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会死!》是一本由[日] 石田裕辅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1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去会死!》读后感(一):心随风起葬身荒野亦无悔
七年,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中东,丝绸之路
一辆自行车
这会是多么固执的一个人,才能走完这么远,这么久的路。
在《不去会死》里找到太多共鸣
可,有时候这样的我们反而比其他人更快乐,因为我们知道任何得到都应充满感激
我想我没办法成为石田这样的人了,但就算是听听他的故事,看看他的照片都觉得真美好
我们没有清澈的眼睛,没有干净的声音,也没有和善的微笑
我们的一切都在计算,风险预算,效果评估,投资回报
我们在路上的笑,是因为希望得到帮助,或已经受到帮助
回想我这一路,除了对搭伴和希望得到帮助的人外还对谁笑过?!
或者我是否对谁这么单纯的笑过?!
石田在旅行的最初把每一次得到的帮助,遇到的好心人都当做命运安排的必然
直到最后,他终于告诉我,没有必然,这一路充满了偶然,也许少一个在路上帮助我的人,少一个微笑,少一只伸出的手,我们的旅程都会戛然而止
对活着,对在路上遇见的每一个,对每一个帮助我们,或者我们帮助过的人,心存感激
在路上的迷茫也似乎是每一个旅人的必修课
就如朝九晚五天天上班,下班,回家,做饭,八点档,睡觉一样
有时候在路上,启程,赶路,到达一个目的地,休整,接着启程,赶路再到达也成了程式化的公式
像我这样胆小自私的人就很可能折返回家,肥肥的养着
石田先生却选择在伦敦短时驻扎,打工半年
可他还是坚持了,七年,实在惊人!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去看树下睡觉的狮子,在沙漠里穿行,乘着独木舟漂流,在雪地里打滚
请给我点时间,不要这么快沉沦在世俗里
《不去会死!》读后感(二):读后小记
刚看完,我还是写点东西吧。
8月10号是我的生日,囧群的小伙伴们送了我三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不去会死》。我读书,读完书之后都不是记得太多内容,也不会有什么想法,只记得骑行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自行车可以是陪伴自己一生的伙伴。
我也每天都在骑自行车,大部分都是固定的线路来来回回。偶尔会下班后陪女朋友回家,我骑我的山地车,她骑她的小电驴,小电驴最高都开不到30码,所以大部分的时间我在她的前面,或者平行向前,一路上我们很少说话,只是偶尔相视笑笑,送到家后一起吃点东西,我再自己返回公司。来回四十公里的路程,忘掉工作,也不会想很多事情,我很喜欢这种简单的幸福。
半年前我才开始骑行。离开家到外地工作,公司在乡下,住在公司出行不方便,就买了辆UCC山地车,现在慢慢喜欢上骑车,公司也有了一个车队,慢慢体会到一个人、一群人;短途、长途不同的乐趣。
以后有极少的机会像主人公一样花这么长的时间出去骑行吧,但是我想我会抽几个月的时间,绕着祖国一圈。
骑行的意义,不在于骑了多久,骑了多远吧,只要你一直在路上,就能感受到那份快乐和自由。
《不去会死!》读后感(三):原来这就够了...
一口气读完《不去会死》,想想读这本书的时间是这么的凑巧,在自己因为担心而放弃旅行的时候,看到了一本用勇气才能叙写出的书。心随风起葬身荒野亦无悔,这等勇气让我自惭形秽,这等毅力才能在经历强盗,经历疟疾,经历贫困后依然整装上路...
夜空中摇曳的极光,育空河跳跃着的鲑鱼,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满月下的金字塔,恒河的纯白日出,何时才能与你们相见?
当生活不知道为何而活,我想旅行是最好的方式。用心去体会旅途中的快乐和悲伤,人间的冷暖,心底的另一个你,也许才能更看透活着的意义...也许不必惊天动地,但只要能真真切切,这就够了...
《不去会死!》读后感(四):书名是笨笨对我的牢骚吗?
