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明月·刀》是一本由古龙著作,珠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5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涯·明月·刀》读后感(一):我心中的小傅
天知道是不是生活的环境太过安稳波澜不惊,我一直一直都是有奇怪的浪子情结的。
所以看动漫爱死剑心,看武侠就只爱古龙。
古龙笔下那么多浪子,我就偏爱小傅一个。不是其他人不够好,只是因为,小傅他不够好。
是不是有点绕?嗯,我想说的是,钟情那个心理被仇恨扭曲、又有残疾又有癫痫、自尊高到天上去、爱情卑微到尘土里的傅红雪,我能想到的原因,就是因为,从他的所有硬件条件来看,根本就不像个武侠小说里应该出现的主角而已。
好吧,其实我更钟爱的是天涯里的小傅。边城里的他,其实到底算不算主角呢?我没研究过。
我是个超级健忘的人。其实按道理来说,在动笔写这个我钟爱多年却一直没有勇气下笔去写的人物之前,我应该虔诚地重温一遍原著,再次回味那些让我触动的段落,然后构思,提笔。
但是我不想。那太刻意了,能持续到现在的喜欢,就证明那些被放在心底的东西从来都没离开过。或者说,即使情节都已经模糊了,喜欢之所以为喜欢的那些东西,一定是还在的,轻轻召唤几声,它们都会争先恐后地排队出来的。
那么小傅,我认识他应该是在太久以前了。
小学的时候,我初次开始接触武侠。笨笨的我以前都以为,武侠小说都用文言文写的,看起来好辛苦的,后来才知道自己有多笨,唉。
感谢我的哥哥。是他一次又一次地以他的名义往家里搬武侠小说,为我作掩护。很久以后,和老爸一起看电视版鹿鼎记,听我在那边兴奋地指手划脚,老爸无比惊奇:你小子什么时候看过这书?
吐舌头,我怎么可以告诉你,初中的时候我早起听英语,一半的时间在啃繁体竖排版倚天屠龙记?
有着先辈老哥的开拓在先,我看到的武侠应该即使不算精品,也决不会是“古尤”著的一类垃圾。我清楚地记得,《天涯•明月•刀》绝对是我开始看古老先生的书前五本之内,然后我就给惊艳了。
嗯,那时太小,不懂那些大段大段富有哲理的话,只是觉得文字好漂亮,透过那些字符我可以看到那个面色苍白刀鞘漆黑的哥哥,他好厉害,他好孤独,他好让人心疼。
他真的不像好多其他武侠小说里的那些主角哥哥,人家都好年轻长得好帅的,武功乱七八糟的高,运气乱七八糟的好,可以碰到好多帮他的人,有好多漂亮的姐姐都喜欢他。
为什么这个作者这么不懂心疼好人呢,好人怎么可以又是残疾又有癫痫病呢,好人都应该健健康康的,活蹦乱跳地去打坏人才对呀。
那个时候黑白分明的眼睛里,第一次发现,即使是虚幻的童话故事,原来也有不完美存在。
偏偏就是这个不和谐的存在。
在后来的日子里,看过古龙几乎所有的中后期作品后,我认真地在心里给喜欢的人物排名,却发现真的没有哪一个,可以绕过这个苍凉萧索的影子,他站在那里,就是一天一地的悲音,黑白色的冰冷,永远坚硬如钢的气质,让人敬畏的骄傲,忍不住想疼惜的寂寞。
再后来,我再细数那些喜爱的角色,动漫的,武侠的,电视电影里的,我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特别坚韧的东西,对一项事物特别虔诚的精神力。
有的是自我救赎,比如剑心。
有的是爱情,比如风四娘。
有的是梦想,比如NANA。
有的是自尊,比如傅红雪。
我本来想说复仇的,可是后来那个所谓的仇恨根本不关他事。千回百转后,瞪着《边城》的结局,我简直无法想象他失了生命支柱般的仇恨,还能怎样活下去。
但他有着无人能及的自尊。
宁愿不用轻功而拖着跛掉的脚一步一步向前挪,是不是因为你认为迎接周遭人的目光也是一种修炼一种自我挑战?
可是你发病的时候,仍是不愿意让人看见的吧。为什么要让这样自尊的一个人有着这样的病?是不是因为古老先生也认为,你这样痛苦支撑着的强悍,也需要一样无处伪装的脆弱,去削弱、去平衡?
