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是一本由(美)埃德加﹒斯诺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4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行漫记》读后感(一):摘抄与感想
1,明白了陈独秀的机会主义,其实换当时的角度想想,也是有原因的,共党新成立,如同现在的屌丝公司,陈做为一把手,综合各种因素还是投靠或等大公司来收购,老毛搞农民运动惹麻烦相当于阻碍了收购的进展,被调被免是肯定的,老当时已经弄清了实质枪杆子出政权,其他是浮云,理念比较前瞻,陈以为被收购了才能有资本去拓展,却忘记一旦被收购更可能被整死《西行漫记》读后感(二):关于中国革命最好的群像剧
关于中国革命最好的群像剧《西行漫记》读后感(五):《西行漫记》——印象深刻的几点
前半部分文笔比较随和,叙故事般的铺展。后半部分讲了很多中共党史以及西安事变,看的出斯诺是一个比较红专的人,但高中历史大多学过,不是个人兴趣所在。斯诺作为一名旁观者的角度,所见所闻所写,可信度还是有的,没有偏离纪实性的要求。其他不多说,只说对书中印象深刻的几点。 先说国共两党对峙时的两点国内背景。第一点。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分配不均,典型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力”。当然这不仅是在国民党统治时存在的问题,此前历朝历代都有。因为“当大批农村人口迅速趋于破产的时候,土地和财富就随着个体农民的总衰落而日益集中到少数地主和高利贷的手里”。可想而知,占全部农村人口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官吏等,总共占了所有可耕地的百分之七十,这让人在吃惊之余也觉得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在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率才过一半,更别提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了,让占了全国人口大多数的老百姓无地可种,农民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被剥夺了,社会动乱的发生不就成了“顺水推舟”的事。 第二点。国民党统治区苛捐杂税令人咋舌。征收的税种五花八门、闻所未闻,简单列举几例有家畜税、用盐税、灌溉税、称税、磨面税、蔬菜税等等。在如今看来是大跌眼镜,就像书中一位红军战士说的“他们连你拉的屎也要征税”。滑天下之大稽,一个人连排泄都要征税,交不起税的岂不是会被禁止排泄。那我们可否直接把排泄物抵作税费,让地方官吏拾了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想必老蒋当时并没有悟彻吧。相反,红军在红色统治区能够取消乱七八糟的税种,尽可能的做到“耕者有其田”,人心所向,所以也就有了“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补充行列”。但这当然是以牺牲少部分的地主阶级利益来维护多数的农民利益,得民心者的天下在中共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第三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绝大大多数的红军战士都是十几岁就加入了红军,他们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一言一行,都要有一个目的。在他们身上似乎都能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存在,都能看到很强烈的进取心和家国情怀。反观我们,真的是自愧不如。 第四点。文中斯诺说“每个人都知道毛泽东而且尊重他,但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在他身上搞英雄主义崇拜的一套”。对于这点,或许当时真的不容置疑。但历史总是让人很吃惊,文革十年浩劫,毛的个人崇拜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甚至成了每个人每天必说的话。也幸亏有邓小平和陈云等人坚持用“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粉碎“两个凡是”。个人主义崇拜真的是贻害无穷,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为何在打江山时没有出现,而在建设江山时却犹如洪水猛兽般不可遏制。用“法治”取缔“人治”是一个艰难险阻的过程,但我们从未放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