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6 21: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10篇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是一本由[美] 乔希•林克纳(JOSH LINKNER)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一):【书评俱乐部】创新不一定成功,但不创新一定会灭亡

  从0到1VS从1到N如何驾驭 突破及快速转型升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作者就引用了中国老子名言作为本书第一个章节开门之语。作者拿着他的家乡-底特律为例子讲述了美国公司的成功和失败的公司进行对比,失败的公司千差万别,成功的公司都是一样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一个公司的动力源泉,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司来说就是成功的法则,创新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制度创新,营销创新等,破坏式创新就是敢想敢干的精神对公司创新使其进步、创造辉煌。然而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小公司,属于社会的一部分,一粒沙,只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和创新,你不进步,这个社会就逼着你进步,你不进步,别人就进步,你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本书中作者作者提到的一些公司因为固步自封而导致了破产被别人革了命。

  创新不一定成功,但不创新一定会灭亡。成功的企业最重要特征有勇气,和不断的创新,作者和中国的马云一样开公司敢于创新,在互联网上的大时代,公司在不断的创新,然后研发出许多的新事物都为人们所接纳,这样又为公司创造了新的价值,新的产物。在这个战场中,要么你壮志未酬,要么你就是找到新的大陆。像有记者问贝利“最好的一个球是哪个”。他回答,“下一个”。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的《破坏式创新》,无疑是对《创新五把刀:突破式创新的运作系统》的拓展与升华

  一个朋友创业开一饺子馆,刚开始十分的困难,他在不断地创新,不断的研究口味,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顾客增加,吸引新的顾客。只有真拥有勇敢的心以破坏式创新迎接未来,创新也是一种力量

  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努力塑造自己,作者提出了几个方面,例如同理心,爱心激励积极纪律创造力勇气,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人际关系也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你的执行在你的背后有人支持你的话,你的决策执行会更加的出色漂亮。每一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加上后天的努力,这样才能成功。

  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人生。为自己定制几个好的习惯,例如每周计划反思、学习、感激之情、冒险、发现趋势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二):评分这么高也是给跪了

  以下所有的评价,都来自于个人的主观评价,因为读书本来就是主观的事情

  本书目前(2015.7.31)评分是9.0,买此书的原因是买另一本书《精益数据分析》(非常不错)时,为了凑99免邮费,挑了个评分高的。

  老规矩,先说评价。

  作为一个在做且做了几年的互联网产品的从业人士,此书目前给我的感觉可能给个3星都比较勉强。

  而这么高的评星,要么是被刷了,要么是一堆业外人在评星(这事有点不合理,业外人士看这个玩意干嘛?)。所以初步感觉是评星被刷了。

  另外标题还要扯上最近流行的《从0到1》,当时没细看,人家英文原标题根本没“从0到1”和“从1到N”这样的玩意儿...

  手贱多翻了一下,那些写了评论且打5星的,好多在个人豆瓣主页都有分享什么"免费赠书"之类的,感觉稍微明白了点什么...

  回到正题。

  首先从行文来说,本书整片的行文给人的感觉有点像党报,虽然有很多示例,但读起来颇为乏味照本宣科的感觉。难得作者找到这么多的理论能写这么长的一本书。

  其次,作为从业者,里面的理论让人看到后,完全不能和现在的工作联系起来,为什么呢?除了一堆堆砌起来的改进理论外,举的例子也都是药企、保险业、汽车业等等这样的,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根本不是这样企业的内部创新风格,读起来实在是无感。

  再次,我猜测即使是传统企业的人士,看到这本书也不会觉得好,为什么呢?因为里面提到例子中的创新,也更多的是xx领导发现我们一定要创新,然后要求大家创新,然后利润增长xx,然后创新多么重要。我擦,不少是没有具体过程的,这样我看了有什么帮助?

