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3-29 21: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读后感精选10篇

  《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是一本由【美】茱莉亚·霍维兹 【美】杰拉米·斯科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5.00,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读后感(一):《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读后感:无处不在的隐私

  蓦然回首,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17年了。还记得自己初中时,第一次接触电脑。那时每周有一节微机操作课,同学们都觉得很新鲜好奇这个跟电视差不多的大盒子,到底有什么用?于是,我报名了学校组织的电脑竞赛班,主要学习QBASIC编程,我买了一本辅导书,认真的钻研了好几天。那时自己有一个心爱的3.5寸软盘,好像被老师借用了,后来一直没还给我。。。直到现在我还在惦记着,那里应该存了我人生中编的第一份程序吧,一直很怀念。这个记忆片段,应该在1998年左右。

  转眼间,电脑、互联网迅猛发展,在近20年后的今天,基本上家家都有电脑了,而且电脑的配置也不是一个数量级了,就连手机的配置都已经完虐那个年代的台式机了。不论是存储器的容量、还是CPU的速度,都在呈几何式的增长。相对我们国家电脑普及的滞后,美国早在20多年前,就成立了“电子隐私信息中心”,开始完善互联网隐私的相关法律。可那时的美国专家们,无论如何也没有预料到现在互联网发展的规模,以及互联网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这足以让我们弯道超车,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读后感(二):书评: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 (我居然是第一个。。)

  首先说说收到书的开始,封面非常的简洁白色简单个人非常喜欢风格书本身是译著的,所以大多数内容不是很符合我国的国情,不过也挺值得一看。

  说到隐私就肯定得提一些案例

  【整形医院上万裸照被公开 黑客侵入电脑系统并索要赎金】立陶宛一家名为Grozio Chirurgija的整形外科医院电脑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大约25000多张个人隐私照片和信息被泄露。这家医院的客户包括来自德国、丹麦、英国、挪威及其它欧洲国家,警方已接到数十人报案称受到敲诈,其中有一名流行歌手。黑客还向医院索要38.5万美元赎金。诸如此类的很多。

  很多人都认为“个人隐私”不过是一纸空谈而已。

  引用老炮儿中六爷的一句被删台词:“我活那么大,我TM都不知道自己还有隐私?”

  “每年遭受虚假信息、电话诈骗、木马病毒网络钓鱼、帐号被盗、网购陷阱银行卡盗刷等中招 的网民不计其数,为了减少网民的损失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学习必要手段与防范技巧尤,其重要

  信息时代企业和个人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是信息安全意识的匮乏,要么他们根本没有 认识到这一点,要么忽视,要么不愿为此买单。” ——这段话引用 来自我自己写的书 《网络黑白》

  隐私这个章节和国内的情况来 我也分析并写了一个大章节,喜欢的也可以去了解,在回到本书来,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这本书确实也讲述了很多国际性 整个大环境的难点难题,每个人都没有办法去避免不泄露任何信息,特别是现在什么都开始是实名制的大天朝,从何谈起个人隐私?

  目前社交媒体如此发达,而社交平台上又存储着海量的网民个人信息,但是由于很多用户缺乏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所以网络犯罪分子们有着大把的机会可以随意窃取他人的个人身份信息。

  不过在应对身份盗窃这一问题上,研究人员们也在不断尝试着新的花样比如说,我们可以将用户的个人物属性纳入考虑范围,并通过这种实体属性来为我们的身份信息添加一层额外的安全保护。

  面对网络安全日益严峻的现实,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迫在眉睫

  只能预防为主,很多技术手段,你知道对方如何攻击,就知道如何有效的进行避免。

  《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读后感(三):保护忐忑不安的“隐私”

  你知道你的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工具可能是你的信息泄露吗?

  你知道你的QQ,微信等社交平台聊天内容会被监控吗?

  你知道你的淘宝,当当,京东等网上购物,足不出户便利背后是以什么为代价的吗?

  ……

  不可否认,这些都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只要你在运用互联网,只要你周围的人在运用互联网,那么你的信息就有可能泄露。

  是不是感觉自己像是透明一样?就像衣服被人扒了一样,所有私密都被暴露在公众的眼中,是不是开始为自己的隐私担心了?是不是挺难为情但又很愤怒

  “隐私”是什么?我们很难为其定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拆开组合一下就是“隐藏的私事”即那些那些我们藏起来,不愿被人知道的事情。这样的解读不正确,甚至有些草率。我们想要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所以我们一直在为保护隐私做努力

  隐私权是我们的基本人权。各国政府人们都在为此不懈努力奋斗着,在国际上,联合国也是如此。所以,保护隐私是我们全世界人的愿望和主张。但是互联网的诞生使人们开始忧虑: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80%的美国人担心其隐私受到威胁。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相信他们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全部私人信息。大部分的美国人希望法律能够提供新的隐私保护。

