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生命不息》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7-05 05: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生命不息》读后感精选10篇

  《生命不息》是一本由[英]凯特·阿特金森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41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不息》读后感(一):人生平衡

  这是一部有相当想象力作品

  故事精彩内容丰富知识涉及广泛,文字活泼流畅,可读性强。

  然而,生命不息,这一主题个人来讲,有些高大上,难于驾驭。是的,生命不息,不会错过每一个人生精彩,自然也不会让每一个人生悲剧擦肩而过。人生其实一直是如此平衡。人生的不可逆,造就了人生长河神秘感挑战性,更多的,我们应该不为流逝遗憾,而要为将来的感到心动感激,更为重要的,是要享受当下的。人生,如此而已。

  《生命不息》读后感(二):就想带着某种东西回到过去

  乐观主义盛行的社会悲观情绪则会涌动,除非一个承认悲观的媒介给人以慰藉,像排水管道一样把情绪疏导开。而在一个强调向前看的社会里,过去被忽略,其情绪在涌动,本书则是给了一个媒介给人以慰藉。

  不知何时出现对回到过去的憧憬初三?还是大一?但不知为何,因为一路过来并不太糟,但就想带着现在的某种东西回去。

  看完《明日边缘》,可以确定不是简单记忆,因为那片子只能带给我动作片的快感。也许是:爱在轮回生命中圆满,也许是爱的不完美造成了回到过去的冲动,那么无需带着记忆,只需带着一路过来的情感回去,在不息的生命中圆满。

  当厄苏拉在酒馆里与泰迪相遇,抛却忧虑,感到了纯粹喜悦时,读者在感动中得以慰藉。

  《生命不息》读后感(三):《生命不息》读后记

  九月份,我读完了这本四百页小说

  女主人公厄苏拉死而复生很多次,每次死去都像在脑海中生出再幻灭的念想,她是代表每个人,说的是,围绕你的也会因你而变。

  读书中故事的时候,我总是想,再来一次,再来一次,过更完好一些,拥有温暖童年,更美好的爱情,有充满意义事业,有一个满足的整个人生。

  可作者让你的幻想终究是幻想,生活残暴的挟持,战争不可理喻发生亲爱人们离去,作者让你认真看清这一切。

  一次,厄苏拉死了,再次活的时候她仿佛有了癔症,以为看透了一切,生活就会变,可是小罗兰溺水、南希的厄运、莫里斯诅咒般的脾气,一切如往。书中,故事快结束的时候,作者忍不住,说出,“有时候,过去比未来更难改变”,像是开了一个很大的笑话

  当作者在故事末尾宿命一样地再次赋予厄苏拉生活,我感觉到,那像是听过的别人的故事,只是过了很久那样。 我也总在想,我们是不是都很长时间活在了回忆里,每次回忆看似有不一样的地方,但远非事实,对吧?

  厄苏拉后来有机会医院疗养,有露台的阳光鲜花,她和科莱特大夫引了一段《哥林多书》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不算得什么。”

  可是爱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

  《生命不息》读后感(四):艰难时世里的无姓之人

  有部电影叫《无姓之人》,它构造了一部时间的迷宫讲述一位老人在浑浑噩噩的晚年,回忆此生经历的故事。由于他的记忆太混乱,以至于他最终为其他人演化出了一个完整的纯粹由他混乱记忆拼凑出的故事。在故事里,那位在和平年代不甘于过得平凡的人,将人生的每一个分岔路口都得以走遍。

  生命不息与无姓之人有些类似,不过故事里的女主更为凄惨,她生在一段艰难的岁月里,她的每一道人生岔路都以死亡终结。她的生命里充斥着饥饿疾病,灾荒,战乱,意外事故家庭纷争,以及其他悲惨状况。作者用极平静舒缓的语调阐述主人公所遭遇的一切,并不刻意营造悲痛气氛,可读来仍令人觉得字里行间有股淡淡的忧伤

