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要你好好的》是一本由[英] 乔乔·莫伊斯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就要你好好的》读后感(一):这些都是你给我的好
如果克拉克打工的店铺没有停业,她也就不会遇见威尔,那么她应该会按部就班一如既往的继续着她的人生——定期和练习长跑的男友见面、吃饭、上床,定期将工资交给妈妈贴补家用,继续住在狭小的房间里,弯曲着腿让自己冥想、放松,偶尔会帮着妹妹看孩子,还有她年迈痴呆的祖父。她的人生波澜不惊,即使来一阵骤风,刮起的波纹也不是她那一片湖面,至少是她姐姐的地盘。
故事的男主人公威尔是仪表堂堂、多金帅气的金主儿,更有一个深爱的女人,他的人生如风火轮,只不过因为一场大雨,风火轮不能继续带着他炽热整个人生。原本活在上层社会童话故事中的他,沦落到必须靠他人的帮助才能存活于世。想当初,他可是金融界的翘楚啊,他用数字就可以牺牲或救活若干人的人生,如今却只能靠他人存活,他那高高在上的自尊心是如何都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一直在酝酿着一场属于自己而波及所有爱他的人的暴风雨。
克拉克和每一个爱情故事里存在的灰姑娘一样,她们善良、乏善可陈、相貌平平,却又甘愿为了家人而奉献自己的一切,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乐观、倔强的性格。她们不轻易言弃,会为了自己的想要的生活而忍气吞声。在威尔过去的三十余年生活里,并没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过这样的女生。他心怀好奇,故意的欺负着克拉克,却不料克拉克内心的小宇宙如洪荒,并不会因为威尔的乖戾而临阵脱逃。
相反,灰姑娘们都有一颗恻隐之心,幸运的是灰姑娘还有一对真正爱她的父母,他们可能平凡普通,但他们懂人情,同样富有同情心。他们愿意认识威尔,就像威尔会在被克拉克打动后,而答应到其家里聚餐一样。他的绅士风度,恰好映衬了克拉克男友的肤浅、尖酸。
故事到了这里,一切都风平浪静的进行着,他坚持着自己的计划,她疯狂地想要挽回他的计划。因为,克拉克发现,她的心早不知在什么时候,正一点一点从男友的身上,在这片静如白纸的水面上,漂向威尔。
聪明如威尔,他怎么会不知道克拉克的心,但对于感情,他更希望克拉克活的精彩。他是能看到克拉克闪闪发光的上帝,他不希望克拉克这样浑噩度过一生,一辈子都活在这个小镇。在他看来,克拉克应该光彩夺目,所以他才会留下那样的遗嘱。
他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可以帮助克拉克活出精彩的东西都留给了克拉克,只希望她能好好的。当克拉克坐在巴黎街角的咖啡店外,看着威尔留给他的信,她知道,她的眼泪和威尔的祝福相比,她必须要活的好好的。
因为,迎接她的不只是威尔在上帝面前的祝福,还有整个巴黎的阳光。
《我就要你好好的》读后感(二):请你继续好好生活
#每周两本书# #2018第一周第一本#
我以前十分排斥悲剧,十分不能理解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
“真巧,我也是。”
那一刻,
这本书会让我想起约翰·格林的那本《无比美妙的痛苦》 ,都是命运的无情安排,但都有着不放弃的爱。
我隐隐知道结局的最终归宿,但却始终带着一丝荒唐的期待,会有最后的反转,会有奇迹发生,男主和女主会最后一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意外地,最后的结局我很坦然的接受了,没有以前的我那般悲伤,或许是因为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情,知道有些结局是没法凭借着一腔热血改写,有的爱注定只能走到这里。
以前总是单纯盲目地认为两个人如果相爱就突破重重阻碍走到一起啊,后来发现“现实”两个字不容忽视。两个人是否相遇的太晚,是否不合时宜,家人是否满意,未来的发展是否顺利……现实就是现实,不是小说不是电影不是脑海里漫无边际的幻想和期待。面对现实,或许是我在成长里学到的重要一课。