  最后,这本书我读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了,所以以上的评论很可能是不公允的,因为我没有把鸡蛋吃完,不敢保证都是臭的。另外,也可能到我更能静下心,仔细推敲作者深意时候,会有更高的评价。

  综上,基于以上纯个人感受,为了适当让评分和我的感受更接近一些,且考虑到那些5星的评论,严重影响了我的判断原本决定打2星,就更主观的打个1星吧,虽然可能会略有偏差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三):颠覆时代下的成功

  现在在中国创业的人如果不谈上几句颠覆,创新。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你是在搞创业的。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 乔希•林克纳所著,书分大章节介绍了“破坏式创新”里面从客户体验,企业的运营,公司的文化,客户的选择,个人事业的转变等等方面来讲破坏式创新。

  书里有各种在市场营销课上讲的案例,耐克,底特律,哈雷来说明破坏性创新的概念。记得我们老师说过:这样的成功案例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是对以往的成功案例的重新组合,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已。当然,我们人类是不可能凭空捏造出一种全新的创新方法

  重要的是书里对人的思考方式,象拉斯维加斯那样很贴心,把对人关怀都考虑进去了,虽然现在中国澳门赌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赌场了,但是他毕竟背靠大陆,80%的收入依赖VIP客户。可拉斯维加斯80%是依赖游客,20%才依赖VIP客户。

  还要书里对人的事业再造的关心,很多年轻人随便选个专业大学,上班后才发现原来当初脑子进的水,现在都变成了泪。花了最好的四年出来却比不上其他不上学的小伙伴失落感都别提了。当然你也可以和书里一样咬咬牙重新发现美好的自己!

  最后吐槽一点:书名字也不太符合内容的阐述,前段时间也有一本书《从0到1》,作者彼得•蒂尔;布莱克•马斯特斯说从0到1 是科技创新,从1到N是全球化。可能因为是译本吧,所以加上一些比较有鳌头的字眼,这样不好。反而把作者的意图扭曲了。

  不过这本书还不错。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四):淘汰自己才能不被淘汰

  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做投资之前只是个纺织业公司,IBM在提供无数科技解决方案之前是众所周知电脑业巨头,3M唯一跟成立之初相同地方在于——其总部依旧位于明尼苏达州。

  如果熟悉整个世界商业史,类似的例子你还可以举出很多,它们的存在着实完美诠释了一件事:“为什么你需要破坏式创新”。

  成功的企业重视能自我淘汰,而不是等着竞争对手或市场条件去为它做这些。这样的道理相信每一个独立思考的企业主都会明白,SO,怎么做呢?Josh Linkner从他的角度给出了答案

  首先,你必须拥有创新的决心,从八个角度切入去思考问题:放下过去、激发勇气、拥抱失败、逆向思维、畅想可能、自我淘汰、排斥局限、面向未来。

  然后,你需要善用HOSE原则,不断问自己关于市场关于消费者的问题,去制造颠覆自身的产品。

  接着呢?Josh Linkner给出了一个快速实用的五步法,帮忙改善你的运营。创造生动体验、讲述难忘故事改造文化,重新定义客户,继而重塑你的事业,铸就你的影响力。一切的一切,再完成不过的步骤脉络

  当然,以上三步细节诸多,只是鉴于书中都有,便不再赘述,近年来中国图书市场引进这一类的书籍不可谓不多,也的确不缺乏像《从0到1》,《创业维艰》这样的优秀著作,《破坏式创新》也是其中之一,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各自用自己的智慧,去让人一步步接近了现代商业的本质

  如果说《从0到1》让人认清了创新,《创业维艰》使人觉悟困苦,那么《破坏式创新》则是通篇贯穿的授人变革的勇气:后悔是人类最糟糕情绪,玩味过去的失败,只会吞噬掉你的野心迅速击溃你的梦想。而墨守过去的成功,则是另一种阻止人前进的方式,过去如何都只能是给你一副武装盔甲作为起点,面对商场当下的战斗,勇气方才是最好的武器,也只有淘汰自己方才能不被淘汰。

  乔布斯认为IPhone可以科技与美学兼顾,迪士尼要求场景质量必须史无前例……伟大的变革者总是把“改变”放在“不行”之前,无惧于人类习惯说不的本能释放坚定信念,这也正是他们成功的原因,而现在,也是时候跟他们一样了!重做,重建,重燃,还有,重兴!

