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6 05: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10篇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是一本由马华兴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一):本书内容总结和一点感想

  本书每一章讲一个观点

  #### 第一章讲选择

  作者的观点是选择和努力是两回事,即使选择正确也未必不用付出努力,而且选择本身是一种能力。以职场选择为例,作者把“黑天鹅理论套进来,认为黑天鹅职业有高风险成功概率。但,我以为即使这么说,作为没有足够信息储备工作经验新人,只能被动接受成功者的信息,是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倒是这种对概率的态度,很值得推荐,即使选的不是最好,也有得努力。

  作者最后给出两种选择的态度:先瞄准后开枪和先开枪后瞄准。前者是给自己设限并且对个人意愿清晰认识的人,可以考量之后再做选择。后者则是先选择,然后反思。所以,新人还是只能做前者,就算选对了也很可能是“黑天鹅”。

  “每个选择背后都带着责任,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只要他们能承担选择的责任。”这句话,我听过很多次,原来这么有道理

  #### 第二章讲一万小时理论。

  作者总结了一万小时理论的核心逻辑:刻意练习有效学习环境。对自我提升热情。这些书里都有。

  关于“金线”理论,就是引用冯唐的观点,一种技能暗含一个金线,达到就是达到,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在这里,练习的一万小时包含多个水平台阶,也就包含多个金线。其实根本不用金线来说明,只要把学习曲线和台阶画出来就明白了。也就是达到一个台阶前,学习的曲线很陡峭,到了某个水平后会保持,然后再重复。这一点,不需要一万小时也一样客观

  下面作者提到了天赋问题,但套用的是各种能力分类,我认为天赋远高于这种对基本能力的测试,这些测试只是方向,通过测试只能说找对方向,离天赋还远。

  再后面是精华,作者讨论了“刻意练习”,总结出几个特点

  + 练习方法的刻意设计

  + 重复练习

  + 专注

  + 持续反馈

  最后作者单独强调了“专注”,然后,作者很奇怪的举了拉瓦锡被砍头的例子,说明让自己成为自己成长试验品,以便更好的观察自己,我没看出这个例子和“专注”的关系,倒是可以说明人经常应该抽离出来,用旁人的角度来观察自己。

  #### 第三章讲进步的快与慢。

  这部分基本没有干货,快与慢都不错,往往过来人都可以说:该快的时候快点,该慢的时候慢点。等于没说……

  #### 第三章讲心态

  职场(或者人生)有很多负面心态。作者分别讲了抱怨妒忌自卑、厌倦,还有焦虑内疚悲伤迷茫等等……然后,你可以用这些关键词搜索一些心灵鸡汤来读,因为读一读就会开心一点,然后就会回归原样。

  #### 第五章讲人脉

  作者给出的一个人脉深度广度的四象限图,推荐看一下。

  #### 第六章与自己的关系

  模仿他人是途径,认识自己也是办法,前进的路有很多条,但行动力是根本的驱动。找到驱动力,克服其他方向的阻力。最终,要找到为人一生目的,作者最终给出自己的结论:每天都能为别人做有用的事,同时也为自己做有趣的事。这个观点挺好。

  另外,这本书每章后面都附带一些测试工具,是职业测试用的,不好评论。书末尾作者总结了“所有模型来源”——四大思考工具,“令人生从此不迷茫”。分别是:

  + 平衡

  + 象限地图

  + 时间

  + 金字塔

  如果我从有限的图形化思考知识来看,这种生硬的总结,还真有点凑数的感觉。不过我还是很赞同一点:这本书用了很多插图来说明观点,很好。

  20140904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二):进水不要紧关键是怎样面对脑积水现实,和从失意中寻找可能的方向和路径,这本书就有此疗效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深受启发

  这本书的题目是我们在做了自认为不该做的选择后的自我解嘲。的确不同书店各种流行励志鸡汤书籍,作者在嬉笑怒骂,开涮解嘲中以独特视角和我们聊了聊职业规划全书没有没有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以批判思维犀利言辞解读我们所熟知的“一万小时定律”,爱迪生的天才汗水名句梦想和现实的距离等等等等浮于脑海,挂在嘴边影响我们的各种声音

