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去,你的旅行》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07 21: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去,你的旅行》经典读后感10篇

  《去,你的旅行》是一本由阿Sam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一):永远在路上

  这本《去,你的旅行》的主题是“在路上”。作者辗转于世界各地,在旅途写的字会有一种不同感觉,当我们在远离自己日常的地方,更容易找到真正的自己。我们开始逃离一座城市或者去另一座城市,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其实寄托于他人的总会是一场空,唯有自己的经历体验才真正属于自己。之前也看过电影书籍,当异地莫名其妙分开的恋人远渡重洋,通常也无法挽回曾经的彼此。但总能通过这种远行找到自己的模样

  每一个人都会对远方的场景充满憧憬,去过之后的怀念良久,即使过了很多年之后想起来仍然会热泪盈眶。那些远方的一粥一饭天空树木,即使再也不会故地重游,也都是曾经远游的证明

  几乎所有人在会对“在路上”抱有美好期待,走着走着,会忽然明白一些道理,在剩下的时光里默默缅怀,在某一个瞬间突然会被触动心弦泪流满面。有的人或许会觉得这只是一段新奇人生体验罢了,并未有如此大的作用是的浪迹天涯的确并不一定比朝九晚五高贵、有质感重要的是且行且思。

  一个人的人生要怎么度过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事儿,人生不过一场求仁得仁的旅途。只要你觉得值得就好。有的人遇到爱的人时已经物是人非,只能感慨悲伤,不能回首;有的人,活在回忆里,不愿意醒来。

  但不管要等多久,不管我要等到多老,不管被生活如何打磨如何磨砺,我都希望自己依然能够对远方抱有热切的希望和憧憬。就像《去,你的旅行》中的行者,对于远方的追求永远不曾放弃

  作者写生活在上海似乎是一件很幸福事情。有《花样年华》中的老石库门,也有路边温馨的小咖啡店,丰富的城市试图令每个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作者的文字带有天然的温度,因为这本就是作者的所思所想啊。

  这本书并不是作为旅行指南,来引导游客去哪个景点购物和吃饭,更多的是作者自己的生活记录,记录下旅行路上的思索和各自情愫甚至是人生的改变。或许旅行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在路上遇见自己,那个全新而又未知的自己。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二):让你无法忘记一座城市,无关风景

  有那么一段时间很喜欢看各种游记,看书的时候,会有一种置身于旅行之中的美好的错觉。曾经的游记类的畅销书——《不去会死》、《走吧,张小砚》都曾出现在我的书架之上。那时的我还是一个穷学生,一边感叹着作者的丰富旅行经历与强大坚定内心,一边畅想着多年后,经济独立时,自己也可以如此般潇洒地用脚步丈量世界。这些书在我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种子的名字叫远方。

  《去,你的旅行》这次再版,特意和之前的做了一下对比,其实改动并不大,增添了东京部分美食纪录,多了一些参考信息。这也是最能帮助旅行者的部分。而朋友的序言部分调整顺序,不再是在全书的开始部分,反而放到了后记之中,读到第一篇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作者的后记,惊讶年龄匹配,看到落款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第一版中作者朋友的序言。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三):关于旅行的荒芜故事

  因为喜欢旅行,可又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生活所困吧,不能经常游山玩水,所以特别喜欢读一些关于旅行的书,从白纸黑字感受异地的新鲜和美好,在别人拍的照片看世界

  等到这本书来的过程中,很期待,很着急

  书到了之后,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不到一半,就感觉有些失望,怎么说呢,就好像小时候盼着过年,真到了鞭炮齐鸣的那一晚,真到了热热闹闹的拜年时间,突然感到好无聊

  这里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和什么人一路结伴而行似乎已经是明明在早已注定,那些快乐和悲伤有人在旅途中与你分享,最后把记忆全部丢在那些可能再也回不去的时光里。

