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云中歌1:绿罗裙》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云中歌1:绿罗裙》经典读后感10篇

  《云中歌1:绿罗裙》是一本由桐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中歌1:绿罗裙》读后感(一):经年流云变幻 情歌悠悠千载 ——《云中歌》,大漠红颜 翩然少年

经年流云变幻 情歌悠悠千载
——《云中歌》,大漠红颜 翩然少年
  年少的时候,大多都会迷恋一些汉唐故事。“一剑西来,天外飞仙。”美酒、美人、美景如画。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驰骋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里,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人们胸怀的东西,除了金钱之外,还有更多的美好
  所以会痴了吧。古龙也好,金庸也罢,都不会放下那种昏黄的魅力:干燥起风的尘土带起了一种别样的情调,如果换做西部电影,这个时候吉他弦一定会快速地拨起来;又或者是王家卫出品,青丝长衫,一杯水酒,醉倒在远方的驿站。
  这样多是任侠儿郎,痴儿怨女的野蛮生长的年代,故事也多半是血泪与欢笑同在的情怀。有人讲当时年少的镜花水月,也就有人爱讲小妹娇娇初长成的灵动与快乐。当年一曲《大漠谣》,你可曾听过那狼女的传说:一个城里面运筹帷幄的谦逊的浊世翩翩佳公子,一个塞外少年成名的骄傲的英勇无敌“冠军侯”;驼铃叮铛商道,小女笑靥如花;男儿挽弓射雁,饮酒击歌天涯。他们在故事的开头相遇,又在结局的时候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远景,仿佛是在说——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时光会赋予这片造就传奇的土地新的故事的空间。
  桐华作为新派的网络言情小说的织梦者,也许本身就是在为我们铸造这个寻求自我解放与自我生长的年代的“童话”吧。养成系的故事架构,是在造就人物的同时,也在让我们通过故事人物的成长,找到属于自己心中的情怀吧。年华似水,光阴如梦。还会记得当年追帖子的那种等待么,以及因为用得多了而被磨损的F5么?《云中歌》,经年流云变幻,情歌悠悠千载,就如同是“傻小子”郭靖已经成为了大侠郭靖甚至已经变成了大叔郭靖,时代已经让位给新的青年,他们在这汉家故事里面,又将演绎出什么样的风景
  在这版已经精修过的《云中歌》里面,三本书,浮生梦、绿罗裙、忆流年,名字很美,故事很悠长。一个比之当年的无名的少女更加单纯美丽幸福的云歌登场,搅动了更多的春水,一双绣鞋,两个许诺,到底谁会成为最后的夫君,是完成前缘的遗憾,还是制造新的经典……在没有读过的读者心里面,也许这些就已经成为吊起胃口的最佳法宝了吧。但是也不尽然是这样。多年以后重读《云中歌》,会发现我们也已经成长,心境也不像从前一样。
  是执着于“初恋情节”,还是“把握当下”,比之前传,属于这个女孩子的故事有了更为复杂而深刻的东西。故事里面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长安游侠刘病已看上去是个地痞,却当走近了以后,发现是一个内心背负了责任仇恨的复杂的人物,但若说他是一个正面角色吧,他不也能提起屠刀,对不是自己朋友的他人大开杀戒么?刘弗陵作为一个帝王,原先是一颗棋子,但这个棋子却也真的不是棋子,也有野心成就一个王者的基业,也能够抵抗住家族的威胁。孟珏从来也不是一个从塞外乞儿到长安大贾的励志典型,甚至爱里面,也有太多放不下的纠葛。霍成君、许平君、甚至上官小妹,她们的故事里面,也不再是一般的言情小说一样,仅仅只是爱情故事,她们也有她们的成长……讲好故事的作者总是能够让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回望都能够有所收获。是的,这是一个更加丰满的故事,这个故事不是非黑即白的,这个故事是灰色的,是“中”的,是带上了更为复杂的人性的故事。
  当年会感到遗憾吧,因为故事里面,那个错过了又擦身而过的陵哥哥离别;当年会感到伤心吧,因为那个曾经天真无邪的云歌哭了,情到深处,流的是无言的泪水;当年会感到无法理解吧,那么多的可能,为什么要让人物变得不像从前的他们了呢……后来我们再回顾的时候才会明白吧。因为那才是真实人生。因为那种不甘心、那种无法相信、那种阴差阳错、那种无法释怀的,才是青春
  这不仅仅是一群翩然少年的红颜老、人未了的故事,更是一曲挽歌,献给的是每一个相信爱的你。
  By 林怿
  2014-5-3 16:36:08
  写于御庭园
  
