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另一个我》是一本由靳日波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上有另一个我》读后感(一):读靳日波的诗
读靳日波的诗
秦鹏
如果哪一天人们不再需要用语言交流了,而想为逝去的语言建一座博物馆的时候,我想,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应会被珍藏在“珍宝馆”里吧,想去参观的可能还得另卖门票。当然,靳日波大概不需要,这是一个诗歌和生命齐平的人。
每天早上起来,必然要做的是查看QQ空间,看靳日波写新诗了没有,这成了可怕的习惯,比退休干部查看新闻联播都要准时,因为每首诗都像是一个馈赠,都在提示碌碌生活中的美和真性情,就好比雾霾天里的一抹蓝色。我不懂鉴赏诗歌,甚至有点害怕,以至于大学时看到评论家们能为一些十分费解的文字添加了万分费解的注释,就吓得自己毕业转考了语言学。我相信真正的诗歌是有感而发,而感情往往不可摹状,不管是意识流还是马赛克,抽象的或者具象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就是好的,这种共鸣倒不一定非要“读懂”。我相信当《我青春的河,淌过你的脚畔》伴着忧伤的旋律在六月让全国众多毕业生热泪盈眶时,有人共鸣了。我也相信,当《致所爱》以一个错误的署名发表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时,有人共鸣了。我更相信,当一个陌生女孩的电话打来诉说一个读者的心有戚戚之感时,有人共鸣了。
我不羡慕诗人,但我羡慕会写诗的人。当一个来自草根的会写诗的人在关系、名利之外得到专业内和专业外的一致赞赏甚至嫉妒时,他是值得羡慕的。写诗是一种怎样的荒谬?我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语言剖析诗歌背后的情感涵义和人文关怀。我想,干净的文字必然是出自干净的心灵,用孔子的话,大概就是“思无邪”吧。
七年前,与靳日波同届来到曲阜这座小城读中文,七年后,同年的我们在那所大学里显然“身与名俱灭”久矣,而靳日波和他的诗歌依旧继续折服着文学院饱读诗书的大佬,连同才貌俱佳的学妹。这是后话。
《世界上有另一个我》读后感(二):学贵为师,亦贵为友
第一次听波哥大名,就是在老李课上。后偶获师哥企鹅,遂就加上,一直关注。这是一个“忘记了中文系的年代”,却并不是一个缺乏诗心的年代。顾城北岛诗歌风靡全国、洛阳纸贵的盛事难再,李亚伟《中文系》走红象牙塔的佳话已成经典,今天人们寻找诗意的方式,亦更加多样,更加缤纷。有人说,你如果专职于某项兴趣,一定要具备相应的“敏锐”,诗人,诗歌之匠的成就,恐怕比建筑师音乐家来得更艰难些——他要具有对整个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他要保持对这个万花世界的惊奇感动。波哥已然开始享受这段旅程了。相信这会是波哥初奠文风的开始,是他的文学修炼渐入佳境的洞口。
人们的人格普遍有一闪光之处,那就是保持对优秀人士的钦羡,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世间诸多兴趣,不唯需要天赋、慧心,还要努力学习。波哥是我们身边的诗人、朗诵者,更是我们一位“爱写”的朋友。
我当然愿意随波哥的心路,一起心花路放。祝波哥诗集大卖!
《世界上有另一个我》读后感(三):隽永安静的诗词,娓娓道来人间真情
艺术是什么?就是描画人世间的情,人事间的真。或许,我们在真实的生活中活得那么蝇营狗苟,忙忙碌碌。然而,在艺术面前,沉静自我,世界上竟有另一个我,生活竟有另一番滋味。感谢靳日波,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走进艺术和真实自我的门。
语言隽永,安静的诗词,让人感受到本初的自己,真实的情感。娓娓道来,节奏缓缓流淌,不急不躁。没有骤雨的步点,也没有冗杂拖沓之嫌,作者就在不紧不慢中写着自己的诗,自己的生活。夕阳、行人、脚下的叶片、回忆中的学校,都能成为他笔下玲珑世界的一景。
书中的诗词,内容上有爱情诗,也有生活、家庭的诗词。无不是生活点滴的凝聚,逼到笔尖,点字成金。安静捧起书,内容写的是作者,然而却直抵人的心底,仿佛作者知道我的生活,我生活中那些琐碎在作者笔下又活出了另一种风情万种。原来,无关风花雪月,生活也可以无处不诗情画意。于是,透过书,我的生活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奇妙的改变。
读书发现的是自己。然读书改变的是人生。书中的力量,让你我足可以让我们发现世界上有两一个我。把这本书送给自己,享受生活,把书送给朋友,让我们周围充满美丽。
一些熟人,是从未相见,却恍如故人,不用解释,春风都替你说话。于我,靳日波如是。
与他初识,是在老李办公室。他穿着一件白色外套,拎着一个大保温杯,顶着一副书生模样,慢悠悠地走进来。偶尔在校园中碰到他,白色的衬衫、宝蓝色的牛仔裤,给人一种清爽、洁净的感觉。他的文字亦如此。
落寞偏僻的小山城,缓慢单一的生活步调,不知所措的敏感神经,游荡在低谷的心情,像菟丝一样缠着我。而他,总会在我“走投无路”时,用他的诗歌拨开萦绕在我身边的迷雾,给予我阳光般的心情。《你听,三月里》是他写给我的生日祝福,“从三月款款走来/经过这座花园/她有点明媚,有点忧郁/她的裙摆像美丽的年轮……”,如此简单、直白的词汇,触到了心房最柔软的角落:他是懂我的!
