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奇谭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19 21: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奇谭经典读后感10篇

  《中国奇谭》是一本由刘汀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奇谭》读后感(一):一股直击内心悲凉

  “突然有一天,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卡夫卡

  刘汀这个作者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读他的作品。读完《中国奇谭》这本书,这里面每一个故事,每一篇文章都让我印象深刻拍案叫绝的是作者千奇百怪的才思,通过各种匪夷所思视角来重新解读你眼前的这个光怪陆离社会,而这些故事所提炼出来的是一种悲伤力量,这股力量可以穿透眼前的浮华,直击内心,直达灵魂

  当你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误以为这是一本乡土抑或写实的集子,但是当翻开目录之后,你又会被这“不甚合题”的一篇篇题目所打败,好似又坠入玄幻之中,当你懵懵懂懂的读完前几个故事之后,你就会明白,这些故事所承载着的精神内核强大力量,超乎你的想象

  本书是由12个互无联系的故事所组成,这些故事都有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主人公,这些人物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单位里的同事,甚至就是我们自己。而这些故事里的是非曲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却又都是那样的熟悉,刘汀一面给我们讲故事,一面让我们在内心里把这些人和事不由自主的对号入座,我们在读这些普通人的故事的时候,仿佛能看到我们在这社会和岁月蹉跎身影,我们读到了他们的无奈,有一股悲凉直击自己的内心。

  喜欢卡夫卡的人,在读这本集子的时候,心头会泛起似曾相识的感觉,本书的故事源于小人物们的无奈生活,如老洪这样的小人物们谨小慎微的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责任负担,一如格里高尔和我们,刘汀以细腻手法还原着这生活的苟且,但他又极富爆发力的,用创造性的手法将积蓄已久的矛盾喷发而出,将故事引向高潮,而后戛然而止发人深省

  生活是一幕悲剧,如何把生活过的不那么悲伤,我想这是所有人都需要思考问题。刘汀以柔和语言表达出一种弥漫的情感,这种情感包裹着我,让我看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我明白,妄图以对生活的妥协换取生活对你温柔的安抚,这终将会导致你最终承受生活的蹂躏,在沉默中的爆发也只是其鸣也哀的一瞬。

  《中国奇谭》讲的这12个故事,每一个都让我印象深刻,久久无法释怀,这本书将长伴我左右。

  《中国奇谭》读后感(二):世说新语小故事,穿透幻象大真实

  “奇谭”二字,“谭”通假“谈”,奇谭即奇谈。印象中,民间的奇谈,多是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今传奇,奇闻趣事或者妖摩鬼怪、灵异怪论之事等,这类故事天生带着轻松与消遣的作用,不那么沉重,有时有趣味,有时有点灰暗,有时又带着讽喻或嘲讽的意味。刘汀的短篇小说集,命名为《中国奇谭》看得出他想写些影射现实又与往日有点不同表现文字,而他的努力整本《中国奇谭》看起来也相当“冷静”:虽是虚构的创作,却都是现实世相的描摩,说的是游走于理想与现实的悬崖路,却都是各自辛苦与各自的暖自知。说是“奇谭”,虽是虚构,却更胜真实。

  关于虚构的真实这一命题,刘汀说,“虚构是建构我们观念世界本质方式”,“真实,后来被发现来源于另一种更大的虚构”。表面看起来有点矛盾,其实这是个经典哲学命题,文艺学上的通俗说法小说如何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说领域,小说中的人名、地名、时间情节环境都可以是虚构的,比如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塞万提斯里的写实与辛辣嘲讽,卡夫卡的诡异与怪诞色彩,马尔克斯的浓烈象片与隐喻等等,这些“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最终还是借魔幻的手法,表现真实。这种类型的小说完全可以说明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严歌苓在一次演讲中说,“I am all ears.”。意思是她喜欢听人讲故事,然后将这些故事融入自己的小说创作之中,将来自四面八方的纷杂信息浓缩、思考、整理为小说故事里的点线面,最终形成一个有个性有表达的完整小说,这便是虚构中的真实创作。

