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是一本由[挪威]阿澜·卢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读后感(一):居然哭出来了,我想本我不在乎我哭
事实是这样,我在图书馆见到这本书,我是第一个打开它的人,因为封面好看,因为里面有明信片可以被我偷偷拿走,我就把他们都带走。同时有黄仁宇的长沙白茉莉,明显有趣得多,读完旧上海
故事半个月,这本只看了有三十页,后来期限要到了,我放在书包里不想爬楼梯还书。
是什么让我
遇见它的然后还不
错过这不重要了。
于是有一节长达两小时的
无聊大课,教师说明不准带耳机看手机,可以看书。于是我选择尊重他,我读小说。恰是文明人的保守古板带我来你身边。
当天线宝宝之类托马斯之流出现,我仍然觉得是这么的无聊到,
心情不好。他说讨厌人类,好吧,我也讨厌人类。为了庆祝我们讨厌人类,读下去吧!
或许,从没有一刻我觉得这是有趣的,即使
感动得,
眼泪下来。是德国人刻画没有见过的战役,他想想
父亲的表情,在
母亲妻子死去之后才
自由的
寂寞的做这样的事。之前的一生在干嘛?老古板之前的一生在干嘛?
说破无生!
你讨厌不讨厌。
你有森林我有土地与山河。可我早就没有土地与山河。我们变得这么
聪明,我们长这么多年变得这么聪明。可以得到什么?钱呀?工具房子,还有一只大鸟(原谅我被教化的写不出屌)。
你看看,可笑吧?
还有后代,固然后代这个与我们是森林土地山河一部分时候并没有区别。这太好了。
可是啊!你几乎不认识你父亲。
让我吃土吧!我说真的,这我才能回到土地山河里,我现在并不知道
自己吃的是什么。
就这样吧!
《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读后感(二):小驼鹿和那个无知的人类
这不是一本受众广泛的书,而且书名和内容没有关系。
小驼鹿邦果的
妈妈因为进化的级别不够而遭到人类的杀害,因为小驼鹿也没有进化完全而且没有智商,很快和杀害它妈妈的人类成为了“
朋友”(实际上是人类的劳动力和玩具)。
这个杀掉邦果妈妈的人类多普勒,因为一瞬间的“开悟”
离开家庭住到森林里,因为他感受到自己厌恶人类,厌恶有人类气息的一切。森林给他自由没有束缚,从此他
幻想过上以物易物
钻木取火的逆向进化
生活。为了维持这样的生活状况,他需要以邦果妈妈的肉换取超市里的牛奶,以盗窃的方式取得巧克力、果酱、斧头、颜料等他的生活必须品。
在入室窃取巧克力的时候,结识了年幼丧父几年前又丧偶的杜塞尔多夫。丧偶以后,杜为纪念未曾谋面的父亲,
真实还原了听说来的父亲死亡的那一刻,纳粹1944年巴斯通突出部之役的场景,他成了精湛的手艺人,并且已经
坚持了六年,马上要完成了。就像其他耗尽心血使毕生愿望以偿的人一样,完成之后就
空虚到想死。
冥冥之中一档电视节目挽留了杜,不久之后
无所事事的杜也搬进了森林和多普勒做邻居。杜的行为影响了多普勒,多普勒也在很长的
时间内给他并不了解的父亲做图腾柱。多普勒还和一个小偷、一个保守派分别发生过故事,虽然
不怎么愉快,但最后这些人都搬来和他做邻居,好巧。大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期间,多普勒的妻子来找过他,然后还有了baby,baby出生的那天多普勒被他妻子的
弟弟,也就是baby的舅舅绑下山看样妻子和
孩子。不过一切都是
徒劳无功的,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多普勒轻易取得了智力尚在发育期的小儿子的
信任,带着小儿子和邦果又踏上了下一段旅程。谁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谁也不知道
未来他们要怎么立足。
确实不知道是什么激发了作者这样的灵感,作为故事不得不说点子很新奇。但对我来说故事没有讲完,道理没有讲透,所以只给三星。厌恶人类以及人类一切事物的人,于是物理上逃离但
生活中却无法与人类实质性隔绝?为了生存而烧杀盗窃就是合法合理的?在远离人类的地方同样无所事事受人影响,空虚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
心理上、
精神上都没有提出什么理念,所以只好一直走下去。但是,喂,在你想清楚之前别再祸害别人了好吗。