  感谢Josh Linkner,勇气常有而觉悟不常有,他用他的著作带我们重拾了这一最本质的商业智慧,很多时候,勇气本身比所谓的想明白更重要!明白这一道理本身便已值回N遍书钱,足够意义。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五):由破而立,由立而开

  从此书的书目《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大抵可以知道此书主要在谈论两种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模式。然而,两种方式在不同时间段有着不一样的结果

  前些日子,Paypal的创始人那本《Zero to One》风风火火霸占了各大榜单和各大平台销售前列,可以说是又带动了一波所谓创新热潮,而在中国,尤其是在强调自主创业和互联网+的新时代,这样的书籍额外受到关注,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就如同之前麦肯锡的图书一直都是被奉为圭臬一般。如此说来,并非诋毁《Zero to One》的价值,而是在任何一个时期或者阶段,我们都应该看到事物发展既有的规律。显然从0到1是迷人的,而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适合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节点,需要一定的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风浪中生存下来。与Paypal同时出现的互联网公司很多,而之后却在互联网泡沫中消失了。

  在《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一书中,作者乔希一开始就点明我们,企业的革新和转型的概念的差异化,也是强调破坏在立的前提重要性。不破不立的模式是让一个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找到另一条道路生存下去,而这的前提则是需要“拥抱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种让人着迷的事物。对于我们而言尤为如此。我们一直都在说中国在山寨别人的东西,以至于说到“自主研发”什么的便是高潮迭起,多少是兴奋之中的尴尬。作者在文中提出“创新八法”,其中在笔者看来,尤其为重要的是第4和第5条,也就是逆向思维和畅想可能。是不是其他的也就不重要了呢?当然不是,诸如勇气,排斥局限等等都是重要的存在,只是笔者认为4和5更加是创新中的核心也就是说,只有当思维能够拓宽,看到对立面的可能性,才能够看清楚事物的两面,才能够更好地突破自我局限性。畅想可能则是让我们从经验之中走出来,投入新的生产之中,感受新的经验,抛弃以往,拥抱新的事物。作者提及的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特别是国产手机厂商,如果他们真的知道如此,便不会说自己的手机世界最牛逼,却三句不离苹果了。

  在谈及创新方法之后,作者则转向了对创新的实际而具体的应用说明,引导读者来参与到创新其中,在现有之中根据时代潮流变化来改变自己的战略,同时又能够在现有的领域发现和开发新的处女地。创新从来都不会是一个终点,恰恰相反,它是一个起点,而终点则是在于创新之路的尽头,而那条路的尽头,没有人到过。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六):勇气是世界上最宝贵品质

  《破坏式创新》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创新创业之上,更贴切的说有更多成功学的内容。标题上从0到1VS从1到N让读完第一遍的我犹为困惑。因为全书并没有提到这两种类型的对比。全书充满了一种鸡汤式的说教,但说实话会让人充满力量,读完之后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勇气。

  我所理解的破坏式创新的核心在于克服停滞不前,不停的淘汰自我、破坏市场,也就是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与从0到1的相似之处都在于鼓励我们冒险,充满勇气的去尝试没有去做的事情。并提出了创新八法,有一些事例让我感同身受,包括:放下过去、激发勇气、拥抱失败、逆向思维、畅想可能、排斥局限、面向未来。

  我时常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造物主既然创造了这么多的物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绝对规则下为什么没有诞生出绝对无敌的物种呢?对于鸟类而言,能够拥有更高的智慧显然对其生存是有利的,然而它们却并没有这么去做。对于灵长类的我们而言,能够飞翔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也绝对会是巨大的优势。为什么没有绝对无敌的物种出现呢,原因就在于我们所有的动物的技能都只是在生物圈这个游戏中被逼出来的,从来没有生物的主观能动性强大到可以引领进化方向,即使是今天的人类时代也一样,我们不敢自我淘汰。如果远古时代的生物在进化的时候既想要会飞翔,又想要极高的智慧,那么它必须不停的磨练自己,整个物种砍去双腿,练习用手臂飞翔,经过几十万年或者百万年它一定可以做到会飞,但是这个高智慧的物种不会这么去做,因为没有压力驱动。

  所以说那些伟大的人除了基因因素之外都是逼出来的。他们不停的淘汰自我逼迫自己去思考,逼迫自己去设计去创造,从而获得创造力。造物主选择出了人类,然而他还并未满足,他知道一个物种强大到统治一个星球的时候就只能进行自我驱动进化,他是否早就设计好了新物种替代人类的棋局也未可知。如今的人类在被创造性思考的精英带领着前进,正是那些对现状不满,每天思索着如何去改造这个世界的人类带给了我们今天繁荣的人类社会。大部分人类在前进的道路上逐渐放弃了创造力的进化,从而只能是构成这个世界的基石。破坏式创新其实也在告诉我们这一点。