最近自我掀起了一阵读书热,打鸡血似的,直至碰到一块难啃的硬石头《战国策》,怀着祖辈传下来必然是经典的心情硬着头皮看了开头几篇,实在有点小学生完成作业的应付感觉,一直徘徊在门外深入不进去,果断换篇,看见书名,就像是听见笨笨对我发出的牢骚,哈哈一笑而过,翻读起来……
开篇就吸引了我,加拿大原味的森林流水,虚幻缥缈的极光,引人入胜呀,引的爱好天文的我百度了半天极光,再到后来的大沙漠,金字塔等奇观,遇到匪徒的生死劫,还有邂逅多次的骑友们的奇闻异事,真的触动了我的心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出去走一走,见多识广,随性而走,随遇而安,体验各种民俗风情,真羡慕,也佩服主人公的胆量!因为我注定做不了他这样的决定,单凭担心笨笨的安全这一条就足够了。但是趁假期出去走走还是好的,更坚定了我去一个地方后一定要有摩托车的骑行,像是普吉岛般自由自在,虽不如主人公那样深入体验,但也可以感受下超脱旅游团接近当地的民风,恩,所以,笨笨,别再我的耳边碎碎念了,找机会,趁假期,我们一起出去走走~
《不去会死!》读后感(五):值得一读
很早知道这书,记得看书名时和很多人一样,念成“不会去死”,即使更正了过来,也对这样的书名惊叹。
没有刻意去书店找过,那日见小海的图书馆陈列着,借了过来。小鹏的《背包十年》让我对所谓旅游达人的著作兴趣锐减,想着这是个人都能出书的时代,确实不能对书的质量抱太大期望。
石田的文字很活泼,不时透露日韩范的男子幽默。读到100来页,重新出发的章节就忍不住想要上来写点什么。
入南美,遭遇抢劫,旅行支票亦被冻结,可谓背到了家,也曾一蹶不振。ANYWAY,他最终还是完成环球骑行。
想起平措冬天的一起事件。
一人出门的小YAN爬山被抢,没几天听见他失踪的消息,之后便是警方发现的尸体。萍水相逢,对他的了解不深,也不知抢劫之外,他还遭遇了什么,有何心结。那段时间想了很多,一个外形阳光的男孩,就这样轻松地结束了生命。。。。。
对比两人的境遇,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生活经历,带给人的影响真的很大。。。。。。
《不去会死!》读后感(六):我能说其实大家都在逃避吗。
等了很久,到望眼欲穿,书才曲曲折折的托朋友寄来。一并寄来的还有12本。
这一本刚寄到的下午就迫不及待的看了下来。
本来这个故事已经在没读书之前早有耳闻呢。对于一个常年蜗居于不到十人的办公室的人来说,能出去走走显得越发难得。跟着书的节奏走下去,就好像自己也开始了同样的冒险和跋涉,艰难地蹬着自行车,时不时看看行李有没有掉了,前面是太阳高照,是茫茫白雪,是浩瀚沙漠,还有郁郁丛林。虽然石田在书里一直用着诙谐乐观甚至轻松的语气讲述着他的旅途,但是我们怎能不去想象几百公里之间没有一处歇脚挡风补给的小站,自行车不是自驾,累了不可以躺,困了不可以睡,你不走他不走,你走了他还要拖后腿,起码对于我这样行动力不强的人来说,选择骑行这件事这辈子是不会发生了。
看到第二章的时候,开始羡慕和好奇石田的文笔,总可以将故事讲的有曲折有高潮有惊喜。很让我怀疑他是不是编辑出身的。
可言归正传,有多少人是冲着《不去会死》的名字去的。单纯地四个字像一种信仰和誓言,满足着由于种种原因滞留在办公室的心怀流浪贼心的伪旅行者,从他人的故事里聊以慰藉。此刻即将要将办公室坐穿的我妄想,为什么要出去,哪来那么大的决心,给我一个怎样的理由我可以离开喜欢的工作,喜欢的人群?对生活的不满意,对自我的期望远远高于现在所能及的水平,想逃避。逃避可以是很多种,因为无奈因为不想改变因为不能改变,或者仅仅因为不想去管懒得理,那就去旅行吧,去流浪,去闯荡。
《不去会死!》读后感(七):书名远精彩过书本身
被《不去会死》这句豪言壮语所吸引,被作者的一系列记录所震慑,更因为这四个字将我心底未成形的情绪所具化。于是便义无反顾的将这本书拿下,就像我义无反顾的流浪,再流浪。
文字极其浅显,更像是笔者一路上碎碎念的大集结——很多念头、想法甚至有些不成熟、经不起推敲。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他无法用语言描绘出,积淀深厚的人文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他也几乎无法讲出,甚至是内心最原始的那份感动,在笔者那也显得有些小气。
书的前部分给我留下的印象略深一些:极光、鱼、蒂卡尔神殿……可愈到后来,我便愈发强烈的察觉到,裕辅兄的太多感动和视觉重点都放在本国同胞和世界各地的小女孩身上。岛国的封闭自守、狭隘、莫名的优越感、萝莉控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厌倦。
但他到底还是坚持走完了这一路,依旧令人钦佩。
书的推荐语中总是不乏让人热血沸腾、抓人眼球的字眼。因此,我想说的是:购书有风险,买前需三思,尤其是这本。
《不去会死!》读后感(八):去了会活!
很喜欢这个作者,在一家小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很有趣。没有想到居然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定义,这个标题也让我给我的人生有了新的定义:去了会活!看了这本书就感觉在眼前放一部长篇电影,也让自己决定长大后一定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或许我不能做到作者这种程度,但是我还是会努力的去做!毕竟这种事情人生只能来一次,不去实在是遗憾啊!