  
  

  《云中歌1:绿罗裙》读后感(二):我情愿做那个被骗的傻子

      有人说,爱情故事就是成人童话,都是骗人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可是,大家还是喜欢看爱情小说。因为稀少,所以渴望吧。每个人心里都有对爱情的憧憬和和对别人爱情的好奇。喜欢爱情故事的人大有人在,关键在于这个故事是否吸引人。对于作者们来说,爱情拼到最后,比的就是叙述故事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云中歌》是一篇非常好看的爱情故事。
   故事选择了中国的西汉作为背景,宫墙里的故事本就充满神秘,何况主人公还是一个更加神秘,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一样的机灵、美丽善良的女主人公,又从西汉中选择了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昭帝刘弗陵作为男主人公。再加上宫廷里的明争暗斗、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从民间到高官到王侯到宦官宫女到皇帝皇后,作者不时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史实加上自己的想象,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展开故事,纵横捭阖,让爱情故事显得高端大气,神秘浪漫,充满遐想。
    历史阶段本就陌生,作者还故事里设置了很多悬念,吊足读者胃口。比如,女主人公云歌能不能找到刘弗陵,她的身世怎样?那个刘弗陵是谁?还有,那个帅得一塌糊涂聪明得万人仰慕,一直追求云歌的孟钰又是何许人呢?大将军霍光到底有多少计谋还没施展出来呢?许平君和刘病已最后又会怎样呢?书中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你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答案,下一个谜团又接着抛出,让你欲罢不能,只能一口气看到底。
    为了让故事更加丰满好看,书里还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让人在简单的爱情故事中看到了趣味。比如,云歌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会做饭、会养花,会弹琴,最后还跟着孟钰学了医。孟钰作为男二号,计谋、文采、下毒那都是顶尖的,尤其是大将军霍光家里的那场晚宴斗智,更是让他出尽风头。虽然题目在现代人眼里有点幼稚,但作为故事点缀,对于丰富人物形象,那绝对是为他加分不少。
    当然了,宫廷里的爱情故事中,阴谋是不可或缺的。《云歌》一套三本,本本都有阴谋,就像悬念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刘弗陵是阴谋,从阴谋中登基,在阴谋中生存,被阴谋害死;刘病已原来是阴谋的牺牲品,后来成了阴谋的制造者;权臣霍光更是处心积虑,处处设置阴谋,对于权力的渴望让他“深谋远虑”连二十年后的事情都算计到了。前朝里有阴谋,后宫里也有阴谋。上官小妹六、霍成君、许平君、公孙长使都在阴谋中如履薄冰,或制造阴谋或称为阴谋的牺牲品,没有别的选择。
    其实,这个我觉得不是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因为你有时会觉得云歌的形象似曾相识,有些画面好像在哪里见过,有些句子仿佛有穿越现代的感觉。那么有一点是别的言情小说里绝对没有的。那就是小说中的那种细腻的情感凄美的画面。
     作为言情高手,桐华深知,以情感人的诀窍。她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用内心独白剖析人物情感,用行动表现人物内心的挣扎。细细读来,你会发现书中有多细节的刻画是很感人的。比如,大公子、孟钰、云歌、许平君、刘病已一起聚餐的场景中,几个人各怀心思,各有情态,那种场景的拿捏,人物的心态把握非常到位,以致到最后,当刘病已变成皇帝刘询后,亲近的人或死或离,只剩他孤家寡人后,他一个人寂寥地来到当初聚会的地方,记忆中的那种温馨依然历历在目
     几个人在花园中游船的情境,云歌救孟钰的情境,孟钰为了救云歌不顾自己伤痛吹箫的场景,等等,都让人记忆深刻。尤其最后孟钰被乱箭射死的画面,如果拍成电视绝对是凄美决绝的慢镜头画面。
     另外,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是一大成功。云歌从开始的单纯浪漫到最后的坚强、心死,许平君从一开始的村姑到最后的皇后,等等,都让人感觉到世事无常,故事的跌宕起伏,也更增加了故事的张力。
   细腻的情感,优美的画面,雅致的语言给了小说一种古代精致的美。
   有人说,演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傻子,那么写戏的人就是骗子。其实,傻子也不是那么好骗的,要想让大家叫好,那要看骗子的功力高低了。以我这个傻子的角度来说,我情愿被《云中歌》中的美好和凄美所骗!

