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7-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精选10篇

  《杜拉拉大结局》是一本由李可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一):身边的朋友

买下这本书,因为一直以来对杜拉拉的期待,因为习惯性的喜欢翻到结尾,感觉小小的失望,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也许自己断章取义了,没看完整本书就先失望了,于是乎,在读完《回家2》后,一本与理想有关的书陪着我度过了这个周末~
从杜拉拉身上其实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也许性格倒是有几分相像,除此以外,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作环境,让我找不到和她的交集,读着拉拉的故事,仿佛这是发生在自己身边一个好朋友身上的事情,勤奋、倔强、聪慧,被冠以倔驴的称呼~~
曾经几万次的问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其实心底的那个答案很清晰,只是总是不敢去触碰,因为,我知道实现这个理想的我需要加倍的努力和韧性,但有时候占上风的总是惰性,从拉拉这里让我感觉实现理想的前提是自己如同倔驴般的努力,这个与理想有关,因为理想是人类生存的动力。
都说人类因梦想伟大,梦想多么美好的字眼儿,说白了就是很多人喜欢做梦,而我认为理想更加现实,也更容易让人有动力,更容易把理想变成现实~~说到拉拉,真是她心里的那个理想驱动着她吗?还是她在不断的工作生活中萌生的念头?很想问问这个身边的朋友~~
不管怎样,这个与理想有关的故事已经打动我了,拉拉不是个完美的女子,这个最开始的追逐事业成功,到最后的追求理想高度的女子。
对待爱情拉拉也还是那个普通的女孩,就如同身边一个可爱的朋友~
这个朋友,我喜欢你~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二):幸福能力

    原本想命名为“拉拉和王伟没有在一起”,这是我看大结局的最后拉拉提出分手时的想法,甚至以为他们真的会这么散了,但最后的最后还是美好的结局,皆大欢喜吧,可我还是没能控制好眼泪,到最后只能硬生生挤出个笑容算是对这个系列的回应,但这总比真的如我所愿来的好。一开始还是关注在职场风云,但后来还是充分发挥了女性的特质:纠结感情。正如拉拉的自嘲,自己只能算强鸟——强势的依人小鸟。不得不说的是最后画面的定格我眼前是王珞丹,但真的对其第一部一开始的表现有点不满,演傻了一个精明的强鸟,虽说我当时还挺欣赏她,毕竟米莱、小样都给我留了深刻印象,只希望她接演的时候能聪明点吧。
    陆教授中风进医院的时候真的挺难过的,伤心于拉拉和王伟的感情,而拉拉的一个词也深入脑海:幸福的能力。当一个人怀疑自己能否给对方幸福的能力时,恐怕已经不能坚持很久了,至少我也会像她一样结束了,一了百了。但心里总会有个希冀,他能拦住我么?这应该是很多女生敢说狠话,而一旦“如愿”了只能睁大眼睛说:你再说一遍。结果只能是徒劳了,遇到个强硬的立马歇菜,否则还能趁机教训教训转危为安说不定还会两个人抱头痛哭一场以示爱情坚定
    小说从来不可靠,这一定是理性青年的反应。的确,像结局里面王伟和拉拉的偶遇而使爱情复燃的情节不一定在生活中遇到,但总会有些姑娘小伙总结说,生活怎么那么像小说,如此狗血。是呗,谁让小说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呢。
    四本书一个系列,今天终于完结。一直在把书里的经验往自己身上套,看看在处理这些职场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套到最后就会发现自己身上也有些拉拉的影子,这个时代就是拉拉们的时代。像我这样走火的,甚至也会把感情经历套上看看,还好没有入魔到生硬地认为命途类似、爱途同归。值得庆贺的是还是有差距的,不至于因一部小说诋毁人生
    与理想有关,是第四部的主题,这样的题目不免让人心生羡慕,只可惜到最后才让拉拉实现理想,一定会有人遗憾有人高兴,但总算让这部职场小说不失风采。心生回忆,总是要过过瘾的。有时候自信的多了点,为人就骄傲了。有时候怀疑自己能力,做事就低调了。有时候关心别人过了度,麻烦自然也来了。有时候太有信心,估计就会不足。有时候对未来有把握,反而迷失了当下。有时候凡事看的太清,最后还是逃不过迷人眼的过程……
    万事必有过程,自有结果,容不得人作祟。
    做人是门学问,可能到老都领悟不完,只能让自己走着平路,过着生活,且行且珍惜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三):这世上存在着远比职场多得多的无奈

