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2-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精选10篇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是一本由匡靖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一):先吃还是先爱,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吃和爱都是青春的狂欢,食不休、欲不止……”

  这是匡靖所著图书《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封面的一句话想想真对,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食物情感,即便是出家人也离不开这两样东西,否则跟行尸走肉有何区别呢?

  如果要将这两样的重要性进行一个排名的话,当然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吃更重要,一种是爱更重要,至于原因,当然有千百万种,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只要这辈子有这两样就算完美了,又何必在意哪个先、哪个后,哪个重、哪个轻呢?兴许这两样可以一起来呢?

  本书的作者简介上标明匡靖被称为“都市里洒脱女人”,擅长以精准又戏谑的笔触,勾勒出都市红男绿女爱恨交织的情感。我是第一次阅读这名作者的图书,感觉内容有趣真实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这本书通过39篇故事,让我们在感受爱的同时品味美食味道。在阅读时你会有一种感觉,好像自己或者朋友同学同事身上也发生类似的故事,或开心、或难过、或委屈、或不平,这些故事是那么得接近,故事中的人仿佛一伸手就能触碰到,那其中的美食仿佛一吸鼻就能闻到其香,这就是文字魅力,让你哭、让你笑,而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你去阅读,去理解,去体会其中的“味道”。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中的插图,似乎现在很流行这样的拍照方式,透露出淡淡的忧伤孤独,不论是动物照片人物照片还是景色照片,都给我这种感觉,不过却给我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并不影响我的心情

  书中的文字也很真实,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网罗这么多故事的,刚开始读第一篇故事时,以为作者讲述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可是随着阅读的继续,发现根本就不是,想想自己还真得蛮傻的。不过这些故事真得很真实,也许在这个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

  看着别人的故事,想着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故事,可惜的是,我的故事不多,走出本市的次数屈指可数,身边朋友也不是很多,所谓“物以类聚”,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也都差不多,多数都属于遇事没有什么主意,遇到委屈也都大多忍着的人,这样的人哪有什么可说的故事?!又不会八卦地去询问其他人的生活过往,阅读书中的故事时,经常会想如果是自己会怎样,甚至有时会想要是能穿越回去就好了,重新“活”一回,选择一个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会成为怎样的一个自己呢?

  书中的所有题目都是一道食物的名字,故事中也是爱与食交织的内容,生活不就是如此么?离不开吃,也离不开爱,两者相互交缠,在爱中享受每一道两人喜欢的食物,在食物中思念那个曾经的某个人,回味着或心酸、或开心的过往,那是属于自己的味道。

  管它应该先爱还是先吃呢,爱咋咋地,高兴最重要!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二):有食物的地方,就有悲欢离合

  中国式打招呼,“你吃了没?”就像是问,“你好吗?”一样,带给人的都是温馨可能老外不会理解我们的问候方式,认为这有点不礼貌,怎么会问这么私密的问题,人家吃不吃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中国人为何钟情用这句话打招呼呢?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很多人食不果腹。那时,人们经常想的是能不能顿顿有饭吃,人们之间互相最关心的也是能否吃上饭的问题。因此,人们在互相见面时最常询问的就是:吃过饭没有。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吃了吗?”竞成了见面打招呼的普遍用语。千万不要说这是很久的事了,就连今年的国庆节,全家团聚时,看着一桌子的菜肴,也勾起了父一辈的思旧情结,30多年前,过年的时候也吃不上这么好的饭菜啊。是呀,我小的时候就是如此,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平常家里来了客人,做了几个小菜,孩子只能眼巴巴地站在那里望着。我小的时候曾经为了能吃上一碗高粱米干饭竟然与姨夫争吵,因为他只把高粱米干饭给了前来帮忙干活的邻居,而我这个远方来的客人竟然没有这个待遇,那时我还不到7岁。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想想反而都成了甜蜜回忆。目前很少有人再问,“你吃了吗?”因为大家每顿饭都能吃饱,吃好,所以有人会问,“你爱了吗?”你不要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确实如此,中国人就是这样直接,缺什么,就会问什么。