  写得是他,说得是你,每个人可能都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三):它在讲生活技术

  上午九点开始看书,自打开后就一直读,眼睛酸,午饭时间了都不想停止,终于一口气读完。书中的语言剥丝抽茧、精准深刻实在让人不忍放下。就像是病入膏肓的人突然得到一本秘籍,上面有独门药方可以治自己的病,必然会迫不及待。

  在黑天鹅图书的微信公众平台上看到这本书的推广,一看封面标题,觉得有些哗众取宠心灵鸡汤、励志类书籍泛滥到引人恶心反胃的现在,这本书的标题和封面难免激起读者的免疫机制加以排斥幸运的是后来,甚至在一些考研平台上陆续推出了这本书的节选,感觉其中的观点够新颖全面,可以读一读。

  再后来不忍侥幸,还好没错过这本书。

  在我大学期间,因为不了解自己,对专业厌恶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茫然,曾有一段时间热衷于搜集职业规划方面的信息以及看人格分析之类的书,以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看过的书有《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还有什么《九型人格》,人人网上盛传的《一万小时计划》、《目标管理》······不得不说这些书和讯息还蛮有用。前一个月还看了TED演讲中Meg博士的《20岁光阴不再来》,对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方面我一直没有放弃治疗。也许真的是“久病成医”,周围也有朋友学弟学妹会跟我讲他们在学业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以期我能给他们一个比较靠谱解决方案我会把自己知道的一些理念事例分享给他们,似乎还能解一时之惑。

  但是,在看完《现在的泪水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之后,不得不叹服作者视野格局开阔、语言之鞭辟入里又不失温和。这些是其次,关键是这本书让你打破日常思维中的惯性,帮你看清绑架我们的一些社会价值观,教我们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并去开始行动。

  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之间你怎么选?反正这本书是教给人们生活技术的书。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四):你真的想成为天才吗?

  我一直很喜欢古典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也对古典关于人生规划和发展的观点很认同特别是其中提到的能力提升的部分。其中重点提到了《一万小时》理论的观点,虽然有醍醐灌顶感受,但是怎么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应用,以及必须要联系10000小时有点底气不足。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作者是古典的同事马华兴,他和古典的风格很像,都是很务实的,不是什么心灵鸡汤式的东西,其中看待问题的视角也让人觉得很奇妙。这本书可以看成是对古典观点的一个补充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六大主题加上四个工具。其中六大主题分别是:能力、选择、行动、情绪、人脉和心智;四大工具:平衡论、象限图、时间轴、金字塔。我分别针对其中我认为对我有启发性的观点进行解读:

  1、一万小时理论的核心——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天才的观点,也给了我们普通人希望,让我们透视到了天才的形成秘密——一万小时的重复训练。但是随之而来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比如修理工和清洁阿姨,他们重复训练的时间可能不止一万小时,为什么没有成为这个领域的天才?

  这个本书给出的解释是这种练习必须是“刻意练习”,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什么是“刻意练习”?也就是我们要让自己刻意地不断去挑战自己熟练边界,让自己走出舒适区,这样才会不断地进步,而且这种练习的一个关键是要有持续客观的反馈,这样才知道自己的状态,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态。如果大家都知道这个理论,为什么还是很难?因为刻意练习通常让人们比较难受,而且有时很枯燥,其实这些我觉得这些还不是本书精彩地方。精彩的地方是它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成为天才或者通过训练一万小时成为顶尖人才吗?

