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5-19 02:08: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10篇

  《像TED一样演讲》是一本由[美]卡迈恩·加洛(Carmine Gallo)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一):速读2小时:演讲其实就7个秘诀

  这本书的演讲秘诀,其应用范围很宽。

  商务演讲、课堂展示、求职面试、新闻报道、会议发言。但凡需要我们说话的地方,都可以用得上。

  所以,想要学会怎么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展现自信、帅气的自己,学会这7个秘诀就可以。

  01 品质

  秘诀一:热情

  据调查研究显示,拥有领袖气质的人笑容更多,给别人带去的快乐和热情更多。

  所以,演讲必须要充满热情!热情让你的肢体、语言、神情都充满了吸引人的魔力。看着台上神采飞扬的的你,想不被吸引都难呢!

  秘诀二:自信

  当你对演讲、对与人交流都充满热情的时候,你的自信也就上来了。

  但别人越是喜欢你,你就越是自信。自信的人身上总是散发着一股光芒。

  优雅,宛如王者。

  秘诀三:幽默

  幽默是缓解尴尬的最好方式,也是让陌生人迅速对你产生好感的最佳手段。因为幽默之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善良、可爱、和蔼、好相处、容易沟通。

  尝试着让自己放松一些,说一两个小段子,爆一两个金句。你自己都会被自己的机智折服。

  02 内容

  秘诀四:故事

  我们都是爱听故事的人,我们都喜欢会讲故事的人,我们都会被故事深深吸引。

  那作为一名演讲者、发言人、说话人,吸引听众最好的办法就是——讲故事。

  你的故事、朋友的故事、听来的故事,各种段子等等,只要是能够让人听进去的事情,都会让你的整个演讲生动不已。你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秘诀五:好奇心

  引起听众的好奇心。

  这个和秘诀四其实相辅相成,你的行为、你的演讲内容、你的演讲环节,能够引起听众的好奇心,让他情不自禁竖起耳朵来听,那你的演讲就可以非常顺畅地一直讲到最后。

  好奇心杀死猫,好奇心是人类致命的弱点。

  秘诀六:设置难忘的小环节

  一场演讲,需要有一个第二天还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好环节,比如比尔盖茨在TED演讲现场环节放蚊子。或许你可以在演讲的时候唱歌?跳舞?魔术?互动?一切可以契合你演讲主题的惊奇环节都可以试试。

  这将是你整场演讲最大的亮点,所以好好设计,让他们难以忘记,惊掉下巴。

  03 最重要的事情

  前面的所有秘诀你都可以忘记,唯有终极秘诀,重复三遍:

  简化、简化、简化。

  第一,演讲大纲要简化。最好三个要点就能框架出你的主题。

  第二,PPT要简化。能最少字就最少字,一页不要超过25个文字,力求一页就一张图,给予最大的视觉冲击。其他的内容,请自己背下来,自己讲给观众听,而不是PPT放给大家看。

  第三,语言要简化。说话的方式简单点,不要掉书袋,谢谢!

  总结一下,演讲之道,也就以下7点:

  让自己看起来 ——热情、自信、幽默。

  演讲时引起好奇心、讲好故事、设置惊奇环节。

  简化你的大纲要点、PPT、语言。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二):每天30分钟,5天读完《像TED一样演讲》

  第一天

  《像TED一样演讲》,开始-第1章

  1、问题

  第一,演讲必备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第二,如何释放内心的热情?想想自己以前有没有充满热情的例子?

  第三,有什么事能让你的心灵唱歌吗?请举一个例子。

  2、信息

  第一,情感(打动心灵)、新奇(带来新知)、难忘(演讲方式)。

  第二,首先,挖掘自身与演讲主题的连接点,这个连接点与别人的连接点不同。其次,与周围人表达、分享,并于共享热情的人保持联系。最后,明确知道什么才能让自己充满激情。

  3、提示

  第一,主题阅读的前1-3本书一般需要精读,重在通过这三本书,了解这个主题中80%的知识,后续书籍可以有目的性的快读,所以这本书需要多花写时间精读。

  第二,今天阅读的内容中,有很多案例,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快读,但每部分后面会有一个“总结”,需要精读,如果理解不了,请返回再重读前面的案例,直至理解。

  第三,今天读完,请在微信群里发表60s语音一条,做一次充满激情的演讲,如果没有主题,可以参考:什么能让你的心灵歌唱。请务必要做,学以致用,这样才更有效果。等21天结束后,看看自己的演讲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第二天

  《像TED一样演讲》,第2章-第3章

  1、问题

  第一,为什么故事是演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故事更有说服力?

  第二,哪三类故事是最有效的?演讲时讲故事和写作(写文章、写故事)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第三,为什么有的人演讲前会紧张?如何缓解这种紧张?

  第四,演讲中语言表达的四个方面是什么?

  2、信息

  第一,喻德(讲道理、让演讲可信,10%),喻理(说事实,用数据打动心灵,25%)、喻情(情感,吸引力,用故事讲解,65%)。这其实类似每次的分享会、讨论会或者写文章,道理和数据事实很重要,但用户看久了就会排斥,所以多讲故事(反思自己)。

  第二,个人故事、他人故事,非人(产品、品牌)故事。个人故事可以让观众了解你,他人故事可以让大家都在局外人角度去感受,非人故事让用户站在上帝视角去审视演讲内容。好的故事可以吸引人,高低高(跌宕起伏),好的文章也会引人入胜,二者具有很多相同点。学会演讲,可以通过能力迁移,也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缓解紧张的办法有很多,今天的阅读内容中提到的是“自然交流”+“刻意练习”+“持续反馈”,简言之,找一个朋友或一个录像机,录下来你自己的演讲,反复看,反复提问题改正,有上这么三次精炼,基本就会摆脱一些通用的毛病。

