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是一本由沈嘉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页数:22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读后感(一):爱在一餐一饭里
爱在一餐一饭里
说来,在我的理解中,最难受人喜欢的莫过于散文,因为大多都是写的自己鸡毛蒜皮的所思所感,而文人又极易陷入“莫名其妙”的自我情绪中,让一个旁观者来体会这些,真的不到一定功力达不到。这本书翻开之前我倒没有太多期望,毕竟畅销书作家我觉得有时候并不是一个好的形容词。然而躺在床上看了小两篇,我对老公说,没想到,这书还写得挺好的。
真的有些意外,这本书让我有些爱不释手。作者风格轻轻淡淡,不慌不忙,让人读起来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一种安宁,这种安宁有些难得,我已经很久没有被书带进这样的感受中。第一个需要说的是每篇文的标题,起得非常有文艺感,说通俗点,一个鸡汤文应该有的标题一定得长这样,但是我对这些标题又没有反感,倒是觉得一篇小小的文能起上这样一个标题恰到好处。第二需要说的是每篇文其实记录的都是非常小的小事,这样的小事有可能是母亲的一个梦境,小时候吃过的一颗糖,看过的一个电影……甚至一个眼神一个背影都会引发作者的一篇文。我想起曾经在公司内部刊物上发过一篇小文,写的是某一顿早餐。同事们看后说,你真的是会写,我们好难想象一顿早餐可以写出这么多文字,如果让我写,可能一百字都难以写出来。对吧,作者记录一个小事,那只是文中不重要的一环,其实最想表达的还是透过小事引出来的人生感悟。正如作者在封面所写,“这一次,不谈励志,只与你分享生活”。
光影里缭绕,人心的感受这章,我觉得算是写的书评、影评类,写周星驰那篇里,作者很多感悟引起我的赞同。“玄奘,不管是在真实历史中,还是在小说《西游记》里,都是一个失去父母之爱的弃儿”,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好像透过热闹的画面看到人性深处的无奈,人物背后的悲凉,这种悲凉,将我瞬间从看热闹的人群中拉出来,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周围一片寂静。再说周星驰这个人本身,从他父爱缺失的童年联系到所拍电影中的隐射,让我在读书的这一刻至少相信星爷始终是孤独的,但是我也宁愿相信,并不是有儿有女有家庭才是完美的人生,而这也并不能成为别人嘲讽他的谈资。总之,边读我也边在想,让我这个榆木脑袋有了久久不有的思考。
作者在《何以白头》里说,爱的本质,是接收真实的对方和自我。其实读完这本书还引起我的另一番回忆。婚姻行走至今,我和老公都快忘了最初我们为什么要在一起,用如今开玩笑的话说,为什么要在一起互相折磨。这本书让我想起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就是这样的小事,才让我这个以为非常不适合结婚的人这么早就结婚生子。
当初他说,“我想起了萧伯纳和一个美女的对话,那个故事,我们的第一年,要天天给孩子拍照,记录每一天的成长历程。”
我惊讶感叹,“你竟然知道萧伯纳!”
对啊,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萧伯纳,也并不是每个人会和你说起萧伯纳。这就是打动我的小细节。
也是作者的文章能打动我的小细节,在不经意间体现温情,流露感悟,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词藻堆砌。
这本书为作者出道20年经典散文集,虽然以前未曾听过作者名字,以后我也不会追寻,但这本书,会被我放进书架。
《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读后感(二):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在当今时代发展中,人们越来越追求高效和迅速,应对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我们内心世界变得慌乱起来, 在这慌乱的世界里,保持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去爱或被爱,去热爱生活,去享受生活,才对得起这不断飞逝的光阴,留下幸福的美好。在不断前行的生活中,让我们前进的力量,就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内在寻觅的力量。它有一个最核心的价值信仰,比如真善美,它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探索未来的人生道路。
