脱,你也不是第一个瞧不下这首歌的人(台下笑)。这个歌吧,我告诉你它里面一个很深远内涵(台下笑)。那个歌词大概是这样的,如果你碰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你就啦啦啦啦啦,你碰到啦啦啦的时候你也可以啦啦啦啦啦啦,对这个歌本身就是快歌,它需要一点幽默感,而不是纯粹的搞笑。为什么呢,因为我其实这个啦啦你可以凭着自己这个个人的需要,个人的心态来靠近你需要的一个想法。比方说,你在碰到失恋的时候,你其实可以啦啦,这个啦啦其实就代表你的心灵是自我的,你可以随意选择,把你喜欢的情绪跳进这个啦啦里面,你看这个啦啦,多有意思。很有深度的一个词,稿费本来应该是要加倍的(台下笑翻,囧)下一个问题

  ——————————————————--

  提问:我是代表很多粉丝的想法,就是您的微博可不可以多发一点,然后我们那天看到您更新了微博(林夕:要来说这个)对,要来这里。然后我就想我是不是看错了,看手机看了好半天,以后您能不能多发一点....

  林夕:

  其实啊,想看我发表的东西,只要你(伸手又拿书,台下笑),你们也可以关注我的歌词。至于我为什么很少更新微博呢,在这个平台来发表意见呢,因为我目前还没有正式接纳,因为一发表了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担心XX这个事情(此处不懂),其实这个事情挺好玩的,我觉得这个事情挺好玩的,只是我现在玩不起这个游戏。

  嗯....这也难说,我永远不会说死一个事情。可能有时候都到了这个玩微博的时候就玩它一把,也不会看的那么严重吧....下一问

  ——————————————————————

  提问:林先生我想问,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填了这么多歌词,讲述了这么多人的心情吧,现在您的生活还有激情么?(爆笑)

  林夕:

  对生活啊?还有激情嘛?好在他们在生活前面没有任何字哦(啊哈哈哈爆笑)我呢,就常常感慨这个,去日苦多来日苦短,可是我唯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我还有激情。。。。。。我最近自己跟自己谈话的时候,我跟自己说,其实,你还是挺好的(台下笑),因为你啊,现在的你啊,这个“你”是我啊。现在的你啊,什么都不缺,只缺时间。一个人为什么会担心只缺时间呢,一定是他有好多好多的事情,以一种充满热情那种心情去,想做的事情,才有这个问题。所以呢,我活了一把年纪,还觉得很骄傲的事情就是,我很喜欢时间,时间现在才是我最后最重要的一个爱人(好哲理又酸酸的,哭了)。下一问....(略)

  ————————————————-

  主持人:对了,大家注意离他心口最近的是一个女人,下面是一个男人,然后这个女人已经被他逼疯了,两眼放红光(是纽扣啦),您解释一下。(林嘻嘻低头玩衣服,噗嗤笑出来)这是他今天最想回答的问题(哈哈哈哈)

  林夕:

  那个是买这个衣服的时候我没留意过,他们是男是女,Er,我只觉得这个不是眼睛,它本身就是一个纽扣。本身很简单....就像我写过的歌词《开门见山一样,我看见山是山,我看纽扣是纽扣,我不会把它看成是人的一双眼睛,所以它是男是女对我来说,都是一个人,不一样的人,同样的是一个生命

  ——————————————————————

  下一问的小伙子,自我介绍作家,林夕说“作家请到前面来”还说了两遍,小伙谦虚说“我没有像林夕大哥这样出名”(大哥哈哈哈)

  林夕“ 哎他挺厚道的,说我是大哥,没有叫大叔还好,谢谢”(还点头感谢他了)

  提问的小伙子:

  我生活中有充满着许多正能量也给我灵感,(咳嗽声没听见),我在听陈奕迅的歌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十年》给的我深刻....和《爱情呼叫转移》...

  林夕: 是...《爱情转移》...(哄笑)

  提问小伙子:

  还有《十年》给的我一个豁达(我觉得他是指爱情转移但是说错了),写这两首歌的时候一什么样的一中感触和心态?