毕竟边城里初登场的你,仍只是个孩子呀。
与坚韧相辅相成的,总有一样东西,那就是隐忍。
比如剑心微笑下的累累心伤。
比如风四娘从头至尾未说出口的爱情。
小傅不是多言的人。
所以所有的痛苦,他只有忍。
承受,告诉自己可以,于是他就真的可以。
真的不想多说。这样的人我向来心疼,要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承受?何况你还是一个人。
天上天下只得你一个人。
加倍心疼。
却也知道,若是愿意让人分担,傅红雪也就不是傅红雪了。
很久以前有个姑娘叫翠浓。后来,她死了。
她是个妓女。
我已经想不起来那个姓沈的女人的名字了,然而这个叫翠浓的妓女我记得特别清楚。
因为她和小傅是不可分割的。
他说他爱她,于是这个名字伴他一生一世。即使有后来那个戴着茉莉花的小婷,也无法减轻这个名字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我有时想,他对她到底是不是爱情。
是迷失在黑暗中的飞蛾,对温暖的灯光自然的向往,还是从未得到温情的孩子,在懵然中忽然尝到了贴心的滋味,于是义无反顾?
然而不管怎样,他交予了她世间最纯最真最炙烈的感情,从一开始到最后,没有丝毫保留。
翠浓是不是也爱过他?这件事情我一直没有十分肯定,时间太过久远,我已记不清情节,可是,也许是从一开始心底就有了这么一种私心的执念,在傅红雪这样的人面前,在他这样至纯至真毫无杂质的感情面前,连翠浓的以命相付,似乎都更为稍逊一筹。
好吧,我承认,我是嫉妒。
即使是阅尽各型男性角色的现在,小傅仍是我的挚爱里最为特别的存在之一,文字无法描述出他在我心中珍贵程度的万一。
感谢小草的精彩述评,正是因为你的文字,让我终于下了决心,为这样特别的他写下一点东西。古龙笔下的角色,女子独爱风四娘,男子钟情傅红雪,谢谢你把他们都放在了篇首。
《天涯·明月·刀》读后感(二):并非印象
晚上演出结束,坐到台下时,不知怎么想起来一个关于声音的故事:好像是江湖仇杀,幸存下的一个孩子凭借听到的一句话复仇——或许是:天涯·明月·刀?
翻出来重看,才发现好多情节都忘掉了。那些人物又活脱脱的出现,上演悲欢离合,恩怨情仇。
套路总是峰回路转:总是光炫夺目,天下无双,然后忽然冒出一个望尘莫及的更厉害的高手来。就好像去坝上爬山似的。看着已经到高处了,可是好容易爬到跟前,才发现山脉在前未觉察之处已绵延而上,还有更高。
刚刚明白的道理,立刻又在另一个层次上被推翻掉。所有的常识,都只是在一定范围里有用,不断地被打破。由此而带来的阅读的快感,是不是类似于打破禁忌?
渲染是古龙的长项。物莫不尽其极,不用实写,只闲闲说些他人印象,便跃然纸上了。
如他笔下描述的出场:“她很年轻,很美,乌黑的头发,明亮的眼睛,正是每个父母都想有的那种女儿,每个男人都想有的那种妹妹,每个少年都想有的那种情人。”这样的文字,能调动所有的想象力。
可偏偏是这样的女子,却瞬息现出另一面的恶来:不告而发的天女花和随之而来的死亡。
奇怪的是,年少时读,觉得直是波诡云谲,险象环生; 而今重读,却更像是部心灵成长史呢。
一个人要有什么样的信念,才能在身陷之中之际,拒绝那些看似唾手可得的诱惑? ——它们都是有代价的。比如浮士德给魔鬼的灵魂。
总觉得古龙的调子里,似乎在说的是不是:江湖凶险,更凶险的却是心魔;只有抗拒它们心中的诱惑,执着妄念,才能臻于化境,真正自由?
.s.可这个,好像...并不是印象里的那个故事。
《天涯·明月·刀》读后感(三):最快是什么感觉
据说这是古龙用时最长的一部作品,虽然没有看出特别的韵味,却是古龙作品中最不虚幻的一部作品。
傅红雪,用最简单最快的刀法让很多人望而生畏,而这样的刀法却需要如何的代价,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把最简单的东西做到最好,你就发现这里头的学问大着呢。没有任何的招数,只有一个快字,高手之间的博弈显得那样细腻,后发先至应该是武学中最难学的东西。
情伤,如果一个刀客没有情感,那只不过是一个无情的杀手,只是一个无聊的人,缺陷、痛苦让人生更加饱满。
最快是什么感觉?试试把最简单的东西做到最好,也许那时你就知道了!
