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录》是一本由卢隐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幽明录》读后感(一):浩海遗珠
亚马逊做活动的时候很偶然的看到了,喜欢书名喜欢封面然后就下单了,毕竟这几年内地新锐作家的作品多少有些让人失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开了书。《幽明录》读后感(二):幽暗世界的一道光
也许你还记得,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华老栓高兴地买来蘸了死刑犯鲜血的馒头给儿子治肺痨,刽子手毫无愧疚地倒卖人血馒头,他们从没关心过死刑犯究竟是谁,为何而死。而死者夏瑜为了救国救民而死,却一定想不到自己的血被他想拯救的人民贩卖吞食。烈士的死,寂寞而悲凉,而民众的愚昧、麻木,可悲可叹。《幽明录》读后感(三):鬼怪皆在于人心
这是本很精彩的小说,人物众多,形象生动,不少情节很有画面感,语言精练老道,令人拍案叫绝。主人公列缺的身世与遭遇令人同情不已,几乎是让人吊着胃口一口气看下去。江湖儿女侠骨柔情,万般情感皆因一个凶杀案而爆发,又因案情终结而落幕,知情者,隐瞒者,阻挠者,各种性格与各种身份地位的人物的命运相互交织,最终形成了嘉靖年间历史的一段小小插曲。
这本书优点不少。首先,巧妙地化用了人血馒头和罗生门的梗,老梗新用却不觉生硬,足见作者笔法娴熟,其次,人物性格多样,没有任何雷同死板的印象,足见作者描写功底深厚。第三,诗句,短句,叠句等词句运用地相当巧妙。对古代的风俗人情也把握地十分深刻。
当然,这本书缺点也有不少,首先,这本书从中间开始潦草叙述,很多在前面埋伏的很好的伏笔在中后部分草草带过,有种我脱了裤子你就给我看这个的不尽兴感。第二,这本书人物太多了,比如徐阶和徐渭,看得出来作者为了迎合历史发展和历史的真实感,想尽办法给这两人凑足了戏份,然而这两人形如鸡肋,添之无用,删之可惜,在这本书里的地位十分尴尬。妓女茗津也是,看似十分重要,却又在书里轻描淡写地出场,轻描淡写地死亡,浑然一个过客。如果能再略多着墨,加深她对叶白的感情以及与聂贞间的牵制感,无疑会更有看头。这么多人物在书里,说的好听点叫作者善于描绘,说的难听点叫闲笔过多,多了则成累赘。第三,这本书草草收尾,很多地方含糊地交待过去,淡化了案情的悬疑感,如能再点睛数笔应当更妙,很多案子究竟是茗津还是聂贞做的呢?杀死罗恒的是聂贞还是茗津呢?聂贞培养茗津这位杀手是什么目的呢?叶白与列缺是兄弟?我看到最后感觉越来越迷惑了。
无论如何,瑕不掩瑜,真是很久都没看到这么好看的小说了,希望作者能多写几本这种古代悬疑类小说。
《幽明录》读后感(四):光
世间有多少人,失了心,死了。又有多少人,揣着一颗心,死了。荒诞的故事,源自堕落的世间。死的世界,谁能救?人间地狱,泥淖中,挣扎、沉沦,等待救赎。三弦琴声,撕开光明与黑暗。
在那么多小说家里,也许卢隐并不是最出名的。这本小说它又是这般的其貌不扬——嘉靖年间的挖心案,三个被关在石房里的疯子,影影绰绰的鱼纹,又是一番查找事件真相的悬疑小说,或许你会选择擦肩而过,如此,你将错过一场文学盛宴。这本悬疑小说,文风严肃而又不失可爱,挖心惨案每走一步都是人间地狱,探索真凶的每一步都是挖掘人性的丑陋面,但也是在这悬念丛生的每一个瞬间,你从来都不会有丝毫的乏味空间,风趣的对话让严肃认真的画风霎时变得可爱有趣起来。但也正因如此,沉浸在黑暗深处的刺骨寒意无不从四方渗漏,让人寒彻心扉。这时有多快乐,撕裂真相的那一瞬间就有多痛苦。
每一次抽丝剥茧的瞬间,另一具真相慢慢浮出水面,面纱被揭开的那一刻,我们才真真感叹真相居然被藏得如此之深。今日之友,也许是明日之敌;今日之因,也许是明日之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世间轮回,报应不爽。如果没有仁义堂,也许就不会有挖心案;如果没有人血馒头,也许就不会有鱼纹洞天;如果没有朝廷,也许就不会有这一切纷争。那些被害者是真正对的被害者吗?他们的死亡是冤屈?还是报应?他们是被害者,亦或是加害者?在这个卢隐创造的世界里,一张关于善与恶,关于报应轮回的大网交织盘错,令人心惊。
