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10篇

  《我为你洒下月光》是一本由简媜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一):古典中的唯美,现实中的温柔

  第一次读简媜的文字,时不时会想起前段时间读到林奕含的作品《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同是台湾才女,林奕含的稚嫩里有着简淳美的影子,华美如一匹织法复杂绵密的锦绣。但相比之下,林奕含的“锦绣”料子选得厚了,大片的团花积在一起,耀花了人的眼,装在心里,沉甸甸的,有点抚不动。简奶奶的“锦绣”则别有一番味道,料子轻薄,光滑柔软一泻而下,像潺潺的泉,有轻盈而泽的质感,读《我为你洒下月光》时感觉犹然。

  这本《我为你洒下月光》是简媜写作三十年的纪念之作,有散文,有小说,贯穿着思绪漫飞的札记,都是对爱情真诚又最浪漫的描述。她的文字时隔这么多年看,还是这么优美,古典诗词文赋的精华似乎都浸润在她的文字里,宛如一个在月光下悄然行走的少女,聘聘婷婷的样子,裙摆间的铃铛发出窸窣的响声,清灵悦耳。

  若是七八年前,我定会痴迷于这样细腻的情态,沉浸于女主人公维之细致入微、青涩得几乎要漾出水的爱情之中: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见不到情郎的日子,亦或是没收到对方的来信,便只能在诗词间交付灵魂

  这种古典主义的唯美情怀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维之胡思乱想时,满脑子的《诗经》,有时候会跳到唐诗,会想到一篇古代文言中的残句,心烦意乱时甚至会选择抄写《楚辞》,这篇不好乱了心性,便再抄那篇,放在现在看来,几欲不可能,就算是心爱古典主义的女孩子,也多是读上几首悲春伤秋的诗,独自落下几滴泪来,便也就此打住。人多是朝前看的,现实比古典文学中的风花雪月要强。

  所以在简媜的世界里,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婚姻与爱情的分离。维之与那个他的恋情虽然最后无疾而终,但是侧重点依然在他们之间那种爱的感觉,不断地交替,不断地重叠,然后不断地产生新的细小的变化。爱情值得用最美的诗,最美的语言表现,古典主义的缠绵与清秀交融在一起,那是何等的九曲回肠!而婚姻呢?简媜在书中《爱情,是我在这世上唯一懂得的事情》中如此说道:

“成家,是另一种形式的畜牧业,夫妻得胼手胝足养肥那头猪,是以,婚姻里打扮时间需清理猪粪。”

  但在这篇《我为你洒下月光》的小说中,那个与简奶奶极像的维之时什么样子?书中用了如此的对话

他说:“你是我的黑夜。”维之轻声道:“那么,我只好当月亮,为你洒下月光。”

  她是白月光,是爱恋中那一抹令人缱绻不已的白月光啊,又怎么可能会愿意沦落为婚姻中的猪粪呢?钱钟书笔下的围城,维之是万万进不去的,就算维之在爱的诱惑面前犹豫不决,那个理想中的他也不会应允,就像他的拒绝一样充满了无奈:“我不想拖累你。”

  因为她是诗里的人,是古典中的唯美,是唯美中的古典。维之自己也知道,所以才会在最后的分别时如此黯然:

“活在世上,难免有遗憾,留一点惆怅给老的时候回味,也很好。如果我们无视阻碍走入家庭说不定一切的一切,破的破,碎的碎,最后变成仇人。我不要把你变成仇人,也不要你想到我只有恨,我不要你一小时,一天,我要你一生……平平安安。”

  唯美主义的古典派最不缺的,就是悲剧,悲剧中衍生出懦弱,嬗变出放弃,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延伸这种凄厉的美。直到维之去世,这种美被放大到极致,让人惶惶然想起古代那些才女们的死。只不过,简奶奶的笔下还存一丝人性的温柔,而也正是这份温柔,把读者从古代拉回了现实——没有人想过得如此凄惶,只是自己的选择使然。