《天涯·明月·刀》读后感(四):天涯 明月 刀
古龙小说六十余部,余最钟情此书。我曾经很喜欢《多情剑客无情剑》,但当我意识到李寻欢的悲剧纯属其个人性格缺陷造成的后,我曾经很长时间没有再读古龙的书。
直到有一天看了《天涯 明月 刀》,在没有看《九月鹰飞》的情况下看的。之所以看,纯属被这书的名字吸引。翻开小说,看到开头楔子“天涯远不远——”等很酷很傻的文字,我的目光也就没有离开小说了。
我不知道傅红雪的过去,我只能从他身上感到一种无形的锋芒,感到那种无情的落寞,那种不畏人言的勇敢,那种无欲则刚的强悍!
公子羽强不强?相信没有人知道。但正是没有人知道,正是因为他显赫的身世,没有人敢说他弱。但面对傅红雪的自信,一个瘸子的自信,一个羊羔疯患者的自信,一个在内心中干预拒绝只手可得的权势的人的自信,公子羽只有溃退。而当其归隐之后,公子羽才真正的活了。公子羽活着,他好像死了;公子羽死了,其实他活着。
看完九月鹰飞后,我知道了傅红雪凄惨的身世。也许只有经历过那塌天的变故,只有经历那内心的煎熬,傅红雪才能傲立世间。
傅红雪是正义的吗?公子羽是正义的吗?光鲜的表面下有着怎样的肮脏?只有坚守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才能挥出无懈可击的那一刀。在内心的天涯,对着纯洁的月光,挥出神圣的刀!
一个生理上的残废
成为打不败的人
整部小说阐述的就是这么个哲学命题
如果说这是一部主题先行的作品
那应该没有冤枉古龙
在傅红雪悟道的过程中
一切的一切,只为了最后那个完美的答案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懊热夏夜记忆缠身的禁欲无名指
萧四无,年轻人的覆灭
《边城浪子》后二水分流
叶开在《九月鹰飞》里怀念傅红雪
傅红雪在《天涯·明月·刀》里怀念叶开
这两个人,恰好是古龙身上的一体两面
他更偏爱谁,这是一个问题
傅红雪的刀就是古龙的笔
这个天才的一生正如燕南飞的故事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第一朵蔷薇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开放的时候
有一只美丽的夜莺
因为爱它竟不惜从花枝上投池而死
立意超凡脱俗
如果不是故事有点儿混乱
文字有点儿造作
给个五星也是可以的
《天涯·明月·刀》读后感(六):笔记摘录
每当他穿着崭新的靴子践踏出己的影子时,他心里就会感到有种奇特的冲动,想脱掉靴子,把全身都脱得光光的,奔到街心去狂呼。
现在他做的每件事都像夜半更鼓般准确。
无论到了什么地方,无论要在那地方耽多久,他每天都一定在同样的时候起居饮食,吃的也一定是同样的莱饭。
有时他虽然院得要发疯,却还是不肯改变
因为他希望别人都认为他是个淮确而有效率的人,他知道大家对这种人总怀有几分敬畏之心,这就是他最大的愉快和享受。
经过十七年的苦练五中助奋斗,大小四十三次血战质,他所希望得到的,就是达一点。
他一定要让自己相信,他已不再是那个终中赤着脚没鞋穿的野孩子。 —— 天涯明月刀
傅红雪道“是谁?”
明月心道:“是无名指。”一只手上,最笨拙的就是无名指。
傅红雪道“无名指为什么可怕?”
明月心道“就因为他无名。”
傅红雪承认。
声名显赫的武林豪杰,固然必有所长可是一些无名的人却往往更可怕。因为你通常都要等到他的刀已刺入你心脏时,才知道他的可怕。 —— 天涯明月刀
杜雷终于开口“我姓杜,杜雷。”
博红雪道“我知道!”