特雷纳的痛苦是露易莎所无法切身体会的,所以露一开始才没法接受特雷纳最终还是决定选择死亡。但她后来选择尊重他的选择,并陪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爱人已逝,可还是要继续生活,迎接巴黎,迎接新的生活,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也是特雷纳的希望。
人生就像一列行驶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口,没有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你会看到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如果幸运,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当这个人要下车的时候,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所以尽管悲痛,尽管不舍,也要心怀感激,笑着挥手告别,继续努力地生活下去。
《我就要你好好的》读后感(三):一堆夸克而已
我就要你好好的 威尔和卢伊莎的故事 他是一个高位截瘫患者,身上插着导尿管,吃饭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她是一个不起眼的临时工,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这一点从她的穿衣风格就可以看出。 她就像一只快乐的小蜜蜂,嗡嗡地飞进他的生活,不断给他那平静而虚弱的人生带来各种各样的惊喜 他则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鹰,循循善诱,带她走出心中的阴影,让她变得勇于尝试,为自己而活的。 六个月,他们一起去纹身,看赛马,听演唱会,参加婚礼,去毛里求斯度假,在灯红酒绿的晚会上相拥跳舞,在朦胧月光的海景房里听雨卧谈,还有,星空月色下海边的告白。。。。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改变他要去安乐死的决定,即使他很爱她,很爱他的朋友,很爱他的家人,,,但这些都无法治愈他从人生巅峰一下跌落地狱的悲痛,他不要过这样的人生,或者说他想过的不是这样的人生,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无法决定从哪上车,但我有权选择在哪下车 最终他在她的陪伴下走了,他留下了足够的财产,她走向全新的生活,正如他期望她过的那种生活。。 看完这个后,我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我是威尔,我会怎么办,是和他一样选择死亡,还是和小卢一起走完余生,,思考很久还是不能得出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答案,于是我开始问身边的人,他们的答案大多都是跟威尔一样的选择,给出的理由是,自己生活不能自理,只会给他人带来拖累。我觉得这理由并不能说服我,总觉得肯定会有更强大的让他活下去的理由,或者应该去问问霍金先生。霍金,对于社会或整个人类来说,是成功的,是伟人,可对于他自己来说呢,每天都活在艰难或痛苦中。那么,是不是思想上足够快乐就可以抵消肉体上的疼痛,也就是说只要两个人都能想的开,一个愿意在生活上获取帮助,另一个愿意在生活上施与帮助,且两人都是心甘情愿的,并从不觉得谁亏欠了谁,那么就可以形成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下就可以快乐的生存下去了。也就是说思想上的成功可以战胜身体上的不足,也就是说思想对于一人来说很重要,也就证明了一个人的外表就是一团分子,一团夸克,,,内在思想才是核心
《我就要你好好的》读后感(四):死,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却又无从谈起选择的事
