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讨好全世界》是一本由抽风手戴老湿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想讨好全世界》读后感(一):追了一年半文的读者的读后感
这几年有些荒废, 读的书看的字都不如二十左右时多,整天下着要戒网瘾的决心却依然成天挂在网上,看得文也不多,前几年看了张公子张家玮写的很多关于食物的文字,再就是微博上看张嘉佳写的爱情的故事,在豆瓣上追了一阵子海棠的文,还有就是在人人上看戴正阳写的,怎么说,普通又并不那么普通的人的故事。很欣慰的是,这些作者一个一个都在出书,张公子前年有幸见了次人,听了个讲座,签了个名,看着他在微博上偶尔秀秀甜蜜,讲述在巴黎跑步、学艺术的生活;张嘉佳的书出了就立马买了,签售懒了没去,电影准备导出来了还是要去影院支持一下的;戴正阳呢,偶然的机会在人人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刚去翻了一下,第一次看到的好像是13年7月时的《味道》,然后《香肠啤酒马克思》,再就是《角儿》(可惜戴同学把人人注销了,现在点进去啥也看不到,有点可惜),顺着他人人把日志一篇篇翻了一遍,感慨很久没看到这么过瘾又好看的文章了,后来是那篇《亚细亚的孤儿》,我念书少,那时候才翻出这歌听了一遍又一遍,满是感慨。也推荐了一个很喜欢台湾的朋友看这篇文,今晚跟她说起,她怪我没有跟她说买书的事情,哈哈。后来戴老师转战微博,忘了自己怎么摸过来的,默默地加了关注,刷得不太多,看到的时候会戳进去看看文章,在微博上对他的印象是,大方,得了稿费就抽奖,可是我一次没中过,不开心,╭(╯^╰)╮哼。这次想了好久想要一本to×××的签名版书,昨晚听完广播,深觉大概是抽不到我了,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看到是包膜的书时失落了一下,估计是没签名了,没想到,居然,哈哈哈哈,有的!开心开心极了。书的封面设计和文案设计我就不吐槽了,心里吐槽一弯遍了,今天拍照发微博的时候特意只拍了我觉得好看的部分。好多年没写过书评,不知道吃了戴老师什么迷魂药居然就写了,还准备每篇都写几句。
序言其实在微博上已经看过了,有点可惜稿纸都烧了,你怎么不想想,等哪天成了大文豪,这些手稿还能留给后人研究呢233,不过估计在律所忙得程度吧,还真不一定能一直写下去?等着继续看你的文字,加油吧,同岁,可是都出书了。
我最喜欢戴的文字的一点在于行文里的侠气,感觉很久没有念到这种风格的文字了,我猜戴应该从小念了不少武侠,不知最喜欢的是哪一位作家?可惜昨晚的广播,第一个知道的时候已经到可惜不是你了,第二个听了大半朋友来找给打断了没办法听完,现在只记得那句“我可能不会成为高楼,我可以成为照亮别人的灯火”了。
第一章的标题是,生活里没有主角,胡子刘和少年壮志不言愁之前都看过,这两篇都特别喜欢,看完最后一段眼角会有点点湿润,今晚看的时候就想到了一首歌,http://www.xiami.com/song/1769435603?spm=a1z1s.6928797.1561534521.162.S8alvL
平生多磨砺
男儿自横行
站住了是个人
有情义有担当
无依无傍我自强
这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的响
有情义有担当
无依无傍我自强
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
无悔一腔血
有意济苍生
骆驼祥子这篇感觉欠了点火候,行文可以再挥洒些,不用写这么细,简略些会更吸引人。
澡堂那篇,想起现在的澡堂,条件略糟糕,最后两年多的念书生涯住的是最差的宿舍,最糟的澡堂,大澡堂有糟糕的地方,比如要走到宿舍外面,可是也有好的地方,就是冬天洗澡不怕冷。听了戴的描述,倒是有点想感受一次传说中的搓澡了,写的是搓澡,想的是兄弟情,同学谊,到了毕业季,心里知道有些朋友可能以后想再见一面也难了,不过人生嘛,总是要独自前行的。
