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06 05: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10篇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是一本由古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31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一):找准什么是你生命里的调料

  最近读到一本好书,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实际上,这本书我还未读完。当然,一本书也并不是非得读完,你才知道它是否是一本好书,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就是这样一本书,毕竟,只看了数十页,却能让我写下满满A4读书笔记的书,截至目前也只有这一本。

  ●成长,长成为自己样子

  我看过一些所谓的成功励志学,或是被他人执笔的名人传记,抑或是打着心灵心理幌子卖着鸡汤的书,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却没有这些影子

  仅仅是封首的“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就一下子击中我的心房。从小到大,听过太多的“豪言壮语”。要像比尔盖茨一样富有,要做下一个Lady Gaga……甚至,很多人拿着Angelababy、范冰冰的照片要求整成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做自己?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成长为自己本该成长的样子?

  书中说了如何在热爱领域努力地玩,以及怎样活得有趣,这两章内容给我的感受倒没有太强烈大概是因为我一直就是一个知道自己兴趣所在、并且将兴趣很好地融合生活每一天的人。接下来的章节,却突然给了我醍醐灌顶功效

  ●做个有定见的人

  古典老师在书中说,“做个有定见的人”。为了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定见”,我立即搜索了下,网上是这么解释的,“确定见解主张”。我自己理解为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

  很多人会把自己想要的等同于梦想。不可否认,很多人都有梦想,但是梦想之所以是梦想,大概是之于我们显得有些遥远。我一直觉得有梦想是好的,即便梦想很难触碰得到。虽然它在远方,但我知道它就在那里,它引着我一步一步往前走。如果有一天,我抵达那个叫做梦想的远方,然后呢?肯定有人会说那就奔下一个梦想去咯。当然如此。但是,如果我没有其他梦想呢?那么,那个当下,我完成梦想的时刻,也就是我陷入迷茫的时刻。所以,也许,梦想并不是你最想要的,而是你以为你想要的。毕竟在寻梦过程中,最大的可能性是我们在奔赴梦想的途中,遇到了很多美好事儿,当然也有很多不幸的事儿,然后我们成长了,突然发现原先的梦想不是我要的了,而那时,我们新的梦想就在途中又建立起来了。于是,人的一生就变成一直在寻梦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推翻又建立,找寻究竟什么是自己所想的过程。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一开始就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呢?

  这本书里说了一个故事,让我受益良多。古典老师的一名朋友在郊外过周末的时候看到一个荷塘,顿时表示也想要有一个荷塘。古典老师告诉他,“你回老家,花半个月工资就能在村里挖一个荷塘。”那位朋友自然不愿意,北京有他需要电影话剧文化氛围。古典老师又说,我们总是会忘记最重要东西,转而去羡慕那些看上去蛮好但其实不是核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提前想明白自己要什么。接着那位朋友恍然大悟,当他明白他要不成荷塘是因为他要了电影,心里就舒服多了。但他给古典老师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做到二者兼得?古典老师想了几个点子,但最让我难忘的是这个点子——工作日就认真地做电影,每逢周末就来这里吃饭看荷塘。

  ●你要鱼还是要熊掌

  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在晒的时代,打开朋友圈微博网页,到处都是谁谁谁去旅行了,谁谁谁有买不完的名包和名表,谁谁谁有着年薪百万的工作,然后流着口水羡慕着,心里却对社会不公、自己境况感到愤恨,接着觉得全世界人的生活都好过自己。但是,如果给你的是一道非A即B的选择题,这时候我们可能就能拎得清了。

  正如书中所说:当你决定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你就确定了什么对你的生命有“价值”、什么是“值得”做得;当很多事情都值得做得时候,你必须选出“最值得的”,这就是你的“价值观”。而跟着你的价值观走,你就会找到你想要的。

  很多人多知道我爱旅行,有个多年好友一直怂恿我去做旅行记者或是旅行体验师,我当然羡慕这种职业。但我还是做着秘书的工作,每年长途旅行两次。因为旅行对我而言,是调料品。它重要吗?当然重要!我们不可能生活在没有调料品的世界里。可是再重要它也不是主食。好的,如果我一年365天都在旅行,那么我必然放弃每月都有工资打到账上的安全感,我必然要放弃和家人温情或拌嘴的时光。我愿意拿它们交换吗?我不愿意。就是这么简单。我不能缺少固定物质给我的安全感,我不能缺少家人的陪伴关怀,旅行对我是很重要,可以说是我个人生活里最重要的东西,但它毕竟是调料,不是主食。可能这个例子是旅行,所以大部分人都能拎得清了。但是下回你再看到别人戴着名表、穿着红底鞋、背着LV满世界转悠的时候,估计你还是会发出“生活好不公平”的感叹。但是你要想,你为了你认为最重要的某些东西,才放弃了一些东西。这样想想,兴许就平衡了。