  刘汀的小说,亦是如此。表面上,“编”了一些短小悍又奇奇怪怪的故事,但这些故事深思下来,却正反映作者对现实对真实的观察与思考:“用一整部书写一种痛苦一种孤独,一种无聊,但我们不能直接说。只有在虚构的缝隙之中,才可能蕴藏读者可以体味的情感因素。”

  《炼魂记》老洪每天压抑的现实中,只有在梦中才可以做做美梦,除了娶了一位比他挣钱多的老婆,其他的泛善可陈,对生活没有追求,对生活没有反抗,三十多岁灵魂就像八十多岁的人。炼魂,炼的是什么魂,是需要在现世之中炼那点点勇气骨气

  《倾听记》表现拆迁中的孤愤,在家被拆时一怒之下肉身挡了堆土机,成了只能躺着倾听的植物人。毫无尊严病房中,在人来人往七嘴八舌见证了到人之将死之时的厚道人、实在人、浮夸人等,还有那些不讲感情也不讲道理的生活。倾听的背后,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是不愿负担重担的逃避,是在这个身躯里的自我囚禁,也是一个儒弱的老灵魂。

  《牧羊记》牧的不是羊,放飞的还是我们自己。悬崖之上,到底成为羊?还是成为狼?最终逃不过成为羊和狼之外其他肉食者口中猎物命运

  刘汀的小说,并不难读,是虚构却又是各种真实的影射,篇篇故事都留下许多让人深思之处。十二篇小说,十二种颠倒众生,平实自然又出乎意料。庸常的人生之中,需要一点这样穿透幻象的真实,点醒浑浑噩噩的灵魂。

  《中国奇谭》读后感(三):作家是在地狱里走过一遭又回到人间的人

  《中国奇谭》重在“奇”字,这个“奇”不仅仅是指题材形式奇特,如灵魂互换,穿越唐朝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奇谭”的外衣下,所呈现出的荒诞离奇的残酷现实。在现实比新闻更像新闻的当下语境中,很多作家已经失去了面对复杂现实的勇气,以及直刺幽暗人心的力量。但作者却敢于用自己的文字应对时代重大命题和社会疾患。作家是在地狱里走过一遭又回到人间的人,他写下他在“地狱”游历的所见所感及所想,呈现出一个时代心灵的妥协与挣扎困惑苦痛

  《倾听记》展现的是强制拆迁带给一个家庭苦难及精神与伦理摧毁。但与惯常写作不同,小说视角独特,不聚焦于强制拆迁的发生发展经过,而且一开篇就把推土机摆了出来,强拆正在发生,主人公“我”为了保护自家房子而被推土机压成植物人。此后小说才真正开始,作者从“我”——一个植物人的视角来展现一个家庭因强拆而导致的毁灭过程亲情伦理遭到巨大破坏。倾听是“我”了解世界的唯一方式。“我”只能听不能说,是为“倾听记”。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一个植物人的内心痛楚,而这也戳中了每个人内心的孤独脆弱。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我”大胆地走向推土机时,不仅仅是出于家即将被毁的愤怒,而且还有一种放纵快感和报复式的狂欢:“我感到一种释放的快感,老子装了快四十年孙子了,就让我当会儿爷吧。”  

  制服是权力、统治、暴力象征。《制服记》中,权力对普通人的异化被展现得令人心惊。当主人公“他”体会到在非工作场合穿制服带来的威严感之后,便不管什么时候都穿着制服。一次因为穿便装出门,竟被城管暴打受伤。此后他便完全离不开制服了,睡觉时也不脱下。一次他在街上碰到之前打他的城管,暴打一顿,被发配到户籍科,不久他因为偷制服而被开除,老婆也与其离婚。命运离奇,被开除后他也当了城管,常常穿着城管的制服耍威风。后来在一次事故中,他被同事当作替罪羊进了监狱,穿上了囚服,“这身灰褐色的衣服,他至少要穿十五年了,这十五年里,再也没有谁,没有什么力量,能脱掉他身上的这身制服了。” 由警服到城管制服,再到囚服,三种制服,一个普通人被权力操纵的悲剧人生。

