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另一个我》是一本由康沛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的另一个我》读后感(一):未成名女作家,心灵狗肉汤cooks
我猜测比熊的男读者应该不多,我算其中一个。
最开始注册豆瓣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文艺青年,但是不太会用,工作以后,又没有很多时间摸索。只是无规则的寻寻觅觅。
无意间看到比熊的女孩A~Z系列,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把这个系列看完了。随后就追着《两个女孩》系列,还有其他一些杂文。后来电脑被领导监控了,就转战到微信公共平台。几乎是每篇必读。
《女孩像你》出版之后,我才知道比熊真名叫作“康沛”,曾是《新京报》的记者。因为自己是新闻专业出身,就更加感兴趣,干脆把百度上能找到的康沛写得新闻稿都看了一遍,一边看一边想:一个写样板文字的女记者是如何变成了一个自由撰稿人。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比熊和张嘉佳应当是去年“最会讲故事的”女作家和男作家。比熊的故事跟张嘉佳的不一样,张嘉佳的故事表现的是无悔的张扬的青春。比熊的每个故事都是安静的审视不一样的人,就像是遇到了一个个不一样的自己。从不去评判是非。
不是心灵鸡汤文,却有着更加治愈的效果;女作家未成名,终会成名。
《亲爱的另一个我》读后感(二):我亲爱的另一个
回想追《两个女孩》的时光,大部分时间是大学的课堂上或者图书馆里,挑一个临窗的位子,让心绪静静的陪文字流淌。
这是两个美丽的女子,这是两个特别的女子。于是,在我心里,她们是两个特别美丽的女子。不单单是外表,还有种种说不出的韵味。姐姐像是老衣柜里私藏的华美旗袍;妹妹如同花房里的清丽绿植。一旦相见,便是无尽的故事和玄机。
对了,故事中当然有男人,却皆不是须眉浊物,反添了韵味和风雅。印象很深的是姐妹都以各自形式爱过的周先生,但我当时喜欢的是正豪。比熊姐故事里的女孩,我大都喜爱;但若涉及男子,我所喜欢的,只有正豪。
结局淡淡的,是狂风过境后的云淡风轻。还记得风中清醇的丁香花香,漂浮在从窗外倾泻进来的阳光里。
这是一段丰富的,纯粹的,杂揉的,自由的,茫然的,奢侈的光阴。让感情左右感官,让感官收集感觉,让感觉酝酿感触,让感触凝结感想,最后激发感悟,化作感动。
留一道白云作迹
奠青春留下的殇
蒹葭里映着了
千百年前朦胧的光
划船过你身旁
指缝里穿来的阳
今生我仍是
从你身旁走过的
丁香般的姑娘
又一篇不像书评的书评。 > <
《亲爱的另一个我》读后感(三):亲爱的另一个我
起标题的时候居然不知道写什么,是我词汇量匮乏,想象力枯竭,创作力下降么?
不不不。
是因为作者的书名起的太好,就像第一眼就看对然后深深印在脑海的那个人,无法忘记,使得其他众生都成了背景。
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小说主人公的名字。我记得《致青春》里面的女二号叫阮莞,当时还特别查过字典,莞,指水葱一类的植物。于是每次看到这个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一位正值妙龄的女子,着一身碧色衣裙,亭亭玉立。书中的两位女子,认真比较的话,我自己更偏爱妹妹莞钰,“她穿黑色滚边的丝质白衬衫,配细金属链条单肩包,全身上下没一点出格的元素。她轻抿着嘴角,一双眼睛犹自带着些雾气,好像心里自有一个更大的世界,所以身外世界的任何都不会打扰到她一分一毫。”。我相信每个女人心中都有想象中的那个完美的自己,如果让我选择,我希望自己如莞钰一样绝世独立又明哲保身。