  第四,语速、音量、声调、停顿。其实在一些学习发声的课程中,也是讲述这四个方面,可见,搭配一些声音课程会提高演讲水平。

  3、提示

  第一,今天仍是第一本书,第2章和第3章内容都第一次接触,建议精读、思考、关联自己,并反思应用。

  第二,今天阅读的内容中,第三章结尾提到了“手势”,因为书中配图少,感兴趣可以网上搜集一些手势的资料,这也属于商务礼仪、个人仪态的领域,以后我们也会做这方面的主题阅读,记得关联起来。

  第三,今天读完,请在微信群里发表60s语音一条,讲述你的个人故事、他人故事、非人故事,主题自拟。请务必要做,学以致用,这样才更有效果。更鼓励大家做一次长时间的演讲,让我们见证学以致用的奇迹。

  第三天

  《像TED一样演讲》,第4章-第5章

  1、问题

  第一,你是否爱听、爱讲新鲜事?如何将新的信息传递给观众?

  第二,推特体、微博与演讲主题、文章标题有什么关系?

  第三,带来令人惊艳的演讲的5种方式是什么?如果是你,首选哪种?

  2、信息

  第一,别用你惯常使用的手段糊弄观众(TED演讲黄金法则第一条)。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到国家、小到个体都需要创新,可以说是人喜新厌旧,但也可以说是人从舒适圈(旧)跳到了学习区(新),所以人都喜欢冲击自己已有认知的信息和事物。

  第二,标题党虽然不如前两年那么火爆,但一句直接表明主题的短话,而且是可传播性的(有趣、有料、有味道)短话,非常适合写作的标题与演讲主题(在第三期写作能力的主题阅读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写好的标题,也可以当做一个演讲的好主题或金句)。

  第三,道具和演示、出人意料的数据、可视化、演讲语录、个人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个人故事昨天也提到了,所以从个人角度出发,深度思考出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分享给别人,因此,每个个体都应该有自己的舞台,每个小伙伴都应该去也多多地去演讲,将你的个人故事以有价值的方式分享出去。

  3、提示

  第一,今天的内容中,如探索新世界、换个视角看世界,如果觉得很熟悉,可以用快速阅读法,抓取关键词快读即可。

  第二,今天读完,请在微信群里发表60s语音一条,讲述一个新鲜事,并开头就用一个“亮瞎钛合金”的主题句、推特体或者标题。请务必要做,学以致用,这样才更有效果。更鼓励大家做一次长时间的演讲,让我们见证学以致用的奇迹。

  第四天

  《像TED一样演讲》,第6章-第7章

  1、问题

  第一,如何让自己在演讲时显得幽默?你会讲笑话吗?

  第二,演讲的时间为什么是18分钟?你做过最长的演讲是多长时间?

  第三,为什么“3”法则非常适合演讲?“3”的法则适不适合写作?适不适合思考?提问题?回答问题?

  2、信息

  第一,演讲的幽默环节可以通过趣闻、轶事、类比和比喻、个人故事、引用、视频、照片这个方式。归结起来就是3个维度:who(自己的、别人的)、how(图、文、视频)、what(故事)。

  第二,演讲时长需要综合考虑认知积压、听众心理、演讲内容质量、演讲现场的具体情况等等。

  第三,“3”是一个通用的数字,读书、写作、演讲等等,只要涉及到发表观点的事,都可以通过“3”法则去阐述,最基础的就是6W2H自由组合出3个角度,套框架、套模型。如what、why、how的黄金圈思维等,或者演讲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三个故事、三个角度等。在记忆方法里有个7±2的法则,即普通人最多记住5-9个信息。如果按照3X3的模型思考(3个大标题、每个标题下包含3个小标题),最多也是9条。

  3、提示

  第一,今天的内容中提到了演讲时要注意幽默,这点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信息,所以对于第六章可以抓取关键词,用什么方法、工具、途径来表达“幽默”,快速阅读一些案例,重在学习幽默的方法。

  第二,第七章中提到的意志力试验如果不感兴趣,可以快速阅读或者跳过,对于“3”的法则,需要重点阅读。

  第三,今天读完,请在微信群里发表60s语音一条,主题自拟,但需要用到“3”的法则及幽默技能,现学现用,刻意练习。请务必要做,学以致用,这样才更有效果。更鼓励大家做一次长时间的演讲,让我们见证学以致用的奇迹。

  第五天

  《像TED一样演讲》,第8章-end

  1、问题

  第一,为什么多感官体验比单一感官体验更好?

  第二,在提升视觉体验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第三,在提升听觉体验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第四,以前你的演讲经历中,是否有提升过用户的其他感官体验?(触觉、味觉、嗅觉)

  第五,表达最真实的自己与第一天读的富有热情,你能想到有什么关联?

  2、信息

  第一,思维导图大家都不陌生,在这个领域里有一个知识点:左脑、右脑,左脑喜欢文字、数字等,右脑喜欢图片、视觉等。思维导图这么火、这么高效,正在于它调动了左右脑两个“感官体验”,而不是单一的左脑体验。同理,演讲时多感官体验的效果也一定优于单一感官。

  第二,视觉和听觉是我们最常见的体验,能够做好这两个方面,提升听众的这两个体验,就已经是非常优秀的演讲者了,至少可以超越80%的人。

  第三,当你演讲时,你的目标不仅仅是发表演讲,而是激励观众,感动他们,去鼓励他们拥抱更远大的梦想。所以,做真实的自己和富有热情,更容易打动听众。

  3、提示

  第一,今天的内容相对较少、知识点也比较少,可以用少于30分钟的时间读完。对于多感官体验,前文信息是基本的方法论,在后续的刻意练习中,应适当放弃自己传统的演讲方式,要让自己的演讲“鲜活”起来,调动用户多个感官体验。

  第三,今天读完,请在微信群里发表60s语音一条,主题自拟,但需要想办法通过微信语音,调动起听众(其他小伙伴)的多感官体验(≥2个感官)。请务必要做,学以致用,这样才更有效果。更鼓励大家做一次长时间的演讲,让我们见证学以致用的奇迹。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三):18分钟改变世界