    终于结局了。
    “终于”两字并非处于迫不及待,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如释重负——如果故事继续下去,不知又要揭露多少现实中未必总是那么煽情的悲剧。从第一部开始所有的起起伏伏我始终自以为在以一种很理性的心态去“观看”,然而在即将结局,拉拉终于对王伟说出最后的决定时,我流泪了。因为我明白做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决心,又包含了多少辛酸在里面——不仅仅是他们两人的性格问题,或是相处模式问题。
    因此我也就不难理所当然地认为拉拉最后退出职场并非完全不与此相关——毕竟她还不是遇到了多么令人心灰意冷挫折——不就是一时没有当上总监么,她还有去新加坡的机会,她可以选择再次跳槽。她还年轻,没有理由那么早就厌倦了,尽管已经不再为经济发愁,但一个人性格就是如此,要从野心勃勃的模式猛然转换成这样是多不容易。
    作者把副标题定为“与理想有关”,起初我觉得很牵强,过这样的生活真的就是拉拉的理想吗?我怎么也没有办法相信这结局是拉拉一直以来心中怀有的憧憬,我宁愿相信她是被折腾得绝望了,因为我想并不仅仅只是王伟在怀疑她“有远走他乡的隐居倾向”。或许职场没有真正的所谓朋友,但是有情商的人,确实不至于要闹到“不再往来”那么严重地步,甚至“和任何人也不要往来”,事实是她的人际关系处理得还不错。那么她的转变,只有一种解释——被婚姻折腾惨了。
    偶尔看一些电视相亲节目,发现绝大多数男士说起对女方的要求,几乎都会强调一条“孝顺”——不过这个孝顺八成指的不完全是对女方自己父母的吧。我也看过太多关于“掉进水里先救谁”的无聊争论,部分女人无理取闹的白痴问题被更多的脑残用来成为不同性别社会责任分担的论据。虽说几乎所有男人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女人的社会与经济地位高于自己,虽说事实上大多数女人还是希望自己的男人很有钱,但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女人越是经济独立越是少为自己的男人操心,婚姻生活中境地悲惨的可能性就越小一些。
    然而,拉拉的故事残酷地告诉我们,经济实力强大的女人,也逃不过那些狗血的纠结。
    不过,令人感到事情还不是那么糟糕的情节是,最后叶陶还是娶了沙当当。他说得很意味深长:“我不指望双方能达成谅解。既然这样,不如把他们分隔开。哪天大家都想通了再往一处凑不迟,实在想不通就少往来,不往来也行,免得都不痛快。”——这是我认为作为夹在中间两难全的人,能选择的最好的处理模式。
    可惜现实中大多数人没有那个情商,更没有那个智商。
    也可惜王伟和拉拉的感情,其实并不怎么深。也是今天同事提醒我才想起,在第一部里,王伟和拉拉好上,完全就类似于两个寂寞的人互相慰藉。再加上经历了各种变故和分离,心里怎么可能不产生各种隔阂。重逢后的各种感情戏,哪怕是最后所谓的“旧情复燃”,看上去也总是处于“一时冲动激情”。就算历尽并历着千难万险还坚持在一起,也未必因为没有被心里产生的裂痕耗尽,或许更多不过是因为性格问题不想放弃,或者好强的心理状态让自己没有勇气放弃罢了。而且两人之间的问题也并非全部因为外界的干扰,大多还是因为自己不够懂得怎么处理,不懂得在婚姻生活中是应该“一致对外”的。两人在职场斡旋自如,却竟然无法处理好与各种感情有关的任何事情,不知是这类人的共性,还是只是少见的典型。我个人觉得,这样似乎有违常理。
    杜拉拉系列第一部自然是初入职场人士的好教材,第二部是半资深主管的职业素养示范,而三四,作者的意图显然是想与我们读者分享除职场知识之外的更多东西。不得不承认,刚读完结局的时候,我的心里一时萌生了这样令人惭愧的想法——除了赚钱,什么都是假的。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犯着害人害己的脑残,只有自己的工作最靠得住,而且工作的一大好处是,实在受不了了的时候可以选择更换或离开——只凭这一点,比起某些操蛋的人际关系来说,工作就显得是多么的美好的事物。
    那么即使怀着这样不健康的心态,怀有了愿意努力工作的决心,貌似也不算是太坏的事情。
    于是我想我终于自认为懂得了作者李可为本书取的副标题——“与理想有关”。保持低调的作者仍然现在还在企业任高管,却没有像杜拉拉一样隐居了。但有理由相信,作者写的经历绝大多数是她自己的。至于为什么结局与本人并不契合,我个人臆测,不可能是经济没有保障(拉拉收写书版税的事情应该也是来自她的功成名就),而是其实她舍不得。是的,尽管她表达了与世隔绝的愿望,但我相信她想要隔绝的,并不是职场——哪怕有时会有这个念头,其实她还是热爱这种工作的状态,否则为什么还要写这些书鼓励和指导读者呢?至于她想要隔绝的究竟是什么,我想,确实是那些,职场之外的,各种无奈。
    一路跟来,最后无论如何,未经允许就代表了很多人,感谢作者的分享。
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a70c90100uu45.html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四):《杜4:与理想有关》

