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2》是一本由龙在宇著作,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掌舵2》读后感(一):有志者 事竟成
跑了几趟图书馆,终于借到了龙老师的《掌舵2》。之前看过了《掌舵》,没有看到后面的故事总感觉缺少了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内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杜林祥已经从之前的包工头慢慢成长为优秀的企业老总、地产大鳄,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王者之巅。
对内,他引入新援庄智奇,为他殚心竭虑出谋划策,不仅成为他迈向事业高峰的左膀右臂,又成为平衡安幼琪、林正亮等公司元老新老势力的重要砝码;对外,他拉拢谷伟民,联合赖敬东、徐浩成,积极谋求公司上市;对上,他在吕有顺离开权力宝座后,想方设法巴结徐万里,竭力争取政府支持;对下,他研读厚黑学,通过各种手段把部下置于手掌之中,牢牢掌控公司全局。
我越来越感觉杜林祥像是古代的刘邦,同样的出身草根,崛起过程也起起伏伏,可是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走向理智、成熟,遇到危急关头时对待身边人同样冷血,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但是也许正是这样的复杂综合体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打败了万顺龙,引入了充足的资金,这艘地产航母似乎正离上市的目标越来越近,精彩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但是龙老师创作的脚步没有停止,新的作品已经问世,真的期待新的杜林祥、万顺龙去演绎怎样的精彩。
《掌舵2》读后感(二):《掌舵2》:地产商上市波折。三星推荐。严重剧透。
本书接着《掌舵》,讲一个三线城市的开发商A股上市、美股上市的波折。冲突和转折一般。可以作为了解房地产行业和股市的读物。
1:河州冶金厂整体搬迁,原址由杜林祥开发住宅小区。条件是解决冶金厂一千多职工的就业;
2:搬迁在即,工人闹事,打死了杜林祥派到工厂去的干部陶雪峰;
3:事件迅速在互联网发酵,杜林祥找人删贴无效,专业陶瓷记者袁凯给他分析了他在这件事中的三步臭棋:承认陶雪峰被工人打死;频繁接受记者采访;组织河州媒体反击;
4:杜林祥邀请冶金厂干部庄智奇出任他名下的纬通集团的总裁,推动集团上市;
5:杜林祥想买谷伟民的“大众股份”,借壳上市。万顺龙也想买这个壳;
6:杜林祥设计在赌场陷害大众股份的财务总监焦天明,从焦天明那里得到大众股份的财务底细:大众股份已经被掏空,并且被谷伟民用来担保,贷款五亿元;
7:杜林祥将计就计,假装对大众股份势在必得,最终让竞争对手万顺龙把大众股份抢走;
8:庄智奇建议杜林祥利用香港股市重视土地储备的评价体系,以及内地土地市场可以分期付款的便利,到香港上市,打时间差;
9:纬通集团路演首日,赶上全球股市下跌,最终投行给出的发行价是2.76。接近杜林祥设定的底线。
10:杜林祥担心发行价过低会导致赖敬东占股太多,最终控制公司,决定终止上市;
11:赖敬东按照对赌协议去找杜林祥要相关的物业,发现几处物业都做了假账,资不抵债;
12:杜林祥欲擒故纵,引诱徐浩成给纬通投资5亿港币,占股7.5%,终于缓解了资金的燃眉之急。
在中国,商界离不开政界,特别是资源型的,或是任何型的做到大,都是一样。这一现象,比外国要重得多。所以,商业小说,总是得扯上政治。当然,政商小说要比纯官场小说好看得多。官场小说实在是太令人绝望了。
《掌舵》1-2好看,尤其2比1好,这很难得。商战故事没有太复杂,但实际上哪里又会经常复杂。不满意之处在于三:一、为了让读者了解一些概念,总是傻乎乎地插入在人物对话之中,比如几个高阶商人谈话,还有大段的“所谓XXX,就是XXX”,完全教科书化,非常不现实。其实加个注释岂不是很好?二、政界商界斗法,还是比较浅。三、美女都仰慕男人,甘心情愿地往他们身上靠,而且还要一再点明不是为了钱,是讲心不讲金,这种男人的意淫,不现实。