  答案是看个人,不一定。原因有两条:1)真真达到了天才水平的人绝大部分生活是不平衡的,一定是牺牲了生活的其它某些方面,比如爱因斯坦、乔布斯等,你是否真的愿意付出相关的代价。2)多段学习曲线。我们都知道经典的学习曲线理论,就是学习一个知识或技能,开始付出一段时间,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再坚持一下,发现突飞猛进了,提升很快,再继续就会进入高原期。以学习为例,从60分提升到70分和从90分提升到100分,虽然都是10分,但是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取巧的角度而言,如果你不是一定要做到顶尖,后面的10分的得到性价比不高。前面介绍的是一段学习曲线,本书提到了其实真实的学习曲线是循环的多个曲线的连续,也就是在第一个曲线的高原阶段,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又会进入第二个阶段的突飞猛进阶段,如此次下去,两个曲线的交汇点(第一个曲线的高原和第二个曲线的上升)被称为“金线“。真正的一万小时训练中,不是只有一根金线,而是有很多根金线,怎么理解呢?如果你为了让某个技能达到顶尖而训练一万小时,不是说在九千小时时没有什么起色,而在一万小时突然发生突变。实际的情况是训练500小时可能就达到了第一根金线了。在现实生活中,你不需要达到绝对的顶尖,其实就可以表现的很不错了,而这个时间通常是2-3年,所以,对于普通人,比较讨巧的方式是在前两年,快速训练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至于是否要达到更高的水平,你可以自己选择,可以继续,也可以停下来,甚至可以放下这个技能,再学新的,而德鲁克就是这个方面的典型

  除此之外,关于刻意练习,本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讨论:刻意练习需要进行设计。他的主要观点来源于《哪来的天才》,他把它更加通俗化,通常有三种类型

  1)音乐法。更具观众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呈现的方式。

  2)博弈法。通过“打谱“和”复盘“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和训练。

  3)运动训练法。基本功加上特殊情况的应对,比如运动员的训练,要进行基础肌肉训练,然后再针对特殊情况训练。这个比较适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比如某个领域的专家,一般都会有几本书是他翻烂了的,这个对我自己是很有启发的。

  2、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

  对于通常我们认为的负面情绪,作者给出了另外一个角度的解读,比如嫉妒,通常我们认为是不好的,佛家讲究“三毒“中也有这个,稻盛和夫曾讲到:三毒不是要完全根除,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因为它们是人的天性,而且少量的情况下会促进人类的发展。而本书作者就重点关注了这些看似负面的情绪对我们的帮助。

  嫉妒的功效:1)定位;2)澄清价值;3)平等竞争。以定位为例,想想我们通常会嫉妒什么人?一定是那些和我们背景差不多,但是比我们混的好的人。你会嫉妒***吗?我想不会。我们通常不会嫉妒比我们好很多,或者比我们差很多的人。这样你就知道自己的水平了。自卑的土壤可以种出自信庄稼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写过一本名著《自卑与超越》,其中提到了很多有成就的人,开始都是很自卑的,也正是在克服自卑的过程产生力量和超越的,现实中的典型人物俞敏洪,有机会可以看看他的书中介绍。没有经历过自卑的自信不是真真的自信。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实实在在的书,是一本能够指导我们更加现实地去实现理想的书。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五):美妙的大脑清洗运动

  时下鸡汤类图书泛滥成灾,看到这本书时,下意识地也将其归入此类,抱着不妨一看的心态翻开,不料竟收获一连串惊喜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看这个犀利得不忍直视的书名,的确和那些鸡汤类图书温情脉脉的取名路数不同,作者的目的不是提供虚浮的抚慰,而是给读者一剂良药,将当年脑子里进的水统统脱干。这是一本有货有料,硬邦邦的工具书。作者犀利而幽默,娓娓道出了每个人生命中渴望有人能指导自己的,那些最简单却又最关键的人生奥秘

  作者马华兴是新精英生涯知名咨询培训师。在这本书中,聊的都是有关职业与人生发展的那些事儿探讨了能力、选择、行动、情绪、人脉、心智六种和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在书的最后,作者还给出了平衡轮、时间轴、四象限和金字塔这四大思考工具,易操作又有效。估计很多读者读这本书时,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一边笑着一边冷汗直下,说的不就是我吗?!继而击掌叫好,相见恨晚。

  有这样一种观点已深入人心,在人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选择的正确与否,其重要性远远大过其后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但作者却说,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只有之前做了大量的练习、犯了不少错误的人,在此后人生中做出各种的选择才能更加如己所愿。因此,要努力锻炼自己的选择力。