看着看着,每一篇都会提喝酒,不由得有些担心这本书被年纪小的小朋友看到,以为只有喝多酒了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就不好了。戴老师,您也悠着点,酒喝多了伤身啊。
书店故事我喜欢,小时候也想开个书店,如果有这样能交换故事的书店,实在太妙。
天才与凡人这篇更喜欢了,不知赵小雷的店在哪座城市?有机会好想吃吃看。
我也想吃香酥鱼,嘤,好吃鬼
两个晚上,把书翻了一遍。
说吃时,说乡愁说难听点就是欠那么一口儿,的确是这么说。今天看知乎上对比北上广深哪儿美食多,看得心动得不得了想去广州吃吃吃,不爱吃西餐不爱菜里放糖在上海过得有些憋屈,经常会思念瓦罐汤拌粉,想着自己住了是要常煲汤炒个麻辣香锅吃吃的,深夜想吃的事情真是呻吟折磨的事,就是这一口味儿,嘤,想妈妈做的菜了。
偏后几篇看得有些不得力了,最后两篇倒是蛮喜欢的,要继续写下去,等着看你继续讲世间侠义事,也明白为什么你的行文风格会是如今这个样子;至于手表,想着把停了的表给上个电池,戴起来,或者抽奖给我个新的DW咯。
中间一段看得入迷了也忘记当时的感想,大概的读后感就这么多,文笔不好,表达能力欠佳,只能看人写文,总之,期待新作,不要为稿费而写,要为想写而写,书里没有亚细亚的孤儿那篇有些可惜,大概跟主题不符吧。今天帮朋友取了两回快递才拿到她的那本书,期待她看完以后的评价。其实这些文章,大都之前看过,不过能够印刷成铅字放在书架上,想看的时候拿起来翻一翻,是极好的。说实话,书的封面设计文案不是太喜欢,书印刷的质量和价格相比来说也略坑了些,希望戴律师拿的点数高一点,好再抽奖哈哈哈哈
以及这本书的确是不错的,推荐!
给四颗星,期待下一本五颗星~
认识抽风手戴老湿时间不长,是个年龄和面孔相符,但面孔和思想不符的人。他的书稿辗转到我手里,而我很忙一直在拖他。成书不易,且回忆且珍惜。不说人了,评评书本身。
《不想讨好全世界》是文艺清新品牌“在白云外”的子嗣,但它长相明显没有延续在白云外的特征。没有在白云外的招牌式背影,也缺乏他们招牌式的蓝天白云大海沙滩,和浅蓝色淡淡的忧伤的调子。在一群丁香一样的姑娘中间,这本明显是跑马的汉子(抠脚就省了吧)。因此被嫌弃,没有放那一朵白云的标志。想想也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姿势好难拿的,站成一道风景,被嫌弃也无所谓了,嚣张是需要资本的。它的长相很嚣张!
《不想讨好全世界》,这明摆着不把熟女暖男文艺小清新罗莉男神等芸芸众生放在眼里了,也不把鸡血励志温婉贤良上进正能量当回事了,搞笑逗贫轻松休闲也顾不上了,只是想表达一种普通人应该活成的姿态。明明书里也没写什么白富美高富帅嘛,偏偏很得瑟地取个了听起来很任性的名字,被误解也无所谓了,嚣张也是需要资本的。书名很嚣张!
即使你再好,也有人看不惯你;即使你再差,也有人宝贝你。是这个道理,很难有人讨得到全体人的夸赞的,仔细想想,如果真有,那人骨子里也未必真有多讨喜。万物皆有因果,所以之前总会有个因为,因为无法面面俱到,因为都是普通人一枚,所以越发可以活得自在随意,追随自己的内心。全书的所有人和所有事,都是有生活原型的,因为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有些片段比电视剧还要狗血几倍;因为说了实话,有些听起来不太顺耳,看起来也不是很美,看着看着笑了,读着读着又哭了是常事。因为一本书,情绪起伏被当成精神病也无所谓了,嚣张也是需要资本的。内容很嚣张!
戴老湿其人很少玩豆瓣,所以他的作品不是豆瓣体,行文没有你熟悉的忧伤文艺,反倒时时调侃,看多了甚至有点想烦他。可是他作品的通透你一定很熟悉,因为这种对人性的了悟和对存在的尊重,你在其他你喜欢的作品里多少都会看到过,无论它们是哪一类的。戴老湿常年潜伏于新浪微博,ID号抽风手戴老湿粉丝众多,他专业法律,所以经常在微博里答疑解惑解决网友们遇到的法律问题。也经常在微博上散些小财,比如送点吃喝送些文艺腔十足的书啥的。一个本身职业很高端,本职工作很忙的年轻人,兢兢业业地坚持写字,写些父辈同辈或者毫不相干人的故事,不为别的只因为主人公们本身是普通人,被诟病也无所谓了,嚣张也是需要资本的。作者很嚣张!