他也是懂你的。一架《纸飞机》引出多少童年趣事,《同桌柳月娥》让你想起了谁,水果刀削去了梨皮和细腻的时光,窗台上的那只猫是你也是我,娇若水滴的樱桃勾出你的口水,你也是《车站》里的匆匆过客;人生很匆忙,请停在《风景》里,为自己唱首歌。
他是细腻的,也是温柔的。《致母亲》是献给母亲的,二百二十个汉字讲述了母亲一生的故事:“黄土地上,你有三种幸福/丈夫,儿子和粮食”;《致逝去的老祖母》中小脚奶奶的一句“熬不过这一冬了”,又道出了多少不舍与忧伤。
我们一生中最可爱的时刻,并不是想着如何取悦别人的时候,而是自己内心感到巨大的快乐,并且禁不住想要表达这种快乐的时候。《幸福》就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今天,多么美好/我们不谈股市,不谈苦难/不谈爱情,也不谈油盐//要谈就谈团圆/或者,什么也不谈/你安静地坐在我的右边……到了傍晚,幸福是/新闻联播的序曲声里/有人敲门回家。”
感谢靳日波,在与世无争的诗歌世界中,用他的赤子之心和手中的笔,给予你我那恰到好处的温柔,让你我在心情异样时,有诗歌可读,有文字可赏,有心情可分享!
《世界上有另一个我》读后感(五):感谢你,温柔了岁月
感谢你,温柔了岁月
花桐
《同桌柳月娥》《爱是眉心痣》《我若为鱼》《你的眼睛和我之间》……哦,请不要加顿号,那样会打扰了这些温柔的名字。是的,靳日波的诗,连题目我都不忍心大声读,因为那样,总怕打扰了他的温柔。
靳日波的诗温暖。他把生命从开始到现在的点滴美好都拿来与我们分享。因为他的记得,我也记住了在黄土地上有丈夫、儿子和粮食这三种幸福的母亲;因为他的记得,我也记住了那位将三寸金莲放进古老小巷的老祖母;因为他的记得,我也记住了那个齐整的刘海贴着美丽额头的柳月娥;因为他的记得,我也开始意识到有豆浆油条的北京早晨也可以无比安好。靳日波热爱着人间烟火气,也净化着人间的烟火气。临沂、曲阜、北京,任何地方他都能生长,任何地方他都能随遇而安,任何地方他都能诗意地栖居,这些都从他一首首带着心灵温度的诗歌中感受到的。言为心声,我一直相信,只有充满阳光的眼睛才能看到一个明媚的世界。靳日波教会我们用第三只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去发现事物的美丽,发现人性的美好。他的诗读多了,你会发现你已经了解了他的大部分。知道他的来路、童年、家人、喜好的诗人、感情史、在哪些城市生活过,甚至于连某天早晨他吃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情都知晓得一清二楚,可见他是一个“赤子”,从未想过遮掩和修饰,胜过那些矫揉造作的诗人。这也是为什么靳日波的诗能那么直接地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从心灵出发是抵达另一颗心的捷径。很多时候,点开靳日波的诗,瞬间觉得老友依然如初,若他日自远方来,岁月定不会改其性。
靳日波的诗柔情。读靳日波的诗是轻松的,好像语言是自然流淌的,从来不用费心去理解,看似没有“峰回”,待你读完,却发现已过了好几个“路转”。在他的诗里那么多的深情款款开始都不漏声色,读完却又让人怅然若失回味无穷。他是个有灵性的孩子。海子以一颗赤子之心写出“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没有人想得到海子是怎么将这两个不合常理却极合情理的意境结合起来的。可是我同样不知道“我走过北方街道/啜饮过南国季风/总有一条小街/安稳了我的衣袂/与你,和风为邻”这样浓情蜜意化作云淡风轻的诗句靳日波是怎样写出的。只知道它让我一遍一遍去读,一遍又一遍受触动,却安稳不了自己的心了,顿觉无限怅惘。但是我从来不想把靳日波比作任何一个人,因为他就是他自己。他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有自己百转千回的温柔,有自己波澜不惊地抒写。在他的诗里,蚂蚁是他很久没有联系的老友,会扶着一粒沙子优雅地晒太阳;在他的诗里,他若为鱼,定要曳尾在柔软了笔毫的江南;在他的诗里,梨花儿那个开,开到了小路边,他喜欢那个轻嗅梨花的女孩明亮的样子……突然觉得,万事万物到了靳日波的诗里,经他的温柔一笔,看似波澜不惊,却都格外惹人喜爱了。我常暗自感叹,这个内心同样温柔的才子,原不该来这胡马秋风塞北的。
