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社群思维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1-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社群思维经典读后感10篇

  《社群思维》是一本由付岩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6-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群思维》读后感(一):速览《社群思维》-书评及读法推荐

  这本书主要强调现代技术型商业缺乏产品用户精神世界联系。社群思维就是站在价值观高度打造精神联合体,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

  首先,明确好的社群是什么样的。有效的社群往往是小而精的,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或目标,并且能够活跃度参与社群的讨论或活动。并且,社群里的人最好是生活中有联系的,比如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社群的组织者应关注群里的每个成员,发现成员积极性不高时,要及时的沟通,实在不行,恐怕还要将人请出群外。

  其次,作者在第二章指出现代商业在技术层面的发展已经触到了天花板,商业里精神层面的缺乏问题越来越突出,未来企业只有注重产品与顾客的精神世界交流,达成共鸣,才能在商战的红海中脱颖而出。作者把存在感、创造力、幸福感统称为精神商业的三大天条,指出大部分企业只做到了满足用户的存在感,但是忽视了创造力和幸福感的满足。作者对三大天条的阐述十分抽象,并没有给出自己方法,或者举例子。这也是本书最像缺点的缺点,一条一条的,看似是浓缩的精华,但是读起来有些空洞。

  我认为,这三条的具体实施,可以从注重用户的个性化下手,让用户感到企业的用心是可以增强用户的存在感的。然后,再根据个性化的数据向用户提出对产品的建议,因为个性化数据的存在,所以问题能与用户的社会阶层、职业爱好产生联系,增加用户的存在感和成就感。随着产品针对用户建议的改良,用户可以从中获得成长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产品的升级,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自然而然地提升了用户的幸福感。

  作者还从三个层面阐述了社群思维是如何推动魅力人格的。第一,企业家层面,对内能带动团队精神,对外能获得公众的认同感。第二,价值观层面,简单来说就是让品牌带上人的温度,形成品牌影响力。最后,是用户层面,品牌人格与用户人格形成共鸣。

  如若你要阅读此书并且时间有限的话,我建议你只仔细阅读前两章,后面的章节根据目录,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即可。总的来说,这本书主要强调社群思维的重要性,至于具体怎样运用社群思维发展商业的内容很少,还有待读者自己思考

  我认为此书写的略啰嗦,是好的论述文,但是当我们认同社群思维的重要性后,此书能带来的收获就不算大了。当然,这是个新思维领域,本身还在发育中,不能要求太多。这方面书籍还很匮乏。

  我认为读此书的正确姿态应该是,通过作者的点拨,思考具体的实施办法,比如针对某公司,想象自己是公司高层,写下应用社群思维提升用户的粘合度的方法。

  最后,奉小伙伴福利,加我私人微信,可以分享这本书电子书。

  《社群思维》读后感(二):互联网思维与社群思维

  自PC时代转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有趣的APP横空出世,在这个大环境背景下诞生了一个词,叫互联网思维,顾名思义在做移动互联网,就要具备这种互联网思维,貌似只有抓住这把钥匙,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存下去,但互联网思维是什么?这个大众畅谈的一词,知道其内涵的人貌似除了雷军,没有一个人清楚礼物说的创始人很想见雷军一面,问下互联网思维是否真的存在?在书中付岩石给出了一个答案,大家大谈特谈的互联网思维马上就要过时,究其原因是因为互联网思维是不存在的,它最多称之为互联网方法论,盖以思维一词,显的太泛。

  思维方式人类文明的成果,付岩通过他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了另外一个概念,社群思维,如果用风口理论形容的话,它极有可能是下一个创业风口,与互联网思维这个空乏的概念不同,社群思维这个概念更接地气。

  提到社群,大部分人想到的可能是微信群、QQ群,但真正的社群并不是如此,用一句话来概括社群:社群是一种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精神联合体。显然上述两者并不具有,除非是里面的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