杜雷道“我来迟了。”
傅红雪道/我知道”
杜雷道:“我是故意要你等的,要你等得心烦意乱,我才有机会杀你。”
傅红雪道“我知道”
杜雷忽然笑了笑道“只可惜我忘了一点。”
他笑得很苦涩:“我要你在等我的时候,我自己也同样在等1”
傅红雪道“我知道”
杜雷忽又冷笑,道“你什么事都知道?”
傅红雪道:“我至少还知道—件事。”
杜雷说“你说。”
搏红雪冷冷道“我一拔刀你就死。” —— 天涯明月刀
萧四无道“你让我走?”
傅红雪道“这次我也不杀你,只因为你说了两个字”
萧四无道;“哪两个宇?”
傅红雪道“看刀”
飞刀出手.先发声示警,这绝不是卑鄙小人的行径。
傅红雪道“我的刀只杀心里有鬼的人,你的刀上有鬼,心中却无鬼。”
萧四无的手忽然握紧,眼睛里忽然露出种奇怪的表情,过了很久才缓缓道“我若不说这两个宇,你能不能破我那一刀T”
傅红雪道“你已后悔?”
萧四无道:“不是后悔不过想知道实情而已。”
傅红雪又盯着他看了很久,冷冷道:“你若不说那两个字,现在你已是个死人” —— 天涯明月刀
“只要能活下去,我就一定活下去别人越想要我死,我就越想活下去。”傅红雪道“活着并不是耻辱,死才是”
他苍白的脸上发着光看来更庄严,更高贵。一种几乎已接近神的高贵,
他已不再是那满身血污,穷愁潦例的刽子手。他已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从别人无法忍受的苦难和打击中找出来的因为别人给他的打击越大,他反抗的力量也就越大。这种反抗的力量,竟使得他终于挣脱了他自己造成的樊笼。这点当然是公子羽绝对想不到的。 —— 天涯明月刀
这时明月升起。
明月何处有?
只要你的心还未死,明月就在你的心里. —— 天涯明月刀
扫完了厕所,到化学实验室讨了几瓶废酸,把厕所的便器洗得光可鉴人。后来一想,光刷了厕所不成,人家不知是谁干的。我弄来几幅红纸写了大幅的标语,厕所门上贴一张:
quot;欢迎您来上厕所!生物室宣。"
小便池上方贴的是:"请上前一步--生物室郑重邀请。"
厕所门背后是:"再见。我们知道您留恋这优美的环境,可现在是工作时间。何日君再来?生物室同仁恭送。"
quot;隔间"的标语各有特色。男厕所里写着:"大珠小珠落玉盘","一片冰心在玉壶"。女厕所里写着:"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还有额匾,"暗香亭"。要说王二的书法,那是没说的。我写碑就写过几十斤纸。眼见厕所像个书法比赛的会场,谁知道校长一来就闯进生物室板着脸喝道:
quot;厕所里的字是你写的?"
quot;是呀。您看这书法够不够评奖?"
quot;评个屁!高教局来人检查工作,限你十分钟,把这些字全刷了! —— 王小波黄金时代
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庄子》的《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天涯·明月·刀》读后感(七):从边城到天涯——记那个苍白的跛子(下)
十几年的光阴忽的就过去了,再次见到傅红雪的时候他已在天涯。仍旧是那个苍白的跛子,只不过不再是单纯的少年人。对于一个37岁的男人来说,单纯实在不是一个褒义词了。
有人说《天涯》中的傅红雪和《边城》中不像同一个人。确实,他从一个受伤的小兽长成一个能保护别人的野兽了。他本是魔教的大公子,江湖中各种正的斜的手法他本就懂得不少,何况这十几年的光阴还让他拥有了他本来欠缺的经验。现在他已经足够保护自己,还可以保护别人了。
然而他毕竟还是傅红雪,他虽不再单纯,但依然善良。所以他才会轻信燕南飞与卓玉贞的谎言,所以他才会把小婷打到在地而不去侮辱他。所以小婷才会爱上他。
小婷,一个喜欢戴一串茉莉花的小妓女,一个为了五钱银子就可以出卖自己的小妓女,爱上了世界上第一个不侮辱她还平白无故给她钱的男人。她爱他,她为了五钱银子就可以出卖自己,却不肯动他身上掉出来的价值连城的银票和珠宝;她爱他,她肯为了给他买酒而出卖自己,却不肯在他走后再让任何人碰自己;她爱他,她肯免费出卖自己,却不肯让别人惊扰正在病榻上养伤的他;她爱他。
全书最柔软而温情的部分来源于这个带着一串茉莉花的小妓女。她爱他,她不认得他的人,她不认得他的刀。她不怕他,他不敬畏他,她不嫌弃他,她爱他。