  那些痛如同生长骨头里无法剔除的利刺一般,但我清楚疼不过心,难过不抵天明。

  每个人的生命里一只在不停地开门、关门,可是你却无法清楚地知道哪些门一旦关上就再也打不开了……

  在小湖边,我们几个人喝酒醉到了天亮,早上五点多的天空有着特别奇特蓝色,非常好看,那半年多时光都被淹没在半梦半醒之间了。

  我问住在香格里拉的朋友,什么叫人间天堂

  回答说:你现在身处天堂。

  那些怀旧的情绪与现在的城市面貌互相交叠,如同穿梭在多面的时光里。

  往事都是美好的又或者苦涩的,忆苦思甜,都是一种怀念。

  所有的感情模糊了最初的面貌,于是,我选择了独自旅行,不知何时停歇。

  那些与你在漫画中度过的夏日依旧清晰,闪耀着明亮阳光,饱含着盛大的雨季,记忆的炎夏从未跟随你离开的脚步走出我的漫画故事。

  我的眼睛被窗外巨大的光球所吸引,它就像是一座巨大的未来岛屿,灯火通明。

  四周安静极了,除了海浪拍打岩石声音就像海洋深处蔚蓝色的呜咽。

  总有一些人怀揣着难以启齿的过去,却不知已经在这漫长的旅途中迷失了自己。

  ——————————————————————————————————

  以上是从书里摘抄的句子,摘的比较文艺,比较醒目的句子。

  粗略翻完这本书,不由得想起少女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自己。那时候明明过得家和如意,却看雨是愁,赏花是怨,以为学着颦儿蹙眉便是和寻常人不同的美人儿,其实呢,那段时光过去之后,捡起来回忆时难免脸红,只能用矫情二字来评点。

  大概是不少女了,所以觉得这本书就像是碎碎念,文艺的词语和句子组合在一起,看似是华美篇章实际上有些空洞,大概是为了美,骨骼过于纤细了吧。不是一本旅行攻略,只是作者在各个城市各个地方经历的人和事所产生的句子。也不能完全心情随笔,介于两者之间,稍稍有那么一点尴尬

  恩,说实话,我感觉这是一本比较尴尬的书。

  不过呢,萝卜白菜各有所好,我的少女心大概是已经化了,兴许你的还在呢。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四):一山一水总关情

  拿到这本以旅游为名的书时,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各路的风景,然而,与其说是作者的游玩,不如说作者的感情回顾之旅,从武汉到上海,从悉尼到东京,路上的见闻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关于一段感情的感悟,有些地方甚至是再次来到,物是人非,故地重游,心境已不同,但是那些美好,那些情感,也值得和这些美景一起封藏,而这由情入景,由景入情,也不知道看的是景还是情。

  这也许是不同于其他旅游书的地方,不按照时间顺序,也不按照地理顺序,按照的是作者的十年心路历程,上海,作为起点终点,这十来的奔波,这有酸有甜的生活,而从毕业工作,到整日租房子,乃至武汉买房,上海,在作者眼里早已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由上海开头,引出了之后绕着地球走半周。

  第一站是悉尼,一个有文化古韵的地方,除了悉尼歌剧院,更有大海海滩,海鸥,以及属于在外地特有的感触,还好,在悉尼也有朋友做伴,也有曾经的恋人苏的陪伴,还有一路值得去玩的文艺场所,以及好吃的店的地址,不得不说作者的用心,可以跟着他的脚步,走完这段异国之旅。

  由悉尼又去了墨尔本,东京,西贡。首尔,台北,这一路路都是特有的景致,是墨尔本的畅快,东京的时尚,西贡的安定,首尔的年轻,以及台北的严谨,曼谷的传奇,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而这些一路上男男女女,这环境,这安逸,也完成了旅行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些风景,或许你也在别的书里见到,但是在这本书里,给你不一样的感触,正如每个城市给一个人的意义也不同。

  而一杯咖啡,一家烤肉,在不同的城市里,也有着不同的感觉,在这个地方喝的是这种咖啡,嗯,很好喝,到另外一个地方,也许又是不同的咖啡不同的感觉。就算咖啡一样,在路上的感觉也会不一样。

  生活在别处,则开启了国内的生活,各处的特有小店,福州,厦门,这些零零碎碎的生活,也在回顾时有特别不同的感觉,更有最后一部分,小镇风光,仿佛在路上,一切都是新的,都比你日常生活新鲜的多,而这些新鲜吸引着你,留住你,让你沉醉其中,于是,你一次又一次的投入这场旅行,即使,每次陪你的人不同,即使自己的生活感悟也不同,可是那些美景带给你的开怀,那种在路上的心情,那种不必讨好忍受的心情,也在释放着你。

  而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个有新奇发现的世界,也让你不由自主的想要去看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仅仅这几个字就带动了多少人旅行的心情,而这些风景,也会一直留在你的生命里,让你时刻回味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而作者的这本书真的很不错,又文艺,又有景,更有一些作为同龄人可以懂的烦恼相信不管是在路上,还是在家里,你都会特别喜欢这本书的。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五):出发,行万里路