  我越长大越喜欢中庸”这个概念。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不论工作、生活、家庭、玩乐,就是要那么刚刚好。平衡了就恰到好处了。正如我现在,工作日白天就安心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苦哈哈地按照领导意思修改汇报材料,工作日晚上就去健身房健身,而周末就开设了讲座课程,和大家分享旅行攻略如何定制,教大家怎么做粘土手工,上课之外自己做饭、摆盘、给做饭成果美美的照片。健身、开课、做饭、拍照,我把我喜欢做的事儿安排到我工作之外的每个时间里,我甚至可以什么都不做,窝在床上看一天美剧。但是我之所以有这些在他人看来无比艳羡而充实的时光,则是我用自己工作日的认真工作换来的。你只看到我健康向上充实的私下生活,却忽略了我每周一到周五辛勤投入。没有了工作带给我的固定物质的安全感,还谈什么兴趣呢。毕竟,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生活,总是要平衡的。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二):你确定写作是你的兴趣吗?——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作家梦,但你确定写作是你的兴趣吗?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找到兴趣、饲养兴趣、成就兴趣,可能有助于我们把写作变成我们的兴趣。

-1-

  什么是兴趣?

  说起兴趣,每人都说我有啊?比如我爱唱歌、我爱旅行、我爱足球……还有我爱写作,但是你确定那是你真正的兴趣吗?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必须了解有趣和愉悦区别

  唱歌愉悦,但如果告诉你歌唱家都是每天十个小时以上声乐、技巧练习,一句歌词唱几千遍,喉咙长期不舒服,你还会觉得唱歌有趣吗?

  旅行需要做攻略、看相关的书、走穿鞋底、忍受天气交通、宰客等各种意外;足球更别说了,看看中国足球就知道了,十几亿人才出了一个中国队,经过艰苦训练和无数的伤痛,还只在亚洲转悠,看见沙特就像看见了遥不可及偶像世界杯一开战,偶像被俄罗斯狂灌五球,你还觉得足球是你的兴趣吗?

  大部分读者享受写出作品阅读增加粉丝关注喜悦。但是你看到彭小刘坚持日更九个月、大牛们每天五点起来准备直播课程,你坚持日更了一个星期、五点起床十天,你还觉得写作是兴趣吗?明明是文字民工吗!

所以你所说的只是愉悦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兴趣。而愉悦的事情,不一定有趣,而有趣的事情,不一定会愉悦。既愉悦又有趣的事情才是兴趣。

  兴趣,也可以被分成三个级别直观兴趣(又称感官兴趣),自觉兴趣与潜在兴趣(志趣)。

  感官兴趣就是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我们的感官兴趣正如听歌中的我们,当时很爽,却又无法让我们集中在任何一个事物上,形成能力

  因此大部分人说的兴趣都是愉悦,或者说兴趣的第一个级别直观兴趣。

-2-

  有趣(interested)是一种和不确定相关度很高的情绪; 愉悦(comfortable)是一种和确定性相关度很高的情绪。有趣鼓励我们走出安全区,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而世界变得越来越大。

  兴趣的第二级别——自觉兴趣就是认知行为参与的兴趣。

  自觉兴趣比感官兴趣更高级,由于思维的加入,我们的兴趣可以更加持久并定向在一个领域。它还能使我们不再依赖外界刺激,可以自己把控。当我们把兴趣的源头从外求转为内寻,我们就有了一个让自己变得有趣的内在泉源 。

  有智慧的人懂得调配出适合自己的“不确定”。有趣如菜里的盐,而愉悦如菜本身,如调配得当,管自己、做项目、办公司、治大国如烹小鲜。

  梁启超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赌钱有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有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有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

  所以只有当我们感到了愉悦并加入了努力,并且确信我们坚持下去不会产生和趣味相反的结果,才算找到了我们的兴趣。自控力课程中就有一个28天无例外挑战,就是让你在28天内不给自己任何理由、没有任何例外的开始坚持一件事情。