  与从0到1不同的是,破坏式创新希望将破坏贯彻到各个方面,包括产品、运营、营销、文化、客户。但本质上来讲,案例也并无新意,我愿意说他们是一种新的策略也可以,而非要说他们是破坏也并无不可。有时候案例的介绍虽然很有意思,但确实有强硬契合的嫌疑。

  最后两章,作者再次竖起了励志的大旗。但是我并不反感这些。最喜欢的一些句子共勉:

  如果你不能鼓起勇气去追随你的想象力,悔恨的痛苦会在未来灼热的燃烧。

  在自己的领域中努力,并一路帮助他人获得回报,远远超过为了成功牺牲周围人而获得的空虚。

  值得一提的是给我最大的感触还是鼓起勇气,小时候总觉得自己充满了勇气,不害怕黑夜,不害怕将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忽然变得胆小起来,而且裹上了其他被认为是优秀品质的糖衣,好久不能审视自己是胆小鬼的现实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变得豁然开朗。这就是我不反感这本书鸡汤的原因,虽然自己还是很胆小,工作中顾忌领导,学习中顾忌权威,生活中顾忌教条,但是自己也许会将眼睛擦得更亮来面对这个世界。如今再次审视勇气,真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品质。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七):最快的剑---《破坏式创新》书评

  本书是乔希林克纳继《创新五把刀》之后的第二本力作,一本讲创新的书。书名按照英文直译,应当是《通向再创新之路--如何驾驭突破以及加速转型》中文名字花哨了许多,也更具有煽动性。全书充满了创新精神,与我以前读过的任何创新之书都不一样。用武侠小说里面的例子来说,就好像剑客比谁的剑快,很多剑客都在练习拔剑的速度,只有《多情剑客无情剑》里面的阿飞省去了剑鞘。本书的创新精神就好像这种剑,锋刃所指无坚不摧。

  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是书中这么一个故事,在遇到冲向人的车辆时,人朝任何方向跑,被撞的概率都小于傻站在原地。这个故事用来比喻不断地创新以降低风险,而不能沉湎于过去,消极待命。只是我也听说过,动物在遇到突如其来的惊吓时往往呆若木鸡,这其实是一种生存策略:猛兽不吃死尸,所以装死可以逃命。我还听说过在战场上,老兵们往往使用一种聪明的策略躲避炮弹,在一颗炮弹爆炸之后,立刻跳进弹坑,接下来的炮弹落入同一弹坑的概率极小。所以动与不动只是外相,内心积极与否才是重点。

  林克纳提倡的是主动的变化和应对,消极的心态是值得鄙视的。在书中林克纳分十章讲述了一个公司如何从方方面面去进行创新。第一二章是务虚,第三章讲产品,接着是“运营”“体验”“文化”“事业”“客户”“影响力”等等等等,凡是公司以之立足的东西,他全部破了个遍。佛经中有句话叫“不破不立”,龙树菩萨的理论全是破。林克纳在创新上的观点很象这一类理论。在公司遇到困难或者瓶颈时期,不能固守旧有的一切而忽视新的机遇和机会,所有的枷锁都是可以打破的,因为所有的枷锁都是自己的心锁,你认为可以打开,就可以找到办法打开!

  商场如江湖,优胜劣汰,而林克纳手中这把创新之剑已经超越了“快”的境界,达到了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的 境界。独孤九剑每一剑都是进攻,令狐冲初学独孤九剑时那种疑惑的心情恐怕和我们读林克纳的书时的心情是一样的--“为什么这剑法全是进攻没有防守?”风清扬说,独孤九剑有攻无守!若是有人能逼得独孤求败他老人家回守一剑,他老人家高兴还来不及呢。其实,道理倒也简单,人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一旦克服自身的恐惧,就会发现最好的策略: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足球中的快速反击为何成为制胜法宝?就是在防守中也紧盯着敌人的漏洞,时刻准备反击!