  把握18分钟规则,其实对于当下改变文风、会风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写短文、说短话、开短会,充分调动你的激情,从一个故事切入,设计一个让你难以忘怀的情节。总之,你的演讲要给人印象,给人启迪,给人思考。否则,浪费时间就是图财害命。

  所有的TED都遵循18分钟原则,豆瓣读书的评论限定140个字,也如这样的规则。浓缩的都是精华,在浓缩的故事里,讲明白一个观点或者思想,这就够了。正如本书序言所说:思想是21世界的货币。

  创造欢呼时刻,牢记“三”的法则,让观众多感官体验,表现最真实的自己,用幽默为你的演讲加分,给人们一个看世界的新视角……这些都是可资学习和参考的。

  像TED一样演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更好!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四):笔记:像 TED 一样演讲

1.1 情感

1.1.1 释放你内心的热情

热情是什么?有啥用? 挖掘出你自身与演讲主题之独特而有意义的连接点。激发热情的不一定是显而易见的东西。比如艾米·穆林斯痴迷的不是医学领域的修复学,而是如何发掘人的潜能。科学研究表明,热情确实是有感染力的。 管理学教授教授梅丽莎·卡登(Melissa Cardon)的研究「 创业热情的本质和体验」(Drawn to the Fire: The role of passion, tenacity and inspirational leadership in angel investing) 热情是个人的自我认同核心。「一些企业家并非天生就拥有热情,而是因为他们的事业与他们突出的、有意义的个性相关联,这使得他们产生了热情。」「对演讲主题真正充满热情的人,他们启发观众的能力是缺少热情和活力的人所不具备的。」「如果你对一件事充满热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着它,并付诸行动,而且它会成为你和他人谈论的话题。」投资人、客户和股东都是「精明的消费者」,他们知道如何辨别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是不是真正的热情。如果演讲者对演讲内容没有任何强烈的、富有意义的情感,那么他就很难——几乎不可能——引起观众共鸣。法国哲学家 Denis Diderot 说:「唯有热情,巨大的热情,才能激励人们成就大事。」如何发掘自己/他人的热情? 是什么让你心灵歌唱? 你的热情不是一时的兴趣或爱好,让你充满热情的一定是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你个性的核心。(本书没有很好回答如何发现自己热情,可能这个话题是比较大的。但这是每个人都容易遇到的问题。)如何激发自己的热情? 幸福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有感染力的态度,你的心态将直接影响观众对你的看法。所引用研究 管理学教授教授梅丽莎·卡登(Melissa Cardon)的研究「 创业热情的本质和体验」(Drawn to the Fire: The role of passion, tenacity and inspirational leadership in angel investing)心理学家霍华德·弗里德曼(Howard Friedman)- 领袖气质 - 《人格决定寿命》

1.1.2 掌握讲故事的艺术

为什么要讲故事? 故事是有灵魂的数据。——Brene Brown 我们与生俱来喜欢听故事,故事可以证明我们是谁。我们都想证明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没有什么比故事更能做到这一点。它能够跨越时间的障碍,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允许我们体验我们和其他人,真实与幻想之间的各种相似之处。——Andrew Stanton 《玩具总动员》编剧 只要坦诚地讲述,而且不伤害他人的自尊,真实的个人故事,无论是谁的故事,都是非常有趣的。故事是屡试不爽的演讲素材。——戴尔·卡内基 故事是一种意在让观众相信讲述者的世界观的独特的人类沟通方式。讲述者以真实或虚构的人物作为主人公,讲述在一段时间内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每个人物秉持自身的价值观去追求某种目标,过程中会面临种种困难,判断他们最终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讲述者关于世界如何运转的看法。——Jonah Sachs 传达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故事建立情感联系,故事让概念和创意显得更真实。 布莱恩·史蒂文森是 TED 演讲历史上获得观众起立鼓掌时间最长的嘉宾。在他的演讲中,故事占了 65% 的比例。 说服力有 3 个要素,但喻情最重要 仅凭你的逻辑是无法说服别人的。 喻德。可信度。如果我们敬重一些人的成就、身份、经历等。就更有可能认同他们的看法。喻理。通过逻辑、数据和统计资料说服他人。喻情。唤起他人的情感。什么样的故事可以打动人? 简单却有效的 3 种故事 直接与谈话或演讲主题有关的个人故事 如果你要讲一个个人故事,就应该让它富有人情味,并使用大量的描述性语言与生动的表达,让观众想象自己在故事发生的时候和你在一起。代表人物:里根怎么写故事? 尽可能使用比喻、类比的修辞方法和生动的语言,但是,切记要避免行话和套话,观众对于听过太多遍的话是不会有感觉的。给读者至少一个他们想要支持的人物。英雄和反派。 任何一个特别的故事都会有英雄人物和反派人物。一场商业演讲也应该这样。演讲者先讲一个企业或是行业面临的挑战(反派),再讲主人公(英雄)如何奋起应对挑战,最后讲市民(客户)从反派的威胁中被解决出来,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引用的研究资料 Jonh Sachs,《赢得故事战争》(Winning the Story Wars)Kurt Vonnegut,讲故事大师Significantobjects.com

1.1.3 让演讲像好友交谈一样自然

一般要做的事儿 征求他人意见早期反馈练习,练习,还是练习语言表达 4 个方面 语速。音量。声调。停顿。肢体语言 科林·鲍威尔

1.2 新奇

1.2.1 给人们一个看世界的新视角

  用不同方式编排的全新信息呈现给观众,或者为老问题提供新鲜、新奇的解决办法。

用大家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 如果你不能用 140 个字或更少的字符把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那么需要继续调整你的措辞。遵循这个原则,你就能在演讲中更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让观众记住你主要观点。 提供一种有效约束,迫使你找出自己想让观众记住的关键信息,并将其清楚表达出来让演讲内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如果你不能用 140 个或更少的字符把你的产品或想法阐述清楚,那就持续改进,直到做到为止。 所引用的资料 Seth Gothin丹尼尔·平克,《驱动力》(Drive)作者,演讲稿撰写人