  第一次读匡靖的书,书的名字叫《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作者被称为“都市里最洒脱的女人”,知乎女神,生活经历家。知道了她有这么多名号,头衔,就能猜到她擅长以精准又戏谑的笔触描写都市男女爱恨交织的情感故事。她也是知乎上最享誉盛名的女神“靖哥哥”,拥有着30万+赞赏、15万+的关注者。在“租个女友回家过年是否靠谱?”的问题回答中,获得超过3万+赞同的高票数。看到这组数据,你该知道她有多厉害吧,现在谁拥有大批的粉丝,谁的文章拥有大量的点击率,而且保持不断增长的势头这就是能力象征。为何有人会搏出位,搏吸引众人眼球,下三滥的方式也敢用,还不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记住自己的名号,哪怕只是昙花一现。不过,这不是我们推崇的价值取向,毕竟没有才华,没有道德底线的搏出位,其实就如一朵被插在花瓶中的鲜花而已,还能绽放多久,不取决于它自己了,还要看有没有人再给它一点水份,假若连这也没有了,那它很快就会凋零。

  本书作者可是实力派,她的故事主要围绕爱情与食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展现了都市红男绿女之间复杂、纠结的情感,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思想,人离不开食物,吃饱了自然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可是爱情不是食物,所以爱情也有保鲜期,一旦有人再次饿了,他可能就不想谈情说爱了,真是如此该咋办?凉拌呗。作者给我们讲述的所有爱情故事,都交织于鱼汤、椰汁糕、牛舌、火锅、螃蟹等食物中,故事中呈现出情感中的等待苦涩执着。食欲与情欲交织,让我们真切地品尝到生活的无奈与孤独,人性的执着与荒诞。读了这些故事,我不仅有些恍惚,为何洋葱炒蛋、伤心凉粉都与情感有关?又怎能无关呢?前两天,我也因为一顿晚餐妻子吵了一架,原因就是,我说菜有些淡了,妻子说是健康饮食,生活了十多年,还因为菜的咸淡而争吵的恐怕不只是我一个人吧,虽然之后我们都默契地选择了退让,甚至就连曾经争吵的内容也瞬间忘得一干二净,但是,我们都还记得曾经为菜的咸淡争吵过,甚至为此怀疑过感情的牢固,很有意思吧,原来爱情是否海枯石烂,除了相互理解、信任尊重,还与食物息息相关,人不能吃得太饱了,吃饱了撑的就容易糊涂事。

  究竟是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答案或许并不重要,而且真不重要。毕竟我们不是吃货,没有必要每天都在吃上纠结。作者在讲述每一段感情中,食物最终成为了记忆中不能被分崩离析的一部分,爱吃的、不爱吃的,都成为了我们爱着、爱过的证明,这仅仅表明我们都还活着,我们为了活着都要想方设法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我们才能有精力思考爱情。

  有食物的地方,就有说不清的悲欢离合。或许不久之后,你也可以在圆桌上听到一个关于食物与爱情的故事,此时不要惊讶,吃了再听,还是听了再吃,全凭你自己做主。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古人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古人又云:“食色,性也。”食物与爱欲自古就常常是同框出现,在今天,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的标语更是随处可见

  作者匡靖在这本《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里讲了39个和爱与食物相关的故事,酸甜苦辣,快意恩仇。这些故事里有亲情有爱情,有悲伤有快乐,有青春的美好也有成长的阵痛,但相同的是它们真挚感人,故事里的他们也是生活中的我们。我一直认为,食物与爱一样,都是属灵的。我们的味蕾有它自己的记忆,这些记忆往往和当时的人物场景心情一起伴随我们多年。很久以后,我们再次尝到那个熟悉的味道,往日种种都会立马浮现眼前。

  在我的生活里,有个特别会做饭的父亲,做硬菜尤其厉害,而在众多硬菜中有一道最受大家欢迎也是我最爱的菜是家里每次聚会都会有的,也因为这道菜,我对每次的家庭聚会都充满期待。其实,这道菜食材和做法都特别简单,就是炖鸡,不,具体地讲是蒸鸡。把整只鲜活的食材处理好,抹上适量的盐,加入一些米酒,就这样放到锅上隔水蒸至软烂就可以了。因为没有加入额外的水,都是天然的原汁,所以鸡汤特别鲜,整只鸡肉也特别香!虽然简单,但真的特别好吃。或许这也和我们想要的感情一样,简单纯真但暖心。

