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2-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精选10篇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是一本由卡夫卡 / 海明威 / 加缪 / 福克纳 / 伍尔芙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一):孤独是什么

  文:薇薇爱阅读

  孤独, 是什么呢?

  孤独是一种情绪, 明明深处闹市,却不知道该跟谁分享自己心情, 明明手里有那么多人的联络方式却找不到一个说知心话的人, 明明微信里那么多人, 却不知道该跟谁说些什么。

  一个人出门,一个人逛街, 一个人在家。 似乎孤独的情绪很容易蔓延呢。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以孤独为主题,收录了尼采、黑塞、梭罗、歌德、卡夫卡、叔本华、泰戈尔等二十六位东西传世名家的经典之作。孤独只有一种, 而孤独所导致的结果却有很多种不同的的结果, 有人最终因为无人聊天而变得忧伤, 而有人却成就了一部经典之作。

  或许对于这些作家而言,孤独对于他们是创作的必须, 安静的一个人写作过程中,少不了的没有同伴, 一个人探求经典之作的细节。 与书中人物内心对话, 发掘出人物的不同的性格特点。 可憎的孤独造就可爱的人物。 可悲的心情创作出可敬的作品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 让你通过这一个个的故事, 一个个作家的力作,去探究孤独的不同层面。 它不是无聊的同义词, 也不是寂寞的同义词。 一本书中收录了不同的文体, 创作这些作品的作家,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 而孤独对于任何人而言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好好享受这一份孤独吧。 即使身处闹市而觉得孤独, 也暂且不要颓废的去看待。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二):有点孤独的孤独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叔本华

  我选择“庸俗”,因为孤独不适合,虽然我不闹腾,不爱说话,安静的就像空气,可人类呼吸不就离不开空气吗?当然你们也不需要我,可我也庸俗的活下去。

  孤独它就是孤独,它不是寂寞,它是灵魂的飘忽不定吗?还是喧嚣过后的落寞吗?它就像一个容易满足又容易受伤的“孤独”。易燃易爆炸的感情思路最容易引发孤独。

  灵魂渴望狂野与自由,但有被枷锁做了困兽。介于懂于不懂之间读了这本书,发现大多的孤独都是来自于艺术家和作家,艺术家把他的孤独书写在画中与言行举止中,作家把孤独明确的表露在书中,告诉那些读懂、读不懂的人们,关于他的故事,很多时候那些不在一个时代名人名言,多多少少会被后人有所改变,但固定意境还是存在的。

  “这,飞快的一分钟,它是我童年时代最最幸福时刻。”我想同你谈谈,谈谈那些年自己遇见事情,他搬来了,搬到了这个有我的地方,搬到了这个只有妈妈带着我生活的地方,(书中选段也写到父亲已去世)因为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阳光温暖笑容可掬,总带着和谐语气说话,在那个没有父亲陪伴母亲睡觉也害怕自己去世的时期,他的到来让女孩子觉得这就是她的天使,产生了关于感情的误解当成了爱情,确少父爱长大的孩子,一般都会觉得有一个对你好男孩就会是自己的天使,当然书中的他对任何人都是礼貌的。因为喜欢所以每次都要很得体的站在你面前,一次次感知让我知道感情的波澜只不过是萌芽的心颤。每个人都想要一个意义非凡的童年,她是,我也是。

  无助表现无辜眼神都是孤独的代表,我不想孤独,可是孤独它就像无形的网一直困着我,我想如果我变成坏人,是不是大家就会记得我的坏,就会循规蹈矩的教导我,然后我不是一个人,可这样就是真实的自己吗?得到快乐而又无助的我们。

  提议看这篇《隽语与箴言》是关于独处的建议,我的独处就是听歌,追剧,看书要不就是睡觉,偶尔上网聊天,对于朋友相处我基本都是有事联系,无事的时候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对于幸福,不要只看眼前的,注意别人的,要想自己有的,不要想自己没有的一切,做人就是这样,想要开心、快乐就要自己行动起来。