  对于写作,我们也可以参考,比如日更30天挑战,把自己的全部能力投入写作,如果坚持下来不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才可说这是我们的兴趣。

-3-

  我们常说,XXX太有天分了,可以把兴趣与工作结合起来,把兴趣作为一生大的努力方向

  当我们把兴趣的源头从外求转为内寻,我们就有了一个让自己变得有趣的内在泉源 ,这就是兴趣的第三个阶段——志趣。

  志趣的秘密不仅在于有感官和认知能力,还加入了更深一层的内在发动机——志向与价值观。

  而那些把兴趣与工作、人生结合在一起的人就是进入了志趣级别。

  那些经年写作、享受写作的作家,就是把写作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了自己的志趣,写作只是他们自己追求内心的一种方式,他们用他们的作品记录历史分析社会、探索内心。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志之者。

-4-

  那么兴趣到底是像身高一样,由基因决定,还是像彩票中奖一样,人人有份,仅需运气

  兴趣与其说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技能——那些生活得有趣的人,往往是下意识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而我们大部分人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让自己活得有趣。

  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

  这世界达到志趣这样级别的兴趣太少见了。大部分的人都注定碌碌无为,他们羡慕地看着那些把兴趣当工作的人。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兴趣技能,让写作成为志趣呢?

-5-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的三叶草模型是一种有效方法

  弗洛伊德说:Lieben und Arbeiten(爱着,工作着)。加上发展心理学家Elkind说的Spielen(玩着)。这样就成就了人生的金三角:Lieben, Arbeiten, Spielen(热爱,努力,玩耍)。

  热爱、努力、玩耍就对应着兴趣的三个级别:感官、自觉和志趣,也就是三叶草模型中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三个轮子

  好的人生,就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出来的。 孩子时我们每天不就过着这样的生活,总能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在其中全力以赴地努力,却又能对结果一笑而过。 当我们逐渐成年,却在现实磕磕碰碰中丢失三者中的一个或几个。

  我们必须持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守卫自己的幸福。这个时候,是兴趣推动我们持续地在职业领域学习,发现新的机会;能力帮你持续地产竞争力;而价值观则帮我们在机会爆发的时候保持聚焦。

  兴趣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能力帮我们走好一段路,而价值观则帮我们不断关上不属于你的门。

-6-

  发展写作的志趣还可参看古典老师的“兴趣饲养三步法”:

  第一步,让自己先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体验中,获得兴趣的第一步动力。对应到写作就是坚持28天无例外日更。

  第二步,在感官兴趣还没有消退时,尽快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感官兴趣进化到自觉兴趣。 对应到写作就是学习大牛们的写作方法、思考方法、工作方法,享受到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给自己找一个兑换价值的方式,把这个兴趣和你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别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太高,以免产生失落感。 我想对于写作就是找到写作的价值,即寻找内心的满足表达和平静,当然我也还没达到这个阶段。

  用梁启超的趣味工作方法,就是无所为、不息、深入研究、找朋友。二者英雄所见略同。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是古典老师的作品,古典是新东方第一批英语培训名师,后转为职业生涯培训,他的《拆掉思维的墙》《跃迁》《成为你想要的改变》都非常有启发性。

  各位像我一样怀揣着作家梦的小伙伴们,在向着写作的梦想努力路上,写作是你们的真正兴趣吗?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三):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看过古典老师写的《拆掉思维的墙》很受启发,所以这次毫不犹豫买了《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他对人生四个维度的解读, 本书也提到人生不可能圆满,在一个维度上取得高分的人总要在另一个维度降低分数,就像一个事业有成的女人经常要牺牲家庭,一个幸福自由的人很难取得事业上的高度。

  我曾经很仰慕李开复事业上那么有成就,家庭还那么幸福,直到听说他得了癌症,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只能看到别人的成功,却不能看到别人的付出,李开复老师为了事业和家庭,也需要给自己的身体很多压力。

  人生就像一场痛苦的旅程,绝大部分人都是跟着前人的路走:干一份“混口饭吃”的工作,和一个差不多的人结婚,然后生一个孩子,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他身上,期待他能不那么平庸,结果发现“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不知道父母就是起跑线”

  这样的人“活过”和“没有活过”有什么区别吗?你除了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老板的员工,员工的老板,还是谁?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四):生命有限,过值得的人生