1.2.2 设计让观众惊掉下巴的环节

  每位演讲者至少要制造一个欢呼时刻或一个让观众在第二天还有兴趣讨论的事。每一个演讲都需要一个这样的时刻。

  惊掉下巴的环节是指,演讲者在演讲中创造出的令人震惊、激动或者出人意料的环节。这样的环节是如此动人让人难忘,技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又能观众铭记于心。

  准备幻灯片演讲,第一步应该想好故事。(无论是写作,还是做品牌,还是别的,首先都要想好故事)

  当某件事让人情绪激动(震撼、惊讶、恐惧、 悲伤、喜悦、诧异),它就会影响你的记忆清晰度。论据来自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丽贝卡·托德(Rebecca Todd)的研究。这项研究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出》(Jounranl of Neuroscience)。

创造欢呼时刻的 5 个方式 道具和演示。用道具来强调关键信息。出人意料和惊人的统计数据。不要直接把数据丢给观众,情景的营造很重要。如果你的演讲中有突破性或极其重要的数字或数据,你要想一想应该如何将它们呈现出来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图片、图像和视频。令人难忘的演讲语录。成为优秀发言人的关键在于,组织一个简洁有力、能够表明你主要观点的句子。个人故事。打破心理防线。以一鸣惊人的方式结束演讲

1.2.3 用幽默给你的演讲加分

  别把自己(或话题)看得太过严肃。大脑喜欢幽默,你可以说些让观众发笑的话。幽默可以消除观众的心理防线,使其更容易接受你的信息,也能增加你的个人魅力。人们往往更愿意支持他们喜欢的人。

5 种制造幽默感的方式 趣闻、见解和故事。回忆一下,有什么趣闻、故事、看法或见解让你活你单独同事开怀大笑。类比和比喻。引用。做好引用他人话语的功课。视频。照片。不必力求每句话很幽默,但至少让某个情景富有幽默感

1.3 难忘

  你必须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直觉和思想,不然就只能认输,而那些本可以令人铭记的东西也会消失不见。——Francis Ford Copploa

1.3.1 严格遵守 18 分钟的时间规则

  如果研究不得不超过 18 分钟,可以买过十分钟让观众放松一下。

  「认知积压」(信息量过大)会影响思想的传播,因此演讲(或写文章)。

「三」的法则 三的法则是指,人们能够很好地记住 3 项信息;如果再增加信息,记忆的效果就会大大减弱。 3 个步骤绘制「信息地图」(Message Map) 创作一个推特体标题。用 3 个关键信息支撑标题。用故事、 统计数据和案例强化这 3 个关键信息。所引用的资料 肯尼迪就职演讲Matthew May,《精要》(The Laws of Subtraction)Neil PasrichaGeroge Miller,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How to Pitch Anything in 15 Seconds

1.3.2 抓住观众吸引力的魔法——多感官体验

视觉技巧 每页幻灯片上别放超过 40 个词用图片展示概念比用文字叙述的概念更让人印象深刻一页幻灯片上只放一个数据听觉技巧 首语重复。触觉技巧 所引用的资料 Nancy Duarte,演讲设计专家,《沟通》(Resonate),为戈尔设计幻灯片的那个人

1.3.3 表现最真实的自己

  在观众面前,做到真实、开放、透明。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分辨一个人是真实还是虚伪,如果你想伪装自己,结果只会失去观众对你的信任。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五):学会这3点,你可以跟别人去讲故事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Carmine Gallo.他同时也是畅销书《乔布斯的魔力演讲》的作者。他曾经认真分析过500场TED受欢迎的演讲视频,从中提炼出一些要点,然后跟大家分享。所以说,如果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小专家,我们也要厚积薄发,在一个领域上多看几本书,多看些视频,多点思考,多总结些结论。

  我本来是带着“如何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这个目的去看着本书,但是没想到一看就看了三本演讲的书。我猜是因为这里面:

  演讲也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同时也是跟观众沟通的一个过程。

  所以这里面,有我学习的地方。其中我觉得我学到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去讲故事”。故事题材一般分三种,分别是个人故事、他人故事、品牌或者产品。那么故事该怎么讲呢?有三点。

  (1)所有故事一定有转折,不管是happy ending还是sad ending。

  (2)故事的描述多结合“五官”感受,多描绘环境,让听众身临其境;

  (3)故事的叙述尝试从音调、音量、停顿这三点变化开始;

  .思维导图由于太大无法导出,有需要者可留言我会把pdf版本发过去供参考。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六):如何用18分钟说服全世界?

  一、本书要点

  《像TED一样演讲》一书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会介绍18分钟的TED演讲必备的三个要素。这本书告诉我们,最打动人心的演讲具备如下特质:

  第一要素:情感(打动听众的心灵)

  1、释放你内心的热情;

  2、掌握讲故事的艺术;

  3、让演讲像好友交谈一样自然;

  第二要素:新奇(带给听众新颖奇特的信息)

  4、给人们一个看世界的新视角;

  5、设计让听众惊掉下巴的环节;

  6、用幽默给演讲加分;

  第三要素:难忘(演讲方式让听众难以忘怀)

  7、严格遵守18分钟的时间规则;

  8、抓住听众吸引力的魔法——多感官体验;

  9、表现最真实的自己。

  二、我的感想

  这本书所介绍的演讲要点,其实都是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沟通理论的创立者之一。他相信说服力由三个要素构成:喻德、喻理、喻情。喻德即可信度,如果我们敬重一些人的成就、身份、经历等,就更有可能认同他们的看法;喻理即通过逻辑、数据和统计资料说服他人;喻情即唤起他人的情感。