  随着《世界人权宣言》,《公众权利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一系列法律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人权,我们在努力保护人权。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除了法律还有许多方法,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密码学的发展。

  密码学具体为我们保护隐私有什么好处

  对违法者问责的同时保护每个人的隐私。例如,如果一份报纸订阅每天只授权一定数量的文章下载,那么它有可能会辨识出那些尝试超数量下载的用户身份。此外,这种系统可以通过身份托管进行扩展,使其在信赖的第三方帮助下,有可能查明特殊场合下的用户身份。

  密码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以科学发现目的集成信息的工具,但其开发方式尊重从事此类研究者的个人隐私。例如,即使知道从事某项具体研究的所有人的全部信息,但也很难分辨具体的某个人是否参加了这项研究。

  就像在一道难题面前,大家各想奇招一样,我们都在为保护隐私努力着。

  这本书的视野全球视野,视野开阔,也让我们清楚明快的了解到在保护隐私的路上的种种不易与艰难,就像一个新思路被人所接受需要时间经历一样。

  看完这本书,确实如题目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一样,让我感觉,隐私,无处安放的。但我们都在努力保护它。

  《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读后感(四):别光顾着上网,请学着保护一下自己的隐私――评《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

  现如今,很多人对互联网已经越来越依赖了,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首先问一下无线密码是多少,偶有断网,那种感觉就好像被全世界抛弃。然而我们在享受互联网给自己带来的便利时,也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隐私问题。你是不是经常会接到一些骚扰电话?卖房子的、出售商铺的、卖保健品的、兜售保险的……想一想他们是如何获得自己的联系方式的?其实追究起来,这都跟我们平时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隐私泄露有关。《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这本书,是由多位美国作家主编,由国外的电子隐私信息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领域权威人士等二十余人共同执笔完成的,它旨在提醒我们,别光顾着上网,请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读后感(五):向“隐私已死,何必执着”说不

  “对隐私的任何期待都是不合理的。”“你还想怎样?是你自己发布到网上的。”“你要是不喜欢,那就别用”……网络浏览记录地址记录、消费记录、医疗记录、乃至聊天信息……正在被大公司和政府以高尚名义源源不断的轻轻摄去,每一个普通人也因此而变得越来越透明,甚至于“可预知”——正如书中所言,“监控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公司监控我们的系统,我们以被监控为交换使用公司服务”,而隐私则成了可有可无奢侈品

  虽然此书主要是面对美国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但是对于我国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互联网时代下的隐私问题,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好注脚。

  面对普罗大众,这真的是一个“隐私已死,何必执着”的时代吗?

  问题讨论前提,是认同隐私是一项基本的人权,而人权具有普遍性、不可分割性、相互依存性、相互关联性和不可剥夺性。只有在保障人权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获得行动自由权、结社自由权等其他权力——而这,又是保障政治话语权的基础,所以,人人都有保障自身隐私的权力和必要。虽然保障隐私是绝对的技术问题(按书中作者所言,即通过设计保护隐私(privacybydesign.pbD),以及密码学的进步和对数据的脱敏性处理等),但它更是人的问题,让我们拱手将隐私献上的最大原因恐惧和便利——“我们恐惧犯罪分子,因而对政府以此为由的监控十分坦然,而恐惧通常发生大脑原始的部分,因此恐惧胜过隐私。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至无法离开,便利是真实的,直接的,而缺乏隐私造成的长期危害则更加抽象和长期,因此便利胜过隐私。”然而,即使因为恐惧和便利,我们不应该也不需要导致全权委托数据访问和牺牲其他需要平衡人类价值。

  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现状下,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某种意义上正在慢慢变成现实。水温慢慢升高,相关的立法仍遥不可及,更遑论让大公司和政府放手唾手可得的财富了。故而只有每个人都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应该是自己隐私的主人,都真正站出来捍卫自己的隐私权力,才能遏制住大公司和政府的贪得无厌。否则,今天折磨受害者的工具可能是社交媒体,博客和电子邮件,而明天的工具可能会是机器人或无人机。

  某种意义上,对数据的极度渴求正是对隐私渐无底线缘由,面对这个富裕而尚几无人涉足的大金矿,正如十八世纪积累原始资本时和十九世纪极度垄断时的资本主义,其肮脏本质在二十一世纪一如既往,只不过戴上了温存面具,某东方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层面上,和其西方的宿敌并无二致,美国监听门暴露后,奥巴马所作出的承诺仅仅是“我们保证绝不监听欧洲盟友的国家首脑”,而对于民众的愤怒三缄其口更何况还有多少躲在黑暗里的利益体呢?

  托马斯潘恩匿名书写的《常识》鼓舞了无数民众,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而今天,谁能拉开这场反对肆无忌惮的巨头公司和政府的序幕呢?总有一天,一定会再次听到一个“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重新看到一个盘桓在腐朽势力上空的幽灵,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无处安放的互联网隐私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