《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读后感(三):一直无聊下去,直到幸福到来
“我是自行车手。我是
丈夫、父亲、儿子和员工。还是房产所有者。以及一堆其他身份。人总是那么复杂。”
这个现代
社会中身份复杂如同你我的人,有一天,
春天的时候,在森林里骑车,然后就摔倒了。开始疼得面目狰狞,慢慢地,躺在地上动弹不得的他,抬头望着几根树枝在微风中缓缓地移动,突然发现许多年来第一次感到如此
安静,往常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复杂的感受、想法、
责任和计划都
烟消云散了。儿子的伤脑筋的动画片,装修的瓷砖、水龙头、浴缸、马桶,工作,
老婆,人类,都统统不见了。突然之间,
世界安静了,只剩下森林。于是乎,他决定从此在森林里住下来了。
这个决定本身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这是对现代生活决绝地背离。他扎了帐篷,在帐篷外撒尿,他手刃了一头驼鹿,回归到一个猎人和采摘者的原始角色,跟小驼鹿建立了比跟他老婆和跟任何人类更亲密的伙伴关系。他
思考自己的聪明如何绑住了自己并很可能就这么哄着自己过完一生,“我聪明地学习,得到一个超级聪明的
爱人,并且在有人给我一份聪明到对其他所有聪明的工作竖起中指的工作之后,以聪明的方式,在聪明的
朋友们的簇拥下和她结了婚。之后我们有了孩子,我们聪明地抚养他们,我们搞到了房子并聪明地装修一新。在这一切聪明之中我游荡多年。我在其中醒来,在其中睡去。我呼吸着聪明,渐渐消磨了
生命。”他练习
孤独,并开始体会到刚刚去世的父亲的孤独。“我的父亲不在了,
永远地
离开了,而我从没真正地了解他……这一切以全部地重量渗透到我心里。”
如果只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我们的现代生活,我没做过统计,但猜测得票最高的很可能是“忙碌”,其次可能是“竞争”。忙碌与竞争形成的高度运转的巨大漩涡,把每一个人都卷入其中。“压力”成为了每一个身处人群中的人的共同感受,不管是一个
小朋友在小朋友群中,一个
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中,一个上班族在上班族群中,还是一个中年已婚
事业有成人士在中年已婚
事业有成人士群中。早高峰的拥堵,不自觉加速的步伐,脑子里转个不停的
成千上万的念头。这之下的
迷茫、孤独与空虚,成为了与表面的繁忙并行的第二时空。而看起来功能健全见招拆招的现代社会,发展出了一大批针对都市病的生意。消费主义本身神奇地同时成为了其最大的病因及最大的治愈者,它填补了人们
内心的空洞,同时又催促人们以最快的方式赚取更多的钱以便能用更多的消费来填补下一个更大的空洞。
而主人公多普勒,受够了这一切,他主动脱离了都市的漩涡,不再赚钱,也不再花钱,他跟山下的商店用驼鹿肉以物换物,并认为这是人类
拯救自己的最好方式。他其实是在表达:反思过度膨胀的消费主义,对已然控制和
改变了人本性的商业化喊停,这是人类
拯救自己的最好方式。
小说作者、挪威作家阿澜•卢是个有趣的人,从《我是个
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里年轻人的迷茫和对生命的追问,到这本《我已经结婚了,我心情还不好》里成年人对
自己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下的生命状态的深刻反思,都有一以贯之的东西。他的作品常见短
句子,自白式的语言,有一种直达核心的简洁与力道,就像一个使用短兵器的高手,一切都
干净利落,招式清晰,哪怕是在谈论
人生的大命题,他也懂得节制,不滥抒情,
情感都隐藏在文字表面的一尺以下,所以他的语言看似
简单却有看头,有一种沉甸甸的东西,让人没法忽视,六七万字的小说读完很久,仍然坠在心里。不难想象,他本人作为自行车爱好者,
一年四季当他骑车穿过挪威的街道与森林时,他思考的世界和自己,是去除了层层面具的真实。
在喧嚣的世界里
何去何从?这个古老的
话题几乎不会有真正答案。小说里,多普勒以一种行为艺术的前卫方式给出了他的立场,却也并未给出答案。据说十年前当这个小说在挪威出版时,