      今年读的第二本小说。今年都被工作挟持了,闲暇时间都忙着睡觉和看电影,书读得少了。
    虽然情节显得单薄了,杜拉拉系列的优点就是很多HR的分享很写实,看看挺有意思;而且跟其它职场小说浓浓的江湖气不一样,俏皮但是又不低俗,才让我有耐心将四部全部看完。我对于权术的斗争没有兴趣,我相信政治和商业遵循的是不同的游戏规则,商业的规则很复杂可是其实也可以很简单,我不想在无关紧要细枝末节上纠缠。
    读完这部很大的感觉就是结婚后的杜拉拉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作了,让我唏嘘感慨不已
    杜拉拉居然在从没干过的薪酬经理的职位上生存了下来并且得到了老板的认可,顺利得到了升职。35岁竞争人力资源总监的职务失败让她决定离开职场去做自由职业者,以后准备移民。这个结局让我觉得有些惊讶。35岁的时候就决定这已经是她一生职业生涯的顶峰了吗?她还如此年轻,她以后漫长的生活要怎么样纪念这一段短暂岁月、要怎样靠回忆她一生的成就活下去呢?工作和理想冲突这么大么?
    我一向不喜欢人生意义往大里说,把事情往严肃里扯。我们都是普通人,喜欢追求什么厌恶舍弃什么都是个人的自由,都与别人无关,可以放松点。我不喜欢结尾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的调调,仿佛周围全是她的假想敌,在阻碍她实现自己的理想。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不需要悲天悯人,也不需要自怨自怜。乐观也好,悲观也罢,有输有赢,生存的压力等等,这就是生活本来面目,没有坐享其成这回事。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五):也许有一天 抛下传说 走遍万里 看遍风情 尽在我心

原本只是职场小说,末了,竟也跟着拉拉跌跌宕宕,湿了眼眶。再见了,拉拉;再见了,曾经的理想。
毕业那年初识拉拉,对于即将失业的应届生来说,我曾经把它奉为圭臬,当做我的救命草,带给我无限燃烧的斗志。在简历一次次石沉大海的时候,依旧顽强地畅游在这本书带给我的全新世界里,我拼命汲取那些职场术语职场规则职场哲学,我确定无疑,拉拉的生活既是我想要的生活。最终,向往依旧是向往,我依旧没能找到那扇门,也许应了别人的那句话:你不如杜拉拉聪明。
是吧,李斯特说拉拉是头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的倔驴,但要仅此而已,那世上就没有那么多的困难了。我不知道聪明究竟可不可以学得会,只是我开始放弃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理想没了。
于是,我开始不懂拉拉作为一个女人为什么非得把自己活得那么累,拼命的竞争,拼命的往上爬,连自己的爱情也存在的那么窝囊。先看着拉拉当上行政经理,看着拉拉与王伟相爱却把王伟弄丢;后来看着拉拉辛苦跳槽当上C&B经理,看着拉拉与王伟欣喜重遇并喜结连理;再后来看着拉拉为HR总监努力,看着拉拉痛苦地与王伟劳燕分飞;最后看着拉拉终于辞职做了分享职场心得的自由职业者,并再次遇到一直深爱的王伟……
见证了拉拉这一路的心酸与得失,仿佛跟着她成长了一遍,于是似乎才又想起,原来还有一种信仰叫理想。
人生苦短,拉拉终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我依然在水深火热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苦苦打转。有时真心觉得这也许是很好的生活了吧:在一个节奏较缓的城市拿稳定的薪水,有周末有假期,加班少压力小,每天可以逛逛菜场回来做自己想吃的菜,偶尔跟朋友碰头去寻觅美食并满足一下购物欲,去酒吧街咖啡馆书屋坐坐也不错,如果有车还可以偶尔去周边旅旅游。可依然觉得心是空捞捞的。拿理想说事儿,总显得几分矫情,有理想的人多了去,少数的人找到了平衡,极少数的人实现了理想,更多的人早已妥协湮没在无奈的现实大流之中。
好友曾说:把心收到当下,把你负责的事做到极致,尝到收获后反而宽广许多,到时再走。想想,这道理其实跟拉拉的哲学和做法是如出一辙的。
Follow your heart,follow your dreams,这是杜拉拉大结局的英文名,我不知是否如此就能到达那个彼岸,但我相信,“你所期盼的事都不会以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你只能用自己的心去感受,这可能有点令人害怕。旅途中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就像黑夜一般,但任何探索都是信仰的实践……将自己完全交给黑夜”。
与理想有关,it never ends 。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六):杜拉拉——理想的光辉

