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是一本由陈谌等著作,成功励志·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读后感(一):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又何妨
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又何妨
文/祝小麦
每个人都有过梦想,小时候亲手编织的那个梦仍然历历在目,那是小时候用彩笔勾出的美丽的图画,那是小时候用美好浇灌出的一朵朵花蕾,那是小时候用纯真拼凑的一道道彩虹。那是长大后用理想和努力坚持的信念,那是长大后用青春作为赌注去拼的一场战役。
所谓的理想,就是大人眼中的不切实际,所谓的青春,就是那些可以肆意妄为的年代。
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在与孤独为伍的日子里,是文字陪着我度过,多少个静谧的夜晚,我哭、我笑、我惆怅、我忧伤、我彷徨、我迷茫,无助的内心就像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就像那丁香一样充满愁怨的姑娘。宁静淡然的岁月里,或读或写,一个人都乐在其中,我总是能在文字中找到温暖,找到慰籍,找到一个可以释放心灵的窗口。
我说读文,父亲说读理,儿时的作家梦就像一串被风吹散的泡泡,就这样在沉淀的时光里颓废着,而我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读不写,甚至忘了当初信誓旦旦许下的诺言。我已经记不清最初的初衷,我已经不记得来时的路,这本《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在我的书桌上久久地未打开,看到一本好书,不忍心读下去,每每读到最后,就如少女失恋一般。也许每个有梦的女孩子都喜欢人生若只如初见般的美好,就这样一直美好着,不想去破坏。
三十个故事,暖心温情,看到当年那个拼了命也要追梦的姑娘,即使受伤了满身伤痕也要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渡渡说别人可以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可他却无权指责这是浪费生命的行为。我和她一样,想要的生活无非就是自己看到喜欢的东西可以有底气的去买,而不用眼巴巴地等待着稿费什么时候到账,是写文的时候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情肆无忌惮,而不用去担忧编辑不喜欢自己的文字。就这样的一个梦,这是一个没有志气的文学梦,可是自己喜欢,你的人生,你高兴就好。
无论冬天有多么寒冷,无论春天有多么遥远,我心亦坦然宁静,有文字相伴,便是最好的光阴。我从来都是一个外表坚强内心柔弱的姑娘,坚持梦想有时难免身单力薄,曾经想到过放弃,放弃这个多年的梦,放弃喜欢的文字,可是没有人会怜惜,没有人会懂得,就像当年决绝离开的爱情。一切跟爱有关的故事,都没有结局,人生的结局殊途同归,可只要是人活着,就不会结束爱。
一路走来,在梦想的路上跌跌撞撞,生活也许就是这样,不是被生折磨的死去活来,就是被活摧残的忐忑不安。喜欢这一段话,生活总是准备了一个又一个关卡,你拼命渡过了这个关卡,却发现前方还有更多的坎儿,实现某个目标就能一劳永逸永远不适合太多人,在黑夜行走的人等到阳光后还是会面对黑夜。但你知道你还会咬咬牙,继续往前走。因为心里有光,所以不怕黑夜。
读完这本书,想到了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踩着时光机却也追赶不上90后的脚步,可是却分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让我回到青涩的年代,看到校园里那个奔跑的少年,看到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瘦小的身影,何尝不感叹有些东西拥有过,却总是要失去。那时候读了很多的书,那是一段多么珍贵的,不谙世事的时光啊。
年少轻狂的我,总是自傲清高,总是寂静孤独,却一直努力着,为着自己所谓的理想奔波,他们都和我当初一样,曾在深夜里抱着被子痛哭,曾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独自痛楚挨到天亮。却也感谢那段岁月,想起自己付出的努力,依稀看到奋斗的影子,也不枉一场青春。
