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唯不忘相思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22 20:0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唯不忘相思读后感10篇

  《唯不忘相思》是一本由张秋寒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唯不忘相思》读后感(一):自序:终朝采蓝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这首名为《采绿》的诗出自《诗经·小雅》。它的主人公应该是一个农家妇人。诗里是这样说的——我每天啊,都忙着采摘荩草,可是常常只采了一捧还不到。尽管如此,劳碌汗水也弄湿了头发,使它们打成一绺一绺的小卷儿,得赶紧回家洗漱才好。我每天啊,都忙着采摘蓼蓝,可是常常连衣兜都装不满。他临行前对我说,五天就会回来,可现在都六天了,还是没有动静。就是这么个不守信用的人,他每次出去狩猎,我都替他准备弓箭。每次出去钓鱼,我都帮他把鱼线整理好。你问我他都钓了些什么鱼?哦,有鳊鱼,还有鲢鱼。是啊,鳊鱼和鲢鱼,有很多很多呢。

  说起来,好像诗还没有完结。但绵延的语境足够让读者脑补这位妇人接下来要说的话了——好吧,看在这些鱼的份上,我就暂且先原谅他吧。

  今人用几百个字可能说不清楚故事,被古诗浓缩成了几行短短的句子。在充满美感同时还留下偌大的空间供人想象。这就是古汉语的魅力

  只是,任何魅力都不是全方位的。每个人审美不尽相似,所感受到的魅力也千差万别。就像我常常对T台上的某些奇装异服摸不着头脑一样,我也一直都能理解那些对古典缺乏赏慕之心的朋友

  古风到底从何时开始成了心中一种难以免却的向往,并没有明确的答案童年过目不忘的古装戏,空旷殿堂中的工笔设色牡丹异乡明月夜里的笛曲……种种迹象不过是眷恋进程中零星的节选,都不足够以点概面。或者,这件事本就是难以追溯的,就像我们永远不能推算出爱一个人的悸动究竟萌发于过往的哪个瞬间。

  为光线柔和的展厅里一件花色姣好的明朝妃子故衣所惊艳,走进香火依然旺盛的千年古刹仰望满墙栩栩如生壁画,翠雾散去的清晨听见茶山深处迂回传来的埙声,邂逅入梅时节江南庭院中金粉暗沉的雕花窗棂

  每一个这样的时刻,都明了传奇曾经发生。千年岁月里,无数错过华美朝代忘记在散席前清场,把它们留给了后来者

  也许未曾抵达,总是最好的天下。于是拼尽目光,也要竭力瞻仰。

  这些古风故事陆续写于过去七年。一字排开主题竟意外地统一。不是仇与恩,就是爱与恨。芸芸众生,滚滚红尘意念如支流汇聚,最终不废万古江河

  因为想象力匮乏,它们每一个几乎都有名著、传说典故作为载体,并投机取巧地想着,即使写得过于荒唐,也没有现代故事中的笔误那么容易被人诟病,毕竟还可以搬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理由来堵住悠悠之口。

  如果可以为笔力不济找一个借口,那就只能怪典籍实在浩瀚如烟,阆苑中兜兜转转瞻前顾后,不知如何下手采撷。就像诗里的妇人一样,忙碌了一整天,成果也只有那么一点点。

  千回百转,却始终期待她们能风情万种,款款走出书中。执扇,抛袖,舞剑,拈花,与倾慕她们的人共襄一场好梦。

  就像期待怀中的蓼蓝渐多,期待远方的爱人凯旋。

  《唯不忘相思》读后感(二):你我本是浮云

  你我本是浮云客

  ——近日读好书《唯不忘相思》有感 姓氏

  对我来说,读到《唯不忘相思》,是这个月来很幸运的一件事。

  不夸张,我花两天时间彻头彻尾读完了它,那感觉过瘾了,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或楚楚,或甜腻,都很让人喜欢

