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白鹿原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6 05: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白鹿原经典读后感10篇

  《白鹿原》是一本由CHEN Zhongshi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元,页数:46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白鹿原》读后感(一):浅读《白鹿原》

  看到结局内心遗憾无奈的。这部时代史诗,这个永不屈服磨难村庄。饥馑,瘟疫战争,内乱,都没有使白鹿原在这个多灾多难世间消失。人心易变,谁能想到当初单纯的孝文能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呢?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黑娃的逝世,完全是含冤受死,虽前期做过土匪,后来也有改邪归正学为好人,朱先生也曾说:没想到他最好的弟媳是土匪出身难能可贵的是不论他是何身份,都从始至终地帮助共产党员兆鹏。时代变迁,本就以生命作为代价。 白鹿,文中出现过多次。白嘉轩因为看见白鹿,所以买下了那块埋葬白鹿的地,他坚信只有牢牢守住这个秘密,才会庇佑家庭。是啊!他的儿子白孝文不就是白鹿带来的最有“灵气”的人吗?作为族长继承人时,他能妥善处理族中的每一件事情;中期因与小娥偷情而一度跌入人生谷底,他将卖地的钱拿来与小娥一同吸食鸦片从而导致妻子由于过度饥饿猝然离开人世房子被卖,生活难以为继后,他开始了乞讨生涯,令人痛心的是他并不以为耻;生活总是充满了多变性,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官府人员,进而在这条路上越发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甚至到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地步。黑娃的逝世,不正是他的栽赃陷害吗?

  白灵和兆海,时代的领军人物,从始至终,他们都顽强地同敌人对抗着。他们也曾因志同道合甜蜜相恋,阴差阳错,两人一个入了共产党,一个参加了国民党,最终却因中共两党的巨大矛盾以及两人之间越行越远的观念分道扬镳。灵灵,作为一个为了信仰奋不顾身的人,爱上不屈不挠同追随革命的鹿兆鹏是必然之事。我不知道深深爱恋着白灵的兆海当得知最爱的人嫁给了自己敬爱的大哥是何感想,我却只觉得造化弄人只想长长叹息一声。

  朱先生,一个达观又充满大智慧的人。弟子众多,敬佩他学识人品的人不计其数。原上的人喜欢有事就找他算算,他也经常算算,且一算就中。他曾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率领军队的来犯者,使得#(具体地名我忘记了)免于战争;他也曾因为义愤而动员其他八位老先生共赴前线加入抗战;他也因县政府人员请求发表于共产党不利言论而怒斥,使得孝文讪讪不已。令我最感神奇的是他对于后事安排,他就像能预料到死后也会被批斗一样,墓中的石砖的前后两面分别书写: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当进行批判运动学生愤怒地摔碎砖头发,才发现里面也刻着一行字:折腾到何日为止。围观众人无不惊呼。“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幅由黑娃书写的挽联,恰如其分描述了朱先生这一生

  兆鹏,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为了革命,他多年未归家,多次命悬一线忍饥挨饿家常便饭,甚至多次面临失败的结局。可我无法忘记他让自己被迫取来的妻子守活寡,以至于造成妻子的悲惨结局。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他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却害了一个无辜女子。人既没有普度众生之术,也无回天之力,作为读者的我释然的同时也不免怅惘