不想讨好,蝼蚁不用讨好大象,我们不用对自己达不到的高度胆战心惊,不用对成为不了的那种人顶礼膜拜,活出自己能活出的样子,坚持初心。《不想讨好全世界》至少对得起买它的人。这是我对这本书的全部看法。我也挺嚣张的,来打我吧!
《不想讨好全世界》读后感(三):一场自我的救赎 (文/苏菲)
永远年轻的脸,不忧愁的少年,就把这样的自己停在书中吧。书稿在出版之日,都付之一炬。”这自序写的太诚实,也太决绝。却原来这不讨好全世界的心思,也是一件满是忧愁又决绝的事。这是在踏踏实实挤地铁上班前发生的事。
老湿说,那就是年轻,那就是少年何愁。终究有个可是,烧稿焚心之后,前路几何?出版后散于有缘人之手,若正逢年少,是否猜得透那不讨好之后的种种情由?所以说,这是老湿的矛盾,却也是不再年轻的抉择。之前是态度,之后是行动。老湿烧了书稿,不再写这样的故事,他说再也写不出。然而他的湿墙之外,每分每秒都在发生这样的故事。故事不断,从前已不是今天。不讨好全世界的那些日子,到底是故事的开头还是结尾呢……
“人们惊诧于山岳的崇高,海水的汹涌,河流的浩荡,海岸的逶迤以及星辰的运行,但却唯独忽略了自己,他们并不赞叹自己。”(Conf.X,viii,15)迷失自己,逃离自己,最终忘却自己,这就是人类的悲哀。“不想讨好全世界”,当自己还是自己的时候,它曾是宣言,是旗帜,是激情,然而这声音,在嘈杂的人生的曲谱中,它的标记是“减弱”,是慢慢地退出。老湿似乎意识到了这令他无比沉痛的未来,就像《千与千寻》里的那只满身污垢的怪物,吞噬一切。有谁可以像千寻那样,带着一颗心,继续并坚持去擦拭那污垢?想必这世上的大多数,总会有意或无意地选择收起曾经那面旗。再也没有战鼓的声音,战场已消失,他们已不再需要那阵地。这样的隐喻,或许就是老湿“不再写这样的故事,再也写不出”的哀愁吧!
如果非要说,这现今或已成灰的书稿,是“写尽小人物的坚守与喜乐”,那么,我宁可把它理解为“小人物坚守与喜乐”的“最后的挽歌”。老湿歌唱着他们,也歌唱着自己。歌的开头氤氲着青春的气息,歌的结尾,却是一把吉他独舞的伤。正如那昔日的纺织厂,一代人在那里开创事业,孕育生命,如今却也断壁残垣,只有一个误打误撞醉酒的人,来追忆与凭吊。正如那大巴上的不相熟的女孩和陌生的女人,曾经的她,爱得纯粹,爱得无悔,哪怕受再多的伤,一句“我曾爱过”已足够。如今的她呢?谁也无法打包票地说,纯纯的少女依然,谁也无法打包票地说,郑小青不会变成那个安利女人。正如那考研蝼蚁中的胖子,可能这世上除了他自己,再没有人知道他为何选了那条路。他真实地来过这世界,却最终成了他人口中偶尔提起的“我有一个朋友……”
老湿的抽风手,紧抓着笔杆,他要写,他要说,他要呐喊,并最终将每个故事忘却,将书稿扔进火炉。这是一场自我救赎。没有了这回忆,没有了这释放,没有了这纪念,千寻将无法找到自己的名字,无法继续未来。周星驰为歌小人物而歌,老湿不是周星驰,他只是怕丢了自己,才和我们这些有缘人,说了这番体己的话。
(作者:苏菲,转载请告知。欢迎约评!豆瓣:米娜的小生活 邮箱:2724218395@qq.com)
《不想讨好全世界》读后感(四):平凡之路
好久没有遇到这么对胃口的书了,很庆幸在茫茫书海中遇到了她。
看完掩卷沉思,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呢,是侠么,是美食么,是又不是,讲得更多的,应该是平凡吧。
卖水果的,烤串的,打鱼的,说书的,开出租车的,考研的,做销售的,医生,警察,检察官……这些平凡的小角色,小人物,在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每一个人,包括作者和读者,都是这本书的主角。
那些迷茫得看不到光的白天和夜晚,那些突如其来的苦难,那些心口的疤,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成为回忆吧。
那些有所求的,得到了吗。那些该放下的,放下了没。心里牵挂的人,这些年,你过得好不好呢?