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沈嘉柯,已出版作品近 50 部,作品畅销百万册。在本书《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中收录了二十多年来经典的散文,与读者分享生活的哲学。这里有故乡童年的趣事,有往事至亲的温暖,有匆匆时光沉淀下来的精华,有点滴生活中悟出来的道理,有孩子的初心,有城市的打拼,有寂寞到独处,有与自己的和解和共处,把生活中一路走来的人生点滴分享给读者,展现最现实的人生,在世间行走,不忘初心,收获幸福与安宁。
在一个慵懒的假期午后,拿起这本图书,封面绿叶中沉思的少年也许在思考人生的活法,也许在荏苒的时光中沉淀休憩一下,温暖的阳光和纸张的墨香非常搭配,指尖翻阅书页,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感悟生活。在作者讲述的故事当中,在别人的人生中寻找自己的身影,在或温暖,或纯粹,或细微的幸福中过好每一天自己的生活。
心处念念不忘是故乡。异乡和故乡的中间像隔着一道围墙,墙那边的想过来,墙这边的想过去。年轻总是轻狂,总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总想着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在外面流浪的久了,经历了获得和失去,经历了山水的相逢和周遭的变故,有不如意的地方,有失望和痛苦,也有欢乐和成就感。回首过去,在生活经历和不断的生长中,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没有一种生活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一种困难是永远战胜不了的。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对生活执着的热情支撑着我们前进。生活的阴暗和现实的残酷就像瓢泼大雨,有时会给我们来个透心凉,有时会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也会踟躇,也会徘徊,也会伤痛。作者讲到,正是由于这些伤痛,我们才学会珍惜,爱惜自己。把这些伤痛变成我们一往无前的铠甲,独立与自主,坚强和自爱成为我们得到平安喜乐的途径。
《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读后感(三):世间最美是初心
初看这本书的书名时,被“一天”与“一生”两个词所吸引。不急着翻阅,先来思考一番。一个人怎么能用一天看尽一生呢?想了想自己,想了想周遭。那一刻不觉露出的表情,自己已然错过无法采集,所以想要去一探究竟;想要跟着文字去寻找作者与自己给出的答案。到底“何谓岁月,何谓思念,何谓人生。”
翻开书籍,迎面而来的内容是“不忘初心”。我喜欢一切有层次、讲究递进的表达。
想法一旦萌生,梦想自然形成。作者从两个层面解读。一层是“初心就是最初的梦想”;另一层是“初心从我们的内心诞生,不管我们去往哪里,都要携带上路的东西。”作者以自己的人生历练向我们表述,承担与坚守、放弃与成全……生活中的酸甜苦涩,自己品尝,自己收获。这真是一个好的开头。
第一辑:心心念念处 全是故乡
“根”与“本”或许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之一。作者说到喜好,聊到方言,谈到家人,写到乡味……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那位嗓音洪亮的爷爷;那位即便癌症晚期,也坚持吃药精神抖擞的爷爷;那位骄傲的追求“落叶归根”的爷爷。作者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讲述着爷爷的宠溺与严厉、乐观与倔强,给故事本身带来了一点悲伤的情调。结尾的一句“以后,我们梦中见”出现在视线中时,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泪水的涌现。
第二辑:千言万语 道不尽温情
首篇《假装你很爱我》,带我们走进了一位孤独老人的世界。作者将听来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供更多的人阅读,即分享了故事,也传达了情感。是怎样的孤独又是多渴望关怀,才会让一个老人在将死之际都在苛求爱。我时常纠结于世界上是否有“感同身受”一说。然而,故事读完了,终究是无法感同另一个人的情感。能做的,也不过是像作者一样,去书写、去传送。让世间人尽可能的少有“苛求爱”的状态。
这一辑的重点在于讲“温情”。感知他人的温情,分享自己的温情,发现美,感受美,赠与理解同时获取慰藉。作者通过听来的看到的感知的向我们呈现着情感的轮廓。
第三辑:荏苒时光里的 一场和解
“荏苒”一词很自然的让人联想到“时光”。那么怎样去整理与规划自己匆匆而过的时光呢?作者写到“如果这世界真有神,那么爱玩的人才配得到眷顾。”这难道是在反哲理?不,作者是在引领你往人生更深处思考。游走在生命的长河中,溅起别致的水花固然重要,可是,真的不多留些时间给自己嬉耍么?