  《云中歌1:绿罗裙》读后感(三):且行且珍惜

通常看言情小说,我从来都是挑大圆满结局的故事,总觉着生活已经够苦难了,何必看悲剧再添堵呢。只是,这套《云中歌》我看了不下三遍。每当觉着故事要圆满了,下一步却布满荆棘,以为要挂了,结果又绝处逢生,就像刘弗陵真病,到假病,而后痊愈,直至复发到无力回天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最后一切沉寂。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也在于,尽管最后死的死,走的走,背叛的背叛,离开的离开,好像没有一个得到美满的人生,只是即使有机会从头开始,再次选择,他们大部分人也还是走上一样相似的道路。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故事虽然感人,但伯牙为子期裂琴绝弦并不值得称道。琴音是心音,我想伯牙第一次弹琴时,只是为了自己的心而奏,子期若真是伯牙的知音,肯定希望他的心能继续在高山流水间,而非终身不再弹琴。”这是孟珏对云歌说的,不要忘记本心。一如玉中之王,一开始便是为了权利,利益接近云歌,最后失去云歌,如果他一直追求的是权利,利益,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痛苦。如果他在还没伤透云歌的心,即使在一开始不光彩的行为,只要真诚相待,至少还是会与云歌相亲相爱,只是一切都回不到从头。如若他从一开始明白自己的本心,也不会有最后的痛苦不堪。
 
 
刘弗陵大概是所有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吧,专一,深情,简直可以称得上完美了。大概拥有过这样的人之后,旁的人也很难再走入心里了,也不知道是幸事还是坏事,只能说命运弄人。“有人活到九十,却没有快活过一日,有人只活到十九,却真正快活过,我宁愿要后者。” 面对陵哥哥的“云歌,不是我不懂,是你不懂。我在你生命中留下的印记越少,你将来才会越容易遗忘。”云歌如是说。在一起的日子才是实实在在的,很多人面对生活,总是幻想以后会如何,忽略了当下的意义,如果没有白头偕老,不能天长地久,有过曾经的美好,记住曾经的美好,每每想起也会觉着很幸福,也就是极好的。只是大概这样的完美的男人只能存在于小说,少了一些生活气息。
整套书最打动我的不是云歌与陵哥哥凄美的爱情,也不是玉中之王默默的付出,而是许平君对着百姓说的一席话:“我是做娘的人,宁可吃自己煮的粥,也不愿自己的儿子靠别人施舍的肉长大,儿子要长的不只是个头,还有脊梁骨……”此时她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泼辣,有着小聪明的许丫头,而是带着智慧眼界,一位泼辣的妻子母亲。喜欢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各自都有自己的人物特征,而许平君这个人物最为饱满,许平君就是那个我们普普通通生活的平凡人,触手可及。她大概在某一方面也为女性提供了一种典范,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绝对是全心付出,也不会过于在意其他人的想法,也明白了,要抓住对方,不是要挡住一切潜在的情敌,而是为了跟上对方的步伐,硬是努力提高自己,与之匹配,更能被需要。从一个不识字的人,到后来的出口成诗,这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所以,且行且珍惜吧。

  《云中歌1:绿罗裙》读后感(四):温暖人心的绿罗裙

      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小说能让我如此感动了,虽然我读的小说不会很多但这本书算是我读过的比较好看的一本了。如果只用好看来衡量一本小说的好坏那是远远不够,除了故事写得好小说所承载的感情感悟也很重要的,而《云中歌1》远远超出了这些标准。
       《云中歌:绿罗裙》作为《云中歌》的第一册,故事一开始看起来并没能有太大的吸引力,可以说开始时云歌和刘弗陵的相遇并不会是最有特色的设计,但这并不能说明它故事的乏味。当你接着读下去你就会发现这本不出彩的开头可能会是最好的开头了,因为就是这样平淡的相遇才能让我们体会到爱情的纯洁和美好,反而太过夸张和耀眼的开头只会破坏我们对爱情纯真的信念。十几年过去了云歌也长大成人了她开始离开家去长安找她的陵哥哥而我们也会跟着她的脚步被她带着一起展开冒险之旅。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作者的文字功力的确很深,不管是长安的环境还是一些古言古语看起来并不会觉得造作和深奥难懂反而只会让我们觉得故事是美的,连文字也是美的恰到好处。来到长安,云歌遇到了刘病已、许平君、孟钰,大公子,当他们一起在夜晚坐席饮酒作别时我们会感叹人生能有如此好友相陪已无遗憾了。
       当读完这本书后脑海会不断浮现出一个身穿绿罗裙的少女身影,她的天真善良,她的一手好厨艺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记忆力。也许某天我们的身边出现一个穿着绿色裙子的可爱少女或者是一个有着一颗善良内心的女孩我们会感到会有那么一丝温暖萦绕在心头说不清楚但很真实,生活也许因此而充满了希望。这时,云歌所塑造的一个正义纯洁的化身也就完成了她的最终使命了吧。