  长大成人恋爱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让我的爱人尝到这伴随我成长的味道。我想带她去我家楼下街角处那家开了三十几年的早餐店,我想带她去开在城市另一个角但是我最爱的那家餐厅,我想带她去远方的城市吃我最爱的火锅......我们的爱就是我带她去吃遍我爱的味道,我再随她去吃遍她爱的味道。

  我是一个在吃方面随意固执的人,随意是我绝大部分的食材都吃,不怎么挑食,固执是我有一样绝对不吃的食物,就是水煮蛋的蛋黄。我还有一个和我一样对食物既随意又固执的恋人,她只有一样绝对不碰的食物:牛奶。而且我们不爱的那样食物恰巧是对方很爱的食物。为此,我们甚至认真讨论过,以后我们结婚时不要讲其它假大空的誓言,只要一句就好了,我说:“我愿意未来的每一天喝着牛奶看着你吃蛋黄。”她说:“我愿意未来的每一天吃着蛋黄看着你喝牛奶!”

  所以,到底是该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呢?作者在自序里回答说,“根本不重要”。是啊,为什么非要选呢,谁先谁后又有什么重要的呢!我只想和你边吃边爱,边爱边吃,直到永久。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四):吃不停,爱不止

  在没看过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吃和爱能够这么紧密联系,在看过这本书后,我却发现,多少爱可以因为吃而走向美满,又有多少爱会因为吃而分崩离析。我惊叹于作者能把食物与爱情分析的如此透彻,也佩服作者如此大胆的把爱情中的情欲写的那么大胆那么真实,把食物渗进爱情里从而让爱情更增添了不同的味道。全书共39个爱恨纠葛的故事,既有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校园爱情,也有成年世界未知角落灯红酒绿的迷乱生活,更有不为人知的不能道明的不一样的择偶喜好。每一个故事都是独有的,都是精心而特别的。

  其实看完这本书,我印象深刻的是《梦中人》,宴齐对张申的痴恋让我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校园时代失败的第一次青春萌动。宴齐没有错,她只是爱那个人;张申也没有错,他只是没有心,不愿为了任何一个人停留,也不愿伤了任何一个人。可是那些相处是真实存在那些感动暧昧是真的在感受着。所以我后来才真的懂得,爱情中最不能的就是暧昧,爱情中最难忘的是你和他分开了却还念念不忘与他一起吃过的食物的味道。在一起的时候是甜蜜美好,分开后却是酸涩难以下咽,甚至碰都不想再碰,想都不敢去想。

  这个世界最伟大永远是亲情,我们最怀念的永远是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爱的味道。《摇滚妈》里的虎子妈自己的爱情,虎子妈对儿子的爱,虎子的爱情都是社会现象我喜欢虎子妈的性格,也喜欢虎子妈对于爱情的理解。人一生会遇到约2920万人,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0.00478,而跨过相遇相识相知乃至相爱,概率是0.000049,如此之低。 我们的一句“你好”, 如此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人一生中能遇到一个相爱的人并和她走到最后相扶持一辈子着实不容易。我们不珍惜,就一定会遗憾

  《一期一会》,在看过这个故事之前,婚姻以外的爱情纠葛肉欲痴缠在我眼里都是出轨,都是不忠不道德甚至很可耻。可是故事里的男女主角错过年少时候的爱情后约定每年见一次然后做着他们认为的应该做的事,不介入家庭,却得到了家庭以外的另外的快感。就像“我”所说的一样,这样的见面到底是为了年轻时的愧疚想要弥补,还是表达了幡然醒悟后的喜欢,抑或只是享受偷情带来的刺激愉悦,他会不会为了“我”离婚,答案真的不重要。但是看完后我还是很心疼“我”,他依然喜欢并且想念着那个少年那个味道,所以如此心甘情愿,如此甘之如饴,哪怕最后的结果会是万劫不复

  那么多个故事,也许就有一个故事是你。而看完整本书,是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答案真的不重要。在每一段感情中,食物终将成为记忆中不可遗忘的一部分,爱吃的、不爱吃的,能吃的,不能吃的,都成为了我们爱着、爱过的证明,就让食物感知我们的身体,让爱触碰我们的灵魂。也许某一天,吃到不一样的食物体会到不一样的爱情,你就能再次感受这本书带来的魅力和感知是如此妙不可言。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五):爱,饮食男女的软肋