目前为止,乔乔·莫伊斯的小说我只看过两部,第一部是《永不言弃》,第二部就是《我就要你好好的》,都是(多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不言其他,光是从书名来看,就已经正能量满满的了。看完之后,也的确是让人充满温暖和感动。如果说在《永不言弃》里让我觉得最棒的一句话是:发自内心的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可靠的凭证。那在《我就要你好好的》里,应该是这两句:最好的时光:2007年3月19日之前;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六个月。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却是威尔用深刻的生命体验写下的箴言。
源于某些感受的相同,比起《永不言弃》,我更偏爱《我就要你好好的》。当露易莎的形象被塑造的越来越具体时,我第一联想到的是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部台湾偶像剧,由潘玮柏和杨丞琳主演的《不良校花》。杨丞琳在其中饰演的蒋小花一角,穿着各种造型夸张,颜色艳丽的服装,就是我联想到的露易莎的样子。不信我们可以看看露易莎日常的穿着搭配,大黄蜂紧身裤;翠绿色连衣裙;黄色A字超短裙;青绿色亮闪闪的长筒靴;靛蓝棉的法国农民夹克配超短连衣裙,外加一双军靴;蓝色的棉质超短连衣裙,配上马嚼子图案的围巾,加皮革马靴。想象中的露易莎,个子偏矮,有些微胖,是个话唠,喜欢奇装异服,心地善良,却不是逆来顺受的人。在她一个人挣钱养活全家时,也会勇敢的提出自己的要求,并不懦弱。
在没有遇到威尔,没有成为他的护理员之前,露易莎的人生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做过很多工作,最后在茶馆里当了女招待,因为喜欢,一做就是六年,直到茶馆关闭时才不得不终止了这份工作。有一个相恋多年的男朋友帕特里克,两人的感情十分稳定,只是始终没有收到求婚的信号。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承担者,露易莎不得不重新投入到寻找工作的忙碌中,因“高薪”的诱惑,带着各种担心忧虑去到了威尔家里,负责照顾这个四肢瘫痪的三十五岁男人。飞来的横祸,让原本典型的高富帅威尔陷入了绝望之中,家人竭尽全力的企图拯救他,最后达成了六个月的协定,如果这六个月,让他觉得生命仍有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他就继续活下去。可以说,乔乔·莫伊斯是个布局的高手,故事丰富精彩,又暗藏对人性的拷问。
威尔真的会有勇气活下去吗?在小说没有结束前,我始终是质疑的。没有发生事故前,威尔是一个热爱人生,全心全意地热爱生活的人。他爱自己的工作,爱旅行,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热情与活力。他爱自己是个有体力的人,喜欢骑摩托车,在建筑物前飞身而下,喜欢在商业交易中打败别人,喜欢做爱,性生活丰富,过着精彩纷呈的生活。而现在,他什么都做不了,除了那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他真的会因为一段相遇,一份“纯粹”的爱情而活下去吗?如果结局是这样,坦白讲我会很失望。
乔乔·莫伊斯是高明的,她没有让我们失望,且让我们在她的讲述里,对“死亡选择权”、“死亡尊严”、“安乐死”这些严肃的话题,有了直面而深刻的思考。内心深处再无生望的威尔,遇到了露易莎,各种尖锐的针对她,嘲弄她,却还是不得不被她所感染、感动和温暖着,这是露易莎宽厚的性格所决定的。为了让威尔看到希望,拥有活下去的勇气,露易莎尝试了各种可能性。带着他赌马,品酒,纹身,参加音乐会,听演唱会,看电影,参与生日会,去毛里求斯旅游等等,能想到的她都做了。一开始,必定是同情心主导的,随着了解增多,两人的感情也不断升温。露易莎对待爱情是什么态度呢?在威尔的女友和他的好朋友要结婚时,她曾说过一段话:“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应该一心一意,帮助他渡过难关,不论生病还是健康,都应该守护在他身边。”这是露易莎对待爱情的态度,而她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然而这一切,包括爱情,并没有让威尔有继续活下去的想法。