  随之社交网络的普及化,人人手中都是几十个微信群、QQ群,能称的上社群的几乎一个没有,有的甚至加入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群。真正的社群,可以有五个角度理解:一是社群是“玩”精神的,不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就不是真正的社群,这是辨认社群的关键;二是社群具有共同价值观,它是一个精神内核;三是社群可以不需要所有人见面;四是社群是一个精神联合体,它是人的精神世界连接在一起;五是社群给所有成员都贴上了精神标签,这种标签的数量不受限制。

  在未来,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群的帮助,这是个IP为王的时代,为IP离不开粉丝,粉丝离不开社群,这里举一个例子,在我知道的企业里面,苹果公司是做得最好的一个公司,果粉就是最好的代表,乔布斯将公司文化由内而外的影响了全世界,这里离不开苹果手机,苹果手机最初的成功来自于开发市场对用户的开放,用户可以做程序发布到应用商城赚钱,如此,打造出了生态圈,在不断的打造下,创造出了苹果的神话。

  在《社群思维》中,作者用一句话定义了社群思维:社群思维是以关注并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打造具有价值观的精神联合体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未来将是精神商业的时代,这也印证了副标题“创新创业的精神法则”。功能商业正在落幕,精神商业时代即将开启。

  《社群思维》读后感(三):一本钻研社群之道的经验之书

  人类社群从很早就发展起来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有一个海棠诗社,有社长,有副社长,贾探春号召姊妹们做诗吟辞,定期会面,按规定写诗。共同的爱好把大观园里面的姊妹连接在一起,连接的场景就是作诗的场景。

  社群是有门槛的。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是穆斯林银行,它的特点是借款不收利息,存款不付利息,这个特征使得参与穆斯林借贷业务的人形成一个群。在中国青海、甘肃、新疆,穆斯林有自己的社区,但并非社群。可是如果他们中一些人同时参与某一家穆斯林银行的业务,就极有可能形成了社群。

  在我看来,社群实际上就是一个圈子。14、15年的社群风口,实际上就是12、13年“朋友圈”的一种升级。自从罗辑思维火了之后,社群这个词也随着火了起来,所以了解了一下社群经济

  麦加朝圣

  《社群思维》读后感(四):互联网思维算什么?社群思维才是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社群这个新时代的产物也随之流行起来。之前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参加过几个社群,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爱学习,足以见得社群的普及度有多高。目前为止,我参加过21天学习社群、写作社群、行动派社群以及文案学习社群。在我看来,社群的作用在于督促我进行相关的学习,但讲真,我好像一直没搞明白社群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看完付岩的《社群思维》,我似乎明白了社群的真正含义。

  付岩,百度上关于他的简介大概有将近20个头衔,可以粘贴一长串文字,但让我印象深刻的头衔,却是“中青创投董事长”、“西海社群创始人”这两个,从他的任职经历看来,这个人不简单,超过10年的风险投资行业经验,让他对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见解,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研究出来的社群思维才更具吸引力。

  在这本书里,付岩深入地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社群、哪些是有效社群、社群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社群思维可以给企业家怎样的启发、给普通人的人生怎样的反思等问题。付岩认为,社群思维是人性化生存法则,是一种关乎生存、关于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社群对于个人和企业的重要性。他给当下火热的社群下了一个定义:社群是一种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精神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他讲到,如果做不到有共同价值观、精神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那么就不能算成功的社群。

  照理来说,这些枯燥的理论性知识并没有那么吸引人,但付岩在叙述理论的同时,还以罗辑思维、西海社群、吴晓波等大众熟悉的社群为例,具体地分析社群思维的含义、本质以及带给人类的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让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鲜活了起来,比如,付岩在讲互称“西海家人”的西海社群的时候,着重描写了西海社群的凝聚力、向心力,其中最具体的例子是杨守彬在做直播时,西海社群成员的每一次转发和推荐都为这场直播带来了人气,首创了“反向打赏+品牌联动”的网红直播模式。

  除了讲社群思维,付岩在书中还分析了当下的互联网思维,他讲到:“人类在过去两百多年中实现了技术的极大飞跃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却陷入一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失衡的危机之中,这种危机的本质就是工具化占据了人类思维的主导地位,使人类被动地陷入一种思维局限之中无法自拔。”在他看来,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是泡沫,不值得被大众推崇,并且,他认为互联网思维终有一天会跌落神坛,会被社群思维所取代。