名噪一时,甚至有狂热粉丝读完小说后效仿了主人公的做法,也搬进了森林。
但是地球另一端的我们没有大片的森林可以住。或许启发本身已经很好。多普勒住进森林后,跟冷漠的商店老板成了朋友,并跟闯进他家的贼聊了一晚上,一起喝了酒。所以启发之一是,每个人都携带着一整个
沉默如大海的世界,跟你认为最不可能的人聊聊天,没准你们的相似度比你和你自我定义的圈子要大得多。
启发之二是,接纳无聊是有好处的。这是多普勒发现的,无聊——这个现代人惟恐避之不及的鬼东西,现代人拼命折腾不惜代价要赶跑的东西——他
相信它同样能拯救自我。“无聊被低估了……我十分肯定,无聊的另一边,有什么
等待着我,”他说。把复杂的身份卸掉,让自己停下来,把日程表清空,什么都不做,无事可做,让自己无聊一会儿,多普勒认为,这是很好的,他会在无聊中走向某处。我不得不说,他的见地在此处与佛陀
不期而遇。或许这正是应对现代社会结构里的喧嚣与迷惑的好办法。
“我的计划就是,一直无聊下去,直到幸福到来。”
《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读后感(四):那个快乐无疾而终的年轻人
“我的父亲死了。”
“昨天我手刃了一头驯鹿。”
作者的碎碎念终于止于开篇的两句话,而作者的意识流风格也终于在第二部里面
登峰造极。上一部里那个
愤世嫉俗的年轻人还在,只是套上了分身乏术的大衣,将想带着驯鹿逃离的愿望裹挟进口袋,一道拉链隔开了针叶林与U形谷。只是北欧,北欧,思绪似乎也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油彩画的北欧。像阿根廷的乌斯怀亚一样都是属于世界尽头的挪威,有着幻化万千的瑰丽的北极光以及幻化万千的作者的文字组织
能力——“生活教会我们欲盖弥彰的道理,所以还不如趁早交代:我有一根大棒。”
你能
理解一个稍微有点想象力的骚(ji)年(lao)看到此段时血脉喷张的画面感吗,很难想象作者甘心给自己这么逼格的size被安排到这么小的版面上。用碎碎念同一表达方式的碎嘴来说就是:像话吗像话吗像话吗像话吗?
所以“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的原因要么是道理太过欲盖弥彰而一生又缺乏个傲人size。要知道
婚姻不幸半数以上都是
性生活的不
和谐。
原以为作者会在这本书之后再推出一本《我有了娃,我心情更不好》之类的书,没想到此季里作者已经陪孩子在看天线宝宝了,虽然作者“有种想把它们塞进碎纸机的
冲动”,当然,更建议火车头托马斯从脑海中轰隆而过。父亲的去世与孩子的降临,如他所言“一个我从未真正认识的人替换为另一个我其实根本就不该认识的人。“死生循环这种事情不得不让人想太多。
没错,就是:想——太——多。年轻人自己不要想太多难道要跟着那些行将就木的老年人想吗?无法言喻。
无法言喻的还有作者对森林的偏执感。练习和孤独一起生活,通过对森林的热爱,用深浅明暗的各种绿色涂掉了驼鹿的森林,对作者来说森林就是一整个世界,那“世界充满聪明、操蛋、
信仰、希望和爱“,是新年带来的福祉。
那么还有驼鹿,如果是森林是作者对环境的
祈求,那驼鹿便是作者自我的化身了,准确来说,是即将死去的自我。“
青春的叛逆的冲动“”
脆弱与
坚强, 诗意与庸俗“,如果一只驼鹿可以思考这些问题多应该带进动物园或者博览会啊!你端,或者不端,时代与驼鹿就在那里,不紧不慢
不声不响。
这个年轻人,他认识到人类的错觉在于对自我的过分关注,但他摆脱不了错觉,就像他摆脱不了挪威。
而一切都那么挪威。
五月之后,挪威的春天终会到来。
《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读后感(五):我还没结婚,我心情也不好——《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书评
请原谅我的浅薄与肤浅。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初初看到书名时,错把它当成是一部以婚后生活为主线的小说。
“我是自行车手
我是丈夫、父亲、儿子和员
我还是房产所有者
以及一堆其他身份
我想逃”
每个人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个角色也是随着我们的