  《云中歌1:绿罗裙》读后感(五):人人都是悲剧的承担者,人人又是悲剧的制造者

除了顾漫的《何以笙箫默》,桐华的这本《云中歌》是我看过的次数最多的。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以不同的人物为轴心,读起来居然发现味道也越来越不同。
初读的时候,只觉得云歌很可爱,但是人生很不幸。远远没有她的母亲来得幸福。因为云歌最爱的人永远离开了。连自己和那人唯一的孩子也没有保住。那是没有办法挽回的遗憾。是什么剥夺了云歌最初的可爱?她是落入凡尘的精灵,历经红尘炼狱,最终保持了自己的本心,回归自然。
再读的时候,觉得云歌的“陵哥哥”真正是世上无双的男子。身为帝王,却守着对她的承诺,在高不胜寒的大汉皇宫里默默的等待守候,终于重逢时,他心心恋恋的姑娘却早已爱上了他人,当他终于走进了姑娘的心里,愿意放弃帝王之位与之归隐山川之时,却发现自己命不久矣。他为天下考虑,安排身前生后事,在明知道毒杀自己的人是何人时却还是选择将天下交于他手,这份胸襟气度寻常男人那里比得了。
第三次读的时候,觉得孟钰很可怜。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很复杂。第一次读到他亲手杀死了云歌的孩子时,只觉得这人心狠如斯,可最后看着他娶云歌,立毒誓,又觉得情况所迫,逼不得已,万万不会那么做才罢休。初初利用云歌的感情,在连个女人之间徘徊的暧昧都能体谅。因为爱之深并不输与陵哥哥。后来得知桐华认定的男主角居然是他之后,又去翻了一次。可能因为本身就是个极度隐忍的人,还略带阴暗,所以总觉得没有陵哥哥来的温暖,怎么也喜欢不上。
第四次读的时候,才觉得全书最为精彩的应该是这个女人:许平君。她的一生是最为丰富的。本是市井百姓,深爱刘病已,历经艰辛如愿以偿,嫁作刘家府,持家有道,虽辛苦却甘愿。哪知一朝变天,先是成为官家妇人,诰命在身,接着是鲤鱼跃龙门,成为当朝皇后。一路走来,一路艰辛。最终死于宫闱斗争。这个女人有很多地方深深的让人吸引。她大字不识一个,却为了能够更靠近所爱的人,苦苦学习,虽不能出口成章,却也是颇有成就。不是名门闺秀,却也努力让自己做一个称职的皇后,母仪天下。只是终究也是个悲剧人物。
读的次数越多,越是发现这本书里没有一个人是不悲剧的。或为权,或为利,或为名,或为情,或为欲。得到的时候不知珍惜,离开之后却努力挽救。在身边的时候觉得平常,失去之后方知可贵。人性的本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读一本书就是读人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书读来不下十遍,越读越觉得:人人都是悲剧的承担者,人人又是悲剧的制造者。

