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岛上的最后一天》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1-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岛上的最后一天》的读后感10篇

  《岛上的最后一天》是一本由[美]卡米尔·佩简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岛上的最后一天》读后感(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回归本真——评卡米尔著、李旻译《岛上的最后一天》

由美国作家卡米尔•佩简著的畅销书《岛上的最后一天》(李旻译本)讲述了一名女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一些故事。全书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主线分明,辅以大量的心理描写,语言清新真挚,探讨的主题更是引人深思
应当说,描写的故事并不是太复杂。大意就是丽比被发现得了一种罕见的癌症,也就几个月活头了,回到家正想和丈夫汤姆说,汤姆却提前一步说出了自己“出柜”(非出轨)的事实。这让丽比深受打击,时日无多倒也罢了,一想到丈夫以前和自己亲热时头脑里实际上想的是男人,这就让人恶心无比。
一怒之下,丽比将汤姆赶出家门,并将家产变卖一空,从芝加哥飞到了波多黎各父母曾呆过的一个小岛,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平静地呆一呆。没想到上岛过程也有惊险,小飞机差点出事,迫降沙滩。
由此和飞行员夏洛结识。后来发现夏洛也是一个抗击癌症的人。两人惺惺相吸,很快坠入了爱河。最终,丽比接受了治疗,并与夏洛结婚还生了两个孩子,大大延缓了最后时刻的来临。
本书探讨的两个问题,一是癌症面前如何面对?二是面对婚姻不幸如何作为?
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不因人的职业身份而不发生,只不过有能力医疗条件好的可以延缓点。但也未必尽然。有时候,面对癌症时的心态很重要,很多人被癌症吓破了胆,心理负担加大,从而加速了死亡的过程。
癌症总被人们称作是不治之症,癌症即意味着死亡,被查出来的时候往往都是中晚期了。人最痛苦的不是突然死亡,而是明明知道死亡已经临近了,自己却无能为力。究竟是放弃治疗潇洒走完最后一程,还是积极治疗乐观对待与病魔抗争,都是不同的选择,无所谓对错。
至于丽比的第二个问题,面对生活了十几年的伴侣竟然是个同性恋者,这也是个不小的打击。虽然汤姆对丽比也不错,但出柜之后,二人就不是男女夫妻之爱了,对此丽比无法容忍。
丽比本来已经决定放弃治疗在孤岛上度过余生,没想到遇到了夏洛,这才发现是她的真爱。丽比毅然沉入了爱河,虽然时日无多,但朝闻道夕死可矣,庆幸曾经拥有,何必在乎长期占有?夏洛改变了丽比的想法,使她重新又鼓起勇气面对世间一切,包括疾病。
这本治愈系图书告诉人们,癌症不是世界末日,婚姻不幸也不是世界末日,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总会受到阳光的照耀,总会遇到那个让你醍醐灌顶如梦初醒的那个人,你也终会发现生命的真谛所在。

  《岛上的最后一天》读后感(二):勇敢的心

负负得正吧,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面临双重打击还会不会能重新站起来。看了卡米尔·佩简的《岛上的最后一天》,对于丽比·米勒的经历感同身受,很多时候觉得她仿佛就在我身边。记得曾经和闺蜜讨论过,如果有一天不幸罹患了重大疾病,该如何选择度过剩下的日子。我们不约而同地想法是放弃高昂的治疗,逃离现实生活的一切,去一个安静风景区了却余生。丽比年纪轻轻突遇变故,在得知自己身体有癌症时,又发现自己深爱的老公是同性恋,加上自己从小挚爱的母亲也是因为癌症离去,她开始辞职,从芝加哥飞到波多黎各小岛上,试图在这座小岛上度过余生。