  仅凭逻辑说理是较难说服别人的。我们必须借助信任和情感的力量来打动听众。

  三、学以致用

  哲哲找出一个最近做过的演讲——为平安好房的500位售楼员进行的授课,把当时的演讲内容按三个类别进行划分:喻德(可信度)、喻理(证据和数据)、喻情(情感吸引力)。我发现,自己在演讲中,喻情类的言语只占较小的比例,那么下一次做演讲之前,我就要重新考虑演讲的内容了,比如增加更多的故事、趣闻轶事和个人见解。毕竟,仅凭逻辑很难说服他人。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七):像TED一样,18分钟改变世界

  像TED一样,18分钟改变世界

  2012年3月,TED大会在美国加州长滩举行,现场有1000名观众。民权律师布莱恩·史蒂文森发表了演讲,演讲结束后观众起立热烈鼓掌,掌声持续时间之久在TED演讲史上是空前的。这段演讲视频在网络上获得了近200万次的点击量。史蒂文森说,当天的与会者向他的非盈利组织捐款共计100万美元。18分钟的演讲募集100万美元的善款,平均每分钟都有超过55000美元的捐款产生。TED演讲有什么秘密?为什么连比尔·盖兹、史蒂芬·霍金、阿尔·戈尔这样的商界、学界与政界精英都要竞相登上TED的舞台?

  思想是21世纪的货币。从世界上优秀的演讲者身上找出他们共同的演讲技巧,并把这些秘诀运用到自己的演讲中,赢得观众的喝彩,这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美国专栏作家卡迈恩·加洛从一个演讲家的视角,通过一个个翔实的案例探讨TED演讲何以能打动人心以及演讲者引爆现场的技巧。这是其他任何演讲书或演讲理论都不具备的特质。一如TED大会策展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所言,“关于TED演讲技巧,加洛的《像TED一样演讲》是一本写的最好、最成功的书籍之一。”

  在《像TED一样演讲》一书中,加洛重点介绍了史蒂文森和戴维·克里斯汀教授的演讲。2011年3月,克里斯汀教授发表了一场精彩的TED演讲,他用18分钟讲述了130亿年的历史,演讲中他使用了极具视觉表现力的幻灯片和图片,演讲视频获得了100多万次的点击量。史蒂文森和克里斯汀的演讲风格几乎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单纯的叙述,一个是使用幻灯片演示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但他们的演讲都达到了扣人心弦、妙趣横生、鼓舞人心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们掌握了公共演讲的9个秘诀,懂得说服力的科学和艺术。

  热情、有说服力和鼓舞人心的沟通是感染并塑造我们的力量之一。作者加洛认为,“TED时刻”不仅是以讲述启发性的故事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TED时刻”的演讲者、演讲主题、演讲内容、演讲效果还是演讲技巧已成为公众演讲的“金牌标准”,并影响、改变着世界。TED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注重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传播。2006年,励志大师托尼·罗宾斯在TED演讲中说道,“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有说服力说服自己和别人采取行动,因为他们了解塑造我们的是内在的驱动力。”

  每一场TED演说的时间是18分钟(或更短),每一场TED演说都在散播希望的种子,它可能撼动你的内心世界,也可能唤起全世界的共鸣。TED演讲的主题涵盖科技、医学、时政、文化、艺术、教育、儿童、宗教等,涉及到大千世界的各个领域。讲演者既有克林顿、比尔·盖茨这样的名人,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听众既有大企业的CEO、慈善家、科学家、政治家,也有我们每一个人,任何一个有好奇心的人,都可以从网络视频分享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即便是外行,也能从那些讲演中享受“超级大脑SPA”。

  在TED的舞台上,最不缺的就是“牛人”。TED从每年1000人的俱乐部变成了一个每天10万人流连的社区。“牛人们”的“非比寻常”之处不仅在于思想学识、个性风度,更在于他们各有一段不寻常的旅程和故事。譬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做了一场有关气候变暖的演讲,成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的缘起。“我的心愿是,把地球上最有趣的一群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思想互相撞击,彼此呼应,再生长出新的的生命来。”TED大会策展人克里斯·安德森说,“我相信,思想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

  人们很多时候不想学习,又想学习。不想学习,是不愿意投入太多时间在某些只是好奇的陌生领域;又想学习,是人们对于自己熟知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充满好奇心。《像TED一样演讲》正好迎合了现代人生活的碎片化,作者卡迈恩·加洛在演讲培训方面有多年经验,在书中,他从“释放你内心的热情”、“设计让观众惊掉下巴的环节”到“严格遵守18分钟的时间规则”,给每一个读者提供了创作、设计和呈现一场TED式演讲的实操性方法,帮助我们“传播一切值得传播的思想”,取得人生和事业上的成功。

  发表于2015-02-27 《中华工商时报》第10版:十版

  发表于2015.3.5.《新华书目报》A07版

  中外管理2015年第4期

  9月21日南方法治报第十五版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八):TED演讲的秘密:如何满足听众的9个渴望

  永远不要忘记演讲的三个目的,特别是最后一条。

  y Roger

  这个世界不缺好想法,未来世界没有“抄袭”这个概念。

  毕加索太喜欢说真话,他说“Bad artists copy, good artist steal”。

  是谁提出的想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让它传播——演讲让想法传播。

  TED 的Slogan是:Ideas Worth Spreading.

  HBO出品纪录片《成为巴菲特》里面有一个情节特别有意思:巴菲特办公室没有悬挂大学毕业证书,他反而把戴尔·卡耐基的演讲训练营的结业证挂了起来。

  巴菲特说这是他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他说这个训练营让他克服了当众演讲的恐惧,简直是解放了他。想想吧,如果没有演讲能力,就没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上两个幽默风趣的老头。

  HBO出品纪录片《Becoming Warren Buffett》

  如今,戴尔·卡耐基在二十世纪提出的原则,已经被二十一世纪脑科学所支持。不掌握这些原则,我们何以让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到,何以让更多人支持我们的事业?