成长而不断增加的。今年的我卸妆下了一场戏,却又匆匆登台,换上戏服,进入了另一个剧情。
初入剧情给我带来了些许的不适,些许的
激动,些许的兴奋,些许的茫然……所有的一切让我偶尔会不自觉的产生想要遁走的冲动。
刚一拿到这本书,
别具匠心的装帧和排版,以及里面
漂亮的插画,让
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欢快起来。甚至抛弃掉我每晚必看的动漫。
“恰恰相反,我有理由相信他只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和其他几百万普通的年轻人一样,必须为出生在某个既定的历史时刻而承担后果。”
人生到底是什么呢?人生到底要干什么呢?我想任何博学之人都无法对这些问题作出最准确的回答吧。
凡是发生的都是有原因的。一如我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一般。我想我所要做的,便是好好的生活,“咖啡真苦,蜜糖好甜,我从来不拒绝 所有滋味……生活本该这样,喜怒无常”,是的,不要拒绝生活赐予你的独特的体验。而我们应该也就是在这样的体验中,不断的接近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吧。
又想起之前刚读到的一首诗。
苍穹
——大卫
……重复别人的命运,亦被别人重复爱过,
恨过,哭过,笑过
不得不提的是日子
不堪一提的也是日子
愿意与否,你我都要在可能与不可能间度过此生
上半生如此平静,或许就是为了下半生
我对你动用苍穹
其实我在最初的时候,对于这部小说仍旧有点儿茫然无所知的感觉。直到多普勒因为妻子的强制命令回到他所逃避的小镇上,开家长会,接触他所讨厌的人类,与半夜到访的罗格交谈,我才仿佛真的触碰到了多普勒。
“要是在半年前一个如此体面的老保守对我质疑一定会让我深思一下错误是否其实在我,但现在,再者崭新的森林生活中,这对我一点作用都没有。”
改变,就是这样发生的,曾经以为根深蒂固的东西,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被改变了。
这让我不禁这样的认为:最开始对邦果母亲的虐杀是否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多普勒对于附着在他身上的“过去”剥离。而在森林中的一跟头,则是我们常说的生活中的某一个契机——让他与过去剥离的契机。因为从那之后,他就开始了他真正想要的生活。
而正是因为多普勒的不拒绝,他才能有机会认识到现在的这个自己。
读一本小说,暂时远离世界一小会儿。
我是真的沉浸在了多普勒和邦果的世界了。
《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读后感(六):逃吧,到森林里去
森林可爱黑暗且深
但我必须信守承诺
睡前还有长路要走
睡前还有长路要走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驻》这首诗的最后一段,很贴切而又巧妙的出现在书的扉页上。 其实关于这一段的翻译有很多种,但宁蒙这样的翻译却最恰到好处。重复了两次的“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毫无疑问才是罗伯特最想表达的。
阿澜·卢引这段诗,正是因为森林。
森林是生命和包容,是一切无尽和有尽的综合。
其实小说的故事内容很简单——多普勒不开心。
多普勒拥有良多,但是不开心。于是他从现代社会的文明牢笼中逃了出来,奔向了仿佛能够容纳一切的森林。
但正如同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多普勒选择的森林一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这样一部看似只有碎碎叨念的絮语的书。我觉得大概好多人在读了开头之后还是一头雾水:这小说到底说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阿澜·卢的书中没有知识分子式的传道和诠释,也没有革命派作风的呼吁和倡导,他就是用甚至有时候读来觉得神经质似的心理片段抒发自己,并不妄图过度表现。但这种类似于意识流动的篇章确实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点启迪,至少当我们有时也想要和多普勒一样逃离这个社会的时候。