所有人都不明白一个婊子怎么会为了不肯脱裤子而杀人,傅红雪明白。
他又一次失去了爱他的女人,他又只剩下酒了。但这次他没有丧失在酒里,他的手更稳,他出手更残酷。他17天杀23人。公子羽认为他必定癫疯,因为他一次次的挥刀只会把自己逼入绝境。于是他让俞琴奏琴,暗示他生活已了无意义。
公子羽也许说的全对,但他却犯了最大的错误,他的对手是傅红雪。
“活着不是耻辱,死才是!”说这话的傅红雪不是神,他只是一个纯粹的不能再纯粹的人,但这话却足以摧毁一切神,公子羽也是一样。
于是公子羽必败,一切阴谋必败。
那个苍白的跛子又开始走了,他走到河边,一个系着一串茉莉花的女人在洗衣服。她靠这个养活自己,清苦而干净。她并不需要洗涤自己的过去,因为活着不是耻辱,但现在她却需要洗涤,因为她要生存,因为她已不能接受用原来那种方式生存。
至此,古龙才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折磨了他那么久,最终还是给了他一个好结局。
他们互相凝视,我想,傅红雪的目光是温柔的,因为苍白和跛脚与温柔并不矛盾。
《天涯·明月·刀》读后感(八):江湖与人心 ——读《天涯·明月·刀》
江湖与人心
——读《天涯·明月·刀》
所有的火焰都带有激情,只有光芒是孤独的!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一
说实话,这不是一个适合于谈论武侠小说的年代。
江湖、少年、热血、侠义,金庸的退隐和古龙的早逝,让武侠式微已久、寂寞已久,这些或优美或冷酷的辞藻也在一切向钱看的浮躁大潮中早已支离破碎。
之所以又谈论武侠,源于我的个人体验——最近两年反复阅读王怜花的《江湖外史》——一本三分之二是神品,三分之一是垃圾的金古妙论。王怜花即是蔡恒平,一个八十年代蜚声校园的诗人,用其充满智慧沉淀的私人阅读再一次将我带回了少年时代——那个时代的江湖春光正好。青春年少又如饥似渴地阅读武侠,那些从评书中汲取的基因,让我对于武侠的情愫瞬间得以爆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今天犹未释怀。
王怜花的文字生动而华美,借助金古的酒杯,浇自家的块垒。那些洋溢着青春与才情的诗篇与文字,直指人心,读来让人享受。遗憾的是,这本书有一点小小的不足——并非是他的问题,实在是个人的因素——少了一篇关于傅红雪的文字!我一直固执的认为,傅红雪就是古龙的一面镜子,他时常借此揽镜自照,才会在此前与此后写出无数武侠妙品。是的,没有读懂傅红雪,何来读懂古龙?幸运的是,在王怜花创作《江湖外史》之前,他的师弟余杰就写过一篇关于傅红雪的《中国病人》,算是早早地将这块缺失的拼图找到了。虽然我少年时异常欣赏余杰的文章,也常觉得“中国病人”简直就是傅红雪的私人定制,但是我总觉得还不够。因为,古龙写《天涯·明月·刀》的这一年,三十七岁,和傅红雪同龄,同样三十七岁还有他们的共同敌人:公子羽。
如果说金庸通过《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作品建构了庞大的侠义世界,那么,《鹿鼎记》就是他对自己完成的彻底的解构,是本质的超越——那是一种“江湖路远,且自逍遥”的游戏心态。金庸在早期靠写小说提升报纸销量,可在之后,摆脱了卖文为生的千古文人宿命——我向来有个小偏见:金庸近于孔丘,古龙略似楚狂——金庸是文人、是商人,更是政客,他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学问家,实现的路径却通达而自由——韦小宝成为武侠小说中绝无仅有的主角,解构了所有的装腔作势与义正词严。
与之对应的古龙是浪子,可以笑的时候,不会哭,正如王杰在《谁明浪子心》中所唱到的:“家与国的梦不结束,偏偏一颗心抗拒屈服”。傅红雪在这一刻仿佛成为古龙的化身,面对着堂吉诃德的风车,发起了冲锋——是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命运的风车,正如每个人心里都潜藏着一个公子羽——这本书写作的一九七四年,古龙如日中天,正是创作的最巅峰时期,他面对市场和自己发出了战书:
武侠小说写的虽然是古代的事,也未尝不可注入作者自己新的观念。
因为小说本就是虚构的!