  此外,付岩还讲到当下最火热的创业问题,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当然并不是因为我自己创业,而是因为身在互联网金融这个近两年来比较火热的行业,看到了太多这样的例子,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品牌知名度,各家平台疯狂地进行烧钱营销,做活动、送红包、加息等送钱的形式轮番上阵,只为留住用户,可是钱烧完了怎么办?关门或是跑路,成为这些平台的最佳选择。所以,在这种形式下,创业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并不是说这是个大众创业的时代,创业就适合每个人。

  总之,这本书,满满的都是干货,是这个时代里,我们最缺乏的知识体系,如果你想创业,如果你想做社群,不妨去看看付岩的《社群思维》,“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对创业和社群有一个清晰认识

  《社群思维》读后感(五):精神商业时代的企业制胜法宝

  以前的我对社群这个概念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几年前的QQ群,到现在的微信群,刚开始时20多个各种各样的群,现在我的微信群除了亲戚朋友,就剩下不到五个社群,英语群,读书群,工作行业群,原有的都慢慢的荒废了,很多群已经不知道要在里面聊些什么,看到的内容也都是一些段子,也没有实际的意义,也就渐渐的退了群。

  熊猫读书群是一个坚持快一年的群,每天打开签到读书,每周末进行学习测评。这也是一个坚持最久互动最好的社群了,因为里面都是一些爱读书的人,大家会分享彼此的读书心得,分享考试分数。而且有班级,有班长,会有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而我的另外一个英语群,在初建立时,是靠大家的自觉学习,每周会有一位老师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的讲解,但是群友之间的互动并不是特别多。后来上线的学习打卡系统,提高了上线的活跃度。工作行业群,这是一个需要继续开发运用的群,在这个群里,我不是一个活跃的人,但偶尔会发一些企业的祝福,偶尔回去关注大家说些什么,但是还是参与度不够

  每一个人都会加入不同的社群,在社群里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一群人,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但是作为社群的创建者,真正将社群经营的好,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不仅有热情,也是需要技巧和方法。

  作者通过分析现有的社群状况,总结出社群及社群思维的概念,通过对社群思维的深入理解和剖析,总结出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来引导企业如何运用好社群思维,创业者及投资人该拥有怎样的社群思维,社群经济的创新创业攻略,将社群思维上升到更高的角度,社群经济,精神商业的高度,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打造有效社群的“六脉神剑”。内容很有价值,不会觉得很生硬晦涩。是一本很不错的好书。

  :作者观点

社群是一种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精神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 社群思维是一种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关注人的价值观、打造精神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思维方式及能力。 精神为王的时代的到来,对于精神满足的追求将占据主流。从功能商业升级到精神商业是全球的大趋势,精神商业是什么,精神商业时代该如何应对,作者给了很好的解答。精神商业是消费者需求的全面升级,这种升级表现为从实物或服务的功能消费需求全面跨越到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精神商业中的成功企业的典型特征:有自身品牌的精神内核,有极具穿透力和凝聚力的品牌IP,能够不断为用户贴上精神标签兵反复强化,能够将用户群打造成一种真正的精神联合体,能够激发用户社群产生巨大的传播能量

  精神需求的满足(存在感、创造力、幸福感),精神上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够维持的更加长久。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价值观和取向不同,关系是很难长久的维持下去。人们越来越希望有自己的个性,不再是随波逐流,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使用感受,也愿意去分析自己的使用感受,如果真的好,是不会吝惜去表扬,因为那代表着一种消费观,一种对自我消费观,自己眼光的肯定,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无论是什么行业,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变得特别重要,舆论的评价压力会让一个企业瞬间崩坍,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播的影响力,人们的接收信息的方式,都变得太容易了。在这样一个精神商业开启的背景下,尤其对于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当然也包括我们普通人,利用好社群思维,变得至关重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社群思维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