时间都会给出答案。
《不想讨好全世界》读后感(五):来自抽风手戴老湿《不想讨好全世界》段子
1、我终于开始安安生生地过日子。
上下班,挤公交和地铁,在酒局里喝得断片儿。网上嬉笑怒骂写段子的时间少了,笔墨里冷嘲热讽的东西也少了,装孙子和二愣子的技能倒是熟练了起来。
2、惊讶自己的生活竟然也如此鲜活过。凌晨时分,在北京的午夜街头拔足狂奔。穿越大半个京城,去听一个缉毒老警察的落魄故事。徘徊在北大南门的蜗居之地,想要奋力做个人上人,最后却依然被打回原形。祖辈白发苍苍,叹儿女之情太短。俗人奇事,喝一声英雄之气悠长。
3、苦来我吞酒来碗干的狂徒之夜,大雪闭户夜读禁书的酣畅淋漓,在这片地方吃吃喝喝的岁月,剪头理发按摩洗澡,鲜活的,带着骨肉和血液的,突突跳动着心脏的,我的生活。
4、有时候聊着聊着,对着电话,竟然哭了起来。相互问为什么。
其实心里都明白,想起了走过的街,想起了车站里互相握着的手,想起了她手心的汗,想起了他的不甘,想起了树上刻着的名字,想起了碰撞的酒杯……
我在关着灯的卧室里,他们在电话的另一头。
5、永远年轻的脸,不忧愁的少年,就把这样的自己停在书中吧。
手稿在出版之日,都付之一炬。
6、《不想讨好全世界》,愿它能成为晚上回家时,那一盏小小的路灯,照见前路,也光亮归途。
只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这就够了。
7、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独行万里为曾经一诺的男人。雄鹰只能飞翔在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里,振翅也飞不出小小屏幕。豪侠仅能活在雪夜醉酒后的呓语中,酒醒后壮志不复。利剑唯有悬于无人问津的博物馆里,即使你拥有了它,又能刺穿什么?
8、有一次我大概是多灌了几杯“猫尿”,因为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和我爸呛呛起来。当时我脑子一热,犯浑骂了几句脏话。结果我爸马上摒弃了以理服人的伎俩,直接一脚把我从凳子上踹了下来。然后指着我鼻子说,别和我犯浑,老子八十岁了也能把你打得满地找牙。
9、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低眉耷眼承认错误。我爸昂着头,拿鼻孔对着我,冷哼了一声,表示原谅。紧接着,又恨铁不成钢地数落我太面太不爷们儿,感叹自己几十年的武学修为都无法传承下去,担心这样下去他作为高手会很寂寞。
10、小时候看了黄飞鸿的电影以后我就一直想练武来着,我爸强调学习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让我一心一意扑向知识的海洋。现在我唯一会的拳脚功夫就是广播体操,真动起手来估计壮点儿的姑娘就能把我收拾了。
《不想讨好全世界》读后感(六):小时代里的任侠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由无数成功人士,例如郭敬明,所联手打造的“小时代”。过去的时代是大时代,那里有大手笔,大情怀,大理想,大格局,大气度,人们都想活得“大”,人们把自我认同于很大的东西,虽然人们不免被“大”所碾压、所牺牲,牺牲了个人的小幸福,但是“大”有“大”的意义;但是在小时代,人们只想与时代俱“小”,年轻人只想追求吃喝玩乐,以及比周围的人更“成功”,他们不再渴望“大”的“意义”,他们只想要“小”的“意思”。为了达到这种“更成功”,小时代里的人,普遍变得比他们的父母辈甚至十年前的那一代人更精明,更会算计,更懂得利用游戏规则,于是就成了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但是,戴正阳笔下的这些“小”人物却没有选择与时代俱“小”。他们在或艰难或庸常的生活中,仍然在其身上保留着大时代里生活过的气息,这种气息被可以翻译作理想、情怀,甚至是“江湖气”,也可以被诠释为“侠义精神”。千古文人都有侠客梦,但戴正阳笔下的这些小人物并不是天生就想做侠客的,只是性格使然,脾气使然,习惯使然,也可以说是命运使然。他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有一种骨子里的仗义,有一种《大宅门》里头白景琦那种混不吝的感觉。比如那个外表好色、喜欢吹牛的法务人士潇洒哥,在遇到企业员工在非洲遇袭身亡时,愣是背着公司要赔40万的标准,偷偷给受害人家属那儿多赔了3万元,不惜冒着被辞退的危险。还有那个出租车司机,出于好心拉了伤员去医院,可没想到伤员死了,家属却硬说是他撞的,他只好认倒霉,却不后悔当初救人的初衷。
因此,在我看来,真正的小说家或说书人都是孔子所谓的“仁者”,他们都是爱人的。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那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芸芸众生就生活在我们周围,但没有“故事意识”的人,就不会把他们当一回事,看不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那些不如我们混得好的人,我们甚至是不屑一顾,冷漠对待。但小说家爱人,爱每一个有故事的人,爱他们的平凡生命中的宝贵品质,爱他们的喜怒哀乐,尽管你可以说,他们的“爱人”是功利的,因为他们想从其身上“榨”出些故事来。但如果没有这些讲故事的人,这些平凡的、毫不起眼的人又有谁会注意呢,他们的存在感在哪里呢?
