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小的时候》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小的时候》读后感10篇

  《小的时候》是一本由慕容引刀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4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的时候》读后感(一):在你我很小的时候,那些很小的记忆

  记得那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榕树下,

  风在树梢鸟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我上学前班的时候,留着长长的头发,妈妈每天帮我编好柔柔的辫子,辫梢低低地垂在身后,我就屁颠屁颠地去学校。同桌是班长,一个学习蛮好的小男孩,壮壮的,眼睛大大的又闪亮。他很搞笑,全班只许他自己摸我的头发,当我回头与坐在后边的小女孩说话时,头发一甩便甩到他,他也不生气,只嘿嘿地笑。后来学前班上完了,读小学一年级,我们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就此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他的新同桌是怎样。那时好小,不懂什么叫“停留和珍惜”,日子和生活,每天都是新的,也不知道有什么东西,会在二十年后的心里,扎下根。

  其实,现在回想一下,关于这个小男孩,我也只记得这一件事,名字,也忘记了,七岁时候的小际遇,穿过十九年厚厚的岁月,只剩下这一丝丝小小的情愫和温暖

  你知道吗,读刀刀的这本书,最幸福的事,就是记忆中的这些小星星们,一个一个挤了出来,暖暖地照在心头,blingbling,又美丽欢乐

  在我看过的绘本里面,刀刀算得上是画功最好的一个。人物可爱不说,场景也总是十分细致。《小的时候》尤其好些。任意翻开一页,便不由得感慨,这真是一本用心之作。文字细腻腻地直接打中我那小心脏中的柔软之处不说,刀刀还用小时候那QQ的样子一直萌翻我,肥肥的小屁股,圆滚滚的小身体,惹人怜爱的小眼神、小表情。慕容GG,你能不能不这么秒杀我?场景中的小惊喜也一点不含糊,小时候的共同记忆不断被“勾引”出来,小广告啊,小零食啊,小玩具啊神马的,总是静悄悄地躲在画面中,不声不响地等你去发现它们,然后会心一笑。

  这一册的刀刀,世纪文睿的排版也很用心,或者说,是尝试了新的模式。有很多图的文字和图画分开了,文字不直接写在图画上。你知道,这有什么后果呢?这引诱得我好几次冲动地想把画给裁下来,然后放在画框里当装饰品,QQ的复古风,旧旧的老回忆啊!

  回忆童年,是残酷年代治愈心灵永恒主题,共鸣,则是同样盛开在你我心灵中的绚丽花朵。取一枝蒲公英,饱饱地吸满一口爱,用力吹出去,盼望着,小小的种子在哪个远方的人儿那里,带给他/她一点温暖,微笑挂在嘴角。

  刀刀,小的时候,你我,小的时候。

  《小的时候》读后感(二):无须有,亦执着——一只狗关于童年的温暖人生哲学

  米兰•昆德拉说:“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它们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在美丽的黄昏,和狗儿并肩坐在河边,有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平和。”于是慕容引刀就创造了这样一只小狗,简单到只有一横再加一个半圆。但这只被唤做刀刀的小狗却似一颗无意间坠落于人情冷漠社会中石子,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温暖水花,荡开一波又一波的童年记忆,让人于心底徒然升腾起“即使成长现实残酷,也要怀抱温柔理想如萤火虫般倔强生活”的念头。

  这个念头可不简单。就像这只总是表情呆滞的小狗般不简单。

  你的确会嫉妒它。即使是作为比人低等的狗科,可刀刀就是有这样可恨而又可爱的魔力。与它认识的那一刻起就蜗居在你的心底。它还不客气,不对你摇手摆尾感谢,不对你围绕舔裤腿以示亲近,只是兀自追逐着自己的蝴蝶快活得不亦乐乎,或是仰面躺地面朝天空深沉叹息。即便回忆自己小的时候,也比人来的更充满感情:背带裤、童花头、连初恋都算不上的小情怀,一切都美不胜收。这一切都注定了它将不会是一只平凡的狗。

  它的确不平凡。它把脸蒙在枕头里,叹息一句“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顿时让叫嚣着“我是太阳”的尼采脸色难看。它就是这样一只有思想的狗,可是当它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疑问,又会顿时让你带着打灭不了的好奇心想要探个究竟——这只狗到底在琢磨什么:“为什么老爸喜欢坐在马桶上看报纸?”“为什么每个白天发生的新闻都刚好填满一张晚报?”“为什么天气预报里老说‘局部’地区下雨,那里的人还不搬走呢?”于是心底反而莫名的对它有了小嫉妒,真是只纯粹快乐的狗啊。

  要是轮到自己,即使孤单也会死皮赖脸不承认儿时的生活才更幸福,又哪来的勇气和刀刀一起坚定地念:“世界上依然有童话,小王子依然爱着那朵玫瑰花”。

  我不停向自己设问:我是不是也可以像刀刀那样偶尔糊涂。我是不是也能偷懒睡几个中午。我可不可以不顾一切去爱上一个人。我会不会在离开的时候放任伤心眼泪。甚至是不管体重会增加几公斤放纵自己吃饭。还有,我能不能向爸妈承认,长大的我做了好多错事,好怀念爸爸的大背妈妈的怀抱。