  读者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阅读这本书。中规中矩的人可以严格按照每一章每一小节前的年月顺序一点点往后读,从而体验主角一次又一次死去以及一次又一次复生后的人生经历。思维逻辑强,记忆很好的朋友可以跳读,或是前后翻阅着阅读。由于本书的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而且每一小节都可以勾起人的思索,因此不妨尝试不同的年代里穿梭,想象主角如果是那位无姓之人,面对人生岔路时经历的复杂情感和艰难抉择

  时代年月始终没有改变,可主角每一次重生以后,周围环境总有些微的变化,使得她走向一样的人生道路,她曾为了救一条狗而被轰炸机炸死,也曾在寒冷溘然而逝,更多时候,她在战火挣扎着谋求生存,有时得到了命运青睐,也有时并非如此,命运像悬停在她头顶上方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随地都会向下斩落,夺走她的生命。然而尽管如此,主角依旧在艰难的岁月里保持着善良淳朴

  可那又如何?她并不像无姓之人那样能在未来的某刻回顾自己的所有精力,也无法记得曾经受到过的不平待遇惨痛经历,她只能顽强地活下去,像其他只有一条命的人那样努力坚持走下去。她的善良并不会为她带来更丰厚奖赏,命运也并未因她多活几次而有所改观。

  那么活下去的意义究竟在何处?我无法解答,只想起了佛家的六道轮回,或许经历如此诸多次生命,本身就是她的命运。尽管她的一次次存活,并不能改变自己的经历,可与她人生有所交集人物,却因她命运轨迹的变化而产生了不同。

  如此想来,有些看起来重复事物并非毫无意义,哪怕将枯燥无波的人生各处岔路走遍,或许也能品出别样味道

  《生命不息》读后感(五):life after life

  life after life,中文译名生命不息。今晚熬夜看完后却觉得还是原名较为贴切。生命之后的生命,生活之后的生活,是一样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用书中的话来说 你可以踏入同一条河,但河中的水永远是新的。

  要是能够不断的重复人生,直到对生命满意为止,你敢这么做吗?。。。。刚看到这本书时,就被她的封面惊艳到了,细细看了会儿,又被上面那句话给吸引住了。它为什么要说你敢吗?难道能这样不是好事吗?在看完这本书之前我一直都在幻想着回到过去,再次经历一遍我的生命,弥补那些遗憾。虽然我知道这只是于事无补,但陷入那虚假的快感中我却无法自拔。

  女主厄苏拉在她的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修正了她的人生,每当她选择的白玫瑰凋谢后,黑暗总是能够降临,冥冥之中的推手使他选择另一条路。 早夭,溺水,坠亡,堕胎,家庭暴力,意外,战争。。。 。。。除了战争,厄苏拉避开了一切她生命的不完美的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堕入黑暗让我从淡淡的悲哀而渐渐转为向往,直到最后才明白,视乎又并不是我所想的。但当厄苏拉因被猥亵而去堕胎,导致感染,几乎就要堕入黑暗当中时,父亲休将他从黑暗中拉起。在那一刻,我多么希望厄苏拉死去啊,重新开始生活,一切会更好的吧?

  “小熊,欢迎你回来。”她的父亲休总是对她说这句话,她是他最喜欢孩子。无论在她的哪一次轮回中,当她因为堕胎因为家庭暴力因为战争回到狐狸角时,她的父亲总是这样说。轮回,有些东西是改不了的,也是我们不愿去改变的。

  厄苏拉说,时间是环形的。它有点像一张老字还未擦净的牛皮纸,又覆上了新字。看书时我想起了《源代码》《明日边缘》这两部电影。都是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回到起点,但电影给我的感觉只是拥有未卜先知的感觉真好,而这本书最后却让我反思,轮回整的好么。 她重复的实践着各种选择,试图避免战争带给所有人的伤害,可这样重复选择的结果就是,她令自己在永恒的轮回里永坠战争的悲苦。 厄苏拉说:“尼采总说Amor fati(顺随命运)。过去我不理解,我以为是A more fatty(更肥的胖子)。 在故事的最后我和小熊一起明白了这句话,我们不用去轮回,也没有必要。当我们开始了轮回,我们身处的世界就已经开始发生了改变,很多遗憾已无法改变,或者连遗憾本身都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未知的事,没有所谓的红玫瑰白玫瑰,他们都是我们的选择,无分对错。幻想回到过去改变自己后却发现又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当中,我们该何去何从,如何选择?