除开这些,作者作为资深记者,见识不小。这本书大处看情节,小处看心机,还是挺有意思的。
从名片、称谓来分析一个人,是杜林祥自己领悟出来的一套本事。他常说,一个人喜欢别人怎样称呼自己,恰恰说明他内心需要什么,或者在现实中缺少什么。比如说蒋介石,最喜欢的称谓大概是“校长”。因为此人一生戎马倥偬,是不折不扣的军事强人,他反而不喜欢人家把他看成赳赳武夫,一个“校长”的称呼,平添许多文人气息。而蒋介石的儿子
蒋经国呢,最喜欢下属叫他“经国先生”。为什么?因为他原本就是天潢贵胄,当朝太子爷,再是尊崇的官职,也不过锦上添花。一句如邻家大叔一般的“经国先生”,使他少了高高在上的贵气,多了几分邻家男孩般的亲切感。
其实,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清末几位重臣,唯独张之洞出身清流,从未领兵血战沙场。可恰恰此人最喜欢人们叫他“香帅”(张之洞字香涛),仿佛他已然是手握雄兵、杀敌千里
的大帅。还有重庆那位大名鼎鼎的王姓公安局局长,名片上印满各种教授头衔,唯独不印局长职位。那是因为他在公安局内,是无可置疑的权力核心,那些早已获得满足的事,就不再重要。反倒是学历上的欠缺,一直令他耿耿于怀。 杜林祥分析说,但凡名片上印满学术头衔的人,一般来说接受的正规教育并不多,如今功成名就,才用各种唬人的头衔壮胆。那些名片上不印单位职位的人,多是霸王级的“一言堂主”,平时已享尽官威,就没兴趣再出来显摆了。
杜林祥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大多数专家教授,并不甘于纸上谈兵,总想着跃马疆场施展平生所学,再说直接点,就是指望有机会能出仕为官或下海捞钱。而那些功成名就的高官巨富,却十分渴望与学术沾上边,让自己成为学者型领导或儒商。
我记得你说过,当决定要买一件东西时,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卖家觉得,此人并不真心想买,即便最后买了,也是半推半就。这样,卖家才不敢漫天要价,买家却能坐地还钱!”
正如那天万顺龙与妻子马晓静交谈时所说,真心想买一件东西,一定不要把想法流露出来,甚至可以装出一副迫于无奈的样子。
“所以呀,我才把租金价格压那么低,又提出冠名权的事。”万顺龙说,“谈判桌上,不妨先狮子大开口,这样就算有些目标最后落空,也无碍大局。相反,还能制造出一种我方已经做出最大让步的效果。”
多年的商海沉浮,杜林祥已被锤炼成不折不扣的谈判高手。他知道,先让林正亮提出一个希望渺茫的条件,即便被对方拒绝也不要紧,自己还能提出第二方案,这时被接受的可能性就会大增。这就叫拉高谈判筹码,预留谈判空间!
领导班子成员全由纬通集团派出,断了厂里许多老人的晋升之路,自然也会引发矛盾。更关键的是,杜林祥此时扔出两个副总经理职位,也能分化瓦解闹事的工人。总之,当务之急就是缩小对立面,一定得让一部分人感觉有盼头,才会对自身行为有所收敛。
真理是不是越辩越明,我不知道,但新闻一定是越炒越热。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陶雪峰挨打的事经过连篇累牍的报道,已经成为旧闻。可河州的媒体一反击,新的话题就出现了。正愁没稿子可写的记者,终于又找到噱头了。”
杜林祥说,“招揽一个中层管理人员,我只管他上班时间的表现,只要能完成我交代下去的任务,其他时间哪怕狂嫖滥赌,我也没兴趣管。但招揽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我更关心他下班时间干什么,白天喝什么酒,晚上读什么书,有什么个人爱好,如何对待亲人朋友,我通通关心。中层人员是做事的,高管则是做人的。能做好事,不一定能做好人;能做好人,就一定能做好事。”
比如三顾茅庐的故事,杜林祥就认为刘备既是爱惜孔明之才,更有借此打压关羽、张飞之意。杜林祥还得出一个结论,挑选二把手,就得找诸葛亮这类人。有才华,少野心,同时缺乏足够的资历,甚至不足以服众。庄智奇与安、林二人不同,他在纬通可谓无尺寸之功,只有杜林祥这个唯一的靠山。以庄智奇的聪明,他会懂得如何行事的!