  《云中歌1:绿罗裙》读后感(六):嫦娥是否悔偷灵药

我看过桐华的作品不多,但是说句实在话,几乎每部都虐心,除了《长相思》留给大家一个温暖的结局外。也许在桐大的世界里,完美的爱情,不。应该是圆满的爱情并不存在。所谓的爱的轰轰烈烈爱的刻骨铭心,最后绚烂归隐的平静却是相忘于江湖,不然又如何,故事的主角一旦阴阳两隔,时代交错?不过,在《云中歌》的最后,云歌却固执的说:我不忘你,不管走到哪,都不忘记。至于孟钰的结局,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却已然看到了女主的决绝。我相信,其实在云歌的心中,并不是对孟钰无爱的,但是,世事的残酷就是,光有爱是不够的。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是是非非之后,又该如何面对呢?所以云歌固执的说:陵哥哥,我不忘你。孟钰坠入水中,生或者死,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这感情并非小说中构建的,那么大家都输了,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在阅读桐大的书之后,会有种小小的庆幸呢——还好现世安稳,没有那么多的悲痛欲绝爱之深切,还好,感情不用经历如此多的炼狱,最终无奈分崩离析。即便是陵哥哥不死,那又如何?这就是故事的背景,当天下和个人摆在面前,当历史选择的使命已然如此的时候,个人不过是微小的尘芥。这就是为什么,孑然一身的刘询来到当年他们埋葬诺言的树洞边,有幼齿小儿问他:如果再来一次,那些错事你不会做吗?刘询只能沉默。
我想到了一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然而,你非嫦娥,你怎知嫦娥必然会悔偷灵药?就像刘询,如果重新来一次,他难道就会和许平君布衣钗发的在小平房当一辈子的贫贱夫妻?谁一定要后悔?在权利和个人情感的角逐中,也许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刘病已和刘询早已是两个人。当故事发展到此时的时候,谁又是当初的谁,而谁又一定会后悔当初自己迈出的那步?
我一点也不厌恶霍成君,反而挺喜欢她的果敢她的智慧,只是运势不好罢了。在这个一个背景中,纵是凌厉人,也得善假于物,谁让她是个女子。几个性格各异的女子,其实并没有是非对错,只不过是自己的人生选择不一样罢了。刘询真的没有资格恨她,要说起来,是谁主动出手的呢?弄了半天,整个故事中唯一的坏人就是那个高高在上得到赞誉的皇帝啊,这就是桐大构建的世界,很虐很曲折,让你跟着伤心难过,看过之后,也释然,其实就是一个言情小说,只不过,这种悲凉的感觉,说不尽。
同期电视剧就要播放了,你会选择看吗?

  《云中歌1:绿罗裙》读后感(七):一曲瑶觞,一曲悲歌


每次读《云中歌》,总有一些新的感悟。早年的一版读罢,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灵动绿裙裾的少女云歌,只觉得她受到三个优质男的青睐和喜欢,很幸运很幸福。当年只看到苦尽甘来的爱情,如今仔细重读,只觉得这个很美的故事之外却有很多“残酷”的真实。
小说以真实西汉为背景,选取了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陵意外登基又被阴谋毒杀这段历史。其间,外戚势力渐壮大,权臣霍光干政,上官桀等密谋废刘弗陵,在毒发病逝后,原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被推举为皇帝。皇帝更迭的事不鲜见,鲜见的是作者将两位皇帝的情感演绎得浪漫真实又感人。不知历史上是否真有一名神秘的西域女子来自大漠,来到长安找过皇帝,但是借云歌的经历,展开的却是西汉这段并不为人所知的黑历史。王宫前后朝上的明争暗斗,防不甚防的阴谋与算计,翻云雾雨尔虞我诈,以及爱情与权势之间的欺骗与抉择,民间到帝王的迥然转变,随着故事的一步步展开,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却有相似的困惑,相似的甜蜜或苦涩,让人回味。
八岁的刘弗陵第一次违逆不准外出的命令,这次出走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自由。可是随后意外的登基,却是以自己亲生母亲钩弋夫人赵氏之死为代价。然而年幼时的他不过是顾命大臣手中的傀儡,即便成年,也发现,从登基之时,便已由身边亲近之人下了毒,二十一岁即毒发身亡。尽管,刘弗陵也是一个励精图治,与民休息的好皇帝,只最终他还是死于命运之手。命运的残酷。高处不胜寒,在他短暂的一生里,是孤独,寂寞,和无法排潜的思念,同时,他也是一个温柔者。他对八岁离家出走偶遇绿衣少女云歌的经历记忆尤新,给了玉佩,便是许了一生。他对强塞给他的上官皇后如同妹妹,让她不曾沾染后宫污秽。这样的他也值得两位少女的倾情以待。至于知道自己中毒将死,设计推开云歌,情里之中,也可以理解。但总的说来,还是一个孤寂,温情又可怜的悲情人物。刘弗陵八岁游太液池时,曾作诗《黄鹄歌》“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qiè 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后游于淋池,又作《淋池歌》“秋素锦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jì 荷。凉风凄凄扬棹zhào歌,云光曙开月低河。”“云光曙开月低河”桑凉深遂又平静,已不复少时的喧闹和志得意满。若是有机会至咸阳,定要去平陵走一走。
至于刘病已,让人唏嘘的不是他曾经是游侠儿,不是他平民的经历,不是帝王前的牢狱之灾,而是他的皇后许平君、霍成君等人的情感纠葛。一个是民间共患难的妻子,一个是屈于权势又惑于美色的贵家小姐。当许平君只希望一生一世一双人,只希望平淡夫妻时,没想到刘病已的身份后来这样显赫,没想到还没准备好,就已被推到风口浪尖。宫廷权势、皇后身份、繁荣富贵从来不是所想,从来不为所求,可是命运推着她不得不参与,她的早逝,已是命运。
另一个悲剧人物是刘贺。做到27天皇帝的刘贺。在云歌初到长安之时,如妖孽一般存在,又在危难之间给予过温暖援手的刘贺。可惜心中有那个座位,终是背弃了曾经。还有孟珏,这个历尽苦楚,却最懂云歌,甚至在云歌悲怆之时,毫不留情地一棒激醒她的孟珏,亦贱亦贵,亦正亦邪。但不知历史中,这个人的原型是谁。
回首《云中歌》真似一曲瑶觞,荡然让人回味不止。以此西汉历史为背景的古言作品很多,最爱桐华的演绎。想下一次再版时,仍将来看,再度回味。下一次再说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云歌。

