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10篇

  《旋转木马鏖战记》是一本由[日] 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3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一):这对我是个惊喜

  “普通人故事远比特殊人的特殊故事妙趣横生得多”,怀着一种窥探猎奇又希望能找到共鸣心理顺着村上的自序走进了这些故事,发现比预想有意思得多。当然,与别人的故事相比,我还是更喜欢村上的这篇小序文,与直接读他的小说相比,这儿的字里行间都是村上他本人的味道。虽然钱钟书说要吃鸡蛋没有必要认识下蛋的母鸡,但我总认为,知道作者是怎样一个人,拿他生活轨迹文字的轨迹相比较,可以大略判断下这文字的真诚度,这对我很重要。话是可以随便说的,而话说得再动听,如果连造出它的人都不能践行,那它也就只能发挥装饰作用吧。

  “我写小说时是依据自己的笔调和小说情节的推进来选取不知不觉之间成为素材的断片的”,料想小说大都是这么产生的,但听到村上亲口说小说有多么源于生活,我就顿时变得很安心。尤其是当他说“人是禁不住要写才写的。写本身没有效用,也没有附属于它的希望”,这种“禁不住”也是我所的向往,除了必须要先有呼之欲出念头想法,更难得的是那种写作单纯欲望,起码可以让人暂时撇开尘世浮华,对我来说,这也是种宝贵的真诚。“但由于自己的小说同自己的现实生活并不彻头彻尾地正想吻合,所以无论如何都有小说用不完的类似沉渣的东西”,料想小说都是这么高于生活不同于生活的,但这是我第一次想到沉渣的价值这种问题。想到豆腐一样的东西也可以变身为美型可爱健康的糕饼点心,关键是要有这种想法和适宜的作法,我就直觉这本小书是个惊喜了。果然,窥看过别人的生态后,总会有一些不大不小的触动,说它小,这可是另一个灵魂在向你展示甚至是剖析他的轨迹哟,好歹得对得起这份信任吧,说它大,这毕竟是别人的故事,说白了与我何干,唤起同情共情的力道实在有限,另外就是,就算我表现极大的共情心,又能对别人产生多大的影响么,他该走什么样的路还是会按着他自己的意志走下去吧。我对自己的影响力没什么信心,只好先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听众。想来村上是有资本对自己的影响力产生信心的,而且他“更喜欢听别人讲”,也不是因为他对自己没信心,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似乎有一种才能,善于从别人的话中找出妙趣”,这实在是比我高出不少级数。但是,阅人无数、积累了那么多素材的他发出了“越是听别人的讲述,越是通过其讲述来窥看第个人的生态,我们越是为某种无奈所俘获”,我感到很服气。这种无奈之感便是他内心的沉渣,“其本质便是我们哪里也到达不了……然而我们又在这旋转木马上针对假设的敌手进行着你死我活的鏖战”,虽说村上是用十分客观眼光来看待别人的生态的,他所说的“无奈”貌似也是替别人无奈着,但我还是认为这份无奈感也可以包含自己的无力感,当然产生无力感的前提是想要为别人的人生提出些真知灼见而不能,像村上这样耐心听讲也可对别人产生的慰藉,效力应该会比随便一个什么人去听讲要大些吧,毕竟,他身上还有身为“符号”的地位和光环,也就没什么无力不无力的问题了吧。

  居然一直都在围绕序言写,与故事的内容相比,更吸引我的其实是这篇“随笔”的叙述方式吧。故事有够说不清道不明不可思议,但一边看故事一边听村上作为村上本人在吐槽,感觉突然亲切了起来。

  :村上提到了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真是精辟至极的概括介绍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二):顿悟——一种东西瞬间的消失