  “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 ——苏格拉底

  在孤独的文字里找寻遗失的自己,好与坏都要过好每一天,不如狂欢一次,做自己想做的。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三):一份给自己,给他/她的最佳礼物

  还没收到书,但是已脑补了未来即将出现段子

  (某妹纸)我是学文学的。生日,收到男票礼物,是一本书,本来没毛病

  拆开包装纸,露出书名,孤独。妈卖批

  (某肥宅)今天生日,好不容易打起精神出去走走,居然遇到书店在做活动,送了一本书。很开心,果然出来是对的。

  打开一看,孤独。

  女生宿舍恶劣生存环境举例:

  今天我生日,舍友们放了一本书在我桌面。

  书名,孤独。

  图书馆鬼故事系列

  我们学校有两个图书馆,一个大图书馆,一个小图书馆。

  盛传,小图最里面那个书架很灵。闭着眼睛用手摸书脊,凭感觉停下来,书名就是一个预言。

  今天我和闺蜜一起去小图,她闭着眼睛摸到了《邂逅》,我闭着眼睛摸到了《孤独》(手动再见)

  ————————————正经的分割线————————————————————————

  不过作为一本制作精良的选集,名家画作配上名家文字,良心的印刷,是一本赏心悦目值得珍藏的好书吧。

  的确可以做一个特别的礼物。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四):孤独的意义

  孤独是所有人的都会有的状态,每个人的对孤独感觉不同,也有人会把所谓的孤独的含义给弄错了,认为自己很孤独

  本书以孤独为主题,精心收录了尼采、黑塞、梭罗、歌德、卡夫卡、叔本华、泰戈尔等二十六位东西传世名家的经典之作。选文各式各样,各不相同,不同的作家对孤独有着不同的了解感悟,他们也会亲身历经孤独的感受思想,我想正是因为孤独才让他们与普通人与众不同,思想上有着很高的境界,对人生和孤独有着深刻体会,造就了他们命运,成为知名的作家。

  什么是孤独了?有些人总喜欢吧孤独和孤单混在一起,以为意思都是一样,随便的乱用,对这些意义产生很大的误解,虽然这两个意思相近,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孤单就像一个人心反应,人是群居动物,当一个人时候,就会产生孤单这种感觉,由外界产生的一种状态。而孤独则不同,孤独像是一个人自己创建的世界,内在的世界,他的思想是自由的,灵魂也是自由的,有了自我,这种心境是难的的,自己独享的一种感觉,总体来说,孤单是外在的,孤独却是内在的。

  周国平在《尼采:在世纪转折点上》写过一段话,印象很深,“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我孤独了。”啊,你配吗?”而现在的人们动不动就说自己孤独,其实他们有人根本无法去理解孤独的真正含义。说出来只是让人觉的是笑话而已。

  卡夫卡笔下主人公大多都是孤独的,与生俱来的,在灰蒙蒙的阴暗的世界里承受着痛苦,孤独而又落寞,《城堡》里的而主人公也一样,卡夫卡对孤独的理解有了一种出神入化的的的状态,很好的把握的其中的意境,这也是《城堡》深深影响一代文人缘故。孤独是卡夫卡写作的动力,也造就了他写作的这一生与孤独脱离不了的关系。他有句话“你对有些话的领会程度,取决于你的孤独有多深。”对孤独的理解多深,思想和意境就会有多深。

  本书了摘录了各个不同作家的作品对孤独的深刻的描写,各有各的看法和思想,不得否认的是,孤独造就了很多名人天才,也造就了很多疯子,疯子和天才只是一线之隔。他们对孤独的了解都是对生活的大彻大悟,大智慧,经常的去思考的那类人。思想和灵魂上的升华,对世界的种种现象本质进行辨认。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但孤独会成就一个人,也会毁了一个人,无论怎么样的的选择,去学会适应它和接受它吧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五):“孤独”是创作的源泉