  《云中歌1:绿罗裙》读后感(八):我猜不到开始,也没有猜到结局

    《步步惊心》看过电视剧了。若曦与八爷在白雪纷飞中执手漫步的画面至今犹在眼前,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为什么后来选择的却是老四。饶是如此,当若曦撒手人寰前苦等四爷,终未得见的一幕仍让我泪流满面。所以,不管人们接不接受、道理能不能讲得通,桐华对感情的抒写还是有她的高明之处的。
    因为这个,捧起了《云中歌》。
    一看开头,还是出乎意料。堂堂一国的储君,居然能随心所欲远赴西域,身边保护的人只不过一个武将,从历史的真相和常理来讲,断然不会有这样的章节出现。而云歌的现身,活脱脱就是《天龙八部》的钟灵变形,最让我大跌眼镜的是,贯穿始终的云歌唱的动人歌谣,竟是郑伊健的《虫儿飞》!
    成年后的云歌为了践约远赴长安,赖以谋生的手段以及她那个食神师傅,二者的表现怎么看都是黄蓉和洪七公啊!
    这样的开头,是我抓破脑袋也猜不到的。当时我就在想,这次的阅读体验,才可真正称得上是《步步惊心》了。我等啊等,一直到第一本读完,我满心盼望的云歌和陵哥哥的相遇还是没有出现。那个气啊!
    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二愣子精神,我一路寻了下去,倒是要看看,这回桐华能不能把我撂倒。
    不幸的是,在耐着性子读完第一本之后,第二本、第三本,我就没有放下。陵哥哥终于来了。那个永远不动声色,那个看穿一切又能把一切容下,那个一诺千金坚守初心的陵哥哥终于来了。只是这时的云歌已不是初至长安的情窦初开的少女了,与孟珏的一场相遇已让她伤痕累累。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该当如何?陵哥哥淡淡一笑:“从今往后,有我在,不会让你独自一人吃苦。”
    请看这一段文字的叙述——
    “两人相视而笑,如孩子般,怀揣着小秘密的异样喜悦。
    在这一刻。
    他脱下了沉重沧桑,她也不需要进退为难。
    他和她只是两个仍有童心,仍肯用简单的眼睛看世界,为简单的美丽而笑、而感动的人,同时天真地相信着美好的少年和少女。”
    而身为皇帝的刘弗陵在将云歌留在身边保护还是给她自由高飞的两难选择中,他的内心独白是——
    “这么多年的等待,就是米粒大小的种子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何况他的相思?她已经长在他的心上,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所以,在漫天天飞舞的雪花中,即将离世的刘弗陵轻声问:“云歌,你会忘记我吧?”云歌用力点头:“嗯,我会忘记你。”在这一瞬间,我还是落了泪。在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的切肤之痛中,在生死契阔的无力与感伤中,始料未及的结局摆在了我的面前。
    我知道,就对感情的揣摩和刻画这一件事上来讲,桐华还是做到了成功。尽管。这样的成功是以读者的撕心裂肺为条件换取的,可是,作为读者来说,仍是心甘情愿。因为,纯净真挚的感情在任何社会任何年代都会被人们奉若至宝。这一点,亘古不变。即使那个人永不再现,也“不可能把他藏在心底深处,也不想把他锁在心底深处,我知道自己很想他,所以我要大大方方地去想他。”
    这样的思念,将爱压在心底的孟珏会有,终身独守空房的上官小妹会有,就连心里充满仇恨的霍成君、在悔恨中度日的刘病已也依然会有。书中各色人物的刻画,尽管有的难以常理揣度、有的前后割裂不一,但是,就在感情这一层面上的描述来讲,桐华是成功的。
    我认为,尽管写的是古言小说,可桐华的长处并不在于古典唯美的文风,甚至也不在于对历史的把握与重写,有些情节的推进欠妥帖、有些人物的说服力还不够。但这些,并不是桐华的用意所在,所谓历史,只不过是障眼法罢了,打着这个招牌,桐华想说的无非是“爱”这一个字。