  林夕:

  有一句话叫,一千个人的心里面就有一千个哈姆(台下喊林夕)雷、特、对,有一千个林夕(此处有伏笔)。其实我写下来的歌词我也不介意随便的去解读,只是我似乎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十年是很豁达,我以为是写的很悲哀悲哀酱紫的,大家会,就是自己(解读)。

  哎可是你的问题就,哎当时写的心态就是,当时我是一个比较一个,刚才你提到了正能量,当时的我是一个比较,很容易从负能量里寻找正能量的一个人。写这个歌,反正,其实我都忘了,大概其实就是,当时彬没有歌词里边那么悲,可是就是,对一个所谓的绝望,绝望绝到最绝的一个心态是怎样?就把这个歌写下来,所以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个,你可以参考一下,刚才你提到的另外一首歌《爱情转移》,这个就是一种比较正能量比较理性的一个角度去看待,爱情,终究还是不断在转变的一个事实

  ————————————————————————

  ————————————————————————

  ————————————————————————

  提问环节结束,微博抽奖开始。

  他还不知道要他亲手抽:“是我?”

  主持人“是你来抽,现场只有一个林夕对不对?(记得前面的梗么)..我来抽吧”

  林夕:“我~自~己~做~”(慢语速,傲娇啊你~台下笑)

  (十条微博不打了,第四段4分30秒开始和第五段 ,蛮搞笑的~夕爷动作激萌)

  夕爷说我很注意自己的身体啊,我最注意的就是自己的身体。

  还帮着主持人看英文。

  有一条微博说“ 期待相遇”

  夕爷很久才挤出来一句 “好,谢谢,相遇不如怀念”

  主持人:作为一个万人迷,你有什么样的一个心路历程?

  林夕:我、我没有啊,我什么时候万人迷过啊(矮油~)

  主持人:你们迷他吗?

  台下:迷!!!

  主持人:有!(台下:外面还有!)我们都是万里挑一的,对不对,是万里挑一吧~

  台下:是!!!

  林夕娇羞~(甜化了)

  后面一条微博,他一定要自己念:

  “都什么时候了,我还送花给林老师,我应该拥抱林老师哦(哇哈哈哈)~都什么时候了,我还在祝林老师更靓仔,人家已经靓到穿嘛都好看,再难看都好看的东方不败的境界了。(哇哈哈哈)在逗我~

  主持人:你这段话我读比他读效果更好(对啊!)这段话他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前面说他很帅很靓仔了啊,后面说他到了东方不败的样子

  林夕:我猜到了开头猜不到结尾,是我们所遭遇的命运,就好像这个西游记(??西游记?)一样

  然后就是签售了~~

  —————————————————————————

  欢迎大家补充!!

  从高二到大三,卤煮的人生圆满了!!

  《都什么时候了》读后感(二):凑单书挺好的

  在当当网上购沈复的《浮生六记》和一本关于小学生古诗词的书,为了免运费而凑单,挑了一本林夕的随笔集《都什么时候了》。

  一本非计划内的凑单书,自有其吸睛之处。首先,书名不文艺,很白话;不搭架子,轻松随意,符合彼时我的情绪状态。其次,这本书是当当图书网首页的推荐新书,推荐语是“华语乐坛第一作词人林夕最新力作,林夕别具匠心的禅意小品,洞察世情,体贴入微”,红尘俗世中的禅意,必然比来自空山幽谷的更接地气吧,引人侧目。然后是冲着林夕的名头,之前没读过他的书,一时好奇这个传奇般的人物的文字会是怎样的。如此这般,没费多少思量,就下了订单。

  林夕是香港著名的词作者,有许多流传甚广的作品,很多著名歌星都唱过他写的歌。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国荣的《我》,其中一句“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开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每次听都会有欲泪的感觉,仿佛又看到了哥哥那种故作坚强实则孤独且脆弱忧伤的脸庞。最近听到的则是王菲的《红豆》,“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可是我,有时候,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那是怎样的一种相思,缠绵与悱恻啊!或许是对歌词中的“有时候”印象太深刻,当看到《都什么时候了》时,就有了非卿莫属的感觉。

  我对林夕的文字好奇,探究的意味强于欣赏,就仿佛年少时每次看着墙壁上的港台明星贴画,就很纠结那样的龙章仙姿必然是否也食人间烟火。好的歌词一般都是精练优美的,有韵律节奏,打动人心。林夕的歌词中往往还带了一点小哲理,点拨着俗世男女,语言就算平白如话,也能显出一丝精致优雅。假如,林夕把随笔写成歌词那般,那真的是红尘中的仙人,难以想象了。