    昨晚看结局看到深夜,杜拉拉这样一部职场小说其情节却引人入胜,我总是拿起来就无法放下。剩了几页结局突然之间就停止了,我似乎不敢去翻到最后一页,不舍得与陪伴自己这么就得杜拉拉说再见。
    人的理想都是光辉的却又都是遥远的,我甚至从未想过这部作品的结局内容是什么,也没想过像拉拉这种专业能力高经济基础又好的人最终追求的是什么。
    究其原因,是我个人的眼界太短了。我内心的想法仅仅是拉拉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坐上了总监的位置,认为这样的状态已经到达了顶端。殊不知,为理想而活才是她的目标。这是我才明白,一个人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有多么不易,不仅仅是靠嘴上说说的,也不是只有年轻人才有资格谈理想。有了长期的经验积累,有了经济基础,有了人脉,这些才是追求理想的基石。
   我曾经想拉拉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值得吗,原来一直是理想支撑着她。经历了多少汗水,经历了上司不待见、下属不给力,经历了对工作的摸索到熟练,拉拉终于换来了自己人生中的光辉时刻。在我心目中拉拉的工作能力接近完美,她的思路永远都是清晰的,即使在紧急时刻也总能开辟出直通目标的路径,这就是职业能力上的提升吧。
    这几本书绝对是值得人们读上数遍给人深深思考的作品。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七):八一八杜拉拉和沙当当以及拉拉的几个大进步

       大家有没有觉得杜拉拉和沙当当有些相似之处,除了名字之外。
    杜拉拉前男友差一点成了小姑陆宝宝的丈夫,而沙当当以前的情人是自己丈夫叶陶的姐夫,虽然描述起来不太一样,实际性质很类似,有没有有没有。更何况两个前情人的名字里都有一个“东”字。当然也因为这样的关系,导致王伟家和叶陶家都一定程度的接受不了,气病了陆教授,气的叶家和沙当当不相往来。
    杜拉拉的聪明能干是从DB装修中显露出的,而沙当当装修叶家房子也是个重头戏,区别在于,杜拉拉敏锐的估计对了装修应该有的费用远远高于rose的预算,而沙当当为了讨巧,把2万说成5万。
     当然,杜拉拉和沙当当的水准和年龄都差得很多,杜拉拉和王伟应该是精英夫妇,而沙当当和叶陶却是各有缺陷,出身上杜家和王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叶家和沙家都是小门小户,不过沙当当和杜拉拉在品质上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能干和聪明,不断超越和进取。
     剧中对这两条主线的交汇也有过暗示,在沙当当结婚时,王伟感慨万千。我想,王伟也会感慨那二人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分手,终于发现了彼此还是互相珍惜的。最后拉拉和王伟在分居多时后,旧情复燃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咯咯咯————————————
     最后再说一说杜拉拉的一些成长,当然成长太多了,从第一部面对何好德和李斯特那样面善心软的老板都战战兢兢,到后来面对麦大卫和黄国栋都能不卑不亢。从第一部rose的假怀孕杜拉拉的懵懂天真,到最后一部万方假怀孕杜拉拉的从容应对。还有一点是,最初杜拉拉做行政经理对下属处处提防,开掉了爱抢风头的卡米拉,但是最后面对能力超群的下属艾玛,杜拉拉反而特别重用她,冒着惹怒老板的风险力保她,帮艾玛实现了职场的三级跳(高级专员——主管——助理经理)。这样的拉拉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八):LALA的理想