  《云中歌1:绿罗裙》读后感(九):总有几个柔情躺在心底

就像很多人说的,爱情故事相相似,打动人的那个可能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作者的文字。可能是书中的一句话,一个场景,一抹身影。
把着自己还在少女的当口,一定还自己少女的心境。所以就算是看言情也是挺挑剔的。我看言情小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数量不少,跨度也很大。从穿越(梦回大清)、玄幻(《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都市爱情(《杜拉拉升职记》)校园言情(《微微一笑很倾城》),也算是看遍世间繁华了。不过当我接触桐华的时候还是如同初看言情的16岁少女,被她的故事所吸引,为主角的命运而揪心。最重要的是,让我柔肠百转,触动心田。
桐华的几部小说中,《云中歌》不是最出色。论故事情节没有步步惊心与历史贴合的那么完备,论叙述语言也没有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让人觉得顺畅淋漓。算起来,它算是大漠谣的续篇,所以其中的很多线索都是由大漠谣中的三位主角,金玉、霍去病和孟西漠引出的。主角云歌就是金玉和霍去病之女。而与之纠缠了两位男主角一当时的皇帝刘玄陵,另一是大漠谣中孟西漠的养子孟珏。
云歌在年少时先后遇到了被困沙漠的小皇上刘玄陵和被人围攻的小乞丐孟珏。一边以珍珠玉鞋与刘玄陵许下十年约定,一边却又将另外一只鞋给了孟珏。儿时不经意的行为造就了后来几个人纠葛的命运。去长安寻找刘玄陵的云歌遇到与她的陵哥哥相貌八分相似的刘病已,刘病已的漠然让云歌以为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而此时孟珏也随云歌而来,逐渐走进了云歌的心。在云歌已决定忘记陵哥哥与孟珏在一起时,却知道孟珏为名利权势盘算着霍家小姐霍梦君,无意中云歌又知道孟珏接近自己的秘密,伤心欲绝,决定不告而别奔回大漠老家。不想,在此当口恰好偶遇寻找她的刘弗陵。云歌为救孟珏被当做行刺皇上的刺客抓走。刘弗陵发觉刺客所用暗招和云歌相似救了云歌,两人九年之后再次重逢,云歌已不是初来长安的心境,看着真正的陵哥哥心中想着孟珏,心中五味杂陈不愿相认。朝夕相处,云歌那被孟珏伤的千疮百孔的心渐渐被刘弗陵的温存所融化。但是再浓烈的爱情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再坚毅的誓言也抵不过生死两隔的悲哀。权利的漩涡搅乱了所有人的人生。有的人爬到了顶点,有的人付出了生命,所有的爱恨情仇都随着历史的尘烟飘散在风中化作一曲云中歌。
这可能也是桐华起这个名字的本意吧。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世无奈;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折磨。
何为对错,其实对于爱情,只是简单地是或否而已。
是是非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数,也有无法逃离的命运。就像云歌之于孟珏,一次错过意味着一生的擦肩而过。只是因为孟珏在爱与权利之间犹豫的一瞬,决定了他注定无法带给云歌想要的生活。爱是不能犹豫的,我爱你本就是毫不犹豫脱口而出三个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注定了最后的离去。所以,喜欢刘弗陵的人一直都比孟珏因为他就像所有女孩梦中的白马王子一样,如微风般温柔的环抱在云歌左右,不热烈但温存,不苛求只守候,该争取时争取,该等待时等待,该放手时放手,没有一丝的踌躇。这是云歌所期盼,更是大家期待的。但是孟珏的形象更有烟火气,虽然桐华在对他的刻画上前后有些突兀的转折。
其实,说实在话,云中歌有点旧瓶装新酒的意思,所用的套路都是大漠谣的,不知是桐华有意安排还是只是为了节省脑力。云歌与两个命中之人的经历与他娘竟然有八分相似。同样是在大漠中,同样是一前一后的相识,同样是年少的约定。最关键的相似是,云歌与她娘一样,去寻的却没第一个见到,待找到本要寻找的人,却先爱上了初见的那位。之后,孟九负金玉,孟珏负云歌。所以,金玉选择了霍去病,云歌选择了刘玄陵。
不过言情小说本就不要那么苛责,我们享受的是它带来的情感上的和心灵上的震颤。桐华的文字功底的确能达到这点,即使同样的故事,让别人写起来可能索然无味,但是桐华却有着神奇的力量。很多人甚至不是为了去看故事而是沉浸在她美丽的文字中。即使时间飞逝,可能那些故事已经变成了支离破碎的片段,但是总是有几句话语沉淀在心底,在不经意间有感从脑中蹦出,化作嘴角的笑意。

