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秘密》是一本由郑也夫(编)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费的秘密》读后感(一):读后感
算冷饭热炒吧
跟团出去过一次十渡,当时是全班出去玩,对于旅游团没什么概念。带我们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导游,她其实也没怎么给我们讲解,只是不断强调安全。整个过程中也听一些同学说到过旅游业的一些潜规则,不过现在大部分不记得了。所以,看着这篇文字时,脑子里就勾起许多在旅途中的记忆。确实存在着和商家有内部交易的现象,不过购物就没发生,估计也是知道都是学生,买不起什么。
其实对于一名学生,能够挖出这么多不向外公开的信息确实很厉害,而且更进一步的透过现象看到了根源是社会诚信的缺失,佩服。中国的市场经济直到现在还不成熟,消费者的消费的盲目追求低价提供了旅游团购物现象的土壤,而导游和商店的诚信缺失和旅游团的无序低价竞争最终形成了当时的各方皆输的局面。
如今的旅游团呢?百度了一下,以下是百度知道的回答:“旅游团的盈利点!主要集中在吃,住,行,游,购,娱,上面!吃-他们一般会吃餐差,住房-他们提前定的房子往往很便宜,可是给你的价格就是正常的收费了,行-主要在交通上了旅行社的车往往比其他公交出租车辆要贵,当然了这样的车也是全程为您服务的不载其他乘客的!游-在导游上你给导游付的服务费他们也会扣除一部分的,应为导游一般是他们培养的或是请来的.购物及其他娱乐活动他们也会在中间拿走很少一部分作为中介费,当然这部分往往不多,象征性的一点点而已!参考资料:没有参考!我就是导游”
“旅行社利润很低的,根本没有10%,最关键的就是激烈的竞争,有时报价比成本都低,就只有靠购物了,旅行社赚不了多少,主要被导游赚去了。一家不大不小规模的旅行社一年的利润跟一个导游差不多,就是十万块左右。我说的是西安的行情,西安也应该算比较知名的旅游城市了吧,所以一些旅游业不发达的地方利润应该更低。
”
旅游团虽然能提供许多的便利,但是其实最后并不省。带团本来能便宜点,但那些便宜的地方都会被导游等拿走。当然了,旅行社不会给导游钱,人家跟着跑,挣得也是辛苦钱。
我觉得这样不能够持续下去,就像搞价杀价之类的会越来越少一样。最好还是正常一点,旅行社统一收钱,然后发给自己公司的导游。这样正规化点,肯定就能更规范,逐渐减少不透明的操作。当然,这些需要时间,需要政府做好工作。
邹汉歌:成都小吃:一种拟连锁
光学校周围就好多成都美食,在看到这篇文字时,我都没怎么当回事呢。看完觉得确实是这样,大部分都是他们开县同乡人开的。默许的经营模式,再加上当地的干部每年的聚集起大家来商讨和交流,造就了如今的成都美食在全国遍地开花。差不多的菜系,其实造就了一种认同感,大家一说成都美食就立马想到了一样的招牌,一样的口味。
假设一个陌生地方,一家普通家常饭店,一家成都美食,我肯定会进有认同感的成都美食。
也许,这也是各类地方饭店遍地开花的原因吧。
张军松:租房中介之调查
刚上大学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各类招聘、租房小广告。其实这些中介就是空手套白狼,依仗房主和房客之间的信息不畅通,通过用各种手段收集起房主出租信息,然后,努力打出各种吸引眼球的低价来招揽房客。从而获得与房主说好的佣金。
随着网络的普及,o2o的不断演进,信息的不通畅正在发生变化,通过58同城之类的网站完全可以绕开中介。所以,我觉得,最后中介会越来越少,逐渐被淘汰。
杨杰丽:大商场打折返券活动调查
不说了,这个基本就是商家和顾客玩的数学游戏,一点都不新鲜。无非是说好让利,最后各种手段来使让利没宣传的那么大。
没干过,也没见过。
李勇刚:保健品虚假广告:两种解释模式
无
闵 兢:走进网上店铺的台前幕后
过时。
陈雪亚:淘宝/易趣上的买家行为
过时。
没意思,其实就是现在的团购。
储卉娟:关于女式尖头皮鞋的调查
王 静:染发调查
没染过,没兴趣。
李 娟:深圳美甲调查
无
许文君:某大学男生护肤品调查
无
章伊倩:女大学生的“屈臣氏”消费
无
郑也夫:(导言) 公共空间
车韵飞:成都茶馆
成都的闲不是出了名的嘛,哈哈。成都茶馆有点像社区的活动中心,只是收费的,反正都是凑热闹,打发时间的地方。
田方萌:北京酒吧与茶馆的比较