  对于选择恐惧症重度患者的我来说,这句话无疑在我脑子里打开了一道缝隙,明亮的光透了进来,许多被错误和偏差缠绕的念头如洗了个热水澡,顿时清白爽净。害怕选择,继而逃避选择,于是陷入恶性循环。所以不妨拥抱选择,将其变成挑战自己的乐趣。如果在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这些事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在那些更重要的人生命题面前,还会难以选择吗?所以不妨如作者建议的那样,做一个选择力的训练。在琳琅满目的商场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买一件不超过300元的衣服,然后去一家高档的餐厅吃饭,只用三分钟点好菜。对于每次吃饭都把点菜任务如释重负般地交给别人的我来说,这个建议还真是量身打造呢。

  但是,不管做出了什么选择,之后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那么,努力该怎么去衡量呢?作者知道一万小时定律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于是他贴心地告诉你,千万别被一万小时定律吓到了。因为有效的训练是刻意的练习,而并非拼时间。何为刻意的练习?那就是整个过程经过精心设计的练习。

  (暂停剧透,此处略去一千字)

  每个人的人生都如锦衣夜行,外表再光鲜,走过的弯路,经历的苦涩只有自己知道。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行舟,没有人会告诉我们哪一条人生航道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在千百次的试错与探索之后,有的人会一点点靠近那条正确的航道,而有些人却依旧会在错误的航道蹉跎岁月。这本书或许可以充当你人生旅途的伙伴,迷茫时为你拨开迷雾,失意时让你看清真相,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一步一步地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主题。

  如何掌握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每个人时常焦虑的问题。对于正在职业和人生迷茫期徘徊的人来说,此书是对症下药、鞭辟入里的一剂良药。即使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意气风发的幸运儿,读一读这本书,也能补救偏差,多一份清醒与警惕。

  当然,成功地给大脑进行清洗,换完水之后,并不代表你的人生就从此与众不同。如果将正确的意识化作有效的行动,还是看各自的造化了。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六):不要被书的外表吓走

  书名真的是早已烂俗的一句话,用过太多次的网络用语,由原来的新鲜变为让人厌烦,再加上本来就一直刻意对鸡汤类的书和作者保持着距离的,看到书名和封面时归为又一碗鸡汤。但无意中看到meiya写的序言《更有意义感地生活》,对于刚刚毕业开始工作、对工作渐渐理解的我,真的柔软、安慰又给予力量。于是加了黑天鹅的微信,看了作者的自序,感到了作者的真诚。他不是在说教,他也经历过在经历着同样的困惑、寻找出路。卖给别人脚气药,低头挠自己的烂脚趾。有点恶心吗?那么真诚。

  上半年开始,一点点陷入恐慌的深渊,在选择错了路人生就这样被自己毁了的惶恐中自信一点点被消磨。甚至感觉到力量一点点从身体里流失,偶尔一会儿或一天,因为某个小事、朋友的一句鼓励,会觉得力量重新回来,开放开阔想上,但很快又陷进去,压抑的要爆炸。上上周开始,神奇的觉得在一点带你走出来。真的,可以自己感觉得到,阳光和力量。

  书中有一章节,关于人生主题的讲述,真的给我豁然开朗之感。重要的是人生主题,不是限制在某个行业职业。还有方向与努力、自信与自卑,都给人力量。当然对于已经很清晰的人,这本书还是一碗鸡汤。对于在寻找中的我,鸡汤与人生导师,既然给人力量,为何排斥。重要的是得到力量,并能够从中自己给自己力量,往前走。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七):去发现生命中的更多可能吧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职业规划、人生定位、心理学、方法工具等等。从这本书六个章节的内容来看,作者以自身经历和思考,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尝试,并让我们找到自己的思考盲区,从里面跳了出来,去发现更多可能。从这本书中我所得到的两个最大启发是:

  1、不断提问

  作为一名高级学习者,除了能独立解决问题之外,也应当有能力去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给其指引方向。这时,向他人提问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当然,提问的前提是你对问题的背景有一定的认识,所提的问题也要有一定的质量,这样才能指导他们去思考、探索,让他们自己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发现内心的真正需求。