印象中诗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可是靳日波却乐得其所地在北京这片繁华之地上诗意地栖居着。上班,下班,做饭,读书。有空了,有感想了,写一首诗。最难得是靳日波一如既往的平和宽厚、不争名利。正如靳日波自己所喜欢的“我不想成为上帝或英雄/我只想长成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所以我想说:男儿何必带吴钩?靳日波,感谢你,温柔了岁月。
杨俊霞
回想起来,我和靳日波没有面对面说过一句话。可在心里我已经把他当做老朋友了。明白他的性情、知道他的追求、了解他的生活状态,这生活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也知道以后生活的大体轮廓,很安心的感觉,包括“波波”这个称呼,也许见面难以道出,对我自己来说却是自然的。很奇怪吧,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诗歌的魅力。也因为靳日波是个内心不设防的人,没有心机,他的诗歌就是他的内心。
同在校园的时候远远地见过他,知道那是中文系的才子,是我的导师很欣赏的人,两人亦师亦友。说“才子”这个词在现在有些不合时宜了。可我觉得这个词用在他身上正合适。才子在我看来就是坚持在文字的道路上行走的人,靳日波在这条路上徐徐前行,没有停留过,路多了世界自然宽广。我不喜欢舞文弄墨,总觉得朴实的语言离真实最近,也许这也是我喜欢靳日波的诗的原因吧。
对于语言产生兴趣是在高中的时候,阅读课上看杂志,当看到一些话触及了自己内心的疑问时,开始喜欢文字,在字里行间找寻那些“指导人生”类的话语,有些急功近利。后来阅读量增多,开始感到语言天地的宽广,仿佛发现了另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阅读让人了解别人的生活、体会别人的感触,并反观自己,发现美、感受美。而诗歌是最接近人的心灵的,因为诗歌需要写的人赤诚。我喜欢读诗,也是因为这份赤诚,如此我们能坦诚相待,未曾谋面也能彼此相知,感觉相通的时候,我们是同在这个世界的。
已经不记得是如何养成期待看靳日波的诗的习惯了,也许是因为他的诗让我毕业后又看见了大学里的女生;也许是因为他的诗让我想起去世的姥姥;也许是因为他的诗带我欣赏了奇特的“声音博物馆”,那样有趣;也许是他的诗的内容正好是我最近关注的,比如一颗樱桃、熟透的柿子、大片的红叶、一场大雪;也许是因为他的诗那样细腻,一次等待、街道里的风、甚至是菜市场的喧嚣,来自生活,那么真实、开爱;也许是因为他的诗让人默然,明白了他的坚守。
对诗的理解是慢慢累积的,不一定深刻,只觉得真实。有些时候读到高兴处,自己跟着仿写几句作为评论,没了那份诗意,倒确是因着这诗生出的真实感受。有时候读完只剩感叹,心里想:“对,是,就是这样!”有时候存在疑问的地方,放一放,下次读感触又不一样。我想诗的内涵是丰富多样的,无论她牵引触发了什么,都很有趣。
我能从靳日波的诗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那些手法让人惊艳、微笑,但打动人心的是真实的感触。他的语言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无形中是一种力量。如同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么美好的事一样,读靳日波的诗也是一件美好的事。回顾自己的阅读体验,浅唱低吟的收获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不亦乐乎”,希望这份真实的喜悦能传递给更多的人。