感觉一个是高端,一个一般是情侣或者社会上流去的地方,要不就是老外去。反正我身边没谁老去。
李 晋:星克巴的人类学观察
一说星巴克,就想起老罗为了中杯大杯自己抽脸。不过文字说的还是很不错,他可能不好意思说明,其实他想说就是小资装逼的地方。物以类聚之类的说
方亚琴:影院消费调查
大一跑中关村看的,结果出来后觉得很不值。文字没什么好看的,新闻上要说的更好呢。
郑也夫:(导言) 人何以堪
秦 雅:宠物狗的功能
无
郑也夫:(导言) 手机大国
过时
无
马红光:手机实用说分析
无
明 亮:大学生短信消费透视
无
郑也夫:(导言) 校园内外
汪蓓蕾:人大学生用水情况调查
无
罗 晨:人大校内外复印社调查
有关复印社,我们学校内和校外差不多,至于收入差别不得而知了。貌似学校里的挣得多点吧。
以前是电脑,现在是智能手机,影响永远存在,好坏不好定。以前的学生没电脑不照样是打牌下棋消磨时间嘛。高中老师说过,小时候玩够了,长大了就没那么大的耍心,我想关键就在于这一代玩的不够疯,现在大学了得补上吧,反正家长管不着,老师懒得管。不过,我觉得电脑之类的影响是有利的多一点。
《消费的秘密》读后感(二):好书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消费的秘密》读后感(三):消费的秘密
看了《后物欲时代》引申出来的读本。原以为都是郑也夫的文字,没想到这只是一本研究生博士生论文的集锦,郑也夫只是在其中评点几句,真的称不上是什么佳作。
《网上店铺的台前幕后》
这是写得比较敷衍的论文,全篇以背景介绍,个案记录总结构成,其中个案记录占用一大半篇幅,言之无物,思考没深度。
《淘宝/易趣上的买家行为》
文中提到买家评价时,有个买家说“不费这个劲,我花钱,我还服务他?” 由此想到了我们做的东西,正如台湾人对服务的理解,服务好是应该的,服务不好才要反映。面对大陆这样一个对服务不敢有任何奢求的市场,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文化差距之大,以及同是中国人间的差距了。
《家庭装修中的集采方式》
本文大部分采取网络论坛中的内容作为引证。解释了集采这一新型购物方式。分析本文的结构,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最基本,最概要的分析方式。
1.解释集采。
2.集采的类型
4.集采的发展和展望。
5.小结。
《关于女式尖头皮鞋的调查》
从刚开始大家的不接受,到最后的趋之若鹜,作者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服装与时尚,在女士门面前是毫无免疫力。对于尖头皮鞋的流行,时尚定位特征比单纯的外观设计更重要。参考系的选取(特别是代表时尚潮流的)对于人们对于尖头皮鞋的购买倾向是至关重要的。
《染发调查》
早在十几年前,我还在小学的作文中批评染发这种崇洋媚外的行径,老师也是持肯定的态度。而今,随着世界的大融合,国人意识的开发和包容,这样的文章显得有点太小气了。
现在已经不会再像从前那样看待染发了。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用把它提升到价值观、道德观上去,现在人思想很自由,不会一来就上纲上线,不用把平常的事情提升到理论层次上。
文中进一步分析染发被接受和流行,这里提到:
群体是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将自己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并按照群体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动,是防止个人发生社会偏离和陷于社会孤立的有效方法。
《某大学男生护肤品的调查》
其实社会的发展,就是通过商家的各种消费欲望的刺激以进展的。早年如果说男生也需要护肤品一定被指指点点。男生们在学校里也许都是灰头土脸的,但他们一旦有了工作,有了消费的可能,随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必定会有一部分带入这样的消费中。
文中提到:
可以说不是学历,而是工作,更确切地说是时尚通过工作影响了男生使用护肤品的态度和行为。
在消费上,男生总是以理性著称,那么在这样非常感性的护肤品中,到底时尚和广告能够影响多少呢?