我是个很喜欢旅游的人,不过现在的年龄限制太多,所以只能靠看书来过一把瘾,这个作者的耐心很好啊,一路上的坎坷居然都挺过来了,似乎在说,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坚持到底!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走过了长长的一段路,或许这样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充实,我在想如果我也按照他这样,等这段长长的漂泊的旅途回归自己的家以后,应该会滔滔不绝的和自己周围的人述说这一路上发生的事情。
其实看这本书觉得作者经历的那些事简直就是太神奇了,要我应该会被抢劫这种事情给吓坏了吧!还有就是曾经和自己骑过一段路的朋友突然死亡的消息应该会很让人伤心吧,这种事我大概会接受不了。
反正大家去看就能体会到了,我很中意这类的书,因为贴近生活,曾经想试着看那些很深奥的书,但是~实在不行啊~这种事情还是勉强不来啊~
那种看破红尘的人做不到啊做不到。。。
《不去会死!》读后感(九):我那青春已逝的梦!
一天的时间看完这部不去会死,跟着作者环游了整个世界,感受他的感动,疲惫,快乐和伤悲。7年,人生有几个七年?我们做任何事都想着做的目的却从来没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我要什么?此刻的我是否真的符合自己的内心。
我的人生一度迷茫,甚至到现在也是这样。初三总是幻想着中考结束就要做一个旅行,不管去哪里。但没有去,种种原因吧,直到后来我复读,再有后来的去龙山和灰山。我享受那种在路上的感觉,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忘记,尽管到达目的地呆的时间不是那么长,可是那种欣喜仍然会持续深入记忆。而后来这样的感动不再持续,直到我到了蒙城复读,那个季节有个适宜的气温,我踩着自行车上路了,那天下午阳光很好,我没有在网吧,没有去上课,我轻装上路到蚌埠去,我至今还想不起当时为什么去,我由开始的欣喜到后来的平淡再到疲惫,天黑了下来我一直在路上,我不认识路,只直到往前走。后来我累了,找到一个现在记不得的小城的一间网吧,那已经是后半夜了,我仿佛到家一样继续我的上网,我感受到温暖和惬意。凌晨的时候我没有犹豫的返回了,正如我此后的人生无端的返回原点,我顶着漆黑的夜,天空中的星星点点坠在广阔的天幕,那一刻我特安静,耳边只有微风还有自行车缺油的咯等声。我上路返回了,双腿像被针扎了一样,我站起来骑,慢点骑,推着走…终于还是看到蒙城的影子,我又回来了,到了新浪网吧,见到我所喜欢的女孩,第一次不想保留的告诉她我的感觉,我这么几年的暗恋。只是时间从这一刻起改变了太多太多。
直到今天我总是想我是否当初继续完我的旅行,或许那样我会喜悦大于疲惫的振奋起来而不是连续20小时疲惫的状态守不住自己内心的坚持而表白进而改变此后的人生!我想宿命就是如此,没办法改变的,而我从那一刻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不再是自己!而如今我很少想起以前,现实总是让人焦头烂额,一个人时我偶尔会想我的人生怎会变成如此的面目全非,这一切都是应该如此吗?我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了吗?我不懂,虽然我已近而立之年但却还为这些而困扰,也许这就是我的不成熟吧!我只是想也是应该尊重自己的内心而活了,否则一年两年一辈子都会被遗憾所摧毁。我想要认真生活,就想作者一样,不让梦想陪伴自己进入坟墓,我们要做的仅仅是跟着感觉走,我想那种感觉应该不错吧!
《不去会死!》读后感(十):背包旅行去吧
对于一个宅腐双修的死宅来说,足不出户所有资讯全部从网络获取是最棒了的。不爱出门、不爱动、甚至下床上厕所都嫌麻烦,但《不去会死》却让我有了动身旅行的冲动。最近一年间身边的朋友都开始不断的到处旅游,也许是到了可以独自外出的年龄,也许是有了自己的收入,也是挖掘出了自己对外出游走的心情,终归大家都出去了玩去了,只有我还在家里对着电脑,沉浸在二次元里。
很早就知道这本了,只是从来没对旅行游记什么感兴趣过 ,所以很自觉地就忽略掉了。但最近又有朋友准备启程旅行了,不可思议的是我竟然抓起了这本书看了起来。也许是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自己对旅行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但最大的限度,还只是从看旅行的书开始,并没有真正想要走出去。
就像石田桑说的那样,只要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就都是未知领域,曾经以为学好了地理,记住了城市首都的名字,看过了当地的人文景观宣传片纪录片就什么都懂了,但那根本就是胡扯。你永远感受不到那种切身融入其中带来的感动。看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石田桑在途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帮助过他让他感激的人。最贫困的地区的人却有着最为纯粹的笑容。
每看到一段就会跟爸爸说:我到某处了,就好像自己也真的跟着石田桑旅行着,感受着石田桑所感受的。但终究那不是我的,我只是个旁观者,我没有切身感受,我所感受的都不过是石田桑写出来的那点儿。这也正激发了我想要旅行的心。而且反复的在心中默念着,是旅行,不是旅游。
对于我来说看了之后能让我反复回味想从中获取点儿什么的书就是好书,而且我我想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一颗想要行走他方寻找未知领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