写小说不是写历史传记。写小说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读者,感动读者。
武侠小说的情节若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高潮和动作。
二
一个癫痫病患者,一把天下无双的快刀,一个无处不在的牢笼。
三十七岁的傅红雪,是一个孤独的行者: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叶开早已隐迹江湖;没有过往——他的过往早已随着荒诞的命运蒙尘已久。他冷酷,却不欺凌弱小;他孤独,却不自怜自伤;他心中有恨,却不知道如何去发泄恨意;他心中有爱,也找不到那个值得爱的人;他只有他自己,像所有孤单的旅人一样,没有目的地,不知道自己的终极。他也许不是一个大侠,甚至不是一个我们想象的英雄,他只是一个脸色苍白的患者,一个“左脚先迈出一步后,右腿才慢慢地从地上跟着拖过去”的跛子。
他不是一个喜欢找麻烦的人,但麻烦却总是找上他。故事的起点是他与江湖名侠燕南飞的第二次相遇,这是宿命的开始。他需要面对的是名满江湖的公子羽,是无比强大的公子羽,更要面对的是他自己的内心——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燕南飞、明月心、秋水清、卓玉贞、天王斩鬼刀、萧四无、杜雷……这些人物一个个登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燕南飞受困于权力的诱惑,秋水清则是对后裔念念不忘,杜雷内心有着赤脚的疯狂,天王斩鬼刀则意淫自己顶天立地……
傅红雪同样有着自己的心魔,在燕南飞与明月心的设计下,他一步步陷入牢笼,挣扎、反抗、跌倒、酗酒、杀人,他即将疯狂。幸好一个女人出现了——那个戴一串茉莉花的小妓女,一个为了五钱银子就可以出卖自己的小妓女,爱上了世界上第一个不侮辱她还平白无故给她钱的男人。这个名叫周婷的小妓女为了给他买酒而出卖自己,为了在他走后不出卖自己而挥刀杀人——如果说翠浓、明月心和卓玉贞联手将傅红雪打入了地狱,那么,周婷则将傅红雪重新带回了人间。是的,一处心灵的港湾,不是天堂,是人间。
傅红雪喝酒,杀人,在公子羽以为他马上疯狂之时,他斩断了琴弦,脱出了牢笼。面对着“朋友”的背叛,爱人的离去、无数的决斗与杀戮,面对着金权势与欲望,他坚守自己的内心——唯有坚守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才能挥出无懈可击的、天下无双的快刀。他做到了“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也就守住了完整的自我——与之相比,燕南飞则是欲望的奴隶,即便拥有锋利无匹的蔷薇剑,斩伤的也只能是自己,于是他死了。这个隐喻,是古龙对自己的期许,同时也是想传达给读者的人生智慧。
少年时,读不通公子羽与傅红雪雷声大雨点小的最终决战,人近中年,反而理解了古龙的高明之处——唯有不战之战,方能战胜心魔,实现自我。在小说中,公子羽与明月心都是象征化人物,充满着思辨的意味:前者代表着权力、欲望、金钱与声名,后者则代表着女人的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公子羽”与“明月心”正是无数人的枷锁吧!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撰写的文案:人生而不平等,在于由来与未来——如何摆脱物欲的诱惑,恐怕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根本的一条则是守住心灵。
江湖路远,请小心慢行啊!