  最近,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漂亮书,那就是阿Sam的作品《去,你的旅行》。说这书漂亮得从三个方面说起,第一是装帧漂亮,第二是照片漂亮,第三是文字漂亮。

  先说第一:书的护封设计成浅灰底色,上面配了几幅深颜色的国外风情照片,浓淡相宜。另有一溜橙色,上面印着文字。一部分护封折入封面,一下子看不全上面所有信息,留了个小悬念。拉开一看方知上面印着作者简介等等。护封上色彩搭配素雅大方,令人赏心悦目,上乘。

  再说第二:这本书是借旅游说事,涉及吃喝玩乐,要说那些场合生花妙笔总不如照相机“咔嚓”,于是这本不到三百页的书中有九十多幅彩色照片,让人大饱眼福。上海、悉尼、墨尔本、东京、西贡、芽庄、首尔、台北、曼谷、清迈、北京、厦门、福州、香格里拉、丽江、新加坡、阿德莱德、武汉等国内外十八个城市,大场面小特写均有可圈可点之处,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可以说,如果碰上一个懒得读文而喜欢看图的人,也一定爱不释手地专门挑里面照片看。譬如东京照片共有十八张,第一张上有两名穿了藏青色工衣的女孩子,站在路边打电话笑容满面,后面却是几张像关于“悬赏通缉”的告示。想来这些元素不是随便套在镜头里的。第十八张是在一条大街上,两位神情庄重的骑警昂然骑在高头大马上,好像在巡逻。大盖帽上很怪异地缀着一朵红花,马鞍垫上印着“警视厅”。楼房上有索尼公司广告,路边有“消火栓”牌子。哦,这确系是东京大街一景,可是没见过,开眼。这本书里国内照片也同样拍得出彩,譬如上海照片不见陆家嘴城隍庙,却见晨光微明,高楼俯瞰,狭窄马路上早起的人……。这里分明听到作者一声叹息。总之,这本书里所有照片都可以写出一篇文章来。

  但是《去,你的旅行》不是摄影作品集,重点还是文字。所以就说到第三:文字漂亮。阿Sam虽然是80后,笔端下味儿却既深沉又清寂。这本书第一章从上海写起,提到常德路上张爱玲住过的公寓,张爱玲这位旷世才女是鲁迅都佩服她的。阿Sam在张爱玲住过的公寓门口留连忘返思绪飘然飞到民国年间。他说欢喜上海就是从张爱玲开始的。阿Sam又喜欢邓丽君。白岩松说过,邓丽君的声音能让全世界华人安静下来。邓丽君去世的城市是泰国清迈,阿Sam就记住并去了清迈。他仔细地描写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并动员“邓丽群的粉丝一定要到这里来看看。”阿Sam心中偶像是张爱玲邓丽君这些人物,他的文字就自然不俗。如何不俗?还是留给读者看了之后各抒己见。这本书介绍旅游,但不是鼓吹单枪匹马苦行僧一样长途跋涉,那样不免太过辛苦。所以作者往往是结伴而行,旅途中疲劳快活着。书中还写了几名妙龄女子,和作者有些感情来往但终于不得正果。好在这些情节在《去,你的旅行》中也不那么重要,读者注意的是这本书谈旅游。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六):旅行的意义

  关于旅行,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旅行的意义,重要的不是我们要去哪个地方,而是和谁一起去。

  生活美学家、作家阿SAM夏天鸿的《去,你的旅行》,与其说是一本旅游杂记,不如说是一本以自传体为主的感情表白的作品。这是《后记》中叶志伟的评价。我刚好也这么认为的。

  关于旅行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解答。

  旅行,我们可以离开熟悉的城市,闯入陌生的世界,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学会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旅行,正如古文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那么大的世界里,让我们看清自己,不再做一只井底之蛙。旅行,让我们与不同的人擦肩或相识,因此世界就跳脱出原来的框架,有了不一样的色彩。旅行,让我们因为旅途的境遇,越来越看清自己,越来越明白和了解自己……

  《去,你的旅行》中,阿SAM向我们介绍了亚太周边,中国人旅行的一些首选之地,比如悉尼、墨尔本,比如东京、首尔,比如台北、曼谷,比如厦门、丽江等城市。对于这些去过的地方,作者很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贴士,一些传统店铺的介绍,一些特色小吃的介绍、一些酒店的介绍等等,如果你刚好要去书中介绍过的城市,阿SAM留的地址和电话,可以省去你寻找和打听的一些时间。