杜拉拉系列出到了大结局。与理想有关。
昨晚失眠,于是干脆一口气看完全书。想着,这几年的时间,伴随着小说,电影,电视,还有没看到的话剧,杜拉拉的故事告一段落了,也应该写点什么,作为纪念吧,也是纪念工作的这几年。
从《杜拉拉升职记》开始,有一些感同身受的段落,然而最后让我潸然泪下的,是在大结局里,王伟对陆教授和陆宝宝说,我们分开了。
悲上心头的,却不是感同身受。我尚未有相似的经历。却是因为,想到当代女性,既要出得厅堂还要进得厨房,工作不能落于人后,家庭还要尽心经营。抛开事业不谈,仅仅是相夫教子,操持整个家,已经是很辛苦的事情,还要孝敬公婆,善待亲友,不心力交瘁怎么可能。
只觉得辛苦。
书里面可以安排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现实生活,往往不如人意。
工作这几年的磕磕绊绊,让我在一开始看到《杜拉拉升职记》的时候觉得要是早点看到就好了。但是渐渐也明白,别人的经验供借鉴,最后还是要靠自己。而许多事,已经不仅仅是努力就可以。第一本书是什么时候买的已经不记得了,只是昨晚,我把前三本找了出来,放在一起的四本书,是杜拉拉的职场故事。
有趣的是,直到最后一本我才发现,原来书名分别是《杜拉拉 升职记》《杜拉拉 年华似水》《杜拉拉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杜拉拉 大结局》,在豆瓣打“杜拉拉升职记大结局”,找不到书= =
前几天的某个午后,我说,现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作家真不能以出了一本书作为标准。杜拉拉系列出到大结局,我也不曾觉得作者李可是作家,更多的,她是个写作者,是个记录者,是个分享者。现在,更觉得杜拉拉系列是作者的自传,而杜拉拉的理想,也是作者的理想,她也正在通过这一系列的书实现着她的理想。从升职记到大结局,很明显能够看出来,在这中间,作者的文字功底也见长,行文之间越来越顺畅,也更会讲故事了,而这会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工作的最初,以为是一个实现理想的时刻,然而渐渐,发现距离理想越来越远。知道经过许多年的打拼和积累,直到有一天,我们才可以说,现在,我可以实现我的理想了。
还是处在那个积累的阶段,这个时间,不知道会有多长。
但是,理想,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吧。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九):我喜欢你,未来

断断续续看完了杜拉拉1-4,翻到大结局的最后一页,心里感动又感慨。
       作为一名外企HR,在杜拉拉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从杜拉拉里学到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有HR专业知识,公司里做人做事的技巧,也有关于爱情的种种。学习之后,会胡思乱想,我很好奇,十年之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职场上、生活中、爱情中,会是得意、失意、抑或平静呢?正如我在上学时会想以后会上什么大学,毕业后会从事什么工作?现在看来无解的事,渐渐都会呈现清晰的轮廓,成为事实,又过去变成历史。
       随着书里故事情节的推进,可以清晰看到拉拉的成长,由一只青涩倔驴慢慢变为成熟知性的女性。我呢,则为从一名完美自我主义者渐变为懂得平衡和包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总会用这两句话提醒自己。
       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谢谢你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十):杜拉拉,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差不多两年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4本书。也是时候和拉拉说再见了,就像和一个老朋友告别一样,能否再会还是未知数。愿我们能在离理想最近的地方相逢。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杜拉拉。
能够在20岁遇见杜拉拉,对我来说是幸运的。其实在高中时就开始接触了杜拉拉,那是因为电影电视的热度,也出于好奇翻开了书,但是很快就合上了。那时我总觉得离职场很远,所以杜拉拉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但是大学后再读确是另一种心态。差不多两年时间,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四本书。随着离职场也越来越近,这本书对于还没步入职场的我的意义也越来越大。甚至曾萌生出想要转行做HR的想法,但是基于现实,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我对杜拉拉,始终是有一种情怀。而大结局的种种遗憾也让我为之惋惜。
遗憾之一是没有当上总监,而造成这一遗憾的关键人物陈丰也很值得分析一番。陈丰这个人物塑造的很有特色。他看似沉稳实则狡猾。狠的下心在自己的事业上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而不会为了情谊优柔寡断。
另一遗憾便是她和王伟的未完待续,也许在生活中杜拉拉会有自己的归宿,我们也不得而知。
杜拉拉是个励志的人物,就像封面写的,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比比尔·盖茨还要励志。但真正能否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杜拉拉,还要看个人,竭力为之便好。又或者,她会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杜拉拉大结局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