  2、从多维度去看待事物

  如此你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甚至有些收获是你自己意想不到的。当然,这是有前提的,你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及灵活的思维方式。要做到这两点,读好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书的世界里,你会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睿智。而多维度看待事物,其实也就是转换关注对象。举个例子,你可能不喜欢你的工作内容,那你可以去关注工作的过程,从而把经历变成经验,提高工作能力,这一样也是一种收获。

  书中提供的方法工具也容易理解和操作,很实用,也很多,像书中最后提供的 “四大思考工具”。但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没有去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的话,无论作者和你说这个方法工具有多好用,你当初看到它们的时候又有多兴奋,都不会对你的现实生活产生影响。因为,你只是在看。所以,我的建议是——这整本书看下来,要找到对自己有启发、有帮助的地方,再结合作者的指导和自身实际情况,好好地使用这些方法工具来解决问题、找到方向、进行自身定位等等。

  这本书不是一本十足十的工具书,但它给我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我很少在其它书籍中发现这样的收获。所以单从这一点来看,它确实 “打开了” 我的脑子,把水倒了出来,让我有了更大的思考空间,发现了更多的可能。因此,读完此书,获益匪浅,也希望它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你自己、他人,以及人生。当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去根据书中提供的方法工具,来进行实际操练。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八):现在的泪,都是当年没有脑子的思考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本书花了我将近一个星期来读完,这本书对我在职场甚至是生活中的很多困惑都做出了解答,让我有了一点点思考,下面就摘录一些有意义的内容。

  当选择遇上努力的时候,我不再盲目的努力,而是要先做一番思考,选择了努力的方向,再进行努力。

  ”而我们总是会不经意地陷入在自己挖的陷阱里,其原因十分简单:我们过于看重自己的投入以及随之而来的面子",面对这类套牢,我们应设定好止损点,到点“割肉”

  对于刻意练习,之前认为只要是不断地练习就是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这种误区是只要我练习了就会有进步,其实忽视了这种练习是否是有效的。真正意义上的“刻意练习”,是我们跳出舒服区,进入学习区。而进入学习区的“刻意练习“有着几个特点:练习的方法需要设计、多次重复练习、专注、持续反馈。在这里面最能被误解的是反馈,因为很容易被理解成是评价。评价和反馈最大的区别是:评价加注了个人的臆断,而反馈则是做到尽量客观不带判断。评价往往对于个人的能力的提高毫无效果,反而在打击信心方面”相当靠谱“;但反馈却可以让对方自我觉察,并有矫正。

  对于要广度还是深度,作者认为当刚刚出道,初来咋到,先提升技能,走深度策略,得到少数人的认可。之后当有怀才不遇之感时,则花点时间进行自我营销,但同样会觉察到,也许在某个时间感觉自己飘飘然,此时,再退而结网。

  我们总是在思考做自己还是学别人,书中作者给出了答案:当你觉得不知所措,或者觉得不再成长时,你需要找个人模仿。而如何进行模仿?只需做到:观察、附体。模仿只是进入陌生世界的通道,也是成为自己的契机,而copy到steal的最精髓之处就是:做到整合。在模仿时要注意到两点:1、模仿初期,不是盲目地谁都模仿,模仿对象最好是”臭味相投“;2、迷茫时,先凭感觉找个标杆模仿,然后再次关注到个人感觉和模仿。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九):更有效的学习生活

  当时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真心是不想买。太鸡汤了。以前的时候看看鸡汤文,感觉还挺振奋的,后来就慢慢的越来越反感了。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鸡汤书都是我有一个同学,我有一个朋友,然后就是各种牛逼,各种不睡觉工作学习生活巴拉巴拉……看多了,就觉得,同学,你朋友好多啊!!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里进的水》这个书名,绝壁的鸡汤书名啊!第一眼看见就是直接烦了,不过不知道为啥当时鬼使神差的点击看了下大家的评价,结果才知道貌似内容和书名挺不搭噶的,而且大家的反响也都不错。就下单了。。。看吧,我多跟风拉皮的一个人。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其实也就是认真的看了前3章。对我用处比较大。后面4-6章,都是一些人生观啊,人脉啊,自我认知啥的,这些东西,在我看来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成的。而且感觉书里说的也都是和其他的也没什么两样,看着没有劲头 ,没啥新鲜感。 最后介绍的四大思考工具,我觉得还挺好的。