  旅行有很多意义,也有很多动机,为了一个人的梦想,因为一个人的一首歌,因为一本书等等。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旅行的目的地与我们的心之间都牵引着一根无影的线,它带着能量,将我们将心置于旅行之地。

  《去,你的旅行》中,阿SAM因为网络中认识的姑娘去了上海;因为想要看海去了悉尼;因为日剧《东京爱情故事》、漫画和曾经爱人的梦想,去了东京;因为安妮宝贝的《蔷薇岛屿》去了西贡(胡志明);因为工作去了首尔等等。

  不管我们出于什么原因,去了什么地方,身处旅途中,唯一不同的是,身边的人和他们牵动起来的情感的波动。

  正如前面所说,《去,你的旅行》,这本书不只记录着作者的旅行的故事,也回忆着作者的爱情故事。从为了爱追逐到上海,爱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坦诚:“钱在抽屉第三格,相机是F717,不知道你是否能用惯,可以带出去拍照,有事情就电话我。”简短的几句话,却交付了自己所有的真心。

  只是真心最后还是无法抵抗命运。兜兜转转之间,作者与这个爱人在一起又分离,复合后再次分开,甚至在东京的一次不经意间之间的偶遇。这样的缘分,阿SAM在“东京”篇中形容,“相见不如怀念”。

  我们旅行,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或许全然陌生,或许再度造访。我们或许为了一座城市,因为好奇的情怀,因为喜欢的怀念;或许为了一个人,为了两个人时的幸福,也为了一个人的纪念。

  物是人非,时过境迁,每一次旅行的目的地的抵达,时间也好,地点也好,身边的人也罢,带给我们的都是别样的意义。《去,你的旅行》正是作者将自己感情对读者的表白,也在读者的心中植入了这份感情的余温。读者和自己的感情融入之后,产生了共鸣。

  就像本书的《序》中提到的读者的一份信,一份从高中开始的美好感情终究没有抵过距离和追逐梦想的脚步。但最终却因为一次西藏的旅行,让分手多时的情侣愿意为彼此牺牲,而相守在一起。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在人群中,我们很容易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最初的目的地,但旅行,会让我们放慢脚步,让心静下来,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处,与时间相处,与自然相处,与世界相处,让我们看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让我们去争取真正想拥有的东西。

  旅行,也就因此有了替代不了的意义。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七):一个人的旅行

  很久之前,因为这类书影音就萌生了一个人旅行的想法。大抵是因为资历尚浅,以为书里的图片展现的是外面美好的世界,直到一个人提着行李出国,在机场候机时,刻意的放了一首之前一直喜欢听的歌——《一个人的行李》,看着机场外的天空,等待起飞那一刻的心情真是难以言喻。 大约四五年前,我被旅行这个词给荼毒,那时候看了很多这类型的书:《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我睡了81个人的沙发》等各种游记。连音乐都是这种关于旅行的歌。旅行之前,旅行给人很多美好的幻想与期待,不是吗?为什么想去旅行?大抵是因为逃离现在的生活,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四五年前所谓的文艺,就是这样子,文艺青年们背起背包行走于全球各地大街小巷,Lomo风格的照片和感性的文字就成了一本畅销书的标配。说实话,以前我倒是很迷这种“毒”(读)物的。 但是这类书影音,多多少少还是影响到后来我对旅行的态度的。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我不过是从书里窥见了别人生活的另一种姿态。《去,你的旅行》出版快六七年了,它第一次出现在书店里的时候,在那一堆畅销书里显得十分显眼,旅行这样的字眼又显得格外的令人魅惑,作者在旅行中的图片又令人心生向往,恨不得立刻放下书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就是,离开自以为是的生活,串联起以前的回忆,并以开放的态度结识日常生活之外的有趣之人,至于风景,那只是附赠品。”(陈宇欣《我只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 作者拍出来的照片可以显示出他的文艺气息十足,这些感悟我现在虽并不苟同,更像是私人化的游记和感悟。但是却能激发了我对独自旅行,出门看一看的欲望,或者说是激起了骨子里对自由的向往。单车,车票,机票,护照,签证……一个个国家走走停停,一个个城市兜兜转转。没有目的的旅行更多的是一种自由和寻找,无时无刻映入眼帘的,都是停驻在心间的风景。 作者阿Sam算是写作这种文艺作品的领军者了,继《去,你的旅行》之后,那一年特别流行“间隔年”、“文艺青年”、“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字眼,一大波这样的作品在市场上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我看多了之后,感觉实在是“审美疲劳”。真正的旅行,不是在书里看别人的感悟,而是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每一处陌生的风景。现在想想,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感到庆幸,因为这些书影音而激起的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幻想,始终是我心中存在的一部分。 “心情好or心情坏,有什么好假装,反正天若真的塌下来,我自己扛。天气好or天气坏,有什么好紧张,反正下一秒钟的我,开始开始流浪。我要一个人去东京铁塔看夜景,我要一个人去威尼斯看电影,我要一个人去阳明山上看海芋,拍偶像剧。我要一个人去纽约纯粹看雪景,我要一个人去巴黎喝咖啡写信,我要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透透气。”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八):这书和旅行无关,仅适合未踏上社会前学生族