  《岛上的最后一天》读后感(三):假如你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完美的生活本身即是一个完美的谎言。没有完美的生活,只有不遗憾做自己,享受生活,生活,五味杂陈,是它本来的味道,缺一则无法深刻体会,即使是幸福人性生来如此,没有失去,何来珍惜,没有痛苦反衬,何感幸福。
      《岛上的最后一天》故事情节简单,却细腻描写每个细节。讲述了丽比被告知自己得了癌症,且情 况不乐观,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与此同时,丈夫却坦白自己是个同性恋。在双重打击下,丽比没有选择积极治疗,而是办离婚,卖房子,去旅行,完成自己心中所想,准备这样过完余下的几个月。幸运的是,在途中遇到了她的真爱,曾患过癌症的夏洛,经积极治疗后恢复了健康,在夏洛和哥哥保罗,父亲鼓励支持下,丽比开始治疗,病情好转,还把两个可爱的小生命带来了这样世界。
      幸与不幸?更多的是幸。不幸的丽比,上司给的工作压力,癌症,丈夫的性取向,潮水般一下子涌过来,淹没了丽比,却没有把丽比带入深海中,她又站起来,往岸上走,同行的,还有哥哥保罗,爱人夏洛还有父亲。在如此糟糕的境遇,遇到了她的真爱夏洛,她是多么的幸运,在生命余下的几个月里,爱情亲情友情,都收获满当,哥哥,父亲,爱人都如此地爱护着她,这样的人生,无撼。丽比坚强,独立,上天也不忍心继续摧残,她在家,家的力量下,幸运地,推迟了离开时间。虽然没有很好地反击癌症,生命还是未知,但丽比已经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都充满感恩
      当下,人们谈癌色变,当下,人们把爱情当作全部。《岛上的最后一天》把这两个主题融合在丽比的身上,岛上的最后一天,就是向人们发问:假如你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你会怎么办?如何爱,如何生活?同时也是让人们反思,当下,你想要做,却没有能做的事情,是因为什么而犹豫?假如你的生命进入倒计时,这些犹豫你会如何想尽办法一一解决?我有很多想要完成的事情,可是,拖拉,等待时机,很被动地滞留不前,看完这本书,我想,是时候,想尽办法一一完成了,珍惜当下,感恩生命!这本书更能催眠人放手一爱,享受当下。绝对的隐形鸡汤,让人不知不觉喝下去,充满正能量。

  《岛上的最后一天》读后感(四):生活是毁灭性的,生命是美好

“生活就是一场濒临死亡的体验。”

35岁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假如按照正常轨迹,35岁,而立之年,应该拥有一个家庭,稳定的工作,为生活奔波拼搏着。如果能够按照既定的生活轨迹平淡无奇地生活下去是也许是最平常也是最幸福的了。但如果突然被告知身患癌症,只有六个月的寿命,再加上与你相恋多年的丈夫原来是一个同性恋,想必这也是另一种独特的而立之年——噩梦之年。

35岁的丽比正面临着这样的一个毁灭性的危机,繁重的工作,温暖的家庭,所有的一切如幻影般都在顷刻间全部被毁灭。曾经的美好都在此刻变成恶劣的嘲讽,讽刺着一直以来所作的无谓的甜蜜努力

出人意料的剧情设置,令人惊诧的对话情节,让这本书在严肃的话题之中风趣幽默地行走,却又在愉悦的氛围中制造惊恐与温暖,在猝不及防间攻击你的泪腺,眼眸含光。这是如此有趣温暖的人生教科书,最普通的主题——癌症后的生活——却独具匠心,新意与温暖让这本书与众不同,也许本书不应该叫“岛上的最后一天”,在字里行间从未感受到最后一天,相反,我看到了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假如你也被宣判你那漫长无趣的人生旅途只有最后几个月,你会怎么做?也许你会和《女人的香气》中的女主角一般,与上司来一次决绝的辞职批斗大会,拿出银行所有存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看到钟情的衣服就放肆地买,看到喜欢的人就大胆地去追,不考虑任何后果,反正生命只有最后几天,以前活得不像人,现在的每一天都要活得像女王,如此才不枉此生。丽比也是这样做的,她变卖家产捐赠给慈善事业只身一人去母亲曾经留下痕迹的地方旅行,寻找爱的踪迹,但没想到丽比在这场绝望的旅途中不经意间邂逅了爱情。

生活是毁灭性的,生活的每一天都在经历着毁灭,只不过有些不经一提,有些却是噩梦。但我们要明白,生活从来都不是生命本身。

生活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也是人类各种生命的所有的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都有着新的尝试的可能性,毁灭与创造一直存在。但有些人害怕改变或因为各种假如拒绝尝试,他们不知道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濒临死亡的体验。

化学上说,越混乱,越稳定,生活也该是如此。在越混乱的状态之中,越能平稳地前行。生活时刻在遭受着毁灭,你以为生活被毁灭,但其实正是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将生活还给了你,也只有在此刻你才能无所畏惧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享受生命本身所带来的美妙奇迹。丽比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十字路口,看到了更多的温暖与期待——家人、朋友、上司、爱人,所有未曾感受到的在这时间全部送到你身边,让你感受到真正的生活与生命。

生活从来未停止过毁灭的恶劣本性,就像一场暴雨,一次加班信息,只要你不快乐,就是它最大的快乐。但生命本身是美好的,我们自身从来都不受生活的约束,是我们自己创造了生活,也只有我们自身能够改变生活。生活也因为生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一切都源于生命本身。美好的生命才能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毁灭与奇迹,热爱生命本身是你最根本的人生清单。