  书中有血有肉的人物还有很多,值得你我去细细品味

  《白鹿原》读后感(二):所有历史都是悲剧

  两个星期读完,对我这种不大读书甚至有读书障碍的人来说,速度还算可以了,说明这本书虽然厚,但可读性还是很强的。书中关于sex的描写很多很具体,让人心潮澎湃。。不过这本书主要还不是写两性关系,更多的感觉还是写白鹿原历史车轮沉重脚步,通过白鹿两家的家族兴衰史来反映大时代背景印象很深的人物有很多,白嘉轩,族长,命硬克死了六任老婆,但还算老实勤恳,靠谱的一生,虽然家里出了白孝文这样的人,也是无可奈何啊。鹿子霖,活泛但不大老实,偷奸耍滑,乱搞男女关系,甚至因此害死了自己的儿媳妇,最后疯癫而死,正映了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令人感慨的人生!白孝文,悲剧人物,刚开始要脸的时候兢兢业业,一件坏事也做不来,在多种因素下,其实是他自己的命,他变得不再要脸了,于是各种坏事都做得得心应手,和别人的老婆厮混,抽大烟,杀害自己的兄弟黑娃,虽然他最后貌似“光宗耀祖”当了县长了,但仍然摆脱不了他已经变成彻头彻尾的坏人这一点宿命了。。田小娥,性格决定命运,天生浪荡,和白鹿原多个男人有染,怪只怪这个女人生的太妖娆,又耐不住寂寞,最后被公公捅死,很惨。。朱先生,白鹿原学问最大的人,经常说些预言性质的短话,反映出读书人在这个世界地位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当然,黑娃,冷先生,鹿兆鹏,白灵,鹿兆海等人物形象也是很丰满的~这就是伟大作品的共同特点,能够让自己故事中的人物钻进人的脑里心里,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两点感受吧:1. 慎独,自家做了什么事,自家心里会留下烙印,一辈子的烙印。一定不能做偷偷摸摸的事儿,凡是不能或不想让人知道的都是不应该做的;时刻记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做事。有时候一步错步步错,一步就可能踏入万劫不复深渊。2. 很多事都是命,不能强求。尽人事天命而已。3. 读完所有人的故事发现,所有流传下来的历史都有悲剧色彩。。

  《白鹿原》读后感(三):白鹿道

  两天读完了《白鹿原》。 朱先生通晓世事却守得方心令人佩服,正是“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黑娃血性男儿,住窑洞、搅风雪、当土匪最后学诗书祠堂终逃不过一死。却也悲壮凛然。这一生,荒唐亦或悲怆,却也是胜过了年幼时只求“一袋冰糖”的天真淡然。

  田小娥,一个美丽却“放荡”的女子。与黑娃私奔住窑洞,为黑娃求情与鹿子霖同住,再到听怂恿诱惑白孝文……说来只是为了追求幸福,却一步步成了众人口舌下糟糕透顶的“婊子”。死于公公的利刃下,化作孤鬼附体……自觉小娥不坏,相反,恰似一介女子被逼得无路可走遂走向歧途。可怜亦可叹。

  白灵,看到她就想到民国时代剪着短发双眸清澈一身干净服装,游街呐喊的女学生。一腔热血,也活泼冲动,了无牵挂。她是为新世界游走奔命的战士,而新世界,也是在他们的血肉建立的。

  白嘉轩,鹿子霖,白鹿两家的恩怨情仇似从他们起,却也互相缠绕无法分割。白是威严正直的大族长,而鹿却在时代中起起伏伏。看似是由传说中白鹿显灵的一块坡地引起,实则是世世代代的祖训,是做人的原则复杂不易琢磨透。

  白孝文,族长大公子,到败家子,再到保安队、县长。从宽厚到之后我所认为的些许残忍。所经历的,也改变了他。

  鹿兆鹏,忠诚的共产党,白鹿原第一个共产党人。他的心思,似乎全在革命工作,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新世界。除了忠诚的信仰,于我所见,其他方面的他,却显得有些冷血了。

  原来最喜欢的是鹿兆海,第一次哭不是白灵死而是鹿战死前和朱先生的对话。一枚铜子,是钟情和信仰;而一盒头发,则是承诺和热血。年轻军人鲜血,是希望。白鹿精魂。

  《白鹿原》所以动人大概是因为它讲述的是几代人亦或是几代中国的变迁,“民族的秘史”也因小人物的命运而显得宏大

  本想写短评,却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十八岁的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与偏好,随意表达下。若是优秀小说,想必几年后重读,定是不一样的感受吧。期待着。

  《白鹿原》读后感(四):重温一遍后觉得写得太好了

  喜欢这本书,真的是写的非常的好。

  大学里的时候看过,但当时看得很草率很匆忙,对书整体感觉一般。后面王全安的电影《白鹿原》上映后看电影,觉得电影没有拍出书里的感觉。

  这次重新再读,是因为想要在三月底去看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话剧,所以重温了一遍书。重温这边是真的认真逐字逐句的看的,然后品味出了之前看的时候没有看到的细节和感觉。

  书的前半部分我是一直在感慨,感慨的是以前的那种生活和世道。书的后半段,从仙草的去世开始,我就进入到一种心痛状态,对各种人和事,看着看着书就落泪。看着看着白灵的死去,鹿兆海的死去,哭的都快不能自已了。