  读完起身时,才发现已到半夜,不得不抖落衣衫上的万点情绪,辗转入眠,梦里却都是秋寒描摹的人影

  王维眉眼散淡,比丘尼白衣莫测,嫦娥缓缓闭眸,绿腰奔走在广大人间,只为寻得一只琥珀

  而秋寒的文字呢,太特别了,有着广寒宫外天上月的清凉,又有着红泥小火炉旁滋滋作响的人间味,一读便停不下来。

  更有心的是,我翻到最后一个故事才发现,这本书里的插画,都是秋寒自己配的。

  很难想象,一个男孩子能画出那样细腻东西,一片朦胧山水里,是玲珑少女张琴邀雨,风流少年手谈天星,清白又落拓的画境,很轻妙。

  秋寒在这本书所撰写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绿腰》,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惊觉竟有些李碧华《青蛇》的味道,太灵了。

  无论是腰肢款摆的绿腰,还是麻衣落拓的书生,再或者心如明镜的乌苏,都一一真实了起来,他们好像此刻就长身立于江南的飞花之中,眼波里各有一场红尘翻涌。

  而那些翻涌着的牵手、拥吻或者缠绵,都很艳情,但偏偏又纯情不得了,好像在说,我们来人间贪欢一场,其实也不过就是想掏出真心来看看,看看它到底有多血淋淋又有多蓬勃生动

  另一个故事《恰望卿山》也很动人,讲的是谪仙李白和玉真公主

  李白那一句“对庸人我装惯了糊涂,对公主我绝不辜负”忽然就戳中了我的泪点。这世间明白人太少了,能相逢能促膝还能时常挂记心中的,就更少了。

  我们难遇见,便总寄盼书中人有一个团圆。

  谁知这二人之间,一个驾鹤仙归,一个忽觉不久于人间,再找到敬亭山下时,却已经迟迟。

  很遗憾吧,但人生或许就是这样,不如意十有八九,一桩桩,一件件,总在我们忽然回头时才惊觉错过。而那剩下的一二呢,我们却偏偏不想要了。

  昨日朋友问我,说你知道秋分是什么意思吗?

  我摇头。

  她说:“是从此夜长梦多。”

  我一惊,没由来的,却忽然想到了《唯不忘相思》。

  相比那些带给我白昼光辉的书册,它却突如其来的,带给了我一些惆怅黑夜

  那纸上短短的十几万字,包含了太多太多关于这个世间的感叹,让我不禁要阖目好好地梦一场,梦一梦这些故事里错落光阴,梦一梦这些年来我已经回不去的千种百种。

  或许这场梦醒来,春日都早已消融。

  但我知道,我并不想醒来,我想沉醉在这个梦里,继续看着王维,看着嫦娥,看着李白,只管向他们借走一生,放放心心做一回浮云之客。

  《唯不忘相思》读后感(三):不负相思意——男性笔下爱情解读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主题之一。君王遥想着与女神的巫山云雨;书生臆想着才子佳人的昨夜星辰夜风;连矜持女子也感叹着被相思煎熬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想要隐喻不得志的情怀,便是怅然于“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的甄宓悄然遁去;想要嘲讽腐朽家族,宝黛爱情土崩瓦解

  是的中国的古典小说多由男人讲述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故事情节往往是或金戈铁马风声鹤唳盛世太平中一位甚或多位温柔如水的女子为英雄豪杰布衣书生红袖添香、锦衾玉暖的无边艳事,当然这一般也不是重点,更多是用神圣的“爱”包装着或沉重宏大丑陋思想不然就流于低俗了,至于女子本身的心思智慧、情感诉求更是置之不理

  《唯不忘相思》一书的作者张秋寒,同为一个男人, 却给了我们不同的观感。他或许是位游走于江畔,日日面对潮涨潮落,能敏锐地觉察到用那清泠泠的江水做的女人们心中的游鱼,及其至柔至刚的奥义。