  林克纳的书也有瑕疵,比如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埋在防空洞里十个人,其中一个人知道他们存有多少氧气,但是为了鼓励别人,他故意把能坚持的时间多说了半个小时。最后其余的人由于相信了他而坚持等到了救援,他却因为知道真相而窒息死亡。林克纳说教益是相信就有可能。这个已经有点过头了,再多走一步就跟日本人宣传的那个故事类似了:一个飞行员被机枪打中,但是他坚持将飞机飞回基地,并在向上级汇报后倒地而亡。我相信机会永远都有,但是客观规律还是存在的。

  另外本书的翻译也是瑕疵不少,比如把底特律说成“巴黎的中西部”,显然应该是“美国中西部的巴黎”。“汽车城音乐中心”,汽车城是很出名的招牌,看美国电影中经常出现,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翻译也会跑偏?不过,瑕不掩瑜。过于激进的例子和翻译上的小瑕疵掩盖不了这本书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读过的人都会被感染和鼓起热情。可能这也是独孤九剑的特点,不在乎自己有什么弱点,因为自己总能在对方发现之前找到对方的弱点并击败对方。剑法能赢就好,读这本书学习到创新的精神就好,那些瑕疵可以忽略。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八):没有“破坏”的破坏书

  首先说,这是一本比较难读的书,也许是刚读完《坏营销 好营销》和《陆博士说营销时代》、也许是由于作者的写作方式不适合我或大部分中国人、也许是由于翻译本身欠缺“突破”,直译出来的书籍大概大多如此,这本是目前读到翻译书籍比较难读的一本。

  首先文字平淡无奇,行文普通,缺乏亮点,感觉就像是听相声,但一直听不到包袱,听着听着就觉得没有了兴趣。其次是故事的叙述循规蹈矩(感觉几乎是直译,有些句式明显是国外的阅读方式),一般的书,即使其他部分不好看,而讲故事一般都讲得引人入胜,而本书这一点也没有做好。第三是很多文字明显的堆砌,文字冗余拖沓,250多页的书,其实完全可以用一半多的文字完成,比如突破这个词出现过几十次、头脑风暴这个词出现过几十次,不胜枚举。第四是里面的故事都是很偏的行业的故事,2015年出版的书居然还在用197x年的案例,怎能让读者联系、联想、思考和感悟?

  书是让人读的,再好的内容如果难读、难啃,没有用更好的文字去诠释和说明作者需要说的内容,恐怕这本书都要大打折扣,所以在这本书在可读性方面是失败的,最多打3星。

  当然,说了劣势,也需要说一下这本书的优点。

  首先,书的体系还是很合理,从观念到产品,再到运营、体验、讲故事、文化、客户,最后重塑事业和铸就影响力,这个体系同时适合初创企业和老企业从业者阅读,新企业可以按照本书理清思路,在寻求每个环节突破的前提下从更高的地方起步,老企业可以按照本书的各个环节对照自我,寻求革新和突破。

  再者,本书的部分语句和故事还是很能够打动人心和激发思考、创新和突破的,比如在第二章封面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再过二十年,更加令你沮丧的是那些没有尝试过的事情,而不是已经做过的事情”,这句话让人读完深思后有无穷的力量去创造、去突破。

  第四页的“保持连胜”也非常能激励人心。我是一个篮球爱好者,看着季后赛球队一场一场的拼,不正是寻求连胜吗?做企业也一样,偶尔胜利很容易,难得是保持连胜,要不断突破、创新和超越自我。简单几个字,受益匪浅!

  二十二页“不要让成本和执行风险抑制你的思想”,现在的企业不都是首次羁绊吗?

  九十三页“老师没有给他正面的回答,而是再给他一次机会去回答那道题目”,这方面的思路,给了领导者很大的启发,如果这样对待创新、对待意见建议,那企业将有无穷无尽的智慧不断滋生,不发展才怪,而反观大部分企业,大多是“听我的”,“按我说的办”!

  讲故事的第六章虽然读起来晦涩,但放下书,还是让自己陷入沉思,我的公司、我的产品应该如何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何讲故事?如何讲好故事?从哪方面讲?