  2017年,我的儿子出生时,我是百感交集,因为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不知道该如何的去做一个好妈妈,也不知道又该如何的去教导这个全新的生命,惊喜中更多的是焦虑,然而,最后我也给他的寄语是:希望你这一生有梦为马,随处可栖,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这世间流浪。 流浪,这个词用在一个小孩子身上,我觉得很怜悯,但是这就是一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必须要尝试的,人活一生,在这世界上,有不公平的,有失去的,有痛苦的,还有许多未知的不可名状的心情与感受,会经历背叛,会经历生离死别,也会经历日月星辰,一笑倾城的爱与恨,我有许多次的想,你会不会就此被打到,会不会就此安稳一生。作为母亲,有太多的不安,恨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保护的像天上的月亮,没有谁可以去征服他,打倒他,同时,另一面我又深知这世间的邪恶,我又希望你有强大的内心去面对这一切真实的社会,真实的自己。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说:死亡是人类最好的礼物,当生命有了限度,每个人都会价值就会浮现。好的生命不是完美,不是安全,而是值得。 这两句话,古典老师更加的懂得对于生命的意义。尤其是书中写给自己女儿弯弯的信,真实又深沉,他的心就像我面对刚出生的孩子的时候是一样的,希望他以后的人生能明白这个社会,这个真实的世界本来的模样,仍旧能幸福的生活着。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一书本不是说什么亲子教育类的,而是一本关于对个人生活,成长,职业生涯,生命综合性思考的一本书。但是最后写给女儿弯弯的信,我个人倒觉得是全书中的一个亮点,对一个新生命的未来,焦虑,又很真实的去关怀,是一个很负责的父亲才会说出如此的话来的。 全书从高度,深度,宽度,温度四个角度讲了关于人生的一些思考性问题。不管是生活,还是职业生涯,不管是关于成长还是对生命的思考,作者把人的成长发展史从这四个唯度作为评判标准。 1,关于职业 关于职业,其实这个话题我觉得我是最没有发言权的,毕竟从11年毕业至今,仍旧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业绩,更没有什么梦想可言,只是在平凡的岗位做着日复一日的工作,没有任何的成就,幸福感更是低到尘埃,别说读书写作,这个我曾经至少我认为是自己比较喜欢做的事情,却也是在时间长河里打鱼晒网,真正开始实践起来的也是这一两年才开始慢慢的行动起来的。估计平凡的大多数也是和我差不多,没有目标,没有职业定位,兴趣爱好,更是无从得知。想做什么却总感觉来不及了,浑浑噩噩的又开始混混度日了。 古典,职业规划师,在没有读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居然还有人是做职业规划的,更不知道职业是需要规划的,如果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那么,一个人的眼界才是限制了我们财富的界限才是真的。书中指出, 兴趣、能力、价值观的交集处,就是一个完美的职位特质:好的职业应该是你喜欢的、能做好的,而且能回报给你想要的回馈的。要在你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 首先是兴趣,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就好比给自己圈个范围,玩命只爱这一个,并持续努力的做到专业,把自己的兴趣发展成一个技能。 这里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对应的又是知识,技能,才干,知识源于兴趣,这里的兴趣不单只停留在表面的三分钟热度上,所谓兴趣就是那件让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一边苦笑着骂娘一边咧着嘴干完的事情。这才是兴趣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们看到别人在做那件事情,只是羡慕嫉妒恨,自己却迟迟不去行动,行动了又坚持不了三天的事情,那不叫兴趣,叫新鲜,这种新鲜,就好比三岁的小孩子,对世界是新奇的,看到什么都新鲜,却不是自己的心头爱好。 只有在多角度的去尝试体验,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努力的玩才会有所成就,成就,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的到的结果,只有在未来的某个路上,某个转弯,才会发现,当初自己做的事情对于现在的自己有何影响,所以,未来很久,如果不知道未来如何,不如先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好好干好,现在,链接着未来,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轨迹。一旦你选定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 2,关于成长 生活在当代,其实有个问题很困扰我,因为我不是很会挣钱的人,能力也一般,但是我总是在做着我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书,比如写作,一个安静的时光,独处的去读书写作,做这些事情我自身幸福感比较强,但是这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收益,而困扰我的则是不管评价一个人如何如何,首先就是看挣钱的能力。一个不会挣钱的人,会被判定为是没有能力,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至少在我所生活的圈子里是这样,用金钱的多少来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我始终觉得这个说法太以偏概全了,真正的成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成功,是与我们的家庭,幸福,宁静,内心安稳有关,作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就不会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人生的唯一价值,而在追求自己内心是否真实的路上,才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筹码。 3,关于生命 关于生命,许多次我都在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年轻的时候思考这样的问题,觉得是多想,再年纪大了点又来思考这样的问题,觉得是幼稚,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愚蠢的想法,生命的意义,最有价值的就是死亡,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情在这有限的生命里发光发热,体验生命。 花儿会枯萎,但也曾美丽,阳光里会有风雨,但也曾晴空万里,就如作者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你每天吃的奶水,是妈妈身体的消耗。当你慢慢长大,妈妈的身材样貌也都逐渐改变,活力从她的身上转移到你的身上。你六个月以后开始吃到的米汤,广义地说,需要毁掉一些植物的生命。你日后喜欢吃的牛肉、香肠,也需要毁掉一些动物的生命。为了延续你的生命,你必须结束它们的生命,它们的生命变成了你的。虽然听起来残酷,这却是生命的常识。这常识在你进入社会之后会被很多东西掩饰过去,青菜、肉类都会小心翼翼地包装在超市的食品袋里面,胜者和负者的故事被分开来讲,以至于你永远看不到——当你在创造的时候,你一定也在破坏。 生命,是一场破坏性的创造。有生就有灭,有明就有暗,不管星辰转逝,黑夜永昼,重要的不是小心翼翼地活着、谁也不伤害、谁也不得罪。让谁都喜欢你,这不可能。关键是创造你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活出意义来、活出特色来,活得让自己对得起因为你而失去生命的牛牛羊羊猪猪,对得起人们为你注入的生命力。 好的生命不是完美,也不是安全,而是值得。我想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吧!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五):《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对于兴趣,你了解多少