最后用沈善书的话作为结尾,其实这世间的所有风吹雨打,都是值得的,它们使你变得好,非常好,更好,你也会发现,原来这世上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辛苦,有人与你一样,都曾经历喜怒和哀乐。
我们一直在一起。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读后感(二):触动了伤
在读完第一章的时候,在我脑子里最深处的某一处回忆,突然张显出来,那是在我七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跟我讲过一堂课《山的那一边》,这就是一个山和海的一个故事,作者把这个故事写成一篇诗歌,在作者幻想着山的那边是什么,因为没有去过,就会第一时间想去问别人。所以她问了她的母亲,却告诉她是海。就是这一段一直都在我的记忆最深处。
因为跟我很像,因为我也时常幻想很多东西,比如明天、后天、大后天、几个月后、几年后总会去追寻这些时间的真相,常常去问别人,把别人都弄的不知所以然,也得到了很多答案。
你的思想总是那么跳跃性,有人这么对我说,我也觉得自己的思想有跳跃性。为什么呢?我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吗,不,我做的很多,因为我一直都在追寻着,不断地追寻着我的未来,未来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但是我可以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为了以后自己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所以总是在自己的思维中去幻想,这是否是我想要的,然而去证实。
这本书讲了一些爱情故事,这让我也想起了我的爱情。那是一个同桌,她啊,是一个坏女孩,因为她是其他学校劝退的一个学生,原因就是早恋。听她说,教导主任找她和他的男朋友,谈话,可谈话的目的就是,不要早恋下去或者什么的,就是不要影响其他同学,可是他们却在教导主任面前,秀恩爱而且还当众接吻。因为男的家里有背景,没有被学校劝退,而女孩却被劝退了。然而她成了我的同桌。
在我刚开始看到她的时候,觉得很美、干净整洁、很有个性,是我喜欢的外貌。就在她刚刚跟我成为同桌的时候,她很活泼,可我那时候是一个懒惰的人。因为自卑和学习不好,我是从农村读完小学成绩一直不好,靠着关系来到城里读书的。现在想想我那时候真不会珍惜这个机会,大概是想珍惜也珍惜不了吧,因为习惯了,做一个透明和懒惰的人,没有太过于耀眼和突出的地方。大概就是我这种没见过世面的人,才会觉得她是有多么的好,而且在和她是同桌,之前就有过很多个同桌,都是冷冷淡淡的。她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她总是不厌其烦的找我说话,而我也想和她多说说话,然后就聊出了感情。可就是说话太多,在课堂也是这样,最后被其他老师反应给班主任,最后班主任分别找我和同桌谈话,让我们不要讲话,可是我跟同桌都是在讨论学的课题。所以谈话就谈不拢,最终我就和她分开了,是班主任特地分开的。所以我又恢复了之前的状态,可我跟她的联系没有断,一直在有网络和电话聊天,就像恋人一样,我跟她却没有约会、牵手或者什么的。可我觉得这就是爱情,她让我觉得很开心,也会让我很痛苦。说实话我为她哭过,真是一个荒唐的事,她从来没有属于过我,我有什么好难过的,哎……….
说实话这本书,我不怎么喜欢,因为触动了我的伤口,可我依然看下去了,因为我被爱情改变了,改的身不由己也要从容面对,这是我经过的、这是我自己造成的、这是我要接受的,这就是我以前一在追寻的未来的一部分吧,对生活的态度。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读后感(三):赴一场文字的聚会
一口气读完《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参加了一场热闹的朋友聚会,心中只觉得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只想乘兴再读一遍,才算是过瘾。
本书是一本由十七位超人气作家情感写就的30篇精彩故事集。读这本书,就像是和几位老友叙旧,因为书中很多作者的书我都读过,如伊心、沈善书、卢思浩、倪一宁、蓑依。在书中,我也结识了一些新的有趣的朋友,如杜昆阳、渡渡、仇小丫、曲玮玮、张志莉、三喜、林天一、陈亚豪、里则林、周冲、张其鑫、江川川、陈谌。他们轮番出场,向我所讲述了不同的故事。
书中独家收录了这些作者特意为年轻人撰写的超级热帖《发现属于自己的那片大海》、《我知道你终将闪耀》等,给你带来的是如何克服这些生活中常常遇到却不知所措的事情,让你的生活变得清晰明朗,让自己轻装上阵。
