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是一本由今何在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90元,页数:3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悟空传》读后感(一):大圣归来
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西游记,想起了齐天大圣孙悟空,想起大闹天空的壮哉,想起取经路上的快哉。不知怎的,西游给我的记忆都是美好的,而悟空传却洋溢着一股伤感,或许也与我接触这二者的时间不同有关吧,人长大了总不自觉的会想的更多。
书中大多数神佛,原来也不过如此,也是有私欲本身也不是完美的甚至看上去是肮脏的。唐僧是为了找到真的佛法,他与如来斗佛法最后自甘坠入凡尘;悟空是因为大闹天宫,只因还存在对以前的花果山的眷恋而被如来压在山下500年;猪八戒是因看不惯王母的无理行为而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沙僧是为保护王母而扔杯子。却被罚到流沙河守了500年,一切皆有因果,只是我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这不是小说吗,怎么让这个虚幻的故事显得那么真实!
500年后,悟空已不是当年的那个齐天大圣了,他像一只被驯化关在动物园里不敢反抗的猴子,我知道了紫霞一直在等的人消失了,他只是空有曾经的那个他的外形,留存的战甲再也等不来它真正的主人。话说我现在对猪八戒印象还不错了,这个喜欢每天抬头望月的猪头,无月时是那么的落寞爱动气,月中大概有那个她吧,我现在还懂不得他与阿月那种不言也不语默默相守的两人世界,但我真的重新定义了这个形象。哦,我还忘了白龙马,一直觉得ta是男的现在才发现是女的,想到西游记中她也幻化成美女诱惑妖怪,这次更加清楚了!
何为妖,不受神佛控制不怕他们的另一形体而已,如同不受大众主流观,价值观待见的人一样,但我觉得我们没资格乱看待别人的方式。 人天生便是缺的,一生下来便会不安,所以一生都在寻求补全,神其实也是缺的,只不过神把寻求的欲望消去了,这样心里便觉圆满了。
我们不也被类似的神妖之论所迷惑,总有一群人在你做某事的时候跳出来说这说那,有几个要好的妖比所谓的神仙要好的多吧!
当悟空觉悟时,当500年前的那一幕幕如同昨日一样清晰,佛祖也在害怕。走出佛给我们的界限,认清自己本心,不然真像悟空一样了,我们要鼓起勇气做齐天大圣。
《悟空传》读后感(二):一部不止是少年的少年故事
听说这是一部少年的故事,读起来也是诸多感动。几度泪目。
而故事读起来也像是一部寓言故事,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讽刺与隐喻。
王母和玉帝不过是恃强凌弱好面子的窝囊废,不允许别人忤逆自己,对手下诸位神仙严苛无比。观音并无菩萨心肠,面对被王母责打的阿瑶不过一句“脏了地”。
卷帘大将只因卷帘而封了神,但为救王母被孙悟空弄坏一个琉璃盏,便罚下下界,五百年不过为了拼起一个随后被王母随手扔掉打碎的杯子。是强权下的可悲蝼蚁。更因五百年没学会游泳,又因玉帝命令不敢上岸,只能一直缩在河中间的一块石头之上苟延残喘。
原本以为最好吃懒做的八戒却是真的可敬,月神为了阿瑶说一句公道话而被责罚,天蓬只不过扶起了爱人,便被投入了畜生道,做一头不愿忘记前尘往事的猪。
诸多神仙都是狗屁。
如来呢?只不过危险地摆弄悟空心中的一点希望,自知治不了悟空,便布了一场精妙的局,不过是为了让其自杀而已。更是因与师弟金蝉子法念相悖,便施以排挤。因为佛若是到处是,又有谁来尊崇他呢?
悟空本是唯一可反抗这些狗屁神仙的人,神仙畏他惧他,于是只有设计陷害他。我们打不杀你,好,让你自己打殺自己罢!压抑住你的心你的脾气你的所谓自由,吸收你同化你,让你再无力举起金箍棒让你再无底气喊天灭地!这样才是真正地抹杀了你!剩下的妖精们为何要宁愿抛弃生命也要你的自由啊?因为像你这样自由的人,若是耶成了佛做了神,我们这些妖,这些因为不愿意服从神仙安排的命运而奋起反抗的妖,还有什么意义?这世界就完蛋啦!