  在遇到《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之前,对于兴趣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很浅表的理解上,以为只是普通地喜欢一种事物,直到我读到古典老师的书籍以及里面诠释的内容,刷新了我对兴趣的认识,也提升了对兴趣有关的认知。

  一、何为兴趣?

百度百科上说: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以我自己的理解,兴趣即是一种对某一个事物持续充满好奇心的一种状态,一种想要挖掘该事物更深层次的渴望。那么,兴趣究竟是什么呢?

  二、兴趣的奥秘---兴趣金字塔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面提到,兴趣是可以分为三类的:

  第一类是直观兴趣(即感官兴趣);

  第二类是自觉兴趣(即乐趣);

  第三类是潜在兴趣(即志趣)。

  越往下,兴趣处于越稳定的状态。

  1、感官兴趣:

感官兴趣,就是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产生的兴趣---冰激凌甜、火锅辣、衣服好看,这些基本都属于这个类型的兴趣,这是我们最原始的兴趣;外界的刺激决定着感官兴趣的长度和强度,这是我们最动物的一面。

  书中此处的介绍解开了我许久的一个困惑。以前有个长者在教导我的时候,建议我不要看太多娱乐电视,或者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娱乐上,虽然说当时感觉很好,但是玩过之后可能就没什么收获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就很好奇,为什么我们会对类似看电视、刷微博、看综艺节目、刷朋友圈这些娱乐性的事情会如此感兴趣,看完书中的阐述,我终于明白,原来这些都是属于我们的感官兴趣,它让我们当时很爽,却又无法让我们集中在任何一个事物上,形成能力。

  小橙心得:对于这种兴趣,是属于我们最基本且最动物的兴趣,也可以说是对于人性中最弱点的一部分。不要太过沉溺于这种兴趣之中,可以作为放松的方式,也可以作为做完既定目标的一种奖励,但是不建议沉溺其中。

  2、自觉兴趣:乐趣

自觉兴趣是认知行为参与的兴趣。例如:我们能觉出一首歌好听,如果能明白歌词背后的故事与背景,知道歌者的经历与自我诠释,我们就会对歌曲产生新的兴趣,这就是自觉兴趣。

  书中提到,相比于感官兴趣,自觉兴趣更高级,原因有二:

  第一个是因为:思维的加入让我们的兴趣可以更加持久并定向在一个领域,从而在脑子里形成回路,产生能力。

  而能力又反过来让我们能体会和学习更多。“能力---兴趣”的循环,让我们慢慢精通某项能力,打开世界。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它能使我们不再依赖外界刺激,可以自己把控。当我们把兴趣的源头从外求转为内寻,我们就有了一个让自己变得有趣的内在泉源,自得其乐的人最无敌。

  书中提到一句很经典的话:

