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28 21: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读后感10篇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是一本由兰道尔·门罗 (Randall Munroe)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8.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读后感(一):脑洞开的有点大,可乐的大

  这本书看过以后整个人不好了,因为是笑傻了。这是一本类似知乎回答问题,由上百个稀奇古怪的问题组成的一本小册子,绝大多数的问题在回答的时候都能让我笑出声来。

  笑点何在?并不是在于问题有多古怪,当然也有些脑洞很大的问题,比如“我可以通过沉入地表游泳池的水面方法躲过海啸并活下来吗?”而笑点主要是在回答上,经过物理生物化学等非常冷的一些专业知识分析之后,往往都会出现一些让人忧心,甚至是啼笑皆非答案。在科普的同时让大家感受到了科学家的那份幽默。也许这种幽默会让理工男更有共鸣

  比如说,“从多高处掉下来的牛排才能在掉到地上时正好烤熟?”,其实并不能烤熟,就算“从一个亚轨道火箭上把牛排扔下来”,也需要“派出一支回收小队把它找回来,擦干净,再加热一下,去掉烧焦的部分”才能吃。关键作者为了这个问题还做了一大段运算推理,我真是忧心作者的脑细胞,真是为了这群读者劳心劳力呀。

  再比如,很多人提出问题都不会去想怎么擦屁股的,就像“如果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尽可能挤在同一地方,一起跳起,然后全部在一刹那间同时落地,会发生什么?”,这种问题对于作者很容易结论就是最大影响无非是把地面往下推了不到一个原子宽度距离,和花园里留下一个脚印没啥区别。然而让作者劳心劳力的是帮这个提问者擦屁股,如何疏散这全地球的人口,最后算计了半天只能得出一个最好的结局就是,“不出几周,数十亿人将在这个地方死去”。真是让人忧心呀。

  这类问题还有许许多多,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其实大多问题都是在试图搞破坏,然后作者就任劳任怨的帮你推算模拟,让答案告诉你,你会有多么的可笑。虽然不能说这本书所涉及的那么多高深的科学知识,复杂模型演算就是完全正确的,但作为一个非科研人员看看热闹还是足够了。就当它是真的,然后看看这些脑洞问题背后更脑洞的世界

  借用最后一个问题,-15级的地震将会是什么样子,无非就是“空气中飘动的一粒尘埃落到桌上”。“有时换种思路,不去破坏任何东西感觉真好。”有时候只是开开脑洞笑笑的感觉也真好。

  很慎重的告诉大家,很多脑洞还是想想笑笑就可以了,不用深入,否则我就去收集元素周期表的第七行元素排成一排放你面前......

  2017-8-27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读后感(二):“如果一个人体内的DNA突然消失了,那么他还能活多久?”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英文书名是《what if?》。这是一本问答合集。

  作者兰道尔·门罗,是个很有趣的人,学物理出身毕业后去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一段时间,后来辞职出来全职漫画。嗯,这个职业转折也是非常跳跃了。

  兰道尔从小就喜欢奇怪的问题,并且用数学解决奇怪的问题。兰道尔的母亲记录过他5岁时,母子俩的一段对话——

  “兰道尔:我们家里硬的东西多还是软的东西多?

  朱莉:我不知道。

  兰道尔:那全世界哪种东西多呢?

  朱莉:我不知道。

  兰道尔:嗯,每家每户都有三四个枕头,对吧?

  朱莉:是的

  兰道尔:然后每家每户都有大约15块磁铁,对吧?

  朱莉:我猜是吧。

  兰道尔:所有15加上3或者4,不妨加上4吧,就是19,对吧?

  朱莉:是的。

  兰道尔:所以全世界一共有大约30亿个……软的东西,还有……50亿个硬的……东西。那么,谁赢了?

  朱莉:我猜是硬的东西吧。“

  虽然整个对话基本都是在胡说八道,但是一个5岁的小孩子能问出这种问题,并且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看着也实在是有趣且特别

  长大后的兰道尔,依然热衷于奇怪的问题和回答。作为一个有专业能力的逗逼,兰道尔开始在网上回答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这本书,就是网站上兰道尔最喜欢的一些问题,以及他收集的一些其他问题的合集。问题都是假设形式,英文句子以what if开头,就变成了这本书的名字

  书里面都是些什么样的鬼问题,让我来随便列举几个。

  “如果地球和地上所有的东西都在一瞬间停止转动,但大气层还是保持原来的速度,会怎样?“

  “如果每个人都有且只有一个知心伴侣,但这个人是随机匹配的,会发生什么?“

  “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拿着激光笔同时照向月亮,月亮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吗?”