  所以说Amor fati,一路走下去,就像但我们在二十岁时能买得起十岁那年特别想得到玩具,却再也没有兴致玩下去了。现在的我们可以觉得过去的自己很傻,却不能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回到过去。就像厄苏拉所说:“虽然永远活不对,但决不该放弃。我想看完这本书的最大一个收获,或许是如我一般对过去念念不忘的人,终将释然,人生没有完美,最重要的始终是生命的过程。“即使一切都会失去,也要记得光明的事。”

  希望一直都能有人对我说 “小熊,欢迎你回来”。

  《生命不息》读后感(六):黑暗降临

  黑暗降临

  偷爱警/文

  光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压抑话题实在沉重。阿特金森的“生命”,有顿挫感,有精神错乱的感觉,你不会知道生命在什么情况下,会戛然而止,会在什么时间,悄然复生。生命在阿特金森的笔下,变的不再孤独寂静,“生命”会进入轮回当中,前提是,找到你自己。

  二战,不仅是英德大战,更是反法西斯主义的战役英国人对德国的痛恨,世代沿袭。阿特金森也不例外,楔子,扣动扳机,给元首一抢。如果你觉得阿特金森会引导读者将生命话题引入到战争当中,只能说明,我们过于传统保守,低估了阿特金森的写作功底

  一个死而复生的厄苏拉,在资产阶级家庭降生,进而打开一扇“黑暗降临”的大门。每次在厄苏拉将要死去的时候,睁开眼的她,会得以复生,会有重获新生的感觉。从一出生开始,“黑暗降临”就时常光顾厄苏拉的现实医生说,这叫做“即视感”。百度一下,你会发现,是大脑错觉的一种场景浮现。我个人并不认同这样的权威说法,因为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似曾相识的场景,对话,人物,地点,时间,会在现实里撞见,甚至瞬间有某种亲近感,佛教有云,叫轮回,相信很多读者也会有认同感,当然你可以对此持否定态度,但谁又能解释清楚梦境成真的原因呢,难道脑袋错乱,连做梦和现实都会分不清,而且是时空交错的错乱下去,根本解释不通啊,这问题还是留给砖家们。

  在厄苏拉的颜色当中,黑色是主色调,没有比黑色更适合她,失败初恋,失败的婚姻,失败的异地求学,失败总是缠着厄苏拉,她做错了什么,上帝为什么惩罚她,她寻求答案,却一直未果,只有走上阳光的路上,厄苏拉的黑色才会隐隐褪去。是生命给了厄苏拉勇气,还是现实压力给了厄苏拉生存的勇气,实际,是厄苏拉自己,给了自己一份生存保障,连死亡都不惧怕的人,还用怕生命的挫折和失去么,别傻了,生命的颜色,是自己涂上去的,是自己寻找到的,即使伤口溃烂不堪,也不要轻易放弃生命颜色的涂抹,因为心死莫大于哀。

  可以说战争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让情感维系在一起,也是战争,挖掘出每个人的真实虚幻。从银行家到少尉,从牛津大学生空军将领。一个家庭,为保卫家园付出的东西,很难用时间和空间定位,那这样,通过生命节奏,来表现生存的价值,是不是更有张力说服力。阿特金森的描写,力求完整的生命过程,在生命的空间里,抓住一个人脆弱坚强一面恐惧、孤独、惊喜背叛,无数的关联词会在时间的流淌中,捞出来,置于心头,只属于自己的关联词,是特殊的标点符号,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解读。