  这篇小说可以在诸多层面进行丰富的解读:批判城管的暴力猖狂,权力的发生与被剥夺,权力与权力象征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权力体系私人生活的隐秘纠葛,权力对人性的异化等等。可以当作样本在哲学和社会学的课堂上进行讲解阐释。小说是第一人称叙事,作者向我们展示的只是精彩的故事,但读者读到的却远远不止这些。这里的制服也是一件可替换的道具,因为制服只是权力众多象征物中的一种而已,而权力也只是操纵我们命运的诸多力量中的一种而已,所以小说实则提出了一个无比沉重的问题:我们自己会被什么所操纵呢?

  强拆,暴力城管,高校腐败,权钱交易……题材大胆冷硬,但作者找到了合适自己的言说方式。小说不仅诚实地面对当下中国诸多令人忧心的现实,而且还指向人们被现实所侵害所蹂躏的内心苦痛。若只有前者,会沦落为不痛不痒的对现实的粗糙展现;若只有后者,则会论为无病呻吟式的虚浮作品。

  卑微者的生存体验部分人都毫不陌生,然而这种体验因其令人不愿面对,也因高强度的生活节奏和每天上演的戏剧化的现实将我们的感知磨得粗粝,但作者一个非常可贵地方是,他能够敏感地发现并逼真地再现这些微妙难言的卑微者体验。这贯穿于《中国奇谭》的每一个故事中,如《换灵记》中备受世俗繁琐生活折磨天才诗人雅阁,《倾听记》中因抵抗拆迁而被推土机碾压成植物人的主人公“我”,《虚爱记》中不能给心爱的女孩以理想生活的蚁族英属,《制服记》中命运被一件制服所玩弄的小警察“他”……正因为在小说中如此真实细腻地展现了这些卑微者的体验,小说才接地气温度有击中人心的力量,有了展现普通人精神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其直面现实的写作才有了事实依托和动人的力量。

  高超的想象力和虚构能力,是一个优秀小说家几乎最为重要的能力。《中国奇谭》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这些小说中有的是“纯属虚构”,而另外一些,虽然用了现实素材,但其框架、桥段都是虚构的。在《神友记》中,主人公“我”在末班地铁上偶遇死神并与之成为朋友。作者通过死神之口对贫富悬殊,权贵阶层为非作歹百姓苦难深重的现实作了痛切的揭露。《换灵记》讲的则是一个灵魂互换的超体验故事,天才诗人雅阁和极具生意头脑的涪城互换了灵魂,荒诞又极具现实讽刺性。《劝死记》则虚构了一个有着奇特职业的人,劝死者,他所遭遇的一系列都市奇谈怪事,悬念迭起……这些奇妙的构思不仅让小说看起来无比新奇过瘾,给予读者新鲜独特的阅读体验,不同于司空见惯的紧贴现实毫无新意的小说;而且让小说生发出多维度的意味,通过对现实的变相处理,反而使得现实发散出更慑人的力量。

  此外,乡村生活经历使得作者拥有很多八零后作家不曾有过的乡土生活经验,这使得作者能够轻松地写出纯正优雅饱满醇厚的乡土题材作品,《秋收记》就是这样一篇难得一见的佳作。《秋收记》通过秦婶秋夜割麦子时的思绪游走展示了一个农村女人一生。在由月光、荞麦地、风声构成的静谧诗意中,弥漫着朴素哀伤,叙事也被巧妙地嵌入四周的优美景色中。乡土题材小说在中国文学中占了大半边天,但其中大多数作品,要么是热衷于叙述苦难,陷入贩卖痛苦牢笼,要么是身在城市对乡村进行虚浮的意淫,矫揉无力。但这篇短小精致的《秋收记》却以地道别致的语言、优美意境和饱满的情感力量让人印象极为深刻。不仅如此,丰富的乡土生活经验还使得作者对苦难、自由、灵魂、人性等主题更为敏感,拥有广阔视野敏锐的触角以及看待事物的独特视角。他的小说及散文作品中那种阔大深厚情怀以及深度和复杂也来源于此。