  养兴趣和养花一样,有人养什么活什么,有人养什么死什么,关键还是让兴趣与能力循环。

  那么如何激发自己的自觉兴趣呢?我们要学会变得有趣,有趣的人往往懂得主动发展更高层的直觉兴趣---兴趣推动学习,学习带来了行动,在行动中发展出能力,能力又发展出更大的兴趣。

  就像你积累了知识,阅读了许多书籍,你就能通过写作输出你的感受和收获,你就能收获很多的喜欢甚至赞赏,就更有动力看书输入和写作输出。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自己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自己一味地在原地抱怨。

  与其在那里抱怨、害怕、担心,不如行动起来,去搜索资料,去找相关方面的视频或者书籍,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解决,这才是打开自觉兴趣的正确方式。

  小橙感悟:比感官兴趣更高一级的自觉兴趣即乐趣有助于我们培养最初的兴趣,我们要善于把最开始感兴趣的事物通过各种方式转化成感官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兴趣的发展和维持。

  3、潜在兴趣即志趣。

  如果想要把一个兴趣发展成为一个永远不会满足的乐趣,带领我们穿越无常的一生,就要把志向与价值相结合,找到最契合自己的那个兴趣。

  书中提到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发明家,爱迪生。

  他在发明出第一只能够发光45小时的碳丝灯泡之前,他和他的团队已经经历了1600多种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失败尝试,而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失败这么多还坚持的时候,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1000多中不适合做灯泡的材料!

  这样的回答,让我们真正感觉到爱迪生感兴趣的并不是成功,也不完全是灯泡,他的兴趣指向了“了解大自然的奥秘”的终极价值,正是这种志向,使得他把发现不能做灯泡的材料当作一种回报与强化。

像书中所说: 志趣已经不仅仅是兴趣,那是我们把感官兴趣通过学习变成能力、通过能力寻找平台获得价值、在众多加之中找到自己最优力量的一种生涯的管理技术,是一个人在不确定的命运中能跳出的最坚定的舞步。

  小橙感悟:志趣,即志向,是一种超越了兴趣和乐趣层次更高层次的追求,也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当把一个事物,例如工作,对工作的追求转变成一种志向的追求,即是一辈子的事情,这个时候就不必担心兴趣是否可以长久稳定地出现在生活中,它已经上升为最高级的志趣,必然会带领你走得更高更远。

  -End-

  其实,如果想要把兴趣转化成志趣,成为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比较艰难且漫长的过程,但只要你坚持,总会找到那个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乐趣并发展成为志趣,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状态,即可伴随你一生。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六):给对职场、对生活迷茫而裹足不前小伙伴们的路标

  古典老师的新书,一如《拆掉思维里的墙》一样睿智诚恳接地气。

  不愧是研究过心理学的人啊,对当下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困惑和心理处境把握很准确到位,写作也是从自己所思所想出发去写,不是居高临下式的号召,不是心灵鸡汤式的麻醉,紧紧扣住主题,深挖为什么的原因,带你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告诉你选择每条道路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付出的代价。

  个人感觉很棒啊,对于我这个工作了6年、有很深的工作倦怠感的家伙,触动很深。感觉就是回答了我常常盘旋在脑中的问题:生命已经过半,精彩都是别人的,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逐渐麻木,只关注零零碎碎的琐事,三分之一是笨拙的家庭主妇,三分之一是全无章法的新手妈咪,三分之一是日渐隐形的职场老油条。心有不甘,却不知还有什么路可以走。常常沉浸在“如果当初选了另一条路现在会是怎样”的幻想,或者干脆YY出一个“相貌出色、众Q爆表、性情有趣的女子的故事,她与我为唯一的交集就是,拥有同一个名字”o(╯□╰)o。除了片刻神游带来的快乐,更多是梦醒后对照现实的落差,心情变得更加沉闷难言。

  感谢古典老师,指出生命中有什么可能,看你选了什么道路,并为之付出多少努力。

  其中最受启发的是,如何养大一个兴趣。是啊,兴趣有很多,有些方面也许真有点优势,但是网络时代,高手能人辈出,光靠一点点天赋而没有持续努力,是做不出什么事迹来的。

  加油!!!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七):如何利用你的兴趣找到一份好工作

  如果你以为兴趣只可以当做爱好,那说明你还没认识到兴趣的强大力量。高手都很聪明地利用自己的“兴趣”,把它发展成职业能力,然后去一家牛逼的公司工作,或者自己创业。乔布斯、扎克伯格、卡梅隆等很多高手中的高手都是如此。