  是的,还有选择。不比过去,被命运推着向前走的好。是白月光还是白米粒,终究还是自己的问题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二):我这样的另类作家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开始的没看时候是觉得书里面写的内容应该很飘逸的,一定是我看不懂的那种,当我打开开始看的时候,我有点小惊讶,心想”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一个简哥“,你用简单话语来描写你的痛苦,对于你不喜欢的人,你大胆坦荡的回应,你是第一个敢在作品中说自己是一个会抽烟的女作者,也可能是他们都不会抽,当我看到你说抽烟的理由时,我笑了半天,我在想你在生活中还是很有趣的人,虽说每个作家都有各自的个性,我想说的是,你这个作家的个性,我喜欢。 这本书评我一直放了这么久才写,我真的纠结了好久,我不知道怎么下笔,我害怕写关于散文的,然而看到你们这些作家连一本书都写了,我却连1000字都在纠结的时候,有些羞愧,我喜欢这本书,我没想到我会中奖的,我羡慕你对景物的描写,这大部分的景物描写我是看不懂的,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很多的作家这么喜欢描写景物 ,我喜欢你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描写,看着比较有感觉。

  你里面有一段是描写你母亲去世的时候,我觉得大部分的人,会写得很令人不想去看这篇,但你写得我看得很有一番味道,虽然对于亲人的过世,我们每个人心情都是沉重的,然而你却没有把我们的思绪一直沉下去,你写法给你一种看似轻松的感觉,你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去世的场景,那时我的好多的想法也跟你有些相似,以前我对于那段父亲的想法是不愿提及的,我那个时候没有在他的身边陪伴他,亲人总为我的不孝而看不起我,作家的厉害之处就是把我们都亲身经历的痛苦用他的文字表达出来,那种文字的力量让我们感觉到他是理解我们那时的感受的,他的一种能量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来继续看下去他所有的作品,他的作品就好像他的那个人一样,令我们对他着迷,有的人爱好写感情,有的人爱好写故事,有的人爱好写鬼,可是不论他写的是什么,终究跟他的生活经历脱不了关系,没有经历哪来的这些感受啊。

  其中文章我最佩服的就是文言文和散文了,因为这两种最难了,它们讲究简略,而且人家的感情还表达得到位,作为我们现在的人是很难做到的,不过古人写唐诗,就简简单单的的20个字能把一种思乡的感情写得那么绝,李白的静夜思,大家都知道吧,越是厉害的作家,越能够 简单明了的写出该写的事,表达该表达的情感,又不浪费字,这是如今我们这个时代少了的,可贵的东西,少的东西不可怕,怕的是我们还不读书,现在爱读书的人少了,没以前那么浓洌了,国家现在正在提倡读书,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只要人们扩大阅读量,写作 水平是会上来的,只要你常看书,常写作,一定会有所成长的,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努力,多阅读是增长见识的最廉价的方式,现在的人被互联网给迷恋了,大多都是手抱一个手机,而很少去看书,说到就是没时间去看,或者说我看不下去,心里没有静下来,你当然是看不进去的,当你沉静下来,你会做到的,读书之所以难是因为你不可能一日或一星期就看到绩效,所以你看不到成果你就觉得反正我不看书也这样,看了也是这样,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他都看了大量的书,只是你没看到他付出努力而已,不要羡慕别人,别人做的任何成功都是人家辛苦做到的,你没有努力只是白白地想得到人家的结果 ,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走好当下的路,不论你做什么事,记得坚持下去,不要因为差那么一点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一定要记得加油啊。

  ’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三):透明又凌厉

  上一次读简媜的书,还是是三年前读到的《只缘身在此山中》。

  记得当时曾写: 简媜雅美禅意的表达也许没法保证篇篇洞悉她的意图,即便没有看懂,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感知这样的思考体会文字的美丽,而任由她收放自如。感受她的用情用心。如同她说:“人之用情,若能似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当止,倒也是个解铃人。”

  三年之后,再次读到简媜,是《我为你洒下月光》。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翻开,颇有些清凉解暑的作用。如三年前一样,文字还是如从前般雅致、清新。然而,我竟没能一口气读到底,只是翻了读两页,又合上,再看几行又跳开。一来是天气实在让人心急,二来是,我自己已没有三年前的耐心和欣赏的能力

  后来,改为晚上来阅读,确实的说是深夜,从十一点开始,每晚读一章,一共花去了一周才读完。

  前几章的确读的有些恍惚。有许多景的描写,优美的形容词、华丽心境表达,这等文学的表达并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也唯有写作三十多年的简媜能做到。