所以干嘛要顺应他们的规则呢?当想要变成这些狗屁神仙的一部分的念头出现之时,你的眼就被天遮住了,你的心也就被地埋了!而唯有当初的你,才是这天,这地,这世界的主宰!
这不止是少年的故事啊…这是少年被抹杀的故事…这是少年如何死去的故事…所以西游本身,就是一场刻意安排成自杀之旅的谋杀吧。
“只有一颗心,我只是在路上看到了不同的风景,看到来自不同源头的人们的所见构造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混沌的。但当有人说他发现了世界的本源,发现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真相,他便成了指引者,而当他的宗法被铸成铁卷不可动摇,世界便有了界限,成了囚笼。”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是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
《悟空传》读后感(三):孙悟空这只猴子
悟空传前半段情节有些迷蒙,我以为到了后面会变得好一些,结果一直迷蒙到故事结束。也许是作者认为悟空这一人物不需要太多的背景介绍,我们对其是非常熟悉的,而只需要提出一些新的内涵。故事开头萌哒哒的与后文各种高深的佛法是有着很大的对比的。也许故事开始的单纯已经蕴含着之后艰深的探索与追寻。所谓大道至纯,也许这也是灵性的孙悟空所追求的。至于其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爱情或者名誉纠葛,是缺乏较好的处理的。如猪八戒与月儿的爱情太过理想化,两个人一起收集粉尘、守望银河到孙悟空打破银河,八戒堕入凡间这中间故事发展太过生硬,人物情感则渲染过多,缺乏血肉依托。但是也许这就是这个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吧。不再执着于情节的完满,而是揭示背后人物命运的不可摆脱,并联系了佛法。偶尔突然冒出的一句佛理或者人物的真情告白则惊天鸣人。如“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总体觉得对这不停的变幻着情节与人物不能太过执恋,否则稍微一沉迷,孙悟空又变了,令读者与故事中的紫霞一样怀疑、迷茫与痛苦。难道这真是如佛法所讲的众生幻象吗?读完此书,感觉是懂了,但又处于一片迷乱之中,难道我们就是那个孙悟空吗?是石头还是欲望。菩提说,故事开始便是写好的,终是这样的结局,谁也无法改变。如来说,一切都逃不出我的股掌,但是我还是输了。我始终都期待着谁能给出最清楚的答案,但是故事已经结束。也许没有答案,是命运吧。孙悟空如此,猪八戒如此,如来何尝不如此。所有的尘埃都消灭之后,还记得的是那一只仍旧活泼乱跳的猴子,还有那只一岁的看紫霞的松鼠。这就是初心,也是我们自己吧。被说烂了的初心。
《悟空传》读后感(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去年看完《西游降魔篇》时,发现周星驰还是那个苟延残喘的周星驰,再多的苦自己吃,再大的包袱自己背的自己。拍电影之前他看了无数西游类剧本,最终敲定了《悟空传》。 因为那个故事中的悟空,是那个和自己如出一辙,在艰难中前行,在困苦中自我分裂的悟空。
“ 我想四大皆空,还想大闹天宫 ” 。跟站在大学末梢的自己何其相似,一方面经历了大学和社会对自我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想放下曾经的年少轻狂去安稳平静的度过一生,一方面是看着别人的青春在微风、大风、暴风中肆意飞扬。 一方面渴望着牛鬼蛇神,波澜壮阔,起伏摇摆的明天,一方面又生怕被雷电击中,被风雨打倒。于是更多的我们,在“为了你”的甜言蜜语中,抛却了热枕,抛却的梦想,抛却了自己。
似乎从开始悟空就不是他自己,是和六耳猕猴的混合,是一个梦想和现实的结合体。是一个充斥社会价值观,且保留自我认知的结合体。思念紫霞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护送唐僧西天是现实和当下的自己。追求自我的过程总是痛苦且难熬,一次次的降妖除魔我不为真经,不为成佛,只为天边的一抹紫霞。
为此,“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 喜欢这段话不是因为初读时的气势磅礴,恰是因为这是大彻大悟后站在塔尖的烟消云散。为了那份情,为了这份悟,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跋山涉水,降妖除魔。而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才是取经路上的真正收获,是因喜欢紫霞而委屈自己去西天取经后成佛放下一切的升华。
