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舞敦煌》是一本由史苇湘 / 欧阳琳 / 史敦宇 / 金长明著作,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38.00,页数: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乐舞敦煌》读后感(一):《乐舞敦煌》勘误
作为一本获设计奖无数的书,为了形式而不顾内容,让人失望。下午用两个小时细细读过一遍,不曾想越读越心惊肉跳,错误比比皆是,本是随手一记,竟然记到停不下来,遂撰文整理。因仅读一遍,一些错误之处未能看出实属难免,待有闲暇,再行增补。
页码时有时无,甚至频频出现左半页有,右半页无
出现无关的图(4。07)
标点不统一,凡涉及“经变”,标题中皆无引号,解说里皆有(如4。12、4。14)
信息不全(如7。03,图中题字“此图乐伎为坐部乐,共十二人,分成两组,这里只绘了六位伎乐菩萨”,解说中全无提到“十二人”、“坐部乐”)
1。05/1。08
出现“史苇湘1953年画”、“史苇湘复原”,其他图片皆无绘者
3。06
图为329窟,解说为296窟
图为初唐,解说为北周
页脚为吹笙伎乐飞天,解说为击鼓伎乐飞天
3。07
左右两图分别为220窟、202窟,解说为404窟
3。11
图为胡旋舞,解说和页脚都为三兔藻井
3。13
图为329窟,解说为334窟
4。01
图为右手拨弹,右腿伸直,左腿曲起,解说为左手拨弹,左腿伸直,右腿曲起
4。02
整个解说为4。01的解说,未加改动
4。06
页脚标题为“伎乐菩萨(左)”,解说标题为“伎乐菩萨”
6。03
页脚标题为“伎乐菩萨(金刚萨陲变)”,解说标题为“伎乐菩萨(金刚萨变)”
6。04
图中题字为“比丘供养”,标题改为“比丘”
8。06
解说第三行删除处有误,以致最后一句不通
8。07
图中题字为15窟,解说为61窟
图中题字为唐代,解说为五代
8。08
图与解说皆为“两童子一身徒手,另一身手执花蕾”,标题为“徒手化生童子”
8。11
图中题字为22?窟(因图破损,具体洞窟不详),解说为15、16窟
图中题字为初唐,解说为五代
题外话。此书绘图有三人,史苇湘、欧阳琳与史敦宇。这三人在绘图时,多少留有当时之记录,譬如洞窟号、具体时代,更有细心者以己之所学描摹图中情状,可谓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此处姑且不论个人的功力)。但本书中,为便于形式安排,对图进行各种拆分,绘者留下的文字或残缺或小至不可读,更有甚者,全部删去,可惜!
此类形式大于内容之书,望永远不要出版。
《乐舞敦煌》读后感(二):这敦煌,很有趣呀
这是我买的第二本跟敦煌有关的书,第一本是《这盛世,如飞天所愿》。
这两本书我都给打了五星,尽管可能不值五星。
他真的很美,美的不是书,而是里面的画,敦煌的壁画。
《乐舞敦煌》读后感(三):记录
冲着最美买的一本书,以前也没有读过敦煌有关的作品,这本书从内容上看能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但还是不影响对临摹作品的欣赏, 向参与临摹的史敦宇,史苇湘和欧阳琳三位老师致敬。排版方面更像一本画册,是分年代来排序的,每个时代前面单独有一页小目录,但是来回来去翻真的挺麻烦的,要是文字能和图片放在一起就好了。
1-隋 第390窟 云中伎乐飞天 史敦宇2-初唐 第329窟 藻井中伎乐飞天 史敦宇3-初唐 第329窟 藻井中伎乐飞天 史敦宇4-初唐 第329窟 吹笛伎乐飞天5-盛唐 第148窟 六臂伎乐飞天 欧阳琳 史苇湘6-盛唐 第44窟 双飞天 史敦宇7-盛唐 第148窟 伎乐菩萨(左) 史敦宇8-盛唐 第216窟 胡旋舞 史敦宇9-宋 第55窟 持琵琶天王 史敦宇《乐舞敦煌》读后感(四):雍容的艺术品
这是我加入豆瓣读书的第一天,写下这篇不算书评的书评。
这本书真的太奇葩了,让我不能以读书的心态来阅读,作为正文的文字为0,也就是说,内容完全是一幅幅的壁画。让我不理解的是,大量的图片本可以放在一页的正中间,可却非要让它占两页空间,留下大量的空白,于是便得扣着书缝看(好在它是可以完全摊开的)。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两页的空间一张图只占了半页,比如107页的供养菩萨,比如138页的双莲花藻井,让它有了凑厚度的嫌疑。
其次,广告打得很好,全手工,封面挺漂亮,却散发着难闻的化学品的气味,我想是不是需要先通通风再放到书架上。内页每一章的目录是贴了不知道叫什么纸(见许多购物网站的介绍),外加书有做旧处理。然而在我预想里正文的纸张怎么也要有些毛边的工艺吧= =,拿到书还是有点失望的。另外,书的封条实在。。剪开了就不能退货的说法还是让我纠结了好久。
138的价格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学生党,但是我只看到了一个雍容的被包装的贵妇人,实在不知道这么贵的定价都用在什么地方了(难道现在中国人工费真的上涨到了这么可怕的地步么,顺带一提:手工的部分恐怕只有封面的花纹和里面目录贴的几张纸,别的花纹便全是印刷的了),这本书能获最美的书是名副其实的,但是也就是看了一遍就没什么用的书,只作收藏的艺术品。如果想要了解敦煌艺术,那这本书除了视觉的快感和钱包的紧缩,什么知识性的东西都不能带给你。
《乐舞敦煌》读后感(五):我知画美,仅此而已。
我从未在豆瓣写过书评,今日因觉愤慨实在得说上一二。
如何算的一本最美的书,总得有个面面具到吧。
16年7月因为爱好购买了此书同时购买了敦煌壁画复原图,拿到时匆匆掠过一眼,第一印象:挺怀旧文艺。后因不得空以至今日才拿起翻阅。
没有去过敦煌,没有见过莫高窟真实壁画,若你通过此书来了解敦煌的画,文化,以及文化解析,变化过程,对不起,你还是去买教科书吧,因为此书上就是画,而已。就连少的可怜的文字注释要么就是原封照搬三位复原先生的批注,要么妄自揣测或是随意编辑文字(一个天王伎乐图硬是将其形容为身姿曼妙似少女),其注释语言生硬且重复,读者眼睛能直接看到的为何作为注释?注释不就是告诉读者所不知的。这是对于文字,是我第一个愤慨。
第二个愤慨,便是纸张,刻意营造一种破旧的质感,唯一印刷文字的木浆纸,因其纸透墨性强,字迹显得模糊不清,更无法给读者带来阅读流畅性。
第三个愤慨,画的排版,买此书第一是看内容,图画本身本就美艳动人,但其排版却让人失望,不是开版中某个角放置一图,就是放置在中间,影响读者对图画的整体辨识,适当的留白本就是期望读者展开遐想,可过分的留白和随意的图画裁切就是对读者不尊重。
最后我想说其图画本就很美,无论未复原还是复原过,
但通过炒作,欲盖弥彰的空洞的书,还是不要去看了。
没有文化,和文字信息支撑的书,你可以当作画册,也可以晒个朋友圈装逼,因为大家都不懂,你在看就显得你很懂。你甚至可以告诉朋友,“你看这个伎乐手上拿了什么乐器,这个菩萨在游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你能想到的为什么,此书中都没有答案。
你若真心想了解,还是去趟莫高窟比买10本此书受益的多。
因为我们需要的是真文化,而不是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