沈善书在《我不怕平凡,只怕理想被平凡打败》中写道,“一个人长大了,要为梦想而奔跑,要为生活而坚强,要为未来而努力。当然,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但最重要的,你努力的了,肯定会有收获。”朴素的话语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鼓励着追梦路上犹豫彷徨的我们。因为“所有赏心悦目的人,美好的时光,都在来的路上,只要我们一直以前进的姿态奔跑,岁月定然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里则林的《你是你坚强的后盾》则带我深深的感动。他在本文里,讲述了他从小对于独自过马路所留下的心理阴影,以及自己久经挣扎,终于克服这一心理障碍的过程。看着他一个人,独自面对着儿时在内心留下的伤口,反复突围,终获成功,我感觉他就是一个坚强的战士。他说,“真的坚强也许并非刀枪不入永远不会受任何东西伤害,而是被伤害以后,仍能直面内心最大的恐怖走出阴影,做一个坚强的人。”从此,他获得了内心的力量,面对困难和挑战不再懦弱,而是勇敢大步向前,因为你是你坚强的后盾。
在伊心的《真正的青春始于那个夏天》里,我和她找到了深深的共鸣。原来,她和我一样,非常地热爱阅读与写作,把它们当作生活中的解药。文字也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陪我走过漫漫长路。好书是一味药,能疗心灵的伤。迷茫时给我方向,痛苦时给我抚慰,懦弱时给我勇气,无助时给我力量。当走过了生活的万水千山,我在文字的滋养中,终于能学会和过往的伤握手言和。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本书中,我和许多个遥远的未曾谋面的惺惺相惜的朋友一一对话,我因知道他们也曾走过和我相似的痛苦而心留余温。他们在书中的只言片语,给了我前进的勇气与力量。感谢这一场文字的聚会。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读后感(四):想一想我错过的机会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的作者是陈谌,内文却看到很多人,伊心,沈善书、林天一、陈亚豪……是在讲述他们的故事吗?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人,一个自己,一段心情,读了很感动,有一种谈天的感觉,谈心的感觉,谈人生的感觉。
到底有多久,没有想想人生了。到底有多久,没有人跟我谈谈人生了。
那些我错过的机会,是不会再回来了。
高考的时候,没有再坚持一年,如果继续复读,就不用艳羡别人在当大学老师了。
创业的时候,跟合伙人谈判的时候,没有坚持到底,而是轻易选择了放弃。一次放弃,痛了许多年。终于自己又站起来了,又创业了,也坚持了十年,还是又轻易的选择了关闭。
两车交叉之间看见你,你才是那个最致命的原因,不是车。
错过的不是机会,而是自己。
你做老板的时候,你才可以说,我有钱,我给你钱,所以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当然,这是最蠢的老板,但是谁否认这很爽呢?)
你做员工的时候,你可以说,我想干我就干,我不想干就不干,我又不是卖给你。你的风险你承担,你的苦活自己干,谁让你贪那么多,又赚那么多。
学习,读书,思考,伊心说靠这三样东西来摆脱自己的自卑。我开始觉得,有时候被逼的人生也是很好的。从小到大,有人一直在你逼着你走向自己的极限,你终有一天,发现自己身上的无限,然后达成所有的美好。逼过你的班主任,将成为最美的班主任。
而且羞辱过你的人,也将成为你的路标。你越过这一段,走向更远方。回头望的时候,流着泪感动,又笑着感谢。
我曾经很努力。我对别人说,也对自己说,我已经够努力了,既然仍然改变不了什么,那就这样吧。我后来等到了自己的机会,只是不曾想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现在,我仍在等待着更好的机会出现。我开始体验痛苦和心酸。我在想,离职两个字满脸满眼满心,经常在脑海里跳出来,为什么我还是又坚持了三个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作者用自己或身边人的事来举例论证,为什么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
我居然真的会质问这个为什么,意味着我又输了一次。
伊心经过三年学习考研的时间,怎样的坚持与死磕,终于进入清华五道口学院这个金融学考研的巅峰学校;亚芬没有在服装店基层扛过打工阶段的艰辛,不会熟悉各种流程进货渠道如何经营,也不会实现自己服装店的梦想。
所有人的梦想都是继续飞,为什么别人飞起来了,而你还在跑?