在其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最大的受益者是露易莎。没遇到威尔之前,她说:“我二十六岁了,还是搞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威尔之后,她对他说:“你让我变成了一个我从没有想象过的人。”是的,露易莎活成了曾经未曾敢想的样子,也是自己越来越喜欢的样子。看书,申请了大学课程,摆脱束缚,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威尔虽然离开了,却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她去开始真正的人生,而又没让自己成为她的另一种束缚。威尔的这份爱,远远超越了男女之间的情爱,也成全了自己的尊严,及选择死亡的权利。
生而为人,我们无权选择。怎样的父母,怎样的家庭环境,这些是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的。而死,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却又无从谈起选择的事。
六个月前,M姐的父亲因为一场感冒引发的血案,住进了医院ICU。用医生的话说,活着是数天天了。全身上下插满各种管子,与很多人赤裸相见,在全无知觉的情况下,M姐的父亲不停的掉下眼泪,毫无尊严可言。曾经官场得意,一辈子活得“趾高气扬”的父亲,如今却如此脆弱不堪,让M姐心疼不已。在冒着可能被所有亲戚指责,甚至辱骂她没良心的情况下,M姐毅然拒绝了可能会让父亲死在手术台上的手术。一个月后,他的父亲相对安详的离开了人世。但每每再谈起他的父亲,M姐脸上有掩盖不住的难过。我不知道那是因为痛失亲人而悲伤,还是曾经没有坚持让父亲做手术,虽然痛苦,但至少有多活些日子的可能性而带来的内疚,亦或是亲戚们的不理解,给予的舆论压力。
两个月前,突然脑袋卡壳,和母亲聊起了人生的虚无,活着的无意义。母亲竟恸哭了起来,说觉得人生没意思,就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家人的不负责,死得人倒是干脆了,活着的人要怎么活下去。我知道,母亲在以她最强烈的方式提醒着我。
选择死,不容易;能够成全、尊重你选择死的人,更是难得。在乔乔·莫伊斯的《我就要你好好的》里,我看到了可能性,它开始在耗动我们头脑中那些凝结已久的思想,使它们开始松动,并发生新的可能。
: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我就要你好好的》读后感(五):有泪有笑有生有死
朱延嵩
发表于《羊城晚报》 原地址: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16-04/24/content_30567.htm
《我就要你好好的》读后感(六):为什么他们不能走到最后
翻完这本书是刚刚过中午的时候,空调的冷气扑在身上,眼泪一滴滴往下落,最后把头埋在膝盖上想,为什么他们没能走到最后?
女主角毫不在意男主的残疾,她愿意爱他,呵护他,她与他相处得比任何人都自在快乐,她在这个残废的人身上找到了自己以前活了26年都不曾找到过的意义。她一心一意地想办法,想要让他重拾快乐,费心费力,夜不能寐。耗尽心血想唤醒他重新生活的意义,却只能眼睁睁陪他赴死。
一个拥有过健全四肢的人,曾经热爱极限运动,相貌英俊仪表堂堂资产丰硕,周旋于衣香鬓影中,有一天突然跌入了谷底。全身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不奢望奔跑,但甚至连举起自己双臂的能力也没有,生活不能自理,不仅仅是天与地的差距,而是整个世界的崩溃。当所有人都努力劝他活下去,让他感受到他生活的美好,他依旧执着去安乐死。如果我曾双脚站立于世,我怎么甘心苟活屈膝于轮椅?如果我曾风度翩翩,我怎能堕落丑陋?他回不去原来的生活了。这不是女主自己单纯的爱能唤回他的意志的,她的爱是执着单纯的,是美好正义的,而他想死去的心也同样洁白如雪。
在安乐死的前一刻,她紧紧地拥抱他,把头埋在他的脖子那里,感受他血管里血液的流动,贴近他还温热的皮肤,闻着他身上熟悉淡淡的香味。她抓不住他也留不下他,如果爱他,为什么不能尊重他的选择?
