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本由[奥] 斯·茨威格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裝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3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说好的少女情怀总是诗呢?
摔,看完好难过!暗恋的时候大家都是一个德行…比惨完全比不过女主,不过就算是到了现在,也还是有后遗症的,还没能完全建立内心的秩序,二十来年的自信依旧所剩无几…走远点看,你丫真何德何能,手动再见。 言归正传 男主是女生感情的窗口,在懵懵懂懂,甚至不知道这叫爱恋的时候,开始了好奇,崇拜,向往,最后依恋;成年后相遇,热烈的献身,生子,这里是小心翼翼的,卑贱的,时刻准备飞蛾扑火的。隐忍,曲意逢迎,小心翼翼,却疯狂,偏执,热烈,爱到骨子里大概就是这份模样吧。
结合个人经历来看,这份暗恋其实是有点畸形的,因为它始终是一出独角戏,纵然你内心惊涛骇浪,百转千回,但男主始终逢场作戏,交流很有限。爱情需要回应,暗恋也需要,否则他只能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只能是自己感情宣泄的一个窗口,一个寄托的支点,而且…一般是有保质期的吧…我可以去迎合,小心翼翼,但我还会被其他新的东西吸引,从不会丧失好奇心,以及动心的能力。不过,感情都是流动的,人总是会在同一个地方犯错,再次相遇再次动心,似乎也是件概率很大的事…我又在神神叨叨说些什么……
暗恋太辛苦了,找个可以一起大笑一起大哭,一起奔跑一起骂脏话的,做真实的自己,这大概才是舒服的感情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二):等了一辈子
最早读这本书的中文版时,无法理解这样一个在小心翼翼地暗恋着,却又三番五次地失望着的女人,重读了英文原著后真的想给那本中文版的翻译寄刀片,不得不佩服茨威格对于女性心理的推敲程度,能用如此细腻的文笔还原出一个女子的内心独白,最令我动容的一幕“Then, all in a moment, I felt as if my heart had been seized by an icy or a burning hand.”传神的描写就不一一列举太多了。几次相遇都没有让r认出woman来,虽然一生孤独的爱但是爱得并不孤独,想起了还珠格格里面的夏雨荷“等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可依然感激上苍,让我有这个可等、可恨、可怨、可想的人,否则,生命将会是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三):爱情是一个人的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情感的迷惘》《一颗心的沦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茨威格的这四个中篇小说用细腻独到的手法,将困于情感的主人公的心理世界展示给读者。这都是异于常态的情感,读后却让人无限感伤。爱情本就是无法解释的,无论同性异性,无论伦理道德,无论年龄社会阶层,当爱情到来时,人总会有那么一丝执迷,几多彷徨,无限矛盾和挣扎。那份痴情,那份义无反顾,那种不得不诚实面对内心的自我审视,或许就算全世界都不认同,自己也觉得柔情蜜意和万分值得吧!只不过屈从于真实情感,还是屈从于现实约束,也是微秒间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故事和遗憾而已。迷惘迷惑迷失间的百感交集,都在笔者入木三分的心理描述下,给读者以极其强烈的代入感,恍惚一瞬间就理解了在黑暗中倾诉心声的真实的痛苦和释然。这颗经受过爱意折磨的心,如何在属于他的命运中求得安宁?放下便可轻松,否则就甘心情愿的面对深渊。忧伤蔓延,荒谬的柔情也有其归宿。时间终是最有力量的,年龄对于一切情感自有一种奇异的腐蚀作用。在坚强有力的生活感召下,一切痛苦自会悄悄隐退……那些有魔力的记忆,总会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四):不算书评的读书笔记
昨天晚上看完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篇小说。
最开始信里说她的孩子死去了,我在想这个孩子会不会是R先生的。但是这个写信的女人时不时地强调“和我素昧平生的你”以及小说的题目《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让我觉得R先生和写信的人是不认识的,说不定这封信里说的“你”是广义的,是任意的人,写信的女人仍然热爱着这个世界,所以她才这样爱着世界上不知道是谁的一个“你”。 不过随着这封信的展开,情节也完全显露了,陌生女人的意思是R先生曾经见过并且已经遗忘的一个小邻居。
最后的部分,R先生陷入沉思,开始思念某个他已经不记得然而又似乎想起来了的女人。我觉得这个R先生是个多情而又最无情的人。倒不是单单因为他和很多女人有过故事,是因为最终他的状态不是为一个深深爱过他的姑娘和他们的儿子的死去而伤心,却是感受到了一种不逾的爱情,思念那个姑娘。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五):读后感
不必为爱情写诗,爱情本就是诗
我疯了,我成魔了,从我遇到你开始,不,准确的说,你的来到像春风一样,还未到,花就开了,那时我就已经爱上了你。
我哭了,我怒了,我伤了,我笑了,我满意了,你爱了,或许吧,你走了,你忘了,我却从不曾恨过。因为我这一生已被上帝下了定义,就是要爱你:以性的,以哲学的,以人伦的,以道德,以艺术的形式,凡是这世间能让爱通过的,再扭曲,再不堪,我都用来爱你,哪怕背叛道德,背叛哲学。如同东方神话中的女子,愿意从一棵草,一块石头,一条蛇修炼万世千年,不论如何进化,不论以何姿态,这过程中唯一不变的就是爱你,只为等你的回眸。
我是那个你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却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我为你,从不属于任何人,我为你,为等你的回眸,要尝世间九九八十一难,我没有羁绊,永远自由,直到你记起我,哪怕只是匆匆一瞥。
可怜我这一生要爱你!这感情炽烈,生性健忘,一见倾心,爱不忠诚的你!