想起了前段时间跟大一学弟的聊天。说起优秀,我谈及一个朋友:92年出生,高三过雅思参加SAT,考到了斯坦福,游泳高超,跑步一流,玩的一手好吉他,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硅谷某世界百强,各个方面优秀的一塌糊涂。 学弟说:我会比他强,你又怎么知道未来的我会比他差。 喜欢年少轻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但讨厌不知敬畏的狂妄。 不知道是怎样的底气,能让刚进入三本自己能有这样的底气。 但只是大一一切都好,大学毕业之后应该是大闹天宫后从五指山下爬出来的自己。大学,应该是一个让追梦变成具体操作的地方,而不能让不自知让梦变的遥不可及。 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人毕业的时候,能像悟空一样为了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去委屈自己做不喜欢的事。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升华蜕变,变成自己所希望成为的样子。
喜欢悟空这样的人物,喜欢今何在这样的作者,这样的小说。很多的时候喜欢小说胜过诗歌散文,因为它是诗歌、散文、戏剧的结合。再没有这样一种文体,可以将做人做事的哲理如此浅显的表达。活灵活现的主人公;跌宕起伏、平静如水的故事;让人热血沸腾、潸然泪下的情节。 跟随着作者的思想维度,去感受他眼中的世界。
每一个好的小说家都应该是可以蛊惑人心的巫师,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他奋起,跟着他堕落,甚至,跟着他纠结。—— “我像一个优伶,时哭时笑着,也不知道着悲喜是自己的,还是一种表演。”
想起了《虚实之间》,不知道芮成钢是在怎样的状态下写出这本自传,我想应该是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吧。 书中印象最深的情节是芮喜欢周末的晚上去爬香山,在清风拂面中看华灯霓虹下的北京城。我想那一刻理应是最虚最实的自己,理应像个优伶在哭笑中反思,在悲喜中进步。
可一句“我的好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背后让他被虚实所困的灵魂,他再没能找到从前的路。
梦想和现实的虚实,理性和感性的虚实,博和精的虚实,你和我的虚实。或许这世间本无这虚实,只庸人自扰之。
《问佛》中说:跟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不要问是缘还是劫。——青春,大抵就该如此吧。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后记
《悟空传》读后感(五):《悟空传》——默默沉睡
《悟空传》一部给过我无数感慨的作品,曾经我写过的是他英雄的一面,写过对其中人物的羡慕和期盼,而如今自己却好似不再像从前,也许从前的它是我的经历,而如今的它是我看到的过往。不知道是不是经历多了杂七杂八的纷繁,也许是,也许不是!自己也不知道,只是感觉早已停滞的手和心在跳动,在讲述不平,于是有了本文。
———前记
猴子!这次的猴子是一个背弃者,被世界背弃,也背叛了世界,其实说实话,真的不存在谁对不起谁,很多事往往都是双面的,说不清道不明,而过错,在更多的时候让人放不下而难过,直到时间终于能洗涤一切时,才发现,原来不过是自己惩罚了自己,放不下,是自己放不下,而不是别人!
猴子回来了,如同一个疯子叫嚣这!我毁灭了一切,原来恐惧是美妙的, 死亡是幸福的!每个人都会迷失,但是只要还会流泪,那么他就还有要守护的东西。
“我要天下再无 我战不胜之物!”誓言经历流逝好像并没有变轻,而拥有它的人却疲惫不堪。为什么要让一个已无力作为的人去看他年少时的理想?
悟空的幸福在于,有一个人等着他,无论生死,但是却不如老猪,因为紫霞自己和猴子一样忘记了最初,而只记得生命中的悲怆,当一个人失去了心时会变得无所畏惧把?而真正的悲哀也许是他先背弃了这个世界,“原来像这样神仙没法管的东最后只剩下了那一抹退散不去的红永远留在心中,却也只留在心中:
她托起孙悟空的尸体,走向火焰。
众神闪开一条路,他们还在忌惮着那个身躯。
天火熊熊的烧着。
老猪,老猪是幸福的,因为在满天星河里有个佳人在等待!不知道是不是应为有了牵挂就会让人变得软弱,所以常常感觉到了老猪的不坚定和退缩,在面对猴子打落银河星沙时,老猪如果不爱,又怎么懂得珍惜?——悟空打落银河星沙,老猪感慨。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因为不爱,所以都错”是啊,如果没有爱,那么谈何珍惜?本就不在乎!失去又有什么?