历史是王侯将相、英雄豪杰的历史,野史是才子佳人、土匪强盗的野史,只有fiction(小说)是平民英雄的舞台。戴正阳这本书中最令我感动的几个故事,就是书写了这种平民英雄。一个是《少年壮志不言愁》,描写了一个勇敢无畏的人民刑警老雷,为了要破获黑社会贩毒案,不惜做了卧底,还为此染上了毒瘾,然后变卖家产、一贫如洗,不仅不被警察同事们所理解,最终在多次往返戒毒所之后身心疲惫的内退,而且还被自己的孩子所嫌弃,为了破案而丧失了父子情。他就像电影《无间道》中的卧底陈永仁,永远生活在无间地狱中,痛不欲生却不被人理解,这样的平民英雄在现实中必有其真实原型,读来“长使英雄泪满襟”。
另一个全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故事就是《书店故事》,这个故事由一个大故事内套两个小故事构成,简直一个文字版的俄罗斯套娃,其构思之巧妙令人称奇,“鲤鱼”和“蛤蟆”这两个水中生的动物,却分别讲述了两个具有这种动物特性的小人物,读上去也是工整有趣,尤其是鲤鱼(李鱼)的故事更是荡气回肠:李鱼是一个浪里白条式的青年渔民,侠义心肠,不仅帮穷人家打捞儿子的死尸,分文未取,最终在一次营救自杀妇女的女儿的过程中不幸遇难,只在报纸上获得一个豆腐块大小的报道。我的复述远不能反映这几个故事的精彩程度,故事人物虽“小”,文章篇幅虽“小”,却在其中透露出那么一种“大”来。
最后我来谈谈戴正阳新书的几个突出特点:第一,文笔老辣。他的文字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读起来朗朗上口,能感觉到作者年幼时必定深受传统章回体小说之影响。
第二,贫嘴京片子。能把小说写出京片子的感觉并不容易,往常我们只有在北京籍作家诸如老舍、王朔、王小波笔下才能读到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出的小说和戏剧。
第三,故事性极强。所谓故事性,说白了就叫“有看头”,不是平铺直叙,不是平淡如水,而是有料、有包袱、有起伏、有节奏、有始亦有终。这个特点按理说应该是故事写手们手到擒来的技巧,然而现在很多人的所谓“畅销小说”都太没劲儿,要么读完几篇你也找不到触动你的“点”来,要么就匠气太重,恨不得拎着个板砖往自己身上硬拍出几个惨烈的故事来。但是,这个戴老湿却能于很多平常的故事中发现闪光点,再以他颇有节奏的笔法写出打动人的情绪来。
《不想讨好全世界》读后感(七):全世界不“大”小人物不“小”
豆瓣评分8.2.,被誉为文字版的周星驰,就这样我满怀期待翻开这本被我丢掷了许久的“黑色喜剧”。
不矫情,不浮华,不流水,一位法律界的新秀用他的独特视角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讲述属于小人物的故事。
或是为了这世界仅存的一点侠气,或是为了曾经动过的一丝丝真情,胡子刘用自己的双手惩治了这法所不能维护的,纵使最后要付出自己的生命。
“可是我他妈还是想做个好人”无奈,无奈,浅俗的社会逼迫着人不去做好人,而就是这么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却能依旧坚持本心。
“我不是英雄,我是狗熊”一个卧底多年的老警察因工吸毒,当年的同事该升职的升职,该加薪的加薪,而老雷却沦为一个还要为了温饱担忧的人。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只要世界上少一点罪恶,我怎样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时间可以带走一切,不管是那“搓澡堂”还是当初一起闹,一起疯的同窗。
以水为家的李鱼死在水里,以嗓子为生的田蛤蟆却再也说不出一个字,世界上坏人多么?不多。那么世界上好人多么?少的可怜。
造不出火箭咱就玩火炭,生活在哪不得继续?