  一篇中她写到:“虽然初夏已至,夜晚极沁凉。尤其日间下过雨,每片叶吸饱水汽,夜,无比湿润,走在熟悉的校园,像走进水墨画大师甫收笔未干的画作里。”这样细腻的描写不胜枚举。美倒是真美,不过,坦白来讲,出现的次数多了,我觉得有些飘。心也是跟着在浮动,总是抓不住。

  伍尔夫曾说:“一篇好的随笔散文必段在我们身边拉下一道帷幕,这帷幕一定得把我们围在当中,而不要将我们挡在外面。”前三章我读来,如同是隔着玻璃在欣赏一个春园景色,我看到的美好文字像是园中欲开的花朵,我不能亲身抚摸它们,闻不到它们的花香。它们看起来是真的,但又像是一幅海市盛楼。

  从第四章开始,才慢慢地入了书和文字的世界。或者是说,我从第四章开始,才读明白书中情愫。

  共七章近百篇文章,每一篇都有一个主题。连贯起来,却是在说一个故事。简媜以礼记、书信、回忆的方式,记录着青春成长史。这其中关于她的学业、家庭变故,其中的重点是,在青春时期的爱情经历。

  自序里她说,这书既是忏情秘录,也是青春挽歌。的确,所有礼记也好、书住来往也好, 充满着某些压抑的、克制的情绪。像是生活中总迷漫着一层薄雾一样,挥之不去。换个角度来说,也许这也正是青春时期的爱情的魅力所在。书中往来信件数百封,总也不说破她他之间的真情,明明双方心中早已翻江倒海,写到信上,也只是诗情画意的清淡。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四):有些情感,永远难以忘怀

  有些情感,本以为早已忘记,其实,从未忘怀。

  那些年少时的感情,那种错过的遗憾,等日后回想起来,还恍如昨日。

  人生,有多少遗憾,又有多少无奈?

  曾经说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今却各奔东西老死不相往来

  写别人的故事容易,写自己的故事最难。

  简禛用细腻的笔触写下了那段真挚的感情

  我喜欢阅读简禛的文字,那些细腻的笔触,精巧的比喻,还有浓浓的情感。

  之前有一位写作的导师说,想要提升文笔,就去阅读简禛的书。我虔诚地阅读着简禛的文字。

  就像简禛说的:爱情不是一切的解答,是一切课题的开始。

  懂得了爱情,我们才明白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五):我们的人生故事

  曾经是否有一位女作者打动你的心,是否有一位台湾女作家用她犀利的文字,婉约的风格,让你感受到生命中最美的一瞬间,曾经的爱情,曾经的年少青春,曾经的美好生活,都在她的文字之中,她就是------“简媜”,台湾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在你只知道张爱玲的时候,你一定要读读她的文字。那种在山林间,静静的流水,那种在喧闹的午后,一丝清凉,在万千花样的生活中的一缕清泉。即使淡淡的依旧能为你的心增添一点点安宁。这样一个如诗一般的女作家,同样有着男子一般的侠骨,在这样一个侠骨柔情的词作之中,我们享受着生命色彩

  《我为你洒下月光》看着书名,就感受到一点点月光下的浓情蜜意。一个写作写了三十年的作家,为了纪念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三十年的经历写在了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不仅仅是她的生活,也是我们的生活。

  什么是散文,我们从简媜的文字之中,看到的是那种有血有肉的文字。以文字为媒介,以故事为叙述,以情感为载体。一段有一段的文字,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看到了我们最情真意切的青春。我们曾经拥有最美好的青春,那时的我们对于一切都有着最好的想象。这里有最值得追求梦想,有甜甜如蜜的爱情,也有那种青春流泪的长大,一切都是那段珍藏中的宝贝。作者与我们分享,我们与她一起回味我们曾经的那些美好。

