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万物生》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5-12 21:1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万物生》读后感精选10篇

  《万物生》是一本由[中国]沈洋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生》读后感(一):以文学目光凝视这片土地——2015年长篇小说创作回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25日08:02

  来源光明日报 李雪 王岩

  《万物生》读后感(二):刘永松 | 赏析新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万物生》

  作者简介:刘永松,笔名寒冰,云南大理鹤庆人,白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云南财经大学教师

云南财经大学教师 刘永松

  沈洋的长篇小说《万物生》从一个小切口新农村建设入手,以一个女大学毕业生被派到新农村进行指导开篇表面看起来好像就是一部关于女大学生体验新农村的书。其实不然,就在新农村建设这一个小切口之下,他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关于新农村经济建设、社会转型、上访、移民拆迁、教育卫生、世仇恩怨、女大学生成长蜕变波澜壮阔画卷

  从小处着眼,体现出恢宏壮阔的丰富社会,开掘出人生命运善恶的大主题来,这本身就是体现出作者构思的巧妙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但再优秀作品总会有不完美之处,为了期待作家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就得用挑剔审美眼光医生一样手术刀来对小说进行全方位的解剖,让我们对这部红极一时的小说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解读。

一、一个女人的史诗

  沈洋的小说以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文雅琪被选派到新农村开始导入,细腻描写了文雅琪不愿意下乡,愿意呆在城里,呆在父母身边以及她作为一名文艺青年关于自己未来的一系列憧憬。这部分描写看起来似乎与小说主题不是那么吻合,其实作家是煞费苦心的,文雅琪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是从她身上折射出这一代大学生的思想追求以及价值取向

  文雅琪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以及父亲的开导终于下定决心去挂职锻炼。从她开始到鹤镇苹果村看到干部下乡的不作为、混日子现状后的反思,并激发出要大干一番的理想,让我们看到了年青人身上的活力激情。接下来,作家围绕文雅琪在鹤镇展开小说的发展,以文雅琪的喜怒哀乐经历变化主线,抒写了文雅琪的蜕变,由一名简单快乐、充满罗曼蒂克的大学生转变成一名成熟稳重、独挡一面国家干部。同时也抒写了她的爱情成长经历,抒写了她对于爱情、亲情人性认识感悟,还抒写了她巧妙化解世仇恩怨的故事,把一个刚走上社会不久的女大学生的成长、婚恋、成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个女主人公形象也是被塑造得非常的立体、生动可爱、充满个性,是一个呼之欲出的可爱女子。从故事本身来讲,这可以解读成一个女人的史诗,写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史,故事曲折、生动、精彩,但在故事背后,我们读出的却是更多的关于大学生就业、成长、蜕变的关于一代人的书写。就像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一样,一个小故事,书写了一代人的精神特质。在我们大肆批判八零后、九零后如何如何之际,沈洋的《万物生》里的女主公文雅琪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代年轻人的特质,让我们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让我们同时也明白一个道理,社会一直在进步,一直在高速发展,也说明一代比一代强,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特质,人们不应该一叶障目,看不到整片森林的苍翠。

二、新农村建设现状图

  作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描写也很有技巧,不是直接描绘,而是通过文雅

  琪这个挂职锻炼的工作队长去到鹤镇,由她来领导大家工作而展开的,这一部分的描写虽然算不上浓墨重彩,但却非常出彩,鲜活地勾勒了一幅下乡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图。有把下乡当成有理由不上班,有理由不回家的疗养式工作,潇洒惬意;也有把下乡当成可以抽出时间来进行第二职业或是经商的好机会;也有把下乡当成可以管孩子照顾家的休闲模式

  这一幅新农村建设现状图真实地描摹了干部下乡的不作为、难作为的现状,这部分描写非常精彩,作家只是截取了几个和文雅琪一队的下乡干部进行了描写,着墨不多,但每一个都个性鲜明,极具代表性,通过这些代表典型性描写,让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抛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如何派选干部到新农村去进行指导,才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建设和发展,而不是流于形式?”