  刘汀是极具探索性和潜力青年作家。他写作涉猎广,写小说、写散文、写诗。单论小说,其风格也是多元化的,一直在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拓宽文字的疆界。他写过青春成长题材小说,如已出版的长篇小说《浮的年华》和讲述一个乡村少年的乌托邦理想悲剧的《布克村信札》。但他很快就跳出了青春叙事,开始向各种更具挑战性的题材进击。他写过很多乡土题材作品,写过表现都市白领生活的小说《人生最焦虑的就是午饭吃些什么》,写过极具形式感、叙事非常成熟的纯虚构小说《关于一部著名小说的几个谜团》,写过挑战想象力的幻想性小说《颠倒众生》……

  就《中国奇谭》而言,除了提到过的那些有现实指涉意义的小说外,还有《审判记》这样用成长小说的形式,讲述所谓现代政治在农村伦理世界中的扭曲变形的故事,残酷而忧伤;有《石囚记》这样讲述背负着生命原罪的少年如何试图走出身心的双重牢笼却最终被命运吞噬的悲剧故事,孤绝惨烈。有《牧羊记》这样讲述少年牧人与羊的传奇故事,充满了牧歌般的忧愁苍老,却也有原始的暴力和残忍

  严肃的思考和深厚的情怀,是作者文学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根本性的东西。他极为关注现实,将最热切的目光投向底层人民,描写孤独困顿的少年,描写被现实侵害的芸芸众生,思考并批判社会中诸多不合理的现象。作者写出了他们的灰暗的现实和卑微的希望,用文字照亮他们内心的伤痛和细碎的喜悦。他的文字里有内敛与自省,有理解与同情,有思索与批判,有悲悯和爱。因此他的小说无一例外都带着或浓或淡的痛感。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小说尽管或批判现实或技巧高妙,但无一不是指向个体的心灵,树立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形象,如《秋收记》中的秦婶,《倾听记》的主人公“我”,《制服记》的主人公“他”等等。因此他的小说很好读,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更有许许多多令人震动令人思考的细节和瞬间。

  作为一个受过专业文学训练的文学博士,作者的语言和写作技巧过硬。他的语言不浮华,不以奇巧炫技来吸引眼球,而是稳健地讲故事,看似不动声色,却在不知不觉中让你走入他设好的局。平和沉稳的语调,舒缓适度的节奏,却在不经意间就渗出震撼与悲凉。

  小说叙事技术也娴熟灵巧,常有惊喜。《虚爱记》是一篇带有元小说意味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作家,竟然爱上了他虚构的爱情中的女主角,和他虚构的男主角成为情敌。这种一开始就知其为荒诞的小说,但作者却用他的叙述吸引读者读下去,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被小说中忧伤无奈的爱情而打动,为这个名叫小兽的痴情而单纯的女孩而忧伤。因而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虚构。

  此外,《换灵记》《秋收记》等小说的结构和技巧都非常精致,实属上乘。《石囚记》中套盒式结构运用;《劝死记》的罗生门式的结构,悬念迭起;《制服记》的重复性叙事结构等等。叙述结构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处理经验的问题。作者懂技巧但不滥用技巧,他使用的技巧都是对经验处理和文本效果有极大提升作用的。而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诚实的故事讲述者和小说家。

  《中国奇谭》读后感(四):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十二个故事,十二记重拳,如雷,如电,如激流,如火焰。聚焦底层人生的悲喜起落,揭示当今现代的精神困境。——刘汀《中国奇谭》

  刘汀,1981生于内蒙古赤峰市,青年作家,《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现居北京。这本书是他的首部短篇集,关注当代中国边缘人物的悲欢离合。在《中国奇谭》的12部短篇小说中,以当代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入手,着力描写了他们的挣扎与妥协,揭示出当代人深刻的精神困境与道德困惑。文字有尖锐的触觉与冷静的剖析。读来令人震撼。