  爱情,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悲伤。我们曾经也拥有令人羡慕的爱情,但是这段爱情是现在的结果还是曾经的过往,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了。我们感怀曾经的伤痛,缅怀过往的美好,纪念曾经的曾经,但那仅仅只是过去,我们只是为了致敬青春,告别过去,才能拥有最美好的现在。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部精彩食物版的《史记胜败兴衰,爱恨情仇,呼应其童年成长,其深刻的人生体验。我们所有的经历都是我们的故事,不论是童年还是青春都有我们自己的色彩人生,每一个人的人生色彩故事不同,精彩之处也不同。简媜,一个细腻的女作家,用她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人生的故事,爱恋,青春,一切的一切,都是青春送给我们的礼物,怀念曾经的年少,纪念曾经的勇往直前,就就是我们的人生故事。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六):清白之年

  喜欢简媜好多年,她在大陆出版的书也大都收入麾下。

  有的书已经绝版了,也曾在网上找来电子版,打印出来,手抄。唔,她的文章都适合手抄的。

  多年过去了,在这个热到智商低下的夏天,仍能够静下心来读她的文字,依然赋予我思考的神圣感。在平凡生活中对灵动的向往,在熙熙攘攘人群中保留着一份清澈透明。

  莫名的就想到她曾写过的那句“认识你愈久,愈觉得你是我人生行路中一处清喜的水泽。”这句话用来形容她之于我,也很合适。

  简媜有一双慧眼,万事万物的变迁让她洞明。她的文字,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再无润色的可能,并不过度渲染什么,但却回味悠长。她写一花一草一风一月,并没有索然无味,而是用饱含古典文学风情的文字逆风独行,干干净净拼出一条纸上情路,写了一个简单绵长的故事。

  人物设定简单,婉约地讲述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

  在整理旧物时,一大包用细绳捆绑的书信,那是多年好友交由她处理的。一堆札记,信件,就像墨汁滴到宣纸上一样,慢慢洇晕开来,一个微风拂动发丝的清白之年缓慢舒展在人眼前。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除了在学生时代会有手写情书的悸动。平时候是比较难看到一封情书的,而今,爱也越来越轻易就能说出口,根本就不需要手写情书来增彩。

  维之她们那一代人不同,那时,男女之间的情愫,个个都是诗人,洋溢着诗意,才华和艺术是爱情的最低标准,大有一封情书便足以支撑终生的势头。既不是六七十年代知青爱情的悲壮,也不是现在各种权衡利弊的考量。

  故事的骨架就是那一封封信笺,札记,简媜用细腻自如又卓尔不凡的笔调,为之注入血脉。呈现出一篇关于青春的挽歌。

  维之,母亲早逝,父亲再娶,姐姐远走,这是她苍白孤单的岁月,而遇见学长,少年情怀尽是诗,她眼角眉梢都带着情意的。“她的心坠入软绵绵的云里雾里,眼前灯光都像雾笼繁华,断了时间失了边界。”

  “安静些,我的心,你像夜猫一样吵。”在怀揣着那一股股小确幸的同时,她也患得患失。最终,她和学长断于“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因为信仰,抑或其他。

  在一个初夏的午后,简媜在老厝焚烧旧信,物件本身无意义,它承载的往事和回忆,当事的与不当事的,都是局外人了,那些年岁化为了一撮清灰。

  简媜说,这本书最后一章是写得最触动的部分,写的是“悟”。悟的是,好端端两个人,放在不能成就的时空坐标里,不是这两人的错;世上不能成就之事何其多,不必一颗心碎了也要把一切都弄碎才快意恩仇。

  爱而不得,但又哀而不伤。风不停,绿树荫,阳光晃眼,天真蓝,那些青春的美好,只是因为在那个年纪啊,在往后的很多岁月里,也还是会那那样的好天气,而我们却早已遗失那份抬头看天的诗意心情。所以,那些青春岁月里的明媚阳光是不会褪色的。

  耳边萦绕着朴树的那首《清白之年》,大风吹来了,我们随风飘荡,在风尘中熄灭的清澈目光,我想回头望,把故事从头讲,时光迟暮不返人生已不再来。

  在这本书里,在朴树浅吟低唱里,亦有我逝去的关于青春的一幕幕时光。

  中文系的大作家写起文章来真的要人命,一字一句拿捏得恰如其分。悲哀的是,个别字词偶尔还得找百度才能认识解读。会发出,窝草,这个读什么啊,这个什么意思的哀嚎,姜小妞在身旁投来了你是白痴的眼光。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七):让我们旋舞,在玫瑰与荆棘的丛中,让我们踏遍,这世上的欢愉与痛