  当彩色铅笔一样明快的画面,若有所思的言语和那种简洁明朗的心动,大片大片直面袭来。这只叫做刀刀的小狗守在了一扇快乐童年的门旁,低声吠出“快乐不难,童年也不远”的召唤。于是我们推门而入,瞬间与温暖撞了个满怀。那是一个有五月清风三月暖阳的国度,我们伫立一潭水光潋滟的湖水前,通过水面的倒影重新回顾了自己青春无邪的纯真容颜,以及那些会为青春痘呼天抢地,会为偶像花痴狂热,会为考试熬夜K书,会拉着最亲密女友的手买同一件饰品的岁月。还有被冠以“青春年少”的美好理想,它也许因课业的负担放弃或是因为现实的压力遗弃,重新观来依旧难忘

  如此观来它又是那么的平凡。它比我们任何一人把现实看得更透彻,透彻到不为现实的残酷所恫吓反而坚定了乐观向前寻找其中的温暖美好的脚步。它用自己的狗爪踏着属于自己的狗步喊着“oh, my dog”走着个性的狗路,朝着自己的理想义无返顾。

  它小小的身体背对着前方的夕阳投下越来越长的身影,以及它身后越来越庞大的“稻米”。它回首拉开象征性的笑容。突然间我恍悟,有些东西:无须有,亦执着。

  《小的时候》读后感(三):怀旧,刀刀你做到了

  怀旧,貌似在新年伊始,就渐渐流行起来。大街上开始飘荡着老上海的歌声,阿姨们的刘海儿也被吹得越来越高……而刀刀,在十岁的这一年,开始了怀旧。

  《小的时候》是作者送给刀刀十岁生日的礼物,里面分为“懂不懂”、“傻不傻”、“怪不怪”、“馋不馋”、“乖不乖”、“羞不羞”、“记不记得”、“尾声”八个部分,通过这八个部分向人们展示着刀刀充满趣味的童年。

  “童年的这颗星星还在,我的童年呢?”刀刀的童年,有着很多关键词:小石子、兔子灯、溜溜球、捉迷藏、棉花糖、玻璃弹珠……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所经历过的童年呢?明明我们都拥有共同的回忆,却为何写不出这么可爱的文字、体会不到这么富有深意的哲理呢?

  小的时候,孩子心中总是会有很多很多的疑问,很多很多虚无缥缈的小情感,都可以毫不忌讳地提问爸爸和妈妈,冲他们天真地眨眼睛。“我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一直是缠绕在孩子心中最大的疑问,问过了很多人,也得到过很多不同版本的答案,但是你真的相信么?回答是半信半疑!一直到长大后,各种问题的答案才慢慢地自动地浮出水面,而不用我们再去费心地寻找。其实,这就是成长,就像一个个的答案,从提出疑问,到寻找答案,到得到半信半疑的答案,再到答案自动出现,当我们得到了真正的答案时,我们就成长了。所以,你现在还有多少问题没有得到答案呢?

  曾经,大人们对我们说过的那么多那么多的可爱的谎话,如今,还记得多少;曾经,我们说过要做一辈子的朋友,如今,你又身处何方;曾经,我们抬头仰望的那片天空,还是曾经的那一片么……那么多的曾经,那么多的如今,让我们感叹时间的变迁,让我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也让我们拥有了这么多美好的回忆

  《小的时候》上架建议为“都市心情、漫画”,的确,我们很需要这样一份心情,在下午茶的时候拿来品味,轻松悠闲;我们也需要这样一本漫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甜蜜,快乐纯真。这本小册子,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能够更简单地回忆的,是我们的童年,那个充满快乐、悲伤的童年。童年的存在就是为了某一时刻的回忆、某一阶段的怀旧。而这样的东西,还能有多少呢?请记住,品味刀刀,从来不是震撼,而是一朵朵小小的温柔,一支支软软的感动。清清楚楚,心中深藏秘密的地方,总是会在刀刀的影响下,跳动一下,猝不及防。那只叫做刀刀的小狗狗,跃过岁月和时间的藩篱,一头扑进所有人的怀里,让你有点点手忙脚乱

  读《小的时候》,就像在阅读着你的过去,如果你也捉过迷藏、吞过口香糖、思考过人生。

  《小的时候》读后感(四):遇见刀刀,遇见自己

  小的时候特别担心变老,即便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在一个小朋友的心里怎么会与生俱来如此强烈的危机感——主要是怕遗忘,忘记长长的一辈子中所经历的事和在个个阶段有过的感悟。在《家庭教育导报》曾读到家长和孩子要互相理解,家长应该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怎么可能!?”当时我就这么想,特别体谅大人。还是孩子的我已经发现孩子的想法有多奇怪,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思维模式,即使要表达清楚已相当困难,这让大人如何理解?于是我就发愁,愁自己有一天变成大人的时候也会忘记自己小时候的奇怪念头,突然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小朋友的能力