自从这部小说在豆瓣连载我就每天刷新来看,同时也对背后的这位创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位写作者,能够如此细腻又克制的描述了身边的一个个她?然后发现比熊自己就是一位很独特的女子,她没有在豆瓣上写鸡汤文或者总裁文,也没有卖化妆品和写软广告,只是老老实实一篇一篇的写着自己身边人的故事。而且她用的一种类似科班出身的写作手法,后来看她推荐的书单,有一本我也非常喜欢:《亲爱的闺蜜》。这时候才明白,其实看似简单的一篇文章,是有固定的文字排版和布局的,而且要作者仔细思考之后才会下笔,中间涂涂改改反复几十遍也是有的,并非灵感来了一拍脑袋就能写就。再就是,听起来很美的自由职业者,其实是需要非常强的自制力和执行力才可以避免头脑一热于是先挖坑然后坚持不下来最终弃坑的情况出现。
于是虽然跟作者未曾谋面,我却觉得比熊已经变成了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她的文章我每一篇都看,她经营的店铺我也由路转粉,而且通过比熊还认识了一位小裁缝,此刻在码这些字的我,身上的半裙和外套都是林默默出品。如此也算缘分吧。
我是女生,比熊也是。比熊从写《两个女孩》开始,到《亲爱的另一个我》,我跟着她认识了这么多女孩儿。我们能从每个女孩儿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然而每个女孩儿都不是我们,或者这就是我们喜欢比熊的原因,谢谢你,让我在你的书中读到了亲爱的另一个我。
《亲爱的另一个我》读后感(四):与自己和解
关注比熊姐是从《两个女孩》开始的,看多了虚构的男男女女,比熊姐故事里的女孩们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真实生活中的,我们可能会在女孩A,B,C,D等等的身上看到某些与自己相同或相像 的东西,所以很有亲切感。后来没想到比熊姐开始更了长篇,原以为像比熊姐这种出身媒体报道行业的的应该是喜欢写女孩系列这种比较纪实的小文,于是带着惊喜与期待的心情开始追文了,说句实话呢,比熊姐并不是那种会写出许多华丽句子的作者,文字朴实却娓娓道来,《亲爱的另一个我》并不是一本简单意义上的关于爱情或者亲情的小说,整个故事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比熊姐说的,与世界与自己和解的主题,我相信读完这个故事的读者们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新的认识,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喜欢文中姐姐的形象,她是一个特别通透的人,爱或者不爱都是明明白白的,可能我本身性子比较像妹妹,所以会羡慕姐姐这样性格的人。最后希望比熊姐的新书可以大卖,以后写出更多更棒的作品!
《亲爱的另一个我》读后感(五):林中的两条路
两个双胞胎姐妹,长得一模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有不同的性格,爱过相同的人,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豆瓣上追过比熊贼贼姐姐的女孩系列,很是喜欢。后来看到“两个女孩”,每天刷豆瓣就是为了等比熊姐的更新,有些人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她写的故事让你在那一刹那仿佛感受着他人的生命。不过比熊姐曾经也说过,她每天为了保持一定的写作量,要看10万字的文章。勤奋+灵气,这也许就是比熊姐的魔力吧。
周先生和姐姐莞钰的故事看的时候让我心里一阵阵痛,不过那个孩子也算是生命的延续了。不知道比熊姐的番外会有周先生怎样的心理独白。书的结局妹妹莞铭应该还是会选择正豪吧,因为爱情呀!
两个人的生命完全不同,就好像我们遇到选择时,任何一个选择都会导致迥然不同的结局,无需想着另一个选择也许更好,生命只有一次,无论怎么活,只要精彩就行!
虽然看过连载,还是想买本书!
恭喜比熊姐姐!