三
世界上没有神,公子羽不是,傅红雪不是,古龙也不是。
《天涯·明月·刀》从小说叙事角度而言,并不完美,甚至漏洞不少。比如明月心的伤、杜十三的死、杨无忌已死却又在公子羽的对话中仅是断臂等等。这种不严谨的写作,贯穿他作品的始终——不得不说,对于作品的态度,金庸实在是比古龙上心太多了——这固然有其早逝的因素,更有其漫不经心的浪子天性。
古龙在《写在〈天涯·明月·刀〉之前》中,如是写道:“《天涯·明月·刀》是我最新写的一篇稿子,我自己也不知首它是不是能带给读者一点‘新’的感受,我只知道我是在尽力朝这个方向走!每在写一篇新稿之前,我总喜欢写一点自己对武狭小说的看法和感想,零零碎碎已写了很多。抛砖引玉,我希望读者们也能写一点自己的感想,让武侠小说能再往前走一步。走一大步。”遗憾的是,步子迈的的确有些大,以至于超前到扯到了蛋,直到多年以后才被人们发现了这部小说的价值。
这部《天涯·明月·刀》在《中国时报》连载两个月即遭遇腰斩,并受到了读者众口一词的批评,卖文为生的现实,让他放弃了这次求新的探索——不过,这一阶段他的其他作品,其实自有脉络:他的《七种武器》系列正是完成于此时。《长生剑》中的微笑,《孔雀翎》中的信心,《碧玉刀》中的诚实,《多情环》中的恩仇……人性中那些美好的要素,他信笔游缰,留下了武侠小说中的不朽经典。
回到《天涯·明月·刀》这本书,古龙充满着尝试色彩,诗化的语言掩盖了情节的漏洞,佳句比比皆是——“他己经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从别人无法忍受的苦难和打击中找出来的!因为别人给他的打击越大,他反抗的力量也就越大。这种反抗的力量,竟使他终于挣脱了他自己造成的樊笼。”
天涯远不远?
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会远?
明月是什麽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
她提着篮衣服,走上小溪头。
她一定要洗完这篮衣服,才能休息。
她自己的衣襟上戴着串小小的茉莉花,这就是她惟一的奢侈享受。
溪水清澈,她低头看着,忽然看见清澈的溪水中倒映出一个人。
一个孤独的人,一柄孤独的刀。
她的心开始跳。她抬起头就看见一张苍白的脸。
她的心又几乎立刻要停止跳动。
她已久不再奢望自己这一生中还有幸福,可是现在幸福已忽然出现在她眼前。
他们就这样互相默默地凝视着,幸福就像是春花般在他们的凝视中开放。
他们很久都没有开口。
此时此刻,世上还有什么言语能表达出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这时明月已升起。
明月何处有?
只要你的心还未死,明月就在你的心里。
古龙与金庸都是妙人,傅红雪和狄云一样,在水边,遇到了那个一直等他的姑娘——傅红雪与狄云受尽冷眼,见惯世态,最终找到了好归宿。这同样让我想到了一句曾经创作的文案:君子,殊途同归。傅红雪放下心中的仇恨,狄云也重回了雪山,他们已经开始快乐而自由!
四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据说是华夏数千年的秘诀。和风云涌动的江湖相比,人心更难揣测,保持赤子之心也就更难。幸好,傅红雪保持着,古龙保持着。这让远去的江湖平添了几许亮色。
去年年底,曾经写了一首《江湖十四行》,其中:“天涯孤旅的日子,他们四海为家、琴心剑胆/多好呵,爱生活、也爱自由是他们相同的理想/飞雪连天,模糊了一生的印记与恩怨,鬓发斑斑!”是啊,江湖路远,知己难寻,有一两个足矣,很遗憾的是,古龙好像没有这样的知己——也许倪匡等人是生前的挚友,可惜绝少有人关心死后的古龙——古龙的小说版本一直不佳,我所见偏窄,竟无一佳本。大陆的珠海出版社版不说也罢,河南文艺版也是差强人意,连购自海峡对岸的天地图书版也是错漏频出,让人无语。
更让人无语的是,天地图书版《天涯·明月·刀》在扉页竟然放了金庸的题词,我想古龙泉下有知,恐怕会不怎么乐意吧!另外,这几个版本均无古龙《写在〈天涯·明月·刀〉之前》的这篇序文,不知什么缘故。最近金庸老先生九十大寿,网络上热闹无比,对比古龙的寂寞,个中滋味也是值得人思考啊!