  《云中歌1:绿罗裙》读后感(十):伊人。

2015 2 11
不到两日的时间看完了一和二。三的封面还没拆。
我知道这速度也只是一般,不算快。
大概十分钟之前翻完第二部的最后一页。心里不是很好受。就是有些水滴在眼里打转酝酿,但不会流下。
看到孟钰把刘弗陵治好的时候真的好开心,又有些难过。因为他不用死了,但是云歌会离开他。
但他又旧症复发。
专门去查了百度,了解到复发是因为许平君送给云歌的那个香囊。
小心脏还是有些难过。
好像很多时候,权都跑在情的前面。无论是友情,爱情亦或是亲情。
那时,云歌了解到古籍中对穿骨法的应用。应是快进快出的,而当时的孟钰有些事实没有了解存了不好的心思,把针打进刘弗陵股骨时很慢。那是很疼的。云歌哭着朝孟钰大喊发飙。想来,她心里的那种委屈,我也是万分理解的。
我万般珍视的人,你们为何都只作过客。
两本书很厚很厚,我却极其清楚地记得云歌因为心疼刘弗陵大哭的那一幕。
委屈谁都曾有过。有人忍住哽咽,一个人低头挨下去;有人很幸运,身边有人可以依靠和拥抱;有人漠然处之,好像什么时候都没有发生。
这个世界上任性需要本钱。
小时候委屈了经常会问凭什么。用很久很破的毛笔沾水,在阴暗处的水泥墙上写下大大的凭什么。到底年纪小,水干了,那些委屈好像也就消失殆尽。
长大了,委屈了更多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待会。好像所有的事情也就过去了,没什么大不了。
不过,我还是喜欢长大。
后来的我虽不如幼时那般勇敢,但多少对待外界多了分坦然。
好像终究有些偏离这部小说了。
再过一两日就可以把三看完了。现在却有些舍不得看了。
总觉得好像我不看,那么那些我喜欢的人们就可以安然的生活下去。
去跑步啦。下面的接着再写。
2015 2 17
又间隔了多日才继续看完第三部。
有些情节变得渐渐模糊,或许是之前读文的时候略过速食了。
中午洗完澡,懒洋洋地窝在卧室里,午后阳光正暖。
扬扬洒洒倾泻而下。
四点多,接近五点的时候,天幕低垂,太阳西斜,留在我手中的页数也少了又少。
怎么说呢,心里对于这本书总是闷闷的。
就像翻完了,好多情绪无处宣泄。
算计别人的人,最终也要偿付那苦果。
人们都是在拥有的时候就不曾学会珍惜。
到最后,觉得结局最好的也就是云歌和上官小妹。
云歌最终坦然地带着对刘弗陵的爱走那天下,看那繁华。
上官小妹虽然从六岁开始就待在皇宫里,见证了几世皇位的争夺传递。但也如作者在最后所写的,至少她还可以在皇宫里追忆她曾经的皇帝大哥。
我想,对于刘弗陵,她更多的不是那种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一种惺惺相惜,对于远方和自由的渴盼,对于困在皇宫中的身不由己。
在那个环境之下,清冷的皇宫之内有这样一个懂得的人也是一种幸运。
有时候真的特喜欢古代的小说。
因为那种温润如玉的人,现世难找。
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真正的回到了古代,想必也是会让人失望的。
三本书叠在一起,显得又更加厚重。
心情像此刻的天空,西边的一点光还在挣扎,而东方月亮也已轻轻出来了。颜色灰灰的,蓝蓝的。鲜有云朵。
这个冬日温暖如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云中歌1:绿罗裙》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