  要给这书写评论真是哀叹一声,这书的名字是那么诱人,封面的照片满满的诱惑,让人对书充满期待,想在忙碌工作无暇外出“放风”之时,让眼睛和大脑先出去溜一圈,顺便找个好地方一有假期就能说走就走。有同样想法的读者请你们快打消这念头吧,想说看完这书,被他写过的那些地方都蒙上了灰蒙蒙的忧郁哀愁,谁还想去啊……看本旅游主题的休闲书看成这样,也没谁了……

  初翻开第一章,觉得作者文笔很细腻,情绪饱满,善于观察,有从细微的小处欣赏到美,收获幸福,是个会享受生活又不轻易将就的人。看着看着,才发现作者是个男人!!!(也怪自己看书看电影之前不爱看书评影评,怕先入为主会没了新鲜感影响了自己的感受,以至不知道作者叫sam,也不知道这个sam是何许人)。于是之前的那一切欣赏被加了一个不好看的图层,同样细腻的文字,女生写来是小资做派文艺范,男生…总觉得有些矫情了。

  没事,我安慰自己,我看得是游记,是旅游介绍,异地人土风情,细腻些体现得更详尽呢。结果发现……还是自欺欺人了,这游记,不是写给普通旅游者看的游记,只是作者对自己行程的记录,自己的心情记录而已……从悉尼、墨尔本、阿德莱德、东京、西贡、首尔、台北、曼谷、新加坡到北京、厦门、福州、香格里拉、丽江、武汉、长江,作者更像在签到打卡报流水账更胜于向普通读者展现每个城市的风貌,特质。作者用了澳大利亚和亚洲的六个国家总共十几个城市,写下了每个城市他对前女友看似深情,实际冗长得像裹脚布的哀怨。对前女友那么念念不忘那你去追回来啊,可在日本时明明主动断了和人家的联系,那就是都放下了,放下了你还要出本书每一章每一节每个城市地去想起她梦到她让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个深情的人这是你的目的吗?明明想要放松,可偏偏“心累”是看这本书最实际的感受。

  年轻大约是上中学十几岁吧,那个年纪明明小毛孩子对事务的了解都只皮毛焉偏偏觉得自己读了很多年书,什么都懂,成熟得不得了,看到安妮宝贝的文字觉得很酷,文中郁郁不得善终的心情,年轻冲动无谓的世界,不被大人理解不被世人理解,只有我们十几岁青春少年男女最懂。对她的文字她的生活态度,羡慕嫉妒又向往。等长大一点,真正接触到成人的世界,得到工作爱人又失去经过几个来回,深深知道了社会是什么个样子。对当年的那些文字也只有自嘲得笑笑,还是太年轻。那是折腾,是矫情,却不是生活。作者的文字带着很重的安妮宝贝的痕迹,看到后来作者自己承认深爱安妮的书毫不意外。只是对作者更看轻了一些,我们也看她的书,但是我们都长大了,你怎么不长呢?去每个城市喝杯咖啡喝个啤酒抽支烟,介绍些设计小店,你旅行的意义然就那么过去了?后这个城市也就那么过去了?实在是对每个目的地的亵渎啊,虽然加上你出差的城市你总共也没去多少地方你还不好好写。看书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不高兴的,但是吐槽的话写太多也没啥意思了,反正,被辜负了…….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九):去,你本该有的旅行