  几年前曾在日记中写下:

  “事隔二十年啊,遥远却深刻的回忆竟被我寻得了。

  那一本书已经遗落了很久,每次回到老家,都会再在书架上寻一遍,依然不见。时日长了,便也不那么执著了。今日突然又惦记起那一句“驮水的云奴”,试着用Google搜索了一下,竟找到了。

  再细细读来,还是泪流满面。锦云啊,十四岁的时候,曾经以为我就是你呢,二十年之后才知道,原来你就是证严。那时候的我不了解,以为你只是这篇小说里的人物,直到在凤凰卫视上看到关于那一滩血的故事,才明白,为什么当年的一篇文章那么深具力量,原来锦云,真的就在这个世上。”

  那一篇文章叫《恒河沙等恒河》;那一个作者,就是简媜;那一本书并不是简媜的专著,而是一本合集,里面的文章我只记住了这一篇以及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八):深情至死

  收到约评时,我是很犹疑的。 “近乡情怯”,简媜在某种程度上是我“文学路”的起点之一,可如今已走得太远,加上最近正被课业折磨得紧,根本不敢回看。且提到她,总会扯上自己的高中时代,那段时光太珍贵也太模糊,于是变得太可写又太不可写,正如这本书的主题“爱情”,要知道我们正处于成日嬉皮笑脸却不敢提“爱”这个字的后现代呢。 终于还是缴械了,旧情够浓。事实上,刚看完试读文档的序言部分我就打消了大半疑虑,因为作者和我一样,也是一个“胆小鬼”。胆小的原因有二,一是太过珍视爱情这件事,是它让泥泞的人生芬芳起来,以至不知如何对待;二是这种芬芳只存在在记忆里,追忆心中玫瑰倒影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更不要说试图用笔去写、给人观看了。 虽然简媜开篇就向读者表白了自己的脆弱与挣扎,但作为书写者,她毕竟是勇敢的,终于决定动笔去表达她所珍视的爱情中的惆怅与缱绻。于她而言,爱情是一切课题的开始,是她青春中双重启蒙老师之一,与文学相交织。她遂决定采用一种较文学的、不讨好的形式来书写——“写作的基本目的是彰显,而我想要的却是隐藏。我需要一种书写技艺上的幻术,诗、小说、散文都用上,建构出真实与虚拟交错的世界,一个光影缭绕、具有质感与美感的世界,安放某些只对作者及她盼望却永远不在的唯一读者才有意义的情怀。”形式即内容,这种书写方式和表现的对象即这种爱情本身,其实都是很古典的,隐秘而缱绻。而这种古典的美感,正是来源于“一个有文字温度的时代”。 简媜说对于她们那一代而言,写信是非常重要的技艺与修炼,离开校园时必会带走一大袋信,字迹的美丑和内容的好坏甚至比相貌更重。是,字如其人,如今你总不可能通过手机屏幕上的宋体字看出对方有着怎样的性格,也很难从一百四十甚至更少的碎片窥出心的形状与结构,它们太轻了。而这本书里的恋情就正是用书信串起来的,一字一句。作者一边在暮气里整理友人札记和书信手稿追忆当年与她的相识相知,一边还原她当年的爱情故事,为青春的白骨补上血肉再注入被岁月酿过的灵思。两名女性都是深情的“葬花”之人,一方通过字迹起伏揣测来信之人的情绪,从艾略特的朗诵录音里听出克制情感的颤音,为不知何时回来的陌生人修剪庭院花树,怀想深渊的可能,后来却凄伤地不说他的名字;一方甘愿住进前者的遗骸,埋首于二十余年前的笔墨中,忍受噩梦揪住头发的痛,去偿当年得见玫瑰的情,试图用自己的声音说出对方的故事……其间简媜时而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写作心路,邀我们一起阅读那叠札记;时而以第二人称直接与读者探讨文学探讨爱;时而抽身出来以第三人称叙述她的旧事(比起散文甚至更似小说),出神入化,着实是一个虚拟与真实交错的世界。 这本书打动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正好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末尾(至今仍在搁浅在过渡期里)。从纸条到诗都写过,于是更懂得“越美的信越要趁年轻”,也知道一封信的重量,明白不仅思想甚至连思维方式都会互相影响,包括字迹。更玄妙的是,就像简媜所说的幽灵花,书信几乎是没有赏味期限的,也许以当时的眼界与智识未能得其真意,却在很久之后惊见它开出一朵猩红的花,打破冥界与尘世之界,带你重新审视心路底下的根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我变得愈发胆小,加上一切尚未尘埃落定,怕在时空乱流中迷航,为了向前走就不大敢去触碰那些印记,却仍难免受其所扰。正当不知如何是好时,恰逢走在前方的简媜。我认同她的爱情观,也信她的笔力,既然她敢在五十有余之际去解一个青春的谜,那年轻的我为何不跟着走一遭,顺便重新侦探一下自己的“让我存活至今”? “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定以死来句读。”如今回看少女时代就烂熟于心的这句名言,仍旧惊心。因那并不只是青春期的事情,简媜用她的写作让我心疼却又欣慰地看到,如梦一场的人生里,深情几乎是一种命运(悲剧之最高形式),深情之人必会深情至死。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九):与墨缘人,于水湄相逢,唤作空灵