  在文学的创作中,“孤独”是永恒的主题。作家在创作时全神贯注,要从这个万物关联的世界抽身而出,就是切断与世界的联系。杜拉斯说:“写作的孤独是这样的一种孤独,缺了它写作就无法进行,或者它散成碎屑,苍白无力地寻找还有什么可写”。 奥斯特说“写作的孤独”——每一本书都是一幅孤独的图景。它是一件有形物,人们可以拿起,放下,打开,合拢,书中的词语代表一个人好几个月——若非好多年——的孤独,所以当人们读着书里的每个词时,人们可以对自己说,他正面对着那孤独的一小部分

  作家在构思,要进入悠长的隧道,从幽暗到光明。在写作中真实面对自己,独立思考着即将发生的一切,将自己的感情倾注每一个人物,赋予他们血肉与灵魂。作家有幸生活在故事之中,沉迷于自由生想象的世界里,世俗烦恼一扫而空。只要这故事在心中不断上演,苦痛现实不复存在。写作不仅是他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更可谓是一种心灵的慰藉。阅读也如是,是读者沉浸于情节,触发自己的想象。在漫长的读书过程中,人的文化、思想、价值观逐渐形成,认识社会方面从生活体验获得,一方面通过阅读,两者相互依存,知行合一,彼此为因果。回首过去,驻足现实,展望未来。通过艺术的洗涤,构筑属于自己丰富精神世界,这是摆脱孤独有效良药同时找到摆脱所有不幸的的避难所。

  黑塞曾说过“人生十分孤独。 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另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很孤独。”孤独来自内心,有时源于迷惘,人生的虚妄,有的甚至源于嗔念和心魔。对于外界往往是人情冷暖,社会环境对于个性的摧折,与不公的对抗和打破世俗的藩篱。保守与前卫、离经叛道都为世不容,保守会迅速被时代抛弃,前卫通常会遭到讨伐。在阅读中我们发现诸多“孤独”的形象,立体而鲜明。凡此种种,异彩纷呈。有的跟作家的亲身经历有关,或背后有作者影子,有的作家则从自身抽离,构思出凄美动人的故事。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投射其间,体验着人间百味,读罢不禁掩卷长思。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六):孤独我们是朋友

  很多时候,可以说孤独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也是诗人,作家他们最爱的 ,如果没有与外界切断联系的孤独也许我们就看不到如今他们的作品了,孤独是他们永恒的主题 ,造成这一局面的是社会对他们的不理解,对他们看法的不赞同,更甚至是嘲笑,所以有些诗人或者是作家选择了归隐山林,不理会世人眼光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就很羡慕作家还有修行的那些人,因为他们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活,孤独是一场与内心深处的自己的对话,这种对话常常不可必免,我们生活的总是遇到各种各样问题,而我们选择怎样的方式去解决它。

  我很早就羡慕作家了,但由于我没有他们一样的文笔,所以到现在也一直这样只是羡慕而已,没有更深的作法,就如一句“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学会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静心学习,耐心沉淀,送给自己,共勉。”我们活着总是会遇到各种对我们的不理解,那么我们选择怎样的方式去面对这种不理解呢?我想孤独的人大多都不想要对他们解释,解释的再多,你还是不理解我又何必浪费我的口舌呢?我的微信有一个作家朋友 上次发的那条朋友圈就很有意思,意义很大对我来说,他写的是,无法理解我沉默的人,基本上也无法理解我的诉说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又何必跟他解释呢?