  找到自己的兴趣,认真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然后反复地练习技能。等你把兴趣变成了一种职业能力,天空会飘来五个字,工作不是事。

  1.确定自己的兴趣,最好能把它和你的志向绑定在一起。

  首先,你得找到自己的兴趣。如果没找到,那请继续找。就像乔布斯所说的,你一定要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东西,然后坚持。如果你还没找到,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方法来找到你的兴趣。

  多去外面走走,开阔眼界。让自己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体验中。让自己有机会体会到更多不一样的事情,从而更可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兴趣是因为你的生活面太狭窄,接触的人和事太少,所以想法也太少。

  找到了兴趣之后,要把它发展为潜在兴趣。这样你的兴趣才会长久。

  古典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说,兴趣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直观兴趣、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

  直观兴趣最容易理解,它是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所产生的兴趣。你觉得冰激凌很冰很甜、湘菜川菜很辣很爽、明星衣橱的衣服很好看,这都属于这个类型的兴趣。它都是直接的刺激感官而产生的。但这种兴趣会让我们当时觉得很爽,却无法让我们形成一种能力。比如你看完一场3D电影后,大吃一顿自助餐后的感觉那样,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也没有培养什么技能。

  比直观兴趣更为高级一点的是“自觉兴趣”。它是指在情绪的参与下,把兴趣指向思维。让兴趣更为持久。

  例如,你喜欢摄影,你就去报培训班学习摄影知识和技能,然后参加摄影大赛而且获了奖。你喜欢烹饪,你就开始学习食谱中做菜的方法,然后家人和朋友都夸你的手艺很好。你喜欢写作,你就不断地阅读和写文章,然后有一天编辑来找你出书。

  但是,那些世界级的高手有一种更加强大而持久的兴趣,这就是“潜在兴趣”。例如,扎克伯格痴迷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所以他从11岁就开始学习,后来创Facebook,成了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所以他能功成名就,是因为他把自己对计算机技术的疯狂热爱把志向绑定,从而让兴趣更加持久,一直专注计算机技术。

  如果你找到了兴趣,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兴趣是属于第几种。最好的兴趣是和你的志向,你的理想相结合。只有这样,你的兴趣才不会像昙花一样,突然一见又突然消失。

  古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之者不如志之者。志趣会让我们更加坚定专心。

  2.学习你所感兴趣的领域

  当你找到了兴趣,把它和志向、理想和价值观绑定后,还要了解和学习这个领悟的知识。

  如果你没有行动,只是口头说说,那你根本不配说自己感兴趣。因为你根本不了解这个领域,包括它的优势、劣势、需要的能力等等。你一无所知,怎么敢说感兴趣?

  当然,当一个人下决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会找到一千零一个要去做的方法。你可以通过阅读大量关于这个领域的好书,或者询问这个领域的伙伴,或者通过一些培训,来增加自己对它的了解。

  3.努力反复地练习以获得技能

  在熟悉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后,你还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毕竟知识和技能的差别关键在于熟练程度。知识能瞬间学到。而技能只能长期地习得。而且技能的练习需要很长的笨拙期,毕竟你的大脑接受全新的内容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

  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笨拙的开始,你就永远不会学好任何技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经常半途而废,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每次学习新技能的笨拙。记住,把知识用于实践,并且反复地练习,这样你才可以获得技能。并且越来越熟练,而且创造出更简便的新技能。俗话说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等你把以上三个步骤都做得很完美了,有兴趣有知识有技能,就不用愁找不到工作了。如果经验丰富,那便是极好的。毕竟,你涉及的领域是基于你自己的兴趣,而且和你的理想、志向相链接。你对这个领域有的是热情,没有排斥。所以这对你来说,是一份再好不过的工作。你会干得很出色。然后可以向着牛逼的公司踏进。

  下面再总结一下,如何利用兴趣,找份好工作。

  总结 :

  1.找到兴趣,并和志向、理想和价值观绑定

  2.了解和熟悉这个兴趣所在的领域。

  3.习得这个领域的技能,越熟练越好。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八):尽可能多地往银行里定存努力,不一定成富翁,但结果一定不会差

  从罗胖那里初识古典

  前段时间听罗胖的语音,罗胖推荐过古典的一篇文章。关于身份标签、头衔的,视角很独特,

  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一下记住了他,感觉他是一个思想很前卫、有些西化的作者。后来才知道他就是那本著名的拆墙的作者。(原谅我,那么火的书我居然没看)