《世界上有另一个我》读后感(七):感谢你,温柔了岁月
感谢你,温柔了岁月
花桐
《同桌柳月娥》《爱是眉心痣》《我若为鱼》《你的眼睛和我之间》……哦,请不要加顿号,那样会打扰了这些温柔的名字。是的,靳日波的诗,连题目我都不忍心大声读,因为那样,总怕打扰了他的温柔。
靳日波的诗温暖。他把生命从开始到现在的点滴美好都拿来与我们分享。因为他的记得,我也记住了在黄土地上有丈夫、儿子和粮食这三种幸福的母亲;因为他的记得,我也记住了那位将三寸金莲放进古老小巷的老祖母;因为他的记得,我也记住了那个齐整的刘海贴着美丽额头的柳月娥;因为他的记得,我也开始意识到有豆浆油条的北京早晨也可以无比安好。靳日波热爱着人间烟火气,也净化着人间的烟火气。临沂、曲阜、北京,任何地方他都能生长,任何地方他都能随遇而安,任何地方他都能诗意地栖居,这些都从他一首首带着心灵温度的诗歌中感受到的。言为心声,我一直相信,只有充满阳光的眼睛才能看到一个明媚的世界。靳日波教会我们用第三只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去发现事物的美丽,发现人性的美好。他的诗读多了,你会发现你已经了解了他的大部分。知道他的来路、童年、家人、喜好的诗人、感情史、在哪些城市生活过,甚至于连某天早晨他吃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情都知晓得一清二楚,可见他是一个“赤子”,从未想过遮掩和修饰,胜过那些矫揉造作的诗人。这也是为什么靳日波的诗能那么直接地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从心灵出发是抵达另一颗心的捷径。很多时候,点开靳日波的诗,瞬间觉得老友依然如初,若他日自远方来,岁月定不会改其性。
靳日波的诗柔情。读靳日波的诗是轻松的,好像语言是自然流淌的,从来不用费心去理解,看似没有“峰回”,待你读完,却发现已过了好几个“路转”。在他的诗里那么多的深情款款开始都不漏声色,读完却又让人怅然若失回味无穷。他是个有灵性的孩子。海子以一颗赤子之心写出“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没有人想得到海子是怎么将这两个不合常理却极合情理的意境结合起来的。可是我同样不知道“我走过北方街道/啜饮过南国季风/总有一条小街/安稳了我的衣袂/与你,和风为邻”这样浓情蜜意化作云淡风轻的诗句靳日波是怎样写出的。只知道它让我一遍一遍去读,一遍又一遍受触动,却安稳不了自己的心了,顿觉无限怅惘。但是我从来不想把靳日波比作任何一个人,因为他就是他自己。他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有自己百转千回的温柔,有自己波澜不惊地抒写。在他的诗里,蚂蚁是他很久没有联系的老友,会扶着一粒沙子优雅地晒太阳;在他的诗里,他若为鱼,定要曳尾在柔软了笔毫的江南;在他的诗里,梨花儿那个开,开到了小路边,他喜欢那个轻嗅梨花的女孩明亮的样子……突然觉得,万事万物到了靳日波的诗里,经他的温柔一笔,看似波澜不惊,却都格外惹人喜爱了。我常暗自感叹,这个内心同样温柔的才子,原不该来这胡马秋风塞北的。
印象中诗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可是靳日波却乐得其所地在北京这片繁华之地上诗意地栖居着。上班,下班,做饭,读书。有空了,有感想了,写一首诗。最难得是靳日波一如既往的平和宽厚、不争名利。正如靳日波自己所喜欢的“我不想成为上帝或英雄/我只想长成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所以我想说:男儿何必带吴钩?靳日波,感谢你,温柔了岁月。
《世界上有另一个我》读后感(八):让人流泪的文字,动人的力量
我要使出带两个闺女的劲儿来推荐这本书!