心有所属,所以不再去争斗,也许只要能够回归佳人身畔,这一生散了也就散了把!
结局:八戒幸福的让人妒忌!“天篷,家就在前面,阿月。”
而就在这时,猪却动摇了,看着恋人不离不弃的等待,猪尽然选择了冷眼旁观恋人的死去,信任!信任~我的坚持少了你, 感动了天地,我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感谢的是猪终于鼓起了勇气,是啊, 如果真的爱,为什么要在意这一切,时光荏苒,你的开心也许不再因为我,但是你的开心却依旧会让我开心。
“天篷……天篷,你好……”
猪八戒感到眼泪滴在他的背上,他笑了。
火焰猛一卷,吞没了猪八戒还没完全绽开的笑容。
老沙,一个人到底能为自己的过错坚持多久?或者说错过了,我们还能追寻多久?琉璃盏,碎了!同时破碎的还有老沙这个人,近乎疯狂的执着!带来的是物极必反的必然,在结局中,五百年的追寻终于到一段落,老沙以为自己的人生终于完结了,却被王母一句:“我要这东西还有什么用呢。”破碎待尽!你不明白,有的人,有的事。错过了便是一生!你挥霍自己的未来证明自己的挽留,却不知道,也许她早已忘记,你的人生本就一文不值!所以,我们才要跌倒,才要爬起,才要趴着向前!
记得,千万不要用你的人生来挽留任何离去的东西!
“我要宰了你们!我要宰了你们这些兔崽子!来呀,我要杀了你们!”
他歇斯底里的大吼着,可是所有的神都看着他笑,他们都在笑。
哈哈大笑。
和尚,我不说和尚~因为和尚不用说了,我的所见,所爱!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
小白,龙马,一个彻头彻尾的路人,承担了责任,却好像无所事事。而在这里,小白终于活了,终于有了梦,有了心!
多年前那一幕又在眼前......
“花果山,什么时候才能重新长出花果来?不过种子已经撒遍天下了。”猴子抓了一把地上的黑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来。
天空中,黑云后,一条白色的龙翻动着。
远处天兵的战车隆隆驶来,天将的喊叫已可闻:“是谁犯天条在花果山私降雨水!”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这是我能为你们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小白龙想。
“别了,永别了……”
故事就是这样,只是这次和上次好像天差地别,《命若天定》我想打破这个天。《默默沉睡》与其孤身跋涉,不如安然沉睡。
这是心态的改变把,渐渐的甘于平凡和安定。明白自己原来终究是个庸人,哈哈一笑,忘却了往日,抬头仰望,和后辈说着曾经。
最后,希望大家能明白一个道理:
对我来说,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家。可有的人却把家放在世界某一个地方,所以他们才会找不到,才会死在路上。
所有人都是幸福的!
也祝愿终有一天,能有一个人,打破这个天!
《悟空传》读后感(六):紫霞&自由 唯二者悟空不可辜负也
一直疑惑那样充满个性、顽固叛逆、不听教化、不与世俗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怎么会心甘情愿戴上紧箍咒的枷锁、西游去取那无趣的经,你说他畏于如来观音之法力,逃不出五指山,我不信!他可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哎~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会那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哪,就是那十万八千里~我相信斗战圣佛是强大到不可战胜的!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让大圣甘愿西天取经去呢?
大话西游给了我们理由,是紫霞!至尊宝只有戴上紧箍咒才能拥有力量对抗牛魔王拯救他的爱人,而代价就是要一辈子背上那沉重的枷锁,远离过去,远离曾经的自我,远离紫霞,一路向西!为了爱,他甘愿放弃爱…
悟空传也给了我们理由,是自由!神创造一切,所以他掌管一切,他给我们人世间的凡人都设置了一道命运屏障,名曰界限,我们不管往哪个方向前行,都始终会停在同一个宿命,突破不了界限,所以我们是凡人…可是齐天大圣不一样,他是英雄,他说要找到力量,让一切超越生命的界限,这就是他追求的自由…“这世间再无拘我之物,再无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是他的梦想~“天若压我,劈开这天,地若拘我,踏碎这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是他的誓言…于是,他选择去取经去成佛,以拥有这让一切自由的力量…
紫霞&自由,唯二者悟空不能辜负也…
《悟空传》读后感(七):开始想念齐天大圣
我真庆幸,还能在看《悟空传》的时候干净地哭出来。
就像听《老男孩》时,在“任岁月风干理想,再找不回真的我”这一句动容。
忘记了真我的行者孙,谁是齐天大圣,两只猴子哪一个才是真的孙悟空?