现代社会是什么?说白了其实就两个字——复杂。
我们拥有复杂的身份。我们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也是我们父母的儿女,是我们爱人的爱人,是一堆人的朋友和那么几个人的下属。我们是所有需要缴费的单子的签名者,是每天早上穿梭在忙碌人群中的填充物,是一堆垃圾食品的享用者,是每天泡沫连续剧的追逐者。
而这社会也同样的复杂到难以理解,黑暗面绝对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触碰的奢侈品。每天电视新闻上爆炸式喷发的头条都在提醒,这个世界所迷恋的,只有年轻、性和权力。
我们就这样,尽情挥霍着过度剩余而又虚无的人生。然而偏偏,我们又自以为聪明的沉浸其中,以为能够从这其中得到难以言说的宝藏。
可事实上,我们离认清自己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不跳脱出这个奇怪而复杂的循环,人类似乎永远无法清醒地认识自己。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代社会摆脱不了的商品经济,毫无疑问是我们目前试图逃离这样的生活状态的一个巨大障碍。多普勒最后在森林中完成了他的原始狩猎和以物易物的交换模式,但显然在对抗整个庞大社会体系时还是显得脆弱不堪。当然,如果相信人类真的只用回归就可以解决眼前的矛盾的话,那未免也太天真了——历史永远前进,而不会让人们的杯水车薪阻挡他必将会到来的前景。
不过,总算多普勒和他的小驼鹿邦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也为我们在偶尔停下来迷茫的时候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向。
走得太快容易失去方向,那我们不妨停下来看看。
生活在钢筋水泥中太长时间,那我们不妨逃到森林中住一段时间。
我们要反抗现代——
打倒聪明,打倒愚蠢。
因为战争就在门外。
这就是战争。
这就是小说的结尾,也是阿澜·卢想对我们说的。
《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读后感(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瓦尔登湖
读过作者的《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好》觉得他简直就是知音,道出了多少年轻人的迷茫,同时也在想主人公未来的走向,暂时走出卡壳状态的他在走入社会后,心情会不会变得好起来。这本新书给了我答案,事实证明多普勒在反社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翻开书就被震了,“我是自行车手,我是丈夫、父亲、儿子和员工。还是房产所有者。以及一堆其他身份。我想逃”
谁不是呢,我们每个人都背着好几个身份,被贴着不同的标签,想逃却又逃不掉。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瓦尔登湖吧,总会有些时候,让你想抛下眼前的一切,遁了。抛下所有身份,远离虚伪的同类,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我们没有勇气真得去这么做。
多普勒做了,就在摔倒醒来的瞬间,他觉得时机到了,他要隐居森林,他抛妻弃子,自毁前程,回归原始,和一头小驼鹿在森林互为守候。但他却没办法完全脱离社会,他需要牛奶和糖,他需要工具,他以物换物,去偷去抢。就是不愿意像个正常人一样回归正常生活,他就是这么拧巴,这么矫情。
他讨厌人类,却又离不开其他人。他希望他的孩子不要太聪明,聪明是种束缚,他所追求的是绝对的自由。他反对社会的教条不满,他们剥夺了人们的创造力。
我以为当他再次当爸爸的时候,他会选择回归
家庭,但他居然和妻子说他被召唤了,要去更远的森林探索,他妻子居然也欣然接受了,这太扯了,反正在中国这种事情应该永远都不会发生。你想逃?没那么容易!