  黑娃的悲剧是注定的。鹿子霖的下场也是他活该。但是,白孝文,哎,原先心善的人在经历一些世事变迁以后,往往会变得比恶人更恶。

  《白鹿原》读后感(五):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女人是有原罪的。

  白嘉轩六房太太惊惶的鬼魂被桃木所压镇。活泼大胆的仙草也未能享受多几分。原上出嫁的女性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她们只有两个姓氏,并要以其一生维护这两个姓氏的光鲜荣耀。做饭端茶,洒扫喂鸡,给公公和丈夫倒尿盆,每年都怀孕,就是她们的份内事和全部该做的事。至于其中有多少乐子,谁在乎呢。

  所以有疯疯癫癫的鹿冷氏,被亲生父亲毒哑了嗓子。这样就吐露不出羞耻的性需要了吧?可是那过度自慰的尸体已经说明了一切。

  只有荡妇才能大方展示性感。不过当心了,从“贵妇”到“荡妇”可是条不归路。

  田小娥是个《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式的女性,试图远离争端,但时刻在风暴中心。她即是“美”本身,被仰慕,被追捧,被践踏,被唾弃。但和玛莲娜也一样的是,她非常的符号化。满纸皆是男人对她的意淫,而她本身是怎么想的,她是否享受,她是否痛苦,她是否爱是否恨,都很模糊。她为何顺从鹿子霖?她难道没有发觉鹿子霖利用报复白家?当她与白孝文缱绻时,又是否记得黑娃?

  只有两次,我感觉到她不是个工具人。一次是她对白孝文产生同情,一次则已经是她死后,附身在鹿三身上的控诉: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为何容不下我?

  不过,男性作家不以或少以女性的口吻写作,也许对女性角色是一种温柔。因为这样就避免了明显的不真实感。

  白灵,白鹿原上唯一一个完美的女性,聪明,美丽,上进勇敢自由。陈先生钦定的白鹿精魂之一。

  但很假……

  有人说,男人分手交往女友就像电脑上保存-新建-另存为,而女人则是直接保存并覆盖。那么白灵就是在“鹿兆海.doc”上直接编辑,保存,并重命名为“鹿兆鹏.doc”。

  又聪明美丽,又积极上进,又能毫不留恋地抛弃过去……真是很难喜欢白灵。

  好在,陈忠实老师是真·反套路之王。这个林道静一般的玛丽苏人物,结局却一点也不玛丽苏——在党内被疑叛变,活埋而死了。那块“革命烈士”的牌子……微妙而令人唏嘘

  被白学的鹿兆海小哥哥才是我心中的完美人设。上进,深情彬彬有礼,也怀有想救中国的心。只可惜反转之后还有反转,陈忠实老师再次反套路,让他死在了国共内战中,且违背了终身不娶的诺言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鹿兆海最后还是匀了一丝温柔给酷肖白灵的妻子,到底深情人设还在。而白孝文早就忘记了自己对着田小娥的白骨说过要为她复仇,且更早之前,他选择和田小娥吸着鸦片过年,让妻子活活饿死。黑娃再没回过窑洞,更不可能动那原上的六棱妖塔。

  鹿兆鹏这个人五人六的混蛋就是个最大的大猪蹄子,对房里人一个交代都没有。在新旧思潮交替的时期,包办的媳妇对时代的新人无疑是不想见人的瘤子。但鲁迅、太祖或是张学良都还对妻子有个说法,胡适更是对夫人十分体恤。这个鹿兆鹏出事了靠岳父救,却一句话都不给妻子。活该被包办的女孩子就不是个人?

  在所有大屁眼子大猪蹄子里,要说最不喜欢的,鹿兆谦黑娃必须排第一。无论写他年轻时身姿多么优美矫健、学为好人又多么用心用功,都洗不掉他做的没几件好事。这个人几乎看不出自主的选择,做事都是顺着他人的影响。田小娥引诱他,他着了。鹿兆鹏撺掇他,他去了。他游街、他铡人,他敲起风搅雪,他比什么都积极。可他哪里是为中国崛起人民幸福奋斗了?

  集体意识的一份子罢了。

  自己做的事只凭本能,不顾后果。任凭土匪打死黑牡丹,只为从女子绝望眼神分辨出她真的无辜。女孩子的命不是命?因为“那个人的腰挺得太直太硬了”,打断了白嘉轩的腰……大哥,鹿兆鹏给你的冰糖是糖,白嘉轩给你念的书不是书?帮你出的钱不是钱?