  阿特金森的生命家族,太有浓厚的战争色彩,黑色和灰色明显的主色调,却感受不到一点痛苦的味道,虽然死亡笼罩在战争的疑云中,虽然生命在战争面前脆弱渺小,但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果断的走下去,得到多少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享受生命的过程,享受爱与被爱,黑暗终将在阳光下退缩。

  《生命不息》读后感(七):你可以踏入同一条河,但河中的水永远是新的

  厄苏拉在刚出生的时候就被脐带缠住脖子,还未在这个世界发出一点声息就死去了,然后便开始了她一次次死而复生的经历,就像重置一般回到起点。这样的构思似乎并不陌生,我立刻想到了《源代码》和《明日边缘》这两部电影,但前者所营造的平行世界缺乏逻辑性,8分钟闪回也让人有过度重复的感觉;后者死亡后重回战场设定画面推进上做得较好,用一些幽默台词表演方式来淡化重复感,但偶尔仍会给观众带来视觉疲劳,可见如何描述重返过去的场景极为重要。

  阿特金森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她对最初几次的重生过程描述得较详细引领读者了解这种设定,随后用“快进”的方式避免重复。更重要的是,在每次的重生中,厄苏拉的性格不断被充实完整,这是由多个人生堆砌出的成长,她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另一个让人忽略重复的原因在于每一次重生都有着微妙的不同,这不像前两部重返过去的电影那样,除了主角主观努力造成的改变,其他都仿佛经过烙印般维持不变。

  厄苏拉在下一次的人生中会隐隐预感到上一次的致死原因,并努力避开,但她也有做不到的地方,有些事的发展会截然不同,好像重生会带来一些异变,而有的过去即使想改变,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套用厄苏拉说的话,“你可以踏入同一条河,但河中的水永远是新的。”这句话完美地解释了厄苏拉所经历的人生,她每次都是在1910年2月11日的英格兰出生,降临在狐狸角这个家庭中,她仍旧是厄苏拉,但她的人生只因为一个环节的不同,便会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阿特金森的文字除了带来如同电影画面的推进感外,她的叙述也非常优美,而这种优美见诸于对一战、二战生活的描写,这是这本书不能忽视的亮点。我从没看过一本书描写战争是如此直接的、人性化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战争的悲壮性总是被戏剧化地夸大了,即使是以战争环境下的小人物作为主线描写,仍然脱不开那股悲情。而阿特金森却近乎以白描的方式将战争下琐碎而麻木的生活展现出来了,战争并非不残酷,只是即便如此,生活也不总是充斥着大开大阖的悲喜。

  厄苏拉最后明白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她是作为历史的见证而存在的,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也扪心自问,这样的轮回方式却是让我不寒而栗的,虽然会忍不住做事后假设,但也没有勇气经历这一次次似曾相识的人生。我并不喜欢阿特金森对结尾的处理,但《生命不息》不失为一本结构独特,行文优美的小说,生命的重建与希望也引人深思。

  《生命不息》读后感(八):生命不息,发现不止

  诡辩家说:人不能同时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即使生命可以循环,但是总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人们爱说,假如我当时做了什么,我就会怎么样或者不会怎么样。但是事实不一定是这样的。做出了别的选择的你也不是如今的你,你又如何判断结局就一定如今所愿?当乞丐的你,当皇帝的你,婚姻不幸福的你,遇到真爱的你,失去亲人满是遗憾的你,孤独终老的你。。。千千万万的你,不过是在更多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罢了,将自己从二维的平面,一个名字,扩展为多维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柏拉图说,人穷尽一生只不过是在不断地了解自己。越长大越觉得古人说的真的是哲理。那些不过十几个字的只言片语却实实在在的可以揭示phylosophy problems。这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problems,对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并不能帮你赚钱或者还贷款,但是有时候确实不得不想的问题。