文中提到:
男生虽然对广告有免疫力,是理性的消费者,但难免由于对护肤品的不熟悉或没有主见而听从女友的建议和选购,而时尚和广告只是迂回通过女性影响了标榜理性的男生。
《女大学生的“屈臣氏”消费》
文中提到了研究社会学的一个系数:恩格尔系数,它是指家庭或个人的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它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重要指标。系数值越低,证明生活水平状况越好。当然我个人认为食品支出仅仅针对单纯的食品,不包括饭局上的服务、环境以及各类非必须消费的总和。
《成都茶馆》
文中研究成都的茶馆文化,据说早在清朝初期,四川一带人口贫瘠,后来清政府从其他省县调了几十万人入住天府之国,也由于大家的不熟识,茶馆文化也就孕育而生,在茶馆里结交新朋友,了解老朋友。
这样的茶馆文化已经不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出现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十分喜欢成都的原因。慢生活,正是当代中国人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中所或缺的。
《星巴克的人类学观察》
星巴克一直是小资的代名词,饮一杯咖啡,坐上一会儿,小资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而这时候人类的消费已经不在仅仅是满足身体的需求了,更多的提升到了精神上,不仅是享受,还有的是虚荣。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消费受制于不同群体和身份的“品位”并尝试以此来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
人们的消费实践不再是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他们的符号和社会需求,换句话说,人们因为不同的消费而成为了不同的人。
在消费社会来临之前,人们更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当物质极大丰盛的消费社会,商品的社会价值开始逐渐取代使用价值。
时尚与美毫无关系。但因为体貌的美不能复制,装饰物则可以大量复制。于是时尚就大量吹嘘装饰物与美的关系,再加上稀缺的装饰物更加受人“关注”吸引他人的眼球。于是时尚和美就亲密无间,甚至画上了等号。
书中不仅仅这几篇论文,有些仓促略过,有些个人没有共鸣,就隐掉不表。总得来说,这是一本论文的集锦,但我不会看第二遍。
《消费的秘密》读后感(四):《消费的秘密》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郑也夫”三个大字,二是其贴近日常生活的调查内容。前不久刚看看过郑也夫先生的一本书,感觉他是很有思想的学者,因此这次想都没想就从图书馆借来了。虽然事实上这本书仅是郑也夫先生编的,但还是可以从中稍稍感觉出先生的一些观点以及治学思路的,加上北大、人大的研究生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也十分吸引人,所以感觉看这本书还算值得。
现代社会是个消费社会,对消费品的追求充斥着整个社会,并且渗入到了校园之中,这本《消费的秘密》既探讨了社会中的消费现象,也对校园中的消费问题作了调查和剖析,所以内容都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读来十分亲切。
关于商家与买家各类问题的一章,主要涉及旅游团、北京的成都小吃、租房中介、商场打折现象、超市偷窃、保健品虚假广告、网上购物和家庭装修的集采方式等,作者们对这些与我们生活十分贴近的消费问题不仅做了十分细致的调查,让我们有机会可以从比较深刻的角度甚至内部的视角一窥其中的端倪,而且还十分具有实用价值,可以让我们在消费过程中明白一些奥妙。旅游团之所以可以价低,是因为导游会让游客进行频繁的购物,猫腻就在这个地方;北京的成都小吃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连锁形式,但却拥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包括外在形象,这其中有模仿的原因;租房中介之所以能够存在,则是由于它能够及时了解房源和求房的信息,并且能做到避免房东与租房者在交易之前的接触;了解大商场的折扣则主要是计算问题了,需要有心者费心计算下,这在报纸上也有好心人如此干过;超市偷窃涉及超市的成本问题,超市虽然花费巨大,并且新招频出,却也仍然会有损失,对抓住的小偷则通常会根据情况不同予以处罚或者送警;保健品虚假广告问题则并非仅仅是厂家和广告商的责任,政府限制过严和监管不科学,媒体的矛盾性以及患者不切实际的要求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网上交易是时新的购物方式,易趣和淘宝是做的很不错的平台,其赚钱方式主要是收取交易费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证买者与卖者在交易前不了解对方的联系方式,但这在初次交易后就难以实现了,因为下次双方就可以网下联系了;家庭装修的集采方式可以节约开支,主要发起人可以是经销商、装修论坛网站,也可以是个人。