  与简媜结缘是在十一年前,笔友敏的信中。懵懂年纪,鸿雁飞书传递着彼此对诗歌、散文的钟情,交流写作心得。仍记得那封信中,他畅谈诗歌的意象,摘了《四月裂帛》共赏。自此,被简文盗走了心,沉醉于这个小世界。

  “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令人折服的不单单是语言,更是语言构造的唯美世界,那份灵动脱俗的梦想。简文犹如悠悠舞曲,点缀了那场属于青葱跌宕的时光盛宴。

  一直觉得她的文字带着空灵的绝响,满满的灵气,如同鲜活的生命,连呼吸都清澈美好。“爱情世界里,无非是,撒了多少盐,就得从眼里流出等量的咸”…

  她注定生而为散文,显然,她的小说也带着简式散文的美感。

  首先,来个整体感知,是必要的。

  并列式的交叠写法,让懂的人更懂,不懂的人更朦胧。她将朋友维之的故事与自己的体验交叠,同步并行,既有亲临者的真实又有旁观者的冷静;她将鲜活的场景与通透的感悟交织,边走边看,边写边悟。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的凡心,适时插入的回顾与思量,让我更清楚地感受到她灵动的创作脉搏,自己的写作史、对前半生的总结,在片言只语中交付读者。

  其次,围绕主线之下,将散落各处的主题聚集,更易理解。

  她写爱情,犹如喝下一坛久远的陈年佳酿,弥久留香。

  爱情,这场注定属于年轻的梦想。写爱情,也必定需要年轻勇敢的心。文中男女主角各自信仰的文字殿堂,小鹿乱撞的心,搭配上那年斑驳的阳光,这场相遇想不唯美都难。

  坦言之,读简媜写爱情,心悬在空中,担惊受怕着,最怕文字被情节掩了美,怕落入俗套,坏了我简一世美名。以文之美、思之灵著称的散文女王,带着朋友的故事,踏入小说之池,最怕一着不慎湿了脚。读毕,方笑自己的傻气,低估了我简,她“凭借留下的初胚文字,啜饮着”,饮着自己内心的酒,将迷雾重重的故事,配以清澈的灵气,尽显爱情之美好,“也得了一份情到深处情转薄的感怀”。

  她写孤独,写梦境。维之梦中的鸟兽、森林、江涛、怪象、逃亡等场景,暗示着她处处的不安全感与随时架起的全副武装。连自己的文字都布满密码,读其文好似破解摩尔斯电码。她写维之的小心思,不禁想到:文人思绪多,处处可思量,生活中的任一细节,均被拿来把玩或深究;也最擅长为难自己,但那些被放大的较真到最后终究会被放逐,放恕。边读边惊诧;在文字里常常偶遇自己,很多年前的影子。也许这就是唯一不受年龄、经历而打扰的共鸣吧,青春这件小事!