  为什么拿起这本书

  相信拿起这本书并打算认真读下去的人多少有些迷茫。可能是快要毕业还没有想好自己要做

  什么的大学生;可能是受困于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想要转行的职场老鸟;也可能是在某一领域站到了高点却突然思考起人生的大牛。我最近也一直很迷茫,留意了一些职业定位之类的书。一拿到书,拆开快递包装就地读了起来。

  以更高的视角看待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上升为生涯规划

  也许这是一本武功秘籍,能让迷茫中的我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是的,我对这本书有过这样不负责任的期待。看了书的目录,感觉并不是自成体系的一套方法理论,章节之间不存在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而更像是与职业生涯、个人成长有关的一个个有趣课题的集合, 围绕兴趣、成长、价值、成功等主题展开,探讨人生意义,为我们展示比职业规划更宽广的生涯发展全息图。

  科学的理论+有趣的实例+靠谱的方法+接地气的文字

  《可能》运用大量的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知识揭示个人成长、成功的规律,把专业的理论讲得很通俗,如生涯三叶草、如何饲养兴趣、成长空洞、人生的四个维度等理论。这些理论很有趣,同时给人一种掌控感。兴趣、成长、成功这些在我以前认为是挺玄的、很大不确实性的课题,原来通过科学的理论都可以一一拆解,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高效率习得。

  成功不止一种

  看完本书,我觉得职业规划只是人生的其中一个课题,更重要的规划是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人生。人生有四种方向(高度、深度、宽度、温度)。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更多的是以高度、深度来衡量的,显而易见的成功,如财富、名利、影响力等。其实任何一种维度达到一定阈值也是一种成功。如事业并不那么出色的家庭主妇: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努力经营着一段美满的婚姻、做一个好妈妈,好女儿,这是一种宽度上的成功;10年如一日守护传统工艺的雕刻工匠是一种温度上的成功。成功不止一种,生命应该有更多的可能。

  真正的成功是有所侧重的同时维护多个维度的平衡,孤独的亿万富翁并不算成功的人生。成功的人生是应该是幸福的,事业与生活是平衡的。

  接受不完美

  巨大的成功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一点中大乐透的运气(但是只要持续在对的地方努力,结果一定不会太差)。况且人的精力有限,人生四个维度也是此消彼长的游戏,想要功成名就同时又要人生宽广是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那些聚光灯下的成功人士一定在其他的地方有所牺牲。就像你不可能要求你老公出现在胡润榜上,同时每天陪你悠闲地吃早餐。人生是一场修行,不完美才是真实的人生。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九):自《拆墙》后古典的又一本思想上的饕餮盛宴!

  自从之前买了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后,我就对古典老师独特的思维能力赞叹有方,他总能为我们年轻人的思想带来一股鲜活之水,让我们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这次,终于能够盼来古典老师的新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心情激动,赶紧下载了先行预读版来拜读,果然没让我失望,古典老师的独特思维又一次点拨了我,让我再次醍醐灌顶。

  举个书里简单的例子,愉悦和有趣。做事情是追求愉悦还是追求有趣?乍一看两者好像没啥区别,但其实两者差别相当大,追求愉悦其实是追求自己心里安全区域里的东西,追求有趣则是追求外面未知的世界。很多人的职业规划说是想追求有趣的工作,其实内心是想追求愉悦的工作,目标搞错了,之后的后果十分严重。但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还真没好好思考这个问题,现在算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的东西了。

  书中还有很多让我耳目一新的内容,只可惜试读版内容有限,所以我目前十分期待新书的到来,让我的思想心灵再得到一次沐浴吧!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十):从《拆墙》到《可能》

  去年朋友推荐给我一本书《拆除思维里的墙》,才有幸知道古典老师,才有幸了解新精英。读《拆墙》时,感觉它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吸附着身上无数的铁粉时刻在颤动,更像一个拿着大铁锤的人在使劲敲打脑门,对醍醐灌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大部分书籍都是教给我们如何成功,而古典老师的书是教会我们如何幸福,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尝试总是要冒险的,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教会刚刚入职的人卸掉职业的艺术照妆,还原它的生活照。

  《可能》 是《拆墙》完我们到底生命的揭秘,最后借用古典老师的一段话,兴趣不是那件让你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结果的事,兴趣是那件让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一边苦笑着骂娘一边咧着嘴干完的事情。期待新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