吵归吵,红卫兵打你的时候,把你护在身下,再痛也决不让你受到伤害;你离开这世界,我用你的口味告诉自己你还在,这大概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的火车上,你是愿做勇敢的那一个,还是浪子回头的那一个?那个座位上已经有了一位同伴,旅途崎岖的人就不要做了吧。
侠,不在武功高低,而在于那模糊不定的侠气,侠气若在,便是天下之大侠也。
全世界真的不大,一个故事不是一个世界,世界在变,故事给你的感觉不会变;小人物真的不小,一种气节不是一个人物,气节若在,小人物真的就不“小”了。
愿每个人都去做心中的自己,不去讨好全世界。
《不想讨好全世界》读后感(八):我们最终会悟到活着的味道
司马迁为游侠刺客立传,《不想讨好全世界》却是为小人物小记了一笔。
戴老湿所写的诸多小人物,像极了周星驰电影里的人,不完美不高大,甚至丑态百出,低到尘埃里,却都是一些不想放弃生活和理想的人。
一身功夫的胡子刘,困顿时受一女人茶饭之恩。后来因为女人被侮辱,他愤然出手,以死相报,侠肝义胆;
一个老实的出租车司机,因为正义救人一命,反遭讹诈,最后只得息事赔钱。他却还想做个好人;
一个驻守一线的刑侦警官,为了大家舍小家,常年卧底,直面毒贩,却因案染毒,最后只得靠2000块抚恤金维持生活。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一个江边打渔的少年,身怀游泳绝技,深夜里为救自尽之人,两次入水,终因力竭葬身鱼腹。短命的一生,却几度舍身救下落水者,可歌可叹;
一个大嗓门,靠骂街生存,被人厌弃的混混儿,在一个深夜的荒地里,为救一个女子脱歹人虎口,被割破喉咙,长时间大声喊叫救人,声带撕裂,呕血不止,以至再也发不出开不了口。英雄一场。
……
这些凡夫小卒,他们都是生活的配角,却各自做着自己人生的主角,光彩夺目,晃得人想流眼泪。
作者是新浪微博红人抽风手戴老湿,原名戴正阳。法律界小人物。作品常见“一个”,是韩寒“一个”的作者里最真性情的一枚。由于职业的缘故,他见识了太多的纠纷、死亡和悲喜。之所以写这些故事,是因为周星驰的一句话:这周围都是黑暗,但我点亮一支蜡烛,蜡烛的光不亮,这代表希望,希望不多,一点点就够了,差不多就这个吧。戴正阳说,他这本书的意义也在于此。一些事实的真相被掩盖了,一些应该被记住人却沉溺了。文字中虽然有些悲伤和无奈,但所唤起的是人们的良知和自醒。
掩卷深思,《不想讨好全世界》里讲的,无非是:忠诚、守信、重诺、尽责。没有什么高大上,只是凡人的活法和小人物的格调。不卑不亢,不讨好谁,也对得起自己。
一辈子那么短,只够成全一个有底气、不轻慢的自己。而我们最终会悟到活着的味道。
《不想讨好全世界》读后感(九):心中自有侠气
小时候喜欢看武侠,特别佩服他们武功高强、行侠仗义,屡屡破坏坏人的阴谋,打得坏人满地逃窜,又屡屡功亏一篑,最后关头让坏人逃之夭夭,弄得每每看完都要和院子里的孩子大战一番,最后大侠战胜坏蛋而结束战斗。
长大后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电视剧而已。
大侠只能出现在电视里,他往往和另一个词“义”同时出现。侠义可以出现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可以出现在古龙的“小李飞刀”里,也可以在温瑞安的“四大名捕”里,但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有,那也是洪兴的“浩南”和“山鸡”。
它只能出现在血雨腥风的江湖里,谁曾想一转身它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戴老湿穿越大半个京城,去听一个缉毒老警察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不想讨好全世界》这本书。在书里侠义化身为侠气,出现在第一章生活没有主角的普通百姓身上。有为孤儿寡母伸张正义的胡子刘,胡子刘只是在小区里卖水果;有救死扶醉、忙碌奔波的“骆驼祥子”,祥子每天都开着出租车奔驰在长安街向你讲述着京城内的故事;有为民除害、因公染毒的老雷,老雷的心愿只是为申请下每月几千元的生活补贴;还有喊破喉咙、救人清白的“田蛤蟆”,老田只是个下九流、聒噪无耻的大嗓门。