  她写创作这件事,直言作者的身影”藏在读者阅读的眸光里“。她把写作视为在纸上调兵遣将,”决定战袍花色“,稍停即是”旅途收了鞭“,跌入现实泥流。书中多处提及创作之心,纯粹之信仰,坦言过程之揪心,”用月光倒影的意象、用才思必须流淌到最后一滴的诅咒性责任,用有人不忍我擅自离席的情绳“。那一瞬,只想慢下来,不能这么快消耗掉她的灵气。更受宠若惊于她说“作者与读者在文字旷野里目遇而成情”,终于找到自己这么多年独爱散文的理由,她比读者更懂读者自己。她解释写作的玄机,令我忽然忆起敏于信中解释下坠的含义,写诗的奥秘……透过她的文字照见那些美轮美奂的往昔。

  她写白纸与电子时代的交战,”科技文明将以鲸吞方式把我们这一代所依赖的生活模式与情感生态吃干抹净“。念及自己十年前留下的一叠叠信件,不禁心惊:原来,在不经意间我们都被互联网吞噬了大半的信仰。

  她触及出版业的浮躁与纯粹,”怕在沙尘化的出版生态里,这一场如真似幻的情爱书写将成为过时空言与酸腐笑谈吗?“。

  她写古诗,写典故,信手拈来,别样解读,生动如画。

  ……

  回头看,竟闲言碎语了这么多,怨起自己,不该用自己的聒噪叨扰读简文的人。

  十几年来,被她深深折服的,最是那语言。就让我们静静地来聆听这旷世的灵气:

  ”晚霞将褪去,早月像一枚淡淡的吻痕“。“乱藤咀嚼这废墟,杂草吞咽了故事”。

  “你与我各自流转,春絮能对秋蓬说的,不就是’一路平安’而已”。

  “若前方仍有与我尚存墨缘的人等着,则当作留一碗秘酿,来日于水湄相逢,可供曲水流畅,洗胸中块垒”。

  这碗秘酿,各中酸甜自体验,是最好的。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十):我为你洒下月光

  我为你洒下月光

  《我为你洒下月光》是当代著名散文名家简媜倾情之作,也是写作三十年纪念之作,这样的书一生只能写一本,为致敬,也是向过去的一场告别。在这本略显厚重的图书中,包涵三百多篇文章,字字读来都有一种慢生活的节奏感,心也随着安静下来。在序言中,作者提到书信,提到爱情,提到人生,希望这本图书像是一朵玫瑰,使我们在阅读之余,携着一丝芳香,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道路,不论是爱情还是生活。

  简媜,当代散文名家,台大中文系毕业,曾获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其作品《密密语》《私房书》《下午茶》《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女儿红》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被众多读者所喜爱,粉丝遍布海峡和大陆内地。其文字细致雕琢,文笔清新,思路开拓,著有多种类型多样的作品,呈现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简媜自述为一个对散文怀抱热情与奇想的人,其写作的初衷和秉持的原则,也是其做人做事的原则,三十多年来用自己的方式走散文马拉松之路,一生与文字为伴,用笔触书写感性和理性的世界。文笔悠扬,充满古典之美,在诗歌、小说和散文中,构建真实和虚拟的世界。阅读了好多天,每每阅读都爱不释手,不仅是“窥探”到作者那个年代的爱情模样或日常生活,也在作者文字的跳跃中,心也跟着动起来。

  之于生活,作者喜欢独处,讲到人生漫长,苦多欢少,不如效法狡兔,掘几处藏身小窟,独享欢愉。在当下快节奏和求名奉利的社会,多少网红,多少新秀层出不穷又尘埃落定,无人问津回归混沌,简媜的文字总能给人带来清凉和安宁,抛弃世俗的眼光,总能守住内心的一片净土。之于爱情,爱情算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包涵着对真善美神的追求。在书信当道的年代,一字一句都可以传递出写信人的心情。有些爱情或热烈奔放或缠绵悱恻或埋藏心底,那最柔软最深情最平实的言语和回忆,足够在余下的时光中慢慢品味。

  “好奇怪,我们好像都是在晚上见面。”“你是我的黑夜”“那么,我只好当月光,为你洒下月光。”在爱情中修行,爱是一种希望,爱情不是一切的解答,而是一切课题的开始。在七卷中,爱情的初遇,如一声春雷,占据着整个春天,在书信或言语的交谈中互诉衷肠,期待顺利的结尾,又不可或缺中间的小插曲,在爱情行走的道路上,伴着月光,走向美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为你洒下月光》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