  《生命不息》读后感(九):现实、历史及轮回的完美结合

  轮回是佛教关于生命循环不已的观点,就目前的小说而言,轮回观主要体现在网络小说中的修真、玄幻、穿越等题材,其中又以修真为主。在这种大的氛围下,突然读到一种类似于日记体但跨度很大的与轮回有关的小说时,新鲜自然充盈于心。

  长生和轮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生是肉体和灵魂同时永生,在这期间有的只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积淀,是人类所向往的;轮回尤其是带着世世记忆的灵魂轮回到不同的肉体上,那就是无边的黑暗,是比纯粹的死亡让人感觉更恐怖的东西!凯特•阿特金森正是以此为立足点,在《生命不息》中用厄苏拉几世的黑暗、恐怖等生命历程来揭示带着世世记忆的灵魂轮回一遍又一遍重复曾经不堪的生命历程,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的!所以,厄苏拉在一次又一次的重生中,企图修正自己的生命历程,企图将影响自己生命的那些因素去掉,但她从未获成功!这虽然有着一定的宿命论,但厄苏拉通过自己的抗争也体味到了在不同生命历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尽管《生命不息》全篇弥漫着死亡和绝望气息,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所要宣扬的生命主旨: “一个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着光明的事情”!

  在时间线索上,《生命不息》采用交叉穿梭的形式进行,就我个人而言,读起来是破费力气的,因为时间来回跳跃,事件就没有连贯性,所以,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书中很多细小的线索,而这或许正是考验读者能力的东西。复杂的时间线索和波澜不惊的让人感觉到压抑的语言形式,散发出作者对战争、人性、生命等等的感悟,这种感悟呈现在语言的细枝末节之中,能不能捕捉到就要看读者的阅读能力有几何!厄苏拉虽历经不同劫难的再生,对温暖的渴望,让她每次都能够做回厄苏拉,重回那个温暖的家庭!反反复复的轮回和折磨让厄苏拉明白了生命的真正含义,她要从环形的生命历程中脱离出来,做回自己,于是选择了牺牲自己枪击了独裁者!凯特•阿特金森正是用厄苏拉的这一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反战心理和对新生活的美好感念!

  厄苏拉对未曾经历但却熟悉的场景和事件的感受,我们都曾经有过,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脑子里转了一下并不做深思,而凯特•阿特金森则将其揉进《生命不息》,体现了对生命的独特感受。人生是一场没有回程的时间之路,这条路上的风景等等各不相同,但是却有相似之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觉得自己明明没有见过或经历过的某个场景、某个事件看起来非常熟悉的原因!

  当失去想象的能力,我们很多时候去看魔幻的东西似乎更多的就是为了批判和消遣而不是欣赏;当重生成为小说的主流,单一重复的模式让人看首知尾。但如果跳出这个圈子,将已有的东西进行整合、创新,就会有更多类似于《生命不息》给人以震撼的小说出现!

  《生命不息》读后感(十):选择失误将亲临生命的苦痛 你敢尝试吗

  如果你的选择失误,你将一次又一次的亲临生命的苦痛,无限轮回。那么如此游戏,你敢尝试吗?《生命不息》这本书中的女主厄苏拉,udnbda.com便是这样的一个设定。她尝试了不同的可能,十六岁的生日上霍维的吻,摔断鼻骨时拯救她最后令她死于家暴的丈夫德雷克,驾驶火车的费雷德,还有高官情人克莱顿,德国丈夫于尔根,邻居家她暗恋的柯尔,等等,女主并非完全知道自己轮回在生命之河。不知道女主在她的生命轮回中回忆有时处于未来。这也许就是她开始享受上帝给予她这个游戏更好的感受爱、分离,珍惜每一个当时当刻。线性的时间只是一种构想更加慎重的去理清事情的脉络,一击即中的解决,是历史的见证,没有对与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生命不息》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