  收到《去,你的旅行》一书的时候就感觉非常喜欢,简洁的封面让人看着很舒服,之前看过很多旅行的书无非就是分为几个大类叙述一个人去旅行碰到的一路上的人文风景,要么就是纯旅游书必逛的景点必吃的美食等……。这本《去,你的旅行》大概翻开看了下书的内容结合了以上的几大类是由作者阿Sam一个人定居在某个城市又从上海到悉尼,从东京到西贡,从首尔到曼谷,在小说和散文的交替叙述,作者以自己的感情线为主线,在旅行的过程中不但说了他和朋友之间的事到达的每一个城市都拥有着只属于他的故事,所以很有情节也很引人入胜,书里每个主人翁到的那个城市还有旅行小贴士,比如这个城市的签证、哪些酒店比较方便等,书中旅游的一些插图风景照片也很美丽,还推荐了美食给做参考,很是贴心。整本书看起来很轻松,总想看作者接下去的旅行,这也许是很多人的梦想,有的人喜欢收集为爱好,有的人喜欢看书,那么在当今社会,每个人为了工作忙忙碌碌的生活着,更多人而喜欢上了旅行,它可以有着很多的理由,也可以是没有理由只是想念一座城,它只是属于你和这座城的故事,更好的认识自己。而在这本书里你总可以找到自己,看得出书的作者很享受每次的旅行,就像书中说的少了卫生间的房子不能说完整,但旅行使我们的世界观变得不一样了。你总能在书中找到自己喜欢而又想去的城市,跟着作者寻找自己的故事,我在书中找到了和作者去过的城市感觉很事亲切,旅行的意义在于自己,一切以自己的心出发。阿sam的这本《去,你的旅行》中可以感觉到作者的享受心情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种想马上放下工作立刻去旅行的感觉。整本书的感觉看了非常轻松,总能找到某些共鸣,希望能看到他的下一本书。

  非常喜欢这本书,旅途中人物风景美食在作者阿sam的笔下一切都那么美好,我们也应该对生活态度更积极,可见作者也是这样的吧,不管是小镇记忆还是墨尔本世界上最美丽的海岸线,这是阿sam旅行的意义,那么你的呢?旅行能让我们的世界观变得不一样,眼界更开阔……让我们一起去旅行感受美妙的旅程吧!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十):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每个人对旅行的定义也不一样

  我在看了阿Sam的《去,你的旅行》之后我才知道阿Sam原来是个“网络红人”。在博客很流行的年代,大概很多人爱看《去,你的旅行》这种书吧。这本书时隔五年能够再版,我想一定是有它的理由,我想大多数购买者是为了纪念他们逝去的时光。作者的朋友在书的后记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这本书自私、自我,却情感细腻且具单色,能勾起人最原始的(primary)的记忆。”我比较认同这句话的第一句。

  《去,你的旅行》是一本有关旅行的随笔集,在这本书中有作者去过的城市、住过的旅店、见过的朋友和他的前女友苏。苏出现在这本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想来作者对她有很深的感情,阿Sam和苏可能有很深的缘分吧,总是在不同的地方不期而遇,两个人有默契却未能一直携手。在即将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希望作者在五年后的这版《去,你的旅行》上写上一句话“兜兜转转,我和苏最终领了那张对我们无用却有意义的结婚证”,如果书中有这句话,我可能会原谅作者的矫情,但是书中并没有这句话,所以我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的最矫情的一本书了。

  在经济告诉发展和网络十分普及的今天,旅行好像不是什么难事了,自助游、跟团游、亲子游……人们的选择好像更多了,旅行也是更加方便了。随着国人出游的增多,自然而然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到此一游式的旅游方式仍旧是国人旅游的主要方式,而这种方式可能是作者不太喜欢的旅行方式吧。深度旅游或是高端旅游还不是主要旅游方式,作者在《去,你的旅行》这本书中充斥着各种品牌的名称和拿铁,iPod和拿铁是作者的标配,作者在书中说过一句话“再穷也要喝咖啡”,咖啡在作者看来是一种逼格的体现吧,只不过咖啡是酸性食品,摄入过多对身体并不太好。但是作者这种不屈从主流价值观或是不怕挨骂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毕竟我们很多人的痛苦都来自于盲从,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即便开卷有益,我本人并不是特别喜欢《去,你的旅行》这本书,这本书最值得称赞的是它的封面。如果想要当做自己五年时光的一个回忆纪念,这本书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想要追忆的似水年华。每个人对于旅行的理念都不尽相同吧,到此一游绝非低俗,手持拿铁也绝非高雅,毕竟中国茶贵的比比皆是,只是很多人喝不出茶的好才说咖啡香吧!

  愿每个人都能愿读万卷书,也愿行万里路,最美的景色可能在远方,也可能在眼前,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去,你的旅行》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