观音附耳对悟空说:“杀了他,紧箍咒自然就解除了”,观音没有谎言,杀了他,杀了孙悟空,也就不存在了孙猴子的紧箍咒了。那头上的金箍儿可不本就由心生出的么?同时,这世上便再没有会叱怒癫哭的孙悟空了。
只有孙悟空才能消灭孙悟空,正如世上还有金箍棒所不能毁坏的东西么?也许只有金箍棒本身而已。倘若心不死,石猴子便也是不死的。
不分真假你我彼此上下,如来说,没有金箍圈的那一只便是六耳猕猴,猴子摸摸脑袋,暗自舒心,还好我有,我才是真的那一个……只是为什么,妖猴流血的时候,我也会痛?痛得好像自己也要死掉了一样。
彼此都抡圆了金箍棒,要将对方往死里打,哪一个有了一刻迟疑,哪一个就注定死了,而,不论哪一个迟疑了一刻,两只猴子都是会死去的。
因为,两边的,都是自己啊。
绝望缠绕着不甘,死时七窍流血。
亡去之时,手中紧握的,总也不过一条紫纱。
“我用紧箍束住他的心中的真与善,只逼出他的恶与仇恨,只要他对生命还抱着希望,就不能不与自己的力量争斗,但他不可能战胜自己,到时他就不得不求我为他分出是非,那时,我说孙悟空是如何,便是如何了”
如来说如是说。
这便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祖了。
可是,就算死,也不愿循着神佛的的意愿认输。
本是佛祖二弟子,却质疑其小乘佛法的金蝉子,被如来施法导致走火入魔,灵魂坠入尘世。
他们结下了一个赌约。
金蝉子以玄奘之口说:“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我真希望,忘却了因果身为唐僧的他可以说给丧失了血气的悟空听。
究竟有没有过西行,失心的悟空还是不是悟空,已经不重要了。
谁曾立于比天还高之位,姿态狂妄地说:“我要天下再无我战之不胜之物。”
孙悟空死了。也许他从来就没活过来过。当年那从炼丹炉中跳出来的,不过是过于强烈的欲望。不过幻影。
后来连西行的悟空也死了,即便对于生有着深刻的执念。
小乘修来世,大乘修今生。
如来和金蝉子,究竟谁赢了。
对错这回事儿,究竟是什么?
妖神又是什么?
放生积功德,杀妖也积功德。而妖就不是众生之一了么?
——可妖精不是由神造的,他们是自然化生的。
——那神又是由谁造的呢?
——神?也许有天地就有他们了吧。
——那天地又是谁造的呢?
神神妖妖,从来分不清。
像是紫霞觉得混乱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才是假?孙悟空是不是真的已经死过?从身前搬过的那具血淋淋的骸骨手中,是否真的握过那条紫纱?
须菩提叹“我终不能改变那个开始,何不忘了那个结局呢?”即便往复循环,即便混沌不堪,人,总是要挣扎一番。
可是五百年前输了,也死过,五百年后也是输的,也要死去。
怎么挣扎,显得这么无力呢。
谨慎小心如我只能死死攥紧虚空的本真。而你不同。
你可以往生,可以唱啸天庭,可以拜结散仙菩提,可以翻脸幻化七十二变,可以一个筋斗翻过云云十万八千。
可是啊,傲然如你,不也随随便便就卷入如来和金蝉子的赌胜之中了吗?
齐天大圣,早已死于大闹天宫之时了。
那么,亲爱的悟空,我又该何去何从?