  《岛上的最后一天》读后感(五):死亡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我一直有种感觉,觉得自己有朝一日会被肿瘤找上。不自主的代入到那场景,想象自己会怎么应对这状况。 这大概是世间所有的事情里面,最无法直面的一件事。 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类似的案例。讲的是丽比面对癌症和死亡的事。 丽比的母亲死于乳腺癌,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母亲临终之前的那一段日子,一直深深的,镌刻在他的脑海里,挥散不去。那段压抑的,灰色的看着所爱的人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的日子。这大概是人所能承受的极限吧。 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说,人的生命不仅仅只属于他一个人。 利比确诊为一种罕见癌症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这件事情跟她的丈夫汤姆说,她脑海里自然而然的浮现,汤姆夜不能寐以泪洗面的场景。她觉得简直没法启齿。 回家想跟汤姆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汤姆说,我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在彼此作为夫妻生活了10多年之后,汤姆认定自己是一个同性恋。于是利比所有想说的话都没法说出口了。 这对他或许也是一种解脱。她决定将一切都抛诸脑后,决定把死亡作为自己私人的一个独有的事情,不必关照任何人的想法。于是他没有告知任何人她的病情。她也不想去接受治疗了。她给自己剩下的日子,将近半年的时间做了一个规划。 他到了波多黎各的一个岛上。遇上了一个飞行员,一起经历了生与死的挣扎(飞机撞鸟),一起经历了死而复生之后情绪的崩溃(害怕的情绪失控)。所有对熟知的人没法诉说的事情,她通通告诉了飞行员夏洛。 蓝天,碧海,沙滩,椰树,微风。这是构成浪漫的绝佳的元素,于是她毫无保留的坠入了另外一场爱情。 与此同时,双胞胎哥哥保罗的关心无处不在。察觉到妹妹的异样,他从纽约飞到波多黎各。 他们一起谈论母亲死前,给自己留下的秘密。原来面对死亡,除了自己这样的逃避,还有母亲那样的方式,一方面尽全力照顾整个家庭,一方面乐观的面对化疗的病痛。 利比的心开始有所松动,她开始察觉到这个世界并没有向他关闭。在和所有的朋友谅解的同时,她也谅解了自己。 第一次开始可以坦然的面对疾病和死亡。 于是他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幸运的是,最后她并没有死。她和夏洛结了婚,生了一对双胞胎。

  《岛上的最后一天》读后感(六):以骄傲的姿态面对自己的终结

这本书很直接,没有致谢,没有目录,没有序言,翻开就是正文内容,而且很劲爆,女主丽比患了罕见的癌症,想回家扑到老公怀里找安慰,却被心虚的老公告知自己是同性恋……嗯,这种开门见山的感觉,我很喜欢,所以,看到停不下来。
        整本书看完,对丽比是喜欢的,喜欢她的坚强和坚定,虽然有崩溃大哭的时候,可在哭完之后,她依然目标清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条理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勇于面对一个个烂摊子。她的经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我也经常想,我如果得了不治之症,要不要治疗?当时的答案是不治疗,一是费钱,二是身体上受不了。人总有一死,只是早晚问题。可以决定的是面对一切事件的心态,丽比告诉了我们做法,想干啥就干啥,来一次彻底的放松旅行吧。当我们的生活被工作填满,被琐事冲击,来一场旅行最有效。即使是患了癌症,让我在死之前再撒一次野吧。
      说到死,很沉重,不如把严重性缩小,那就是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该怎么办?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态度。不要被困难和挫折打倒,拿出自己骄傲的姿态,积极乐观,勇于面对。不是有研究说,有一部分患有癌症的人,是被吓死的。当听到自己得病的消息,心理脆弱,吓到腿软,从心理上矮了半截,精神一蹶不振,慢慢走向生命的终点。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人生如果就剩一段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利用和享受,才能不留遗憾。不如列出个遗憾清单,一项项去努力完成,也许说不定,你的热情就吓退了病魔。
       除了面对病魔,书中还提出了一个常见的问题,我们的伴侣出现问题怎么办?
       以前认为的伴侣出问题无非是不爱了,出轨了,家暴了,可书中给出的选项也着实震惊,丽比不小心做了同妻,老公就算出柜,还说爱她。这道题太难,我不会做啊!还是佩服丽比的决心,其实她老公的行为算是渣男吗?和生活中听到的很多渣男比一比,不是给了广大女性离开另一半的勇气吗?渣男不能忍啊。当然,还得自己有经济实力,看着丽比的房产,工资,我真是羡慕啊。当然最羡慕的还是她最后在岛上找到了真爱夏洛,还有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他们家有双胞胎基因吧,还有她的孪生哥哥也很壕。
      总得来说,喜剧结尾,我很喜欢。看完之后,对生活又燃起一点点希望,虽然没钱,可我还是健康的。哈哈哈~
       Ps:今天还看到圣胡安所在的波多黎各公投要成为美国第51个州,新闻中的波多黎各看起来饱受贫穷影响,不知道是不是书中写的那么美,不知道他们的公投有没有效果啊。我也是操碎了心。