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我们无法分辨他们是正是邪。(胡子刘曾错手杀人,老雷数次染毒,蛤蟆专干缺德事……)但他们又这样的心中自有侠气,在关键的时刻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世上已早没有了江湖,侠义也不再存在。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胸中的一股气,这股气是胡子刘的秦腔,是老雷的少年壮志不言愁,也是蛤蟆响彻夜空的救人呐。这股气是正义之气,是侠义之气,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呼吸之气。它随着我们的心跳呼吸,一进一出,共同影响着世人。
《不想讨好全世界》,心中自有侠气。
《不想讨好全世界》读后感(十):作者自序:不想讨好全世界
作者自序:不想讨好全世界
文/ 抽风手戴老湿
----------节选自《不想讨好全世界》
今年,我终于开始安安生生地过日子。
上下班,挤公交和地铁,在招商引资的酒局里喝得断片儿。网上嬉笑怒骂写段子的时间少了,笔墨里冷嘲热讽的东西也少了,装孙子和二愣子的技能倒是熟练了起来。
渐渐,渐渐……
直到从自己的书桌前翻出一大摞稿纸,细细读来,才发现自己从前竟然写了那么多东西。
稿纸的颜色各异,有高中时练习册的底页,有大学里标注抬头的文件,还有不知道哪里找来的广告废页,边边角角竟然也填着诗歌与短小的故事。
惊讶自己的生活竟然也如此鲜活过。
凌晨时分,在北京的午夜街头拔足狂奔。
穿越大半个京城,去听一个缉毒老警察的落魄故事。
徘徊在北大南门的蜗居之地,想要奋力做个人上人,最后却依然被打回原形。
祖辈白发苍苍,叹儿女之情太短。
俗人奇事,喝一声英雄之气悠长。
还有自己年少轻狂时,他们奋不顾身时,追求的姑娘,爱慕的心上人。
苦来我吞酒来碗干的狂徒之夜,大雪闭户夜读禁书的酣畅淋漓,在这片地方吃吃喝喝的岁月,剪头理发按摩洗澡,鲜活的,带着骨肉和血液的,突突跳动着心脏的,我的生活。
我有个坏毛病,并不习惯直接在电脑的文档里打字,反倒是要一笔一划写在稿纸上才行,所以现在反倒要费劲辛苦,重新把它们倒腾到电脑里。
从里面挑拣出这些故事,它们都写于曾经的年月里。 等我再找到它们时,有些甚至已经渐渐从我记忆中消失了。
每打完一篇故事,都会再和故事里的主人公聊聊。
有时候聊着聊着,对着电话,竟然哭了起来。
相互问为什么。
其实心里都明白,想起了走过的街,想起了车站里互相握着的手,
想起了她手心的汗,想起了他的不甘,想起了树上刻着的名字,想起了碰撞的酒杯……
我在关着灯的卧室里,他们在电话的另一头。
通过电波,讲述着这些故事,真实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从血液慢慢移向心脏。
它们现在都由文字组成,安安静静地隐藏在这本书中。
都是从未出版过的,我所钟爱的。
这是年代与岁月里特有的产物,我一直有个计划,把自己手头的这批存货全部发表完以后,就不再写类似的题材了,或许能汇编成两三本书吧,这本便是其中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再也写不出了。
永远年轻的脸,不忧愁的少年,就把这样的自己停在书中吧。
手稿在出版之日,都付之一炬。
《不想讨好全世界》,
愿它能成为晚上回家时,那一盏小小的路灯,照见前路,也光亮归途。
只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