有时你会发现你想要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如此的艰难啊。
因为艰难,所以才要时刻准备着。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读后感(五):起风了,唯有努力生活
虽然很失望,但还是要感谢这本书,让我下决心脱离我新加入的党派——标题党。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被标题吸引,点开,索然。之前我已经意识到仅以标题论好恶是不可取的,但还是忍不住,毕竟内容有意思的也不在少数。
王远成在《别扯了,时间才不会告诉你一切》中说,“免费的东西都很贵”。我点头,有些东西是免费的,让你耗费时间和精力,但会有所回报,这贵值得。而有些免费的东西会虚耗你,也有回报,给你一个教训,你说值得不值得?
伊心在《若你和曾经的我一样自卑》中谈到读心灵鸡汤和名著的区别,读鸡汤或许效果立竿见影,能瞬间燃烧起斗志,但能拯救卑微的,是那些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著。有道理,不过我的建议是如果不想读名著,读大家的也可以。而什么样的作者能被成为大家呢?当然我也不知道如何定义,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大家”绝不是营销宣传出来的。营销宣传出来的会有一时的名气,但不长久,凡是大家之作比能经得起时间考验。为什么,你读的多了自然就体会出来了。
书多难择,人生也是。卢思浩说,“天生笨拙,就用坚定去补。结果是好是坏,走下去看看就知道了,不管是好是坏,总好过没有结果”。说的很对,就如我现在,无比懊悔自己曾是一个标题党这件事,于是就用发现真相总好过被蒙蔽来安慰自己。我们好像总是有很多很多影响一生的抉择,喜怒胜败都在于彼。而似乎只有选过的人才会说,没有什么大不了。别听他们的,如果真的不重要,当初那个谨小慎微的是谁?!好小孩,我知道这很重要,重要到你不知道该如何做。静一静,反正都要做出选择,所以选你最想选的就好了。换个角度,其实你已经选好了,你现在做的只不过是在走向你的选择,因为你是一定要做出选择的。“当你不知道如何选择时,你所做的任何选择都是对的”,与君共勉。
我很喜欢“光风霁月”这个词,曾经把它当做做人的标准。然而,准线被现实拉低,晴天易起雾霾。曾对抗,难抗衡,怎么办?抱怨,怨完之后呢?蓑依说,“你觉得委屈,是因为你拥有的还不够多”。所以,当努力啊。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活”。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读后感(六):夜深人静,干了这碗鲜鸡汤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一个机会》这是我在豆瓣约书评的第十本书,和之前的九本差不多,都是安抚人心的读本,适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喝下这碗鲜鸡汤,为了今天的生活画一个句号,为了明天积蓄有力的力量!三十篇故事,被化成不同的食材,在这个深夜,每一篇故事都为这碗浓汤增添了一抹鲜香。
对于那些美好的静物欣赏,更吸引我们的则是与人性相关的美好,与其沉默,不如和更多的人来交换对生活的看法。我们会不会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会不会都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去看更多的风景,去听更多的故事,我想每一个人的答案都会是肯定的!如果人生可以成为一本书,那么总会有些精彩的章节我们不希望被遗忘。
这本书中聚集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的作品,比如卢思浩、伊心、渡渡、里则林、蓑依等,每个人的作品都可以视为“招牌菜”,而这碗浓浓的鲜鸡汤,因此而特别精彩!配合着近日的流行,青春的情怀系列,不管是在电影还是歌曲,能席卷朋友圈分享高潮的都是“致青春”,从《同桌的你》到《栀子花开》,从《左耳》到《夏洛特烦恼》,从高晓松的白衣飘飘的年代,到现在许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都是同样的青春主题。正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间段,是人生最富有想象力,最纠结的时候,所以,我们希望思索更多的人生。
我在夜不能寐的时候,最常思考的两个问题是,一个是我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一个是我现在的日子怎么会这样,如此循环下去,失眠很正常。因为自己思索的答案,永远没有标准,所以只是在耗费宝贵的睡眠时间罢了。生活在于珍惜眼前和对未来抱有希望,在自己想不清楚答案时候,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人生和经验。所以,在午夜时,我们都希望这样一本书,这样一碗鲜鸡汤来补虚。