  《岛上的最后一天》读后感(七):活下去是需要勇气的

得了绝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一直健健康康的一个人,突然被告知得了绝症,那种感觉真的是太难过,太可怕了。《岛上的最后一天》讲述的就是一个绝症病人的故事。
我不是很喜欢看这类得绝症的治愈系的故事。因为真的太痛苦。我没有绝症,但也是一名被医学诊断为很难活过十岁的人。现如今我成功地来到了第四个本命年,并且也成功地做了手术,所以我很感慨生命的来之不易。可想而知,有我这样经历的人对绝症治愈系的故事并不是很喜欢。我还有一个病友,他已经不在了。他是个书评大咖,当年他就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什么教导别人不畏病痛的励志类书籍他是从来不看的。他的病情比我重得多,但是他的心志却也比我强得多。
说这些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好,相反,这本《岛上的最后一天》写得还是很不错的。尽管是治愈系,但是作者的行文风格却是十分地幽默,阅读时并不会带来太多的沉重感。正是因为不喜欢这种沉重感,所以才造成我不喜欢读悲剧之类的书,看悲剧之类的电影。生活已经很悲剧了,何苦还要再看一些这样悲惨的事情。
与读美国人的书相比,肯定是看过更多美国人的影视作品。所以,对美国人生活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影视剧。虽然不知道影视剧带给我们的真实程度,但是从自己得知的这种美国人的生活来看,中美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比如这本《岛上的最后一天》就告诉我们,美国人的职场和中国人的职场并没有太多的不同,美国人的家庭也是相当重视亲情的,那种孩子一满十八岁就要把孩子打出门去的说法并不一定站得住脚。至于和父母分开住其实也是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之一,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空巢老人了。所以,在读这本《岛上的最后一天》的时候,我还是觉得蛮亲切的,除了那些绕口的英文名字之外。
我刚从海边回来,对海边的生活还意犹未尽。虽然谈不上多么喜欢,但也不是那样讨厌。比如书中描写主角没有干衣服换的情节就让我产生了共鸣,在海边的时候我的衣服洗了四五天也干不了,实在是难过至极。当然,这些情节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主角如何从悲观绝望走出来,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这才是这本《岛上的最后一天》的写作重心。

  《岛上的最后一天》读后感(八):时不我待

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待实现的梦想,何时实现如何实现却有着迥异的选择。

“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任性辞职、逃离城市归隐山村……这些是行动派的时不我待,而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等到有时间了”、“等到老了”再去嗟怨为时已晚。

本书中的女主人公丽比,就是一个本已选择“等”的方式度过不满意又不得不妥协的一生的普通女子,然而一场飞来横祸粉碎了她平和的生活,丈夫的出柜又给了她雪上加霜的致命一击。何去何从?引弓上弦不得不发,她终于迈出了成为真实自己的脚步。

丈夫出轨?好,先把他扫地出门,再卖掉房子一刀两断。老板苛刻?好,忍无可忍甩出那句默念过无数次的“老娘不干了”潇洒走人。治疗无望?好,痛快告诉医生放弃治疗而后断掉联络方式。内心压抑?好,找到妈妈最爱的小岛尝试独居一个月再约个会艳个遇。仿佛只有时日无多,才能让丽比找回内在的自己。

沙滩迫降几乎机毁人亡的那一刻,丽比发出了两个信息,给家人,给前夫,再所谓的怨念,在爱面前都灰飞烟灭。除了生死,再没有什么大事;放手,是对自己最好的爱护……丽比自然而然的反应,也体现出了人性的本真。

或许看完这本书,我们还会继续从前日复一日“不喜欢”的日子,做讨厌的工作,面对不喜欢的人,想说旅游散心却请不到假……那是生命经不起的流年,

  《岛上的最后一天》读后感(九):在生活中寻找真实的自己

当爱情、事业、友情甚至生命全部像恶作剧一般将你背弃,你会怎么样?
  你会选择继续耻笑自己这可笑的人生,还是会在倒计时的最后阶段活出自己?
  似乎丽比的领悟能给你一些小小的贴士。
  你如今的生活是否如此,看似幸福的婚姻和爱情,但对方与你之间也许存在着不能说的秘密。当秘密真相大白时,一切曾经的美好就在一瞬间破碎......
   你如今的工作是否如此,在外人看来你的工作光鲜收入可观,你呢,为了生活的现实一再的忍让,有数次想要放弃,但都在现实面前妥协......
    当丽比站在人生的抉择路口时,她选择不枉此生的追随自己的内心,也因此在追寻生命意义的旅途中结识了夏洛,他不仅给予了她重新接受爱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与她共创生命美好的真谛。
    到了文章最后,幸福总会眷顾那些正面人生的艰难的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岛上的最后一天》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