  胃的诚实难以欺骗。对于生活中的种种无可奈何,我们可以麻痹自己,对于工作中的太多言不由衷,我们可以任由裹挟,对于感情里的那些口是心非,我们可以编织那么多华丽的外衣,唯有对于味道或者说食物,我们无法欺上瞒下。或许是因为口味与食物的偏好本来就是十分个人的体验,条件允许的时候,何不放任自己的味蕾。

  匡靖的这本《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精准的把握住了饮食男女的命脉,其实,一直以来,食物就不仅仅是果腹的口粮,在食材种种变换中,岁月中的每一寸日光早就浸润融化,不论你是拒绝还是接受,不接受讨价还价,更不接受置若罔闻,就像一个孩子,画了一幅自己很满意的图画,捧在手心递到你眼前,吵闹着期待你的评判,你以为你是在给他的创作打分么,哈哈,大错特错了,你只是在给自己已经经历过的那些曾经的日子打分,如今的视角就像当下的味蕾一样,并不是此刻的体验,而是时间的累积,这样的积累说不上是什么沉淀,或许我们都还没有仔细将那些经历细细分类,日子就已经翻篇儿了,这样缓缓流失的时间,就在身体里的就是我们的喜好与视角。

  书中每一段感情中总会有一份食物相伴,或是糕点,或是鱼汤,或是或是海参,或是螃蟹,抑或是一盘清淡的豆腐,总带着当时那份情感的味道。对于一段段感情的开始和结束,我们总会纠结留恋或者赶尽杀绝,很可能因为爱上一个人迷上一道菜,更卑微一点儿,因为一个人改变自己的口味,只为迎合他,匡靖用每一道食物向我们展现了感情中的百样角色,你可以嘲笑为了讨姑娘欢心,本不能吃辣而委屈自己的傻小伙儿,你也可以羡慕冬日的冷夜可以围着火锅说情话的小两口,你更可以向往有一个暖心的人,花了半天儿时间,只为做个麦香浓郁松软可口的吐司以保证你在每个忙碌的工作日清晨都能有一份补充能量又营养健康的早餐。我们的感情从来都不是琼瑶奶奶那般撼动山水,我们只是最最普通最最平常的饮食男女。

  匡靖的故事或许夹带了知乎体的绝对,故事看起来也仿佛隔着层玻璃,有些遥远与不可捉摸,就像我们只能度过自己的一生一样,一种口味一旦形成,很难再去适应或者改变,也正因为如此,不经意之间,我们就失去了体验更多滋味的生活经验,这本《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就像一个敬业的传菜小哥,把你下单的菜品准时奉上,同时上桌的还有他认为你应该尝尝或者不容错过的美味。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六):愿你,爱与美味兼得,边吃边爱,边爱边吃

  我的床头很少放书,对我来说,卧室的功能只有两个:睡觉或者赖床。

  匡靖的书《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是一个例外,39个都市欲男欲女的小故事,睡前2个,早上起床醒盹的时候再来2个,就仿佛是一道清爽可口的小菜,吃的时候总能让人欲罢不能。

  靖哥哥的文字像她自己一样富有感染力,这39个故事,围绕爱情与食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展开,“民以食为天”,饮食男女更是离不开与食物的纠葛,在纠葛中有冷静,狂热,平淡,执着,一道道食物记录和祭奠着一段段爱情,更是看得我是时哭时笑,时而温暖如春,时而心冷似冬,时而掩卷而思,时而快速翻动书页急于知道故事的结局……靖哥哥的书给予了爱情和食物无限的可能性。

  她在书中写道:爱情不会让你成长,爱情失败才会让你成长。这39个故事讲述的都是成长中的男男女女,看得让人心酸,让人唏嘘不已,也让人从中汲取力量。

  在第一个故事《魔鬼镇冻生鱼片》中,作者讲述的是一个发现吃生鱼片能穿越的姑娘,于是她一次次吃下生鱼片,让自己一次次穿越回未婚夫出车祸那天。可是无论她怎么穿越,无论她和未婚夫那天是吵架,还是甜言蜜语地度过一整天,无论她是扎破车胎还是温柔劝阻,她的未婚夫照样会上那辆车,照样出车祸,当然她也照样在等到未婚夫下葬后再次吃下由宽白鲑、鲟鱼、秋白鲑做原料制成的生鱼片穿越回当天。经过了无数次无数次的穿越,这个绝望的姑娘,最后发现只有用旗鱼搭配黑鱼子酱,与西班牙火腿同食,才能还原出那种无法改变事实的绝望的味道。