  Carmine Gallo在这本《Talk like TED》中,详细分析了TED大会的演讲技术,借助阅读本书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在演讲方面的得失,对写作传达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本书是所有讲TED演讲技巧的书籍中最值得推荐的一本!

01 晓之以理?不如动之以情 Please touch my heart

请点燃我吧

  你必须对你讲的东西充满热忱!你走上台,不是为了来装逼,不是为了来涨粉,也不是被邀请才来讲的,而是你在做的这件事儿太神奇了、太有趣了,或者这个道理太牛了,我实在忍不住了,必须立即分享给大家,等一分钟都不行,我真的“憋不住”了。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挖掘和拔高自己这件事儿的意义,用一个已经被用坏的词来说就是“情怀”,是你的核心自我认同,我就是来干这个事儿的,别人怎么说我都不在乎。

  用乔布斯的话说,就是“what make your heart sing”。巴菲特说:“我庆幸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欣赏的人一起工作,我也没必要和令我作呕的人合作。我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ap dancing to work),到了办公室以后,总觉得自己如同躺在沙发上绘制着天花板。”

这段发布会的桥段有多燃?每次在脑海里回想一下就能激动得不行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有情怀?你可以回想一下,每天早上起来是觉得特别沉重,还是觉得又是新的一天,可以去做自己的事业了?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长远来看,朋友逐渐会变成酒肉朋友,就算有一天立志要做什么事,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你。

  稻盛和夫把人分为三类,自燃型、他燃型和阻燃型。自燃型人不用别人驱动就能满怀激情地工作,他燃型的人需要别人鼓励一下,然后才能点起热情,最麻烦的是阻燃型的人,别人怎么点都点不着,整个人被消极情绪和悲观看法环绕。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远离第三种人,努力做第一种人,实在不行,也要靠近第一种人,时刻准备被点燃。

  要点燃别人,除非先点燃自己。在准备演讲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憋不住”的感觉,只有这样,你的演讲才有可能成功。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不断地去问自己吧。

  有一回,我在工作室和一个家长聊完,她说你们是一个很有情怀的机构啊,我当时听到“情怀”两个字愣了一下,现在这个词确实已经被用烂了,但是我想说是的,我每天也是跳着踢踏舞上班的,为了“have a better undertanding of the world”。

请给我讲故事

  讲故事,不要讲道理,起码别一开场就讲道理。经过自我反思,我发现自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只讲干货,不爱讲故事。因为我就不爱读故事,我从来不看虚构类的书,看理论型书也是一直在梳理干货的逻辑,但是没有故事,根本不行。

  当演讲者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听众和演讲者的大脑就会发生同步(sync up)!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Uri Hasson 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请研究生来给11位学生讲述自己毕业舞会的事儿,同时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他们的大脑,结果发现,听众和演讲者的大脑活跃区域竟然完全相同——这意味着听众和演讲者正在经历同一种大脑活动——这简直就是在使用魔法。

讲故事,不要讲道理,起码别一开场就讲道理。

  TED目前播放量最高的演讲是 Ken Robinson 的《学校是如何扼杀我们的创造力的》,如果你是第一遍看,你可能会觉得:他一直在讲段子,没啥干货啊?

  这时候请你再带着下面的观察,再看第二遍,你会发现这个演讲的牛逼之处:他永远是先来一段故事,再来一个道理,拉着你一步步前进,直到最后,观众与他达到了完全的共鸣。

  当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Robinson 每一段让人爆笑的故事之后都是一段严肃的道理——没有故事,人们根本听不进去那些大道理。你的观众都是一群“死人”,你必须用故事激活他们,过一会儿他们马上又会“死”去,你必须再讲一个段子把他们救过来......

  我现在也知道故事很重要了,但是哪来这么多故事啊?好故事必须靠积累,平时就得留心收。Ken Robinson的这些段子,他儿子演戏的段子,自己煎鸡蛋的段子,肯定不是写演讲稿的时候现编的。生活里发生了什么好玩儿的事,不管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家人朋友身上,或者是书里读来的例子、段子,都要收集起来备用。段子到用时方恨少啊。

TED史上播放量第一的演讲 肯-罗宾逊:学校扼杀创造力_TED:创意花来源: 腾讯

请像老司机那样把我带回家

  你必须对演讲内容烂熟于心,这样你才能与听众“对话”。把对话中把理念传达给听众,英文有一个说法非常好,叫做“drive it home”——像老司机那样把听众带回家。一场演讲就像是开车送你的客人到达目的地,如果你昨天刚拿到驾照,一路上把车开稳就搞的你手忙脚乱,你哪里还顾得上和乘客愉快地对话呢?

  Ken Robinson 的演讲根本不像所谓的“演讲”,有70%的时间都像是在和现场的观众侃大山,调侃一下自己的行业,调侃一下自己的儿子,抖几个包袱,他一上来就没展现出一副“我今天是来给你们讲几个道理”的架势。

  整场演讲给人的感觉是——举重若轻,但是他严肃的申论部分语速非常快,也没有出现任何错误,时间也是恰到好处,这说明他严格掐过时间,甚至把停顿、观众的笑声时间都计算在内了,其余部分也一定是无数遍练习。

成功演讲的第一个标准——同步指数

  你有没有通过讲故事让听众与你同步?听众大脑的相应区域是否与你同时进入了活跃状态?如果不够同步,多讲几个自己的故事吧!