  村上的这部短篇小说集描写的都是人生经历短暂的一瞬间。在这片刻,人生命中仿佛什么重要的东西丢失了,没有征兆,没有原因,说不清道不明究竟是什么,但就是能清楚感觉到。《背带》中母亲因一条短裤而突然无比厌恶父亲,并与其离婚;《出租车》中女人遇见画中的男人后,觉得自己的一部分跟着他离去了;《游泳池畔》中男人总是想着生命的那个“转折点”;《献给已故的公主》中自己与她相拥,并能感到对方想法的那一刻;《呕吐一九七九》中男人突然不再呕吐了;《避雨》中女人工作变动后,突然心灵无所着落而要价与男人睡;《棒球场》中他从偷窥的欲望中解脱,不再偷窥;《猎刀》中他突然对我提起猎刀的意象。

  这所有的短暂的一瞬都代表人物心理的某种巨大变化,一种解脱或是觉醒,让人意识到一种之前未曾察觉的状态。这其实都是一种“顿悟”,就如同乔伊斯的短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故事一样,人物的成长永远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

  《背带短裤》

  ”母亲看着看着,觉得自己心中一种以前模模糊糊的情感正逐渐变得明晰、变得稳固起来——母亲这才明白自己是怎样无可遏制地憎恶父亲。“

  《出租车上的男人》

  “她觉得简直就像自身的一部分忘在了出租车里。仿佛她的一部分仍留在出租车后座,正同那串燕尾服的年轻演员一起往一处晚会厅赶去。…… 经过长得想不起有多长的时间,当心中的摇摆结束时,她身上的某种东西永远地消失了。……人不能消除什么,只能等待其自行消失。”

  《游泳池畔》

  “他不知道此外还需要什么。他就这样在沙发上吸烟。无法很好地思考问题。他把香烟戳进烟灰缸碾灭,怅然仰视天花板。 ……一切无可挑剔。然而回过神时他已哭了。”

  《献给已故的公主》

  “我们在装睡当中考虑同一事情。我考虑把手指滑进她的裙子深处,她考虑解开我的裤口抚摸暖融融滑溜溜的阳物。匪夷所思的是,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觉出对方的所思所想。……‘她早已习惯于只认真思考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因而对于别人的不在所造成的伤痛甚至想都无法想象。’他笑着看我的脸,‘归根结蒂,她是被彻底宠坏了的。’”

  《呕吐一九七九》

  “你是说我心中的某种负罪感——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负罪感——采取呕吐或幻听之类的形势出现了不成?”

  《避雨》

  “她意识到几天来一直盘踞在她身上的无可名状的焦躁早已不翼而飞。”

  《棒球场》

  “那种欲望就像什么附着物落地一样无影无踪了。夜晚我时不时坐在窗边观望棒球场对面她宿舍那小小的灯光,怔怔地打发时间。小灯光是十分有味道的。每次从飞机窗口俯视地面时我都心想:小小的灯光是多么美好多么温暖啊!”

  《猎刀》

  “梦见一把刀正从脑袋里面对准记忆的软肉扎去。痛不怎么痛,只是扎罢了。各种各样的东西随后逐渐消失,只有刀如一节白骨剩下。就是这样的梦。”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三):剧情

  1 背带短裤

  我妻子女友来找她玩,但是妻子不在家。我陪她看了一集大白鲨之后妻子还是没有回来于是我们开始聊天。

  妻子女友讲起父母离异的故事。妻子女友的母亲一个人去德国旅游,答应帮丈夫买背带短裤,但是专卖店老板坚持本人不在场就不卖短裤因此妻子女友的母亲找了一个身材相同的德国人去买短裤,在德国人试衣服和店老板说笑的时候妻子女友的母亲决定丈夫离婚,妻子女友接受了这个理由原谅了任性的母亲。

  2 出租车上的男人

  我去采访画廊女老板问她无聊的问题,画廊女老板说起印象深刻的一幅画叫做出租车上的男人。

  女老板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已经开始帮东京画商收购画品,一次被介绍到贫困的捷克画家家里看画,捷克画家没有才华,但女老板被一副平庸画作里面坐在出租车里面的无聊男子吸引,自己掏钱买了这幅画。后来女老板婚姻失败回日本放弃孩子抚养权烧掉包括这幅画的身外物后重新开始,成为成功的画廊女老板,并在雅典街头与画中男子同坐一辆出租车,看来男子混得也很好之后,女老板感觉心里面的某种东西终于消失了。