  在爱情的旅途中,有浓浓的甜蜜依偎,也不免会有争吵,在我的老家更是有“不吵不夫妻”一说。怎样对待爱情中的争吵,匡靖并没有给出我们答案,她只用一道布满绝望味道的美食——旗鱼搭配黑鱼子酱与西班牙火腿同食——提醒着我们且行且珍惜。

  《租个女友回家过年》,当年曾火爆了整个朋友圈,这也是整本书中最让我暖心的一个小故事,无来由的又多看了五六遍。这个爱情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子看到一则征女友回家过年的广告,进而冒充男孩的女友跟随他回家过年的故事。原本无关于爱情,女孩也只是想着用钱买个苹果手机,结果后来在男孩家抽烟烧着了人家的酒窖,在女孩回程的前一天,男孩把她的红包钱4000元和女孩自带的2000元都拿走了(看到这里觉得男孩好可恨啊,有啥不明说,偷偷地拿走)。后来女孩回城后又都电汇给她,这里有些小感动,女孩也是,她都打算下一年以每天500块钱租男孩回家过年了。整篇故事关于吃的只有一道切成大粗条的土豆,可是爱情有很多种开始,谁又规定不能以租个女友回家过年开始呢,就像谁规定炒土豆丝只能切细丝不能切大粗条的?当然大粗条更考验一位厨师炒菜时的火候!

  那些在爱中行走的人儿,不妨学学靖哥哥:当你发现吃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你需要爱一个人;当你发现爱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多吃几顿就好了。

  愿你,爱与美味兼得,边吃边爱,边爱边吃。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七):在食物中寻觅爱情的味道

  子曰:食色性也。大抵凡是人的生命,离不开两件大事:饮食和男女。

  在没有这本书以前,就知道作者,在知乎上,也看过她的文字,很喜欢她洒脱爽朗的文字,精辟犀利,入情又入理,让人难以辩驳。

  身边有很多人在书刚刚出版的时候就跟我说,我自然是很支持的很喜欢的,迫不及待的来看,但因种种原因看完之后,迟迟未下笔写书评。

  关于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作者给出了一个很精辟的结论,我觉得可以接受:当你发现吃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你需要爱一个人。当你发现爱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多吃几顿就好了。作者说这是鸡汤,然而,这也是最实实在在的生活了,其实还有更完美的一种,那就是和爱的人一起吃爱的食物。当然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鱼和熊掌兼得,但是如果可以,谁又不愿意呢?但愿生活给予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懂得感恩,而不是纠结什么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有爱的人就爱,有好吃的食物就吃,而且两者都是慰藉心灵的良药,所以该爱就爱,该吃就吃,如此,甚好。

  我呢?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女子,想要的也不过是一份平平淡淡的生活,看知乎女神匡靖挥笔泼墨写着食物与爱情交织在一起的故事,觉得特别温暖,用食物感知身体,用爱触摸灵魂,我们在尘世间如此走一遭,也是不枉此生了。

  作者在本书中主要描写了爱情与食物之间微妙的关系,也显现着都市生活的男女之间复杂又简单、纯粹又纠结的情感故事。在每一道食物鱼塘、椰汁糕、牛舌、火锅、螃蟹等毫不保留的陈述和呈现出情感里的甜蜜、苦涩、等待和执着,让我们真正的品尝到生活的无奈与孤独,人性的执着与荒凉,那是用味蕾触摸到的心扉。

  而关于最初的主题究竟是爱了再吃还是吃了再爱,其实答案并不重要。在任何一段情感中,食物的印记比其他任何信物还要深刻,色香味以外,食物掺杂世相人情,它将伴随你很多年,给你非常多的情绪和感触,有食物的地方,也就有着说不清的悲欢离合,而那些爱吃的、不爱吃的,都成为了我们爱着和爱过的证明。