  从书的内容上讲,可以打4星

  当然,这本书是否值四星,还要看你能否静下心来阅读,并且一边读一边思考,越是如此,本书越是具有价值,如果像看小说一下读本书,我想……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九):现在起从零开始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其实是一本主要写给企业管理人员“指导手册”,告诉企业管理人员该如何打破常规,从新开始。而其实,这本书可以给所有不同的职业人群阅读。创新,这个词在各种场合几乎已经用透,所有人都在呼吁要创新,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想法,要突破旧的格局,要改善旧的模式。

  只是要如何去创新?像一休哥那样,盘腿一作,就能“叮”的一声,突发奇想了吗?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本书里介绍了很多创新的事例,同时也阐明其实这些转变已经是实验了N回以后的结果,可能这个结果仍然不被大众所认可,收益仍是微乎甚微。然而如果一味的接受不变的事实,最终的结局也将会因为市场的饱和而没有实现效益的增长。

  本书有许多“创新工具”,教导读者如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从身边体验开始,从胡乱思维开始,不计较任何限制,扩大思想的范围。

  创新其实就如同一门潜心的创作,即将进入毕业年的我,选定什么样的课题,做什么样的研究,在这个时候就像创新研究员们一样,从零开始。一开始也有过,拍一下脑袋就想到一个方向,然后考虑各种可行性之后放弃,因为太难操控变量问题。求教师姐的时候,才了解,其实真正的课题是要从阅读各种不同方向亦或者相同方向的很多很多篇文献之后,才能有个具体方案,才能考虑可行性以及后续能否继续往下研究。

  书中引用乔帮主的一句话“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既然已经有巨人的肩膀了,为何还要自行攀爬,不踏上巨人的肩膀,从另一个高点考虑,然后进行新的改革以及创新。不重复、不陈旧,努力让自己从现在就开始回归童真,发散思维。不去考虑这样想或者说话之后,他人会有什么反应,只要能使得自己思想开阔,有什么不可以。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十):当我们年轻还敢接受变化时——评破坏式创新

  首先我们说说创新吧。

  在我的理解中,创新不是个轻松的事情,不是你弯腰便可拾起的石子,是需要偶然一刹脑中火花一闪的灵感,都知灵感来之不易,可能是机遇运气,也有可能是数万次的重复与实验中突然的茅塞顿开;其次你还需要紧紧的抓住,不断的试验改进,寻求最需要的那一点;创新同样需要勇气,需要面对质疑时候对自己的信任,需要面对失败时候的坚持,甚至有些还有需要面对时代的迫害。

  0到1,是创造的过程,从无到有,这一步往往比“1到N”要困难的多。书中举出了一个关于“三星”的例子。三星首席执行官李健熙在三星的短期效益很好的时候,拒绝效仿对手转向更该品质的产品,而是决定开始革新。

  决定革新无疑是一个危险的决定,因为一切都得靠自己,没有可以参考的经验。然后这样勇气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你不能对世界的变化视而不见,你也不能低估创新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创新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不断发现和想象的过程。成功的企业便是能敏锐的嗅到市场改变,并且勇敢的迅速出击那些。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个比喻“车灯前的小鹿与死亡相遇,不是因为缺乏能力,而是因为缺乏跑开的勇气”。

  就像著名的诺基亚,如果他不曾拒绝那几个向他们介绍没有键盘不能换取电板的直板手机的少年,那么现在便没有苹果,依然是诺基亚的世界。固步自封,乐于享受现有的胜利果实,拒绝接受创新,那么灾难性的打击大概就会在不久的将来。

  马克吐温说:“再过二十年,更加令你沮丧的将会是那些没有尝试过的事情,而不是已经做过的事情。”,第一步的跨出真的是艰难的,你将面对的是可预见性的失败,和更多不可预见的挫折与困难,我们害怕失败,因为我们从小便只想着赢。

  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做过多少按部就班毫无意义单调又无趣的事情,我们从小便被告之红的像火,白的似雪,固化的思维让我在创新的道路上寸步难行,因为从小被告之答案是有标准的,所以我们不允许错误,那艰难的第一步,当有人跨出时,我们却下意识的期待着他的失败以证明我们是标准答案。我们顺应着社会的波涛,我们随波逐流不会反抗,我们捂住自己的眼睛假装看不见社会的变化,我们一味抄袭,想要复制别人的成功。

  我很喜欢书中的创新小工具,因为里面的内容对于我来说是新奇的,我尝试着问自己“如果……会怎样?”,我试着让生活开始改变,我也尝试着开始观察身边的变化。书中有很多例子教会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去做,如亲自感受才会印象深刻;创新到底需要些什么?在工作中应该如何做等等,书中详尽至极我便不重复啰嗦。

  当我们还年轻敢于接受变化时,去试试吧。要知道诺亚方舟是新手制造的,而打造泰坦里克号的却是一群专家。所以对于创新我们还有什么害怕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破坏式创新——从0到1 VS 从1到N》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