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旅行》是一本由阿SAM(夏天鸿)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4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一):走着走着就远了
本身是想写力荐的,但是事情最好不要说得太满了,也许还会遇到更好的,所以转而选择了推荐。
猪仔说过想借这本,但是阿SAM和苏的故事太好,是她自己臆想的那种,不是现实,所以我也就降低了自己的阅读速度,希望可以让她看不到里面的故事。
书里面的地方很好,但是印象更加深刻的是阿SAM和苏的故事,是他们的爱情。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分开,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想过,也许苏看了这本书以后会继续和他在一起。但是,在泉出现了以后我否定了这种想法。没有那么多美好的happy ending ,这就是现实。
昨天和小帆出去吃饭,他和伤心,我不知道怎么劝他,因为我并不能跟他说,她不值得他为她这么多,但是我说不出口。
去,你的旅行吧!追求你认为对的就好。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二):走遍世界看到的不过是自己的爱恨纠缠
这是我换书活动换来的第一本书,决定好好写点东西以作纪念,尽管,这本书当做开头,不是太理想。
这本书真的不算游记,只是全世界地看,看见自己的爱恨纠缠,满世界的拿铁和酒。如果是要看游记,放弃这本书吧。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一个男版的早期安妮宝贝,尽管我很喜欢安,悄无声息地买着她所有的书,但是这么敏感的忧郁的带着所有伤口的男人,不是我那杯茶。也许他的恋爱与分离让人神伤,满世界游走不知道是想记得她还是要忘记她,他的那些隐秘的伤口,欲让人知,不欲让人见,所以一直欲语还休,一直拖泥带水。
我喜欢的男子,不然就是简单干脆,哪怕有些憨直,绝对不精致不敏感;不然就是豁达幽默,看得见所有,但是也不过是笑笑。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三):一个一个看过去
昨晚,九点半,开着豆瓣电台,平躺着,举着《去,你的旅行》。一个城市,一种生活感悟。我是先从自己熟识的去过的城市看起,先从他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我最熟悉的--上海读起,接着就是北京、厦门、武汉。剩余的我都没有去过,不过我寻思着朋友的足迹像是核对数学题一样核对着清迈的点滴。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每天看一个。我对师傅说有没有去过Chiang Mai素贴山的Palaad Tawanron餐厅,因为据阿Sam记载能看到整个Chiang Mai的夜景,师傅说有,他是他们那批里唯一去到山顶的,是他曼谷的小女友开车带他去的,我说笑的提醒他不要弄个孽债,他说他期待20年后有个泰国小妹妹来认他作爸爸,玩笑归玩笑,和文章中写的很符合,小小的TIPS都不算过时。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四):去,你的旅行
虽然他刻意把苏写成了“她”但是我仍然觉得是TA。
打一颗星的时候,我还真挺怕被人骂的。我不是刻薄,我觉得一颗星也是星星。我没看过阿Sam的午夜场所以我就书论书。
这本书,就像是某个阳光和煦慵懒至极的下午,一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在跟你聊天,讲着这一路的风景,讲着这一路的心情,讲着曾经的一段感情。时不时喝口热拿铁,让绵软的泡沫充斥嘴巴,富足感带来幸福感,融化继而留香。
连书的设计,都是如此。
32的小开本,248页的纸,干净的排版。没有故作深刻也没特意拼凑字数,说是旅行也没掩饰爱情,矫情吗?至少坦诚。比起别的旅行类图书,这本书的封面旧旧的却不失清新,拿在手中借光还能看见大大的“GO”,若无其事的搭配上一点点的绿色和紫色,这个是我最喜欢的。
花了钱,花了时间,长途跋涉去看一个心念已久的城市,想着一个心念已久的人,去等待一场浪漫的放空。我们是城市的小粉儿吗?我们就像是这个城市的小粉儿。
眼睛里的它,随便撩手都是风情万种,稍微低眉都是清新脱俗。绿的时候随便拍都是一副画,他灰的时候就如你想念一个不再在的人寂寥如一个冬。
开篇写到:书 是逆境中的慰藉,如果如此,那,旅行 是一场良性并且乐观的预设。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五):读后感——与旅行无关
书有三种。
一种需仰视,读起来艰涩,却仍吸引你继续读下去,对于我就如正在读的〈蒙面骑士〉,要静静的、专心地才能体会作者的巧智,读这样的书,你不会有非份之心。
一种可平视,读起来轻松,就如〈去,你的旅行〉,一个晚上轻松地读完。这本旅行随笔,会激发起自己也要记录下旅行点滴的想法,会引发一点对旅行的回顾,也会想着是否把自己的照片整理一下,也记下点什么。我想这本书对于我的最大意义就在此。综合价值或许还大于那些引发思考,而非行动的书。
还有一种书,没有读完,自己就轻狂得想要写一本了,这种书的好处就是激发自信,让自己也敢写点什么。上次去蒙山得到一本〈天书峡谷〉,听说还要拍成电视剧呢,读着读着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我,要如何写。
呵呵,书的好坏,还是要看你得到了什么。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六):唉,怀旧的男人,继续加油吧!