  书中的故事都很美,无论是结局的圆满还是遗憾,渗透了食物的芬芳,只要曾经经历过,就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始终记得那些在食物中残留的爱情的味道。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八):食欲与欲望——《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有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的各个朝代,不管是上到君主还是下至黎民,对于粮食等都看得非常重要,而且历朝历代的证券被推翻可以说也与食物等密不可分。而现在的中国国内的菜系也是多种多样,记得有一个叫做“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其收视率可谓是一直居高不下,这也说明了人们对于食物的关注程度是一直没有减弱的趋势。对此,相关的饮食类的书籍在各大书店的书架上也基本上是处于显著位置,而将我们对于食物的欲望与个人的生理欲望结合起来进行写作的书却还是比较新颖的。

  本书作者匡靖被称为“都市里最洒脱的女人”,知乎女神,生活经历家,自在传媒高层。在这本《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一书中通过39个小故事,也即39篇文章,来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都市男女爱恨交织的情感历程,这里面的文章中有食物,但食物在本书中的作用更多的还是一个引子,通过食物引出的食欲,再从食欲上升到我们的生理欲望,可以说本书的主题基本上就是一部成人文学作品。

  我在看到本书的书名的时候,还以为本书只是一本关于食物和爱情的情感书,但是翻开之后才发现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主题就不在食物上面。例如本书的第一篇文章“魔鬼镇冻生鱼片”,咋一看上去还以为讲的生鱼片,文中的寿司店老板通过举行一个让顾客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然后饭钱优惠的活动,然后在某一天深夜一位拖着行李箱的女人到店里点上了生鱼片这道菜,一个在作者看来很特别的故事就上演了,我在那位女顾客(身份是一位空姐,而寿司店老板的前女友也是一位空姐,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这位空姐在给这位老板讲述的关于自己的未婚夫的故事的时候,我真的被感动了,感觉那位空姐之所以爱上吃冻生鱼片,完全是因为对自己死去的未婚夫的思念,然后到了文章的末尾,剧情的反转让我不得不感慨自己的思想已经跟不上作者的步伐了。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李清抬起头,眸子直勾勾地盯着我的眼睛......我猛然把她挟到了厨房备菜台上,褪下她的裙子,像一把木镰枪,狠狠地击中了她......我把李清当做鲜美的生冻鱼,有节奏地一片片剥落干净”。可以说到了最后这就是一场一夜情,感情就是一位寂寞空虚的空姐和素不相识的寿司店老板生理需要而已,而作者能够将这一切写得这么的自然,我也是非常佩服了。

  在整本书中的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作者的笔下生理欲望与爱情是可以分开来的,就像食欲一样,只要能够填饱肚子,不一定需要专一的食物,这是我看完本书的感想。可以说,这本书中所宣扬的一些观点,在我看来还是有点难以接受的,不够可能真实的都市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就正如作者笔下的这些主人公的经历一样吧,这本书我建议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读者还是不要阅读,因为该书的挑战性还是比较大的。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九):爱与美食,不择其一——评《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

  在自序中,匡靖回答了《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这个问题——“到底是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根本不重要。”我竟被她这份耿直感动。其实于我来说,吃和爱,两者本就不该存在矛盾,反倒是存在于这句话中的深层含义,当吃这个词的对象不再是美食,而变成人时,这个问题又有了另一种解读。就爱与美食而言,我不愿仅择其一。

  作者匡靖,知乎大神,看完她充满幽默感与正能量的健身故事,再来看这本《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从截然不同的文风,看出她同样的潇洒。她的文字有种摄人心魄的魔力,像是要在平淡中迸发的力量,又像是要在绝望中抽出绿芽。让我喜欢的是她讲故事的方式,只是将故事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是对爱求而不得的悲哀,还是在幡然醒悟后的哀叹,是对天然味道的追求,还是在岁月中无可奈何的错过……

  长久以来,我对爱情的理解,大部分时候是像《少女情怀总是吃》中的晓艺那样,“平凡的女孩,使劲儿暗恋人,从来就没有逆袭,表白一直被拒,每一次被拒,就声泪俱下地吃一回辣得要命的烤洋芋”,虽然我吃的不是烤洋芋,但是美食于我们的意义却是相同的,总是求而不得的悲哀,似乎心里的那份空唯有美食可以填补,于是更加钟情于美食了。大概也是那句,既然喜欢的人得不到,就把喜欢的东西尽量拿下。至于当年那个伤了我们的人儿,那些记忆终将埋在心底,最深的地方,但终归会成为迈过去的坎。而曾经决定不再吃的美食,也在那一刻,可以重新拾起,再次享受。