  “如果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尽可能挤在同一个地方,一起跳起,然后全部在一刹那间同时落地,会发生什么?”

  “如果有一颗小行星非常小,但质量却非常大,那么有没有可能像小王子那样住在上面?”

  “如果一杯满是水的杯子突然之间变成半空的杯子会怎么样?”

  “虽然听上去有点吓人,但……如果一个人体内的DNA突然消失了,那么他还能活多久?”

  这两天看书时,我都在边看边笑骂作者是个神经病,不过列举出几个问题后,突然觉得也不能完全怪他,毕竟他要回答的,本来也不是什么正经问题,是提问者先动手的。

  不管提问者提出怎样神经病的问题,兰道尔都从物理或数学的角度一本正经讨论和解答。

  由于问题本身大部分比较惨烈,所以答案也往往很惨烈。

  我印象最深的惨烈场景,是在讲一颗密度与中子星相当的子弹放在地球表面的时候。中子星是巨大恒星因为自身重力坍塌形成产物,所以它几乎是密度最大的物体之一。一颗中子星密度的子弹,如果用足够大的底座托住,可以在地面上放几天不陷进去。

  那么这颗子弹,能摸一下吗?

  嗯,因为质量特别大,所以子弹的引力很大,因为体积很小,所以在它周围,呈现的是非均匀引力的环境。你在10米之外时,能感到一点点拖拽你的力,越走近,力度越大。当你的手臂伸到离它20厘米时,就再也拔不回来了。后面的场景我引用原文……

  “当你的指尖触碰到子弹时,作用手指上的压强如此之大,以至于血液冲破皮肤涌了出来。血液从指尖喷涌而出的速度大大超过平时的速度,里弗关于8.6秒内流干血液的说法可能还是低估了实际可能发生的情况。之后事情就变的怪异起来。涌出的血液包围了整颗子弹,形成一个不断变大的暗红色球体,表面嗡嗡作响不停的振动,你漂在血液中。”

  当然,一本书看下来,这种场景也就见怪不怪了。

  惨烈的同时,又很好笑

  好笑一部分是因为兰道尔讲得很贱,除了正文很贱,注释也好不到哪里去。

  兰道尔讲恐狼、短面熊和剑齿虎“都在第四纪灭绝事件中灭亡了,在此之前刚有人类来到美洲”时,加了个注释,“如果有人问起来,就说完全是巧合”。

  看《人类简史》时,作者讲到这一段,花了不少篇幅,运用了很科学的思维严谨的分析出了人类所到之处,大型动物灭绝,肯定都是人干的。对比之下,兰道尔的表达方式,就特别好笑。

  好笑的另一部分,是因为兰道尔同时也是个漫画家。各种贱兮兮的科学脑洞,再配上插图,也是绝了。

  最后,如果你买的是纸质版的话,封套那张纸别丢了,反面有惊喜

  是一幅世界地图,把大部分海水抽干后,地球的样子。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读后感(三):《What if》——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遥记得高中的时候看过这本书里面的一个段子,就是地球人如果都用激光灯照射月球会发生什么。当时这篇文章就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语言特别幽默,充满了那种冷幽默。对这种文风的文章我向来是毫无抵抗力的,尤其是一个美国人能够用这种带有日本风味的搞笑写文章的时候。不过同时我也真的很佩服这位门罗先生,他大概是最早做到“内容为王”的自媒体人了,把特别严谨的科学考据融入搞笑的文章当中,吸引了一大批优质而又好奇心用户。反倒是他宣称自己是一个漫画家,我倒是觉得很奇怪,因为火柴人漫画在他的文章里面似乎并没有扮演特别重要角色。当然看到有的火柴人在天上飞还真的是蛮搞笑的。还有那些短问题的吐槽也都堪称神来之笔,让人不禁陷入严肃思考:为什么我自己也想过这样不靠谱的问题?