02 让演讲充满新奇 Please teach me something new

请给我洞见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人类学习新事物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让我们感到兴奋和开心,而且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结果就是一学新东西,我们就能感到快乐——这种生理机制鼓励人类去学习新知识,让我们在竞争中以智取胜。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不同意,“为啥我就没觉得学新习很快乐呢?” 因为大多数学习材料都太无聊了!我们必须想尽办法,把一个知识讲得新奇而有趣。你必须用新思路解决老问题,或者能带给听众一个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把这个叫做“洞见”。

  好故事是有“灵魂”的数据(Good stories are just data with a soul),这个“灵魂”就是“洞见”。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如果只有“信息”而没有“洞见”,就是一件平庸之作。这世界上值得读的书其实不超过一二百本,这一二百本指的就是有洞见的书,比如《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自私的基因》......

TED-Hans Rosling:世界人口增长_腾讯视频

  来自瑞典的统计学家 Hans Rosling 用一个动画气泡图演示了儿童存活率与人口的关系,这种动态演示的方式可以说是非常新颖了。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Rosling得到了一个洞见——控制人类总人口必须要提高儿童的存活率。

  “想要成为一流高手,就必须勤加练习”,这简直是最老生常谈的道理,我们的耳朵都快被这句话磨出茧子了,但是格拉德威尔的《异类》就把这个道理用一个“10000小时理论”包装出来,书里还讲了很多“耸人听闻”的事例。

  比如,为啥顶级冰球运动员很多都是2月或者3月出生的啊?因为冰球运动员注册时间是1月1日,年初出生的运动员比同年龄组的其他人大好几个月呢,体格很占优势,慢慢就会获得更多教练的关注和上场机会。格拉德威尔提供了洞见,所以他的想法被传播,《异类》成为了超级畅销书。

  形成洞见非常不容易,你必须收集大量的数据,并从中找到规律,才能形成一个洞见。演讲者必须非常努力地去想,如何用新奇的方式传达信息。如果达到不了令人惊奇的效果,还不如不讲。

请让我惊奇

  一场完美的演讲一定要有一个惊奇点(Jaw dropping moments),要让观众长大嘴巴。因为根本就没人想要听你讲话,大家都忙着呢,即便他们慷慨地点开你的文章或者给你十分钟演讲时间,也并没有对你特别好奇,你必须炸醒他们,让他们关心你的内容(Frighten them to care)。

  比尔·盖茨可能制造了TED历史上最轰动的一次惊奇点,为了让观众体会到疟疾对落后国家人民的危害,他在现场释放了一个透明玻璃罐里的蚊子——凭什么富人就不该面对疟疾的威胁?

  比尔·盖茨正在释放蚊子

  好的纪录片非常善于创造惊奇,上周我给我的一个徒弟看《以色列博物馆的秘密》,片中介绍到一个脚踝骨,钉着一颗钉子,后来研究者还用人体模型重现是否能用一根同样长度的钉子把双脚钉在十字架上。徒弟一看这镜头就吓得捂嘴巴,我这才发现纪录片为什么吸引人,因为它们太会制造惊奇了。

研究者尝试用电脑演示一根罗马时期的铁钉穿过两只脚踝

  在这儿要提醒大家一句,观看TED、纪录片不能代替阅读。Randy Olson 在《Don't Be Such a Scientist》这本书里说,他原本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后来改行做纪录片导演,他指出,纪录片不可能介绍35种无脊椎动物,纪录片为了赚眼球,只拍其中最有意思的那几种。

  纪录片中的信息已经被娱乐化只能用作激发兴趣的手段。如果想学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找本书,最好是正规的教科书或者专业著作,然后老老实实地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坐下来反复读,自己整理笔记,做习题获得反馈。

请让我笑出声

  段子是第一生产力。不得不再次提到 Ken Robinson ,他的演讲能传遍世界,可以说因为它充满了段子。而且 Robinson 抖包袱的水平相当专业,他可以在一句话里埋两三个包袱,把观众逗乐两三次。

  段子的魔力在于它能拉近你与听众的距离,让你变得更可爱,让他们放下防备。我们都喜欢能把我们逗笑的人,我们更爱听我们喜欢的人说话。如果你没能让观众喜欢你,那么演讲就已经结束了。

成功演讲的第二个标准——兴奋指数

  兴奋指数等于听众的平均多巴胺水平。你有没有让你的听众分泌多巴胺?你让他们分泌了多少多巴胺?

03 让演讲被人记住 Please make me never forget

请不要让我听太久

  思考是一件繁重的工作,我们的大脑约占体重2%,却消耗了全身20%的能量。长时间、高强度的思考是非常累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演讲最好不要太长,至于是不是TED标准的18分钟,我觉得没必要这么严格。一篇微信文章也最好不要超过1500个字,不然实在是太长了,读到一半读者已经筋疲力尽,实在来不动了......另外,要点最好不要超过三个,Ken Robinson 也只讲了3点,毕竟这只是一场演讲。

请给我更多感官的刺激

  除了多媒体(图表、视频),你甚至还可以使用道具,我所知道的最夸张的TED演讲是把一个真的大脑带到现场......

Jill Bolte Taylor: My stroke of insight

  请不要装逼

  真诚是最好的策略。罗振宇在有一期《奇葩说》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在学表达的人,尤其觉得自己的智力还比较高的人,经常会面对一些技术性的选择,我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谐谑一点?高深一点?神秘一点?我提大家要给醒,特别危险,但是选到最后我们发现,最好的答案,永远是那个词,叫诚恳。

  你可以诚恳地谐谑,也可以诚恳地深情,但是那个基座,那个底色,一定是诚恳。诚恳的沟通,有什么说什么,让自己包裹在事实当中,行走江湖,是一个最安稳的方式。”

  “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成功演讲的第三个标准——记忆指数

  你的演讲能让听众记忆多久?他们会不会在几天甚至几年以后还记得你的演讲?甚至还向别人提起你的演讲?

结语 不要让听众失望 Never Let Them Down

  To Inform,

  To Educate,

  To Entertain.