  先说下第一章的感想。关于选择和努力的问题。我这个人资质平庸,特别没有想法。以前看到大家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心里就觉得特对。是的啊,选择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可以做好,坚持做下去啊。当时深层的想法也没有察觉。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个懒鬼。不管你是否选择,选择什么,努力都是不用那么的努力,不用那么长久的努力。呵呵,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有这种念头呢?原来是大脑喜欢及时回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营销广告存在啊!“有效!容易!快速!“这种词语瞬间让你觉得兴奋起来。

  其次作者指出选择是一种能力。我这个人,完全属于冲动型选择,回想起来,在人生中几次重大的选择中,都是很随意的就做出了决定,也没有什么搜集信息,预测评估,执行并承担风险什么的,就是那么特别随性的就搞定了。结果就是,让我不满意的。然后呢,我也没有像作者说的那样要进行及时的反思,避免下次选择的失误。所以一路就跌跌撞撞的。选择这个能力,要在于平时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哪怕是很小的微不足道的选择,也要认真的对待,慢慢的积累选择的能力。

  在第2-3章里面,作者集中对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点进行了说明。要设定清晰,短期的目标,并针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些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也解决了我长久以来非常大的困扰。我做事情就是特别的喜欢放弃,各种拖延症。前一段时间看星座,说是白羊座就是喜欢这种,好奇心很强,但是很容易放弃。看了之后,觉得非常符合我的性格,可是心里很不甘心。照这样来说,难道我之后就什么也坚持不了啊~可是我当时也有非常认真拼命努力的事情啊,而且时间也不短啊。看了这本书之后,心里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简直堪称醍醐灌顶啊!!原因就在于现在的我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当时那个拼命的我,是因为我自己心里非常的清楚当时我的目标是什么,而且是要在一年之内必须达成的。所以回想起那个阶段的努力,真的是特别的坚持,没有一刻倦怠及想要放弃过。也从来不会怀疑自己的目标是否能到达成,心里一直坚信是绝对可以完成的!可是现在的我,处于一个完全不知道干什么,完全不知道目标的状态。比如我一直想学画画,可是就像这边书中谈到的,这个目标太模糊了。想学画画,那要学到什么程度呢?要用多久时间呢?如何说明你已经学会画画了?我怎么才知道你学会画画了。。。等等这种问题我完全不能回答出来。所以才一直拖拖拉拉,学了几天就放弃了,之后又不甘心,又继续学,又放弃。。。就像书中的那个虚线圆,从来没有化成过圆,一直都是虚线状态,不停的画,不停的擦,纯属就是在浪费时间,也让自己的信心遭到严重的打击,觉得自己来年这点毅力都没有,真的很沮丧。作者给出的做法就是,你一定要建立短期的,清晰的,真正的目标才可以!不要给一些大而化之的想法,这样大脑是搞不清的。用我自己的看法来说就是,把你的目标要具体的用数字量化出来。这样的话执行的话也会更加的容易和坚持下去。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十):《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马华兴

  大量的模型,真是受不了!内容远没有书名吸引人!

  1.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2.当选择本身是一种能力时,只有之前做了大量的练习、犯了不少错误的人,在他们后续生活的选择才更加如己所愿。

  3.在此,给管理者推荐一个小诀窍,如果给员工发春节奖金1000元,不如把它分成三份:元旦后发一笔,春节前发一笔,春节后再发一笔。这样大家会更快乐。

  4.只有给自己有限的时间范围,我们才能快速发动所有大脑细胞,做出从信息收集到果断决策的全过程。

  5.清晰你个人的真实意图和方向到底是什么。

  6.每个选择背后都带着责任,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只要他们能承担选择的责任。

  7.如果有谁说练习一万小时能让你技能提升,这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你要做的是持续的刻意联系,并在其中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能力一点点提升。

  8.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性格,比你测出自己是什么性格,更为重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