《悟空传》读后感(八):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其实一开始看的时候即使内容精彩 跌宕起伏 但确确实实被带晕了 看到后面才恍然大悟 没人可以战胜孙悟空 能打败他的 只有他自己 只有让他自己痛恨从前的自己 一心想修成正果 并置从前的自己于死地 西游果然是个骗局…
此外番外篇哪吒传也令人惊叹 我痛恨这世上竟有李靖这样的父亲 我感动这世上还有混天绫和乾坤圈般的朋友 看到最后哪吒只剩下俊美的外壳 如一个精美的人偶时 心痛不已 也罢 他一定不想记起当年父亲的冷酷无情 不想记起自己割去身上的肉时的疼痛和心碎的感觉 就这样吧 不要再记得这世态炎凉了
《悟空传》读后感(九):你我皆悟空
曾经那个尽情欢笑、不减狂娇、大闹天宫、无所畏惧的齐天大圣,正如满腹才华、恃才傲物、正青春的我们,不受束缚自由自在,似那自由的流水.于是…当我们进入社会,进入规则体系,我们被世界改变了,步步惊心,步步为营,正如带上紧箍咒的悟空,那时的我们变成了深不可测的湖泊…
大圣亲手毁灭了曾经肆无忌惮的自己,亲手毁灭了统领众妖大闹天宫的记忆,戴上枷锁,西游成佛,为紫霞、为自由…正如成熟的我们,磨平自己的棱角,暗淡自己的个性,束缚自己,成长成人,为生存,为活着…
悟空拜师学艺,努力变强,可却发现还有神的存在,他们要掌控一切,悟空不服、奋起反抗,可是终究发现反抗只会涂增痛苦,于是放弃反抗、为了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甘愿做一个小神。我们亦如此,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不甘底层生活,我们反抗高层对我们的压迫,我们不满高位者对我们的鱼肉,于是我们向上攀爬,我们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可最后,同样的,我们成为精英,又变成了鱼肉他人者。
我们能看到人生的开头,却猜不到那多变的结局…我们不断反抗,却猜不到最终的结局竟是成为那高位者…
《悟空传》读后感(十):悟空传
孙悟空的最大象征意义是什么?争取自由,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可是很多人在谈到这一点的时候,从来没有解释过什么是“自由”。
在我看来,孙悟空其实就是一个依靠自己的本事,单挑权贵,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反叛者。有武力多牛逼啊,可以去抢,可以去杀。但是我等无武力者怎么办?大多数情况下赢不了利益,反而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丢了进去。更说不定是掉进了某某圈套,受了某某蛊惑,一切都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自己只是得了那小小的一头,譬如那花果山的猴子猴孙。
自由是什么?自由是好处,是尊重,甚至是压迫。我始终觉得,自由是一个十分相对的东西。剥削与压迫,为了自由而反抗,就像弹簧的两端一样,永远在角力,一头紧,另一头就松。这东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规律,不以人的力量而转移。在一个新的社会草创之际,自由多一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会慢慢固化,压迫会多一些。自由与压迫的转移,往往是由利益团体之间激烈的碰撞来完成。
在和平时期,我们会越来越感觉社会的不公平,我们要强调自由和平等的可贵,并努力争取它。但更主要的,我们要努力工作,凭自己的能力在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天梯中攀爬。
具体到《悟空传》,我只看到了一个无力反抗的猴子,他能力再大,也大不过天。他追求的也不过是在天庭得到更大的尊重。他是一种悲剧性的英雄,也注定悲剧,因为他的动机实际上不见得那么光明,他不是彻底的反抗。没看到他在当了弼马温之后,就不再管自己的猴子猴孙了么?就像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一样,狗屁的均天下,全都是为了自己。彻底的反抗才值得尊重,但是彻底的反抗过后是什么呢?只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历史似乎永远逃不过轮回。
看这本书,不要想的那么宏大,不要和社会啊,自由啊等等联系起来。简单地看悟空,好像就看到了一个有着远大梦想的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每当遇到困难时,就会折返回去,质疑当初的理想。慢慢地,他丢掉了自己的梦想,不再拿着吉他,再也不流浪,不再踢球,不再画画。老老实实地打一份工,养一个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还记得西洋武士和紫霞亲吻后看着远走的悟空说他像什么吗?
书中最赚人眼球的一句话: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说这句的是江流,不是唐僧,更不会是金蝉子。
当时的江流或许就是十七八岁的愤青吧,什么话都敢说;但奇怪的是竟然惊动了佛主,或许是因为他是富二代吧!
我曾经也是一个愤青,也曾豪言壮语,要翻天要覆地,但是天连眼睛都没眨一眨,太不给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