漫漫人生路,太多人都在寻找寄托与归宿。“你将在世上飘零,直到落脚。你的灵魂在哪里定型,哪里就是你的故乡。”这是作者的总结。他还说:“独立与自主、坚强与自爱,是所有灵魂得以安宁,并且得到平安喜乐的途径。”恩,我深以为然。
随后作者写到“心是立体的房子”使我再度陷入思考,这个比喻很有趣。“房子”是再普遍不过的物象了,但是怎样让“房子”的实质变得立体,我想这是很多人的一个难题。作者说“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瞧遍每一个角落,有光的窗户、无光的暗角、那些心烦的灰尘、那些动人的的温情,你就很难学会立体地对待一个人,拂去尘埃,擦亮心灵。”这种解读,您还满意么?反正我是很受用。
第四辑:你所不知道的 生活面貌
生活,离不开吃喝玩乐。从作者叙写的若干故事中不难了解到:吃要讲究,玩儿要适当。然而世事追求一个对等,既有享乐,也必然有失意孤独。细细咀嚼,人情冷暖,百态人生。才会懂得作者所写的“你的一生当中,觉察到孤独是在你隐约懂得相伴的味道以后。”
当看到作者写猫的时候,我不得不生出几分羡慕。因为个人喜爱猫这种动物,独立优雅,安静又野性。常常幻想自己能从猫的幼崽开始饲养一只猫,待它成长足够,便任它去留。留下,我便继续给它温存,远去,我会如作者写到的一般“假如有一天它不在了,当我站在窗前想起它时,我也会好好的回忆曾经有过的相处,哀悼这份失去。”最后我会以平淡之心纪念此猫于我的余生。这是我所能给出的所谓的“最后的仪式”。
这一辑里,作者写了诸多知名人物与其著作。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赫塔·米勒的《心兽》、金庸的《笑傲江湖》、曹雪芹的《红楼梦》、李安与他的《少年派》……
作者以他的视角带我环游了一遍这些著名作家、导演的生活观念与这些作品流露出的人生哲学。其中看过的我又寻顾一番,未看过的我也愿意用闲余时光一一去了解。
第六辑:光影里缭绕 人心的感念
正如你的人生不能没有美食、篮球与啤酒;我的人生不能没有音乐、电影与书籍。特别兴奋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影评专辑。也很开心书中提到的大多影片我都观赏过。所以作者的解析更能引得我的共鸣,也让我“窥探”到了许多自己观看影片时没有发现的精彩点。
第七辑:世间最美 是初心
看到书的最后一个章节标题,我的强迫症算是没有犯的机会了。从初心开始,以初心结尾。算是弥补了最近看的小说结局都不算完美的压抑心情。
作者在这一辑里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到了他的母亲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鸟的故事,讲到了自己的孩子气,讲到了一种宇宙观,讲到了快乐的源泉,讲了他那故事颇多的老师,讲到了充满回忆的第二首老歌……满满的都是感动与正能量。
在最后的最后,一个富二代的故事深深的触动到了我。讲的是他的一个富二代朋友,“觉得身边有漂亮的女孩子,手边有自己最喜欢的酒,深夜的超限车速,仿佛能穿越一切时空,看一切景物都变得影影绰绰,会有一股巨大的快意充斥全身。”看到这我在想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快感啊!可是他的朋友接下来的表达令人有些捉摸不透“他觉得他很想在这种的无限快意中死掉,而且一点都不觉得遗憾。”这句话真算是一种反转。难道极致的快感真的可以侵蚀掉一个人对于生命的虔诚么?生命的意义不该是只追寻刺激与享乐的。酸甜苦辣都来一点才不算是对生命的辜负。不是么?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追求不同,对幸福的定义也就不同,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需要靠自己去权衡。这不易,但也一定要努力去争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嘛!