  看似奇谭,却又像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在这个荒谬的世界里,我们已经分不清虚假与真实的界限了。而作者用三个流畅的故事,在界限上游走,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带入故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残酷而又真实,荒凉却又充满力量。着实能见作者的文字功底与良苦用心。

  这本书令我最记忆犹新的故事,诗人沉迷于诗歌的世界,在现实中却屡屡碰壁,他去火葬场工作,工作内容就是按一个红色按钮。在家人和现实的压力下,他偷了骨灰盒给妻子买营养品并进了监狱。他终于扛不住压力,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自愿放弃了自己的身份,与另外一个人互换了灵魂。放弃诗歌之后他的日子越过越好,却走向了最终的堕落。我觉得:与文学相伴固然是好的,但是过度沉迷反而会适得其反,与现实社会脱节,“活在梦里”。而彻底放弃诗歌的他无疑是堕落的,他缺少了精神食粮,即使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也掩盖不了他的生活是空洞而麻木的。沉迷诗歌和放弃诗歌,两个极端,都会使生活越过越糟。当我看到他为了甘愿放弃自己的身份,和一个人互换灵魂,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是在逃避,他不能为过去的一切埋单,妄想能改变一切,能成功么?自然是不能的。他并没有找到碰壁的根本原因,因此也不可能迎接什么美好的未来。这也是当下人们的误区,就如同一些重生文,如果女主没有总结前世的经验教训,就算重生一百次,一万次,最终也都会以悲剧收场。

  而我们的生活只有一次机会,走错了不能重来,因此更需要三思而后行。亦或在你失败的时候,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究竟哪里做错了,而不是一味逃避,想着从头再来。然后再尽力去做,去弥补。“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我想也是由此得到的。

  《中国奇谭》读后感(五):《把微笑当做嘲讽》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有深度的作品了,每一句话的背后都有着难以诉说的痛苦与悲伤,每一篇看似短小的故事都让我不禁怅然。而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我们却早已习以为常,直到作者用荒诞的笔法和故事把这些都一一点明,我才有些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早已在地狱,原来我们一直都在自欺欺人,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受刑,然后把痛苦当做幸福,把微笑当做嘲讽。

  第一篇炼魂记是最让我惊艳的,对于老洪这个体制内的中年人描写真是入木三分,那种占小便宜之后的庆幸,那种偷藏私房钱就为看场郭德纲相声的窃喜,那种为了平安无事而忍气吞声的无奈,都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更难得的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幽默,是的,不是嘲讽,就是幽默,一段一段的小幽默让人忍不住发笑,但是当通篇看完之后却像突然之间来到了寒冬腊月,冷到了骨子里,那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寒气怎么都驱散不掉。

  而第六个故事石囚记我没有看懂,有些深奥过头了,当然你也可以说可能我对于现实生活理解不到位,还没有领悟这个故事里那若有若无的叹息。但这个故事确实我看不分明,父子之间的仇恨却让最后两个人把酒释然,而那一年监狱的痛苦折磨又无处宣泄,最后当自己遇到生命中的她之后,却像是明白了什么,但其实还是不明白。这个故事我只能感觉到压抑,却难以看清具体的表达,也不得不承认,作者真的很厉害。那张三与李四的隐喻就摆在你面前,但就是说不分明,佩服。

  再有就是归唐记,充分表现了什么叫叶公好龙,当我们苦求而不得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有很多东西并不是属于你的,而往往当你放下之后,他们却滚滚而来,这就是生活,不分唐朝和现在,都是一样的。

  本书一共12个小故事,却把当今社会底层人民的悲喜起落展现的如此完美,语言文字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有种说不出的爽利。再加上每个故事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短短的一本书看完之后让我回味无穷。作者文字那特殊的味道也深深的印在了我脑海里,期待下一部作品,期待这痛苦中含着幽默,凌冽中含着无奈的文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奇谭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