  《都什么时候了》共收录了86篇千字文随笔,算是小品文,天南海北,却惜字,不似一般的散文大家一开篇便扬扬洒洒信笔由缰迂回千里后才解除漫游见真章,美其名曰形散而神不散。读到这样的文字,我总是会联想到香港另一大家蔡澜的文章,也是这般短小精悍,也是这般的随意,风格类似,不过,蔡澜的文字多了些烟火气,林夕更冷静,多了些感悟。

  万物万事有时,只是有时候以为身不由己忘了时候。久不久给问一问“都什么时候了”是小福分;没有人来问,自问一下“都什么时候了”是大智慧。

  我们有笑得哀伤的时候,有伤得只能笑的时候,人情比事情复杂,不用哭笑得那么守时。都什么时候了?不需要观众的时候,不用向任何人交代负责的时候,就该珍惜还可以选择的时候。

  以上两段摘自书中两个版本的序,大致能说明《都什么时候了》的主旨,有人或没人来跟你讲“都什么时候了”,都是人间的不同状态与境界,自该惜福。

  有人说,评论散文类的书是最难的,因为不似小说那般有始终的主体。散文集由多篇文章构成,基本无关联,生活中的吃喝玩乐及抽象的哲学情感,万象包罗。所以,我读《都什么时候了》,也只是写写读文字的感觉,感受林夕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精练的叙事、理智的评断、平民的思想、睿智的思维、温和的气质以及轻松的调侃、博学的知识。

  林夕的文字总体是轻松的格调,纵使谈些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庸俗,反而雅俗共赏。林夕的文章中有一个主角,叫阿甲,林夕常用他来担当一些调侃的受体。例如在《预什么言》中,阿甲说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美国的衰落,林夕便颇有介事地讨论阿甲的有生之年有多长,以及衰落的标准,从而讽刺那些所谓“世界末日”之类的预言,最后调侃地对阿甲说,“不如你试试预言,我今夜能否睡上一个好觉吧,这个意义更重大噢。”

  林夕的文章爱议事,议人,议时政,并非那种情感类的文章。从多篇文字来看,林夕即使是讽刺人,也是有度的,不激进,温和,不伤和气,好似他的容貌,书生式的儒雅,所谓相由心生,大致在这里可以解释的通。

  林夕估计平时也挺忙的,只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写文字,从而文章大多短小,读来不过瘾,不过,用来当一本凑单书,闲暇时读读,还是值了。

  《都什么时候了》读后感(三):就是爱唱反调

  本书可列为林夕专栏集锦系列之三四五六七,一如既往地展现出了一个“思考狂或胡思乱想控”(《被迫暗中作乐记》)深不见底的脑洞和一针见血的毒舌。

  自从发现用歌词(歌名)这种标题党中的战斗机来做书名,是一种省事省力又省心的出书方式之后,夕爷就毫不犹豫地奔向了这条康庄大道。(想知道夕爷喜欢自己的哪些作品?看看他的书名就知道。即使不是最爱的,但至少也还排的上号。毕竟,他恐怕不会出一本书叫《北京欢迎你》)

  《都什么时候了》也不例外。这是林夕写给张惠妹的一首典型的苦情歌。与之前的《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原来你非不快乐》等正能量爆棚的书名相比,“都什么时候了”显得分外凄凉和逼迫。

  但是,或许没有人比夕爷更擅长否定与自我否定。不论是歌词还是散文,他都能从任何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话题延展出去扯上好几百字,在不同观点立场间游刃有余地切换,堪称心理界“最佳辩手”。(我一直都怀疑,该有多强大的表达能力或个人魅力,才能说服夕爷改歌词(如果他坚持不改的话))

  从序言开始,林夕就本着”没有绝对的唯一的看法“的理念,在港版和内地版中,从两个完全相反的角度解读了”都什么时候了“的涵义,自己与自己公开”唱反调“。

  而且,他这种对”找茬挑刺打嘴仗“乐此不疲的精神,已经贯彻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小到”君子慎独“”问心无愧“”遁入空门“等词句,大到”地沟油“”有毒食品“”政府问责“等国计民生,没有他不怀疑不关心不追究一番的。甚至,即便他自己早就在歌词中用过《换画》的寓意,他还是在追问,为什么更换伴侣要比喻为”换画而不是换车?“