  永远不要忘记演讲的三条使命,特别是最后一条。

  这三个标准也可以用来分析各种节目,《奇葩说》比《吐槽大会》就更有含金量,虽然这两个节目都有 entertain 的功能,但是《奇葩说》比《吐槽大会》更能 inform ,更能 educate 。

  许知远的《十三邀》本身就更侧重 inform 和 educate,不过因此它的受众就小很多了。《锵锵三人行》和后来的《圆桌派》在这三个方面比较均衡—— 通过嘉宾的知识面和个人经验提供 information,通过新观点或新思路的提出完成 education,依靠嘉宾本身的风趣幽默进行 entertainment。

  演讲的技巧千千万,但是其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你的听众失望,有的时候还能给他们惊喜。

  听众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希望能被你的热情点燃,希望听到你的故事,希望你能与他们对话,他们希望你给他们洞见,让他们惊奇,甚至放声大笑,他们希望你的演讲很短很轻松,希望你给他们更多刺激,而且请不要装逼,要真诚。

  以上就是我们从《Talk Like TED》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怎么样,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开始准备你的下一场演讲吧!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九):好演讲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些日子读了几本名人的传记,发现精英们总是有相同的几个点。其中一点他们都是说话的高手,都是演讲达人。无论是几百年前还是当今无论是国家领袖还是企业领导。

  这几天在追《白鹿原》,里面的鲁兆鹏也是演讲高手。即使是在八九十年前,他的演讲技能也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在给年轻的学生演讲时,他激情澎湃振振有词,把所有求进步人心中的那把火点燃了。在给白鹿愿上的乡里乡亲们讲话时,他用最简单易懂的土话将看着他长大的叔伯婶们对某政党恐怖的想象驱散。他之所以能在团队了有一席之地,和他的好文笔和他的演讲才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无论是产品还是思想,都需要用语言传递给他人。我想像他们一样能用合理合适的方式传递自己。

  有太多人太多地方在推荐这本《像ted一样演讲》。因为过于畅销起初没对它有太对期待。但是从读开始我就开始认真对待了,因为它值得认真对待,我的收获蛮多。

  ------试着重复做一件事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驾轻就熟,而是让它融入灵魂。

  这个概念刷新了我对现在常常提起了一万小时的定律,像是洗了个温度刚刚好的澡,心里透透亮的。

  ------是什么让你的心灵歌唱?

  我挺爱问类似的问题。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什么能让你快乐?我必须承认当我在这本书里看到这个问句的时候?我喜欢这个比喻,我喜欢这个问题,我也更爱回答这样的问题 。一个这样的问题答案可能是一个故事也可能是一段深思。

  ------热情:你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和对演讲话题的热情程度,直接影响你的传播效果。

  这点一直认同的,头一次在书上读到,就像是一个事实被做实了一样,再不必认为这只是日常生活总结出来的小经验,而是所有人以及专业机构验证过的科学论据。是可以拿来要求自己的条款。

  ------用故事把你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观众大脑

  我从来不知道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也不知道故事可以被分为三类故事:自己的故事,他人的故事,品牌的故事。

  向来我是很爱听故事的。我的一个口头禅就是:讲个故事听呗。什么故事都行,真的假的,玄幻的悲情的,见闻趣事都可以。我喜欢去知道这个世界上千奇百怪的人和事,喜欢去看故事里的角色是如何处理问题的,再把这些故事捣碎了反刍细细品味,变成自己的小真谛。

  我爱听故事,那么其他人也大多和我一样。故事更容易被接纳更容易被记住。随之入心的还有故事里传递的伦理和新知。

  -----像好友交谈一样

  让演讲看起来不像演讲,不像传统的刻板印象站在高高的台子上严肃的高谈阔论。而是通过不断的练习,用手势表情眼神给你要谈的内容加注养分含量,像是好友面对面的坐着,喝着茶微风拂过,话语婉婉道来。想说的都已说过,却没留下演讲的痕迹。

  ------让听众对你讲的产生兴趣

  即使是难懂的医学科学话题,给听众一个将自己与这些话题产生关联的视角,让他们参与进去产生兴趣。

  制造吸引所有观众的点,让听众产生兴趣。

  时不时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听众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

  ------言简意赅,小而美,18分钟的力量

  重要的演讲不一定是长篇不一定是几个小时的冗长输出。短短的18分钟给听众一个集中精力的限定,也给演讲者一个浓缩内容篇幅的限定。更甚者可以尝试练习用推特体来清楚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三的法则

  我看到有人的读书笔记里提到三生万物。给我很好的启发。也把演讲里的三的法则和曾经的学到的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一个演讲主题有三个观点支撑,每个观点又有三个论据支撑。小时候就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固。三个点足够支撑足够完全的表达出的精神。

  ------表达真实的自己

  好的演讲是有规律可循的。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真实自己。把自己都说动容了,还怕听众不入心。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十):掌握这个9个秘诀,让你成为演讲达人

  说话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技能,但演讲却不是。因为我们每天都有说话的机会,而并不是每人每天都有演讲的机会。演讲,需要考虑时间、地点、现场、内容等等。

  但这并不应成为我们不练习演讲的借口,并不能说我们不常用到,就不需要去提升这个技能。而恰恰是在某些特定场合,演讲的好坏与否可能直接决定了某件事的结果。

  《像TED一样演讲:创造世界顶级演讲的9个秘诀》,这本书的作者通过研究TED的演讲,和一些高手进行沟通,并且自己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将演讲的主要技能分为了九个部分,这九大秘诀总结起来十分精简,至于一些常见的小技巧,例如演讲的语速变化、演讲的结构、肢体语言、修辞技巧等等,都被揉合在这九大技巧之中。

  情感:释放你内心的热情、掌握讲故事的艺术、让演讲像好友交谈一样自然

  新奇:教点新东西、制造“下巴都掉下来”的瞬间、 幽默

  难忘:恪守18分钟时间、利用多感官体验绘制心像、做真实的自己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热情、会说故事、多感官体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像TED一样演讲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