  一个场面描写,开掘出有益于社会发展和思考的大命题,这无疑也是一种成功

三、世仇恩怨

  小说里描写了文雅琪和宗泽一家父辈恩怨,上两辈都有世仇,宗泽父亲、爷爷都被文雅琪的父亲、爷爷整过,文雅琪一家是宗泽父亲最恨的人,但恰恰文雅琪和宗泽在开展工作中相识、相知,最后相爱,并且文雅琪用自己的方式让百般阻挠他们幸福的宗泽父亲冰释前嫌,同意他们结婚。关于世仇恩怨部分的描写可以说不太新鲜,很多写乡村题材,写历史小说的差不多都是这个套路

  但是作家在描写老套题材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巧妙之处,他在描写世仇恩怨中文雅琪和宗泽的恋爱故事时,还有另外一条巧妙的线索就是文雅琪在引进苹果新技术过程邂逅初恋康梦,并且之后就交集成为三角恋爱,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虽然觉得这世仇恩怨的故事很老套,大概结局也能猜得到的同时,还是忍不住要读下去,去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被故事所感染。同时,也惊叹于文雅琪在处理三角恋爱关系上的成熟和明智。因而,表面看似老套的世仇恩怨的描写在塑造文雅琪这个主要人物的形象上起到了功不可没巨大作用,使得这个人物真实、可爱,而没有出现假、大、空的弊端。

《万物生》作者沈洋出席研讨会

四、鲜活的新农村

  关于新农村的描写,非常鲜活、生动、贴切

  首先,是关于农村,而且是南方农村的地形、地貌、特征景物等描写都非常真实,极具特色,让人读后如临其境。

  其次,是关于农民的描写,可以用入木三分来形容,农民的善良自私狭隘、短视都被刻画淋漓尽致。作为农村新霸主的宗官员,被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他的贪婪、自私、横行都是栩栩如生,这个人物形象真的可以说是力透纸背。宗官员是新农村霸主的典型代表,他的发家之道,以及最后的悲惨结局都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

  还有,就是农民的生活状态也描摹得非常真实,让人读之眼前老是浮现出炊烟袅袅宁静祥和景象。除此之外,也可以看见宁静中的波澜变故突发事件也会时常打破小村的宁静、祥和和美丽,让人们感慨命运无常世事变幻无穷。小村里人们的死亡、孤儿、矿难、拆迁、施工等一系列真实的描摹让农村生活显得真实、立体,让我们在阅读中走进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新农村,去触摸那些可爱的村民,同时也在这些事件中感受生命运的起伏和不可捉摸

刘永松

五、浓厚地域特色

  浓厚的地域特色是这部小说最大的一个亮点之一,这部小说里描写的乡村小道田野、苹果园、乌蒙山的地貌、气候、土质成分都是昭通特有的,作家笔下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疑都打上了昭通地域的烙印,这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就如文雅琪挂职锻炼的鹤镇,作家写道:“有一个鹤村,每年都有上千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飞临越冬的高寒贫困村,鹤镇才因此得名。鹤村曾经流传着一句民谚:鹤村,鹤村,洋芋没得石头啃。那原来是个拉屎不生蛆的地方。不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里的洋芋品质很好,凡是鹤镇坝区需要的种,都得到高山上的鹤村去挑,还得挑着坝子里的大米去调换。”

  这些细致的描写,让山山水水,不但打上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也把作家的深情淋漓尽致地饱含其中,让我们跟着作家的笔伐走进那个美丽、宁静的广袤乡村大地,去感受田野、乡村、泥土独特芬芳,也感受作家对自己家乡,对脚下土地的深深挚爱之情。就如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作家对他的家乡爱得炽热、爱得深沉,所以他笔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小草才都那么具有特色。包括他笔下的人物命运,新农村面临的困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农村的改革、发展他都那么关注,那么熟悉