如作者最后所写:
“愿你了解富庶丰盛的无聊,也了解平凡贫穷的痛苦。”“愿你勇猛精进,也愿你平和喜乐。”“愿你恰到好处地生活。”
世间最美是初心。希望我们都能以梦为马,一路前行,往人生更深处走,每走一步都算数。
《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读后感(四):拥抱生活的好好哲学
我们总是谈初心,那到底什么是初心,其实哪怕我们把这个词讲解个千遍万遍,哪怕我们在无数的文章中看过它的用法,我们依然很难去解释什么是初心。在沈嘉柯的视角中,他也用了“初心”一词,讲的是在他看来的初心何解,还有抓住你的初心。所以我开始明白,所谓初心,其实是没有定数的。初心,是极其个人或私密的事,于每个人来说甚至定义是不一样的,有人谓之梦想,有人谓之远方,有人谓之珍惜,有人谓之前进,。
沈嘉柯的初心,在《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中已然表明,综合成一个点,那便是好好生活。不论是为最初设立的计划几经周转,还是为拥抱生活的多姿多彩和美好本心而鼓掌,这其实都逃不过好好生活着四个字。
沈嘉柯在《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的封面中,有句话是打动我的——只与你分享生活哲学,果然如此。他的文章让我喜欢的,不再是各种类似的思想感悟和分析,更是实打实的生活总结。
他会总结生活中遇到的趣事,比如随处遇到的方言沟通的趣事,对于麻油韭菜的怀念,还有一餐饭里的家人相处之道,或是千里送鸭脖的小市民的精明温情。他懂得心理学,大概也深知我们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励志套路,所以他只谈一些灵魂的边边角角,微小也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比如忽然想要变美的契机,树洞心理的发泄机制,需要被安慰的心理索求,或是多面围观人心的立体。
他也很懂得生活的意义,换句话说,是很容易享受生活的那种人,所以他擅长在生活中找寻乐趣,就像他调侃的一句——如果真的有神,那么爱玩的人才配得到神的眷顾。所以他喜欢前后手工时代的亲历亲为的小确幸,虽意义不同,但都是幸福;挖掘每件小事的乐趣,从舌尖或购物去寻找心理学的陷进。我更喜欢他对于阅读和影视的不同的注解,每一篇都是将作品拆解到生活圈中来,与生活点滴相融合,读来是不一样的流畅自然。他会去了解米开朗琪罗的孩童创作心理,在《笑傲江湖》看穿何为逃跑和停驻的两面性,在访谈节目中洞穿影视的哀伤哲学,在金庸的人生中看他好为人徒的谦逊。
于沈嘉柯而言,好好生活是多面化的,所以他不局限在某一个方面,就如他在《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中展现的那样,写作是享受的,生活是多彩的,连带着生活中多么微小的事都是会发光的。
好好生活谁不会说呢?但真实地把热爱演化到每日点滴的细节中,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因为热爱是一件需要耗能的事件。我们因为热爱消耗掉自身的能量,又从所热爱的事物中汲取掉精神的养料,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不断生长的过程。
好好过每一天,最后汇集起来就是漫长丰富的一生了。
《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读后感(五):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
喜欢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这是一本写生活哲学的作品。书中一开始是几张照片,然后很喜欢开头的序言,写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书中总共写了七辑,有关于家乡的美食,还有爱情故事,生活的感悟,朋友还有像是一些电影的光影缭绕,人心的感悟,最后又回到初心。 最喜欢的是第六辑,关于电影的一些,写的很好,电影想表达的真实想法。也很喜欢最后写的那些,世间最美的是初心。
愿你恰到好处的生活。
《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读后感(六):究竟要怎样过一生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心里咯噔一下。“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这句话犹如一记警钟在我的心中敲击着,心中怅怅然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一下子拥有半年的假期,这期间,工作上的事情你不必关心一分一毫,你也不用每天早晨揉着惺忪的睡眼,强打着精神梦游般移到你的办公桌旁。这半年的时间完全由你自己支配,但有一个条件,有一个可爱的小婴儿会陪你度过这段假期。加上这个条件,可能至少有一半的人要退缩了,呵呵呵呵,我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
没错,我这是在休产假,刚怀孕那会儿就一直很期待这个长久的假期,光想一想就觉得很幸福。终于获得自由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几个月的时光过成生命中最惬意最美好的日子,一定好好享受与宝宝在一起的美妙时光。
可是,可是……假期还没过一半呢,我便把生活过成了一团解不开的死疙瘩!
这一阵子,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想要的?
大概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已然成为我生命的常态,以至于突然间有了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时间,竟一时感到无所适从了。
世上的人生样式有万千种,我们不能说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就犹如你不能拿咖啡与牛奶相比较是一样的,它们总是各有各的特色。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若要感觉得到生命意义,你所过的人生必须得是你内心想要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一辈子都没能为自己的心找到安顿之所。
我觉得人生最坏的状态莫过于一生都被牵绊在一处,而心却四处飘零。
人总是要停留下来的,在停留下来之前,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多的去看这个世界,去听人心中最微妙的声音。
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活状态,也是我所向往的。
《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书名起得很励志,也很有哲理性。本书收录了畅销书作家沈嘉柯的多篇随笔散文,每一篇都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文章选材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与细小之事,但细微处却透露出生活的大智慧,这是作者对人生深厚沉淀的结果。
很喜欢作者在序篇中引用的诗人曾卓的一句话:“这一切都很好,这一切都很美。”
希望在我们回首每一段过往的岁月时,也能发出这样的感慨。若此,也就真的没有辜负了对生命对生活最初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