《我就要你好好的》读后感(七):当大龄女青年遭遇霸道总裁
霸道总裁,这类人物形象近两年家喻户晓;但至少在7、8年前,“霸道总裁”就流行于的言情小说的世界里了。当然,“总裁”是“霸道”的先决条件。就是说,首先你得有钱有权,然后看中了谁家姑娘,自此从一而终,因为霸道而专情,钱啊、感情啊、或者是用坚实的胸膛有力的大手,壁咚床咚霸王硬上钩一通狂轰……这时候,姑娘就算再有骨气、再清高,也保定乖乖束手就擒。最终,往往是霸道总裁被感动,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爱,完美一个happy ending。
大龄未婚女青年呢?恐怕,常常是一个颇为尴尬的标签。人人都爱霸道总裁,但没人会专门去爱大龄女青年,除非有其他的特质。
这本书的开头就是这样的。露是一个小镇上的平凡大龄未婚女青年:二十六七岁、有一个交往很久但不太喜欢的男朋友;外貌普通、家境一般、没上过大学、没正经工作,为了糊口,在一家茶馆端盘子——不幸的是,茶倒闭了,自己也就失了业。
就像书的开篇露第一人称自述的:
“我二十六岁了,还是搞不太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丢掉工作以前,我压根儿没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十有八九会跟帕特里克(男朋友)结婚,生几个孩子,住在离我家只隔几条街的地方。我与你在街上遇到的人没什么两样,除了喜欢奇装异服,个子有点矮以外。你很可能不会多看我一眼。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而失业的忽然而至,强行改变了露的生活轨迹,她不得不去找工作,但问题是:这样的硬件摆在这:长相?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没有。虽然这是很多言情小说女主的必要条件,但毕竟不是高薪工作的必要条件。不过,可别说——她还真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6个月的合同:给一个非常有钱的全身瘫痪的人当护理。
自此我们的男主角——霸道总裁:威尔登场了。他英俊、年轻、富有、聪明、脾气蛮横……具备一切玛丽苏剧情的要求。我们说,平凡女生遇上了霸道总裁,从此麻雀变凤凰,那是言情小说。霸道总裁身有残疾,但是不影响下半身,那是《简爱》。然而,书里的霸道总裁重度瘫痪,也就是,脖子以下的部位基本不能动。钱和感情是有的,但是有力的胸膛和大手是用不上的,看上了哪家姑娘,爱情也基本就限于柏拉图了。
当内向自卑的女主邂逅了霸道总裁,火花就出现了:一开始威尔对露爱理不理、冷酷到底,但是因为露“勇敢地”表达了不满,同其他唯唯诺诺的人不同,反而惹得威尔对她好奇,而后渐渐敞开了心扉,也解开了露的心结,最后两人情愫暗生……
激起人兴趣的开头,看到中间往后,却越来越让人捉急,读者禁不住会愈发盼望着奇迹的发生,让男主最后痊愈。但是,痊愈了,也就不现实了,俗套了。事实是,这6个月的高薪合同,也是一纸死亡契约:男主瘫痪前的人生太过辉煌耀眼,也无法面对车祸后的自己,于是已经在瑞士预定了安乐死,剩余的6个月生命里,父母只想找个人陪着他开心开心。
那么爱情呢?爱情,能扭转一个人对生的绝望吗?
能,但是带不来尊严。
记得电影《触不可及》里,富有的截瘫病人最后在黑人助理的怂恿和恶作剧下,找到了伴侣,找到了幸福。但这本书情节不是。6个月将至,露向威尔袒露了爱意,威尔接受,但并不能改变他赴死的决定。
我们相爱,可是之后呢?难道让你一辈子照顾我?我从前聪明、富有,热爱探险和各种运动,是冷静睿智的商业翘楚,也是温文尔雅的大众情人。我性爱丰富,也享受其中,但现在,无法痊愈的现实,让我如何去面对未来?