《亲爱的另一个我》读后感(六):你好吗,我的我
其实写书评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因为读过了某一本书本身就很难客观去评价,就像岛上书店里说的一样,承认某一本书写得不好,或者不值得读,就好像承认了自己花在那本书上的时间跟精力是浪费了一般,而我们一般不爱承认这一点。
言归正传,这本书是值得读的,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我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所以我很能理解书中描写的关于双胞胎之间微妙的关系,她们是最亲近的人,可有的时候她们之间又存在着难以言说的竞争。因为是两姐妹,所以大家一般都会同时想到并且提到,而这个时候,如果某一个不是那么出色的话,心里面其实是很难受的。 这并不是在说姐妹之间就一定得有比较的心理,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是相处的很好的,因为世界上再找不到那样一个人可以与你分享那么多的时间与记忆。
书中写了一对双胞胎姐妹花的爱情经历,原谅我用这样庸俗的语言去描述它。姐姐的爱情大胆奔放,姐姐本身便是一朵美丽带刺的红玫瑰,她从不向世俗的规则妥协,不是装作不在乎,她是真的不在乎,她爱上的谁,那就是谁,不管那人看起来是多么不适合她。我认为姐姐的结局是美好的,虽然最后,她依旧离了婚,独自带着孩子,虽然她剜掉了心里的一块肉,但那又怎样,她还是她,潇洒的她。相对而言,妹妹便是那温婉可人的白茉莉了,妹妹的爱情依旧是不顺的,似乎老天把所有的果决都给了姐姐,她曾经难以启齿地跟姐姐爱过同一个人,虽然就性格而言这实在是难以理解,姐妹都没能跟这个男人走到最后,但妹妹更多的是在犹豫,在谨慎的自己与另一个角落里大胆的自己做斗争,文章的最后,似乎她做出了决定,但这个决定是对是错,我们不得而知。
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作者描写姐妹俩的美的一段文字:
quot;两个女孩是一对双胞胎,长得可谓一模一样,却各有各的美。以往,我总觉得美人这种生物只会出现在电影里或是老照片里,现实生活里只可能有漂亮的人或标致的人,可见了她俩之后,我才突然相信了生活里也有那种摄人心魄的美人在出没,且有迹可循。。。那位艳光逼人、就算在耳际再加一朵硕大的花朵,也毫无做作感只觉明媚娇憨的,一定是姐姐,而那位气质清淡,素着一张脸,头发松松编成一股粗辫子斜垂下来的,一定是妹妹。用个不太恰当且略显俗气的比喻,她们一个是来自三里屯的美,一个是来自中关村的美,一个是夜店尤物,一个是宅男女神。。。读到这些的时候,我分明地感觉到眼前走来了两位美得不可方物的女子,当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诚不欺我。
《亲爱的另一个我》读后感(七):你遇见另一个自己了吗
a小姐和b小姐,是一对双胞胎。
她们同时出现时,总是人群中最闪光的焦点之地,而只看一眼,你就绝不会搞错谁是姐姐、谁是妹妹。从小分开成长,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的经历,让她们那么相似,却又那么不同。
面对爱情,她们也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a小姐爱上了周先生,又遇见了小王,遭遇了生离死别、背叛、新生命,也无法妨碍她在全新的人生状态中越活越好;
小姐爱上了李正豪,又遇见了张先生,情投意合之后的急转直下,接踵而来的是爱情中最大的难题——选自己爱的人,还是爱自己的人?
她们是彼此的镜子,看着对方,就像在看另一个自己,体验人生的双重可能性。
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另一个自己,你遇到了吗?[1]
《亲爱的另一个我》读后感(八):与另一个我的邂逅
比熊的文章,是去年在刷豆瓣时候看到的,点进去之后一下子就被她的文章吸引住了,在看到《亲爱的另一个我》这一部的连载时候,我深深的被迷住了,然后天天刷比熊的豆瓣,期待更新。
那段追文的日子其实并不闲,但是太忙的日子总是让人变得很浮躁,很难得有这样的文字,能让我平下心来,细细阅读,我觉得非常的温暖。我爱比熊笔下的每一个女孩,从A-Z,再到这对双胞胎,我惊异于比熊的脑洞哈哈,感叹她对生活对女孩的细致观察和了解。故事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比熊笔下的每一个女孩都那么平凡、普通却都有着自己的执着,每一个女孩都在经历自己内心的坎之后开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花,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无悔人生。
《亲爱的另一个我》里面的A小姐如同盛开的红玫瑰,肆意的开放,活得自由又个性。我佩服她那历经坎坷之后的乐观,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勇气,以及对爱情的执着和专一。B小姐就像干净的莲花,有着自己的骄傲和清高。她低调内敛却不服输,才华容貌还有男人,她都希望自己的是第一的,骄傲的内心让她吃亏时候让人心疼。
《亲爱的另一个我》写出了每一个女生的内心反映,洒脱自在的A小姐心里其实是希望自己是B小姐,低调含羞的B小姐心里其实住着一个A小姐那样的自己。看完这本书,如同活了2次不一样的人生,畅快淋漓而又别有味道。看完的最后,与心里的那个自己和解,不再纠结,不再矛盾,心无旁骛,一心向前!