这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思想辩论,也是一场关于生存之道的政治博弈与生死较量。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续命、卖子、求心、杀戮,一切是为了什么?有些事一直是错的,但没有人敢说出口。世道太过冷漠,世人太过愚昧,一切只因自私,只要遇到于己有利的机会就会咬住不放手。所以即使知道是错的,即使知道有失正义,但仍会为一己之私铤而走险。人,皆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有难以启齿的渴望和欲求,为了生存,什么都可以抛弃,仁义、道德、或者生命。反正所有生命都会离去,冥冥之中自有注定,既然如此,一命换一命,该离开的离开,该留下的留下,这才是他们相信的世间之道。因果报应,命运轮回,只要没有降临,那就苟延残喘地活着,杀戮是无尽的旋涡,每个人在苦难里挣扎,一命换一命。这个世间是多么的冷血无情,命如草芥,人如蝼蚁。世间之事,仿若全凭势力,世间无公道,也无人心。端坐在遥远城都的上位者,笑看风月,弹指间,灰飞烟灭。世道如此堕落,穷途末路,人心险恶,不惜化身厉鬼。
“人在明处,鬼在暗处,再亮的光也有照不进的幽暗之地。”“太黑了,光透不进来。”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也是一个无爱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冷漠与迷失,每个人挣扎着、堕落着、迷茫着。人生,何处是曙光?因果报应,自食恶果、世间轮回,生生世世,逃不脱,挣不得。世间正义无人理会,世间黑暗生死相随。如若融入黑暗,将再无回头之路,但若身有微光,在一片黑暗中,也能照亮远行之人的路,光,无处不在。
《幽明录》读后感(五):由一个个人血馒头引发的血案
这是一本读起来十分压抑的书,《幽明录》,单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一个幽字,直接道出了本书的主旨。《幽明录》读后感(六):幽与明,一念间
是幽是明?一念间而。
这是一个很虐心的悲剧,而铸成悲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中的人们大都没有心。故事从名医一家的月夜挖心惨案开始,列缺、梅川、叶白、罗恒、刘毅、崔氏一族等就此闪亮登场,展开了一场侦查与反侦查的刑侦大戏。只是,想不到最可能是凶手的人反而是破案的人,看似兢兢业业的缉凶者竟然编织着无耻的陷阱。人性,往往会因一个错误的决断而展露扭曲自私的一面。
梅川,因族人的期冀,在一念间由女红妆化作男儿身,成了梅家的长公子,统领孝陵卫捍卫人间正义,她以为自己代表的是“明”。然而,来自嘉靖帝的利用和出卖,让她清醒意识到自己始终被掌控在“幽”暗的势力之中,明白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抛却这皇权虚伪的恩典,梅川走向真正属于自己的“明”。
列缺,双生儿中幸或不幸的那个。他生而残缺,被家人和世人所冷落。当贫瘠令他的家以惨烈的形式散场后,幸而列风的收养给了他“幽”暗中的一点光“明”。梅川对他的牵制与制衡,多少控制了他体内潜伏的邪恶,然则身边的诡计他又能识破几何?当身世之谜披露,他的内疚与暴怒都达到了极致,是赎罪还是复仇?抉择后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列缺选择了“明”,但那些暗处的人并不希望如此。
罗恒,或许他才是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所在。如果没有那夜绝望中的最后一招,一切都会不同吧?睡又能想到,数以千计的人血馒头里,独独那一颗如此与众不同。三弦声断,罗恒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用一个谎言来弥补另一个谎言,终于谎言编织出一张构陷的大网,只等那替罪羊落网。一生都在“明”处的罗恒,终于坠落到最幽的幽里。
刘毅,如果不是因为那一丝嫉妒和回护,他完全不止于此。曾经,他是个刚正不阿的汉子,如今却甘被利用成了落子有愧的棋子,任凭真相被掩盖,事实被扭曲。他的一念间,葬送了清白的自己。
幽明录里,拷问着多少人性。利字当头,想必沉沦的人们良心是不会痛的。另,此书如果拍出来,场面还是很触目惊心的,悬疑效果一定很好。
《幽明录》读后感(七):悬疑与历史
同为《幽明录》,一古一今;一为鬼怪鬼怪故事,一为现代悬疑与历史的结合,卢隐的《幽明录》即为后者。