  书里最大的亮点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不在于门罗先生的考据。因为这种脑洞大开的问题科学性上本身就存疑,由于需要魔法的帮忙,这些假说又不具有可证伪性,这就使得科学家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还有点为难。不过没有关系,我们看的就是那些脑洞大开的问题。即使得不到解答也没有关系,能够知道一些孩子和有复杂逻辑能力的成人脑中居然盘旋着这样那样奇形怪状的问题,本身就已经值回票价了。作为一个媒体人,倒是真的可以学习一下门罗先生作为早期自媒体开创的这种与观众超强互动的能力。

  作为一个学应用工程学生,我没有办法系统地质疑这本书结论的科学性。唯一可以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由于这本书把太多结论推到了极限,很多现有的参数和拟合曲线可能不再具有现实意义也就是说,当把情况推到读者好奇的极限时,可能真的会出现很多量变引发质变的情况,使得书中的很多结论无法在现有的科学条件下猜测出来。比如攥出一块由超重元素做的砖头,现有科学知识应该是没有办法解释之后的现象的。

  这本书在中国大陆的出版实在是门罗先生的粉丝和科学爱好者的一大福音翻译也没有折损太多专栏文章的原有意味,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庆幸。中文版的排版也做得十分良心,没有像有的书一样莫名其妙地把版面调整得人都没法看了。虽然精装版的硬皮增加了捧着这本书阅读难度,不过我喜欢~纸张翻动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有时候就在梦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够出一本这样的硬壳精装书。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读后感(四):我们的好奇心都去哪里了?

  这本书应该买Kindle版本的,我却买了纸质版的,哈哈

  书中罗列了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很快就能翻完。里面的各种问题,有的十分有意思,有的确实有些古怪,甚至有点荒诞。世界如此之大,像书中的那样的问题,应该是数之不尽的,但是作者还是收集了些许,还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一一作了回答。

  乍一看,感觉有点无聊,不就是一些问题么?不就是回答了一些问题么?和知乎和Quora有些类似,也许还不如Wiki上的详细解释。作者仅仅是让我们去关注这些问题的答案么?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他的认真精神

  我想,并不是。

  书中很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毫无意义。比如有人问,如果把地球上的水都抽干了会怎么样?如果人类的DNA消失了会怎么样?人类是否能通过搅拌把一杯茶加热?......作者并没有考虑这些问题的可执行性,而是基于现有的知识和理论很认真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确实有些无聊有没有?这些问题能给生活带来些什么呢?回答了能吃饱饭么?

  哈哈,当然不能。

  读后,我反问了自己:我有多久没有想过这种问题了?我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想这些不切实际的问题了?对待这些问题,我此刻内心的态度是不是嗤之以鼻?......一个个这样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时,我不经有些害怕,然后不得不接受一个自己一直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我“长大”了,我终于变成了自己曾经认为的那些“大人”。我忘记了小时候曾经的胡思乱想,甚至加入了大人们行列,开始嘲笑这些胡思乱想。

  我呵呵了自己,我就是那些最终要进入平庸领域的那些人。

  是呀,纵观整个人类,人类不可能不再有这些奇怪的想法,否则人类会不再进步。牛顿的伟大的理论就是从一个奇怪且从来没有人想过的问题引发的。这并不是一篇鸡汤式的读后感,我也不想说所有的我们都要沉浸于这种奇怪的问题中,然后为人类进步做如何的贡献,但是我真的实实在在感觉到,我们也许可以保留一些什么东西,不让这些东西离我们远去。

  近期,可以说不是近期,办公室的每个人都在讨论房子房价、因房子而产生争议。。。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没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人心头一快,所有的那些笑声也只是一笑而过,并没有什么值得过多的回味,我们的生活似乎泡在一锅乏味的汤中。

  真的有点可怕

  做个有意思的人,过有意思的生活。这个曾经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即是如此重要的东西,慢慢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挥之不去。当我反应过来它的重要性时,我在想,我是否有能力去实现它?

  什么样的人是有意思的人?什么样的生活是有意思的生活?我在心中不停地问着自己,且渴望着答案。

  再回头看这本书。作者算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吧,他觉得这些问题挺有意思的,于是收集了起来,认真地回答了它们,也许他在认真地做这件事情时,已然获得了无尽的快乐。这种快乐似曾相识,是那种不用考虑任何事情的后果,不用担心明天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曾经年少时,我们也曾这么快乐过。不知道何时起,我们丢掉了。

  我们的这些思考是否可以让生活更加真实,或者让自己活得更加有意识,还是应该无意识地继续下去?