  3 游泳池畔

  这个故事里面的男人,14岁父母离婚,和哥哥妹妹在父亲家生活,进了有名的私立初中高中,上了大学运动,约会,一边叛逆一边读书,毕业事业一帆风顺,娶到心仪的女子,从岳父那里白拿一套房,有稳定的交际圈,有车。结婚第二年发现自己老了又胖了,于是看是运动节食减肥还找了情人偶尔约会听古典乐。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居然在听越战歌曲的时候一边坐在沙发上吸烟一边仰视天花板流泪。

  7 棒球场

  村上收到一份小说稿,通常他是不读的但是由于字迹非常漂亮所以还是读了小说。

  小说讲的是男主角女朋友去玩还吃了螃蟹,男主角呕吐出活的白色小虫的故事。小说很无聊,村上回信给了善意评价。作者约见面请吃鳗饭。

  两人见面了,原来作者是个在银行工作的胖子,经历过很多奇葩的事情但是文笔不好写不出好小说。村上就说你经历的奇葩的事情告诉我一件吧,胖子就讲了棒球场的故事。

  胖子在读书的时候暗恋一个女同学,为了搞清楚女同学有没有男朋友搬到女同学宿舍间隔一个棒球场的某宿舍里面用望远镜偷窥。由于偷窥入了迷学也不去上生活越来越潦倒。暑假女同学回老家了,胖子终于解脱恶补学业恢复了平时的生活。

  开学的时候胖子在图书馆偶遇女同学。女同学毫不知情关心胖子,胖子很害怕,之后偷窥的欲望消失了,胖子也没再见到女同学。

  8 猎刀

  我跟妻子去海边玩,隔壁住着母亲和坐轮椅儿子。通常妻子读小说我游泳母亲和儿子看海看我游泳。

  有一天我发现母亲和儿子没来看海,我有一点在意开始胡思乱想。游泳的时候看到浮标上面趴着一个金发美国女胖子。我也趴到浮标上,女胖子来搭讪,聊时间聊天气聊来了多久。女胖子说她哥哥是军人前夫是喷气飞机驾驶员退伍后当了飞行员娶了当时是空姐的自己,结婚后又一个接一个勾搭别的空姐。我问女胖子住在哪个城市女胖子又问我是不是一个人结婚没有是不是新婚。我觉得不自在还是在意那对母子。这时女胖子说从空中俯视人类就会觉得人类幸福。我告别女胖子,回房,吃饭,跟妻子讨论失踪的母子。

  半夜,我遇见坐轮椅的儿子在晒月光,去搭讪,原来儿子有神经病要休息。我告别说明天走,儿子说他还要住很久因为有病又有钱,他就想一个废柴一样被家人养,但是尽管如此他和母亲仍然是家庭的必要组成部分

  儿子拿出一把两个月前搞到的猎刀给我看并邀请我切什么东西,我切了空气。儿子说经常做梦梦到刀子破坏记忆使记忆消失。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四):我们都是被禁锢的人们

  循环不止。

  “人不能消除什么,只能等待其自行消失。”

  这句话是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旋转木马鏖战记》里面的。至今我都还能将它背诵出来。

  关于村上春树,我已几乎将他的作品全部读完。我个人偏爱他较久前写的短篇小说集,今后的《1Q84》系列反而让我失望了。朋友说,作家出名前为自己所写的作品和出名后为大众所写的作品是有一定差别的。

  哦?