  曾经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话说有一个和尚和一个少女,有一天,少女怀孕了,父母生气就问女孩,这孩子的父亲是谁,少女刚开始不说,后来,父母利用各种话语相逼,最后,少女说这孩子的父亲是那个和尚,父母气坏了,后来生了孩子就把孩子送到了庙里给那和尚抚养,和尚没有争辩这孩子和他没关系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一样,到处去化缘给孩子,其中有不少人给过他白眼,对他谩骂,说他有辱斯文,和尚还是没说一句话来为自己辩解,后来一年过后,少女甚是想念孩子,也终于说出了实情,这孩子是她跟一个相好的男人所说,就把孩子领了回去,后来人们见到和尚觉得他甚是光明,。。。。有些人有些事,在误解你的时候 你再怎么解释都觉得你很虚伪,当真相真的大白了,你不说什么人家都觉得你和谒,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误解的时候你不理解我,你不相信我的人格这比什么都更坏,所以我更倾向于和这类人交往,不费口舌,理解我的人他始终都相信我,我不用多说什么,亲爱的,我想遇见这样的人,纵使现在很孤独也没关系,但我更期待是遇见你以后我们的那种无需言语来表达的默契。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七):孤独是一种渴望,让人静下来与自己对话

  或多或少的,人都会感到孤独。孤独、寂寞、伤感这类感受在一般人的眼中总是被认为是消极的,但孤独同时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对大多数人而言,孤独是一种渴望,可以让人与自己对话,或是从读一本小说中摸索自己的人生。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以孤独为主题,收录了尼采、黑塞、梭罗、歌德、卡夫卡、叔本华、泰戈尔等二十六位东西传世名家的经典之作。在这些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孤独显得既可怕又可敬、既可憎又可亲。看似零散迥异的篇章,共同铺就一条跌宕起伏的秘密征程,带你一步步走近孤独本来的模样,体悟生命耐人寻味的“单”常态,感受数世纪理想知识分子对“独”的无畏探求和对“我”的不朽应答。

  书的开篇便节选了卡夫卡长篇小说《城堡》的第一章。《城堡》是卡夫卡最有特色的作品,整个作品渗透着卡夫卡特有的神秘梦魇般的气氛,在这个神秘世界里生活的人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孤独。卡夫卡在其书信、随笔和日记中曾多次描述:走进《城堡》,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寂寞孤独的、令人窒息的世界。

  在作品中,卡夫卡营造了一种迷宫的氛围,在这座迷宫中凸显他的孤独意识。主人公K跨进城堡所管辖的村子,立刻陷入迷惘孤独之中: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相似,令他无从辨别,“村子之长也使他感到惊异,它没有尽头,总是那些小房子和结了冰的玻璃窗,到处是积雪,连个人影也没有。”卡夫卡作为时代精神的先行者,他是孤独寂寞的,他是一个精神孤独的流浪者,总能对人类生存的孤独境遇感受深刻。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八):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孤独不是寂寞,它向来是一个伪命题。孤独是不孤独的开始,当惧怕孤独而被孤独驱使着去找不孤独的原因时,才是最孤独的时候。所以哪怕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但是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让我们明白,在命运前行的大海上,始终有一大群思想巨人陪着我们一起浪。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是一本思想合集,容纳了尼采、黑塞、梭罗、歌德、卡夫卡、叔本华、泰戈尔等二十六位东西传世名家的经典思想之作,诗歌、散文、小说、自传,题材不拘一格;朴实、华丽、诡谲、激昂,文风千奇百怪。这些看似零散迥异的篇章,带领我们一步步还原孤独本来的模样。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九):做自己盛宴的主角

  前几天某知名畅销书作家又上头条了。虽然一直有好事者怀疑其性取向,但这次还真是首次有同性之人跳出来,直接指着鼻子说该作家对其做了难以启齿之事。

  说起来这位作家自因某作品一炮而红之后,就一直争议不。且先不管那些乌七八糟的传闻是真是假,但是他抄袭的事情则是确实坐实了的。

  并且他还一直拒不道歉。

  身为一个码字爱好者,生平最恨的便是抄袭者。那就好比你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转瞬之间就被别人抱走,并对其他人说那是他生的一样。那感觉,换做是我怕生吞了他的心都有。

  认真码过字的人都知道,写作其实是一件很考验人耐心与毅力的事情。它意味着你必须放弃许多其他的爱好,抵制外来的诸多诱惑,花上相当一段长的时间,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坐在书桌前,将你心中的所思所想化作文字,并且一字一句的整理汇总于纸张之上。