  让我颇为感动的是《摇滚妈妈》中虎子妈妈的形象,在老伴去世后久久不能停歇的对丈夫的念想,以至于做出近似自杀的行为,只为寻得丈夫的幻象。那一刻,我惊叹于毒蘑菇给人制造的精神幻觉的同时,更惊叹于虎子妈妈对丈夫最深沉的爱。爱到这个地步,我愿为你吃下毒药。这样的爱情,怎会让人不动容。

  虽然这本书讲的大多是都市里的男欢女爱,我亦在其中感受到亲情的力量,比如《美凤的椰汁糕》中母亲的无限包容,又比如《等着啊,猪油炒饭,我回来了》中父亲十六年如一日寻女儿的那份执着。亲情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是最为深刻的,就像我们时常提到的“妈妈的味道”,尤其在远走他乡的时候,对那种记忆里的味道甚是想念。此时,在那份“妈妈的味道”中蕴含的对母亲以及家人的思念,又或者是回忆起当年家人对自己宠爱的样子,唯有四处去寻得与记忆中重叠的味道,以填补心中的那份空寂。

  吃是因为味蕾与胃的贪婪,爱则是来自灵魂的欲望,如今都成了精神上的享受,也许爱不常在,美食却常有,好在我们还能吃,在受伤之后还可用美食来治愈。然而多希望,爱与美食都不辜负。

  但愿爱与美食,我们不用择其一。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十):庆幸还会爱,庆幸还能吃

  这是第一次接触女神靖哥哥的文字,酣畅淋漓,快意人生。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人生中要经历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前前后后一共一个月的时间,幸而这段时间过后,我还可以继续享受美食,并且会在以后更会爱上一个人。

  在这里的这些故事中,有些带着蓬勃的野性,有些带着江湖的气质,还有一些是亲情、友情、爱情的温馨浪漫。匡靖用独特的文字,写了一个个关于青春、关于疯狂、关于性爱的故事。

  于爱情而言,我们有过少女情怀总是吃,如同晓艺,我们总是在青春年少时暗恋上一个男生,不停的追逐,不愿放弃,总是喜欢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分享给这样的男生,然而却是在不经意间才知道,原来自己只是单相思。然后我们平平淡淡的谈一些恋爱,然后分手,那时喜欢的一些食物或多或少会不愿提起。

  在看到猪油饭的时候,是流着泪看完的,年少时的冲动或许在梦梦看来是潇洒、浪漫,然而对于父亲却是16年的等待,记忆中猪油饭的味道还是那么清晰,无论时间过了过久,日子过了多远,那一碗的猪油饭永远是梦梦心中最美好的味道。

  或许我们对于父亲深沉的爱都是慢一拍的反应。距离上一次吃到父亲做的鲫鱼汤还是春节的时候,两个人开着车会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刚进入家门是扑鼻而来的鱼汤的香味,这是印象中多年前一如既往的味道,白白的汤,嫩滑的鱼,还有鲜嫩的香菜,瞬间口腹之欲得已满足。或许下次再要喝上父亲的鱼汤要等到春节吧。

  其实,我们都会有一个武侠梦,如古龙笔下的大侠,快意人生,行走江湖。我有剑和酒,要不要跟我一起走。再见,我和我爹的江湖,是匡靖笔下一个很野性,很快意的故事。这里有有我们看到的江湖,也有我们看不到的人生,人生如戏,浮光掠影过后才是真正的快意。

  我们喜欢美食,却也在追逐爱情;我们期待亲情,却也是那一道道可口的饭菜让我们在匆忙的时间中聚齐;我们向往自由,在旅途中,在前进的脚步下,也会停下脚步,仔细端详那还在向我们不断招手的美味。

  幸而千帆过尽,我们还会吃,还可以享受吃,我们还会爱,还愿意继续爱。惟愿,多年以后,再次读靖哥哥的这本书会有更多的不同的感悟。

  心,最好是个大篷车,看一路风景,看一路人,永远在路上,便风轻云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