  对白嘉轩讨厌不起来。

  我知道在教材中,白嘉轩一定是落后势力代表。可是他即使落后,但他不“恶”。也许会有论文说,白嘉轩表现出的“善”——修缮村落,重整祠堂,订亲悔婚加倍偿还亲家,托人到城里救黑娃、救鹿子霖……是为了他身为宗法制族长的威严和脸面。可有时候,立场起因不是那么重要,从结果来看,他的确是端庄持重、宽以待人。他也有缺点,他嘲笑鹿家时刻薄,他对待新鲜事物的不屑,但我认为瑕不掩瑜。

  砸碎了朱先生的乡约又如何?普世的道德观、宗教的道德观、中国传统的道德观、马列的道德观其实都有相同之处。友善、尊老爱幼、不为偷盗抢劫淫人妻女之事,不都是共通的美德吗?白嘉轩就是那个祠堂,那块乡约的化身,对新思潮来说是落后的,但他个体的美德其实不也是和新思潮相通的吗?

  要说白嘉轩的错处,也有。那就是将田小娥拉入祠堂的刺刷惩戒。族中的规约理应约束族人,做错了受到惩罚,但同时,整个家族也在保护着族人,给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帮助,这次得到了帮助的族人下次也要帮助别人。

  可是田小娥……并不是白家鹿家的族人。

  从未过门、没有拜谒过祠堂的她,不是宗法认可的合法妻子,没有得到过白鹿村的任何权利,为何要尽你们的义务呢?

  人的成色,有多复杂。

  不过最终,田小娥淡化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就和所有的约定、承诺……爱和恨一样。

  化成了白鹿原的风。

  《白鹿原》读后感(六):《白鹿原》不是一部中国农村调查报告

  模糊印象中有个作家说过,中国农村只有三件事:性交、迷信、还有个什么来着。(我问了一大圈儿,都没人清晰记得......)

  中国农村是不是确实只有这三件事,我觉得这要分两个方面来看,一、中国农村主题文学在创作思路和内容选取上是否有意集中向读者展示了这些?这是一个统计样本偏差的概念;二、除了中国农村,是否只要是人类聚集的区域都主要存在这三件事?这是一个人性共通论的概念。

  读者(或是观众)会很容易把目光聚焦在书中的男女之事上,当然这“得益于”在《白鹿原》中陈老师把性交点缀得随处可见。但与繁衍的目的性不同的是,在我看来其中只有30%的动作在于追求生儿育女,而剩下的全都是淋漓尽致的情绪宣泄:征服、妥协、交易、偷食、初尝禁果、侮辱与被侮辱、追求刺激......这些通过性交的发泄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在这一共同行为中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陈老师的完美之处在于使用了大量细节的描绘以及接地气的类比把一个个交媾的动作蔓延成为活色生香的场景,并通过这一幅幅画面把其中的情感和内心交织袒露出来,甚至让你忘了隐藏在字里行间美轮美奂的影像其实只是一个皱巴巴脏兮兮的农村老头和一个同样几个星期没洗澡的土掉渣的老妪相互摩挲的快手短视频。

  豆瓣在介绍陈老师的时候写到“该作品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我认同《白鹿原》中家庭史与民族史的叠加,不过要说复杂的人物形象我觉得并不准确,文中所有的人物若说复杂却并不见得,每一个人都是只是沿着自己的本性轨迹在发展,就算孝文黑娃二人的浪子回头也并未失其本心,在这点上反而简单的令人着迷,因此我更喜欢用“典型”来对此进行标签。《白鹿原》的独到之处是把这种人物的典型塑造到了极致,这种极致并不是完美与极端,而是自然而然----他本该就是那个样子,连缺点和错误都是他应该有的样子。

  在我眼中陈老师这部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处处体现着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美德与“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看似自私然则无私贯穿始终。“做自己”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不断追求的目标,这种追求是旁若无物的追求,是千人一面的追求,是大清亡了民国乱了土地丢了但本心不变的追求。或白或鹿,或官或匪,或子孙满堂或孑然一身,走进祖祠则祖训依旧磕头依旧。而陈老师的笔法也把这种“自我意识”收至尾声,落脚在朱先生硕大的生殖器上,一如这世界充满了隐喻。

  原文链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24408838358556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白鹿原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