忘记什么时候认识靳日波的,大概是陈建林或者王培明谁的在人人网上分享了他的诗作,我读了后深深拜服然后开始关注他,通过QQ进一步了解他。然后,我就成了他的铁杆粉丝。不知道靳日波的粉丝应该怎么称呼,菠菜?哈。起初我还以为他比我大,是一个师兄,过了很久才发现他是07级的,顿时有种后生可畏的感觉。再过了一段时间,连“后生可畏”这四个字也不敢想不敢提了,因为我俩明显不在一个量级上啊。翻看了QQ上的记录,我们认识已经845天了。这845天,两年多的时间,我结婚生女上山下乡又回城,哭过笑过沉默过也疯狂过,深信过怀疑过踟蹰过也奔跑过,幸好,有一个很美好的事情一直在继续,时不时在QQ空间上提醒我:“靳日波发表了一篇允许我看的日志”。点击日志的过程就像是小孩子剥糖果的心情,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口味的,但肯定是甜的。我点过很多赞,也写过自己班门弄斧的看法,在靳日波读诗写诗分享诗歌成就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我有幸作为他的读者,被他满满的正能量感染着,真的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
我没法像大咖们一样信手拈来靳日波的诗,然后从专业的角度解读,我只能从我浅薄狭窄的视野去看他的人他的诗。“靳日波写诗”这五个字,于我而言,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我知道,我看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而且梦想成真。其实,回顾自己的青春之路,也曾做过“文学青年”的梦,也写过一两个本子的诗,积累了三四本周记,在小范围刊物上发表过稚嫩的文字,但是那个梦断断续续最后终于是断了。在曲园那个美丽也厚重的地方,我不知道怎么的,就把四年时光挥霍掉了,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小城,进入一个小小的机关,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却也庸庸碌碌。又一个四年过去了,又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那些记者啊作家啊的梦想,连梦乡也进不了了。可是,就在我们身边,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男生,也在忙碌着,既为了工作,更为了梦想。在那个繁华的帝都,有这么一张桌子一盏灯一本书一支笔,安静的书写着,一点点把梦想变为现实。这是我们这些人做不到的。真的好羡慕他,也真的好佩服他。梦想这个事,既需要热情和勇气,更需要水滴石穿的韧劲。我们也曾有过美好的梦想,但生活着生活着我们就被自己的惰性给打磨成了别人的影子,那些梦想也随之消弭,徒留一地伤悲。所以,好喜欢他。另一个意义是,透过靳日波的诗,我有幸知道,诗歌不是那么晦涩的高傲的孤芳自赏的,诗歌就是生活,生活也是诗歌。靳日波跟我一样的成长背景,我们同样热爱着乡村、泥土、田野、母亲还有老祖母。当生活以他的诗歌的样子出现在我的面前,那些负面情绪像是被过滤掉了,剩下的是理解、感悟和支持。所以,好喜欢他的诗。
唉,如果我早一点认识靳日波就好了。或者说,如果我晚两年入学就好了,能够与这样一个品性淳朴、文笔优美、坚持梦想的人同行一段路,是多么好多么快意的一件事啊。
《世界上有另一个我》读后感(九):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厉兆玉
文学尽可能去展现生活中的各色表演,很多人也在表演着生活,在生活中表演,在表演中悲伤或喜乐。有人用文字表现虚伪和卑劣,有人却执意真诚地表达爱、温暖和美好。总有女友前来打听有关于靳日波和他的诗歌。靳日波的文字冲击到人心,发生了共振,产生了共鸣。我亦开始发掘靳日波诗歌中的原型,仔细品其在平静生活中寻觅诗意的乐趣。
靳日波是一个有勇气执意真诚生活并真诚地表达爱、温暖和美好的人。在京念书的小妹,不停地倾诉迷惘和失落的时候,我什么安慰的话都无力,唯有推荐她尝试地去看靳日波的诗歌。因为,靳日波的诗歌能够引导人感受到最朴实、最真诚的爱、温暖和美好,能够放大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美好和最真实可靠的温情,正如导盲犬辅助盲人悠然行走一般。靳日波写诗多年,期间遭遇过的有关诗歌的事件不胜枚举,那些或美好或虚假的人事都已随风而逝,但那些动心的场景都构筑在那些或长或短的诗句中,那些融入生命的意境在诗歌里飘着各种熟悉气味。
多年期待,靳日波的诗歌终算结集了,也是一个新的开始。靳日波的诗歌魅力,不仅仅是一缕情绪,一种风格,一份柔情,更多的是真诚生活的安稳。
《世界上有另一个我》读后感(十):柔软的诗人
波哥的诗集终于要出版啦,我等的好辛苦啊。最开始听到波哥的诗是在学校毕业晚会上的朗诵。之后师哥每写一首诗,我都会用心去读。他的诗歌能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所用意象简单却又深刻。在还不认识师哥的时候,我常跟朋友说起,在北京这个都市工作了那么长时间还能坚持写诗,还能那么倾心的写诗,我想,这就是爱好吧。在师哥的眼里,写诗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感情的表达。也正是因为简简单单的写诗的缘由,他才能快快乐乐的写出我们喜欢的诗。现在师哥的诗集要出版了,这正是我们这些读者的福音,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