  说说两篇我最爱的。

  小说里第一篇是《背带短裤》,写一个女人忍耐丈夫忍耐生活直至她去意大利旅行发现自己如同背带短裤一般被人摆弄后毅然离婚的故事。

  “诚然,人生的某一部分或许受制于命运,或许命运会如斑斑驳驳的阴影染暗我们的人生地表。”“纵使如此,若其中仍有顽强的意志存在的话,我想大多数风波都可以用临时爬梯来解决。”

  也许我们的人生的确是一条背带短裤。穿在别人的身上,根据别人的身形不断调整自己。调整,调整,调整,为了过得好一点。

  我说,人是不会变成熟的,充其量只是更习惯于现在。

  如何改变?不是每一个女人都会毅然选择离婚。——不是每个人都有登上临时爬梯的勇气毅力。和人生拼搏不是不可能,而是要花太多太多的时间。人们将这种习惯称为安于现状

  而我也想问自己,究竟有为自己活过吗?

  感触给我很深的还有另一篇名为《出租车上的男人》,大意是女主角是个开画廊的(?),一次去买了一幅画,画上是一个男人在开出租车,给她很深的共鸣。可那之后,她在搭出租车时,遇见了那个开出租车的男人。那男人变成了名演员。

  女主角见到那画时喃喃地说,“我懂得他的无奈,他被禁锢在名叫平庸的出租车中,他无法挣脱出来,永远,真正的永远。平庸在他那里栖身,他囚在以平庸为背景的牢笼里,您不觉得可悲吗?”

  不难想象在她遇见那男人之后,“觉得简直像自己的一部分忘在了车里”“那是一种残存感。”

  看到这我真的很痛心。为她也为自己。我们都被囚困住,永远,永远,真正的永远。我们生活轨迹重复再重复,无法创造什么,一日复一日活下去。可是曾经,曾经的曾经,我有理想,我不想过平庸的生活,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就像我看着它,看着它,它就要死去。它还有呼吸,它在角落里看着我,艰难地呼吸着。“那是一种残存感。”

  我们都是被禁锢的人们,习惯了枷锁,感觉自己无可救药般自由。

  林少华在序里写,村上之所以将小说命名为《 旋转木马鏖战记》,是因为这种战斗十分有趣,一直在追逐又无法定胜负,循环再循环,永不会停止,也不会有改变。

  我等待其自行消失。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五):旋转木马鏖战记

  村上春树的《旋转木马鏖战记》,不得不说,他的短篇小说真的比不上长篇。

  照例的还是那种带点迟滞的,满胀的,迷茫的语调,说着那些不咸不淡的故事,读完以后惘然若失,却其实说不清自己读到了什么。

  村上说:旋转木马,交战时好像一场你死我活,回头看不过兜到原地。

  所有的小故事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像深蓝的夜色笼罩在你身边,然而你道不明,捉不住。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一时刻都会感到这些情愫和自己的生命交错了一下,自己也不明白这种情愫是来自外界还是来自心灵本身。

  这些触动可能只让我们感慨一时,也可能改变我们的一生。

  然而无论如何,人生兜兜转转都是回到原点,生命还是一个让人不明所以的存在。

  这些故事带着点苍凉的味道,和张爱玲相仿,但是村上比张要文雅敦厚,不是那样铺张扬厉地质问,而是带着点自问自嘲的意思

  茫然。这是我读村上的小说感受到的最明显的气质。

  我一直不能接受日本的文字,但是村上春树的却例外,因为那里较少日本气,也可能是林少华的缘故。文字的满胀感很强,就像一个气团在心里慢慢膨胀,浑身都暖洋洋的。村上的思考总是给人一种超越了什么的感觉,我这里指的不是一种高度,也不是什么超脱,只是一种超越,就像一个人和你说话时眼神越过你的头顶往远处看去。

  不过不推荐《旋转木马鏖战记》,故事虽有些妙趣,却实实在在比不上村上的长篇小说。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六):一部小资的革命心灵史

  巴别尔的《骑兵军》,把革命描写得酣畅淋漓:鲜血和乳汁,喷薄而出。可是描写者,却是犹豫和谨慎的。他面对彪悍的哥萨克,被称为“眼镜”,无所适从,拿出《真理报》,查看确认列宁的论述。为什么要革命?革命是什么?革命为什么有这么多血和暴力?