明天我依然是员工,是女儿,是女朋友,唯独不是我自己。
《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读后感(八):烟消云散
反正我就是在外面骑车。春天的时候。然后我就倒了。挺没道理的。森林里走得都挺熟。范围通常也小。我挑了条小径,骑着骑着就进了野地,正下坡呢,前轮就突然卡在了两块石头里。我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屁股砸在了树根上,外加自行车撞上了脑门。我就这么躺着。开始疼得跟鬼似的。动弹不得。我只是静静地躺着,抬头望着几根树枝在微风中缓缓地移动。许多年来第一次这么安静。当最糟糕的疼痛缓解一些以后,我感到一阵由衷的平和。只有森林。往常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复杂的感受、想法、责任和计划都烟消云散了。突然之间,只剩下森林。而且我脑子里也不再出现任何伤脑筋的儿歌。它们平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在我脑子里。我儿子和他的小伙伴看的那些录像或DVD里电影的主题曲。它们太有穿透力,太狡猾了。就这么沉甸甸地附着在我的中枢神经上。在我跌倒之前,它们在我的脑子里已经循环了几个月。整个冬天都在困扰我。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甚至我父亲死的时候。我都打算因此去挂个号。比方说吧,“企鹅家族”。我儿子特别爱看这部德国制作的企鹅片。吧啊,吧啊,吧吧吧,吧啊,吧啊,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啊啊,吧,吧,吧啊,吧啊啊啊啊!这玩意儿能在脑子里转悠一整天。从我早上睁开眼到我晚上倒下睡觉。冲澡、吃早饭、骑车去上班、开会、骑车回家、买菜、去幼儿园接儿子,等等,等等。“企鹅家族”从早到晚。其他几天是“巴布工程师”。老天爷。巴——布工程师,能修好吗?一定行!要不就是“天线宝宝”。
《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读后感(九):老掉牙的铁轨模型
反正我就是在外面骑车。春天的时候。然后我就倒了。挺没道理的。森林里走得都挺熟。范围通常也小。我挑了条小径,骑着骑着就进了野地,正下坡呢,前轮就突然卡在了两块石头里。我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屁股砸在了树根上,外加自行车撞上了脑门。我就这么躺着。开始疼得跟鬼似的。动弹不得。我只是静静地躺着,抬头望着几根树枝在微风中缓缓地移动。许多年来第一次这么安静。当最糟糕的疼痛缓解一些以后,我感到一阵由衷的平和。只有森林。往常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复杂的感受、想法、责任和计划都烟消云散了。突然之间,只剩下森林。而且我脑子里也不再出现任何伤脑筋的儿歌。它们平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在我脑子里。我儿子和他的小伙伴看的那些录像或DVD里电影的主题曲。它们太有穿透力,太狡猾了。就这么沉甸甸地附着在我的中枢神经上。在我跌倒之前,它们在我的脑子里已经循环了几个月。整个冬天都在困扰我。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甚至我父亲死的时候。我都打算因此去挂个号。比方说吧,“企鹅家族”。我儿子特别爱看这部德国制作的企鹅片。吧啊,吧啊,吧吧吧,吧啊,吧啊,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啊啊,吧,吧,吧啊,吧啊啊啊啊!这玩意儿能在脑子里转悠一整天。从我早上睁开眼到我晚上倒下睡觉。冲澡、吃早饭、骑车去上班、开会、骑车回家、买菜、去幼儿园接儿子,等等,等等。“企鹅家族”从早到晚。其他几天是“巴布工程师”。老天爷。巴——布工程师,能修好吗?一定行!要不就是“天线宝宝”。吓人道怪。这些——不好意思——操蛋的、矫情的小人据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研发出来开发儿童智力激发好奇心的。两岁的时候还真他妈管用,但对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说就太弱智了。丁丁!迪西!拉拉!小波!天线宝宝。天线宝宝。说——你——好!有种想把他们塞进碎纸机的冲动。还有“火车头托马斯”。好吧。大概没那么恶心。反正头五六十回还成。积极向上地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个没完,顺着老掉牙的铁轨模型,沿途风景有点像英国,虽然所有孩子都知道其实地点是索多岛,在那里小火车头托马斯快乐地开来开去,和他的车厢安尼和克拉拉比亚一起,还有他的火车头同事派尔西、托比和詹姆斯,以及别的有名字的交通工具,比如直升机哈络德、巴士贝尔蒂、推土机特兰斯,以及指挥员,我们家叫他帽子先生,每当火车们做什么好事的时候他就立马出来表扬一下,乐此不疲。例如他会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小火车头,托马斯;他也会来硬的,就像上回那些大火车头得意忘形拒绝亲自拉车厢的时候。这些破事可别让他知道了。
《我已经结婚了 我心情还不好》读后感(十):不经好笑悲伤惨烈又美丽
不是谁都能欣赏得来这种小说的。当我看完之后兴冲冲地把它推荐给某八零后姑娘时,她说了句“好无聊”;我觉得吧,因为这是一平时不怎么看书的主儿,于是又找到一位姑娘,平日喜欢读台港名家散文的,我说这书好有趣也够忧伤,可是人家把这本书放在桌上一放就是好几天说没时间看,哪怕实际上每晚她都在pad上看综艺。
当然,虽然不待见这书,但她们都觉得封面好看啊,插图好看,然后又说了句:这么小的书,卖这么贵喏!