最后,露申请到了大学高等教育,来到了巴黎,在秋天温和的阳光照耀下的咖啡馆,喝着香浓咖啡,吃着刚出炉的牛角包,开始读威尔的诀别信。大龄女青年终于突破自我,走出了禁锢自己的小镇,迈向了康庄大道;霸道总裁带着尊严,保留着对世间的善意,永远地走了。
整个看完,故事里有熟悉的痕迹,却还是感动。个人选择,生死选择,是一个人的自主意志,即便爱情亲情也不能将其绑架。
而对于露,克服了心理障碍后,则是勇敢地活着,以她不熟悉的另一种方式,就像威尔的信里所说的:
“在你的新世界里你会觉得有些不自在。离开温柔乡确实会觉得怪异,但我希望你能感到一丝兴奋……知道自己的人生仍充满可能性是一件乐事,知道我可以将这些给予你缓解了我的疼痛。”
好好活着。
好的故事两个人最后未必要在一起,而是都获得了治愈和救赎,选择了想要的结果,求仁得仁,各得其所。
《我就要你好好的》读后感(八):从见到你的第一眼开始
终于看完了这本超厚的书,最开始是看了大发发推荐买了这本书,而后看了改编的电影后感触颇深开始看书。
一句话的介绍就是,失业的女主露去给残疾的霸道总裁型男主威尔做护理工作。
看起来像是非常地烂俗的剧情,但是给号称与罗琳并肩的当代英国作家乔乔写出来后,多了很多感动。
露的妹妹。虽然露和妹妹总是有矛盾,比如妹妹住着卧室露住着储物间,为了卧室两人吵起来,但是在每次关键时刻又都是妹妹跳出来帮助露,比如最后妹妹带着露一路飙车飞去威尔身边。对于有兄弟姐妹的人来说,这应该是感触最深的,明明两人都会互相拌嘴大吵,但是再怎么生气不爽最后还是会重归于好,这就是亲情吧。
露的爸妈。爸爸失业后,生活的重担都在露身上,起初露对于威尔的那份工作特别不顺心,但是每次在难过想要辞职放弃时,露一想到家人就打消了念头。生活真的很困难,但是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再累也是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念。
网友。现在很多人一有问题都会上网去搜问人,同样在小说中,露也是通过上网问关于残疾人的问题得到了许多解答。看似是露问人得到了疑问,实则从大当面看露的举措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的温暖。以至于到最后露会告诉网友她要去陪威尔最后一面了。
威尔。最后来说说让我感触最深的男主吧。威尔虽然很毒舌,但也是和露在一起。正因为威尔的毒舌和他传递给露的思想,才会让露在这六个月里一点一点地改变,到最后他离开了也在遗产中留了钱给露离开“温柔乡”去完成她的梦想。让我印象最深的威尔和露的片段就是:露生日时威尔送给她的条纹裤袜才是她最想要最开心的礼物;露为了能够回答出威尔的问题以及和威尔能聊的下去,每天早上会开始看报纸;威尔去世后给露的信留“只能在自由法兰克大街侯爵咖啡馆阅读,有羊角面包和大杯奶油咖啡陪伴”。
六个月里,露拯救了威尔,威尔也拯救了露。是露让威尔在最后的六个月里过得很开心,是威尔改变了露不再是那个待在“温柔乡”里一事无成的女生了。
看完全本书,脑海中就一个想法:人生太短,世事无常,好好活着。
“你刻在了我的心上,克拉克,从你第一天走进来——穿着可笑的衣服,你那蹩脚的笑话,完全没法隐藏自己的情绪——你就刻在了我的心上。”
《我就要你好好的》读后感(九):如何才算好好的?
很久没有看如此感人至深又引人深思的故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瞬间打破了很多人平静的生活——伦敦上流社会的宠儿威尔,从此滑向暗黑莫测的深渊;小镇失业穷困的服务生露易莎则因此步入另一个精神与物质的领域,展开了一场与时间争夺生命的历程。他们在最不堪的时光里相遇,悲悲喜喜相互鼓励,人生的美好与无奈,尽在其中。
对于每个人来说,一夕之间的人生猝变都有可能。就如汶川地震、塘沽爆炸、印尼海啸般的天灾,又如公车纵火、高速连环车祸、昆明车站砍杀这种人祸,当然还有不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老病死——“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活在当下”……林林总总的人生新观念层出不穷,其根本无外乎对于生命脆弱的感慨,对于人生短暂的珍惜。然而,怎样的人生才算是好好的人生?