  这些疑惑,也是村上春树的。《旋转木马鏖战记》中,有许多对1968年的回忆,那是一个革命的日子,一个充满激情的日子。多年之后,回顾革命,小资们心中充满了惆怅。于是,作为这一代人敏锐的代言者,一个准确捕捉这种惆怅情绪的革命曾经的参与者,撰就了这部小说集,吐露他们那一代的革命心灵史。

  1 《背带短裤》压迫这么久,不得不革命。革命的导师在哪里?

  2 《出租车上的男人》革命中的迷惘

  3《游泳池畔》摆脱革命的影响

  4《献给已故的公主》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要流血的。这个时候,是继续革命,还是往后退到安全地带?

  5 《呕吐》退出革命后的痛苦转型阶段

  6 《避雨》革命可能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7《棒球场》对革命的恐惧和疏离

  8 《猎刀》脱离革命后的无力感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七):回転木馬のデッド・ヒート

  对《背带短裤》(レーダーホーゼン)的印象最深,因为这是年龄愈涨愈能品出滋味的艰辛婚姻物语。曾将这故事说给几个家人听,最被这故事打动的,竟是我80多岁的奶奶。《呕吐1979》是自己也曾近似经历过的奇妙体验(做了一件自己没有意识到是错误的事情,但潜意识道德往往和自己的表层意识并不契合,于是生理上就对自己不名誉的错事予以了惩戒)。《出租车上的男人》(タクシーに乗った男)是另一篇只能靠年龄作为阅读武器的短篇,当然这种微妙的故事或许女性解读起来会更有感触。《游泳池畔》(プールサイド)是另一则中年感悟,春树曾写过多篇类似的小文,对这篇的印象并不特别深,却总认为仍然值得细细咂味。《野球场》则充满奇谈性质,本质上却也不过是这个总体倾向于人生感悟访谈录的小说集中一部略微青涩一些的少年回想。《献给已故的公主》(今は亡き王女のための)不禁令人想到寻羊中的那位和谁都可以ML的女生,不过显然这次的家境并不与那位女生相同,也算是整部小说集中印象最淡薄的一部。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八):为什么那么多人读村上

  翻看一下自己的阅读记录,村上春树的书还真是读了不少,从他早期的《且听风吟》、《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到《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与《舞!舞!舞!》,从知名的《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到不那么知名的《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象厂喜剧》,还有他的自传体性质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还有很多零碎的东西,当然没有把他写的所有东西读完。

  并不是多么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当然他的书可读性强,这个是无可置疑的,主要是一个哥们狂热喜欢村上春树,我也就跟着多读了点。村上春树很热,连续几年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但一直也没拿到,实话说那个破奖拿不拿也无所谓。国内的村上春树迷成堆成堆的,在这个阅读不那么时髦的时代,读村上春树却很时髦,也算是一种现象级的事情。当然村上春树也有他的魅力,一个坚持跑马拉松的高产作家,吸引人眼球是毋庸置疑的。

  村上春树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他小说基本都是白描的写法,不做议论,不做细节描写,更不去做心理描写,他擅长用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多用主人公的角度叙事,而书中的主人公大多表现为一种摄像机般的冷静客观,所以作品整体给人的感觉也很冷酷。事实上村上春树也从不回避他作品内容的冷酷,所以就有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书名。

  村上小说中的主人公总是那么的寂寞,他们总是在不断的寻找什么,而故事的最终,似乎也只有一个是似而非的答案。冷酷的主人公,寂寞的感觉,不断找寻的状态,也许这些与当下城市中淹没在各种忙乱中但内心中缺乏温暖的男男女女的状态多少有些契合,也就成了村上热销的一个理由。

  当然还不止这些,这种不断寻找的小说主题,在当下这个人只知道忙碌而不明白忙碌最终意义的现代人而言,多少也有点哲学层次的味道。一种缺失的感觉,一个寻找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各种看似离奇又似乎合理的经历,这样的内容总是能从不同角度刺激读者的内心,既能与读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又能满足自己小布尔乔亚的装B趣味,这也就难怪村上春树的销量那么好了。