  就算说林夕是为了凑稿费买古董换房子,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自圆其说,甚至连反驳的话都帮你想好了,让人不得不叹服。

  事实上,这一本书几乎都在通过这种看似小眉小目的感悟,向我们说明“事情不只一面”这个基本到朴素的真理。

  即使生活在北京多年,但因为一方面很少打车(又贵又堵),另一方面又当局者迷或者感觉迟钝,在看到《在北京打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北京出租车市场已经“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尤其是在和友人讨论过后,才惊觉局面之严峻,甚至生出一种大事不好的恐慌。

  乍一看,原本为方便人们出行而诞生的滴滴打车等应用,通过直接用真金白银返现的方式,财大气粗地砸出数亿元直接补贴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只为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好像每个人都赚到了。但是,由于监管的缺失和恶意的竞争,却导致了出租车司机变本加厉的挑客拒载行为,从时间、距离、价格等传统领域,延伸到了支付方式(没有微信支付,没有支付宝,不能网上支付,都可能招来出租车司机的不满,因为让他们从电商网站那里少赚了一笔)。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能够如此简单粗暴的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特效药。我们现在白白赚到的,总有一天会自食其果。

  的确,与近几年出版的几本”专栏集锦“相比,这本书很难说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不论哪一本、哪一篇,提供给我们的都并不是他私人生活的蛛丝马迹,或者歌词背后的狗血八卦,而是另一种生活的态度,另一个观察的角度,另一种思考的方式,另一个可能的未来。

  感谢林夕,都什么时候了,仍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都什么时候了》读后感(四):该清醒的时候我偏偏做梦,该理性的时候我就是玩感性

  是个下着绵绵细雨的周日下午,上图内流动着一种迟缓的沉静,每个人都沉默着,间或翻看着自己面前的书或者沿着书架一排一排找寻自己中意的书.尔后找个无人的地方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

  这本书是我靠着墙坐在地上看的,喜欢这个封面,水蓝色的天空,棉花糖似的白色云朵将天空拉得愈加高远.天空下是香港城,一派人间生机勃勃的盛况.

  林夕写的散文像是镜子,是一双面镜,里面有生活琐碎、 热点新闻、旅行美食、他皆新手拈来,谈天说地,快哉快哉。

  以下选自内地版序:

  建设有时毁坏有时聚有时别有时,有时把这万物万事看成铁板一块,像电子记事本上的闹钟,提醒我们该洗澡了,该吃饭了,实在是嫌这个世界加诸我们身上五行的镣铐还不够牢靠。

  下次再有人对你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闷骚什么?那人都已经另有新欢,快要谈婚论嫁,好事近了。”你大可以骄傲地回敬他:“好像该清醒的时候我偏偏做梦,好像该理性的时候我就是玩感性,又怎么样呢?因为,我心里还没有安装一个生理闹钟,那么准确无误地适时清醒及时理性。顺从我心的时候,你补给我做一下梦感性一下,继续胡闹下去,又怎么会闹到连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的时候,怎么会有自自然然真正清醒理性的时候?”

  我们有笑得哀伤的时候,有伤得只能笑的时候,人情比事情复杂,不用苦笑得那么守时。都什么时候了?不需要观众的时候,不用向任何人交代负责的时候,就该珍惜还可以选择的时候。

  《都什么时候了》读后感(五):都什么时候了,才写个书评

  两个半天看完了林夕所写的这本书,《都什么时候了》,书名就像一个很熟悉的朋友在催促你的语调,而书中的文章也有一种好朋友和你当面聊天时的那种畅快。书中的文章虽然篇幅都不长,但是却依旧有着林夕很多的感悟,寥寥几百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有的也给了我启发。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很少人看很多人评论的,就是经典文学;很多人看没有人来评的,就是流行读物。

  本来趁热吃,美味的回忆会留在舌头与脑袋,如今硬要留在朋友圈里,以为可以一照永留存,却削弱了那道菜当时的味道,那道菜也不过像食肆外蜡造的美食标本,没有生命,何必?

  但凡干一件事,动不动就要青筋暴露,不一定表示壮志非凡,很可能只代表不再适合留在那岗位而已。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都什么时候了》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