  他笔下的女子,上至母神女娲,下至洒扫的宫女,都有其细腻敏感的心思,刚烈不屈的姿态执着无悔的情感,他毫不吝惜地将一切美好集中在了她们身上。孟姜女能蔑视着所有帝王无耻,能轻易重生机会让给了挚爱丈夫,能为此困囿于地府1200年,也能在发现重生的丈夫有了真爱后果断地放手;东施因为家国情怀放弃与夫差的爱情,却阴差阳错进入吴国后宫默默陪伴着他欢乐,决然地陪他赴死……这些沉默的女子痴情演绎着最遥远距离就是“你就站在我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

  张秋寒是位对女性充满友善温情男子,但是对笔下的男人们也未一律贬低。这一点与曹雪芹不同,曹氏通过贾宝玉之口表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一句话将天下的男子都打倒了。

  但在《唯不忘相思》中,有荒淫的国君,也有深情的帝王;有相忘于江湖的范喜良,也有为爱情放弃仇恨的画师;有妖怪神仙,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男子中自然自私如武大郎者,有卑劣如冥界帝君者,更多地是两情相愿却因各种原因陷入刻骨相思的男子,吴刚、大圣、崇祯、毛画师……张氏在阐述爱情的同时,更多地表达的是对至善至美的追求

  《唯不忘相思》这本书陆续写了七年,重现了14个唯美入骨的爱情故事,并且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有名著、传说和典故作为载体。透过故事本身,让我们看到薪火相传的并非只是神话故事野史传说,而是人类那一缕相望成河,相思未绝的深情。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词歌赋被串联地似假还真:孟婆原是孟姜女,为范喜良而放弃转生;昭君和毛画师原是一对情侣,故而选美图才这么不堪入目;妲己覆灭商王朝原是为女娲报仇;

  《西游记》中的某只蜘蛛精原是齐天大圣的夫人可惜不能同时拥有仙凡两届的记忆;潘金莲委身西门官人是为了救武大郎。真可谓汪洋恣肆脑洞清奇,波云诡谲,读来虽未捧腹,也不禁会心一笑。

  这让我想起了庄周梦蝶,不知道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看小说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我所知所见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小说中的历史与传说才是真实的。不知是故事本身如此,还是张氏的妙笔所生发的?罢了罢了,醉翁一卧,且听歌吟,书中自有颜如玉,把酒一欢又何妨?

  如潮的网络小说,仅是言情小说就可谓洋洋大观,但本书所呈现的作者学识渊博, 文字之唯美浪漫情节之奇诡,并不多见,实属凤毛麟角难能可贵。张氏的“故事新编”比之鲁氏的《故事新编》,暂且不论思想高度,“新”字毕竟表现得是淋漓尽致的。

  忘却了富贵苦难,忘却了悲喜荣辱,忘却了前世今生,唯不忘相思,这是何等的悲苦无奈,令人不忍卒读,发出与王实甫一样的感叹: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惟盼传说中的东施与夫差、大圣与素衣、吴刚与嫦娥等等等等,都能不负相思意。

  《唯不忘相思》读后感(四):夜深忽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

  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多次想起自己曾写过的一篇日志

  那不是我第一次懂得思念一个人,却是我第一次思念得那么彻骨。

  跟当时所爱的那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是暑假开始的时候去远方城市看了他。那座城市,后来我再没去过。