最后,用兄弟陈澄的《武侠十四行》收尾吧,这是我偏爱的句子:
行走江湖的人,热爱自由与快意人生
你一旦选择门派归属,注定永远不是赢家
名名利利啊,沧海横流去,空余斜阳
我的好兄弟,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
在没有侠客的时代,做一个鲜活的迂人
马蹄轻快地,穿行在月光丰盈的大道
然后与一辈子的好兄弟,一见如故
2014年3月23日
《天涯·明月·刀》读后感(九):永远的傅红雪
漆黑的刀、苍白的脸、孤独的人,很久以来看武侠小说里提起任何用刀的人,我都会第一个想起傅红雪。
他可能是最不完美的武侠主角,论家世出身,虽然有魔教白凤公主这样的养母,但对于一个从小关黑屋子,唯一的亲人只会叫他复仇的孩子来说家世真的没什么可炫耀的;论外表,关键词就是苍白,以及孤独的气质,很少笑,但笑起来如冰雪初融,据叶开、倪慧评价长相蛮好看,这样的外形看起来像是个会令人心疼的孩子,却不是武侠里主流的英俊阳光正气凛然的英雄,更不是少年得意的侠士,哦对了他已经三十七了还是个跛子;身家更是不值一提,一贯很穷,永远只有几钱银子,在边城浪子里翠浓跟着他只能吃最差的面,在这本里穷到连喝酒都要周婷出卖自己去换。总体来说跟高富帅完全不搭边,更致命的是患有癫痫,平时再怎么骄傲,发作起来也毫无自尊可言的只能满地打滚抽搐。
可是他从不隐藏自己的缺陷,多远的路都用残废的脚一步步走过,骄傲如斯。他虽然不解风情,却有真心,曾经年少时错失真情所以比谁都懂得珍惜,看见结尾说他和周晴默默对视那一幕,仿佛看见周围的鲜花都为他们盛开。他孤独,自称没朋友,却一次次为别人两肋插刀的帮忙,即使被欺骗损害。这个杀手不仅太冷还要命的善良,作为魔教精英精通毒药暗杀,却从来不用只是防身并拯救别人;他明白杀人者人恒杀之,会在杀了那些想杀他的人后睡不着,因此看淡生死,却愿意为了没有血缘的新生生命承担起丈夫父亲这两个与他无关的头衔与责任;甚至把跟自己灵魂相通的刀用来挖土给孩子争取一线生机,那刀就是他的全部,他却恨不能换成铁锹去救命,为此那把别人看都不能看的刀崩了两个口,还笑笑说他的刀本就是把很普通的刀。而在这之后他居然能宽容最彻底的背叛。他为不让别人再受公子羽的霸权欺凌而拔刀拼命,而最后他甚至没有杀掉公子羽。虽然他杀人酗酒残疾贫穷低到尘埃里,但他是个真正的有赤子之心的好人,是个真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
当初看这本书时还是在舅舅家的书柜里找到,当年的自己十来岁看这本虽然留下了深刻印象却觉得主角实在是混得不怎样,一点都不轰轰烈烈。也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千帆过尽,他最后却选择了一个甚至不好看到卖笑的生意都不好跟通常女主角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女子。现在再看却由衷的为他和他的爱情归宿点一万个赞。傅红雪看来有血有肉,接近你我有苦有痛的凡人,却有超乎寻常的坚韧强悍的意志,永不屈服的灵魂。他与钟大师的对话实在是全书点睛之笔,看他对生与死的理解,看他从边城浪子里一路走来经历最黑暗残酷的命运后依然坚强不屈地说“只要能够活下去,我就一定活下去”,如何能不动容。武侠小说里用刀用的好的千千万,唯有傅红雪在那一刻成为我心中的刀神。他的刀,斩断命运的束缚桎梏,永远带着生命最本质的生机、纯真与温情。
《天涯·明月·刀》读后感(十):心如明月,足以
孤独时难以逃脱的宿命,终其一生,不过是在和自己战斗,逃出命运的围篱。
无情苦,有情更苦,但有情人比无情人幸福,因为没有获得过幸福就无所谓感受痛苦。
雪白的手,漆黑的刀,断肠的人。看着文字,心中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悲哀。
江湖,绝美却萧瑟肃杀之地。太多人命飘零如黄叶,潇洒其实是一个虚伪的词。人在江湖,谁能真正太上忘情,李寻欢不能,陆小凤不能,叶开亦不能,何况是傅红雪。
人在天涯,如此孤绝的境界,那坡足的背影,形单影只,深深地疲倦绝望孤单,但是他却心如明月。宽容,道义深嵌入他的骨髓。或许这是人性的力量。
古龙是一个天才,貌似也是一个伤心零落者。他的小说没有血腥与暴力,充满了哲味的思索。他笔下的人物从不完美,却让人感到真实亲近,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从不存在神一样完美的人。
人犹未归,人已断肠。命途虽凉,但心如明月,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