与其说是鸡汤,我觉得《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更像是一种分享,这种分享会莫名其妙的戳中你的答案点,回答给你,你心中希望解答的问题,也会告诉你,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做,不走弯路的生活不可避免,但是我们最起码可以少走些弯路。
生活,有了想要的答案,才会,心安~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读后感(七):不曾走过怎会懂
读书少,读合集更少,这本合集的作者几乎都是八零,九零后,有几位是我比较喜欢的豆瓣红人,一样的生活时代,使得一些文章读起来颇有共鸣。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周冲,这个有着男性名字,却是个留着长发,个子高挑,模样清秀的姑娘。最早知道她,因她独特的文章风格——犀利尖锐。她曾经以乡村女教师的身份,走入写作圈。她所处的环境压抑闭塞落后,这样的环境在中国的小县城小村庄可能并不鲜见。但她独独是一个心性清高的女青年,不甘于这样的生活。她以笔为矛,网络为盾去抨击与反抗扭曲的生活,闭塞的环境。待过最低的尘埃,路过漫天的敌意,她却开出了一朵洁白的花。事先了解了她的经历和文字,再读来她的《我曾路过漫天敌意》,心也有戚戚焉,为她的愈走愈宽的路而喝彩。
另一位就是伊心了,这个学着金融专业,却热爱文字的姑娘。她身上有很多大学生的影子,因父母之命读了不喜欢的专业,却心心念念的惦记另外的可能性。我们可能都纠结过,什么是我喜欢的,我热爱的,但坚定的拒绝我所拥有的。在矛盾和挣扎中,流逝了自己的岁月。没有什么最好的,最喜欢的,你所拥有的现在就是现在最好的。伊心用文字去串起了自己的文学梦。她的文字温暖而细腻,她用自己的经历去讲述对生活的感悟。当你困惑迷茫,却又想不清的时候,从离自己手边最近的事情,去行动起来。去做,而不是等,行动会打破迷茫。
每个人走过的路相似又不同,但却在某个生活的焦点找到共鸣。有交汇点的文章和故事,给了我们新的思考。在尘世忙碌中,不同的职业,工作,生活经历,滋生出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小小触角,也产生了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感触。网络和文章给了我们这种交流和思考。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中的作者们,用自己触角去感悟自己,他人的生活。有些文字。初读起来无关痛痒,但走进作者的生活,你会发现喜怒哀乐源于他人的亲身经历。只有真正去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才能大声说,我走过,我也懂。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读后感(八):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努力的人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最开始是因为“好姑娘光芒万丈”里的伊心,从她只有几十个粉丝的时候就关注她,直到现在像是被梦想砸中的豆瓣红人,看到她一步一步的努力终于没有被辜负,虽然羡慕,但更多的是为她感到高兴。
这位学金融的姑娘,即便所有人都不看好,也要背水一战准备考研,成功逆袭。憋着一口气减肥到标准身材,做自己的女神。看到她简直就像看到一个大写的励志,就跟她时常挂在口头的“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里你会发现,几乎都是伊心这样正能量满满的作者,有着相似的文风,热爱生活,感激自己遇到的小确幸,因而很容易被归为鸡汤一类。而我初读这本书,确实像是跟老朋友叙旧,他们在分享生活,讲诉经验还有诚意满满的劝诫。如春风沐耳,看着从未懈怠的他和她,心里也燃起了希望。
此书适合还在生活中挣扎,对未来感到迷茫的人;需要鼓励需要正能量的人;拖延症晚期急需一剂鸡血的人。作者以亲身经历给你鼓励与陪伴,岁月那么长,奋斗的路何愁无知己。
去越南旅游时,随身把这本书带着,引起了越南地陪导游的注意。
热爱读书的人总是更容易被彼此吸引,而我很难不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热爱,才会让非母语国家的人,即使在奔波了一整天,也会在晚上挤出时间赶着把此书看完。
导游聊起他的这些年带团的经历。
他早年在中国求学五年,家境的困难,让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都依靠奖学金,孤身一人在异国求学,期间艰辛无法细言。