我一直守候着你。“怀表的发条耐心地在暗中数着你的钟点,量着你的时间,用听不见的心跳伴着你的行踪,而在它滴答滴答的几百万秒之中,你只有一次向它匆匆一瞥。”
我不想你背负我的痛苦,因为你爱着自由,生性无羁,但最后,请允许我放纵一次,因为我即将彻底陨落,化作远方的音乐,我将再不能爱你!让我来将我的一生倾诉与你,以此证明我这一生,一分一秒不差,全属于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六):总要有一场浩大的爱恋
张爱玲曾说过“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段话用来形容这个陌生女人再合适不过。她一生都用来了等待,她拒绝了一切可以改变生活现状的可能,她一生都保持自由之身只为了他一句“跟我走”,为了可能的一小时约会,她拒绝了所有人的求婚,好一听到他的呼唤就能应召而去。她在他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地爱着他,她熟悉他的一切,熟悉到他家门把手都愿意去亲吻,只因上面有他的气息。她包容了他的一切,即使他感情热烈而生性健忘,一往情深却爱不专一,即使他从未记得他,从少女到街上偶遇的女人,再到后面夜店嗨的女人,都不曾想起。无论是相隔无数的山川峡谷,还是在她和他那抬头仰望的目光之间只相隔他窗户的一层玻璃,其实都是同样的遥远。那儿有灯光,那儿是房子,那儿是他,那儿就是她的天地。她每一次的遇见他,表现出来不同寻常女孩的矜持,不过都是化为言语的意志,经过千百个日日夜夜的集聚而迸涌开来的相思啊。可惜她终究没有与他长久在一起,在她和他三夜销魂荡魄缱绻柔情的结晶去世之后,她靠最后对他的爱写下这封信之后,也去了天堂。他桌角的蓝花瓶,空空,再没有白玫瑰了。 这个世界,于她,只有他, 于他,她不过是个陌生人。 如此浪漫的爱情,虽爱到尘埃,虽漂浮不定,虽百感千愁,可是热烈奔放,可是永垂不朽。 似乎远方传来一阵乐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感 (我爱你,与你无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七):你是我整个世界
一切事出偶然,被吸引,被倾倒,一切都悄无声息的进行着,可却那么热烈,一点一滴着积累着,从13岁到16岁,被占据着童年,那么卑微却又光彩。 而已是亭亭玉立,身材曼妙的少女,又一次飞蛾扑火般奔向你,那种炽烈的情感无时无刻不把我引向你。 求求你认出我来,带我去旅行,带我走吧,你可知道我是你孩子的母亲。可你却把我当成妓女,往我的口袋里塞钱。我的整个童年,我的少女时代可全是你啊。 你的孩子得了流感走了,我也即将要走了,请你在生日的时候买一支我以前给你买的白玫瑰,请你一定要这样做。我感谢你,我爱你。
绵长的回忆,痴痴的守候,贪婪的偷窥,奋不顾身的奔向一个多情的怀抱。 请你这样做吧 最后一刻这个情感炽烈、痴情的女人所发出的最后一个也是第一个的渴求,我在图书馆就这样被你强烈的感情所征服。这就是深情不悔啊,也许会被人认为一文不值,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他是你整个世界,其他人只是匆匆过客而已。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八):我爱你,与你无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004年,徐静蕾导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银贝壳奖。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爱情故事。时隔多年,那天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感觉却很清晰。心上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当时爱情在我心中是勇敢而炙热的,倾尽一生守候“与我素昧平生的你”,这样的感情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实在过于沉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九):情书——《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未来的我的先生,展信佳!许久未给你写信了,不过你是知道的,知道我正在为了新的生活而忙碌着,未曾停歇,不曾提笔。前些日子里,我在挤地铁的上下班里看完了我最爱的小说之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以信件的形式去展开去回顾,于是我便回以信件去感悟去诉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十):卑微的执着的爱
by.旸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