看书,你想看什么呢?
如果你要看戏剧化的人间故事,起伏剧烈荡气回肠的,那么这不是。如果你想看历史和沉厚和文化,那么这……太私人,算不上。如果你想看批判和控诉,这里头有一些,但它那么……好笑,又悲伤。好吧这里头有不少批判和控诉,但嘲讽和自嘲也足够多,你笑他人,他人笑你,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荒谬的。
看书,我想看到作者,看到鲜活的人,聪明的人,有情有意的人,脆弱的人。我想看看他是什么样的人,是让我畏惧还是觉得亲近。
我想看到情绪,想知道平淡的日子里有什么东西在暗涌。
多普勒,四十出头,聪明绝顶(自诩),生活美满。一日骑自行车碰到意外摔了下来,磕到了头,于是他的心智(用这个词对的吧?)改变了。
他发现:自己讨厌人。于是毅然决然远离人,一个人跑去山上住。
可他不是另一个梭罗啊!他不会农耕,也不看书写字。他会猎鹿,射箭(射着玩而已!打发时间而已!),会发呆,会骂街,还会时不时跑到山下的人群里跟别人换东西,甚至寂寞了去找人聊天。但最终,他总是回到森林里,和一头小驼鹿待在一起。这种日子真自在,他不愿回到旧生活。
但旧生活总会找上他。他被迫短暂回到家中看孩子,遇见小偷行窃却与他攀谈,最后以礼相送;他劝导儿子放弃文明世界的儿童娱乐,把他带上了山,却发现小家伙天生是自然之子;他到杜塞尔多夫家串门,跟他交流各自对老爸的回忆;他跟守林人斗智斗勇;他跟小舅子搏斗;他古怪而快活之极的行为惹得一众人也跟他一起上山,将他的小世界搅得又挤又闹又不安……
这个世界总归是热闹的,哪怕他主动逃离人群,他逃不开心里的闹。热闹无孔不入。说到底,他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讨厌人。
书中精彩的句子比比皆是,翻译做的非常传神。比如作者躺在野地里,“人来人往,花开花落。”他把父亲比作薛定谔的猫,“他可能想过很多,也可能很少。他可能过得很好,也可能不好。他同时既完完全地活着,又完完全全地死了。而他现在只是死了。”他牵着驼鹿,鹿背上坐着儿子,组成了一幅《圣经》故事画;他讨厌精明的商业片导演,说“我会创造一种可疑且可恨的氛围,电影会变成可疑且可恨的电影。得不了奥斯卡奖。也不会有聪明的未成年人来排队买首映式的票”。他用一句非可非非可的话让可怜的老保守每天都跑到他那里来跟他求证他对他的印象。他说他已经喜欢上了无聊,因为无聊通往的是幸福(简直是金句!)。他形容人们又普通又麻木不仁,真的“很挪威”。他时候老保守的图腾柱“丑得惊天动地,搁地球哪儿都没法创造和平”。太多,太聪明。多普勒,他聪明到令自己害怕,聪明到无论如何都要遏制住儿子的聪明劲儿,让他和他一起过上无聊却幸福的生活。
说到底,是一个经历已经足够简单的都市人千方百计要逃离人群的故事,当然,故事也足够简单。牵扯到的就那么几个人,以及一头鹿。这里头只有两个女的,还都是次要人物。可是,这个故事不经,好笑,精彩,悲伤,一点也不深沉,也可以说很深沉;在我看来,还有一丝惨烈,一丝美丽。这许多的形容词,其实映射的就是故事背后的作者,简单而睿智而迷糊。生活在人群里,体验着孤独,向往(这个词也没用错!)着孤独,练习着孤独,最终习惯孤独。“孤独是整个架构的基础。人和人可以生活在一起,但是在一起作为规则只是在身边的意思。这就够了。”
当你年轻的时候,你心情不太好;当你不年轻了,你心情还不好。也许所谓的“心情不好”,无非是得知了孤独就是命而已。没什么,学习它呗!习惯就好了。所以,在我看来,这就是一本讲述孤独的迷人的小书。我是真的喜欢,并且觉得作者真的是可以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