与其说不想错过每一个接触世界的机会的原因,不如说是生活逼迫他选择这个赚钱相对较多的行业。一个月休息两天,带团时是24小时待命,有很多次已经睡下了在夜半接到客人的电话,拜托他带领他们去吃宵夜。
越南的地图上的海马形状,意味着会有漫长重复的旅途,为了一个接一个四小时车程不那么无聊,他便穿插了好多互动环节。持续的小型脱口秀输出,即使是面对不同的客人,也是自己的一个仪式,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心情。
他说这本书他最喜欢《发现属于自己的大海》,追问他为什么喜欢,他挠挠头,很憨厚地说,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觉得一个人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也要努力,不管怎样都会好的。
临分别时,我把这本书送给了他,他坚持一定要写寄语。我看了看他,因为没睡好满脸疲惫却抵不过盈盈笑意。
问酒店借了支笔,在书的扉页写下我对他的感觉,也是这本书的理念: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努力的人,我知道你终将闪耀。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读后感(九):那些年错过的机会
上学的时候,我因为说要以学业为主,而推掉了班长的职责
那是我多年后的心想
还是很后悔。
后悔很多当年错误的决定
上学时候,后悔没有好好利用时间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工作之后,后悔在第一家单位没有认真努力,没有谨遵教诲。
后悔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说穿了都是没有认真对待。
现在开始要对自己的生活认真负责了
《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读后感(十):评论你时刻准备着,却错过每个机会
有的时候,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会获得肯定。无论你怎样委屈,都没人能够理解。你不哭,不闹,就什么都得不到。那些又哭又闹的小孩,却什么都得到了,而你却因此得到了责备。很遗憾的,我就是那个除了责备,什么都得不到的小孩。无论你多么辛苦,总会有人对你说我更辛苦;无论你的压力有多大,总会有人对你说我的压力更大。可是从头到尾,我从未为自己喊过一声苦,说过一声累。所有的话都是别人在说。我是个笨笨的小孩,但是我并不傻。
我也一样努力着,拼搏着,等待着更好的机会。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甚至是心酸的。那些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的姑娘,通常都会被称为傻姑娘。其实,傻与不傻又有什么重要的,只是在早些时候,我们不懂而已。
前几天看到离职的同事,表现的很热情,搞的我很尴尬,因为她在职时一来并不亲近,二来此人感觉甚是良好,我与朋友尴尬相对,只想快些离开,但是还是被拦住,只好坐下聊天。此人的老毛病又犯了,不知是谁告诉她的事情,她用讽刺的语调很词语说出来,搞的我们更是如坐针毡。如同在说,看我离开是很明智的选择吧,你们都是些傻子,或者没地去的人才一直留在那呢。我并不羡慕此时的她,也许她拥有了更好的选择,但是留下也是我最好的选择,无论其他人怎么想,我都是在过自己的人生。从美国来的同事,是一位超级学霸。开会的时候也会据理力争,但是会下和每一位都是用一种很融洽的态度沟通。她请我吃了一顿早饭,也聊了一些事情。她说她在我这么大的时候,去美国读书,在机场和好朋友聊天的时候说,以后有钱了那些高档的化妆品说买就买,只是现在她有钱了,却觉得发那么多钱在化妆品上俨然没了意义。我们活着并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而是因为我们活着而已。就是实实在在的,看自己的书,吃自己的饭。
我并不羡慕有好去处的前同事,更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事情,因为我还要看书,写字,录音,如果还有时间那就是和爸爸妈妈通话。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我失去了什么,或者说少得到了什么。因为我想要的,是你永远都没办法理解到的。你看,所谓的失去,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更好的一定会现,只要你时刻准备着,期待着,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