  这样的危机感发展到实际行动上具体表现为总喜欢神神秘秘地涂涂画画;有模有样地打开一本漂亮的笔记本写上一句自己觉得特深奥晦涩的句子,或者自己写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一定会做一些离经叛道、种种不走寻常路之事,甚至还自己画漫画,再像个正儿八经的作家一样写上“XX著”,连封皮都是自己画的,装订起来,感觉这下终于大功告成了。

  长大后再来翻出这些“宝贝”,漂亮本子里那些写完特崇拜自己的句子,现在读来倒有点矫情到脸红;小说都没有结局,因为写着写着总自己推翻自己先前的想法,层出不穷的情节走向受前面情节的限制便不了了之;只有几本漫画是完整的,只是当时认为的“大作”现在看来还真就是小学生流水账式的作文,只不过是配上了图而已。

  写日记习惯保持至今,发现反而年龄越大,写出的东西越朴实了。小时候的自己仿佛是活在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惊心动魄大惊小怪、抽象且透着诡秘的华丽。大人对孩子的不理解让小时候的我们更乐于相信这个隐形王国的存在,就好像爱丽丝的兔子洞、哈利•波特的站台。它们其实一直在那里,但是只有孩子的眼才能看得到。我想我小时候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我终于觉得那些当时留下的“杰作”颇为幼稚,而当时的我曾经觉得,幼稚的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大人。

  于是不甘心就这么在遗忘中长大的人也同样开始涂涂画画,用大人的身份。但是蹲下身,装作自己还小的时候的视角。于是,我们开始有了“刀刀”。

  其实在“刀刀”之前,我们早就有过美国的“史努比”、日本的“小新”、“小丸子”,还有中国香港的“麦兜”。但是“刀刀”不一样,它是上海的小朋友,属于七零八零年代的上海小朋友,也吃过“大大卷”和“大白兔奶糖”。所以无条件地喜欢它,就好像穿越时空看到另一个阶段的自己,喜欢“刀刀”就是喜欢自己。

  ——因为我们都是从垃圾桶里被爸妈捡来的。

  ——因为我们都会认真地去执行掉了的下牙往上扔、上牙往下扔。

  ——因为我们都会在听到父母回家的脚步声后关电视机,但是还是被揭穿。

  ——因为我们都会生气“又要去给爸妈上学了”这件事。

  ——因为我们都遇到喜欢的东西会拐弯抹角地提示大人买给我们。

  ——因为我们都会被黑暗中自己假想的怪物折腾到身心疲惫

  ——因为我们都在笔盒里面养小虫,收留受伤的小动物。

  ——因为……

  “刀刀”系列绘本的上海本土作家兼动画家慕容引导说:“我小时候是养过一只很小很小的狗,只不过其实在那个年代,童年那个时间段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是那么的美好,当然有很美好的一部分,但是当你失去的时候,你觉得特别的心态有点承受不了的感觉。因为当时小,后来就没有去养一条真实的狗。我想我画刀刀,其实是想把这条狗养在心里头,永远不会离去,不离不弃。”

  所以,“刀刀”其实就是作者自己,而作家活在真实的世界中,有环境的影响,有岁月的痕迹,但“刀刀”真的是自由的,它的存在唤醒我们渐渐遗忘的,却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瞬间。

  如今的七零后,已有了自己独立的家庭,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八零后已过或将过“而立之年”,正值事业有成、爱情丰收之;而九零后也正经历人生中关键的转折,或立于高考的十字路口,或将入、初入职场。无论是哪一个年龄段,若你翻阅完最新的“朋友刀刀第六季”《小的时候》,你一定会不自觉地微笑,回忆起当年的自己。甚至是五零六零的父母看过也一定会说:“看!你小时候就是这样!我就这么把你养大成人了。”

  遇见“刀刀”,就选择在这个冬日,被回忆的阵阵温暖包围,想起小的时候,小的时候……

  《小的时候》读后感(五):星星控~兔子迷~

  翻到星星交错的那一面就感伤了,整本书里有很多童年家里的小细节,小情绪,小伤感,承载着我们这一代人幼年时的记忆的那条小街,那家店子早就变了模样。开始听说的刀刀有了新朋友南南兔,其实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人,害怕被遗忘的一个人,到最后现在的刀刀也还是一个人,童年的玩伴散落在天涯了吧。

  那年元宵,在我的南瓜纸灯被烧毁的时候,突然觉得好像可以“小的时候”的时代已经完结,往后就是追忆,梦回童年,一觉醒来发现还有晚自习可以上,发现还有成群的孩子一起比谁的花灯好看,发现最好的玩伴正在楼顶等我看星星,发现爸妈还年轻,外公外婆还等着接我放学,姐姐最关心的是我而不是她的孩子。。。

  :全书我是倒着看的,如时光倒流,慢慢变小,而不是忽然间长大。一直喜欢刀爸画的色调,温暖的橙,明艳的黄,出跳的绿,还有记忆模糊般的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小的时候》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