  为大家推荐的是一本村上春树不算知名的短篇小说集《旋转木马鏖战记》,又的译作《旋转木马的终端》。这是一本用村上春树自己的话说就是写其他东西剩下的边角料加工成的小说,但边角料加工的东西未必不好。小说集包括8个短篇,大都是类似谈话形式的文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让一个人把故事讲出来。这些故事的吸引人之处在于故事主人公在面对特定情形时候的感觉,比如《背带短裤》中女人与男人离婚了,理由是那条背带短裤,而这东西与离婚到底是什么关系,好像也就是一种感觉,而且这个貌似不成立的理由似乎又那么的合理;又如《游泳池畔》中,主人公忽然感觉自己的人生过了一半,于是对自己就有了新的认识;而《呕吐一九七九》的故事则更显得离奇,但更明确的也就个人感觉的问题。

  很多事情发生了,好像完美没有理由,仅仅是因为感觉对或不对的问题,人的生活中就是有这样很多无法有理性表达的问题,而实实在在存在,且给你个人的感觉也是那么合理。

  小说集的序言里说:“我们固然拥有可以将我们自身嵌入其中的我们的人生这一运行系统,但这一系统同时也规定了我们自身。这同旋转木马极其相似,无非以同一速度在同一地方兜圈子而已。哪里也到达不了,既下不来又换不成。谁也超不过谁,谁也不被谁超过。然而我们又在这旋转木马上针对假设的敌手进行着你死我活的鏖战。”很多时候,生活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内心的战斗,而这场战斗貌似也没有最后的结果。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九):挨饿,一九九八(旧文重贴,如有雷同,纯属虚构)