但杜林祥也认为,自己在识人用人方面,比起这二人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私下总结过,吕有顺有识人之眼光,而无用人之魄力,往往欣赏一个人却不敢大胆使用,破格提拔。
当然,这或许与政府部门的体制有关,另外吕有顺头上毕竟还有个书记。 万顺龙呢,有识人之眼光,也有用人之魄力,但没有容人之度量。但凡是个人才,一定优点、缺点都突出。万顺龙只想用人家的优点,却不愿包容别人的缺点,那怎么行?到头来,他手底下的人,全是些没有棱角的家伙。执行力没的说,创造力谈不上。
“他们懂什么!”吕有顺说,“提拔一个人就像投资,风险越大,收益就越高。你论资排辈提拔一个人,谁都不会感激你。越是破格提拔,人家越会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把具体政策都白纸黑字写清楚,反而没有了运作空间。而空话套话,你可以理解成什么话也没说,也可以理解成什么话都说了。比方说吧,上级部门有规定,某项税费最大优惠幅度不超过10%,河州出台的文件能写15%吗?如果那样写,不是明目张胆违背上级指示吗?要是写给予最大幅度优惠呢?表面看这没有违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保留了弹性。”
比如国土局,纬通以后拿地时能否优惠一点?又比如经信委,冶金厂的搬迁改造,他们能否配套一点技改资金?还有环保局,企业项目做环评时,能否采用更灵活的标准……如果文件上一五一十全写清楚了,就相当于划出一条醒目的红线。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一目了然。
正因为文件里全是空话套话,谁也不知道红线在哪里,下面的人哪怕干出些违规的事,他们也能找到借口:这是落实文件精神,扶持本地拟上市企业的发展。反之,如果有人捅了娄子,更大的领导怪罪下来,吕有顺也能义正词严地说:“政府文件没那么说,下面一些人曲解了我们的意思。”总之,好处人人有,责任全没份。
被领导骂,不是坏事,说明领导把你当自己人。领导对你客客气气,说明你根本没进人家的圈子。”
不错。西方的新闻官都知道,发布对自己不利的消息,一般选礼拜五晚上;发布对自己有利的消息,最好是礼拜一一大早。”
一个人,身上一定有优点与缺点。你老爸做生意马马虎虎,知人善任的本事自问还不错。千万不要以个人好恶去判断一个人,不能因为讨厌一个人,就忽视他的优点,也不要因为喜欢一个人,就对他的缺点视而不见。”
你只想当个职业经理人,可以讲自尊心,但当老板,就别讲什么自尊心。比如诸葛亮可以有自尊,你不三顾茅庐,老子就不出山。但刘备能讲自尊吗?当然,做上皇帝之后,刘备可以讲自尊了,毕竟那时有实力了。厚黑学、厚黑学,厚在黑前啊!脸皮厚的人,比心肠黑的人,更难对付。”
现在很多年轻人分不清做人与做事。才走上社会,别想着做人,就踏踏实实做事。到了你老爸这个程度,可以既做人,又做事。再往上,就只做人,不做事。因为事情下面有人帮你做,你只需要把人做好。”
故事,一定要精彩,至于真假,倒还在其次。资本市场愿意为美好的故事埋单。他们不介意你说谎话,只介意你的谎话骗不了他们。”
投资机构是做什么生意的?就是钱生钱!往一家企业投钱,等待这家企业上市升值后,套现离场。如果说对赌,投资机构是最不希望赌赢的。因为企业成功上市,堪称双赢;如果上市失败,则是双输。”
投资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搞出个对赌协议,但在现实中,可操作性并不强。就拿纬通来说,以你们的财务状况,未来在全国跑马圈地,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险棋。上市了,皆大