  写作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孤身旅行,而那份孤独与寂寞,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的起的,诸多的外界诱惑,也不是谁都能够抵挡得住的。

  有人因忍受不住这份孤寂而放弃写作,也有人将其当做是一个人的盛宴,尽情着享受这份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的到的孤独的狂欢。

  文字创作其实是写作者内心的一种宣泄,心中的喜怒哀乐,会不自觉的随着作者的笔尖,流淌于纸上,孤独的感觉自然也不会例外,或许是直接明了的文字表达,亦或是不经意间的情感流露。

  从古至今,诸多写出传世之作的文学名家们又是如何感悟这份孤寂的呢?这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又会有何体现呢?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精选收录了尼采、梭罗、卡夫卡、叔本华、狄更斯、毛姆等二十六位传世文学名家有关于“孤独”的作品。

  诗歌、小说、自传、散文……这些作者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来表达抒发自己心中的孤独究竟是什么。这是他们结合自身经历所写下的关于人间百味的孤独体验,也是一份奉献给读者的精神礼物。

  在当下这个表现看似繁华热闹的世界,实则每张表情各异的面孔之下,都隐藏着一颗浮躁与孤独的内心。空虚似一个无孔不入的捣蛋鬼,无时无刻不在想要钻空子去占据人的内心。我们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去填满内心,而不是给空虚以有机可乘的机会。

  阅读这些名家们有关于孤独的文字,不是为了在这些语句中找到同病相怜之人,而是为了能够丰富充实自己的内心,更好的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与身处的这个世界。

  一个人的狂欢,也能够演变成为一场盛宴,而主角就是你自己。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十):享受孤独

  孤独是每个人一生中都需要面对的事,人们大都认为孤独是一件很悲伤的事,但是一般孤独的人都有两个极端。很多成功的人,在事业顶端的时候,他们都是孤独的,很多东西不是不想分享,而是别人都不懂得欣赏,无法分享。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无敌是多么寂寞”。这本《孤独,一个人的狂欢》是收录了二十六位出名作家的有关于“孤独”的著作,里面的每一位作者都是我所喜爱的,看他们对于孤独的不同理解,全部都杂烩在一本书中,享受一本孤独的文学盛宴。

  虽然是一本书,但是其中汇聚的体裁多种多样,有诗歌、散文、小说、自传等。按照不同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孤独的,或者说我们对于某一个人、某一个事是孤独的,这都没有一个绝对的说法。孤独不一定就是一个人呆在一个小房间,有些时候身处杂乱的环境中,才越显得孤独。

  对于一位作者而言,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孤独的事,他要徜徉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寻找好的故事和好的文字,所以说作者都是孤独的。但是这些作家的作品却并不孤独,好的故事能够与读者产生心灵上的连接,这样一来就给读者带来了归属感。从前我看卡夫卡的文章,一直有种朦胧感,书中的这句话我觉得写得特别好:“卡夫卡的作品不直接描绘客观生活,而是聚焦于客观世界在个人心理所引起的反映。”

  书中还有对各个作者的生平简介,当我们了解作者背后的故事时,对于这些文章也会了解得更透彻。茨威格的家庭条件就特别好,从小衣食无忧,他写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像是一位女子把自己的孤独吐露给另一个人听,她最后还是死了,她死后依然孤独。陌生女人与作家之间的距离很奇妙,就像是电影《心房客》中,很多人住在同一栋楼中,邻居互相都认识,但是却始终隔了一扇门的距离,他们依然是孤独的。

  孤独是最能够磨练人的,只有享受孤独的时候才能不惧一切,我们都看不透别人的人心,哪怕互相显得再熟悉,内心都是孤独的。人们表面上的彼此寒暄,不就是为了掩饰孤独么。但是孤独有什么不好,我觉得孤独恰好给了我思考的余地,让我能够更好的生活。孤独,就是一个人的狂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