六、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农村

  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无疑对农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是四通八达宽阔道路;二是便利的交道工具;三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等一系列变化,让农村不再闭塞,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作为一名青年作家,沈洋也是敏感地捕捉到了新农村的这一巨大变化,所以在他笔下的新农村里,他也巧妙地把现代化对农村的影响合情合理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出来,没有回避,也没有夸大,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关于新农村充满现代气息作家写得最好的一笔就是文雅琪上京求助导师研究苹果村的土壤,寻找适合的栽培技术,并招商引资,这对于新农村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最具有现代气息的一桩大事。而且这一描写也起到了抛砖引玉效果,让很多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们可以学习借鉴,让人们明白农村的发展不再是个体农民用原始的耕种工具自给自足完全可以合作,可以运用现代化技术,可以让村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扶贫的力度越来越来大,但成效也并不显著,我觉得沈洋作家笔下苹果村的招商引资方式可以值得扶贫队伍借鉴。与其去送米、送钱、送物,还不如帮助贫困落后地区找到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

  沈洋笔下新农村充满现代气息的另一处成功描写就是网上散发的文雅琪与宗泽上床的PS照片,不但写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也写到了新农村生活复杂的斗争中也融入了现代化的手段,这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丰富了新农村生活的同时,也让斗变得复杂起来。其实,作家的这一细节描写,侧面反映出了事物两面性,就像高科技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便捷的同时,也暗藏了一些负面的隐患,在城乡都是一样的。作家的这一描写,具有警示作用,希望人们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工具和手段。

  综观整部小说,笔者认为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以上所分析的六大部分。当然,还有很多有特色的地方、优秀的地方,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能一一详尽剖析。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无论从结构语言、故事情节来说,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新农村写实的小说,对新农村的发展建设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而,这是一部为时代而歌的小说。正如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正是这部小说的生命力所在

  当然,小说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有些语言有宣讲的成分,少了文学语言的成分。还有,就是结尾过于突兀,宗泽突然车祸而死,缺乏必然逻辑推理,显得不够严谨。之后,文雅琪和亡灵结婚太老套,缺乏新意,使小说的艺术魅力有所降低。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品也一样,总体来说,整部小说还是瑕不掩瑜,之所以苛刻地指出小说中的不足,是期待作家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2018年1月15日

刘永松

  作者简介:刘永松,笔名寒冰,云南大理鹤庆人,白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今古传奇作家研修班导师,已出版长篇小说《人生坐标》,专著《晓雪评传》,在《文艺报》《中华文学》《边疆文学》《山东文学》《啄木鸟》《知音》《云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有小说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白族卷》,小说作品被《百家》等选刊选载。曾获云南公安文学一等奖、中国.文狐网大奖短篇小说三等奖、中华文学第二届吟诵会诗歌优秀奖。短篇小说《大学班主任》荣获《中华文学》2015年年度小说奖。曾当过记者编辑,现为云南财经大学教师。

  《万物生》读后感(三):全国著名文学评论点评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北京研讨会侧记 (记者 刘建忠 文/图)

  初冬的北京,略显寒冷,而中国现代文学馆内却暖意融融。

  2015年11月5日,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研讨会在这里举行,这是继上半年作家杨莉的报告文学在北京研讨之后,昭通作家的又一次高规格文学研讨会。与会专家用了三个多小时,以他们独到的眼光,对《万物生》进行了深度的“望闻问切”,对作品中优秀的地方给予了肯定,也对存在的不足给予了善意批评

  一个好的作家只有放下身段、深入基层,才能写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和有泥土味的文学作品。作为一名“70后”的昭通作家,沈洋从2009年就开始深入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三甲村体验生活,2012年被任命为永丰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一直持续到2014年初。在这5年里,他走村串户,遍访农家,成了村民们的朋友。2015年,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创作了反映新农村建设情况的长篇小说《万物生》,并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当天上午,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邢春,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云南省作协副秘书长胡性能分别主持了研讨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中国作家网、作家通讯、昭通日报、昭阳新闻中心等多家媒体关注了研讨会。

  白庚胜(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万物生》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