在对时尚的调查中,涉及女式尖头皮鞋、染发、美甲、男生护肤品使用以及女生对屈臣氏的消费等,从中可以找出一些共性,即人们逐渐由对这些现象的误解,包括反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向宽容、理解,认为是个人爱好或爱美的追求转变,这应该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而对公共空间的考察,则主要包括成都的茶馆、北京的酒吧和茶馆、星巴克、影院等。茶馆是中国式的公共领域,人们即使互补相识也可以在其中畅所欲言、纵论国事或者小事,但正如郑也夫先生所言,北京的茶馆已经没有往日的形象,而真正继承它的则是成都的茶馆,因为它真正体现了平民性和参与性,其氛围真正适合人们之间大范围、开放式的交往,而现在北京出现的茶馆,更应该算是茶艺馆,消费主体都是收入高的人,主要是生意人,更倾向于追求私密空间。作为舶来品,酒吧和星巴克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倾向,前者主要体现为放纵(或行为上的、或情绪上的),星巴克则体现着小资情调,被认为品味的象征。至于影院,由于价格高昂、人们追求方便的想法,甚至还有影院自身硬件的落后,都导致了人们的远离,不过它的特有氛围也是坐在电脑前看片所不能比拟的。
另外一篇关于宠物狗的文章可以看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淡导致人们通过宠物去寻求慰藉,从社会学领域来看,则可以从中发现其对社会交往方式的影响。另一个问题是通过宠物狗能够反映出主人的地位、性格等,显示出人们养狗的动机中不仅仅是爱心,还有炫耀心理。
最后两章都是关于校园消费问题的,一章是手机的使用,分别探讨了高中生的使用、大学生的使用以及短信问题,学生一般会在打着实用的幌子去实现追求时尚的目标,至于短信则可以看作是人们交往方式的一种小小的改变。另外,关于人大用水情况的调查让人们可以一窥北京用水紧张的状况;对校园复印店的调查可以让人了解在极低价格下仍然能盈利的原因;而购买电脑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则更显现实性,从电脑购买前后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对比中可以知道这种影响的巨大,不仅调查可以看出,我们日常的观察也可以发现,并且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正式着这一影响的存在。
总的来说,在现在这个消费社会里,人们越来越重视消费,但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个倾向-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产品或服务所隐含的象征作用,就是说人们开始通过消费来体现自己的地位,特别是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这在人们对于高档消费、品味、小资情调的追求可以体现的特别明显。人们对于时尚的追求或许并非为了美,而仅仅是跟上潮流,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有的人则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
另外,就本书所涉文章的研究方法来说,基本都是采用访谈法,这可能跟作者研究条件的局限有关。还需说明的是,调查一般用来验证某种假设,本书所涉文章则一般都是通过访谈了解某类情况的大概,然后根据这些情况作出推论,而根据这些情况作出假设进而进行验证,则是以后应该干的事了。
《消费的秘密》
编者:郑也夫
目录:
郑也夫:(导言) 魔高一丈
高 勇:旅游团购物现象观察笔记
邹汉歌:成都小吃:一种拟连锁
张军松:租房中介之调查
杨杰丽:大商场打折返券活动调查
王 娟:超市偷窃现状
李勇刚:保健品虚假广告:两种解释模式
闵 兢:走进网上店铺的台前幕后
陈雪亚:淘宝/易趣上的买家行为
吴 凌:家庭装修中的集采方式
郑也夫:(导言) 时尚非美
储卉娟:关于女式尖头皮鞋的调查
王 静:染发调查
李 娟:深圳美甲调查
许文君:某大学男生护肤品调查
章伊倩:女大学生的“屈臣氏”消费
郑也夫:(导言) 公共空间
车韵飞:成都茶馆
田方萌:北京酒吧与茶馆的比较
李 晋:星克巴的人类学观察
方亚琴:影院消费调查
郑也夫:(导言) 人何以堪
秦 雅:宠物狗的功能
郑也夫:(导言) 手机大国
何 为:重庆某校高中生手机情况调查
马红光:手机实用说分析
明 亮:大学生短信消费透视
郑也夫:(导言) 校园内外
汪蓓蕾:人大学生用水情况调查
罗 晨:人大校内外复印社调查
孙新生:购买电脑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313千字
《消费的秘密》读后感(五):北大人大水平不算高诶
首先声明,这书的文集不是北大人大的博士硕士毕业论文。
而是平时选修课的最后结课上交的东西。
但是即使如此,感觉上中国的最高文科学府拿出的东西也应该令人耳目一新才对。
书中的论文,大部分都是写出了一些平常人所不知的现象,看完了读者会明白,哦,原来是如此。这是文章好的地方。
另外,看完全书后,感觉新闻记者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仅仅限于此,似乎有损北大人大的威名。
另外,看这本书,就能体会出中国和日本的差距。
中国人的文章,洋洋万言,却没有一个图表,数字也隐藏在文字中,让读者耗费大量精力。
而日本文章,结构清晰,图表众多,特别是把因果关系,流程等用图表演示,让读者如醍醐灌顶。PS.日本人贡献的鱼骨图就是质量管理中的代表作。
如果这些文章代表了北大人大学生的平均素质,那真是太失望了,让俺当年没考上的遗憾也减小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