欢喜;不上市呢,纬通就得垮掉。这种企业的股份,毫无价值可言。别说40%了,就算投资机构拿到90%的股份,也不过是烫手山芋。”
对赌失败,最后耍赖的比比皆是,什么创业高管以辞职相威胁,经销商反戈,工人罢工,各种花样都玩得出来。还有人还挥舞民族主义大旗,打悲情牌,说什么外资设套吞并民族品牌。两家企业之间的协议,把民族大义都扯进来,真是不要脸到家。最后舆论一鼓噪,就连这种烫手山芋,人家也不敢来捡了。”
其实,庄智奇是何等聪明的角色,他能在谈判的细枝末节中,瞅见陈远雄身上的种种异象,又岂会洞察不出,陈远雄背后另有高人。只是他乐于做个引导者,最后的答案,让杜林祥说出。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手把手教导学生,鼓励学生说出答案。看见学生满面的成就感时,再毫不吝惜地献上掌声。
你的身份特殊,会有很多人刻意来接近你,以为日后进身之阶。不要得罪谁,但也不要和谁走太近。张三、李四都希望成为领导的心腹或亲信,如果张三成功了,李四难免失落,
甚至会离心离德。领导者身边没有亲信,所有下属就全是你的亲信。”
下面有几个山头不要紧,身为一把手,可以去平衡各个山头的利益,但有一点是大忌,那就是领导者划出个小圈子,自己去占座山头。蒋介石为什么失败?不是因为国民党内派系林立,而是因为他身为领袖,不去平衡各派系势力,反而自己成了黄埔系、浙江帮的老大。如此一来,把自己封闭在小圈子里,其他派系的人,还会把他当成真正的领袖吗?”
赵疯子说,小时候不读书的人,脑中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混迹于江湖,经历几番浮沉,阅历自然丰富一些。因此,像你我这样脑中既没有条条框框,又有些阅历的人,读起书来反而事半功倍。”
杜林祥还意识到另一点,徐浩成口中的那位朋友,没准正是徐浩成自己。生意场上,用“我的朋友”来做试探,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招数。徐浩成旗下一家注册地在泰国的企业,不就在专门运作度假酒店吗?
无论从生意本身,还是考虑到与徐浩成的关系,杜林祥都找不出拒绝的理由。正当他准备开口答应时,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闪现在脑海。“别忙,再想一想。”杜林祥在心中提醒自己。 “智奇,你怎么看?”杜林祥拉出庄智奇,希望借此消磨些时光,也好让自己再考虑周全一些。
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一把手却忽然离场——这类事看似是不值一提的小插曲,实则大有学问。继续汇报吧,拍板的人都走了,讲了也是白讲;停下汇报等待一把手回来吧,一来会冷场,二来还会令其他在座领导不满。
前思后想他得出一个结论:跟领导汇报工作时,不妨准备点废话。废话藏在心里,平时不用说出来,一旦发生一把手离场这类小插曲,才抛出来救急。譬如刚才徐万里离开了,杜林祥便赶紧中断汇报程序,扯出一大堆废话,细数领导们对纬通的关照。在座的都不至于失掉面子,会议室的气氛也无比融洽。
在我看来,即便股票挂牌交易,也不能断言这是一次成功的上市。衡量是否成功有两个标准,第一看市盈率,第二看股票上市后三个月内的波动幅度。”
杜林祥把身体靠在沙发上,感叹道:“生意场上,越是去求人,越要端起架子。”
起商界实力,这二人都在我之上。要对付他们,真有些力不从心。索性前门进狼,后门迎虎,让他们虎狼相争,我倒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