  看过村上的《呕吐一九七九》后,忍不住想起1998年春节后我和小弟忍饥挨饿的事,在全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逼近小康社会的大好形式之下,再提挨饿的事,有点对不起党和人民,有道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现在早已不是六十年代初那大饥荒的时候了,现代的大学生怎么会发生挨饿的事,一定是我们故意给党和国家脸上抹黑,当时我们没那么想,真的。以下是我的老实交代: 事情是这样的,大年三十这晚,学校为了体现对我们这些留校学生的温暖,还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吃完年夜饭看完春晚,到了大年初一,又在图书馆组织了80分大赛,从上午一直打到太阳落山,图书馆的人来赶人、锁门时,我和小弟,连输了十几局,身心疲惫地回到了宿舍。 “喂,小弟身上还有多少钱?”,小弟是甘肃的,我们班最小。 小弟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把钱拿出来数了又数, “13块2”, 我顿时觉得快要晕到,MD,这龟儿子比老子还穷,本来还想指望他呢。我把自各兜了的拿出来钱数了数。靠,只剩19块7。 想起还没吃晚饭,午饭也还没吃呢,把前些天剩下面条下了两大碗,把两三根剩下的皱巴巴的大蒜洗了洗,切了放在面条里,吃完和小弟两人百无聊赖的躺在各自的床上了,看着天花板,愣愣的。不知道爸妈怎么样,小妹还好吗?家里就只有老爸,他的腰不知道还行不,家里的粮食应该是够的;小妹前年到广东打工一直也没回去,半年前老妈没告诉老爸也跑出来,说是到广东找小妹了一起打工,对小妹有个照应,也给我挣学费,学费不能一直欠着学校里的。俺们那地方粮食有的是,只是能挣钱的地方太少了,老妈应该和小妹在一起过春节吧,三四个月没收到他们寄来的生活费了,她们倒说要寄来着,我说我还有。没放假的时候靠着给同学洗衣服的收入,生活还勉强能混过去吧,可现在放假了,留校都是像我这样的穷学生,这些天都没有生意,钱也快花完了。看着对面躺着的小弟,他的眼睛好像闪动着泪花,谁不想家呢,想说点什么安慰他,不知说些什么,都是徒劳,徒增伤感罢了。 “老板(我外号),洗头去!”小弟突然说道, 我愣了一下,这龟儿子,“洗头?” “走,我请,挺便宜的,5块钱一位”小弟鼓动道 “那走呗!”不想扫这小子的兴,万一等一下哭出来我还不知道怎么安慰他,说不定,搞得老子心情也不好,那就干脆去放松一下, 洗头妖艳的小妹在我们身上蹭来蹭去,小弟弟也不安分,忍住了洗头的小妹的种种引诱,“小哥要不要来个全身按摩”“要不要摸一下”之类及的莺言软语,我和小弟两人意志坚定只要洗头。 结帐的时候,“一人十五”,老板娘说道。 “不是一人5元吗?”小弟叫道, “小弟弟,今天是什么时候,初一耶,国家规定节假日工资三倍,没听说过吗?”见我们好像是要赖帐,从后面小间走出两男的。 付钱吧,看着小弟从兜里掏出的毛币,妈的这龟儿子,说是要请我,付自各的帐都还不够,我们凑足了30,老板娘都快笑晕了,大概没见过,身上只有三十几块的穷鬼来洗头的,羞死老子了。 拉着小弟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回到宿舍,小弟人都傻了,我也不知说啥好,两人一声不啃,蒙头就睡,半夜里仿佛听到小弟的哭声,泪水终于不争气默默的流着。 剩下的钱我都买了面,几个蛋,几根蒜,两个人吃了三天多,我们绝粮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 离开学,还有9天。 已经一天没吃饭了,我和小弟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肚子饿得慌,据说只要有水喝,没饭吃,人还可以活7天,我们拼命地喝水,想减轻饥饿感,除了去消解,就是往床上一躺,闭上眼,听着肚子咕噜咕噜的响,真TMD受不了。又过了一天,我们继续挨饿着,两人开始翻起抽屉,拿起扫把扫起房间的地板的各个角落,想着房间的哪个角落里有我们未发现的宝藏,一块七,我们找到的,接着我和小弟拿着螺丝刀、扳手撬开了同班男同学锁上的抽屉,继续翻找起来,把所有的钢蹦,毛币,餐票全都搜刮了起来,41块3,我清楚的记得。 我和小弟在“二姐”川菜美美的吃了一顿,花了26元,再给大户(同宿舍家里叫有钱的同学)打了电话,让他给我的卡里汇了三百。 我们忍饥挨饿的日子就此结束,开学时,给我们撬了抽屉的同学讲我们的故事,大多一笑了之,没人怪我们,至少表面上是这样,我们成了他们笑话的对象,仅仅是这样。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十):关于每一个自己的故事

  最初看村上的小说的时候,不明所以。像文中有关找寻一般,自己也渐渐在他的书中体会到一些东西,但是又不得要领,于是宁愿再一遍再一遍的看,仿佛每一句话都带着他特有的意义,可深可浅。

  耐人寻味的短小精悍,对其文字,总是无法说出所以然来,自己也在其文字中体会一种叫做莫名的情绪。

  我们看到的总不是想象的那样,而我们自以为所想的,又每每被内心那份突如其来的情愫弄得不知所措。在不断经历人事中,或许我们最不能捉摸的便是自己。身体、内心总在我们能够完全支配的范围之外,期许更加真实新鲜的存在;总在心安理得的意识之外,蜷缩着悬而未决的思绪;无意识的诉求,在不经意间猛然被发现,才突然知道:那才是自己存在的意义。

  正是我们觉得“理应如此”的习惯,成为了捆绑住自己生活的绳索。正如《猎刀》中那句:习惯这东西真是不可思议,要素只要缺一点点,感觉上就好像自己被世界的一部分所抛弃。

  可是究竟是什么呢?记得自己流泪,却不知道为何而流泪。

  愿,倾听自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旋转木马鏖战记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