当中产精英威尔因车祸全身瘫痪,一切变化都如此猝不及防:蒸蒸日上的事业被其他合伙人所取代,女友黯然离他而去,昔日的合伙人则成了今日的情敌,甚至每天的衣食住行也都必须假手于人,更不要说他曾经是一个多么热爱室外探险的强悍汉子了。结束这一切,寻求“尊严”的死去,当威尔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好好的”活下去,终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露易莎某种程度上有点像《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为了家人和妹妹,一直在压抑着自己,辛苦打拼:住全家最差的地下室,做全家唯一一份收入可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处处迁就恋爱多年都不结婚的大男子主义倾向的男朋友,甚至从未思考过未来该如何。当失业让她误打误撞进入威尔的世界时,她并未意识到这对于自己人生的意义。初始时自然是彼此的不适应与抱怨,退出的念头与经济的困窘交替在折磨着她,直到有一天她听到了那个骇人的消息,内心里潜在的“善”被激发出来,她开始了全新的有意义的一百多天,做了许多从前不曾想过也不会去做的事情:学习从电脑查阅资料,制作行动日历,带着威尔参加各种看似不可能的活动,甚至与威尔渐渐地互生爱意……“我就要你好好的”,露易莎用这样的信念支撑着自己,从失败到成功,曙光渐露端倪。然而,最后的最后,威尔还是选择了那条不归之路,露易莎被彻底击溃,因为失去威尔,也因为失去了精神的支柱。
在威尔去世以后,露易莎在威尔的安排下得以实现自己进修和改写人生的机会。或许这也是威尔对于露易莎的意愿体现:我就要你好好的。所以说,本书所说的《我就要你好好的》实质上应该是威尔与露易莎对彼此的愿景,尽管最后他们都未必如愿。
在我的角度看来,好好的人生并无什么标准,毕竟每个人先天的条件与后天的际遇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一点,做人如果都有一颗向往自己和他人美好的内心,做事都有勤勉努力的上进精神,那么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变迁,必定都能寻找到当下情形里最“好”的状态。
《我就要你好好的》读后感(十):以你之名活下去
很期待电影,就在电影上映前看了这本书。前半段觉得很平淡,分明就是一个姑娘在失业后凭借自己奇葩的话唠力获得了一份看护一个四肢瘫痪的高富帅的故事。这女孩尽管家境平淡无奇,才能平淡无奇,长相也just so so,但是她依然很快乐很自信,她依然可以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风风火火,穿着自己喜欢的大黄蜂长筒袜,带着夸张的笑容问候别人。的确,那样的她也是可爱而明媚的。但是正如路易莎自己所说,瘫痪前的男主是并不会看上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她的。但命运就是这样,当他出了车祸,这个女孩来到了他的眼前,她是那么的“奇葩”,在脆弱的时候,他爱上了这样一个平凡而快乐的女孩。这简直就是一个俗套的灰姑娘式爱情故事,我还幻想着最后威尔会康复起来,Happy Ending。
故事在后半段发生了变化。本来觉得这是一个女主角拯救了男主角的心灵,给他温暖与希望;而实际上,这是一个男主角改变女主角的故事。他觉得路易莎应该去看更大的风景,经历更多的事情,追求设计的梦想,闯入更大的世界。他觉得她的人生不应该局限于小镇上。而他自己,虽然,他爱上了她,她给予了他快乐与温暖还有爱,但他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他的人生已经被定在了这个轮椅上,他即便感受到了路易莎带来的快乐,但那不够。终于在这部小说里,爱情再不是万能的了,它可以改变很多,但是它改变不了威尔只求一死的决心。
究竟当一个人决定去死时,他是否拥有可以死去的权利?这个故事最终的答案是肯定的。威尔的父母和路易莎最后都接受了他的决定。
其实突然觉得这有点像我昨天看的电影,七月与安生。自由的安生最后过着七月一开始那样安稳的生活,她以七月的名义活着。安生的的确确死在了二十七岁;威尔正如七月,他把对于未来的希望寄托给了路易莎,以他之名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