给四星,大部分是因为看到作者对前女友的不能忘怀,对于怀旧的男人,不知不觉我总会多出一些好感。
里面穿插的图片很多,可也还是失望,本想透过作者的笔,作者的照片,去体味,认识我还未知的世界。但其实,看不到什么的。看到的只是些琐碎,或者说是我并不关心的一些东西,例如,作者睡过的房间。
当然还有一成不变的拿铁,但这或许是作者的偏好吧,这一点,大家还是手下留情一些的好。谁不都有一些,一成不变的习惯么。
另外哦,好喜欢旅行,作为一个苦13的学生,只能再让我停留几年。不过,好想认识些,这样的朋友!
前几天看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变再不觉得,还有什么书,是真的入不了眼的了。最起码,你的旅行,我没有恼怒,没有翻白眼,没有心中暗骂的读完了。前者....看了10页我就跑来吐槽了。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七):看别人的旅行百态
同学推荐的书,那时候她正打算去厦门,说起这本游记,也是百般称赞。难怪,这样的文字就是她的气质。文艺,乐观,但又免不了偶尔的小小忧桑。
22美金的海景房间与之前看的10卢比印度落地大窗房间,差别很大。这书恣意的优雅,小资与情绪,完全不同于先前的巴西与印度。
我原以为是个邋里邋遢的男人,吊儿郎当的带着相机随走,啥事都当屁一样。看了一页,便想错了。这是个会穿无印良品衬衣,喜欢喝拿铁,还要点薰衣草香枝,喷香水的精致男士。
看至200页,感觉字里行间都是对一个叫“苏”的情书。富有感情而细腻。
当我在宇宙边缘对白矮星中子星还在痴痴迷迷的时候,看着阿SAM的文字从越南飘到台北,再到曼谷,其实对身边的景色与过客痴痴迷迷也未尝不是种幸福。谁也不能奢望幸福就是单调的甜如蜜吧?总不可避免的要夹杂些涩楚,人之常情。
豆瓣FM放得SNOW PATROL 的歌,2012年最后第三天,下雪。搭着这样的书,这样情感与叙述,也够凑就一个美好的午后了。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八):文笔优美,通过旅行来抒发感情
看了一段过后就会拿它和《分开旅行》做对比。都是一股文艺范,用词用句都很优美。《分开旅行》是在旅行中找到自己,与男友分手。而《去,你的旅行》是分开后,在旅行中回忆女友。两个坐着都是有钱人啊,可以飞去国外多个国家来缅怀自己的爱情。虽然看起来矫情了些,但是感情嘛,有文笔,又旅行回来,总得写点什么以纪念他们“追忆”的旅行,顺便展示下自己的文笔,赚点不痛不痒的外快。只能说挺喜欢阿SAM的文笔的,写的比陶立夏更能打动我的心。像一个清新偶像剧,那是有钱又有才的人的专利,哈哈。
看到有读者评价说这不是一本旅行的书,我只能说,您对他的期待和要求太高了,我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就像生意,一个愿卖一个愿买,谁赚谁亏,忍了。但我还是要说,挺喜欢阿SAM的文字,读几页后就觉得挺美的,真的像个小说或偶像剧,哈哈(唠叨了)
旅行嘛,有人是有目的的去旅行,有人是没目的的旅行。有目的的,每个人的目的又不一样,阿SAM是为了回忆爱情,陶立夏为了放下一段感情,而我想去旅行是为了寻找自己,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
有人说“旅行本来就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我认为每个人想法不同,如果把自己的旅行出一本书,或是公开来,未必是件坏事,我觉得出本书是人生一个宝贵的经历。对自己有纪念意义。小了说可以给其他人提供些旅行建议,“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处风景在一千个人眼里也会呈现出一千个状态和感受。我认为我看的挺美好的,想分享给你。大了说,现在迷茫的人太多,包括我自己,如果我在旅行中找到了自己,不迷茫了,我愿意把我的经验和药方告诉你,你去试一试。我们总是要在寻找的路上,如果我的药方治不好你,总会有个人的药方能治好你,重点在于你要坚强的寻找下去。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九):去你的,旅行!
有很多书看完,因为太过于珍爱里头的文字,舍不得对它过多评论,很怕因为自己的偏执曲解了作者的本意,也怕拙劣的语言掩盖了原著的风华。但此书看到20页就已经受够了这个男人的无病呻吟。
大学时看了文化苦旅,对于欧洲有着太多的向往,所以多年后想买本游记,意图激起对旅行的热情。原来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这不是游记,不算自传的无厘头杂文,充其量只能是配图说文。
那浓重的酸味比起安妮的《素年锦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去,你的旅行》读后感(十):不同人的不同的旅行
刚看了看评论,很多人都说这本书怎么怎么,各种装各种假,说恶心,说免费白送人,留着占地方。
其实干嘛那样子呢?旅行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
也许是因为那时候自己刚失恋,所以看到简介中说到啊sam去到哪里都想着前女友的时候,心动了,就买了。
没有过那么一段刻骨铭心的失恋经历的人,无法理解他为什么去到哪里都会回忆起前女友的点点滴滴。很不巧,我也是这样子,即使我们的分手,没有作者那样子的平静。
就好像100个读者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喜欢一本书,其实就是在那里面你会发现自己的影子而已。
回想起来,作者很多方面的确有点做作的感觉,但是,那些并不影响我在看书的时候想我心爱的那个她。
不推荐看也不推荐不看,自己感觉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