个人认为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本书,很庆幸自己在那一刻刷到比熊的文章,感恩自己可以看到如此美好的文章,谢谢你,比熊贼贼,爱你,么么哒~~~
《亲爱的另一个我》读后感(九):A小姐与B小姐
上班路上,时常会碰到一对双胞胎女孩,同款不同色的衣着打扮,双眼皮,大眼睛,微卷的头发,非常甜美可爱,不过,她俩只有5岁左右。当我看到这对漂亮女孩时,就在想,今后她们的人生路又会是怎样的?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最近又看了一遍《亲爱的另一个我》,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对双胞胎。
这个故事在豆瓣连载的时候读过,现在集结成书之后,又再次读了一遍,感慨颇深。
故事的主人公,A小姐跟B小姐,因为母亲生她们的时候去世了,所以,她们的命运就如林间分叉的小路一般,往不同的方向走去。
每个人看她们的故事的视角都有不同,有的,是看她们姐妹俩的情感之路,有的,是看她们的成长之路。
A小姐就如红玫瑰,娇艳欲滴,总是那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她知道自己漂亮,所以在这一点上,她不同于B小姐,B小姐就如茉莉,清新淡雅,虽然知道自己漂亮,却不会刻意的去利用这一点。
A小姐与周先生的爱情故事,让我很惋惜,但是,我想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周先生在A小姐那里找到了真爱,他渴望与她结婚,渴望她做他的新娘,但当知道自己患病不能陪伴在A小姐身边的失落,让我看到,两情相悦,却不能长长久久,那种痛苦是比病痛还要深。而A小姐,也在周先生那里找到了童年的缺失,她深爱过,她很明白深爱一个人,就是享受当时那种爱的感觉,哪怕是飞蛾扑火,也愿意。小王,她也爱过,因为他就是很完美的一个爱人形象,只是,他徒有皮囊,不具备一颗成熟的心。在那里,我想,周先生遇见A小姐的时间刚刚好,因为他退去了年少无知,多了一份洞悉世事的老练。其实挺为A小姐惋惜的,虽然最后A小姐做了名单亲妈妈,但是她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未来,更好的平台。她现在就是一朵开得正艳的红玫瑰,愿她将来还能遇见更好的爱情,不负卿来不负君。
在爱情里,我觉得就需要一个人来引导另一个人,让彼此中有一个在成长,这是最美丽的爱情之路,当一个人为了爱情而努力成长的姿态,是最美丽的。
小姐与正豪,中规中矩,当她发现正豪的隐秘一面,很难接受,也不愿意接受,她以为她的离去能给这段感情画上句号,但是当她再次与正豪相遇,她知道她还是深爱他,无法就那样埋葬那段感情,而正豪,他却纠结了,他找不到自己感情的突破口,正是因为之前的良好相处模式,让他对自己的心瘾难以释怀。他爱,并且很爱B小姐,但是他却无法给自己再一个更加坚定的理由去冲破那一切。
两个人相爱,就应该共同面对彼此所不好的一面,共同去承担那份成长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最后的结局,让我刻意的想B小姐与正豪在一起了,因为我愿意这样想,这也许就是小说开放性结局能够带给你真诚的感受吧。向着自己内心,去给这段别人的爱情画句号。
《亲爱的另一个我》读后感(十):一切皆有机缘
去年比这个时间晚一点的时候,因为《两个女孩》开始关注比熊。记得每天都会关注更新,看讨论区的评论,有时也会在出门或者回家的路上刷手机。
那时刚刚经历过一段一见如故却又忽而结束的感情,内心总是美好却又遗憾。以前我是个爱睡懒觉,平时有点古灵精怪的小迷糊,经历了那件事情后,总会反复的回想那些经过,发现很多自己忽略到的细节。正好读《两个女孩》的故事,也在不断的对我、Ta的交往中的事情进行分析,感觉自己想的事情慢慢多起来,再也不是那个冒冒失失的小女生(虽然年龄再都不是小女生),慢慢成熟起来。直到这个冬天经历了我故事中Ta一样的心理路程,我心里彻底释然,都是一个星座的,原来我和Ta在面对同样的选择时都是一样的表达方式,怨恨都不见了,只因为我看到了背后的缘由。
说了很多自己的故事,真正想说的是,如果你明白那些事情背后的缘由,就不会那么在意事情本身。两个女孩,一对孪生姐妹,不同环境下成起来,不同的性格和生活方式,除了先天因素之外,也都有其背后的机缘,能认识到这些,也就能正确看到自己的生活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