  那里,有山,有海,有巨大的山一样的云朵,缓缓地从空中走过。

  当时他在上班,每天白天,我一个人在空旷的屋子里待着。打开阳台,让南方溽热的风从阳台上灌进来。

  每天洗几件衣服晾晒,有一天风大,把一件衣服吹走了。

  巨大的云朵从空中走过时,在小山上投下巨大的阴影,像是整座山都被烧焦了。

  夏天的白天真漫长啊,尤其是南方的夏天。

  卧室有一扇很大的窗子,晚上总看见对面有一盏黄蒙蒙的光彻夜亮着。某夜,窗缝中挤进来一只硕大苍蝇,嗡嗡嗡在屋里撞来撞去。

  街上的鲜荔枝五块钱一斤,跟碧绿的枝叶一起售卖。

  芒果剖开,有滑白的鱼骨般的大核。

  炸过的花生米,放在桌子上,半天皮就疲了,不再焦脆。

  楼下总有一户人家,上午十点左右用功放播送儿歌。

  五楼的住户开着门,主妇蹲在地上用一块抹布细细地擦地。 摩的送人到海滩,钱是怎么收的,我却不知道。

  夜里坐在阳台上,一首接一首,笛声响起。有听过的歌,更多从未听过的曲子

  是要有多迟钝,才会不知道,自己已经爱上那个人。

  是要有多自傲,才会以为,即使离开了也不会伤心

  离开他回到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忘记是第几天,思念像山谷中一声尖叫,引来满山雪崩。 当天坐在院子里,看着夏日傍晚满院余晖,当场落下泪来。

  从那一天起,思念渐渐成为一种习惯,随后变成温柔而沉痛负累。化掉它,用去好几年。

  这样的思念,一辈子没有过一次,也许是可惜了。

  这样的思念,一辈子只有这一次,也就足够了。再来一次,生命不堪沉重。

  谢谢你曾予我深入思念核心能力,也谢谢时光,给我终于不再思念的解脱

  ————————————————————————

  甚至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都未曾料到,终有一日,我和这些回忆之间,因为隔着巨大的岁月,变得如此淡漠而隔膜。回忆往昔,竟然多数时间无动于衷

  思慕与渴求委屈与恨意,都消失了。偶尔回想,会不自觉地对自己耸耸肩:为何当时你那么痴迷?

  这是最后的结局

  那些求而不得的人,爱而不能的情,最后都消泯于岁月中。

  是挺好的吧。

  《唯不忘相思》读后感(五):我满怀巨大深情,只想捧给一个真正懂得的人

  读完《唯不忘相思》全书最后一个故事,我迅速发了条朋友圈。我说,每每遇到才情丰沛、笔力精湛的作者,总是恨不得见贤思齐,与之共翩跹——这话看上去很有几分臭屁与自恋,可事实上在阅读全书的过程中,我的确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神妙体验:多美的故事啊,真想悠悠地活在作者的笔下,活在一个又一个绮梦交织、深情回漪的相思里。

  这本古风故事集,以唯美而大胆的笔触重写了14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古典故事: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昭君出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悟空大闹天宫……在绵长而细腻的语境重建中,作者神思纵逸,展现出卓越的语言天赋,通过大胆的想象、颠覆性的创造和绮丽脱俗的笔致,以一个个美轮美奂又各具情思的故事,为读者献上了丰富愉悦而刺激新奇的阅读体验。

  记得日本第二十二届群像奖的评委在评价“新人”村上春树的小说《且听风吟》时曾说过:“那真是一种别致的风味,每一行都没有多费笔墨,但每一行都有微妙的意趣!”阅读这本小说集的过程中,这段颁奖词所传递的感觉,不断的在我脑中闪现。以下,就简要从文笔、架构和情感三方面,谈一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一.唯美绮丽的文笔,令故事的每一帧画面都满含诗意;

  《上阳白发人》的开篇这样起句:

  “听说上林苑的梅花开了。

  雪气越过洞开的窗闼渺渺地漫溢进来,又被薰炉暖香烘焙得一消而散。侍女捧着插瓶的红梅走过廊下。内帏的乐师在弹奏一支清商古曲,在雪深时节听来如流水泠泠。

  她懒懒地倚在窗前,步摇与流苏在晨风里簌簌抖动。这是她贬谪至上阳宫的第三年。她已经习惯了洛阳的冬天。”

  似乎故事还没开讲,读者便要被这曼妙的文字深深熏染,空气之中,雪气清冽,香篆弥远,不露声色地铺陈已让“她”的身世显出迷离凄恻了。

  《绿腰》一篇中这样描写书生于 璟偶遇春霖:

  “于璟出现在荷花池畔的时候是春天。青天白日,突然落了片刻杏花细雨,织成软软烟箩笼罩着荷花池。雨丝在本来波平如镜的池面上点出涟漪,犹如细密针脚,缝制青衣。

  绿腰说:“你当时的样子狼狈极了。行至城郊,无处避雨,举着衣袖在池畔疾走。”于是她默念咒语,在雨雾深处变出一处小亭。于璟才得以落脚。停歇中的于璟白衣木冠,玉立伦伦。衣角被泥水溅湿,反而如同水墨渍染,无比幽美。他打开行篋中的古籍,在不明的天光中阅读,姿态让人动容。”

  这一段对春雨的描写,笔墨颇为精致,由雨丝引动涟漪,以莲动映托雨急,诗趣盎然,捧读时仿佛细雨如织,打湿了满卷。再用一场细雨反衬绿腰对于璟暗中关爱,总给人几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遐想。

  《浮花》一篇,女娲与笪姬相会于这样一个雪霁春回的晴日:

  “似乎那些年,阳春的到来总是非常敏捷。常常前一夜山间还遍布着白雪,次日晨起,就有温软的南风遥遥吹来。落花断续,窗前像是下了一场红雨。

  走到殿外,耀眼的光线让笪姬不得不启动茂密的眼帘。

  白茫茫的春光一泻千里,女娲坐在昌盛的凤凰花丛中用碧绿的柳枝编筐。山涧在她身后清澈地流落着,那柔和的水声恰如其分,像是女娲本人在哼唱着异乡的谣曲。

  女娲感觉到了笪姬的存在,抬起头向她微笑,眉眼朦胧而优美,绝不同于人类。”

  作者毫不吝惜笔墨书陈,将女娲与笪姬相遇的时空布置的花团锦簇,而巧笑嫣然之下,又隐隐埋伏着一缕杀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影《天龙八部》里巫行云与李沧海,在惊鸿一瞥,相顾倾城绝美画面中,展开了故事长卷。

  二.轶话传奇,巧妙嫁接;时空穿越,脑洞精奇;

  《绿腰》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一个短故事《绿衣女》,作者在本书中做了扩充和改写,在志异志怪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爱情元素,较之原作中书生营救绿衣女的简单情节,秋寒巧妙得将“蜘蛛”这一反派角色,进行了大胆改写,赋予了“乌苏”这个人物更多真性情与牺牲精神,而女主 “绿腰”,也因为乌苏的存在与纠葛,在真挚的情感博弈中显得更痴心、更执着、更惹人怜惜。

  《忘川》是我在全书中最喜欢的一篇,故事以忘川之上的孟婆和细萼烹制孟婆汤开篇,通过巧妙串联,将“孟姜女哭长城”与“明崇祯帝亡国”跨越1800年的史事勾连,结构紧凑,结局出人意料又异常深情感人,称得上是一片脑洞大开、催人泪下的佳作。我将这个故事转发到知乎“有哪些让人感动到泪奔的脑洞故事?”问题下,一夜之间竟收获了数百个赞赏,足见作者功力之深。

  三.质地朴厚地不忘相思意;

  《唯不忘相思》中虽然对14个经典故事进行了不同层次的重修架构与改写,但无论是《忘川》中的孟姜女与喜良;细萼与崇祯帝,还是《上阳白发人》里的王维与梅妃,《恰望卿山》中的李白与玉真公主,抑或是《绿腰》中的于璟与绿腰,这些人物在世事多舛与命运纠葛中辗转沉浮,心中放不下的唯有一腔深情和质地朴厚地不忘相思意。

  而掩卷长思之际,涌上心头的正是那首“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而我也终于相信这流传千载的不是故事,而是在我们体内世代相传、不可决断、奔涌不息的深情。

  最后,再贴两张作者张秋寒亲笔为本书配上的插画。我满怀巨大深情,只想捧给一个真正懂得的人,在这轻薄的世间,不忘相思意,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唯不忘相思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