  不知道。也许我们最可悲的并不是不知道去寻找我们的好奇,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做到,而是我们已经淡忘了这位伙计,让它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希望自己不会忘记。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读后感(五):无知是有知之母

  这是有生以来拿到的第一本带有“免责声明”的书。作者信誓旦旦的声称:本书作者和出版商不承担任何由书中内容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不良后果。

  究竟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还需要作者事先声明?简单一翻目录,让人感觉大吃一惊,冷汗直流:要么是太阳消失、人类毁灭,要么就是把海水抽干、地球停转,还有自体繁殖、DNA突然消失......实在是令人胆战心惊。

  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求知欲、好奇心是人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我们虽然已经从学校毕业或者即将从学校毕业,但好奇心和求知欲却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比如上述结果是如何产生的?很好,由此疑问就证明我们还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答案揭晓——这些结果的源头都来自脑洞大开的网友们在最火科普专栏“what if”上提出的几乎是不可能有人理会的问题。前NASA成员、科普漫画家、4942小行星的命名者,兰道尔•门罗先生专门负责以严谨、专业的物理、化学、天文学等专业知识,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和令人忍俊不禁的漫画,科学的、负责任的、专业的解决各种脑洞打开的提问。这些答案真叫人拍案叫绝、拍手称快。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哲学博士陆登庭先生指出,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发明创造还是纯粹的求知欲,广大的网友肆无忌惮地提出了各种五花八门、几乎是不能发生的事情,向兰道尔•门罗先生提问。

  ——比如极限推理的:如果棒球以0.9倍光速掷出会产生什么后果?

  ——比如扩大想象的: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拿着激光笔同时照向月亮,月亮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吗?

  ——比如脑洞大开的:用一挺向下射击的机枪能做出一个飞行背包吗?

  ——比如理性思考的:整个互联网占据多少物理体积?

  ——比如守株待兔的:从多高处掉下来的牛排才能在掉到地上时正好烤熟?

  ——比如杞人忧天的:如果某一天全世界发生的所有闪电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那么那个地方会变成什么样子?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物理化学数学老师肯定会视作无稽之谈,嗤之以鼻了事。对于我们而言,虽然从小就保持了好奇心和想象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对一些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甚至在提问之前就已经给出了自己认为的合理解释。但是,兰道尔•门罗先生认为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论证给予科学地答案,而且还把计算和推理的过程一一列出,用诙谐风趣的语言,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如果仍然不理解,看看漫画插图就明白了,一目了然,真是漫画家会科学,地球挡不住。比如从多高处掉下来的牛排才能在掉到地上时正好烤熟的问题,经兰道尔•门罗先生引经据典,通过严谨的科学计算,并考虑到空气密度和阻力,得出结论:从一个亚轨道火箭上把牛排扔下来,并派出一支回收小队把它找回来,擦干净,再加热一下,去掉烧焦的部分,然后就可以开吃了。怎么样,对这个结果满意吗?诸如此类问答,书中比比皆是。

  法国著名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左拉指出: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读了本书,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我认为最大的效用在于启发。

  ——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家有熊孩子的人都会理解这个道理,物质生活的改善以及信息资源的获取,使得熊孩子的智商大幅跃升,普通的十万个为什么已经阻挡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有了这本图文并茂的科学书,自然是一招在手,欢乐无忧。

  ——启发发明家的想象力

  在科技创新、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发明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热词。发明就是要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将其转化为动力,把各种不可能变成现实。本书提供的解题思路,或许能够给发明家们提供一些灵感。

  ——启发小说家的想象力

  兰道尔•门罗先生对这些“难题”的解答充满了无穷的想象,提供了一切可能发生的合理性,比如把海水抽干,将人类移居太空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小说素材。信手拈来,就能成为小说的精彩桥段。如有通过本文获得灵感的,记得分一杯羹哟。

  ——启发老师们的想象力

  科学研究最初的动力是人类的好奇心,对世界,对自身,对未知的好奇。学生们对未知的渴求,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所在。老师们特别是物理、化学、数学老师,要认真学习兰道尔•门罗先生兢兢业业,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求索精神,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当然,很多问题兰道尔•门罗先生已经备好答案了。

  ——启发大脑洞的想象力

  不上网不知道能人多,网络上脑洞大的人更多,他们更善于发掘问题,追寻答案。与其追寻无知的吃喝拉撒睡,还不如好好研究下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据说本书上市后横扫《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华尔街时报》等各大图书榜,迄今稳居各大排行榜前列。中文平装版入选豆瓣读书、《出版人》杂志、百道网2015年度好书等奖项,广受好评。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的未读探险家系列,将本书重新编印了精装珍藏版,完整收录更多有趣细节,还有更多隐藏内容,是上述人员必备之选。

  叽叽咕咕说了这么多,明天有人用橡皮筋砸我家玻璃的概率有多大?突然间,我也觉得自己也有了令人忧心的问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